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扁鹊望的是齐侯,还是蔡侯?
曹东义 发表于:2020-6-1 15:21:0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544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0-6-9 16:36 编辑 " p1 G) }1 M1 X/ y  o( k; s; ~

/ v3 l8 Y" ~' n$ t: v扁鹊望诊齐侯,还是蔡侯?曹东义
( \7 m- {' P) O4 z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7 j1 Y3 _  b9 z2 W" D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
2 q1 @: x. p$ W; `5 F& `" q6 z# D. Z; H; B
《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也就是高明的医生,不是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之后才开始治疗,而是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进行养生保健;一旦有了疾病,在早期就要积极干预;病灶还没有形成之前,就进行治疗。治疗关口提前,这既是患者给予医生进行治疗的机会,也是给了自己重生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能抓得住的,桓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扁鹊望诊的患者是齐侯?还是蔡侯?: O- E3 z5 G, `9 G& [# ]- }
    司马迁和韩非子说的不一样,却似乎是同一个病人。
/ p/ v/ J. s: [3 W1 I
1《史记》与《韩非子》记载大同小异       司马迁说扁鹊望齐侯,《史记》说: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後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後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後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後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史记索隐》进行注解的时候说:傅玄曰“是时齐无桓侯”。
裴骃云“谓是齐侯田和之子桓公午也。盖与赵简子颇亦相当。”
裴骃所说在齐国的“与赵简子颇亦相当”的“桓公”,与“田氏代齐”的历史故事有关。
田无宇,谥号桓,史称陈桓子、田桓子,他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为田氏家族第五任首领,承袭父亲田文子担任田氏家族首领。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妻子是齐灵公和穆孟姬(鲁国叔孙侨如之女)的女儿,景公的姐姐。公元前571年—前567年田桓子随晏弱攻灭莱国。前548年,齐景公即位。前545年,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陈无宇的儿子,又称陈乞,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前489年,齐景公死,田氏掌握了齐国的国政。到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
; ]3 v- Z3 s8 Z; W% T# L
《韩非子·喻老》记载的扁鹊望诊桓侯故事,与司马迁有所不同,韩非说:
/ y# z; K; l6 ?; {# V& M1 {3 \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 {- G8 w  {+ i. l7 d
韩非子文中提到的“蔡桓公”,大约生活于春秋早期,春秋时的蔡国位于现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第七代国君桓侯公元前714——前695年在位。这个时代距离赵简子、扁鹊生活的年代相差200年左右,因此,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传》之中记载的是“齐桓侯”,而不是“蔡桓公”。
19/ I  d, c- Z5 o0 }3 E9 a9 Q: {
蔡平侯
! r: f1 g$ X- v5 R
# F: a! A6 ]6 C4 L
前530年—前522年* K- W, `3 Q: |( I2 K3 n, z" X& k! S
9
; C! ^- O) k1 @9 h& \: i
# x/ d/ ^0 I7 R8 A3 Y

( D. ^' I0 T9 A2 b3 ~
20! u$ o8 F' c5 D* j; U' O  U% o. N  S# a
蔡悼侯* n) Q  w) m* i+ z  }9 H! j  H; |
东国
( @- X/ a! F( _2 A* {( T
前521年—前519年; j: @- e& M/ a6 \9 q0 L- f% Y
3# g: m. {# D  l1 a
1 y" B. |$ @! Z: ]; S2 h' x( Z' t* p
21
蔡昭侯# j- b9 o% D4 |! X  s8 i
, Q' o! s2 u' K* v
前518年—前491年
- [  d& F( H( v+ K4 ~  }9 r
28
+ z4 j8 _5 g, C( @
22
蔡成侯5 x3 e* e& G$ t* W

7 M" ^4 {3 F) x4 y. [. S& M$ Y
前490年—前472年
0 T2 |. l$ d% l/ G
19
$ v( x' T! b- j
9 i$ [6 ]9 G; z& i/ [) F  B$ y. {  P
前边我们说过,韩非子对于扁鹊的事迹没有深入调查研究,而是得之传闻,他在这里虽然讲述了扁鹊的望诊事迹,但是,联系前后文,可以看出他的侧重点是在说明一个道理,而不是以论述扁鹊的事迹为主旨。
韩非为了论证“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他列举了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的生活例子。说明可以“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为了把道理说得更生动感人,他接着就讲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然后总结说:“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从事焉。”
  r1 `5 c9 c# U" n+ d* l# }4 Q$ g
韩非子生活的年代,比司马迁早100多年,更接近扁鹊生活的年代,应该更可信。但是,由于他对扁鹊的事迹得之于传闻,在写文章的时候,为了一个例子,他也没有必要去考证故事中患者这个次要人物的真实性。所以他的记载没有被司马迁采纳,这个患者也就就由“蔡桓公”变成了“齐桓公”。
现在我们按照司马迁提供的线索,穿越时空,见证扁鹊望诊桓侯的尴尬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史记》说:“扁鹊过齐,齐桓侯客待之”。也就是说,扁鹊到齐国行医治病,得到了齐国最高领导的支持与欢迎,他甚至成了齐侯的座上客。由于扁鹊长期在齐国泰山脚下的卢城行医,因此被人们称为“卢医”。
( P" |, X! G" ?0 s: R
也许桓侯当时宴请的人还有很多,并非只是扁鹊一个人,扁鹊随众人进入宫内,立而未坐的时候,发生了下面的故事:

- P2 W+ a/ E# O% X: g4 G
“扁鹊先生,你来了!你可是远方的客人啊!”这应该是桓侯的客套话。
扁鹊是桓侯请来的客人,本来也应该奉承主人几句,让主人心里觉得舒服。但是,扁鹊出于医生的责任,也是对于“朋友”的关心,在看到齐侯的神色上已经有了疾病的征兆时,顾不了多想,还未寒暄,就当着众人的面,立即说:“君主,您有病啊!它已经在皮肤、腠理阶段了,不治疗就会加重、加深。”
一石激起千层浪,扁鹊的话音刚出口,立即引起众人的关注。这是因为扁鹊享有盛名,也因为齐侯的特殊地位,这一诊断充满了风险,也关系到齐国政局的安危。
一般说来,国君是一个国家的主宰,古人甚至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一国之君患病,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古代医疗条件比较低下的时候更是这样。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大量的占病记录,其中充满了古代帝王对于患病的恐惧,以及对于疾病痊愈的期待。在某种意义上说,国君的病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
扁鹊看到众人关切的目光,看到齐侯不知所措的眼神,立即解释说:“您的病现在还比较轻浅,只是位于皮肤、肌肉之间,很容易治好。但是,不抓紧治疗的话,就有可能逐渐加深,造成不良后果。”
听了扁鹊的话,齐桓侯不信任地瞥了一眼,故意大声地说:“寡人没有病!”继续宴请宾客,不再理会扁鹊。
扁鹊见自己的一片好意,换来的却是齐侯的误解,众人的轻蔑。他知趣地退了出去。
齐侯望着扁鹊离开的身影,大声地对朝臣们说:“医生都是贪财好利的人啊,扁鹊也不例外。他只想着捞取钱财,就不择手段,把没病的人,说成是有病的人,这样一来,不就更容易赚取更多的外快了吗!”
众人听见齐侯这样说,都随声附和起来:“是啊!”“大王真是英明”!“明察秋毫哇!”
这个误解,不仅古代有,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这种情况更多,也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个思想根源很深远。在这个意义上说,桓侯的病,有“遗传性”,是思想的遗传病。
2、职业良心与眼前利害考验着扁鹊
扁鹊诊断齐桓侯有病,而齐侯否认的事情,很快就在齐国传开了。扁鹊感到了空前强大的压力,他想难道我的诊断错了吗?他仔细回忆了以往的资料,诊治过的相同患者,结合齐侯的精神、气色表现,他坚信自己的诊断不会错。
过了几天,扁鹊接到齐侯的邀请,再一次赴宴。
齐侯也想修复与扁鹊的关系,他认为,扁鹊虽然有贪财的嫌疑,但他从遥远的他乡异国,来到举目无亲的齐国,长期治病救人,的确事迹不凡,值得敬佩,因此再一次发出了邀请。让扁鹊入宫来见。
扁鹊见到了齐侯,望着他因为疾病不断加深而表现出来的气色,充满关心地说:“尊敬的国君,根据我多年的诊断经验,您的确有病。现在已经逐渐深入到了血脉,比几天以前已经加重了。不进行积极治疗,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齐侯深吸了一口气,对扁鹊说:“我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我没有病!”齐侯的脸色一沉,眉头一皱,立即增添了不高兴的表情。
扁鹊觉得自己的话也许有些太直了,一国之君,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话不投机,只好告辞出来。
又过了几天,扁鹊因为其他的宫中人员有病,来到齐君的宫内,见到了齐君。远远望去,齐侯的病又加重了。因此顾不了许多,再一次提出来:“尊敬的国君,您的病又加深了,已经到了体内的肠胃之间,可以治疗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必须抓紧啊!”
齐侯听了扁鹊的话,心中除了鄙夷,就是愤恨。哼,我一点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能吃能喝,什么“病已经到了胃肠”?!看来扁鹊的医术,也不过如此啊!听了扁鹊的话,齐侯假装没有听见,根本置之不理,不再向他解释什么。
3、医患不和,齐侯丧失治疗良机
扁鹊走后,齐侯越想越不是滋味。我明明没有病,扁鹊却一再说我有病。人们都说他救死扶伤,医德高尚,为什么我看到的,亲身经历的扁鹊,是这样的情况呢?难道,扁鹊是那种很会隐藏的骗子?他的名声都是用这么不光彩的手段赢得的吗?齐侯越想越气,一定要亲自揭开他的骗局,把他的拙劣伎俩公之于众,让他在齐国没有市场。或把他绳之以法,治罪法办;或者赶出齐国去,让天下人都耻笑他。
齐侯主意一定,过了几天,又给扁鹊发了邀请,让他入宫来见。
扁鹊接到齐侯的邀请,心中充满喜悦:齐侯果然被我的执着感动了,想接受治疗了!可是,现在的病情也不知道怎样了,还可以取得疗效吗?
扁鹊怀着一棵忐忑不安的心,来到齐国的大殿上。他以为齐侯应当在后宫等他治疗,怎么把他直接领到了前殿?
齐侯盛妆在朝,居高临下,正等着发问,要看扁鹊的笑话,看他的表演伎俩。没想到的是,扁鹊似乎有所察觉,只是远远地望见了齐侯,还没有开口说“君有疾----”,就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去。很快就不见了扁鹊的身影。
齐侯远远地望见这一不同寻常的情况,很是纳闷:扁鹊的花招还真不少!怎么不开口、不说我有病就走了?寡人要看看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齐侯立即派人尾随扁鹊,前去查看。官人换了一身便装,来到了扁鹊的住处。只见扁鹊正在收拾行李,马上就要出门的样子。
来人对于扁鹊还是比较敬重的,他上前说:“扁鹊先生,听说国君请您赴宴、诊病。怎么您一露面就开溜了?难道忘了带上治病的东西了?”
扁鹊长叹一声,见来人没有敌意,就语重心长地说:“医生以治病救命为天职,何况齐侯是我客居的国君,又这样器重我,几次请我赴宴。我不能为了讨他的欢心而说假话!我虽然对齐国的人民充满了感情,相处得很好,但是,齐侯的病,唉,怎么说呢,我不敢说了,还是不说了吧。我出来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我要回老家去看看。”
来人见扁鹊欲言又止,已经猜测出他难言的背后必有苦衷。因此,苦苦相求,要求扁鹊一定要把真实的想法告诉他。
面对来人恳切的询问,扁鹊给他讲了一番医学的大道理。
4、扁鹊痛说“六不治”
扁鹊见来人能够真诚相待,愿意虚心听取他的诊断意见,深深触动了他的恻隐之心,他本着医生治病救人的崇高精神,说出了他行医多年的深切感受——“病有六不治”。
扁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深情地说:人得病之后,有六种情况不好治疗:
“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扁鹊说,人患病之后,依仗自己的地位、财富,而骄横恣肆、不讲道理,这样的人医生不好给他治疗。
第二种情况是,患者过分看重钱财,不珍惜生命,这样的人也不好治疗。
第三种情况是,患者穿衣饮食、起居劳作,不能按照医生的嘱咐去做,这样的人也是不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第四种情况是,病人的阴气、阳气不平衡,一方过于偏盛;或者五脏之间不平衡,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也不容易治疗。
第五种情况是,病人的身体极度虚弱,又不能够服药,这样的病人也不容易取得疗效。
第六种情况是,病人只信任巫医巫术,不信任真正的医生,也不容易治疗。
扁鹊说,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之中,患者是健康的主体,医生只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也就是病人是根本,医生是辅助手段,治疗疾病,不可喧宾夺主。病人只要有上述六种情况之中的一种,就难于治疗了。有的患者同时具有几种难治的因素,怎能可望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呢?
齐侯的使者听了扁鹊的话,不由得担心起来:“扁鹊先生,照您的看法,我们主公的病,您不准备给他治疗了?”
扁鹊看了一眼来人,动情地说,医生治疗疾病,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治疗的时机。如果疾病初起,邪气位于体表,在腠理、肌肉的时候,服些汤药进行发散,或者按摩热敷,通过让病人出汗,就可以排出邪气,治愈疾病;如果疾病已经进入血脉之中,可以使用针刺、砭割的治疗方法,疏通血脉,也能治疗成功;再进一步,疾病深入到体内的肠胃之中,可以用药酒、汤药,使病人通过泻下秽浊,也可以治好疾病;如果病邪深入到内脏,进入到骨髓,邪气已经没有出路,体质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即使再高明的医生,甚至掌握着人体命运的神仙,也是没有办法的。你们齐侯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我已经没有办法治疗了,所以就不再说什么了。
齐侯的使者闻听此言,仍不甘心:“扁鹊先生,真的不能再想一些办法了吗?”
扁鹊再一次把自己行医多年的感慨告诉来人:“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扁鹊说:“世界上的人们都嫌疾病多,都说疾病不好治疗,经常为此而苦恼;而医生苦恼的是,治疗疾病的办法太少了。弥合两者的方法,就是要经常注意自己的身体,无病防病,有病早治,这样才能治好疾病,保证长寿啊!”
不难看出,扁鹊的肺腑之言,与他长期治病行医的曲折经历是分不开的。
可惜的是,桓侯听不进扁鹊的劝告,不相信扁鹊的先见之明,在接下来的几天之内,体内的疾病终于爆发了,等到他感觉到痛苦,去请扁鹊的时候,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桓侯因为疾病而去世。
扁鹊的医学思想,被后世的医学家加以继承,记载于著作之内。《素问·五脏别论》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素问》这些论述,是对扁鹊以来各位医学家临床经验的总结,是经验之谈。
司马迁说:“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兒,即为小兒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只有心中充满大爱,才能巡游天下,到处治病救人;只有医术高明,才能随俗为变,开辟临床各科。扁鹊就是这样一位医德高尚的大医,他留给人们的思考是深刻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6-1 15:31:03 | 阅读全部
患者属于背景人物,可以写成某男(某左),或者某女(某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6-15 11:54:36 | 阅读全部
大家一起努力奋进,研究有关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6-15 11:54:46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6-15 11:54
' D) f  c7 Q5 g' H: r( V3 g大家一起努力奋进,研究有关问题
. ~0 a. C2 M8 a& I
昌波鸿坤:
( ?6 R( u' O, X8 E( a- c谢谢分享!
1 H1 I+ s# a+ ~7 J2 d1 e$ F7 A/ p4 S. J# I4 M$ H
昌波鸿坤:# [8 j3 g0 j5 {4 U" U, J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我路过南京,专程去了趟句容县城葛洪先生故里。县城有葛洪塑像。问了问当地人,县城葛仙湖公园,湖的北岸一带,就是葛洪故居。
4 e! y" n" F9 n6 e4 J; w0 Y* _+ L! e
通过青蒿素获诺奖这件事,给后人的启示:古代中医书值得划拨研究经费大力研究,古人治病的经验,都躺在书中在睡觉呀 。
+ K- b' S" I- x7 @% J
$ b& H* i2 g: O+ a8 c昌波鸿坤:
5 }, Y1 B; Z5 o4 }5 \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知道了扁鹊的确切生卒年,就知道了中医脉诊的问世时间。
5 T* u6 k7 L0 j( `7 N
8 F7 o0 _( f/ S7 H% g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J. o: T" _1 O( T/ s是,而且中医与道家、儒家的关系,也容易搞清楚了
$ Q: e( q9 U( o0 _) j  B1 B$ l9 Z- y3 o
昌波鸿坤:
/ \, i$ M7 V( v6 ?$ N0 N. N: I公元前577-537年,秦景公在位40年,他的大墓,藏品丰富,规模之大,今天的人看了,非常惊讶!; w7 b* N! ~1 C

' J* i/ N  s, l# z4 |公元前477年那个时候,预估扁鹊被杀时,秦国首都在雍城。
% X$ a! @% h( v. J' T
2 @$ l. p5 A% S昌波鸿坤:3 X8 ?! ~# J8 g: {) L
曹老师,赵简子死于公元前477年,孔子死于公元前474年?) U: Z* I; i) }& Q% f5 N  i

& G3 W2 W! m$ h+ N4 J昌波鸿坤:/ c4 _8 u, [5 ~
[地理位置]
9 N0 X( @# d  w4 G3 U# P1 P
' L6 i- \* K( D昌波鸿坤:
- C& Y7 ^$ y7 R* U; D  M! |曹老师研究扁鹊,去过这个地方吗?我还没有去过。估计扁鹊的真墓,应该在这一带吧。那个年代,把扁鹊的尸体运回鄚州镇,路途遥远,普通百姓家做不到吧。
: m8 T4 x0 Z( @' k) r+ {& Z1 Y; B
5 ?! ~* K  @. ~; x2 `7 t. e7 y7 r/ i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w& F! f9 _. {1 X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4 Q: Q# x3 W1 W, ], @% [& F+ P4 [: ?! Z9 m4 j8 z" i3 _2 W+ U
昌波鸿坤:2 @- M, U2 z5 E8 ?7 _1 l1 ]$ T2 c0 B
扁鹊生活的那个年代,鄚州镇一带,属于晋国的地盘?齐国地盘?
2 N& k& H% @: u+ b& h6 C8 \) {/ n% W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P3 K1 k/ P3 |4 J$ d属于燕国) @/ S8 U) |( R/ P0 k

5 n( s$ }7 P% s. K3 @昌波鸿坤:
- h8 U9 H! w  n, T" a% l7 j谢谢2 Y# Q! W8 [7 X* K

( c9 f( S4 g9 i" ?6 |昌波鸿坤:" ~& t" H! x4 n3 |  P
孔子死后2年,赵简子去世- K* T! i- c* u, p" N5 V7 c* \
! c, ^( U$ A6 {  @2 F' E3 m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2 P0 j9 z* S4 X$ G8 \$ N( B0 Y9 ]# b赵简子_百度百科9 }% A  N( U* [! A8 _
生卒:不详-公元前476年# D2 m( c: N% W$ b9 x4 Y# I
主要成就:执政晋国十七年之久,平定王子朝之乱,开改革先河: {( X0 {7 T/ k7 ]$ Y; b
赵简子(?-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0 O( e' L3 e0 a5 [5 M( N! P
: y% v8 M" F( S' V2 z: B2 V
昌波鸿坤:
( G2 v) e/ p2 }  Q1 p谢谢分享!
" g# Z) y( P  X
7 c- ~+ _6 t5 n$ I- p& F! M( ?/ s9 S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p5 W- B# }5 d
不客气! @9 n; J& ?. D- ?  L
' H5 t7 N0 `+ X+ h/ D
昌波鸿坤:' T8 I( k# |* c$ q4 @0 V
我小的时候,宝鸡市豫剧团到我们镇上演出《赵氏孤儿》本戏,救孤儿的那个大臣,演的很好,至今记忆犹新啊。2015年到了山西阳泉市,知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地,孤儿被藏在孟县山里头。6 S% r6 `& a3 [+ W  y
* B+ X! i$ l! @$ _
昌波鸿坤:6 V" v" P7 ?' H2 |7 M9 x8 z
扁鹊给赵简子诊病后,扁鹊能再活30年最多了。卒年当在前467年前吧。扁鹊入秦看病,估计在70岁之前吧。那个年代,周游列国,都是坐马车出行吧?
* F3 p2 `. W* ]3 ~0 x1 y3 Y! I$ x* b7 _+ c9 Z) w  V
昌波鸿坤:
; s+ D, E/ H8 x* V0 g孔子死后3年,赵简子去世3 V# l8 ~' @4 ]2 m( T
. J: c: f# _5 Z7 s( M
昌波鸿坤:
# t" ~  f' n& g1 }6 e- N国祚800余年的燕国国君故里~陕西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召公长子赴任。$ K" E. R3 T7 r  n6 L) d6 M* [

  D) }' v/ U. Q8 n7 |) X1 K昌波鸿坤:
  a8 x+ X1 o/ c+ h[地理位置]& x% ]' d* z5 g
$ X# U& _7 }; I4 {2 f1 o  h: K. w
昌波鸿坤:
5 b6 C. g% A$ y( A$ v[图片]
- j3 i5 r6 @2 J( [3 t& B  [8 m5 V  d! ]9 l
昌波鸿坤:
5 Y3 B: h( p* J7 s  t6 A" ][图片], m( i! Y3 M) h: c( K0 C
7 j7 t4 O6 h  m+ ~2 B; b
昌波鸿坤:' S- P) |2 c) K# i: |. P3 E6 D
[图片]
9 Y# W& h9 i* O8 }! f& p/ E
$ a# X' A9 ^1 w# q+ G昌波鸿坤:
, L9 G2 B) S6 P5 F$ g[图片]
+ Z. ]# F6 D7 t) W: h% Z& G& w! \9 i4 w( `, t
昌波鸿坤:
# q; j" \5 ?( j9 g+ d[图片]2 q& M+ m$ E2 h- i* P2 m

- K+ v& v8 y2 R- f: p2 G昌波鸿坤:
% v5 c8 K" E2 G' Q鲁左史丘明公之墓8 n' r; |6 T+ \  J

6 @2 ]1 v/ G/ m; g% q6 k5 Z. F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m& q- Z/ @' G6 M! G谢谢你,这样细心研究有关内容,难得人才
- R% _8 e! k  K0 Z+ p
" h# f/ r% V" ?; E. V2 `3 k1 x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7 U* g) i6 ^9 V( b" X" o你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
/ |5 T1 y3 }. S
+ _2 C" I- i) e5 L: f& B! ?9 h" r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X% |8 @2 H: J2 I' s* [
原来学的什么专业?
* q+ }0 U2 C* }6 r4 z0 q- M0 I' ^( R$ Z
昌波鸿坤:. f2 d4 l5 }5 d, v8 Y8 l) X
我从小爱看历史书,个人爱好历史知识。有学者言:读史不深,可谓不曾爱国。自1997年收回香港后,香港一直用的英国本土教材,在初中高中都没有开设中国历史课,导致今天这么多年轻人不爱国
7 m9 J  c: C8 G$ l; R
' O% W4 ?% Y& F1 I& [+ j5 P$ C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8 a9 G4 G' f4 _你靠什么生活?! T. P/ o5 t- X- @% [
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
% v1 Q. E1 l; L+ A; ?$ ^
. u0 x5 ~6 d) w, e, p. Y, v昌波鸿坤:
$ e! f& ]9 z) m2 g' ^: H' _! o, A我在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自费中医专业毕业,从事中医医疗工作。: Z) |2 \3 W& d0 W0 y4 p# J

) d, [4 I5 R4 R# ?; J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t1 k: d: Z0 H好的,我知道了一点你的情况,这样便于交流
, y# d' r, @6 R0 q+ e2 c# n2 i+ G4 Z8 `% ^! v
昌波鸿坤:
; C2 k1 z$ }9 X' ]# q$ M' |  g! `[地理位置]; J/ V3 \9 {; y* N+ p0 }; v9 B  Z

8 T& j3 B- l! {/ P1 @昌波鸿坤:
+ h" y1 }$ s' S4 b" L* x4 A5 G6 c[地理位置]
, K. v+ M) E( i7 n# }* A2 b, \/ I6 {) _; g# l
昌波鸿坤:
- Q  s  S& k* e" u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8 R9 _3 M( O* r+ j
+ E8 O, K& O) W
燕伋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秦国学生,今陕西宝鸡市千阳县城人。燕伋从曲阜回到家乡后,想念老师孔子,常常站在这个高台上,向东张望,思念老师。后来从秦国赶赴曲阜,亲自照料老师晚年生活一段时间,返回秦国时,行至今天河南境内,听说老师病故,向东嚎啕大哭,急忙赶回曲阜,料理完老师后事,才回到家乡,仍然常常登上此高台,向东张望,留下一段传诵千古的故事。后人称之“燕伋望鲁台”。
, P8 {* y8 p! {2 E3 Z/ I, S" L- ~5 n. H* }4 ~
昌波鸿坤:% ^1 ~* [( q* d3 P4 v. W7 s( i
那个年代,与扁鹊同时代的燕伋来去自由,他们都骑马赶路吧 0 C; S) e3 Z* u# A$ ?# m

0 f# o9 Y! X# `/ c! U! [, H. q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g  ?: X8 U$ W( ^古人坐车,不骑马。
( g( u" S& f/ v; P. l( s胡人单人骑马,
( e% @+ b9 C2 i# [所以
2 O/ M* }( N% ?赵武灵王要学习胡人而推行“胡服骑射”3 n. x- n% G8 b8 v) L. K3 g7 p/ J
7 \. |- d- H) _9 I- ~/ Y7 C, `9 U5 q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b8 G5 m! `' v" H( N; I" x* C过去都是战车作战,很不方便
) M4 G5 _9 t5 ^8 [
* }* y! v7 n; |! q( w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O2 G6 m8 s2 S孔子出门也是坐车,不会骑马
& I& T" r  M) s4 q5 V, o7 f  {" K( S. G3 h1 I% I- f" M5 I0 |
昌波鸿坤:
% _# G7 ^, L1 f7 h) q# ^! E看来,单人骑马,都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后有的事。我上初中时,看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历史评价很高,印象很深,2018年2月,我第一次到了邯郸,特意去胡服骑射故事发生地,多走几圈看看,多呆了一会,激动不已。
: \; l3 i; u0 b+ f. b1 p  q
: v$ i+ b3 G2 S+ Q8 [' v0 L昌波鸿坤:) Y1 z7 Q! _# e# ]: Q
看过今日头条文章,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故意饿死的地方,在今天河北广宗县,古称沙丘。想必英雄惜英雄,当年秦始皇也想游游这个地方,没想到,自己也死在这里了。
5 W: T; X9 |# G3 U, n+ Y8 C! ^# O& ^8 O+ ?9 R1 `# D' T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E( ~$ K* J4 K, O是啊,历史悲剧,值得反思
6 B' Y  g( z5 y! S, S3 Y' f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