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扁鹊诊赵简子,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不能否定
曹东义 发表于:2020-4-20 17:08:1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180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0-4-20 18:01 编辑
9 P2 T, z! q% r/ c$ P! K' w4 I& D1 L3 u. a0 r
扁鹊诊赵简子,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不能否定
6 K/ f8 d8 ~% A. }

3 f2 z0 S9 Q. d# A
曹东义
! i9 x9 \7 B4 c# U5 l0 O9 U$ Q9 k) q% |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1 `; A( F& x9 @- M$ p

0 x- G# @& V" M3 m1 O' o
' p) b5 f9 U% X. o) A+ t9 ]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史记·扁鹊传》之中,都说扁鹊给赵简子(?-前476年)诊病,但是此前很多资料都说他生活于公元前407-310年。
! D: ~" `& @9 K2 A& w; }; @      如果扁鹊公元前407年才出生,他怎么能够去为公元前476年就去世的赵简子看病?1 E8 Z- d( d  {" \0 ?/ {% h
       难道,司马迁说错了?
# e$ J( j6 k" ]7 }; e; _; c$ B4 P* p这个“公元前407-310年”是如何出笼的?依据在哪里?可信吗?
: |4 ?- y4 i# A# x% T, f  M5 g; E下面依据曹东义主编的《扁鹊神医之谜》(199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5 P6 @& S* ?$ T/ U* \/ S* p. B

: p% M" R7 G  e( c& W% q# K$ ~" p4 c; X" j8 V
  扁鹊诊赵简子先见于《赵世家》,又载于《扁鹊传》,可见司马迁是很重视这则史料的。但其中掺杂不少看似“迷信”的成分,对此,远在汉代的王充在《论衡·纪妖篇》中,提出“《赵世(家)》多神何也”的疑问。
  近贤孔健民先生认为,扁鹊诊赵简子整个故事都是“赵国贵族的造谣”,却没有指出其为何“造谣”,何时、何人“造谣”;
   卢南乔先生虽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未全部否定这则史料,却说这是扁鹊于二百多年之后,在邯郸与人论说或“遥断”赵简子的病情;
   郎需才先生认为是赵武灵王及其史官把扁鹊“打扮成一个披着神秘外衣的巫者”。
   何爱华先生研究扁鹊多年,几次大声疾呼“本着弃其糟粕,吸取精华的原则,应当毫不犹豫地把秦越人为赵简子看病,这种与医疗活动毫不相干的古代封建糟粕,彻底地从秦越人的生平事迹中清除出去”
   现今的《医古文》教课书中己删去此节之中有关赵简子见天帝的文字,大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记载了。
  多年前,我们都信奉历史唯物主义的,赞成科学反对迷信,但不应该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古人。
我们有义务,澄清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公道还给秦越人。
我们更看重扁鹊诊赵简子这个枚事之中,它是否包含着历史真的实性,而不是宣扬被篡改,被扭曲了的记录。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直书》中说:“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秒拣金,有时获宝”。
扁鹊诊赵简子的故事,正是这样一种“伪中见真”的史料,只要我们去伪存真地仔细辨别,是不难发现其中的可贵之处的。
扁鹊诊赵简子,这个故事的宗旨:
郎需才先生说:“赵简子昏厥七日半.原来是去见天帝,天帝告诉他五件事:(一)令他灭范、中行二卿;(二)他的儿子(赵襄子)将克代、知氏;(三)晋国七世后将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而亡;(四)他的后代(赵武灵王)将改政胡服,并略中山及胡地;(五)天帝将以胄女姚配他七世之孙(赵武灵王)。这五件事,几十年和一百几十年之后竟都一一丝毫不差地实现了。在这里,名医扁鹊竟被打扮成了一个披着神秘外衣的巫者”。
    郎需才先生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谁栽赃给扁鹊的呢?
- B. T, P( G# o2 |6 T8 w    郎需才先生说:“打扮扁鹊出场的不是别人,正是赵简子的七世孙赵武灵王和他的史官,他们这样做有三项重大的政治目的:(一)他要改成胡人装束便于练习骑马射箭,进行军事改革.以积极地对付邻近善于骑射的胡人的威胁,并企图进一步扩大疆域,但遭到群臣的反对,这怪病就是让反对他的人知道,他所以胡服骑射,本是天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选定他执行这个任务了;(二)他立孟姚为后,废太子章而立孟姚之子何为太子,也引起各方面的不满,他要平息众怒,便说孟姚是天帝亲赐之女;(三)把他和当时人们所崇拜的创业祖先简子、襄子联系起来,以增加赵国臣民对他的尊敬和信服。简子距武灵王将近二百年,扁鹊到底给简子看过病没有?当时人和以后的人都无从查对,不易找出破绽,这恐怕也是选择简予患病,扁鹊诊病的原因之一吧。另外,扁鹊是当时流传的古代名医,让扁鹊诊病,就更加强了怪病的说服力。”
    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他克服这种阻力主要靠以理服人,其申明大义的深刻哲理,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他的叔父和大臣们皆被他说得心悦诚服,革政胡服得以顺利推行。
    但他毕竟是两千多年之前的人,为了实现他的宏图大志,他有可能采取篡改历史或编造谎言以上合宗法

$ x; Y% P$ S+ G) h6 C
   然而,郎先生忽视了故事的“主题”,赵简子怪病的主要内容是为消灭当时势力很大的晋卿范氏和中行氏而编造的政治谣言,是董安于舍身存赵的一个策略,而不是赵武灵王凭空捏造的谎言。
    今本《史记·赵世家》记述赵氏与范氏、中行氏冲突事件的文字顺序有错简,因果颠倒.如其中云:“晋定公之十四年(公元前498年),范氏、中行作乱。明年春,赵简子谓邯郸大夫午曰:归我卫贡士五百家,吾将置之晋阳’。赵午诺,归而其父及兄不听,倍(背)言。赵鞅捕午,囚之于晋阳,乃告邯郸人曰:‘我私有诛午也:诸君谁欲立?’遂杀午。赵稷、涉滨以邯郸反。晋君使籍秦围邯郸。荀寅、范吉射与午善,不肯助秦而谋作乱,董安于知之。十月范氏、中行氏伐赵鞅,赵鞅奔晋阳。”前文已云:“晋定公之十四年,范氏、中行氏作乱,”后文又云:“明年……荀寅(即中行氏)范吉射与午善,不肯助秦而谋作乱。前后次序互相矛盾,文有错简是肯定的。
《左传》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叙述这件事的因果关系是正确的.文如下:

) O5 t* O: [3 M7 @
晋赵鞅谓邯郸午曰:“归我卫贡五百家,吾舍诸晋阳。”午许诺。归,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卫是以为邯郸,而置诸晋阳,绝卫之道也.不如侵齐而谋之。”乃如之.而归之于晋阳。赵孟怒.召午,而囚诸晋阳。使其从者说剑而入,涉宾不可。乃使人告邯郸人曰:“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遂杀午。赵禝,涉宾以邯郸叛.夏六月,上军司马籍秦围邯郸。邯郸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与睦,故不与围邯郸,将作乱。董安于闻之,告赵孟,曰:“先备诸?”赵孟曰:“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为后可也。”安于曰:“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请以我说。”赵孟不可。
/ y) w0 {# [7 R/ p7 g
    从文中不难看出,赵简子杀赵午之后,由于赵午与范氏,中行氏是亲戚,关系十分密切,赵简子杀了邯郸赵午,才激化六卿之间矛盾,形成一场互相兼并的斗争。在此之前,不可能凭空制造上帝要赵简子杀范、中行二卿的政治谣言;在此之后不久,赵鞅就恢复了正卿的职务,复出于朝,奉晋君之命讨伐范、中行氏,己没有必要制造所谓上帝的“帝命”了。
     我们不能设想二百年之后,赵武灵王因为推行胡服骑射的阻力.需要制造这样一个具有很強的时间限制的“帝命”。
    另外,如果赵简子的怪病与董安于无关,或其中没有什么政治阴谋的话,我们就很难解释董安于的死因。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得引用《左传》有关文字。“定公十三年”云:“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宮,赵鞅奔晋阳,晋人围之。范皋夷无宠于范吉射,而欲为乱于范氏;梁嬰父嬖于知文子,文子欲以为卿;韩简予与中行文王相恶;魏襄予亦与范昭子相恶。故五子谋,将逐荀寅而以粱嬰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代之。荀跞言于晋侯曰:‘君臣大命,始祸者死,载书在河。今三臣始祸,而独逐鞅,刑己不钧矣。诸皆逐之。’冬于一月,荀跞、韩不信,魄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二子将伐公,齐高强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尽克也。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听,遂伐公。国人助公,二子败,从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韩魏以赵氏为请。十二月辛未.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宮。”
9 {8 E& d) J- f* @0 A9 v& D$ s
    可以看出,在整个事变过程中,范氏,中行氏由于与知伯,韩、魏三家有矛盾而被逐,赵简子不允许董安于“先备诸(先下手)”,准备“后发制人”,坐以待变.没有采取什么主动行动,为什么却造成“三臣始祸而独逐鞅”的局面?为什么事变后,还要以“始祸”罪杀董安于?
    《左传·定公十四年》云:“梁婴父恶董安于,谓知文子曰:‘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文子使告于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赵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矣。’乃缢而死。赵孟尸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从赵孟盟,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
     上文所说的,董安于所犯“发之”之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颍达疏曰:“安于请赵孟‘先备’,赵孟不从其言,则安于其无罪矣。但安于之谋国人闻之,梁婴父惧其知(智)谋,恐赵氏强盛.假此事而罪之,赵鞅叛而得还,不敢违命,故安于自缢死耳。”  
    这种解释是难以服人的。
    首先,董安于是赵简子的心腹重臣,他们之间商议的事情即使不十分保密,也未必“国人闻之”;再者,“先备诸”是人将攻我,我先做些御防,完全合理合法.何罪之有?
      孔夫子说“赵鞅以晋阳叛”也不是他杀赵午,因为董安于劝他“先备诸”时他还担心“始祸者死”,这说明他当时还未肇祸,或者这个祸不是杀邯郸赵午。
    笔者认为,董安于“发之”的始祸罪就在于他妄说帝命,预言:“晋国将有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祖也。”荀寅由于世将中军,故又称中行氏,他与范氏当时的力量很强大,所以知伯、韩,魏三家奉君命伐之也没能取得胜利。他们二家联合起来进攻赵简子,这对赵氏家族是很危险的,是赵氏孤儿复立之后遇到的第一次危及社禩存亡的紧要关头,董安于为了唤起民众,鼓舞士气,才大肆宣扬上帝让赵简子灭二卿的政治谣言,他唯恐赵人不知,无所准备,而大造舆论。不料人多口杂,传入范、中行耳中,他们本“欲作乱”,再加上这一借口,兵变乃起。所以,知伯说:“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董安于借“扁鹊诊赵简子”的故事,编造“帝命”,意在唤起赵人杀敌卫家.是他“舍身存赵”的重大政治计谋,有大功于赵氏,故虽其自杀、被弃市,后“赵氏定”,而得配食于赵氏祖庙,永享赵祀。
/ o9 @7 `" ~& e1 n2 Z3 A
    董安于为了取信于民,在制造帝命时借用两个影响很大的事件,一是秦缪(穆)公勘平晋乱的例子,一是扁鹊诊赵简子的事例。
    《史记·封禅书》云:“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秦穆公平息晋乱,这件事在赵简子时代,是事过不久的生动事例,人皆知之,故董安于借来仿制,想取得同样的效果。
    扁鹊诊赵简子之事,或在事变之前,或在事变之中。
    若扁鹊诊赵简子在此事之前发生,那赵简子就是真的“五日不知人”经扁鹊诊治而愈,赵简子为此赏他四万亩田。这件事在国人记忆中是很有影响的大事,但赵简子病中或病后说过什么胡话,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董安于利用了这一点,出示他加工过的所谓“受言而书藏之”的“原始记录”向众人解释说:上帝早就让赵王灭范氏、中行氏,现在他们果然要作乱,我们只好替天行道了!
    如果此事之前,扁鹊没有诊过赵简子,他可以让赵简子装病,对外宣称“昏迷不知人”急召扁鹊诊治。扁鹊不知是计,诊断的时候,只见赵简子虽闭目而卧,却气色不改,尺肤不热,血脉不乱,呼吸调匀,故出而云:“血脉洽也,而何怪!……不出三日必间”。
     装病的赵简子,当然能在预定的时间中醒来。
     赵简子醒后说的“谵言胡话”自然没有什么责任。
     这正是董安于挺身而出所说的那句话:“请以我说(杜预注:晋国若讨,可杀我以自解说)。”
  c5 e3 {# w7 `1 v
    细心的学者可能要问,扁鹊秦越人在赵简子那个时代,能不能凭脉象决断预后?赵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是否合于当时礼法?
    笔者认为,扁鹊秦越人在那个时代,是完全可以做到以脉决断病情的。因为在此之前50多年前,有一则医史故事,使我们相信这决非耸人听闻。
    《左传·襄公二十一(公元前552年)》记载,楚国申叔豫为了政治避难而称疾不朝,当时“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楚子使医视之,复曰:‘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文中,申氏卧冰绝食,身体羸瘦,酷似大病不起之状,楚医却能断定他“血气未动”,没有疾病。   .
    我认为,楚医候血气的方法,不可能是望诊,因为申叔豫装病,他决不会让自己满面红光,两目炯炯有神。所以,楚医见他虽瘠瘦困乏,但“血气未动”,其诊法极有可能是切脉得知。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气血未乱”是平人之脉.通过切脉可以“决死生之分”。
     司马迁认为扁鹊诊病时虽能四诊合参,却特以诊脉为名。“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秦越人比楚医晚50多年.又精于诊脉,他通过诊脉断定患者赵简子,预后良好是可以做到的。更何况,赵简子的病,有可能是装出来的呢。
  Q& z. j  p* O) i+ W
    赵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也是有可能的。
     赵简子“虽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史记·赵世家》)”,是一个大的上地所有者。他在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曾悬赏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扁鹊受四万亩田,并不过分。
     《左传》多次记载象郑、卫国那样的小国,还时常封臣下六十邑。井田制时,“邑有四井,井有九家”,六十邑约合20万亩.赐扁鹊四万亩田约为十邑,这对赵简子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 r. A9 l8 F  C
    如上所述,笔者认为,赵简子怪梦的主要内容,是预言上帝让他消灭晋卿范氏、中行氏,在这场晋国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中,他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是“赵氏孤儿”嗣立之后赵氏又一次面临灭绝的重大历史关头,他的才臣董安于为此献出了生命,原因就在于董安于公开散布了上帝让赵简子灭二卿的政治谣言。
& n; x; l$ e2 y" `/ k
    我们所以认定“赵武灵王及其史官”不是打扮扁鹊出场的原因,还在于“赵武灵王及其史官”,不仅仅在董安于旧记的帝命中,附添了关于他这“七世孙”的事,而且,在赵襄子为了反灭知伯,而编造的“神命”中,也加了补笔。

( k& A/ g/ k: F- b
    《史记·赵世家》云:“知伯(?—前453 ,知或作智,即知襄子)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从,后(掉队了),至于王洚,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毋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斋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毋恤,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女(你)反灭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至于后世,且有伉王,亦黑龙面而鸟噣,鬓糜髯.大膺大胸,修下而冯左衽,界(介)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襄子再拜,受二神之令。”

' K9 G6 k/ ^8 B! X  j
     知伯率韩魏之师,围攻晋阳,《战国策》云:“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赵世家》云:“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
    这时,简直是四面楚歌,危在旦夕。
     赵襄子虽派张孟谈,离城去使离间计,与韩、魏共谋,击破知伯,但在“士卒病羸”,“群臣皆有外心”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反败为胜的结局,是颇为困难的。

7 w+ ^( M9 {0 ?! w* P  e# @
    笔者认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赵襄子才编造了“三神致天命”,让赵氏反灭知伯的政治谣言,有了鼓舞士气的力量。
     赵襄子决不可能在三年、或一年之前,就能预见到“三月丙戌”反灭知伯的;
    他在危难之中,編造帝命时,决不可能会奢望,他的后世子孙,能越过“侯爵”而成为“伉王”的。
     过去等级森严,赵襄子死后.经过赵桓子、献子,到赵烈侯三年,赵氏始称“侯”。又经过赵武公、敬侯、成侯、肃傧,才到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即位之初,还是赵侯,在胡服骑射之前,才改称王。
& z# q- K" O6 R: i9 L% l/ e. v
    “三神命”中的“左衽”,即是胡服的代称;“介乘”是不用战车,而单人骑射之意。
9 J) `% ?8 y, z* m! l% X5 Z
       如上所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主要靠说理,以理服,我们不能设想他为了合于宗法而凭空编造两个“致帝命”的故事,而是借用此前的“旧资料”,补充有利于自己的内容。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
        杨雄《法言·重黎》云:“或问赵世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着亡,圣人曼云。”古代有作为的人对于神怪故事是不推崇的,赵简子、赵襄子迫于时事的险恶.不得不出此等计策,赵式灵王借而用之,使其革政措施顺利推行,可谓取之有道。
9 q8 G! N0 x! a5 k0 e* E- s5 g' k
    如果细辨原文,从文气上看,“及上君之后嗣,且有革政而胡服”和“至于后世,且有伉王”等字句,也有明显的转折,其附添、补笔的痕迹,也历历可见。

# q8 W" \2 f4 ~- L: r
    既然我们认为赵武灵王及史官,篡改了董安于的旧说.那么,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是:赵简子当时有没有史官?有没有史记之策?
5 [: {" v9 q9 M- d7 ?
    赵简子虽为晋卿,却有自己的史官。《韩诗外传》云:“周舍(人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问之,曰:‘子欲见寡人何事?’对曰:‘愿为鄂鄂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月有成,岁有效也’。”
     刘知己《史通·史官建置》云:“赵鞅(即简子),晋一大夫尔.犹有直臣书过.操简笔于门下。田文,齐一公子尔,每坐对宾客,侍史记于屏风。……此则《春秋》‘君举必书,之义也’”。
    董安于30岁之前,当过赵简子的史官。
    《国语·晋语》载,董安于自述:“方臣之少也,进秉笔,赞为名命,称于前世,立义于诸侯。”
     《论衡》云:“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须鸿笔之臣褒颂记载,鸿德乃彰,万世乃闻。”
    为赵简子“迸秉笔,赞为名命”的董安于,担任过赵简子的史官,后来又成为他的心腹重臣,每有大事,常与之商议。
    《淮南子·道应训》云:“赵简子以襄子为后,董安于曰:‘无恤(即赵襄子)贱,今以为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
     由此可知,赵简子的时代,是有旧史存留的,扁鹊诊赵简子一事被记录于赵史,是可信的。因此,赵武灵王史官,篡改旧史是有可能的。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曾经直接引用了大量赵史的史料(《虞氏春秋》等),《史记·赵世家》中多处使用“某某伐我”、“拔我某城”等第一人称,此与《春秋》文字为魯国史官所记略同。
     司马迁《赵世家》和《扁鹊传》,引用的虽然是被篡改过的《赵史》,但我们经过辨别,不难看出其历史本来面目。
$ H3 |, Y* E3 H* A# R" |
    退一步说,不论扁鹊诊赵简子之事,是记录于董安于,还是伪出于赵武灵主及其史官,都向我们有力地揭示了这样一种结果:那就是扁鹊决不是秦式王时代的医生。
4 C4 F" k+ b2 H
    因为,秦武王与赵武灵王,是同时代的人。
    所以,李伯聪先生说:“我们看到,当代有几位学者,断定‘扁鹊是秦武王的同时代人’,亦即与赵武灵王的同时代人。他们尖锐地批评了那种认为扁鹊与赵简子同时代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和批评是否正确呢?现在,让我们假定是在2300年前的赵武灵王时代,提出扁鹊活动时代的问题,而且那时假如扁鹊正是一位仍然健在的,远近闻名的医生,请问,赵武灵王的史官,在捏造历史时,敢于把扁鹊的医学活动‘提前’将近20O年,使扁鹊与赵简子、董安于同时吗?于是,我们就不难发现,鉴定‘扁鹊诊赵简子’一事中真伪分野的关键所在了。捏造赵简子梦游钧天、捏造天帝预言赵武灵王要娶孟姚、行胡服革政的情节,这是作伪之目的和核心之所在,这是可以欺骗当时的大多数人,但却骗不了后世、特别是20世纪的大多数人的;另一方面,对于名医扁鹊和赵简子、董安于同时代这一点(包括对于扁鹊被赐田四万亩),作伪者是无须作伪,而且也不敢作伪的。(如果一个作伪者,竟然荒唐到把一个健在的名医,推到二百年前进行活动动,其骗局将彻底破产,其政治目的也就无从达到了)。某些学者由于看到‘扁鹊诊赵简子’一事的记载中有后人篡改和作伪之处,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一切,不再分析和考察有关记载是全伪还是真伪混杂这个关键的问题。有人甚至气愤填膺地将此事‘一揽子’地判定为‘封建糟粕’,‘呼吁’把此事‘彻底地从秦越人的生平事迹中清除出去’。我们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相反,这是同真正的科学态度背道而驰的。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否定‘扁鹊诊赵简子’一事真实性的郎需才同志,指责说‘名医扁鹊竟被打扮成一个披着神秘黑衣的巫者’,这是不符事实的。细读《赵世家》的原文,不难发现,虽然赵武灵王的史臣利用‘扁鹊诊赵简子’一事,‘添油加醋’编造了一些神奇的预言和谎言,但扁鹊所说的话中,却没有关于赵国未来的直接预言,而且扁鹊的话以‘血脉治也.尔何怪’作为基础,这与《扁鹊列传》云:‘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是恰相吻合的。”

% c0 c- o! J8 b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董安于不可能让别的时代的人,为赵简子诊疾;赵武灵王也决不会让秦武王时代的医生,去断他七世祖的病。所以,扁鹊秦越人与赵简子大体同世,是比较可信的。

8 J& e  r9 N1 n2 A$ d. U1 M8 G1 Y$ c/ `+ P1 A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4-24 17:20:54 | 阅读全部
       孔夫子当年不得志于诸侯,打算去拜访赵简子,但是由于种种政治的原因,没有去成。) E, V/ n5 _, [- |, }. ^7 y
       赵简子昏迷不醒的时候,请民间中医扁鹊来看病,时候答谢扁鹊,赠送4万亩土地。
# E  M) {+ W  A在赵简子的心目之中,
1 B" L6 P( u& S* k  O7 ]扁鹊的价值不容小看。
- s2 e: Z7 G2 M; G* e% B* N. b有作者发文介绍孔夫子与赵简子的关系:0 I$ R" C6 ~* i9 ^( f) Y  _
============  z# s- t, q& j1 e
赵国风云人物》之七《孔子归心赵简子》; O- |) v' d) g, {  V5 q
赵文化社团 2017-06-29
& t# O) i: Q( U3 {
6 a  w# {2 T/ s6 D! v6 H. [- U; G. D1 j' F5 x4 ]; _6 B
6 l& K/ H) U3 @: m  _  s! W
1 F& _( Q* {( ]* v7 G+ e( l8 |

8 G) {. K9 c- O- G5 d7 ]《孔子归心赵简子》. }3 M8 y5 R9 H! s8 @( S- A
6 ?! i6 f7 B1 r( a

" H8 i7 ?' N. U6 H% x
+ f' Y) {0 z: B% {# T专栏作家:范文华
. P1 Q# h! H+ l+ \5 g/ s$ k. r5 c1 o. S. ~+ m
' ^! I; V7 X. w3 h0 y1 a) B! q8 l

; W) }& ?( Q7 ^: X( k$ Q  Y) H  ^赵简子如日中天的政治抱负与改革进取的昂扬姿态,与周游列国、处处碰壁的孔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孔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思考之后,终于做出了思想上的巨大转变——投奔赵简子。9 Q( T& J0 F2 c. J7 n
9 X- M, L1 K! l- Y6 Z; V) R# N
3 ~- X1 S4 |3 Z" Q
+ ?% i: c2 R$ V, `7 w; |
众所周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 {. Y5 ]5 |  r5 a0 ~

5 U& Y  L5 Z* P) q" p; `( U; ^4 J) c# N1 X
- G5 N( M1 h5 M3 T' B2 c! |
孔子生在鲁国,虽然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但他勤勉好学,曾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五十五岁,孔子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他带领弟子先到了卫国,住了约十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五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国攻打陈国,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到了陈、蔡交界处,被围困在半道,孔子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了楚国人,楚国派兵迎接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六十八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鲁国敬而不用。鲁哀公十六年,孔子七十三岁而卒。
' r8 b$ u* C2 ]% i- g8 c+ \; `3 a( B% N7 p/ L" v
2 n: i' }) T+ ]4 v9 u- n
5 x/ C; ]" g# P1 z: \6 t5 n
纵观孔子一生从政的经历真可谓曲折坎坷,而赵简子和孔子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的历史背景下。4 i9 d5 \2 E+ n& ]; ]- n. g
1 L& B" b5 d: O7 A. l* v
命运好像又在这一刻安排了赵简子与孔子的历史性会面。春秋末年最优秀的政治家和最杰出的思想家将在这时相见。" o3 }! M5 V% F6 ^( N0 s' G
/ c$ _5 I. A6 s
孔子终于决定投奔赵简子了。于是,孔子带领着众多弟子一路风尘仆仆地向晋国而来。孔子的心中定然满怀着对政治理想的无限憧憬和对赵简子的不尽期望。这一天,孔子就来到了黄河岸边。过了黄河,就是中原霸主晋国的大地了。
2 c3 R/ F% ]! r# l
) }) g1 V8 d9 x, v
1 |9 w5 z6 `& A! z$ @
2 j: I3 y& ]# T; Q# R孔子驻足观赏向东流去的河水,不禁感慨万千。大河奔涌,滚滚向前。孔子回想自己在鲁国做官和流亡诸侯的经历,不觉感慨地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D0 z5 ?! `, \/ F7 c0 k% U  e# A" |" e: @8 E# X$ P' K8 x/ P
这时,孔子却听到赵简子杀害了窦鸣犊、舜华两位贤人的消息。孔子站在黄河岸边大声叹息:“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孔子感叹,壮美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多么盛大,我孔丘所以不能渡过黄河,是命运的安排啊!此时此刻,孔子受到了周游列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精神失落,他的政治理想也被现实打击得粉碎。
3 v4 `9 a+ A1 M7 t* q5 h  N3 Q! _/ r- C# v
& W5 x4 G0 P8 v* f
: ~, h, V- J) q8 Q
学生子贡快步上前问道:“冒昧地请问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低落地说道:“窦鸣犊、舜华,都是晋国的贤大夫,赵简子不得志之时,依靠这二人才得以掌权。等赵简子得志之时,竟然杀死了他们而执掌政权。我听说过,剖腹取胎、杀害幼兽,麒麟就不会到郊外来;排干池水捉鱼,蛟龙就不肯来调和阴阳、兴云致雨;倾覆鸟巢、毁坏鸟卵,凤凰就不愿往这里飞翔。为什么呢?君子忌讳杀害他的同类。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尚且知道躲避,更何况我孔丘呢?”
0 I- S' @- @& U& X5 e/ F9 G) Y3 I0 r+ f5 z: H0 |4 E
+ S8 E* z$ L* Y' y- X0 o; F/ P! r3 ^; J" W
% C( m7 q; y! w1 ]& V4 d% D; C
于是,孔子心灰意冷、临河而返,直接返回老家陬(zōu)乡修养,准备从此闭门从教,绝意仕途。
7 M6 e4 Y* k  G& |2 S' ~1 i  {- J8 G: X8 @# `4 }! k
孔子在政治上四处碰壁,流亡无助,郁郁不得其志。仅从孔子自此回乡归家、闭门从教这一点看,此次未能通过赵简子而实现政治理想的孔子真可谓倍感遗憾、深受挫伤。赵简子与孔子的这次历史性的会面也就成为千古憾事。试想,一面是改革进取,顺应时代潮流而开天辟地的新兴封建卿族的代表赵简子;一面是固守旧制,维护周礼而克己复礼的旧贵族的代表孔子。孔子所要维系的,正是赵简子所要打破的;而赵简子所要开创的,却是孔子所畏惧的。即使孔子跨过了黄河,他也不会跨过这条思想的鸿沟。于是,孔子抚琴吟唱,隐居著书;赵简子则慷慨高歌,继续开创赵氏发展的新境界。
% u4 s1 h8 _* i2 S, F! g9 n* N2 t3 l1 X+ Z2 i; ^
4 h* E; F0 N5 P' m6 y9 T
7 ]1 k* e) U: U# f# ?; B) }
春秋时代,五霸迭兴;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更是波澜汹涌。春秋时代已近尾声,赵简子的历史作为最终奠定了赵国的基业;战国的大幕已然开启,赵襄子的横空出世最终三家分晋,开创赵国。请看《赵国风云人物》之八《赵襄子横空出世》。; u( {& B# m3 L9 {3 D
  O; ?3 @8 J* B( o* h9 k

$ M* v% M/ M, D7 Q' ~" a$ J& V7 M
/ f' T# K2 o0 u0 p; }2 ~金属质感分割线  S! x/ I5 B8 @0 j8 I& _; y* h

( Z& F! P9 v$ C- r! T3 h; K- t3 }( F8 M8 D

  `5 U$ Q' y* a) I; d图文编辑:黄林
" s; W) C$ ^# T! g) ^5 M: B" ^
( }3 N. s$ g3 z) i* n审核:范文华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4-24 17:46:24 | 阅读全部
公元前513年(鲁昭公29年),赵鞅(赵简子)和中行寅用铁铸刑鼎,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同时期的孔丘认为,这样做会破坏等级制度,导致“贵贱无序”,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 D; e- w; s8 U( ~1 J8 \

8 G+ r' Y' I6 K/ g, s* _' c8 G孔丘闻赵简子于公元前497年,不请晋君而执邯郸午,保晋阳,故书《春秋》曰:“赵鞅以晋阳畔”。
1 K$ b  |) q5 S) X% u这个评述、褒贬人物的记载,尽管事出有因,也难说没有一些个人的感慨,或有失允当。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4-24 17:47:30 | 阅读全部
孔子59岁那年,当初赵简子使人聘孔子去晋国,知道为何不去呢?1 E6 N3 Q; T6 `& A! G8 c# ?% u

  v1 m! L5 Z1 m4 j: j2 j! i8 c维说SEO那些事' T9 y( V: i4 k  q4 M* \4 v. B! B
2018-01-26$ i* Z  }& z0 i+ r' p! H
订阅; P( x* k+ y4 Q* K9 Y& y2 l: ^
孔子西河返驾一事,那是在周敬王27年,鲁哀公2年,西元前493年,这时候的孔子59岁,孔子由陈国回到了卫国。孔子这一生来卫国总共有5次,在这次算是第三次回到卫国了。2 O8 R! l2 S; A
, P1 h% O3 |) l& r5 a- _7 Y: Q2 C

1 k5 N0 [0 X8 a& W+ m
( O3 f3 v& P8 L, z以年近60岁的孔子,赵简子使人来礼聘孔子,孔子自卫入晋。因为由于晋国位于黄河的西边,而黄河的东边则是卫国。而这副画中的孔子驾着周朝型式的马车,驾着马车来到了黄河边上。
# r5 ]- F1 E) m; Y; {# m# `; @2 ^# o# N$ z: n8 M0 i. h
京东超市,更多好物等你挑
8 q4 d9 ]5 l7 e. \, o广告
( R; R1 l* l) S" ?京东超市,更多好物等你挑+ `# ]8 R3 V' e
$ s) M2 T. R& x  [" a) |
  i* l, j: V2 D( _% O: q  f& c
孔子正想要渡河,却听到了赵简子杀了晋国窦犨鸣犊及舜华,这两位贤大夫的消息之后,孔子面对黄河很感慨的说到:“美丽浩浩的黄河啊,可惜我渡不了了,这本是天命啊。”
; N/ k8 m# h( I; E0 L* n/ m. w9 H9 _. T" \

  \; D$ F% J# R# _0 g+ P$ E7 q& c) b3 G
当初赵简子还没有得志的时候,很需要窦犨鸣犊及舜华这两人的协助,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够使赵简子从事国政。却万万想不到的是赵简子成功得志了,却将这两位贤大夫给杀害了。
5 \* n) ^, K3 w1 G2 H+ t4 Y; S9 v
" k4 B  v% H/ e6 F) n) W0 d
1 X" I  s+ Q* h6 o4 G4 ?
孔子认为,即使无知的禽兽碰到那些无情无义的事情它们都知道会赶紧避开,何况是个人呢!孔子于是就不再渡河了,回头就坐着马车再一次回到卫国去了。
) _/ k% c  P; b4 T& m4 I7 i
- n3 R0 D' p1 c0 W0 C; O9 A' W) k% a
  f  T/ G* \4 s1 s; G$ r  q# w
这点可以看出孔子的当时很英明,果断断事,知道赵简子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又何必去与一个无情义的人来往,这也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 u0 ~4 `$ }6 L) N! ~! z5 ?  i
3 |* j5 a; P3 M+ N0 a" v" A: u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4-24 17:52:46 | 阅读全部
《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2 n$ V' [  R# g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2]  。
( U1 }4 ]% r+ q. ?# I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 N  ^1 ]% P& B5 G8 b5 M; n" A0 b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G- p! V, l0 u) k. c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l, a+ P. W5 p( S; {7 c6 C! u& G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7 c4 q) s7 E: K; ^. Z! O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i; w+ y& `& M) Q2 H& D. c) |4 y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s' a8 M9 {# }) ~7 v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n+ z/ F- Q& k; k$ C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Z* u2 C9 H2 y9 m  w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闲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W8 q7 _8 j! l# ]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b( R' O8 R) D2 U' R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厘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于是吴客曰:“善哉圣人!”+ i8 [' ?5 J. T0 @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 Y* n3 k+ w: n3 J7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Z6 \& m5 D7 j0 P. X  Q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 P3 J/ d9 H& z+ ]$ M* F& z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H4 H. w) T* Q  f& t: E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1 B7 z) p6 ^4 J/ h  u+ n0 P8 L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 n5 J# f" D; w  h# \+ k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S/ z" Z% u. ^. l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锄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6 }4 H" T5 i8 F: l. n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 n" x/ w- i3 q, K$ u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3 `3 }( ]! V# @. Y
去即过蒲。月馀,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
( U1 ?# ~0 D4 {$ g* h3 l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0 B; e4 c) {$ V- Q  g1 {5 d; @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k# c5 B. a8 V' p4 k
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岁馀,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赵鞅伐朝歌。楚围蔡,蔡迁于吴。吴败越王句践会稽。4 u# m# h* Z# }. C
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愍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
2 q: q& j7 d  G' x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彊,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3 ^- U$ @1 V- G* p+ k& K2 o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茍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3 K2 ^4 K, b3 g7 _+ D. U9 J
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
+ a. v/ N* B; I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茍有用我者,朞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
/ C* _4 k: k3 |( E佛肸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a2 L0 i2 i' c( O9 P孔子击磬。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硁硁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 M) U+ i: D9 L6 N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闲,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闲,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闲,〔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s* `) ?9 G6 E" S& s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
# a, k/ _; t: R4 j: B他日,灵公问兵陈。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
) z+ [$ s1 M3 z: J3 w夏,卫灵公卒,立孙辄,是为卫出公。六月,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阳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绖,伪自卫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迁于州来。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齐助卫围戚,以卫太子蒯聩在故也。" ]4 F- q* q8 D% S
夏,鲁桓厘庙燔,南宫敬叔救火。孔子在陈,闻之,曰:“灾必于桓厘庙乎?”已而果然。
; y8 T  v6 d9 Q" P# h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 U) y( ]/ `) F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蔡昭公将如吴,吴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楚侵蔡。秋,齐景公卒。% K* {" I( ], b, a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j- Q5 L" V0 n/ [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U/ h" ^8 ^: u8 b" H( o他日,子路行,遇荷莜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1 I: R9 W& V7 K8 \( g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8 G+ d7 g* h7 s$ J9 f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5 t% F  \$ s- {5 t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 }7 e4 Z* }- O0 N; |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7 B* f& d$ }9 c' l3 F" O. F2 t6 \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9 H- m* c0 ^8 r7 U# P8 y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5 d% y8 |5 f) p8 p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 ^+ f. K/ L& b7 y6 {" h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5 ~1 ?1 ]" L* {2 r, _* D
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 o' N/ m8 b2 X1 M3 x# s2 r' D
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征百牢。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然后得已。& X9 Y! t9 {3 O' t. F2 y! j& L% Y
孔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是时,卫君辄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以为让。而孔子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1 F# Z, h8 o0 i
其明年,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而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固止。会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Q& a. i0 M# J6 y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 v1 [& c9 b! t) M& e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茍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7 C$ t& J9 D" X# Z# G- z7 o% H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集解】何晏曰:“物类相召,势数相生,其变有常,故可预知者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2 c5 N8 h0 j9 n" m) l/ E% q$ Y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9 k$ I0 x* _9 h" z" m; T/ O) o' F$ d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0 P- z% B1 s2 ~. V, Y1 g2 ~: O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h/ W" _6 d( \, k- X5 U' W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1 U3 r" y. A9 z$ K8 r: r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9 h" P' P1 R+ X/ `
其于乡党,恂恂似不能言者。其于宗庙朝廷,辩辩言,唯谨尔。朝,与上大夫言,闇闇如也;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0 c& G3 W; q. a3 t0 a) J5 v$ z7 H
入公门,鞠躬如也;趋进,翼如也。君召使傧,色勃如也。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 n+ ]1 q. b+ ^; n4 l* F鱼馁,肉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O0 |+ z" h; r
是日哭,则不歌。见齐衰、瞽者,虽童子必变。, ~3 F  o0 J  p' j: D! N. g
“三人行,必得我师。”“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使人歌,善,则使复之,然后和之。
# \! s" b$ J- N; l子不语:怪,力,乱,神。* W' y$ b5 n6 r- @6 {( ]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童子〕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 m% F$ ^- P& u, Z! C* I  P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锄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 {; [( ]' }! ~% d4 l) z' N“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行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8 H3 l  H7 W( L( G/ o7 A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 g! T; E* c0 H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 }+ j1 ?, X6 r. V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8 j2 w/ M) G, R0 F. V! @; h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9 T1 U  X4 A1 D5 V
哀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子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余一人’,非名也。”( x# L+ V; \) d4 O5 m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馀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a5 M4 o" z, V. @# @: V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g; o/ E! g* k# h
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2 Z: s. x8 [( L- j5 l: z- q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 Z! ^* A0 Q% C* X* m  P0 U+ k3 t$ g
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4 K6 _; ?! ~6 ?8 L8 z
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孝惠皇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守。长九尺六寸。( W; `3 ]7 i' Z9 a
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蚤卒。安国生昂,昂生欢。0 Y  p. K+ [9 s" K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3]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4-25 09:05:0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H; y: e; I. u主张扁鹊生于战国末期的许多学者,其立论的根据大多是《战国策·秦策》所载的“医扁鹊见秦武王”,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它把扁鹊的生平向后硬拖了200年。
* R0 }1 m1 X" _3 z  ]" T       秦武王,名叫嬴荡,生于公元前328年,公元前311年即位。他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乌获、任鄙靠勇猛获任大将,齐国的孟贲也因此投奔到秦武王殿下,充任将军。公元前307年,秦国攻破周都洛阳,秦武王进入周室,见到九鼎而大喜,与孟贲比赛举鼎,乐极生悲,“绝髌而死”。
7 {, a- z) K) s( Z' P       扁鹊见秦武王的故事,出于战国策士的编造,而不是记载于史官,其可信度是很有疑问的,因为策士们经常编故事进行游说。这则故事,也是他们编的。3 b! o& b+ D) z/ G
       之所以说它不可信,关键是称谓有问题。3 i; O3 P1 \9 O- W: Z

; ~' ^* o( y6 P* G# ~; A封龙山,李雨涵总经理,李会霞:5 J4 {3 S! m1 P. C( M4 ]
我有朋友股骨头坏死,刚刚开始,有一点点。各位老师们,有什么办法呢  x) a6 i; M+ j2 ~' M2 ^$ J

7 J7 g0 Z3 q- q" ^马京雪:
, L4 m5 e- t. @: m2 i# E$ ^1 j吃药
! [1 L$ W; i! e% C6 `& }8 c5 Z2 y( J
马京雪:2 z1 m/ `  q7 t$ A7 d
改变生活方式
& [$ s% x5 @" f$ m4 |# ?( d3 [% E1 {! U1 w& Z2 D% A. t6 x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0 I) y7 j4 j7 m9 m 孔夫子当年不得志于诸侯,打算去拜访赵简子,但是由于种种政治的原因,没有去成。
* }4 \, y2 Y5 ?& |5 ^9 h8 N       赵简子昏迷不醒的时候,请民间中医扁鹊来看病,时候答谢扁鹊,赠送4万亩土地。& G0 i) Z& z7 h" @  E" _( P
在赵简子的心目之中,! s- M% X- o5 \/ X
扁鹊的价值不容小看。
5 q* v3 z, n( V. T! m
- o  d6 a8 c/ c' Q" ^& Z9 r封龙山,李雨涵总经理,李会霞:1 i+ D- z# w$ M( S) u: P
吃什么药?7 ~) z5 w- k2 R' r7 w

9 p8 K% S9 ^, U/ O4 v" |封龙山,李雨涵总经理,李会霞:, W6 ~/ c( P1 ^
是个男士,55岁。今天刚检查的。" {5 I7 z) _- c/ A5 ]
" Y' U) c6 F" i7 q9 u; j
马京雪:
4 y5 g0 s& m! C. M* A看病看病必须的看! T! u4 U4 G- \$ W3 G% x2 @
4 b7 M) E) F) b- l9 C7 K
封龙山,李雨涵总经理,李会霞:
6 X& s* r( L8 o, I1 b; S2 t, T; ^嗯嗯
2 i1 P5 t1 |& |$ R9 D2 B, ], g7 O4 m; x1 D/ M" n' a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q2 V; c( {. x2 Q: b8 A# h
有作者发文介绍孔夫子与赵简子的关系,《孔子归心赵简子》说,春秋末年最优秀的政治家和最杰出的思想家将在这时相见。
2 u2 C/ F: ?( o  r) C孔子终于决定投奔赵简子了。于是,孔子带领着众多弟子一路风尘仆仆地向晋国而来。孔子的心中定然满怀着对政治理想的无限憧憬和对赵简子的不尽期望。这一天,孔子就来到了黄河岸边。过了黄河,就是中原霸主晋国的大地了。孔子驻足观赏向东流去的河水,不禁感慨万千。大河奔涌,滚滚向前。孔子回想自己在鲁国做官和流亡诸侯的经历,不觉感慨地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 _% e1 [, C: K2 }4 z这时,孔子却听到赵简子杀害了窦鸣犊、舜华两位贤人的消息。孔子站在黄河岸边大声叹息:“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孔子感叹,壮美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多么盛大,我孔丘所以不能渡过黄河,是命运的安排啊!此时此刻,孔子受到了周游列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精神失落,他的政治理想也被现实打击得粉碎。. S0 o1 A8 ^  c3 E  P* d
学生子贡快步上前问道:“冒昧地请问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低落地说道:“窦鸣犊、舜华,都是晋国的贤大夫,赵简子不得志之时,依靠这二人才得以掌权。等赵简子得志之时,竟然杀死了他们而执掌政权。我听说过,剖腹取胎、杀害幼兽,麒麟就不会到郊外来;排干池水捉鱼,蛟龙就不肯来调和阴阳、兴云致雨;倾覆鸟巢、毁坏鸟卵,凤凰就不愿往这里飞翔。为什么呢?君子忌讳杀害他的同类。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尚且知道躲避,更何况我孔丘呢?”于是,孔子心灰意冷、临河而返,直接返回老家陬(zōu)乡修养,准备从此闭门从教,绝意仕途。- w% V& B9 [2 ^0 z

: @0 v% H6 D0 j% N! X: }: r% S. B/ O4 W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u& b' x! R) F2 Y2 b6 j9 U. s
公元前513年(鲁昭公29年),赵鞅(赵简子)和中行寅用铁铸刑鼎,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同时期的孔丘认为,这样做会破坏等级制度,导致“贵贱无序”,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 J* l3 v; \. o- p+ Y
公元前497年,孔丘闻赵简子不请晋君而执邯郸午,保晋阳,故书《春秋》曰:“赵鞅以晋阳畔”。9 \3 t" ?5 h  c" b' y" B
这个评述、褒贬人物的记载,尽管事出有因,也难说没有一些个人的感慨,或有失允当。1 I$ s6 |/ {9 Z. r/ I
" O; F) p6 k7 {) S: f+ ~
治未病健康中国编辑部李春:
$ @1 K& y9 S" N% Q5 W: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学习了) _" e4 D8 l* O0 g) l- Q
+ G4 B/ l5 o( x1 P7 [: w  y
治未病健康中国编辑部李春:2 D4 N0 }5 g& g" z
[谢谢]3 M  i' m" Y& K
# f2 r0 q0 G/ W, }6 {* [6 h/ E3 Z
封龙山,李雨涵总经理,李会霞:
( K3 `- c3 p7 o" e3 t% c
/ A% ^+ _/ X% J* n7 S8 M1 j* ^& c- i7 T
扁鹊砭石能量泥招商部张红叶:
( B4 ^3 J; u1 B周末了,放松一下吧+ r- k% t5 Z' ~: `) C
$ X9 o6 {$ C- e' ^
扁鹊砭石能量泥招商部张红叶:
& Q: P% J0 W. A* T9 a4 G[小程序]聊会吧  
2 _( V; D3 J$ E% y# R# K1 j( c, b$ I* T8 p% d1 @, D
张培红:
' I2 m5 B2 H4 H. O4 g@所有人:
2 |0 `9 C) e+ H% M$ P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朋友,大家好!
1 @1 V* l0 f- Z
/ ?1 D1 T6 X. C' k$ y本群是扁鹊文化研究讨论专业群,为了不打扰有关领导和专家朋友,请不要发与扁鹊文化无关的内容,也不要互相寒暄。/ F+ y7 C: Y$ i4 x* v: w3 C
请大家遵守群规!谢谢!* t/ P" e2 G- ~4 x  Y
$ P7 |: c4 U6 w# g
扁鹊砭石能量泥招商部张红叶:0 L. r* `/ T1 i
收到5 J/ _2 {! G5 j# A1 \7 `/ R2 P

. `1 U; t( x- J/ H3 V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N0 _" m) b* j) v[聊天记录]
* \  G, g) D0 o; @. \! z
0 t+ H- U1 q5 G! q2 M% `8 g+ w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w6 j: J+ o. S0 ]. y$ P[聊天记录]# }$ }/ N- d+ T3 J

2 ?$ b7 V0 L5 K( C& j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C) ^6 [4 V4 u% ^9 [& S5 _
有历史学家说“《扁鹊传》是《史记》之中最难读的传记”,是因为其中疑问很多,也不容易破解。. d3 b4 a' O% }* b4 x
现在,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或者,现实逼着我们不得不交出答卷了。6 }% d; W& E9 D
传播中医文化,文化寻根,不得不把扁鹊的研究提上日程。6 [/ K- g# [' ?) a& r& x

9 D, u1 U1 D) k! D: y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7 |% v; S: V1 e- N* L7 E郎需才先生几十年前说:“赵简子昏厥七日半.原来是去见天帝,天帝告诉他五件事:(一)令他灭范、中行二卿;(二)他的儿子(赵襄子)将克代、知氏;(三)晋国七世后将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而亡;(四)他的后代(赵武灵王)将改政胡服,并略中山及胡地;(五)天帝将以胄女姚配他七世之孙(赵武灵王)。这五件事,几十年和一百几十年之后竟都一一丝毫不差地实现了。在这里,名医扁鹊竟被打扮成了一个披着神秘外衣的巫者”。
- r2 |0 e; V% }0 V/ }
- t4 t1 A6 t+ x1 J. c* v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L+ ]( _, i. b* i& {[链接]
1 L( N* E" z% p2 G& q9 |. e; l% X$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z6 C  |& W3 o0 h( K7 V
郎需才先生几十年前说:“赵简子昏厥七日半.原来是去见天帝,天帝告诉他五件事“其中,只有第一件事是真实的,也是最重要的:”天帝令他灭范、中行二卿:‘晋国且有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祖也。’“! I$ }% V- T& ]! w2 s- h1 G( y2 `
其他四件事,是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补上去一件事,赵简子的"七世孙”赵武灵王补上去三件事。
' ~1 x. u) u* A) A7 E这是一个逐渐加码的“百衲本”老故事、老庙,不断翻修、增加内容的“历史记录”。5 J$ V: b/ Z! Y: Q4 O9 G
也就是说,它的源头“扁鹊诊赵简子”是真实的,后来“附加”的内容,是子孙补上去的,都是为自己“找根据”而附会上去的。
- H, V) n' P- C3 a& j5 R+ x通过“存真复原”,像考古学那样,一层一层剥离开,就可以见到原来的文化层,以及如何被叠加、被补充的内容。, `. X. A) P8 \. f
这需要一些历史知识和考证功夫。$ a: m, r% [! |
$ `7 ]$ d, }! j, }. o( N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d) Z% g( e3 [( ]" s( H
[链接]1 p6 ~$ @. n$ a2 h6 P" R+ `' w6 e

! ]2 {. v; h- t) }; s: i, I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C  V/ f) W, ~# B考证过程,见上边这篇文章,需要耐心看,仔细想,否则,不容易弄清楚。
/ B. d$ s2 X) E! a$ n  Y1 H0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4-25 10:13:3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w0 i  T2 Y8 q: V, ~
@张世平-香港创业学院院长 , r+ S/ H) f3 Z* r, g* k
欢迎张先生进群指导,请您自己介绍一下吧,免得我介绍不准确。
1 Z6 [3 q3 u. O1 m. ]1 t- U6 D5 G
- |$ O$ H' M( q; x) S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S3 N; ^; i; L4 W& o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朋友,大家好!
$ _% a3 C- l% F, F( t4 A0 j9 w( K
本群是扁鹊文化研究讨论专业群,为了不打扰有关领导和专家朋友,请不要发与扁鹊文化无关的内容,也不要互相寒暄。9 ?" \1 `1 r$ g

% u; d" f) k# W/ o  i+ h( d尤其不需对我进行“无学术内容”的客气。
4 P* y% G. o5 v: E, n! P" e" ^" J. X+ C: }3 W% Q! h
曹东义拜托- D* l5 U0 t1 s# e# l; i

0 {, j# N3 Y7 h' l) g张世平-香港创业学院院长:7 q- W* u5 Q$ B
秦越人,  t) n* [  G3 n9 a2 x, J
号扁鹊,; x* A% N! T0 p% Z% Q' t: Y
汉史记,+ H9 t1 x: _$ s' P- }+ K
有详述,! {' ?6 U# ~5 ?; J/ P. y
现如今,1 n3 @% y( l. Q
曰大夫,
. g' V) L' M7 h4 _" Q2 j曰郎中,
! P- H, h0 g  b$ S曰杏林,
" L: [: I- \: u3 m, o曰悬壶,; Y# t5 V! k* v8 u! L) X' J* N( x
曰岐黄,2 l2 }3 u5 B, g  n
曰医者,! p, U/ j+ f3 h% d& W) I
曰先生,
- s! ~% m3 C8 T( Y* \曰医生,8 m+ W- J9 _! l# c* i) O* v" C
曰医士,2 v* G  o9 t1 ?( q5 b2 S
曰医师,8 E1 l8 P" i+ C7 A: {$ U, z
不一足。
% g5 @  J* n1 N! z0 W故扁鹊,4 m- [. n4 H$ i3 X1 x
号越人,: C" t9 M) p" \5 Z/ C
秦越人。7 t9 f9 Z' ^, O% X4 Y
——张世平|张仲景太医大学创始人、太医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太医数据库首席研究员、太医体验中心首席工程师、南阳卧龙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医师
$ l) X: {6 x# y8 O1 C
- v( {+ n& w0 E2 n1 m1 t! _( v张世平-香港创业学院院长:
* d1 |( H. [; J! ^. `. |0 L- \+ m9 ]- Y; a$ w

$ w0 A5 b8 N2 K; G" _张世平-香港创业学院院长:& r' ^3 z7 D8 Y! D5 R$ d# e
[图片]4 n/ v4 `5 B  F
, t/ S* S* C% n
张世平-香港创业学院院长:
" I; x9 i1 l3 ~% v9 a* k
2 m1 j$ z$ k1 W% K' C5 v
/ ~4 c! c: v& N7 h$ D( E0 b- v9 Y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Y! }/ p9 @# F1 d@张世平-香港创业学院院长 ,谢谢您!! W$ i: ~% x, r7 l" c1 |2 Y$ ?) ^5 b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扁鹊者,勃海郡鄭(鄚)人也,姓秦氏,名越人。……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赵人不称秦越人的姓名,而呼之为“扁鹊”,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因为赵氏以鸟为图腾。
1 m1 N* P% @7 t- W* k《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玄鸟的名称首见于《山海经》,形状像燕子。传说帝喾的次妃简狄是有戎氏的女儿,外出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这个传说也被司马迁收录在《史记·殷本纪》之中。这个传说表明,在商人的始祖出生之前,商人部落还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所以,契只知道自己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亲,也是鸟图腾的一个起源。: h2 [( @4 J( s" ]

) V( \% G7 `7 }5 Q  y&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N6 G3 M. \+ ~0 {3 o: I" G
赵简子时代,图腾崇拜仍然盛行# M5 E/ L( j$ Q6 V- g$ _

6 e/ ~& m& U* V( K9 t. {: k' J5 c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1 c6 A* O' T2 p6 B  h- `9 h
扁鹊诊断赵简子之后,昏迷7天的赵简子醒来,立即就讲述了一个与图腾崇拜有密切联系的故事,他说:“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有一熊欲来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兒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適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 j% q! r2 E" K
赵简子梦游天庭的故事生动而曲折,暗含着上天的旨意。此前一百多年,秦穆公也有过这样的“做梦上天”的故事,被史官公孙支记载于秦国的史册之中,预言的内容一一得到应验。他日,赵简子外出途中,见有异人当道,为其解释赵简子怪梦的天意:“晋国且有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祖也。”3 v: N% u+ `) S5 _* ]6 w8 Q6 w
熊与罴是晋卿范吉射、中行氏荀寅的图腾,代氏之祖先的图腾是翟犬,上天的旨意是让赵简子“灭二卿”,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
  A* ]5 T, c) {3 m! y6 p此后,晋国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由此展开,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过程也由此而启动,赵襄子灭代国、赵武灵王废长立幼、胡服骑射等都从扁鹊诊赵简子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到了其法理上的“合法性”。' Q/ X$ e  h! V

8 F* ~8 B6 u1 u* u张世平-香港创业学院院长:
( M9 H6 A: \* i, d5 S, S' L* L  w譬如,: C$ K# j- W% f5 F# z. I' n* P
唐时设置学校令人习医,: e6 P# ?/ U# Y7 R- |! u8 s
凡学医的人称为医生。
# b: [: \  _& @/ J- Z% E9 I0 E4 H今则用为业医治病者通称。/ H$ O) u. P' k! g

! U% l. O2 M& x引证解释:$ d0 C6 W$ W; N" j8 R
; E. B' E% d' D
1. 古代从官学中学医肄业的人。. c4 A! h# ]& J) m+ m$ |9 x( L
《唐六典·太医署》:
1 f2 b3 B1 `0 e, T* n3 L# x+ [! x“医生四十人,7 R! P% y* h+ k  o: {+ ]  W9 A) d
典学二人。” ) @5 e  f/ G! L, r
李林甫 注:
* V( m; T% E. E) f6 Z“ 后周 医正有医生三百人, 5 |8 {3 q& E/ g5 j4 Y
隋 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
" D7 X- I, t2 H$ i# c7 e皇朝置四十人。”0 A' I! B* D5 D# p5 A
《元典章·礼部五·医学》:“各处有司广设学校,
; [* ~* \5 T1 P为医师者,) M: X2 M" J- d# J9 S9 W+ g- Y
命一通晓经书良医主之,
$ y9 i5 j9 z% d+ d, B5 n集后进医生讲习《素问》、《难经》、 仲景 、 叔和 脉诀之类。”
4 A  {" @' r5 X. L5 J/ N2. 掌握医药知识、以治病为业的人。 , D: P: I; o% O2 k8 _% S
宋 范成大 《书事》诗之二:6 a/ c. r% W6 v6 L6 E
“门外虽无车辙,医生卜叟犹来。”
8 E* P! y4 t- H8 s9 D6 E《儒林外史》第五回:/ M$ c5 p  T& V9 v6 h, c: R
“自此以后, 3 p( j2 c& j. z2 G+ |! V
王氏 的病渐渐重将起来。* `4 {4 q4 z: z) v, Q
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
+ b4 y0 @$ {+ k" A; z都是人参、附子,并不见效。”
) ]9 [# Y# }3 ^) i% Y$ g% i曹禺 《雷雨》第二幕:7 f5 j4 [' _$ i( k
“ 周蘩漪 :
4 D! T2 n9 w: z. B你跟老爷说,
6 R, p- ^2 c5 m# G) J说我没有病,
; j$ I/ u. m3 ?我自己并没要请医生来。”3 P, N0 t) O  i" i1 `" @7 k
3. 指医术。 . j5 x$ K" @6 \# c$ x) }5 _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 h3 ~0 ]1 Q! P. J! i0 @( a
“大夫原不会医生,误被都人唤此名。”' F1 E6 j5 _. B2 Q* ?

2 m- q5 n$ L  v4 U——张世平
* S0 b  h/ O4 o8 ]* C7 r' y  z9 ?- q8 R7 f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Z! r) v5 |/ _2 L4 z+ ?3 L' y6 P0 A
《史记·赵世家》称赵氏祖先中衍氏“人面鸟噣”这一特征,直到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仍然是一个氏族的象征,他期望“至于後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噣。”
; l( ^& S' E/ f赵氏以鸟为图腾,这是他们把秦越人称为扁鹊的主要原因。《集韵》说:“古有扁鹊或作鶣。”扁鹊是鹊鸟“飞轻貌”。《广韵》也说:鶣“取鹊飞鶣翲之义”。《禽经》说“灵鹊兆喜”,古人把鹊鸟称为喜鹊,与原始部落的人们以鸟为图腾有一定联系。
! t' R* d# C1 y" G% |- y: I秦越人行医足迹遍及中原数国,常有起死回生、排忧解难、化险为夷的高明医术,故使赵人联想到其祖先保护神中衍氏“人面鸟噣”,尊秦越人为“神医扁鹊”。这应该是司马迁所说“在赵者名扁鹊”的根据所在。
* a0 ^& l8 d* x! |% f! o5 o# M  h9 O- \) u
张世平-香港创业学院院长:
8 E' o" Z" C  z$ P. P
7 `" S# `: b" h; Z. ~' e+ U" w0 @- R$ X4 [* n9 b& m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0 H0 z/ k2 ?% c/ k' N: \! {/ E3 S《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
; x& r0 y) P+ u' I4 ^曹东义$ q2 e% G4 q" c7 b, p  V% [- j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y1 O) o) k3 r& [1 N
2017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Z1 v9 n1 k" M; q+ c0 M8 `) O: m& i) O; c
序言... 3
3 \5 b1 G  `- Y- z% a8 v引言:我与扁鹊的特殊缘分... 4* d: A2 O* H: A! S+ I4 N; |7 |1 k
第一章       扁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7
$ l5 p6 z: i' H' x第一节、扁鹊不是流派,是宗师... 8
  G; e7 S2 z/ X& X  z1、不该把真实的扁鹊虚拟化... 8: _+ n) J7 E# v& Y
2、扁鹊脉学没有失传,仍然有踪可循... 9( c* A2 ?7 F3 A
3、扁鹊不可能生于战国末期... 108 r# l4 ~9 h2 G7 e8 f
4、扁鹊生于春秋末期可考可证... 11
: X& q4 C& d3 ?: X5 {9 q7 v5、研究方法不当,扁鹊被众说纷纭... 12# J  i& Y% n; C, u% A9 g3 ^" q
第二节、黄帝时代无扁鹊,太古扁鹊是臆测... 13
. D+ T) @/ G+ g7 @6 e% Y1、误读《汉书·艺文志》,提出个人猜想... 13
6 c  k# X: d. u* i6 d, w4 D2、“在赵者名扁鹊”,有深厚历史渊源... 130 n, v5 Z. `6 [# `' i/ D
3、赵简子时代,图腾崇拜仍然盛行... 14
6 m) c9 V& u& s0 _1 E' e0 i6 C4、“太古扁鹊”的臆想成分很浓... 151 Q6 [  n& |9 m( G
第三节、扁鹊讲理不谈“道”,“黄帝内经”不离道... 16
" c/ K7 Q) [4 G$ T5 E1、“道”是老子创立的元概念... 16* Z8 a0 C; x; K7 Z
2、孔夫子问道于老子,传承其学... 17
! J3 u1 T# C4 g6 J3、扁鹊医学理论,讲阴阳不谈道... 18/ E6 U9 c( c6 T8 q7 k; }& C5 B
4、《黄帝内经》是托名,书中推崇“道”理论... 18
9 D, v; Q9 M8 V! y1 ]第四节、对扁鹊著作进行考证,需结合时代特征... 190 t. o, |/ \4 R! X% k  S9 q
1、春秋末期,私人著作刚刚兴起... 19% i1 E- f6 N+ N& r! E0 G
2、医学著作的形成,应当早于先秦诸子... 20
& X5 T& Z: E7 \; U# b3、扁鹊的著作,没有书名,也不写作者... 21
+ K# w6 i1 ^  c' I, u1 n2 ^6 ]4、师徒学术传承不断,是最可靠的线索... 21
' w" }! V  _- n1 E- g. [6 a5、扁鹊的学术思想,在西汉年间已经分化... 22
" i5 |7 Z% x: C( J& p/ t/ v! V6、扁鹊《内经》《外经》,名称应由刘向拟定... 23
" n0 J  @% z4 X. q* d  [第五节、凝聚众人智慧,破解“扁鹊之谜”... 24
4 l, Q% j0 D- `- m& L. C1、“人物真实”的记载“故事未必真实”... 24& T9 H7 U' @5 ^6 L& B# b
2、“因事为文”和“因人为文”... 25
& p& |% q3 y/ Y, ?, Z( I3、应辨别“实录”与“传说”. 25$ I+ T" l. v% s: b# t& y5 M$ x4 p
4、扁鹊“重术”更“重道”... 26
: P- N* o* w! G$ X5、扁鹊“脉法”就是“扁鹊医学”... 278 \1 V4 d, J9 O; v3 u, l
第六节、扁鹊文化的核心价值“利天下”... 28' l8 l* P' [* ^( _" I
1、心里有天下,才能利天下... 28
. Z& n& S: S4 i8 m' W. j7 i1 \2、随俗为变,为的是利天下... 299 J2 e( n7 |6 {% g4 P
3、谦虚有大爱,才能利天下... 300 G# d( P/ C' `) O+ a' P
4、重然诺破规矩,是因为有大爱... 31
( i  P4 S# W% `% U; `6 ~2 H0 \; l第二章、扁鹊事迹再考证,《史记》记载最可靠... 32, ?( E1 s. e/ m6 E/ K
第一节、解读司马迁说的扁鹊学医... 32
4 U7 P9 [( |; W9 T8 Q2 B1 I1、扁鹊曾经是一个旅舍经理... 32
8 s! w! |2 N' b& @: s2、长桑君是一位神仙吗?... 33
- |( p% b: z8 h3、不为人知的学医过程... 347 g  M0 ~1 q6 `) s+ R9 G  Q
4、扁鹊有透视的特异功能吗?... 35- `# D% J9 g" x/ U% u4 x
第二节、扁鹊诊赵简子,医生参与大事件... 35
2 ?  M: i5 q; L3 E0 X1、赵简子的昏迷很蹊跷... 36
9 C) [1 \2 j: E4 R+ o2、晋国六卿之间激烈兼并... 40+ o( T1 Q& I7 S3 [3 q  |5 p, F, Y
3、董安于死于“始祸”... 45  _) |& v9 x* J
4、赵襄子效法赵简子... 48, R6 O3 |  J( z$ s9 g5 f
5、赵武灵王补笔有凭证... 51
5 r, N+ E  R" ?" Z* l第三节、扁鹊抢救虢太子,师徒联合创奇迹... 58
) `* A' b1 D( ]3 c1、司马迁与韩婴说的不一样... 58
) G5 m  ^% z$ R# E, |" M0 n) e) y3 h2、虢宫门前扁鹊“受审”... 60
; ?% a- \" g- ~& {: \+ V8 m3、扁鹊到底有多少弟子?... 61/ W' T0 n2 {; B$ U$ F
4、虢太子暴厥而死是什么病?... 625 g+ _' X) b9 N/ s
5、扁鹊与众弟子一起抢救各显其能... 65) p1 @! I: w8 ?, S5 c0 n) U
6、虢太子在内丘的遗迹... 67  c6 ~" V' ?  M# u
第四节、扁鹊望诊齐桓侯,生死选择由自己... 699 }3 i2 k7 F; F# S; r$ q3 L
1、扁鹊来到齐国行医治病... 69
, U, L+ O, t5 m* b3 \2、职业良心与眼前利害考验着扁鹊... 71( Q- z7 b5 {2 e# g# X5 ^* _% S0 V; o8 F
3、医患不和,齐侯丧失治疗良机... 72
/ i; L2 \' V) X5 R1 t4 |4、扁鹊痛说“六不治”... 73) v9 }$ A/ Q/ j' w. y- @
第五节、司马迁考证扁鹊,表述里籍有难处... 74
3 [! o. R6 H8 P3 P/ Q: Y, ^1、“郣海”与“渤海郡”的变迁... 750 p0 R1 M! b' X9 m, X+ Y
2、“鄚州”与“鄭州”的差异... 76* v1 W- Q* [2 u% v. b5 M
3、“卢医”与“卢人”的不同... 77- E+ P. e/ u3 |4 z: U% ~3 p; l
4、司马迁用心良苦,后人误解... 79+ m2 `8 r3 f& ~; L' s' J
第三章、扁鹊的著作与学术成就... 80. d5 u4 h! ]8 e5 H, ?; s' i  o
第一节、扁鹊著作之谜... 80
- Q3 H" e! ?/ F5 H) T0 W1 M1、扁鹊时代有医学著作吗... 80
/ `  X9 R+ V9 l1 L. M8 [2、扁鹊内外经与黄帝内外经... 81
- O5 c- {' H/ W% a3、扁鹊脉学存在于《脉经》... 84
( n$ C5 N  p8 P7 h5 ]4 Z: q第二节、《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5# p7 `! H3 j  U5 z3 L* V- |. ^
1、扁鹊论脉,首重阴阳... 858 N; J- h' y- i# K1 ]
2、《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6
% M$ \2 B- V+ d6 ]. a: d3、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 87+ C$ ~7 e% u, T& _" Y- a
4、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90& S4 N9 n) j( q- M
5、扁鹊论诊损至脉... 92
) l2 J3 [, Q2 k. v/ N第三节、《难经》与扁鹊的关系... 94
3 O. {8 G1 i! M+ Q4 B( [6 B1、关于《难经》的历史记载... 94
+ c& a3 H8 X4 V2、《难经》着重继承扁鹊脉学... 95
' R) M% q% G: ?- U5 s! T6 J3、《难经》讲理罕言“道”... 97
% e% C7 {1 N( R, D4 G! Z$ C6 ^4、《难经》对虚损病机的阐发... 1014 u, Z# J6 e1 L( y8 r
第四章、扁鹊医学的源头与影响... 103! _2 C& R7 Z2 I$ O* l
第一节、扁鹊继承前人的整体观... 103! P7 \. C; L# Y+ Q7 ~, e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萌生于女娲... 103% }2 {8 t$ [6 f3 w3 {1 C/ `
2、炼五色石蕴育五行学说... 104& z, ~" G: A8 v& z0 b6 \
3、抟土造人启发中医气血理论... 104
! @- y6 A% l+ s5 T, f' e' F+ _4、伏羲神话晚于女娲神话... 105
9 a" g: B+ O- g3 ^* `3 o. v, R5、伏羲创立哲学体系,综括天地万物... 106; G% Y$ z# ]1 X
6、伏羲的时代也是医药萌生的时代... 107
- Q, x# b( p) A- |2 g' V% r7、女娲伏羲神话对扁鹊的影响... 108
9 d- P1 W6 s! Q. P2 }第二节、龙文化对扁鹊的影响... 1091 c& y% k8 m$ v8 v+ @# @' p; J& ?1 z
1、龙文化八千年,寄托古人理想
! R; ]& z6 U( J4 i& U6 |% z9 e( J. D. O8 ~5 m2 L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a' Y4 [" D/ P7 c/ y- F4 g第二节、龙文化对扁鹊的影响... 1090 W. m  h! V. }0 m& r3 I' U6 E
1、龙文化八千年,寄托古人理想... 1099 {; z  k1 I, ]
2、虚拟的龙,体现智慧... 111
& {1 }6 P5 e+ X. U1 M! V3、中医之龙是藏象,“天地在心腹”... 113
3 v2 w# X. c2 H: Z4 K* f1 E" J4、扁鹊“尽见五脏症结”体现龙文化... 114
: f2 O1 `+ y1 z1 s( R2 Z, W# o第三节、河图、洛书对扁鹊可能的影响... 115
1 i5 M* P. S* `$ r% g% \; p1、《河图》与《洛书》,有数无文字... 115' f) r0 O$ X. H. i$ @* ~
2、天地相配合,生数与成数... 116$ d% F7 u" e4 R( W; K/ t
3、天地之数,左旋与右旋... 116
6 M' d# Y. o0 _& U2 I- x8 d& p4、炎黄变废为宝,启迪扁鹊智慧... 117* F# O" r+ i" P; C2 C
第四节、扁鹊医学体现内外相关、内病外治... 1187 J2 w/ }( J4 ?7 b! V
1、扁鹊脉法,西医认可的部分... 1187 C- s, N8 m! M7 f
2、扁鹊阴阳脉法,让人与自然连在一起... 1197 G2 C5 S! o) ~/ q
3、扁鹊脉行“五十度”与卫气“五十营”... 119
, d, i( H( i  R# I" o# n* X4、精密计算的“损至”脉影响深远... 121  S4 g. M; {4 o- H  u
第五节、对扁鹊治虚损思想继承与发展... 123
$ ~7 F9 t7 f) x4 o5 S6 r1、扁鹊虚损脉对《内》《难》的影响... 123
$ C; E2 p. l7 K7 F! ^  s# E2、张仲景继承扁鹊虚损理论... 1265 G$ e3 U6 }" R4 z% q0 Y1 t
3、《辅行诀》吸收虚损理论... 129% N# S5 ^9 j9 |( N" q
4、金元医学争鸣与虚损病机... 135
9 E0 u7 j0 ^$ ^! L& b8 z! l5、邓铁涛、朱良春先生论虚损... 145/ a& Y! r  j$ E+ {+ s/ c/ K
6、曹东义继承发展虚损思想... 149& l* Y( T/ M  Y  E4 ~
后记... 157% K) p+ L; e  E9 s  t&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4-25 11:23:14 | 阅读全部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x2 O$ U0 q4 U5 A1 I- \[链接], v2 U# j# y4 O, c
) b5 l  `. T$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F/ D6 B+ D7 J4 E
@张维英 老领导您好!
7 X0 k; z" e" h7 `, q+ m; k楼宇烈先生的讲座,我多次听讲,他是老前辈。: i, K2 ~* G1 w5 I
他的这个文章,有些观点很好,有的观点也不准确,比如关于“中医”这个名称,是否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说?我觉得大家可以讨论。
. s; I3 Z6 z: [3 q( z当然,楼老不在了,我们不是反对他,而是把他的学术观点“接着说”,说好中医故事,传播正确观念。% H, y- e! L  Z: D4 B* T
' \0 @% v; s- w) @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D4 C# ^0 C/ B4 k, u* d1 n( R! V0 b3 g
[语音]
8 b( [& ~$ b8 M2 A1 @
# l4 G- B5 m% z1 C6 Y' K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h6 f9 r+ _" r[语音]
7 x4 p+ p; U0 v6 U0 A+ u( a5 v# C+ F/ k! C' F& h( f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M! x+ C/ P6 f1 W) R) D
[语音]
0 A/ j6 R& V2 a4 V: q) A. q0 c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3 t5 f) |# n, }* J' ?. {4 G
[语音]
3 l7 E6 A' u! j* @7 o$ ^' u5 P. o8 w0 x- {" c6 a9 u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i) K8 {1 ~; j1 Q) _$ ?因此对邓铁涛老前辈的情况了解!
; G5 d' \, B8 f. d4 X% R! t# v# s+ ~* H4 V  |: P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8 i9 \/ Q# A) C, s  u0 I+ s) }[语音]
' r) N9 x0 `6 X( @0 d$ f& k0 D  s( s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 w0 o4 _( O) ?[语音], }$ _8 Y( r6 G$ n* i2 [

$ O- j6 K$ ]/ f/ l(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 ~8 A# e/ v+ H  U1 W: _[语音]
0 f4 j0 [5 b  j; j
$ K# h+ g( N, n周博涛,河北电影制片:
6 n8 j8 s4 L4 m, K# o9 J. g; A9 u) z; y5 T3 ^& s

, Z( y! c8 b( M& m' a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e5 G) [3 \  C* |# `  E
[语音]
( p4 e9 w# w3 e2 c' S1 s/ S4 A0 `( U. X# |/ T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L: g# m; Y9 k! A( q& i[语音]2 |4 e; X5 I: F3 F5 D
; ?/ X2 ]8 y2 t" A5 ]' `2 [6 b) k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_2 q, `; m[语音]
5 i  ]0 E! X2 t' |+ E, d) C
' o: b$ G  W4 }  O3 ?: c$ v马京雪:
1 D; ?; e0 c8 e6 ]" W' B) l$ H/ M. j/ @2 [" s1 Q4 D  X
' M' X/ _+ \+ V( ^$ Y4 k2 q7 @8 U
郭海斌,媒体,动漫,内丘段台长介绍,扁鹊:
( z: Z& e6 g$ Z3 @- e4 c9 |6 L; _- j  v

8 v, ]" B5 M8 n4 i. e1 [* B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2 E" q/ q! w0 j( N* e7 s% U1 |4 `
@张维英 
& a: P' W3 A: b. ~- X( g感谢老领导鼓励!9 O8 a5 f7 c+ }) h" c) _
复兴中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一起集思广益,上达天听。9 H3 P* b0 H% {/ E
' t$ S( V7 m' r$ Q. t  ]" F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p. A; N' d+ {6 [" b% v. \[文件]
8 ?3 T9 _" [" ^7 r% N' X
: n: Q! Q" |; I4 `1 Z8 L7 M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8 l( g/ y. X6 @0 n" z% ^9 c[语音]  E7 t, k# j1 i

! o. Q8 K; g$ M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f/ \. l9 h$ z& s6 _
[语音]8 F+ m( r& }1 [- @9 O

( K2 X4 q) a! }& d: Q+ |6 |: t% _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T( r2 x1 _, G  p8 k* L[语音]9 @' D2 r. f! j3 `, t

+ _/ L' ~7 m; w0 T6 Z- g5 y) v! S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 ?0 k3 m- E) L' d# a( Q+ p( e[语音]' B3 I( y/ z" c, i  r+ ~
2 ]7 y9 [; Q  a* H# d" n$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z  M/ r: Z0 l; o2 Y$ l. D8 n这是我昨天修改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医药的反思,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及新老朋友参考,批评指正。
2 N" t. ]* A. d发出我们的声音,利用不同的渠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复兴,尽力而为。
  S$ i4 U# `' A) X4 }0 O
- P( u' A$ ]6 y( u+ u' m0 h1 D曹东义敬礼
% F3 \( V) f% A" C2020-4-25
6 x: {  Z2 Z6 t7 \! Z7 h6 |  I
# l) L% V+ }% W  {" x% E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4 t- I6 s' d4 p  v2 G[语音]  O1 Y) f/ t; G
  p- q8 X2 ]7 c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6 B; U" w/ K# D- d[语音]
3 ^" a, D) |' X4 `
; @8 S2 u3 E' ?" u郭海斌,媒体,动漫,内丘段台长介绍,扁鹊:  q' a  Z2 l4 L3 Y, z
弘扬中医文化
5 t! ~7 m( S- d# N0 [6 O2 s' x8 b" D- J2 ~  R0 l" M- P# [
张维英,卫生部老领导:
2 Q, g+ f* K; H$ N[链接]
3 i2 g: b$ p) k% r& P. w
9 N9 S1 h2 a  z. T8 M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0 i0 a" ^0 V8 L/ y2 U0 P# {
@张维英 
" a# W8 n  S, x谢谢老领导鼓励和为大家提供机会、参考。
+ V0 G4 p9 j2 v( d9 c  U6 k4 b$ V
- b9 P5 _. C1 E6 M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7 \; o; g2 ~: Z- r% C8 O楼老说:
4 a4 |6 S+ x7 ^+ j" O& d  n中医的第二个含义:不治已病、治未病
$ q' \6 T6 M% x《汉书·艺文志》中有一句话:“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有病不治,才能得到中医。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有病不治,就是说不治已病。因此,中医不是治已病的,是治未病的。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
, x+ `( L7 I- a0 z历史上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S% B% Y6 r) ?5 v" j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被奉为“神医”,然而,扁鹊自认为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因为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让人不生病。所以中医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还是不要生病。* Q! ]% L# G8 Y" ~1 D. m: p
===================, g6 P0 z; k2 j  ?; {  ]3 J2 Z$ f
; k6 ^& S) |8 X& F2 O' G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出处《汉书·艺文志》,是这样说的:“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 X9 k% r3 b& L/ o$ m
" X4 b( L+ N+ v) G8 I% P============
  y. `/ Y# M7 y& j- h! c$ h1 Q
* A& c( ^) s0 ?4 `0 G“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是笑话不会用药的人,”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也就是与其“庸医杀人”,还不如不吃药。不吃药,也许可以“道法自然”、“毋药有喜”,符合(中)了医学的道理。' d" S, m7 O9 ~( T' r" v
因此,这个“中”,就是河南人说的“中”,而不是现在的古今中外的“中”。因此,“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与中西医并重,没有关系。
5 U1 G) U7 ?$ ]7 v" _6 f那个时代,没有中西医并存、并重。! e/ Q0 B2 l0 H1 c6 l1 b$ z
所以,汉代那时的“中医”,就是不吃药反而撞上了医学道理,顺其自然也许更好。
0 ~3 S3 p3 w+ p$ }# P%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