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陈一阳先生:关于西方哲学——《大道经一阳说》导言
曹东义 发表于:2017-2-7 15:25:0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1897
关于西方哲学——《大道经一阳说》导言(9)2017-02-07 陈一阳 大同禅院0 h- \- d0 u7 Q! D( h, t
关于西方哲学
——《大道经一阳说》导言(9)
大浪淘沙。
苏格拉底披着旧长衫,在各种场合向人们拷问各种问题:什么是正义?你们所说的光荣、道德、爱国心,是什么意思?你们所说的“我”,什么是“我”?什么是最好的国家?等等。这个“苏格拉底的方法”促使了希腊哲学的发展——注重概念、定义、逻辑推理、思辩和批判。
“争论”、“雄辩”似乎是希腊哲学乃至现代西方哲学的伟大传统。
他们深信: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
于是,这也注定了古希腊——西方哲学家的命运。
黑格尔曾经描述过尽管“肤浅”但“不可否认”的哲学史的事实——哲学史所昭示的,不过只是分歧的思想、多样的哲学的发生过程,这些思想和哲学彼此互相反对、互相矛盾、互相推翻。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成了一个死人的王国。一个杀死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一种新的哲学出现了,它便断言所有别的哲学都毫无价值,或自诩有了它,以前的一切哲学不仅被驳倒了,而且它们的缺点也被补救了。但是,正如《圣经》所说的:“看吧!将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脚,已经站在门口了。”(《哲学史讲演录》22-24页)
黑格尔自己也超越不了这样的命运。
自从公元前六世纪形成所谓“轴心时代”以来两千五百多年,世界上有过许许多多思想家、哲学家。他们无疑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精英人物,他们的思想,无疑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精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历史滚滚奔流的长江里,他们都成了哲学史上的人物,他们的思想也成了哲学史上的“资料”。
黑格尔所说的这种“一个埋葬另一个”的哲学史本来并不适合东方哲学。例如中国的儒、道、释各家之间,尽管也有争论,也有政治“独尊”的强制干预,但是,总的来说,却没有你死我活,而是“和而不同”地长期共同存在,并行不悖。
然而,在“西学东渐”且渐成主流的二十世纪,似乎整个东方哲学也都被西方哲学“埋葬”了。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老子,经历了无数历史上的和现代的暴风雨洗礼,他的思想,以“不争之德”超然于各种哲学和宗教之上,化作永恒的“哲学之灵魂”。
——老子不仅仅只是黑格尔所评价的“东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者”,而且是整个世界的精神代表者。
就哲学形成一个学科或体系而言,古希腊-西方哲学作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几乎所有的哲学概念、术语,都是古希腊-西方哲学所一再“解剖”、深入研究的成果。——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西方哲学就如西方医学一样,是“解剖”哲学。
——但是,惟独对“哲学”本身,西方哲学却缺乏穷根究底的思考,尤其是对活生生的哲学的“灵魂”,既缺乏西方的虔诚的宗教感情,也缺乏东方哲学特有的“辩证智慧”与“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感悟。可以说,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哲学重的是“知识”,而缺少的是“智慧”。因此,西方哲学家鲜有圣人——西方的圣人大都还是宗教家,而很少是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存在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哲学家。

7 t3 {" c) h0 B" \. z+ q$ U; g/ l( O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2-7 15:31:29 | 阅读全部
陈一阳1947年出生于广州。笔名李一哲
2 ?8 R1 b% @2 K9 A1 L3 I" K6 R% X* ?: P) K
李一哲是1974年广州著名大字报《关于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献给毛主席和四届人大》(通称"李一哲大字报")作者的共同笔名,主要包括四位起草和定稿执笔人:郭鸿志(1929年10月9日-1998年9月21日),"李"--李正天(1942年12月24日-),"一"--陈一阳(1947年-),"哲"--王希哲(1948年8月13日-)。这篇大字报由"序言"和"正文"两大部分组成,共两万三千余字:"序言"一万二千余字,主要执笔者为郭鸿志,王希哲起草了一个短得多的初稿;"正文"一万余字,其中前五部分近六千字,执笔者一直是王希哲;第六部分四千余字,主要执笔者为陈一阳,李正天起草了这部分的提纲式初稿。此外,四人还与后来被打成"李一哲反革命集团"的其他一些人经过多次讨论、协商,最后由王希哲归纳定稿。四人在1977年3月2日同时被捕,1978年12月30日获释。陈一阳1947年出生于广州。
1 t1 ]& X  J* |1 }4 }
7 ]) a3 @8 D& m8 [/ z折叠编辑本段陈一阳简介
0 y" k2 ?; f1 r4 h' @8 {# r/ ?5 Z- F1 ]8 S$ ~4 R' E( t/ {- d
陈一阳1947年出生于广州。1966年,文革爆发时为广州市第十七中学高中三年级应届毕业生, 为1967年4月反对"三月黑风"时十七中成立的造反派组织--广州红司井冈山公社实际负责人之一。1968年,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被分配到广东省紫金县古竹公社当农民。他一直与王希哲保持通信联系,在思想上对王后来起草的"李一哲大字报"颇有影响,因此王和李正天、郭鸿志在1973年合作完成初稿时就把他作为作者之一,此后他同意参与"李一哲",并在1974年起草以此笔名发表的大字报《革命死了,革命万岁!》。1975年初,紧接李正天被当局作为 "反面教员",经历了100多场批斗。同年8月,陈一阳被押往广州市郊的九佛农场监督劳动",1977年3月又被关入看守所,作为"李一哲反革命集团"主犯,直到1978年底释放,次年2月平反后被安排到广东省哲学研究所作图书管理员,此后又到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工作,直到2007年退休,2008被聘为华文国学院客座教授。
% K8 _6 B1 n/ m& \
% P- u& M$ }3 Y! V折叠编辑本段个人专著. A7 N& A( z# S9 O" _4 @* |

, F- \' c. ^* |/ k陈一阳业余研究哲学,发表了专著《命运探微》、《佛学之灵魂--新金刚经》、《哲学之灵魂--新老子(大道经)》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2-7 21:41:05 | 阅读全部
老子与大道经——《大道经一阳说》导言(1)
1 D9 K" d2 c& b& n0 k. `' l4 a) e+ d* h4 _0 k
2017-01-22 陈一阳 大同禅院& u+ I* g! G& u5 U
老子与大道经
5 T3 q0 n3 T7 K# E8 E——《大道经一阳说》导   言(1)
) w+ O& k) ]' W0 e & P" l4 \* T% J
老子可以说是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长寿的思想家,——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而他的传记却又是大思想家中最短的,在《史记》中仅仅只有400多字。% m1 D6 ~* [3 B/ F- k; U1 b% b
' Z- A. p8 r$ W( ~" @/ A; W: n
老子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孤独的思想家,——他没有孔子那样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没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样有一批批学生围绕,也没有释迦牟尼、耶稣那样得到众多信徒的虔诚传教,——这位“周守藏室之史”,他就是一个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给全世界奉献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部无与伦比的经典。! b5 |7 g. g( P( N' W4 r9 [

. n, `( q: L2 W老子的《大道经》,在中国和世界的所有经典中,可以说是文本最简洁、文字最优美、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而又最玄妙、最富启示意义、随着时间之流而越显其是影响最深远的经典。  V' s' f8 W5 T7 c

2 M* ^, v  c; D在世界所有“世界性”的宗教和哲学之中,只有老子的《大道经》是唯一一部能够超越、并且能够沟通各种世界性宗教、哲学的经典。
/ `, L5 b0 L7 I
1 D) W, u2 P9 I8 [9 a+ g# D" D, A不仅如此。我认为,老子的思想,就是、或者说应该是未来“世界哲学”的灵魂。
9 s+ W! G& ~/ _7 B9 s. U8 Q ; H+ {2 }$ N; h& D7 S/ ?
01  本书立论基础:“最高观念”1 Q# P6 j/ v/ f9 x9 k7 v( F

& Y; E" v8 P+ P; x, h& g两千六百多年前所谓“轴心时代”——犹太人信仰的“一神教”、希腊哲学、印度的佛教、中国老子与孔子的学说等等,可以说是不约而同都是在这个时代形成的,——这个“轴心时代”形成的基本观念,造就了人类现在各种文明的“基因”,逐渐发展成为源远流长、具有较大影响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宗教与哲学。
0 q& t3 D8 n/ ]" o: G" B ' t, P2 Q8 {9 Z5 u, b
世界性的哲学与宗教的最显著特征,便是都有一个最高的、或最基本的观念作为立论的逻辑始点,而且根据这个观念,能够自圆其说地解释一切。- e6 ?# f7 _5 V% u( l5 {) b
+ `# B* [, Y9 \
别小看了这个“最高观念”。
1 `* A# m1 ?' c0 h9 c; e! j) g
2 F5 P7 o8 V  o% Y! g0 j作为个人,也许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存在,或者认为它的存在与否对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但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却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人类文明之所以在两、三千年前产生飞跃,形成所谓“轴心时代”,就在于人类开始有了“最高观念”的意识。
2 ?# z+ M4 T: d! v+ I4 R——它引导人类自我超越,追求崇高;& |) N8 ~$ y* S/ Z; B3 M
——它是人类告别野蛮时代的根本标志;
7 _3 i. I5 H4 b& T* y——它是一切良知的源泉;! M; Y! T6 @! f. V0 N
——它是人类社会的交往能够从狭小的原始部落向现代的民族国家、乃至未来全球化“世界大同”发展的灯塔;
& g3 k8 }+ @2 Q& Y3 q5 o; g8 L; j——哲学的思考、真理的追求、宗教的建立和传播、道德的规范、政治与法律权威的合法性、文学艺术的灵感、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兴趣、人生的意义、生存的智慧、民族的融合以及世界的和平等等,都离不开它的启示和影响。
0 C1 C& t: v8 r
5 T  M/ m" ~1 Q; S. k& e这个“最高观念”,在我看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就是“轴心时代”形成的三个不同的表述,——即佛学的“空”、宗教的“上帝”、而在哲学与科学,就是“道”。; t& {( K0 h" W: F' U* V4 l
“空”,强调的是这个最高观念的“超越性”;0 c- [  v7 _1 Y0 H7 V, z
“上帝”,强调的是这个最高观念的“权威性”;/ W2 t+ C" e+ I  Z3 L9 H) G! `* V
而“道”,强调的是这个最高观念的“哲理性”和“逻辑必然性”。/ E% j& S! h$ l0 A

. o9 o1 z2 p/ e0 d* i这三大概念,在我看来,都是人类思维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的“同一个顶点”。3 j" M9 Q# y7 ?
6 e* e) F: \: M( e& T. n9 y2 N
但是正如《金刚经》所说的“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由于思想家各自的社会条件、各自生活体验不同,对这个“顶点”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理解和阐述,正如由同一顶点出发形成不同的射线,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教和哲学。
3 i& v" e5 b6 W9 R) _. p 7 t: f" n2 ]4 \
【关于本书的书名及其他说明& X; P) _" [) a2 G1 O

) m% ]  U) ?# t& P+ \' k1、本书是对老子《大道经》的全新解读。建议读者能够参考一部或多部其他解读者的著作,这样一定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 n$ [* n4 S1 T2 `* d+ W. N/ i : I* Z; C2 {' d# P0 I" S% ?8 E
2、本书“老子原文”以王弼本为底本,参考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确定。有不少疑难之处,均在“注”或“问题讨论”予以说明。" P8 _; |& q: ~

, k$ O' `  `7 I8 f4 z# j1 E7 \3、本书根据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予以重新分章,上篇7章,下篇8章,共15章。
# U( L2 j, j$ |( i4 `: A2 n% ]
1 S" o" m& C/ }0 L+ u' [4、每一章都由若干小节组成。并对每一章及各分节,都拟订“章名”和“节名”。基本顺序与王弼本相同,有少数参考帛书本有所调整,——凡有调整处,均有说明。
* _1 j0 O8 K2 a: r, ~2 O ( }0 a/ A9 _) K' Z# Y
5、关于本书的书名,——我为什么把老子的书定名《大道经》?
6 e9 t- y# k# t. [: w# p5 d老子所著的书,综观历史,主要有两个书名,即《老子》和《道德经》,也有把两者合而为一,称《老子道德经》。. Q, L2 m! m* L5 u2 Z( Z
. w$ o/ b% v9 U. u$ O' U# P, U
我认为,把老子的著作称《老子》,与《墨子》、《管子》、《韩非子》、《孟子》《孙子》《荀子》等等诸子并列,本无不可,但不能够突出它是一部伟大的经典。
- F( ?, x" _0 l# \
: A. @: m- L% l, R把《老子》一书称为“经”,大概始于汉景帝。汉初“文景之治”,流行黄老之学,据《法苑珠林》六十八所引说:“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勒令朝野悉讽诵之。”此说《汉书·艺文志》所载“老子邻氏经传”、“老子付氏经说”和“老子徐氏经说”可以佐证。
6 g& c. Q3 [( ?( V) u. Y% p* d  N4 s , @: F8 S- D- k/ I7 X
而把老子的著作称为《道德经》,大概始于汉末魏晋时期。之所以称为“道德经”,一是据说以老子上下篇各篇篇首一字来命名,二是以《史记·老子传》“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一句中有“道德”二字来命名。
  D) h% e5 k& i+ p
: F, t% e+ k3 R
- G7 Z% D' F0 i3 Q9 L. u0 X- g, w我认为,老子著作若以“道德经”命名,不仅其意难以区分“道”和“德”(司马迁所说的“言道、德之意”应解读为“道”和“德”),而且极易与“伦理道德”相混,很难准确表达老子的思想旨趣。
/ D9 H( y" Z- k/ b+ H/ S ) d* i; H/ ~! a( I' z! _
我认为老子所论的“道”,是根本大道、是圣人之道、是天下大治之道,正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大道”,而不是一般的“伦理道德”、一般的“人之道”,所以,我把老子一书定名为《大道经》。6 G1 C) U( Z' P8 \6 A9 h4 ~5 f0 ^

" h- q# v) ~2 Z1 x我认为,只有以《大道经》命名老子著作,不仅比较符合老子的思想,而且更能与《金刚经》、《圣经》相提并论,显现老子著作应有的伟大与权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2-7 21:42:12 | 阅读全部
道者万物之奥——《大道经一阳说》导言(2)" t0 ?9 h5 b  k) g

) n- K3 |2 I+ {. _! G. U! }2017-01-30 陈一阳 大同禅院
: c! L5 N: N4 p3 [ 道者万物之奥. h9 a/ U. p! ?8 T5 l
——《大道经一阳说》导言(2)
+ l. \+ T! m4 |  }/ y( @: u2 C
) A/ `4 D8 d; x1 z" H陈一阳
! T# a/ ^$ z2 q6 D1 u# C4 V  Q6 j ( ^6 W' M& I3 N( L, g0 @
在关于“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问题上,佛学的“空”与宗教的“上帝”,似乎形成不同的两极。
4 v. V' d+ S% N" B( j  Y9 z
5 d9 V7 y& w/ M4 L" L/ r2 U1 P  P佛学的“空”,一切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强调是超越一切既定名相的“无上菩提”,是超越任何终极概念的“最高观念”。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有一个“成、住、坏、空”的变化过程,只有一定的“因缘”形成“一合相”作为相对意义上的开端,而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终极的开端。
! d2 L& p  v* z$ S" y
+ a) t0 @5 I/ }* D8 ~而宗教的“上帝”,则是世界的“创造者”,是一切事物的终极原因。
( n' B" R7 p" h6 I/ l# v ; [+ K2 a* I8 j0 Q# |% v
那么,“道”呢?# v7 ~+ v5 j/ P  D: A- @
在关于“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问题上,老子认为,可以说“无”,也可以说“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他认为,这是同一个“最高观念”的不同表述,“此二者同出而异名”。4 {" l! y  d( O, P' y7 q, _

# ^  J' f0 W. z1 H1 a/ X如果必需有一个开端,正如研究需要一个“逻辑始点”、座标需要一个“原点”、人需要一个“诞生”一样,世界也需要一个开端,——总之,无论宗教信仰、哲学思考、或科学研究,只要需要一个开端“一”,那么,老子就强调应当“道生一”。
" }7 ]0 j, \! Z0 y' a5 _2 b3 l* B8 H
8 J- B/ m; F+ z! I& R* m/ O* Z8 K对于“神本主义”的宗教,如果说,在“信仰时代”,上帝无疑是高于一切的信仰;那么,在经过“宗教改革”之后的现代“理性时代”,应该是“上帝之道”成了高于一切的信仰。
/ J. N5 E5 ^  S+ j7 d
* g; b" H, h! U2 F1 C: s( y5 X) j对于“人本主义”的佛教来说,万物都是一定的“因缘”而“成住坏空、缘生缘灭”,也就是其中都有“因果之道”。
, w8 k1 m( D9 J4 ~6 p! C( L9 N
0 U9 \; Z6 x# }, ?3 ]因此,可以说,老子所说的“道”,就是“上帝之道”、“因果之道”:
; Y% D5 I7 R: C% e7 Y7 J$ }——“道者万物之奥”。
! L% z. ^  U9 B & w" s+ _7 `7 ~5 G% y
“道”这个字,以往所有解读者都首先注重从它的所谓本义“道路”来释义,然后引申为“规律”、“逻辑”、“必然性”、“道理”、“真理”等等,我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我也很赞成这样解读。但我不满足于仅仅这样解读。我觉得老子之所以那么重视“道”,就这个“道”的文字本身,应该还有特别吸引老子的魅力的深意在。! G+ D9 j5 Q7 M. I

5 S1 h% V; [* H* o“道”,在中国思想史上,所谓诸子百家无论哪一家,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似乎自古以来所有著者、解读者以及字典的解释者,对这个“道”字字形本身却都熟视无睹,真是黑格尔所说的“熟知非真知”的一个典型例子。* a, Q3 y! \3 Z9 z* u" [/ s! B

' P  `9 i; E0 P4 T我想,老子之所以说“(道)象帝之先”,是否与“道”这个字的字形有关?# @1 g) a& W6 z1 _: `

1 E2 [: `, ~; \) b我们只要直观、正视这个“道”字,其实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它是由“首”、“之”所组成。
! ^' P' Y  }3 Z  i“首”,有“首脑”、“首先”、“首要”等涵义,“之”,有“引导”、“可行”、“遵循”等涵义。可见仓颉造字时对“道”字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就有极高的悟性。3 k, y9 h, ]5 B$ Z: h* F0 c: S( |. A

  t2 Y+ X. P8 p纵观世界思想史,我觉得,“道”实在是“首之”即第一重要的“最高观念”的概念。9 j9 I, |6 K( Y; E6 g8 l( \
这才是老子心中的“道”。
( i; B3 p9 }# q5 ?9 _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2-7 21:42:44 | 阅读全部
“道就是上帝”——《大道经一阳说》导言(3)
, s' ~( b% i. c4 T0 v( x$ A( c) E( r' S
2017-01-31 陈一阳 大同禅院
" n: q- v9 f6 u+ e上帝与道:“道就是上帝”3 M* w  d& @% m
——《大道经一阳说》导言(3)* O, c  {# J$ d
% e8 o, |9 N2 j4 V* s
我非常欣赏《圣经·约翰福音》开头一段的中文翻译:
6 r) A* }8 l' [, z% A6 K # k- d  M5 ]+ C" |* w$ k/ j/ W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3 v0 p- X; A8 a9 c: a: h
3 V* I/ n7 u, g3 [5 @" r  z  W& V英文版此句是这样的:
$ r  h! h# P4 ~# u* p$ N
$ z3 u6 r; M& S' {# FBefore the world was created, the Wordalready existed; he was with God, and he was the same as God.
8 \2 l, ?2 o0 D4 c+ m. B6 K / F" J3 A0 k: ^7 t
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当初西方传教士翻译此句的过程细节,我只能猜测:这样的翻译,实在是妙不可言,如果不是对中国文化精髓的“顿悟”,那么,就只能来自“上帝的启示”。6 X% s6 S$ P, D5 L7 k  L( F

' T+ I+ {  f0 Q' E* b5 @这样一句“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的翻译,特别是“道就是上帝”,真是神来之笔,意义非凡,——2 |- p. ~. t; O  s7 f
我认为,它把中西文化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实现了水乳交融:西方“上帝”中国“道”。
) e, q0 w7 O8 o& G
3 P3 G8 k, i* r$ w/ D但是,非常遗憾,这样的翻译是不可逆的。
; W6 Y2 S! v4 |7 W2 W7 y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道”,却至今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英文或其他外文的相应的翻译。2 f; ~$ V2 x6 {. Z4 H5 Z

" j& R. O, g5 T6 T黑格尔说:“哲学除了上帝以外,没有别的对象,因而它在本质上是唯理的神学。”
) e. F! ~3 n' A+ h: t这一方面是西方哲学从“神学的奴婢”地位刚刚解放出来,还没有勇气张扬自我独立的旗帜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黑格尔作为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哲学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与“上帝”等同的最高观念,应该是“唯理”的“上帝”,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这个最高观念的恰当表述,——他的“绝对理念”并不能等同“上帝”,只能孤零零局限在他自己的逻辑体系中演绎。
6 O9 ~6 w- A" s6 n8 H" u& \: S $ F  q+ c: W4 A; w
黑格尔可以说是一位纯理论哲学家,他可能缺少一定的“宗教体验”和修养,也没有认真研究、在当时也不可能有很好的翻译文本让他认真研究过东方哲学、特别是老子的思想——他对他所十分不了解的东方哲学却表现得十分傲慢,竟认为“在东方人那里,我们只看到枯燥的理智”,他不明白、不理解、也许是不愿理解,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对他所意识到的哲学的对象应当是“唯理”的“上帝”,已经作了明确的表述:“道”。( t8 N7 F, @- F$ @, H& ]
$ X% F" @: j. _- Y% M, r
宗教的“上帝”,超越于一切人之上,居高临下,令人敬畏,教人遵从道德戒律,教人“爱上帝、爱人如己”,大家都是上帝的儿女,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这样的教导,能使人超越家庭、部落、民族、党派、国家等等局限性,从而形成世界性的宗教。问题在于,宗教强调“信仰高于一切”,这样,对不同的信仰或思想,怎么办呢?即使都是“信仰唯一神”,大家都承认“上帝是唯一”的,但是,不同的宗教、或者同一个宗教的不同教派,对上帝、对教义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甚至根本对立,谁都认为自己信仰的才是“唯一正确”的,其他都是“异教”或“异端”,——这样,不同的信仰与思想、有神论与无神论、唯一神论与多神论、唯心论与唯物论等等之间,就难以调和,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是非、善恶、矛盾、冲突甚至战争,都与此相关。
) `# Z! Y. v  }6 o- L
2 W8 ?. J% j' Y9 T5 }怎样解决宗教文化的矛盾和冲突?" p& U$ Z2 G: L3 W9 @! j: s
老子说:“神得一以灵”。我想,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各种宗教、各种教派,应当在我们各自的信仰的“最高信仰”其实是“同一个上帝”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上帝之道”,寻求对“上帝之道”的共识,才能化解历史的恩怨和现实的具体的矛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2-7 21:43:32 | 阅读全部
“老子化胡”新说——《大道经一阳说》导言(4)- X5 o# |% c3 n

! o; Z/ N# P7 E9 X: @2017-02-01 陈一阳 大同禅院" {9 x6 `) k0 U
“老子化胡”新说
0 k# i+ U" U5 P7 Q ——《大道经一阳说》导言(4)2 H) w* w* W, m- z

( m& B8 k* U1 W9 d" I" f“老子化胡”,在中国佛教与道教的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引发争论千年的故事,而在我看来却是一个很有趣、很有内涵的传说。) i" ?3 J& {' m- ]! W

, V6 G9 w5 [* c《老子化胡径》是公元300年前后、西晋时的道士王浮所作,主要观点是讲老子西出阳关之后,并不是到什么地方隐居了,而是西渡流沙、入天竺,化为佛陀,教化胡人,创立佛教。) P: C. a2 n" j7 T1 r
其实,在王浮之前,便有“老子化胡”传说——如“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后汉书·襄楷传》);“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魏略·西戎传》)。
* J* C% N& ?8 B9 \# {传说难以为据,而王浮的书白纸黑字,佛教认为此书是一部伪书。于是触发了佛教与道教的长达千年的关于此书真伪问题的争论,北魏孝明帝、唐高宗、唐中宗、元世祖时僧人与道士之间还为此进行过好几次很激烈的宫廷辩论。; |. \, G9 y+ \
3 L& X8 [/ h+ W
我认为,这些辩论毫无意义,所以只能不了了之。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其蕴藏的内涵,就是老子思想与佛学可以相通,这对于佛教无论是一千多年来在中国大化流行还是在现代条件下的新兴,却都很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1 Z# m" y. c  Q& `& T. F' X% S
4 O1 l9 v9 T# L7 W2 v
我认为,老子的思想在许多方面与佛学都是可以相通的,例如:
7 c. I2 R% }2 _ " u: p2 P+ `5 R( L9 @( ]6 T
老子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佛学的一切皆空,是完全可以相通的。' u& H8 V. n# R) w5 ]7 _

* V" b# r. B$ \- I/ C老子讲“道生一”,这与佛学讲事物都是一定“因缘”缘起产生的“一合相”,也是完全可以相通的。/ P2 G4 `: w* [, V3 f( \" W; A
4 @7 D6 i6 j; n
老子讲“圣人常善救人、常善救物”,这与佛学讲“普渡众生”也是完全相通的。# I! O& X4 J# {, H' C  N' z
' Q. I5 F( F9 h( c
老子讲“致虚极、守静笃”、讲“玄德”,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与佛学讲“禅定”、讲“清净心”,也是完全相通的。
; k; b2 `+ U- z; c) h 0 j$ p( L0 N- k4 F% H) |
佛学的“空”,一切皆空,着重于自觉和超越、特别是对自我的超越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越,追求心灵的清静、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因而,佛教比较“出世”。2 O2 @. P. A: i% t
而正因为比较“出世”,所以佛学对世俗社会的现实苦难、对于“治国平天下”,似乎也就不太关心,对如何在现实社会中“普渡众生”、建立“人间佛教”,也缺乏“具体的理论和办法”。而老子的“圣人”学说,既可“出世”自隐无名,也可“入世”——“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道立天下”——在“入世”这方面,老子思想正可以“补”佛学之不足。' R/ s* ]' z; R3 l3 w

; P9 T# X9 D1 N' Q8 A/ [- Y. e“佛”的本义是“大觉者”,而老子无疑是一位大觉者。在这个意义上,老子就完全可以“化胡”成“佛”。
8 L9 p$ E7 T6 ^3 _3 f1 m' Z5 m. y; O : _3 x. c1 M0 n+ k3 c, |, H/ o
《金刚经》讲“一切法都是佛法”,佛学的新兴或新兴的佛学,我想,是否应该把老子的《大道经》也作为自己学习的经典呢?
" w' X. ^9 O6 }$ G# i . m* ?: @: }1 k1 \7 P$ ?
而对于道教来说,在现代社会,“老子化胡”似乎可以、而且应该有全新的内涵。以老子为“教主”的道教本身也应该有适当的改革,——请道教界的朋友深入思考“为什么尊老子而不是尊黄帝为教主?”——在学习和弘扬老子思想方面更应当有新的建树,应该有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9 E& _/ z2 Q# _# ?5 C' l

5 k$ i* v) S' g, }# U在我看来,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化胡“、对古今中外各种哲学、宗教能够融会贯通,就在于 老子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7 N: [) L0 Z( o5 h4 D2 V% \
——究天人之极、类万物之情、合神明之德、通古今之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2-7 21:43:58 | 阅读全部
道与哲学——《大道经一阳说》导言(5)( s) k0 t- B3 c1 m' u& C, Q

( x6 z( B; r8 b' u  r2 [9 u5 I/ b" y2017-02-02 陈一阳 大同禅院
9 W/ C9 {* d6 s/ R/ q 道与哲学
: v6 w* y7 H1 {, t7 U/ q9 j# |  M0 V——《大道经一阳说》导言(5)
3 _. H& L! _0 C5 ?5 y
! ?/ R0 h: d0 t6 f* X我说“道”是哲学和科学的“最高观念”或“最高范畴”,也许有一些哲学家、科学家会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
& i  t2 X1 F8 f- L2 h' T   i- w, Y0 E/ T. S! i
在古今中外各种哲学和科学中,对各自的“最高观念、概念或范畴”有种种不同的表述、有各种各样的“名”,例如上帝、天、自然界、太极、虚无、存在、本体、本原、本质、逻各斯、绝对理念、绝对律令、命运、主义、基本规律、真理、定理、公理、天理、逻辑始点、以及宇宙大爆炸假说的“奇点”等等,都是一定的人在自己的思想研究或信仰中形成的“最高概念”。' S! N; A7 a7 @' n6 p" [& a
# X$ j9 Z3 @% ~6 S/ [% W3 w8 m; ^2 j5 O
试以这些概念与“道”作比较,
& d. [4 h6 j9 z$ A# c: m0 I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某某可以说是道,但某某不等于道”。
$ k1 A9 F1 c; `) O例如:& ]0 t" t0 \6 K* E1 w

! u( s; Q7 H1 A7 N0 f9 N% i我们可以说“逻辑是道”,或者可以说“道是逻辑”,但是,显然,“逻辑不全等于道”。$ C, T: o& ^. |; _

3 g4 e* k1 i; \3 f1 e. P9 m$ v# H我们可以说“真理是道”,或者可以说“道是真理”,但是,显然,“真理不全等于道”。
2 h1 W! j3 C  L3 H, M' |$ Q# b& |2 Y* Y 9 d. g4 i4 d  d+ A
我们可以说“规律是道”,或者可以说“道是规律”,但是,显然,“规律不全等于道”。
7 z) j, T: N# u& P
, x4 p' u8 {+ y我们可以说“道就是上帝”,同样,也可以说“道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太极’、‘本体’、‘本原’、‘绝对理念’、‘命运’或‘某某主义’”等等,但是,显然,它们之中每一个都“不全等于道”。* ]2 H- y7 F9 Q% b- b1 h8 z

4 D$ |% {  e0 Q" E4 x3 C! x) s至于“天”、“自然界”、“存在”、“虚无”等概念,也都是如此。例如,老子第一章所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对它们作了令人非常感叹而又绝妙的概括。
+ H  c  z+ ]+ a0 l
7 s; r: J! O: P7 h* B只有“道”,才能成为哲学(包括科学)无可争辩的“最高观念”,是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所有“最高观念”之中的“最高观念”——
- q( M3 g, F5 r7 v4 S& q
" A! U! n! E, R1 R* e是否承认这一点,我期待越来越多的哲学家、科学家的沉思、体验、顿悟和思辨。% @6 b+ S, M# Q3 R' u4 J8 D

9 H, A4 g0 `% s5 ]4 y* e当我们说到“哲学家”的时候,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什么是哲学?
3 Y0 n1 v8 x( X
4 `1 `& }9 _: D8 A什么是哲学?0 {+ r' [* w$ R3 U3 `

$ k& Q# G7 b8 D# q$ P1 J- c哲学可以为一切学科概念提供有关“定义”的逻辑方法,但自己竟然除外。谁也想不到,哲学的定义,即“什么是哲学?”居然成了哲学家的世界难题。/ l% k  P# {9 `4 I! N5 u

( i3 D5 Z: ~4 J9 m! f世界上竟然没有什么学科,比得上“哲学”那样难以定义,——哲学家众说纷纭,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公认的“哲学”,有的只是某某哲学家的“哲学”、或某某主义的“哲学”。
8 I" U2 v, O/ h. Z
" @( M( B; v' K. l  t5 D什么是哲学?曾经担任牛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的哲学家安东尼·昆顿在为《现代思想词典》撰写的“哲学”词条这样感慨:“这是一个若用一个简单界说加以定义就不可能没有争议的术语”。也许正因为哲学是一个“不可能没有争议的术语”,《不列颠百科全书》干脆不设这个条目,只是在“西方哲学史”条目之下设了“哲学的本质”这样一个子目。它说:“在各种各样的界说中,很难判定是否能找到某种共同的因素或为‘哲学’找到某种中心含义,以它作为一种普遍的、全面的定义。”
9 F( j0 X& u6 |" j  H5 H. q
" [+ q4 h2 g2 f1 a3 M( o7 Z/ N既然有许许多多可以称作“哲学”的东西,那么,它们总有相通之处吧?
7 _& I6 {$ H! O* u" h黑格尔说:“无论哲学派别如何分歧,却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是哲学。”在他看来,各种哲学正如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樱桃、苹果、葡萄,都是“水果”一样。0 @- Y( x0 l! X' M
这句话似乎说了等于没说。问题仍然还在:什么是哲学?7 ~8 Y4 f. `0 @- f8 F+ ^
  {3 r, ]! ]9 _$ N+ C
我认为,从这个“众说纷纭”事实,可以得出哲学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 u: h: q( K/ m7 k
“自由”和“自觉”。5 M5 `4 N+ z! z7 y( f/ |
, T1 H/ S5 a( s( b5 P5 i
尽管我不赞同黑格尔哲学的定义——,但是,我很欣赏他说的这段话:“真理只有一个——这乃是理性的本能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直觉和信念。”(同上22页)他还说: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哲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这唯一的真理,而同时把它当作源泉,一切其他事物,自然的一切规律,生活和意识的一切现象,都只是从这源泉里面流出”。" J4 i$ r- |# v$ T2 u4 _# g
( m# _7 F! J1 U9 c; U
这些话简直就是对老子“道者万物之奥”的翻译和解读。
. B; g5 `' d* |+ R) o8 v 2 [! }9 ^# d5 D( b) o" ~
我认为,无论各种哲学是如何的不同,无论它们如何的对立,它们之所以能够称为“哲学”,是因为有一点共通的东西,那就是对“真理”的自由而自觉的追求,——我认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道”的自觉追求。
& u& p6 z3 P; G1 J# n8 h* X / |  D4 n$ D; Z$ ]& S! `  m9 d
正如哲学的定义众说纷纭一样,哲学的著作浩如烟海也没有公认的经典。如果要推选一本“哲学”的权威经典,那么,我认为,老子的《大道经》,当之无愧,——随着世界性的哲学研究和交流,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哲学家会形成这一共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2-7 21:44:52 | 阅读全部
为“安心立命”而哲学——《大道经一阳说》导言(6)4 z  B+ Q7 G) P* E3 V: h
4 ?5 ~) ]9 e1 f7 f: \+ i4 E
2017-02-04 陈一阳 大同禅院2 @. Z- Z5 u3 N7 l, t/ c
为“安心立命”而哲学
% l" U, J( T( ~1 B* Q——《大道经一阳说》导言(6)
" [' N& Y0 M3 N' ^) m ) ]3 C$ z( |$ Z* a  W3 h' z
哲学既不是生产的必需品,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5 S9 u1 Z* u$ @( W那么,为什么哲学?
% i9 j8 y3 F4 ?! J% W  B: }; e我想,哲学就是“为‘为什么’”。$ b+ ~/ f. A4 J: m3 s- l  v* X
% z! [/ u6 A: S
当你开始“为什么?”的时候,可以说,你就开始了哲学——哲学就是“爱‘为什么’”即“爱智慧”而产生。——一个人如此,一个古代氏族部落如此,整个人类,也是如此。7 r# f4 v0 g& `% v, I
9 z2 v5 I/ I4 s
即使最简单的“为什么”问题,都可以引导你追求知识和智慧、去进行无穷的探索。2 a. h0 |. j2 x- U7 R+ E! a8 n% J
例如,1+1=2
8 x+ Y9 [' W; A7 l为什么1+1=2?可以有不同答案吗?
$ @# U8 M/ a5 u, r. K/ G1 ~7 M可以 1+1=10  为什么?二进制。7 A2 s$ R; H0 ^/ m8 r) W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用十进制?! K* n$ ?9 D8 T, }8 b" O, i" z3 A7 s
如果可以说“1个苹果+1个苹果=2个苹果  1个苹果+1个雪梨=2个水果”,那么,“1个苹果+1个鸡蛋=?  1个男人+1个女人=?”能不能相加?为什么?为什么抽象的1和1可以相加,而具体的1个东西和另1个东西却不能随便乱加?) k5 a1 k' H' ?* D
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抽象的1、2、3、这些数字?等等,等等。5 ~9 T% S% O( ~( h/ ~$ k

/ Z1 H. @* I% N尽管如此,我们一般都对1+1=2 习以为常——因为,这样的算术运算的大前提“十进制”我们已经习惯成自然,早已在此基础上“安心立命”。  R( s) K' d6 p$ ^2 ?4 n- I& z# d
——即使我们进行 1+1这样似乎很简单的算术运算,我们都必须建立“十进制”、“二进制”这样的运算共识或大前提来“安心立命”。$ D6 p1 j" i9 [. o) ^. m6 _, r; |% a
& L: v) D4 M2 F( g) O. v
而当我们思考“世界为什么这样”、“人生为什么活着”这些重大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同样需要一个赖以“安心立命”的大前提——即所谓“世界观”、“人生观”、或“价值观”。0 r3 K) m8 ?9 K4 a3 M9 v# R5 z/ d

+ U- D) P4 k7 U. x1 b在我看来,所有哲学和宗教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人们“安心立命”。只不过,由于我们自己的自觉或不自觉、因循习惯或选择某一种宗教或哲学而各安其心、各立其命罢了。
( l  u, R, j5 X/ A6 {) G7 s, N
3 x" u0 p5 I7 @7 i6 }+ U3 u大约一千年前,宋代张载说,哲学家、思想家的历史使命,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家、思想家,可以说是最自觉安心、但又确实是人类中最难安心的人。人生、社会、世界似乎总有无穷无尽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需要他们沉思冥想。
: u0 ~) U# |9 F# e. M, r( ^: D
4 {8 l" |# r" ^& V& k$ _) L9 o历史上的不少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确实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雄心壮志,他们的宝贵思想,不仅是他们那个时代“时代的精华”,而且是影响久远的、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他们自觉觉他,如两千六百年前所谓“轴心时代”的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摩西、释迦牟尼等等,便是这样真正的“大觉者”。需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他们讲“普渡众生”,绝不是用强迫手段,而主要是靠著书立说、以“神道设教”或“言传身教”启发、引导人们“自觉”,简言之,就是通过“教育”、“教化”来实现的。2 B* C/ Z' Y" W* e0 ?

0 I2 Q+ C0 q; R* n  f但有些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一些理论、不是为了首先能“安下自己的心”,就往往热衷于以自己的理论“标新立异”,以为自己的理论“唯一正确”,可以“救世”、甚至以为可以用来强迫为别人“洗脑”、可以“改变世界”了。+ k! a* y% u8 D: S9 S
/ C9 _- o5 a. S8 N' y. U; ~, I% U
老子对年青孔子所说的语重心长的话——“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一方面,可以说是老子自己的人生经验之谈,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对所有哲学家、思想家的忠告。* j/ U$ Q2 ?4 l9 B5 f/ K* _6 J
" R" x1 U7 k7 }7 O% H
说“安心”,似乎很简单、很容易。人们相互之间也常常说,碰到困难、疾病或不如意的时候,要“安心工作”、“既来之,则安之”或“随遇而安”。
4 K6 F+ u: _& ~- o  ~& m/ p4 F但是,究竟起来,我们的心实在是很不安、很难安的。为什么呢?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欲望、希望、利益或理想追求,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需要思考、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变化迅速的现代社会,似乎信息越多,知识越多,我们的欲望却也越强越多,人们的心越难安。
5 B9 b' ^0 R/ p, O: r2 G
4 l! a7 ]$ w3 b7 w) N9 u; r就“安心”来说,哲学与宗教有什么区别呢?
" \! N6 }5 X* v% E * `: \! H5 Z) Q3 p
我认为,哲学主要特点是个人的思想,努力寻求自己安心立命、解释世界的学说。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什么统一的哲学,而只有一个个以某某哲学家命名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能独立思考人生问题,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J0 X4 [/ B2 @2 W 8 l2 |  ]  P9 I# }: c
宗教的特点是群体的信仰,是帮助人们安心。对把大多数时间忙于谋生的芸芸众生来说,他们很难有闲暇去思考什么哲学问题,他们确实需要一个宗教,或者一个有着类似宗教关怀的社会团体组织,使他们的心灵有所寄托。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我认为,就其药用或积极方面来说,是非常准确的。宗教,确实有安慰、镇定或净化人们心灵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而人们对于他们所信奉的宗教,也往往产生相当程度的依赖感,“宗教生活”成为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 Z1 g7 D1 ^# v. a, u

! F& N6 A8 I8 {* E对宗教问题,可以进行哲学化的思考,这便形成了各种“神学”;而把某一哲学作为独尊的官方或公共的意识形态,则可以说是把这一哲学“宗教化”了,这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安心立命”、对于形成社会共识,有相当大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相类似的宗教功能。: _7 d  v3 [" [& b
; G$ A) g& q8 A7 e  M: z6 L+ h
在过去几千年里,人类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崇尚暴力”、“崇尚强权”、“崇尚神权”、“崇尚金权”、“崇尚民权”的时代,而老子主张“以道立天下”,——我认为,大道朝天,各人自便,才是真正的“让世界的哲学成为哲学的世界”,让“大道”哲学成为全世界所有人的自然、自由并自觉“安心立命”的共识和基础。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2-7 21:45:17 | 阅读全部
哲学“基本问题”与“最高问题”——《大道经一阳说》导言(7)
6 y7 b* v  B1 I- z) I  ^5 z* g! b" O2 k% [2 m) C/ L
2017-02-05 陈一阳 大同禅院2 E& \6 u* y* C
哲学“基本问题”与“最高问题”
- x' i8 u2 r+ e, `5 s——《大道经一阳说》导言(7)
: [4 }( ]: W, q" ?& b 8 d3 d6 U& ]  [, s' g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8 h0 ^6 V* f6 Y" U& e5 e; c
' J0 r# ~8 T- H3 Q6 v7 [
恩格斯又说: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的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J/ X. H/ ^$ j3 x

* r6 ]9 @6 h$ {4 [这个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的提出,本来只不过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原先作为“神学婢女”的欧洲哲学现在要向宗教宣告独立和解放,并且要在“认为不信宗教的只是一种怪物”的社会信仰氛围中,割掉宗教的脐带。所以,恩格斯所谓“哲学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仅仅只是针对“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才尖锐提出来的.。
3 y- r( [( Q& M' t6 Z  F; j3 ?   a, X1 o7 j! Q# t- r$ X+ d
恩格斯在写了上面这段话之后,似乎有所预感、马上作了补充说明:“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怎样的混乱。”
7 Y+ Y1 F/ s* s  H ' r, u0 D' S4 R$ d8 f
恩格斯似乎预感到的“混乱”还是以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可怕的发生了。
: ^( `- X) D' L$ _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兼“最高问题”,困扰了我们很多年。在二十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它似乎成了划分哲学家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的是非标准,甚至是恐怖的是否“反动”、“反革命”的标准。
" r5 L7 B: ]9 f# \3 ?
3 S) \5 B# W; }8 E! W这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事实,说明西方哲学“一个埋葬一个”的传统、与中国历史“独尊某学罢黜百家”的传统,可以异曲同工或异工同曲。中国的哲学家几乎全体“皈依”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所谓中国传统哲学也几乎全部被埋葬。
" k( H2 k4 D% g; A5 Y" L$ i' K 3 a$ D# ~; k) H% U9 x: f
在这场对历史和现实的所有哲学家进行认真的、如今看来又非常荒诞的“唯物还是唯心”分析评判过程中,老子在那些似乎所向无敌的“哲学家”眼中成了唯一一个使他们无可奈何的、最典型的“不倒翁”,《大道经》成了他们无法回避、只能在山脚自相争吵、却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0 g) y+ H% {- b2 S( I4 W! ?  J& p% L , l7 v2 u) N, {) x' ^4 ^! c2 q
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最高问题”的提法,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几乎所有哲学家都熟视无睹的问题:它们是同一的吗?7 A1 B, Z& s, g% @; d

  R' e- o/ g7 \+ X我认为“基本”与“最高”是两个根本不同的问题。: L$ t: c5 d* [( o4 P
我赞同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而不赞同他“最高问题”的提法。
$ L' e6 i) y  D* q ( N  m2 ]2 ~: ]: p9 q* g; Y' I
全部哲学基本问题,毫无疑问,确实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j$ c. k8 Y- u# S2 ], C
' j& [9 X0 i6 D+ m1 Y# J3 w& E1 E- }
那么,哲学的最高问题是什么呢?并不是一般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而是追求尽可能高的——“究天人之极”的“存在之道”。( }0 w! h6 U) F4 P, b2 @4 i8 y
/ V6 L' ]; h1 g- A/ P- |$ v
欧洲哲学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似乎一直没有深入思考“宗教教会”和“上帝”的区别,其实,束缚他们思想的是教会的权威,而并不是上帝的权威。他们庆祝自己的解放,把教会的束缚和上帝一起抛弃。
! Z: R8 Z, t9 ~7 }$ Y, j7 W
: l, u0 H' K& I1 j, O( c0 k; r欧洲哲学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甚至争论得你死我活,主要就是虽然抛弃了“上帝”,但没有形成哲学上的能够对宗教的“上帝”取而代之的“最高观念”。无论是康德的“道德律令”、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尼采的“超人”、唯物主义者的“自然界”——“没有上帝的上帝”等等都无法取代“上帝”的权威。
: X' |% j+ F, F0 p) T( Q# A2 y2 J
5 i# z. m: q9 X' u- }在这方面,老子的《大道经》“究天人之极”所论述的“道”,在不久的将来,无疑一定会对西方哲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2-7 21:46:04 | 阅读全部
哲学与科学——《大道经一阳说》导言(8)* N) ?" L& Y7 ^/ E" [; H, q

4 Y7 V6 @9 q. P1 {* d; T2017-02-06 陈一阳 大同禅院
7 |% b( Y# c" ^哲学与科学
+ V/ P9 f# v2 I6 Q——《大道经一阳说》导言(8)- t- ]% X! x9 P# K" z% [
$ ~1 D8 U5 u1 {9 N* X7 `  G7 D
“哲学是科学”,还是“科学是哲学”?
+ S  y  V) o5 |: k4 n : b: T1 M, q0 a3 c1 ~' S
欧洲哲学家从宗教教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之时,抛弃了“上帝”,似乎并没有使自己真正独立,而是从从前的“神学的婢女”变成了现代的“科学的随从”。
" A5 o$ @( h/ w# m6 H8 G
& I1 h5 S) g5 {. ?' M许多哲学家把自己哲学,定义为“……科学”。
/ P, X6 z( \* i2 Y例如黑格尔就是如此:“哲学应当是一种真正的科学”;“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认识具体事物发展的科学”。《哲学史讲演录》21页、17-18页、32页)
7 E/ V9 p+ v% R9 Y0 I 5 P9 y+ }$ ~8 E/ M* r
非常有趣的是,当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理论时,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惠更斯等,指责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却是“形而上学”,是“非哲学”。理由是,力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必须通过接触,而万有引力竟然在相距非常遥远的天体之间发生传递作用,这只能是“形而上学”。——请注意:这里的“形而上学”,恰恰是“哲学”的别名;而指责万有引力理论是“非哲学”,便是不承认它是“科学”的意思。
8 e. ?$ H7 U0 D8 `/ i8 t
' i0 v  X. N. `/ W. \/ q# u" c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涵盖科学,后来许多哲学家、科学家,也习惯把科学称为“自然哲学”,而现代的许多哲学家却把自己的“哲学”定义为“是什么什么‘科学’”了。
: I9 i% T3 K+ k, d5 B- C) F 6 B: W. g* |3 M3 g
究竟“科学是哲学”还是“哲学是科学”?
! r; I2 y' q9 ?* e) v! X7 d, S
" S) t, I- x; O  y0 ~在我看来,科学和哲学在本质上都是对“真理”、对“道”的追求,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或范围的不同。一般说来,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有限的、可以实证的东西;而哲学的对象,由于“道在万物之中”而显得包罗万象。因此,每一科学就它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来说,尤其是它立论的“逻辑始点”来说,其实都可以说是“某某科学之哲学”。
: i* S6 m3 v0 V3 g
7 G* U( m; ]9 @2 S+ n! Q: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科学新兴”时期,——真正动摇教会权威的确实是可以“实证”为“真理”的科学。
3 g* I# a) E2 k, b灿烂辉煌的现代“科学”成了“真理”的代名词。7 G* O- T5 L6 b+ H  t7 F+ K
0 M* Y; R7 t- z5 B
于是,科学不仅在一般人们、而且在哲学家心目中,具有极大的权威。哲学家在科学家面前显得自卑起来,以至当代物理学家霍金先生认为现代哲学家已经丧失了对整个宇宙世界的解释能力,这“宇宙世界的问题”只能由他这样的物理学家来承担了。
0 N3 h7 ]# s1 Y5 p& y, I' M, X我非常敬重霍金先生,霍金这样的物理学家的努力,对人类认识宇宙世界无疑有极大的贡献,也对宇宙哲学的认识无疑有极大的帮助——或者他们自己无意之中成了哲学家。正如牛顿在万有引力等物理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他就为“第一推动力”的问题困惑不已而去深入研究宗教神学即哲学一样。& h  n8 z' Q7 l3 j

( D; B5 x( i& V9 w3 O我认为,“哲学”在“科学”面前,无须自卑。在所有“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方面,都必然是、依然是“哲学”,或者,需要求助于哲学。“哲学”不仅无须自卑,相反,应该为“科学”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感到由衷的高兴——“科学”的发展,就是“自然哲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为整个“哲学”的发展披荆斩棘、开辟道路。2 D! t  O  n0 }2 Z1 {5 N
在“科学”方面,我想,也不要因为“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过于骄傲陶醉。当前,在量子力学、统一场论、基因科学、病理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的研究方面,都出现了似乎难以解决的困境或“滞胀”状态。+ y; E9 d4 d5 C( q/ T7 f2 }# ^
这些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也许能从老子对“道”——“究天人之极、类万物之情、合神明之德、通古今之变”的论述中得到或多或少的启示。% m- G5 H  M5 T0 P$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