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4-5-25 14:15 编辑
; b3 I. n. t$ Z6 k2 [ ~' S7 M S. {& j0 Y. K
9 b6 P2 L+ C3 Y9 w, K
8 c4 }. o7 g- N( _1 v; i4 f* z/ t毛主席视察水灾,问衡水地名的来历,地委书记回答不上来7 \- y, m6 m5 ~' B) T
今年夏天,河北发大水,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60年前,也就是1963年的8月上旬,河北就已经发过一次大水。那是河北省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水灾。
) e9 t- J$ T$ I2 h0 O0 i6 M$ O灾情比现在还严重,像天津、石家庄和保定等城市都被洪水淹没了。毛主席非常关心灾情,非常关心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水灾后的八个月里,他先后四次巡视河北省。* {' P4 Y) g, E$ Q* }3 F1 {! P
那次河北水灾,尤以衡水地区最为严重。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指着衡水地委书记赵树光说,你那个地方的水灾情况,我从照片中都看到了,只露出一点房顶,可惨呢。
# r) Z; s6 S+ O9 n" q6 o说着说着,毛主席有点动情,心情非常沉重。他始终心系灾区群众,把群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想着房屋被洪水淹没的情形,该有多少老百姓遭殃,毛主席就非常难过。& c/ W% z8 ^9 A u
在省市领导面前,这样显然是不合适的,谈工作要紧。毛主席很快转移了一个话题,问赵树光:衡水是历年来遭灾最频繁的地方,你知道为什么叫衡水这个名字吗?
- m3 N' d6 }6 p: Z7 F3 f赵树光回答不上来。入国问禁,入里问俗。作为衡水的地委书记,连衡水这个地名的来历都不知道,面对毛主席的询问,回答不上来,那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情。+ s- W3 i) I* K6 O: w* [
毛主席也没有责备他,解释说,衡水就是洪水横流患难于中国之意,这是禹王之事,史书上都有记载。大家都佩服毛主席的博大精深,学识渊博,即便是大学者,也未必能像毛主席那样。
7 G6 e- Q( @6 K2 `毛主席一生非常勤奋认真。不知道的事情,可以问,可以去查史料,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古人都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最怕的是不知道也不问,也不去查资料。
* c) k( b6 A1 w% d8 C! i8 Y/ s" t" A0 F然后,毛主席开始掐着指头计算,从解放以来河北历年的光景,15年间,3年大灾,5年中灾,3年丰收,4年中收,算着算着,毛主席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俯下身子去看桌上铺的河北省水利工程长远规划图。
4 k" W" ~; V5 Z毛主席到地方巡视,来之前显然是做了很多功课,查阅了很多资料,他是有备而来,不是盲目而来,不是只为了听汇报而来,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 R; v& |: z4 z
看了一会,毛主席转过身对河北省长刘子厚等人说,你们都是河北人,你们一定要把河北的水灾救出来,要把水患切实地治理好。刘子厚等人表示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 g% J' R6 Q V ~
毛主席特意问了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省长刘子厚等人的年龄。然后说道,你们有时间,给你们10年时间能把水治好吧?我70岁了,不一定看得见了,你们这一辈子就把水治好吧。- O) D0 d4 \/ Q9 B- ~
(林铁)/ R8 o- a, B& ^
语重心长,殷殷嘱咐,让几位河北省领导听了之后,一阵鼻酸,几乎要哭出来。林铁请示说,主席,河北正在筹备一个全省抗洪救灾展览,我们想恳请您为展览会题词。9 B( ^8 n) v4 I
毛主席不假思索,当即答应了。他说,好,我现在不做湖南人了,要做河北人,生在湖南,死在河北,林铁,你也别做四川人了。很快,毛主席的题词就写好了,那就是闻名后世的七个字:9 {" T/ o+ I( b/ U. ?
一定要根治海河!
7 K: P" f t+ u3 f; {一定,要,根治,掷地有声的誓言,鼓舞着燕赵大地儿女根治水患的决心。此后数年间,河北全省掀起了治理水患的热潮,即便是到了动乱年代,也从未停止这一改天换地的壮举。
U1 ?1 V7 }( z5 s功夫不负有心人。毛主席他老人家,看到了海河得到有效治理的那一天。
4 T7 l; G+ ?" C X# ~7 h* L1975年,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当邓小平听到河北水灾得到有效治理,粮食生产大幅度提升,不但能够自给,还能调出一部分支援外省时,他欣慰而又风趣地说,你们成了上中农啦。
( m! l7 }2 G0 ?3 K1 M毛主席知道这个情况后,应该也很欣慰。
9 ~* s' S& T4 _% h; p3 y' m* R
8 ]% I% ^3 z) u$ {4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