扁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6 X+ C; n: c& s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民间医生,在民间具有很高的声誉,可以说扁鹊的声誉令无数英雄黯然失色,但是扁鹊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定位至今没有明确,无论从中医学的起源还是中医学术上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3 g. m0 w: v) \6 g) a3 w5 @- _" m1 x) S# q《史记.太史公自序》:“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根据司马迁的这个记载看,为中医学奠基和集大成的人物不是传说中的黄帝、歧伯,而是历史上有据可考的人物—扁鹊。# v( O7 R* h( e" ^ g$ q! y- P& h
《伤寒论.序》:“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桓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张仲景的自序中可以看出,在医圣的心中深深地为秦越人的医术所折服,发誓要成为如秦越人一样的医生,为什么医圣张仲景崇拜的人物不是传说中的黄帝、歧伯,而是扁鹊秦越人呢?由此可见,扁鹊秦越人无论是在太史公司马迁还是在医圣张仲景的心中都是中医学的宗师。' H8 ?# c N+ c% `* r1 C
那么为什么在司马迁和张仲景的心目中扁鹊是中医学的宗师,而中医学的宗师不是传说中的黄帝、歧伯呢?从司马迁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扁鹊有哪些特点可以令司马迁和张仲景钦佩不已呢?
- r- v0 k: h; I" W4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扁鹊“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又说:“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我们从司马迁的记载可以看出扁鹊不仅是一个全科医生,而且具有“利天下”的精神。6 R) G0 c% m" w! G6 W
“利天下”的思想源于《易经》,出现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年代,“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又说:“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扁鹊生活的年代,交通工具有限,并且扁鹊的社会地位不高,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背景下,出行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扁鹊周游列国的目的,或为采药,或为诊病,与诸子百家中的其他人物周游列国的目的不同,完全是一个小人物的历史定位,他用自己一生的言行阐释了“利天下”精神。
# S8 d" t4 A# H3 \5 C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但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或许我们可以从以扁鹊为代表的古老中医学中得到某些启示而突破目前的医学瓶颈。扁鹊能够“随俗为变”,不仅说明扁鹊具有高超的医术,更说明他是一个“全科医生”,可以说一个人就是一所医院。扁鹊为中医学打下的这一烙印,至今深深的影响着中医学。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与时空是高度一致的整体,而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人是一个整体。传统中医学通过来源于时空中的手段(如中药,针灸,按摩,膏敷等)来调整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和气机的升降出入来达到驱除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这种传统中医认识人体病理生理和处理临床问题的方法是否会给我们有所启示呢?* X2 U, _5 D: j; v6 R7 S2 F
《史记.扁鹊传》:“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当虢太子经过扁鹊师徒的积极抢救而清醒,人们都以为扁鹊能“生死人”的时候,他没有飘飘然,依然保持一颗平常心,朴实的话语体现了扁鹊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心态。
1 x/ O6 f5 I+ x( V/ g《史记.扁鹊传》:“扁鹊过齐……桓侯遂死”。在这个著名的故事中,扁鹊表现出了很大的耐心,这则故事未必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被司马迁收入在《史记》中,不仅是对当时流行的《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做了很好的注解,也深深地体现出了扁鹊对待病人的超乎寻常的耐心。这种耐心在救治虢太子时,面对中庶子的刁难的时候也有很好的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扁鹊对待病人的态度非常有耐心,这种耐心的背后却是一颗大爱之心。
' W) [8 ]! M- D( z. N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扁鹊总结的“六不治”不仅是他的行医感言,也是可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思考。4 U* q- a0 O8 m s
病人是健康的主体,医生只是帮助患者获得健康的外在因素之一。医生与患者共同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健康,医患之间密切配合是患者获得健康的必要保障。医患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交易”关系,而应该是“战友”关系。医学或医生的作用不能被无限地夸大,从而造成纠纷和医患紧张。
. H) G6 I5 U( R1 d' R! B《汉书.艺文志》记载扁鹊著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非常不幸的是扁鹊的著作均佚。《难经》是后人托名之作。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大量的收录了扁鹊脉学的内容结合《史记.扁鹊传》中扁鹊诊虢太子记载中扁鹊关于虢太子“尸厥”的病理论述看扁鹊医学说理谈阴阳不谈“道”。《黄帝内经》中大量的引用了老子“道”的概念,可见扁鹊医学早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更需要指出的是,《汉书艺文志》所说的“黄帝内经十八卷”,也就是十八篇,因为那个时代没有卷下分篇的作法。《汉书艺文志》有些书用用卷做计数单位,有些书用篇做计数单位,“篇”与“卷”完全相等。《黄帝内经》十八卷,绝不会有《素问》《灵枢》各八十一篇的巨大篇幅。《素问》《灵枢》都是集大成的后世著作,有可能吸收了《汉书艺文志》“医经七家”的全部精华。所以说扁鹊与《黄帝内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医学著作的大量失传等等原因,我们无从得知《黄帝内经》中是否完全记载了《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的内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扁鹊对《黄帝内经》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 P2 v9 M+ e7 r, H4 J
由此可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正是受到了扁鹊医学深深地影响才成就了中医经典的地位。
; y+ X0 J# [5 ~) O: E扁鹊不仅具有高尚的医德,而且具有高超的医术,他为中医学开创的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针灸科等几乎涵盖了中医学的全部学科,至今影响着中医临床工作,可见扁鹊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是某个流派的作用,而是开宗立派的源头活水,扁鹊是中医学历史上真正的集大成的宗师。 & b. f1 U' j4 \$ |; [* P/ K
8 f5 M5 Z8 Q. _! Y4 H& E! K/ ? 指导老师:曹东义# X$ [* Z+ A* A* J+ F2 C9 [
整理:马京雪- ~, O# M3 Z: [0 G: Q1 {, ]
2017年7月16日星期日
0 k8 [1 S; U p3 j- o s( V- V5 [8 c, q% p3 I5 i# e
/ |" [. R4 r" D; O" O& E!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