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国医大师邓铁涛:我的中医梦
曹东义 发表于:2023-2-21 19:45:2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782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3-3-4 10:13 编辑
, }( ^2 L4 H: ^" D+ z) I2 {- X7 b# `6 f/ a1 |' ^6 M& q) A
邓铁涛:我的中医梦
' w! s* m! a! ]9 w+ K3 k( s

# g+ l* \6 q6 G+ V5 z9 @
邓铁涛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创始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非典时期担任中医组组长(陈安琳摄)本文为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97岁时接受《广州中医药大学校报》采访的内容。所思即有所梦,所梦即是追求,是抱负。对于103岁高龄、献身中医事业一生,为中医学的发展呕心沥血、魂萦梦绕、奔走呐喊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来说,他的中国梦即是中医梦。

9 X8 Z/ R; e: C' q1 b! Y0 n
! A" c0 x# h( M  q! C3 Q
梦的开始
; [; L1 i, h/ m- [7 K$ Z* u
“说到梦,首先要感谢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叫做邓梦觉,就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之意。邓梦觉毕生业医,邓老自幼受其熏陶。“我的父亲在我小时候就常常启发我梦想。我自小听父亲的教导,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梦。”1932年,邓老中学未毕业便考入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那个时候就是我中医梦的开始”。

6 c% n+ T& W: W! B$ L  c( E7 r& W% Z3 W0 s* B. I" p6 p! d
这个中医梦从开始至今一直在做着。在96岁的生日庆典上,邓老激动地说:“我是为中医而生的人。”邓老的一生就活在这个中医梦里,从幼时眼见父亲悬壶济世,到后来的中医求学之路,再到为中医学教育发展奔走呼唤,为中医学的发展呕心沥血,邓老始终在做着一个未曾改变过的中医梦。
5 h7 r* ~+ b% |7 L+ C! Y

$ C( `" O  g/ y  X7 X) [
个人的梦:铁涛理想
/ Z! c1 I. M. l
“在2011年的时候,我总结了一个小的梦,一个个人的梦。”这个梦就是邓老在客厅墙上悬挂着的亲笔墨宝《铁涛理想》:“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有创新的学术成果;有经得起考验的社会效益;有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队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我感觉在中医学上我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89岁时,邓老成为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群众难以接受阴阳五行,尤其是在现代。其实中医的五行学说讲的就是五脏相关。这个相关和西医不一样,相关指人体的五脏是相关的,人的生老病死都与五脏相关,金木水火土只是相当于化学里的名词而已,所以人们容易误解中医。”“由于做了这些工作,就有了创新的学术成果。”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邓老提出了从补脾健胃着手对重症肌无力这一个世界难题的研究。四十多年过去,邓铁涛及其科研小组治疗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有效率达到98.8%,跻身国内外先进水平。“我说我已经把它(重症肌无力)攻克了,有了经得起考验的社会效益。”邓老曾在1990年的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上表示要毫无保留地尽自己之所有教给自己的学生,并提出“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口号,表达了对继承人的热切期望。“我不保守,我对待我的儿子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去年举办的邓铁涛学术经验研修班,我自己只讲了一堂课,其余都是由我的弟子主讲,说明我有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队伍,这个队伍已经形成了。”
1 h# _) |, K& o5 }: @! z
第二个梦:中医学的发展

( C$ G$ K' y- d& R  a
“中医学受轻视、歧视、排斥,从民国初的政策开始一直到今天,中医在这一百年里经常受到不正确的对待。”邓老一直在跟中医萎缩的趋势做着抗争,为中医学的发展呕心沥血。邓老提出:“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发掘宝库与创新技术革命相结合,是自主创新的大方向。”邓老提出:“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是根,各家学说是本。在余云岫提出废除中医的三年后邓铁涛进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并早在1938年就曾与同学在香港合办了南国新中医学院。他说,“自己感到中医这个宝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掉”,“我把在香港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文通社’所接受的革命思想运用到了中医中去,中医要革命。在近来的几十年,我发现中医的发展不仅要靠党和国家的支持、培养和帮助,中医自己也要致力于奋斗。”
# p. J& X% r% M5 D- m/ }. x8 M
邓老坚持,中医学不能离开四大经典谈发展,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中医和西医不一样,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中国几千年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就是中医。我们要发展中医。我们像一颗树一样,没有根哪来生长。”但中医并不是停留在几千年前,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医学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邓老认为,“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中医的发展是靠不断地实践发展起来的,“实践不是做白鼠实验,白鼠与人不一样,中医是人对人发展起来的,人对人要研究生老病死,靠临床的观察来预防、调理和治疗。”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医学乃至真至微之事”,不能以“至粗至浅之思”而草率从事,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邓老强调“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在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今天,“仁心仁术”是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和必备的素养,“这是我们中医一贯的教养”。

  c6 P& J! t7 p. M* G
0 b$ m$ C5 _6 E1 {) i- s9 N
在二十一世纪,光有这些是不够的,要随着时代去发展。”邓老提出“挖掘宝库与新技术革命相结合”。他认为,中西医的结合只是一小部分,重要的是向前发展。“中医的理论是尖端的理论,与新技术革命的结合是尖端与尖端的结合”,要“给新技术与中医相结合的一个平台”。例如,国家航天中心请王绵之老先生用中医为航天员调理身体,以预防航天运动病,效果领先于世界。

. B. s, h. E  S, `2 T
' {; l- Q( Q$ o& H" Q6 @$ [
最大的梦:中医走向世界
1 K" @- H, m/ }) ?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医走向世界也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邓老时刻将中医走向世界放在心上。邓老曾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发扬中医药可以造福于全人类。而21世纪正是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时代。正如邓老所说:“要实现未来医学的美好愿望,我们该怎么办呢?战争与救人,杀人与救人,永远相伴吗?人类这个万物之灵,总会觉醒的。解除人类痛苦的曙光出现在东方。”

* f- N# ]" q, c" ~2 A6 w
最后,邓老对记者说:“目前中医可以说已经走向世界十多年了,将来中医还要发展,要走得更远,帮助世界上更多的人解决疾病的痛苦。”他停顿了一下,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这就是我几十年前就开始的最大的梦。”

+ G7 b2 C" U' q0 j

& K% |/ z/ B" M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2-22 10:21:22 | 阅读全部
邓铁涛传2 W$ y1 x% J$ Y& Y, _* z
曹东义* p6 G9 w; |( g) Y
9 J6 X, `) h1 S. S0 n# ^, D
提   要+ ^# A2 K% F7 Z
邓铁涛先生1916年出生于广东开平,祖父卖药,父亲业医,他在抗战之前中医本科毕业,可谓三世医学。他避乱于香港,不忘国难,艰辛传承中医。建国前参加地下工作,土改中发挥中医作用。多半个世纪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满五洲。两度被评为广东名医,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肌无力。为保存国粹,发展中医,多次上书,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既出于责任,更是看到了医学的未来,必将是中医学术走向世界的光明前景。远望着,我们觉得他很崇高;走近些,感到他很亲切。
! d! U% K- t% Z) p" G8 n' t' i3 a; r) e
目录
2 S' e8 Q# L- D" n8 W( I4 [+ k9 k9 m4 ~$ Y, S4 R

: a$ j' k4 f6 t% l8 e; u1.        碉楼故乡是邓铁涛先生家        4& U6 ?6 p( d, X# U2 Z
邓铁涛先生1916年出生于广东开平。在东西方建筑艺术、思想文化相结合的碉楼故乡,在美丽的田园风光熏陶下,邓铁涛先生度过了他的幼年生活。- _0 t4 |7 X& k' x
2.        迁居广州见证父辈仁术        8$ y) T" Q: W7 h9 T6 ]* [1 N
1919年邓铁涛先生迁居广州,那时孙中山建立了与北洋政府对立的广州革命政府,大革命的风暴在少年邓铁涛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然而,更使他不可忘怀的事情,就是他在父亲的诊所里,见证了中医药治病救人的神奇疗效。3 o0 y6 r, E2 k4 W' T: G0 V( _
3.        学习中医适逢政府限制        18
& ?$ H- j; N0 k8 [5 z: l1932年邓铁涛走近了广东中医专门学校,开始了五年本科的大学生生活。没有想到的是,他毕业的时候不能发毕业证,政府取消中医的措施在他走出校门的时候生效了。, w1 X& G1 \9 O2 e; G0 v& K2 L
4.        抗战爆发避难香港        27
  Q2 D  O0 O/ a7 ]" E1937年邓铁涛大学毕业,两年前他就有了医师证,本想悬壶济世的梦想,被日军的轰炸破灭了。在香港避难的时候,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参加了忧国忧民的文化团体。/ L) k. t. ^6 t; t; W4 A) @% A
5.        苦难岁月传承中医        34
& W- `/ e- F8 s" U0 Z在香港求生存的时候,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医,四个人办起一个中医学院。三年之后,7个学生,3人毕业。中医的薪火,在艰难岁月里,依然没有熄灭。0 _$ d6 x3 B: U4 x
6.        参加革命迎接解放        375 R+ u; ?; i6 D: |" p. u) |9 N; k
太平洋战争爆发,邓铁涛又回到了广州,当起了药店坐堂医。这个身份给他带来了方便,成了东江纵队的地下联络员,抗日救国与看病行医,都是报效祖国。
0 Q8 s# E1 }# J, r7.        下乡土改见证缺医少药        45
( S5 r% p* u7 L2 ~+ k为了建设新中国,他参加了市政协的土改工作队,因为不怕吃苦,由队员荣升队长。他腰间挎着手枪,肩上背着药箱,既解放农民的思想,又解救人们的病痛。
( X4 }% T6 q8 a; c) u; S9 k- G, o8.        为新中医教育出任教职        53+ V9 ~& q( k3 b: h3 @* p! h8 Y
在改造中医,不培养新中医的错误思潮涌来的时候,他坚定地说“新中国需要新中医”。为了培养中医人才,他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编教材,定课程,主持教学工作。+ L4 d$ I% I) K$ i. J* W- F
9.        阐发中医,时出高论        58- p' K& ]) \( G) {) z% G4 p$ z8 E" ^
伤寒与温病两大学派,争论了几百年,常自是而非人。他说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温病既弥补了伤寒的不足,也继承了其学术特长,两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形成热病学理论。中医的历史,一直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
& y, L# w8 E7 g. E2 M10.        带教西学中,展示中医功夫        72: b7 q  P: V8 s0 X) ?  W( k, V' ^
毛泽东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让西医学习中医。广州中医学院办了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班,要让这些西医相信中医,就必须在临床工作中,展示中医功夫,以疗效服人。% E% W9 v" I$ R0 C( G$ `8 s
11.        研究脾胃学说,拓展学术        79+ o# d2 F6 s7 G, u# H) m7 t
脾胃为后天之本,关系到方方面面,很多疾病的发生、转归、治疗都与脾胃的功能有关,因此,他从临床实际出发,研究“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道理,有临床验证,也有实验数据。& |1 G0 `7 j3 ^6 w& p
12.        探索中医理论的核心问题        87& u/ u5 k. }8 O$ m% x2 }
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近代以来却成了人们诟病中医的靶子。是存还是废,争论不休。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依据,根据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的实际应用状况,落实到五脏相关学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c" X# |8 W8 [% M, j+ v
13.        攻克世界医学难题重症肌无力        97
6 ^5 O; k/ W6 c  j6 c% n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问题,号称世界医学的难题,激素、免疫抑制、切胸腺三大医疗措施之后,如果病还不好,呼吸机也难救人一命。他用中医虚损理论,从脾胃入手,竟能强肌健力,使众多患者安全脱离呼吸机,重新站立起来,开始新生活。
1 l- Z. i6 a8 X$ ~14.        带研究生培养高素质人才        1101 t( k1 q4 d) D
从中医开始招收研究生的时候,他就带研究生。这些经过他培育的高素质人才,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骨干。有的弟子出国之后,成了传播中医学术的中坚力量。+ m2 D% m% e' |7 o* j- J
15.        传播中医,讲学世界各地        1228 H! E7 S* S- M/ R1 \
他多次在香港讲学,特首董建华为他颁发荣誉博士证书;他多次在台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讲学和交流学术,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开垦耕耘。
3 u  H3 a" m' B16.        无欲则刚,为中医呼吁        137
( s' }0 H2 c% E. o! |# ^他写信给徐向前元帅,呼吁重视中医,被胡耀邦总书记定为政治局传阅文件,催生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在中医药管理局面临被撤并、中医被西医“抓大放小”的关键时刻,他们八老一起上书,为中医生存、为民族利益而呼吁。) B' l! h& d& g
17.        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        150
/ ^: R$ Y/ T1 R2 k9 l如何看待中医,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中医在近代备受歧视、限制,中医学术被改造,从业人员不自信,他站在世界医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声呼喊“世界需要百万铁杆中医!”. `, n+ r( Y; Q" _& |' R
18.        “学我者,必须超过我!”        1682 Y1 S( E# i7 i; e; X
中医学术五千年,不断发展,关键在于有传承。学历教育与师带徒相结合,才能发展中医事业。他无私奉献自己的宝贵经验,希望徒弟超越师傅,为的是中医事业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 U4 a+ G" Q7 p, ~. J
19.        战SARS中医有一个武器库        181  P1 ~% K2 ~* [) z3 r5 D8 O
非典袭来,现代医学发现了新型病毒,可是一无药物,二无疫苗。他根据中医理论、历史经验,和广州中医迎战的具体情况,上书胡锦涛总书记、吴仪总指挥,大声疾呼应重视中医的作用,“战胜非典,我们有一个武器库!”) m( F  A1 D. u( U! s
20.        中医是以人为本的未来医学        205
3 I; a$ Y- y! b% K医学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中医在未来医学里占有什么地位?他把中医倡导的“仁心、仁术”,作为未来医学的目标,主张“健康园将逐步取代医院”,努力发展以人为本的未来医学思想。
. Y( i  t7 O/ }. e, a21.        围手术而治,拓展作为空间        213' M8 [) T* [- u
冠心病动脉搭桥、放置支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措施,中医既可以在其介入治疗前后“围手术而治”,添一把力量,也可以防患于未然“取而代之”,把疾病治疗于“未有形”之前。
- @$ i: E. ~+ c, d' `- ], G3 O8 {22.        香山科学会议阐发中医战略        219
- k: g* x1 D, l香山科学会议是国家研究、制定基础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在这个会议上讨论中医问题,关系到中医未来的研究方向。他以“为中医发展架设高速路”题目,做了主题发言与评述,赢得大家高度赞誉。' e' b0 B3 X; E) R6 w
23.        出任“九七三”首席科学家        243
% I, l$ g! ~$ m4 l$ J973课题首次设立中医项目的时候,他出任专家组组长,领衔研究中医基础,成为首席科学家。深入研究五脏相关,指导多项临床工作的基础研究,探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思路。
3 k: s6 L) j1 M) k4 O24.        建中医药强省全国孔雀东南飞        248
% o6 B. }8 ?6 \! y- J广东建中医药强省,首先要有中医人才的支撑。广东中医师徒传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迎战非典的时候已经显露出人才实力的重要。全国名师与高徒的中医传承盛会落户广东,既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更有全国中医界的支持。- H5 }1 d# K$ f2 W1 G3 b( @
25.        至诚不息久则寿的养生之道        261; q1 K3 w/ v( i- u
96岁的邓铁涛先生,思维敏捷,身体健康,带高徒,出新论,关注着中医的现实与未来。他旺盛的精力,与他坚持不懈的养生之道有关。其中令人瞩目的是,他宽阔的胸怀、有序的生活,积极的锻炼。
2 v, Q$ G: M8 l0 d后记        2705 ~% h# b* b+ K, K# C7 L
! R4 l, A7 ~  x6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