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a(0, 0, 0, 0.9)]历史的漏洞---张角[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超级土拨鼠 [color=var(--weui-LINK)][url=]超级土拨鼠[/url] 2022-08-20 12:03 广东
4 w2 Q+ Q+ i4 K" e5 D! M& }[color=var(--weui-FG-HALF)]" ~5 x* Y; O" F+ Z( Y! o
公开谋反,多次预警,朝廷为何置若罔闻?叛徒告密,民变实锤,汉灵帝为何不当个事?一起来看历史的漏洞---张角!
, I* b O; o# g5 l; l
% H) t0 ?' V( F/ n' n- f# `! V, s
4 ~% z. y% T/ b( J
01 把 谋 反 写 在 脸 上 # {6 q6 _+ J: }. L; X
东汉末年,一位道长飞起一脚,差点没把汉朝这栋破屋子踹散了架,他就是黄巾起义的领导人、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
( S' r) n: l2 \* h3 @! S$ I8 U
& V, h; O# V9 o( U在起事之前,张角为了造势,打出了那句著名的谶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可谶语是一种“预言”,不是起事之后喊出来的,而是在起事之前就要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造势用的。连起事的时间都清楚的告诉你了:“甲子”。更夸张的是,起事前夕,黄巾党人还在首都和各地政府大门上都用白土写上“甲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要搞事情了。
7 K/ X# t+ ~; W. V8 w: ` f9 b. e2 U+ H* E; {
这种行为就好比,几个蒙面歹徒大摇大摆的在大街上喊着“周五我们要抢银行了啊!”然后觉得这样还不够刺激,又在那家银行的玻璃大门上写上“周五!”两个大字,这你说…… N9 ?9 n3 m. F+ n# c6 W) _/ l" h/ X
黄巾军这么整,算是哪门子的“密谋”?都不需要叛徒举报,应该早就被官府抓起来了才对吧?这简直就是个天大的Bug啊!5 I' Q0 G# {) c. L1 t
3 e) W* _' a/ K: i/ x8 w, s: o- |7 h
别急,还有更夸张的! 3 p+ M9 ?5 ?! {) y. K. a- ?
其实早在黄巾民变的三年前,汉灵帝刘宏就对黄巾军的动态一清二楚!( g0 ~1 h% [; d% z- z- `. u( ^
8 s! j6 h7 p- k7 u$ g
公元181年,时任司徒的杨赐给刘宏上书说,有个叫张角的道士整出个叫太平道的组织,信徒太多,扩张太快,已经到了如果命令州、郡进行镇压就会逼反的地步,然后杨赐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1 b8 r1 S- h5 [' d7 s. S8 |
8 A& v1 F. Z; ]5 W& X: Z/ l
先让各地刺史和郡守调查当地百姓的籍贯,把外地人都送回原籍去,这样黄巾党人就不能聚众集会了,然后再秘密逮捕张角,把他给弄死,就完事了。
- Y; v& ~" k7 e9 O# d (简别流民,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
' m( \# ?* O& J这个方案看上去挺靠谱,先釜底抽薪,再擒贼擒王,只要刘宏点个头,很可能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黄巾民变了,随后类似的报告被几次三番的提出,直到黄巾起事的前一年都还有,但是刘宏全部没有理睬。不光刘宏没有理睬,大多数政府官员也都一样。' _' j$ ]/ V1 x* x9 u0 e0 e
8 i* {; M2 _' x% j
/ O0 L! w) `# C/ O/ ]9 A m; s张角搞社会活动,目的是收罗信众,所以他的活动是公开的,地方官都知道。但是很少有官员认为黄巾集会是件危险的事。有些官员天真的认为,张角给人看病,劝人向善,这是好事嘛;有些官员甚至和太平道交往,替道徒掩盖一些小罪行,还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等黄巾事变后,这些官员都被牵连受到严惩。
3 R1 {- o5 z3 Z# Z! w' S; t+ y % `! O f2 b, |& i6 a, K
今天咱们开启上帝视角来看,这些官员随意结交乱党,政治水平实在太幼稚了。张角的活动已经这么明显了,为啥上到皇帝,下到群臣,整个汉帝国都没几个人对黄巾军产生警惕呢?- g6 W( w5 G4 ^5 @4 q
- p0 G6 C8 j2 t! d" {1 J8 R# E
莫非古人比较笨?
. A( \/ S; d) W3 ~5 z# t % {: N8 H4 C; O8 E
千万别这么想!因为人性亘古不变,我们今天见到的人间百态和古人见到的没啥不同,所以古人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我们也没啥不同。而且古代的权贵和官僚大多都是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精英,他们对人性的见解比大多数现代人都更高一筹。既然如此,那为什么面对黄巾军的时候,全国除了极少数官员外,大多都表现的极为幼稚呢?
+ ?* Y1 W! |9 i! H9 b' j. F7 C1 n" e6 J
7 D3 i A7 }' M- F1 U
02 搞 组 织 是 个 技 术 活 K; q, X2 Y+ V- j5 k# y- B0 R
) D& b5 T% W; E2 {; Q; r I& B
要整明白这个问题,要从另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说起:% j% V: r2 u( [3 ^7 |1 @) T2 r* R
7 {2 X% Z Z# f5 t) g: A9 C
古代的农民军领袖如何征募民众、组织军队?
0 T/ @ B p, u - e3 w$ G2 }' u4 _8 ]
课本里一般都是简单的说当时灾民遍地,所以战乱四起。我们想象一下那画面,大概是:农民军领袖站在人群中振臂一呼!喊一喊振奋的口号,然后背后旌旗招展,应者如云。# ~0 w7 s/ N$ |% \' |# B
4 P5 G! Q# y( @+ ^; q8 m
4 [ q# S& }7 ~$ L) m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 h I& y% H$ ^+ k* T& M
+ K1 h9 O7 b2 F- I3 {& P# |在古代,农业人口是兵源的主要来源,但是农民都是散布在广袤的田野中的。东汉人口有多稀疏呢? ) O/ g1 x7 o2 g% t' Q
黄巾起义的中心,张角的老家巨鹿在当时算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根据复旦教授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和史学家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的统计论述,就在黄巾起义的40年前,巨鹿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约72个人。这是啥概念?相当于一所中学那么大的面积里,平均只有一个半人。请注意,这72人是所有人口,包括老幼妇孺,而且还包括了城市人口,农村人口会更少。另外朝廷还要向每户人家征调壮丁去服兵役和劳役,这样一来平时村子里的壮丁就更少了。 : b$ m6 z* ~6 e5 d4 T* R6 G0 y
这时一个农民军领袖振臂一呼!扯着脖子使劲喊,这一嗓子能有10个壮丁听见就不得了了,愿意跟着他去拼命的就更少了。! w" C. y7 R- }2 [. D: n+ e1 R0 ]
5 A" u4 S0 P8 H# B" ~" k
不仅人口稀疏,交通和通讯技术也很差,商贩也比较少,农民很难知道几十里地以外的事情,所以不要想农民领袖在这一号召,附近几个村子的农民就主动出来当兵。即使主动深入村庄,古代又没有平坦的公路,牲畜也宝贵,在茫茫大地上走一天,又能访问几个村庄?
! q; J I4 {- W2 t2 [; y7 w- C- _
: w% N ~$ p5 Y% I那你就得问了,既然这样,政府又是怎么征兵的呢?朝廷和地方距离十万八千里,交通和通讯都不方便,怎样防止地方官瞒报征收的壮丁和赋税呢? . _0 f5 y8 @2 `4 H* A, y8 w* e2 M
唯一的办法,就是朝廷亲手掌握所有纳税人的信息。
% u$ h) Q: Q0 l% Y0 o& ]从秦朝开始,中国就实行了遍及全国的户籍制度,全国每一户居民的人口、年龄、土地等赋税信息,都在政府登记造册,地方官还要负责每年更新户籍资料。政府征兵和征税,就按照户籍记录来征。
- T! O0 B+ r- w& Q这套方法需要大量的调查和文案工作,东汉帝国从朝廷到州、郡、县、乡、里,养了几万名官吏,才能完成这套繁重的工作。要这么多部门同时工作,还要配备一套庞大的管理系统。
4 ~% ?. C3 L" g) m8 |) _除此之外,为了在政府之间传递政令,还需要打造一套昂贵的通讯系统。这套系统需要在国家的主要干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处传递文书用的驿站,驿站要准备食水、马匹,要常驻员工,还要一定数量的士兵负责周边治安。这套系统耗资巨大,不是短时间能建成的。) f4 j( t5 p: O& o" g* _6 Q
$ M4 s8 P: f( T2 M! j0 ]- M只有拥有以下这些条件:庞大的文官集团、成熟的管理制度、完善的通讯系统,一个古代政权才能组织起大规模的军队。
' x$ Y( ~# y, i0 _- q1 t然而,这些东西农民军一样都没有。 ; B: e' C4 G' v1 ]# t; \. ^+ \
1 X8 M3 @$ s. Y; J+ k; U8 R9 {
农民军唯一的快速召集军队的机会,就是在出现大规模流民的时候。但即便是流民也要受制于交通不便,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古代农民军往往带有“席卷”性质,在一个地区收集完流民和钱粮后,迅速奔赴下一个地区,经过不断奔袭才能越滚越大。
7 x& D0 D: Q; U. c" Z秦末的陈胜吴广,王莽年间的绿林赤眉,这些农民军刚起事的时候都不过几百人上千人,经过成年累月的积累才发展壮大。而开局就拥有大规模武装的队伍,无一例外都是那些驾驭文官系统多年的士族们组织的。说白了,在汉朝,王侯贵族、刺史太守的叛乱最可怕,一开局就能组织上万甚至上十万的叛军,而农民军造反,开局不过几百人千把人,根本不叫个事儿。 1 U* K6 ?7 I: b) a0 u5 B
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东汉的官员们对于黄巾军的“幼稚”反应了。他们按照以往的历史经验,只会警惕士族的叛乱,农民军那几百几千人的,临时剿灭也来得及。 6 }/ t* _: t7 [. ^, ]3 {
$ Y3 R. g6 ?+ r6 @- _. W$ _
实际上,在黄巾起事之前,东汉朝廷正在忙着抓捕“党人”的行动,史称“党锢之祸”。所谓“党人”,都是士族出身,有大家族背景的知识分子、帝国的政治精英,他们才是朝廷警惕的对象。和这项大任务相比,关于张角的报告就不值一提了。另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个结论。 + q& b; @: c+ E5 g) d: ]
起事当年的二月中旬,张角手下一名叫唐周的弟子提前告密,供出了联络南北的高级干部马元义,马元义在河内被逮捕车裂。随后朝廷终于开始抓捕黄巾党人。按照《后汉书》的记载,朝廷的行动是这样的: - S7 O" T) K0 g7 `1 i$ r p
汉灵帝命令三公、司隶(总理和首都警备司令)去抓捕黄巾党,但是这些人没有自己去干这个事,而是派钩盾令(园林局局长)周斌带领三府掾属(政府警卫),在皇宫、政府机关以及民间搜捕黄巾党人,杀了一千多人,又到张角的老家河北去抓捕张角。 , \6 ~3 M5 H, G) C1 C O
看明白了吧?朝廷最后是派了个在京城管理园林的小官,带着负责警卫的非正规军,在京城附近搜捕黄巾军,一共才抓了一千多人。而在八年前,抓捕政治精英“党人”的行动中,皇帝的反应是“诏州郡”,下诏到全国所有的州、郡进行搜捕。
- w6 L% s! n y- q- x/ }两件事一比,就看出朝廷并非对张角视而不见,而是对民间叛乱根本就不重视,就算叛乱时间都写在政府大门上了,就算参与者都实名举报了,朝廷还是认为这是地区性的小事件,抓一抓皇宫和京城的乱党,别让皇帝本人有危险就完事了。跨州连郡,全国性的叛乱?朝廷恐怕想都没有想过。 " }& {+ B1 r3 }/ u
. C& t( u/ {+ \" r然而,朝廷这一把错的离谱了。) k' ]' p; B0 W9 _- |6 y5 {
6 `3 O) L+ U( d5 \" x3 W
由于事发突然,张教主决定提前一个月发难,星夜通知各方立刻起义!所有太平道弟子头绑黄巾,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爆发了!
! K0 N! M( S3 C
f- X6 ^' W& s6 q6 `9 k& h2 V张教主振臂一呼,八州二十八郡同时暴走,各地黄巾军势如破竹,失州陷郡,洛阳震动。据估算,黄巾起义的规模达到了30~40万人,编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这个规模和陈胜吴广、绿林赤眉开局时的几百上千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 b7 E0 k7 y9 X
% n' h% O" O/ i+ u+ X _3 `
& k) t9 s- ?- C/ L
张角的组织能力惊诧四方!这么庞大的叛军不是在起事后靠战争、收买、掳掠逐渐聚拢起来的,而是一起蛰伏在和平年代,几十万人愿意为领袖保密、冒险,自觉服从号令,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4 _. L/ ^3 E6 X0 I; N; C5 c # S; d# I' ~ S1 M
可是,为什么前人没能做到的事情张角做到了?为什么张角之前的农民军都是几百上千人的规模开局,张角却能一次性组织起几十万人的大军?在没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情况下,张角是靠什么穿越中华大地,把几百万平方公里内的几十万百姓聚拢到同一面旗帜下? ! L8 a5 P4 V; [( p) U6 \
! e( i& y& R, \- A9 {7 i
2 R+ O- O: a+ o. N
03 “ 宗 教 ” 的 力 量 7 {2 y: d* n: U3 e* M/ d5 Y
答案就是:宗教。
# A4 I* q7 k1 z2 O o& a
$ v9 M+ M" a2 D" L) g) o: w' o黄巾军不是普通的农民组织,而是叫“太平道”的宗教组织,宗教这个社会群体自带三重Buff: * t3 I1 a) D# j8 l7 w2 s
1、运营成本极低。 9 u- A0 h {+ Z# P0 K% S
2、人力与融资来源极强。
5 y3 c6 ~% R/ T+ n4 M6 u9 D3、行动力与执行力极高。
$ q4 I" S6 ^3 a2 }张角利用了宗教的特性,对外号称自己会各种法术,尤其擅长给老百姓治病。古代通讯和交通不便,百姓资讯贫乏,信息来源主要靠和过路人的聊天吹牛,在口口相传中,张教主的法术很容易越传越神,遥远的距离无限放大了张教主的形象。因此,张角靠着宗教的威信、神力的诱惑使信徒崇拜,这和世俗政府的组织方式完全不同。
! V3 V) u6 e7 A0 E1 v5 u9 g- ]6 m; _5 M
4 Q; e, a9 R1 Y# m) g5 I1 e
% `; H1 {- `: ?1 i但是这儿还有一个问题:0 ?' O- z: |. I
) o# X, ~9 a3 o" B9 C/ e) n! u
为什么前人没做到的事张角做到了?为什么只有张角利用了宗教,在他之前为什么没人想到呢?
. m! X% C0 O+ h) T8 {- y
? j( O- m% w7 _+ ]: h1 p0 f也许你会说,凡事总有第一个吧,俺家角角凭啥不能当第一个?7 n% A. Y; |5 I0 C/ h( H* w% V
5 }( D! p0 F3 E; m问题是,张角厉害的有点离谱了!同样是宗教,佛教用了500年时间,才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基督教成规模也至少用了100年时间。你太平道才发展了多少年?它的前身是什么?张角的师承是谁?
) P5 Y% x8 }4 ]4 s太平道没有前身,张角也没有老师,张角自己创立了太平道,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发展出几十万教众。$ y3 k6 f6 h* f/ S2 s, f
+ u3 A% q0 k2 J# F w这么说张角岂不是比释迦摩尼和耶稣还厉害的教主?这简直可成为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案了。按照唯物史观来说,世界几大宗教都有创始人:佛教有释迦摩尼,基督教有耶稣,伊斯兰教有穆罕默德。
8 Z `8 ~$ h5 ]+ ]. I那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呢?, U/ |! S5 y9 a4 ~- E* S
# {5 @8 t- S, u; M6 {1 }( J& F3 ~) A$ Y
老子可不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从来没说要建立一个宗教,也没说自己是神仙,他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学者,是道教事后硬要把他封为祖师的。从道教的真实历史来看,最早的道教组织就是张角的太平道,以及同一时期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张角就是道教的第一批创始人!7 b4 U5 I5 [ }7 k
: J5 i5 X3 m- b, [9 {& k/ F3 _
而张角在组织规模上,创造了释迦摩尼和耶稣都望尘莫及的神奇业绩。那么张角为啥没有成为道教的最大偶像呢?张角在宗教界为啥没能和释迦摩尼、耶稣齐名呢?4 d2 l9 h, Q8 V$ j
+ q, O( R% `$ w% d. T( O, }) r因为张角在这场“宗教创始人大赛”中作弊了!他被计零分了!5 E) D, L; r/ o4 I% l
1 `, Y. O$ m6 i. n& c8 D
我们用一句“宗教“来解释张角的成功有些过于潦草,仅仅是宗教崇拜,并不能说明太平道是如何取代汉政府庞大的文官机构。 - `. W/ V1 N$ K7 [" b9 {. p3 ]6 i2 _
这是一套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1 @* b; C0 f' J K5 S
首先,教会要有符合民众诉求的教义,有直白的口号,有言之凿凿的神迹,有鼓励传教的政策,有定时的宗教活动,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严格易行的教规和有效的管理系统。
& k* q7 ~* r) p1 ^ f, N% ^
5 v4 V/ e0 {/ S而佛教和基督教的这套系统,都并非一两个人发明。
, D1 M. _# ?$ F3 h& W8 B8 C) ?5 C6 ` . m9 ~; ~/ K+ j% Q/ C0 z. d
释迦摩尼和耶稣本人只是专心于传播教义,并没有为宗教组织制定详细的规程。具体如何组织、宣传和维护宗教等技术问题,都是后来的教徒们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累积完善的。
# T: ?2 m- j! A% b+ S' `% @ + m1 E- R, u+ Y: I! q* A! Q1 q) @
张角当然不可能自己想出这么完善的宗教系统,他抄袭了!
3 S" U+ ^: Q5 ]' o: ]. j在太平道成立前不久,东汉开始陆续出现佛教僧团,这些僧团使用的是佛教在印度已经发展600多年的成熟制度,上述口号、戒律、组织结构一应俱全。张角把这一套系统稍做修改,用在了太平道上,之所以张角之前的农民军做不到这一点,是因为佛教僧团在东汉末年才刚刚出现。3 ?; q& U% c; j. H ]0 C8 I3 ^
7 U+ C& ~$ K6 C/ ` z同时期张道陵的五斗米道,无论主张、形式都和太平道类似,也是几乎一夜之间突然出现,这当然不是巧合,是因为张道陵和张角都是第一批模仿佛教僧团的人。
- \. Z6 S) q9 d; D6 i3 R- l现在我们重新梳理一下事情的因果关系:传承自印度的佛教僧团刚刚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其先进的宗教系统被张角和张道陵这样的聪明人发现并模仿,因此太平道直接跳过了佛教600年的发展过程,十几年前东汉还毫无宗教的影子,十几年后突然冒出来近40万人的太平道!因为太平道跳跃式的发展,所以东汉朝廷上至皇帝、下至官员才会毫无经验,对明目张胆的黄巾军反应极为迟钝。 |2 t$ ?- m. B3 q: k- q% w
* D' y% l) j1 m( c3 @; ^' r8 m
因此也可以说,汉末这次倾覆帝国的宗教战争,其根本原因不是来自道教,而是印度佛教带给东汉帝国的惊讶!0 { p6 ?. B9 [7 N1 G" P* H1 {. O/ P
% T( L1 h1 H0 B) l e& O$ T$ p; ?( M
2 G- w4 u$ ?! {: [. W7 \
2 Y% t+ I: `8 Y" s4 |04 尾 声 8 l& W8 S( N. s. F6 F* e M
巨大的叛乱给予了东汉帝国沉重的打击,朝廷为了防止士族势力与叛军联合,迅速解除了”党锢“的禁令,大赦天下党人允许再度入仕,已经流放的党人可以重返故乡,各地迅速招兵平叛剿贼。
! u8 V( L! _3 w这些政策也使得像曹操、袁绍、董卓、孙坚、刘备等三国时代的大量重要人物出现在历史舞台。各阶层的官员、士族、地方豪强等各种势力全部加入了这场平叛大潮。
5 S1 ^; u3 ^5 S" i0 p. x: L0 B在朝廷正规军和地方士族的联合打压下,不久后张角病死,黄巾三巨头伏法,历时九个月的黄巾之乱,就此平息。 / Z. [( b" N3 O
然而黄巾之乱的影响并未消失,它催生出了为三国时代奠定基础的制度---州牧。由于平叛的需要,汉灵帝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将一个州的军、政、财三项大权集于一人之手,以便加强地方沟通,杜绝推诿扯皮,有效剿灭叛军。
# P, t* T( U6 @( w( Z& u6 }; Z, I
至此,皇帝只需要问责每个州的州牧,州里的事情还请诸位不要再来烦我!于是,集三权于一手的州牧们下界后纷纷变成了土皇帝。 群雄割据的时代就此开启…… , p7 u' Z/ j; i) H: Q f- F N/ E
- Z: Z( g M3 g1 e
3 Z( t: ]6 E! ~2 A
( B; K/ t% D% B
; M9 D1 Y. s, q0 Z' H W, W! \# s- i, l
0 g. H5 o7 ~( T1 z) ~$ v% b( s2 w6 d6 N. Q! H: f( T1 B
- I1 l+ d4 ?! _4 P
+ P' r0 {1 {9 @& v! ~4 o+ ~
- Z7 k7 E: j) Z3 t3 }% |7 H2 Y$ o
1 W7 K* T$ j. V7 v! C1 C2 o
3 {! d) b3 c' _. [
& ` Q5 h3 m o* ^: F0 ?* | Z7 C9 \% V( m& Q' E
- A5 W; j; Z3 {8 y+ m9 y
]4 `' c& w8 w2 S6 j0 A
, G) |. }9 r1 q% ]
9 T1 d- S* x# B- w$ O- v- {( n' g4 t2 p! r3 V) Z
6 p/ G( c# k9 R0 |) G* m/ G [
8 |+ O- L9 V: g
' z$ B/ T) K( ~9 C) {' [5 q, m0 |) X! |9 S1 a0 h6 c+ H
% w9 u' F3 [) N* q) ~
. A/ H' m& C* ?. [
2 R# H/ g9 w# j; ^8 b9 L1 {+ F6 Q2 g4 P+ i% k
) y! R4 R: M/ ^0 O0 `
7 K/ L; l0 o0 _/ j% W6 ~ _3 K+ o9 J3 k6 Q3 P/ [5 m
% ?8 y2 b3 i; a) ?* C
* H9 \7 J7 o7 t! ~8 _4 f# C! v) A5 V( q" m* |# P
# C1 ^; P1 ~1 D7 r# m+ `2 n; T
; {+ e8 X6 _' _) g N$ q; r6 S9 w
/ @; p1 a" W R4 `& }, I7 M
& ?+ @+ W% [; w/ G$ c, N5 `' m# l
8 S4 V+ @5 @0 \1 l
. q' |9 y$ G2 [( [
: }4 G* ?; O J+ w/ f% m b( H: |; w, f$ n O5 A5 F
" Q2 G; T8 y' g# L4 T" w: o+ E; x* I! ~, J# j
) x8 i/ z1 E, Q3 Z
3 n! J1 s9 H+ {; D
3 M$ S9 [( U( C9 [
: T5 L+ b1 ?- X
) l! C& S& X2 _% M1 q/ Z! K! X3 c, P5 u
% q0 O' Z' Q3 O
0 y' d/ ^' I6 [- @
( e- Z8 X. \# c" K! l" z
; `: f! q- T- \2 n. F& n
; ` J& ?" z9 ^5 H8 b8 X/ G+ S) Y % L! T5 v2 H, t6 P
8 [' }0 N7 N8 F5 G. a[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阅读 1100; Q$ z: _6 y5 Z/ r4 C4 q; i
1 w2 i$ Z5 L3 O' o- C$ S
0 E, Q% A! i; } h
* W# U! \+ C0 o8 S8 }- d1 k
9 Y4 n! @2 M" L4 N% Z
6 L3 c6 {+ J$ O/ G1 |
r; v( _6 }+ c6 K, D.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