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0-5-21 16:35 编辑
' B! [1 w" s6 F3 l' ?; \! [, E c( q# u' s- M
中医黑余向东:因“不当言论”,被免副院长职务[color=rgba(0, 0, 0, 0.3)]. e, {5 Z) T, R% w; k: a
来源: 凤凰中医- u$ h" V' u; j2 Q9 ]$ Q6 Z
凤凰中医讯:4月20日,网上流出一份关于知名医生余向东的处理通报,引来许多人的关注。通报称,余向东医生因针对戴口罩、居家管理、中药等问题,发表一些冷嘲热讽的不当言论,引起严重负面影响。 他因此受到记过处分,并被免去鄂东医疗集团管理质量部主任,以及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的职务。余向东医生的微博(棒棒医生)也显示异常状态,所有内容均已清空。本文即是针对此事,由公众号八分斋发表的观点,是为编者按。
% E& K: \- r w' H3 ~- j( }作者丨八分斋; 原标题《中医黑余向东》 来源丨八分斋公众号 封面丨天津泥人张世家 文章不代表凤凰中医观点
$ W4 c) M' Z0 b% W& ]' B! {# P余向东被处理,是疫情防控至今的典型事件之一。问题的根源,是反中医反中药,是中西医之争。任何的争论都得看事实,中医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实在那里摆着,还有什么可争的呢?- V& o( G; f9 z
* q7 H2 h5 g- F; h* g. N; q* O, y* h有。这是模式之争,更是观念之争,同时也是专业之争,学术之争。9 ]% `- \ Y/ J- f. }. j% ?* P
1 ^" c0 \& [! P$ _# Y
疫情期间,我们推了一个专题《把脉“疫舆症”》,有一期节目是《重振中医药》。我当时的观点,就是预判中医药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可以全面重振。阻力肯定很大,因为已经被拆解得支离破碎。机会同样很大,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 e& w& `5 y. W2 ]( q
: h0 U0 z1 C) L$ K3 g n/ Z0 D西医的模式,是商业模式。从医疗到医药,高度产品化。患者是消费者,是营销对象。模式是一个链条,可以快速复制。这一模式的顶端是医疗教育,而后是医药研发,器材研究,集中于控制标准。其次则是医院诊疗体系,大的类似商场,小的类似超市,集中于销售终端。! x0 I1 ~2 X, _$ i7 u
+ y' q- K! p# A5 D中医完全不同。谈不上模式,靠几千年的经验和积累,靠师承,靠悬壶济世的准则。因此很便宜,老百姓都看得起病用得起药。中医药的结合,也不存在商业链条,从始至终尊道应天。所以有“修合无人见,从心有天知”的制药理念,也有“但愿世上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人道思想。
9 q7 R j" I0 J O- `* ^/ q$ k% ^) S* C) G2 h
西医以赚钱为目的,中医以救人为目的。本质上不同,选择上迥异。过去的200来年,西医主导了全世界的医疗模式,产学研销一条龙。这样的模式,不欢迎其它任何不能用来盈利的医疗模式和手段。! ~: m+ n1 y3 Z4 f5 b
/ `6 ~7 f+ i6 K当然,用现代科学涵盖人类所有历史事物,并展开各种评价,并非西医独有,而是全球各领域通用。这让科学成了科学教,放之四海而皆准,纯粹并且极端。没有人会觉得科学也只是一个工具,并非人类自然宇宙的所有。
n( S- H. o9 [. T/ R8 F! `
5 w. g* f+ }! t* [) }5 \0 c- c
% R$ O- o$ X9 _! _+ W8 d接受了西医培养的人,对中医药嗤之以鼻,其实可以理解。这是一个模具,捣腾出来的所有专业人员,自然而然要维护自己的专业体系。如果理解或支持了中医药,那岂不完全否定和推翻了自己的专业,因此必须反对。
; n3 a" S* |4 X/ `/ s' B( o$ l* i2 h
因此,我们看到的越是所谓稀缺、尖端的西医专业,越是极端的反对中医。你换一个角度看,这恰恰证明了专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有谁是愿意承认自己的专业、理论、学术有局限性和狭隘性的呢?1 c# W, v: c' u/ Y8 g
3 E/ V. L6 C+ M" ^8 t4 T3 s6 h1 p更加坏的局面是,因为所有的医疗模式被西医垄断,所以医生和医药的评价体系、标准也由西医模式来主导。因此从民国时期,借助“赛先生”全面歼灭中医就在推动,即便是新中国早期,这样的力量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改造作用。
0 f9 T; y; a5 y/ K8 a& [( \( u! F1 s% h
打击中医很简单,用医生评价体系灭掉所有的中医医生。然后用西医全面替代,让中医的传承断裂,最终让中医全面消亡。要不是这次疫情,消灭中医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纵使国家已经把中医写入了国家战略,但无数的余向东会通过各种便利让政策无法实施。+ @' i. w8 C. p8 S+ D0 H$ a
6 m3 q2 l& f) ^9 @: e! z( o西医模式,根子是资本导向。因此,打击中医,调集的各类资源并非只有垂直的医疗体系,而是横向的各类资源。例子很简单,我们疫情防控至今,媒体聚焦的领袖级人物,都集中在西医领域,包装的话题代表也集中在西医专业。做出巨大疫情防控贡献的中医专家,被刻意的进行了信息隐匿。( u2 k* U" L$ z
: u+ N6 a6 m5 u& h) I- C) ?这种隐形的操作,让西医的作用更加显性,使中医的功效变得模糊。我们疫情防控各级发布会,虽然反复提及、强调中医药在防控中的强大作用,防控指导细则里大力推广有效的中医药方,统计的数据里中医体现了良好的效果,但传播路径趋窄,信息效用被淡化。
5 p$ o$ A* R- t) \& V4 p, L0 d2 ]! n6 D
文明的中医被余向东们唾弃,商业的西医竟然成了一种文化。这种观念的养成,靠的是余向东们的言传身教,同时是西贵东贱的信息潮流。我们每一个人周围,都有对中医嗤之以鼻的,对中药不屑一顾的,他们中有的是医生,大多则和医学无关。$ U9 K# F. V% x0 a$ ~2 o8 `
2 n3 e6 D1 {# j
这些和医学无关的人,为什么会对中医药如此嫉恨厌恶?一是因为无知,二是因为利益。余向东就是利益的聚焦,但这是一个现象,所有的西医从业者都或多或少有这个相似点。有了媒体工具后,这样的相似点成了一种潮流,横向连接了专业的中医黑,配套媒体的资本操弄,变成了大家看到的反中医的规模。- y' C+ e3 l6 @1 v: A
/ o* I8 x- n" [7 g/ }! @' S即便是疫情这样重大的事情,余向东们也不会对黑中医有丝毫的懈怠。医生网红化,在很多专业做研究搞业务的同道面前,是被看不起的!在媒体眼里,则大受欢迎。网友们在讽刺方方日记的时候引用了《让子弹飞》的台词:“正经人谁写日记”,同样:正经医生谁天天接受采访?有那么闲么!' }$ E; p- N/ `, D8 M6 B
0 m" f" V" D+ O6 `+ G+ u- _
当然,必要的科普和特殊时期的稳民心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不过,信息上的操作,在公众面前不能仅仅体现西医,而完全忽略中医。在疫区病区里驻扎着的,还有大量中医专家、医生,不需要夸大,实事求是的记录总应该有吧。
( z$ T0 n/ i8 J! o- Z
- ]& y' t, j( S4 ]大家要有清楚的判断,中医黑不会因为任何事情停下黑手。余向东被处理是活该,因为非但是攻击中医中药,还否定防控疫情的各类措施、政策,过界太多。不过没关系,能做到三甲医院副院长的人能力不会弱,也不需要太多人的同情,人家看不上。
$ x# Y2 E9 Q6 M4 `0 M5 w5 L9 ~8 L! @: i( O+ e( }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到中医药的文明内核,明白中医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要让大家真正看得起病用得起药,还得靠中医药的振兴。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才是正确的方法和态度,任何的极端都不可取,无论他是多大的专家都一样。
( s; p# u. G! j7 U& Y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 B. Y' Q2 J/ p; T6 m! N- r9 I"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