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手抗疫,西医谈中医优势
, I% [ S% ^, H9 @2 g6 N李娜 合欢解郁 今天
5 e7 m W) D+ d& a1 D0 K5 n疫情当下,中西医协同作战势如破竹,帮助越来越多患者康复出院。中西医配合默契,那么西医眼中的中医是怎样的?
9 [. j- b( g1 h9 Z) n5 y& i( N1 h/ w
( Z$ ~% M1 d; E6 o7 Z9 v$ x
当下,中西医协同作战,战绩亮眼,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重症患者转危重症率,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都有积极的影响。中医西医相互配合,有力打出组合拳制胜新冠肺炎。记者在前线采访了广东省中西医各医疗团队专家,他们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给我们讲述当前武汉战场中,西医视角下的中医优势。4 H* s4 P$ d/ P8 m. @
0 A! z8 b" o6 |& s
0 Y! ?! k4 r0 K7 _) b
“中医药能舒缓患者情绪,对西医较难管理症状有奇效”
& x& p2 E2 D- U4 \" M% V" _$ R: K) u
临床救治中,中医药对舒缓危重症患者情绪所起的作用,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陈爱兰,感受颇深。
, [( \/ }6 ?- ]5 y, z, ^
3 q# R1 Q4 {: c1 R
2 ~6 B/ f6 ?5 r. {: G P q; I5 y
3 ?* u; W- L& {. l; L4 b' A作为一名西医大夫,“中医的望闻问切在特殊时期,更能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陈爱兰说。虽然进入隔离病房,医生与患者的距离都很亲近,医生也会与患者握手、拍背。但在查房的过程中,按照平日的常规做法,医生在询问患者有何不舒适时,如果患者没有不适症状,医生便会去巡查下一人。但这些在与中医一起查房后,让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中医查房更细致,时间更久,查看舌苔、脉象、辨证施治等做法,让患者更安心。1 p: H- R( a8 K# @& n
, k4 m& x& ]" [6 ~' G: h' B' X9 K! o2 R/ r! l6 W$ o
: p: s" f6 ^" V' H/ K, a临床证明,中医药的介入,让患者的心率较之前纯西医治疗更能保持在稳定状态,“中医的望闻问切体现了医者的关怀。”陈爱兰说。此外,中医药的针灸、穴位按摩也能有效舒缓重症患者的烦躁情绪,改善病情。
* w9 p! ^% {! Q; y1 Q% O9 u4 s. a4 y4 b y
( g7 _' c% S0 n ], A m
8 C) f- k, e0 t. l' n ^& i; K W同时,中医对一些西医较难管理的症状,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t# }) N% s3 D+ ~( _' h) n* P
J( W8 F" D* H4 O# {6 z
% v7 a$ { S, U3 T8 X% o; b
* f& h9 o/ |) ~3 w8 m" w+ H' s
比如便秘,陈爱兰指出,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来说,许多是老年人,长期卧床导致患者便秘,这些西医并没有很好的办法,但患者常常在服用中药后,症状得以明显改善。“患者常跟我说,吃了中药大便通了,精气神好了,气色也好了。”! v' ]( R. I6 F. V6 _( Y
2 F- t% p# A* Q/ T/ c/ ~
& } c2 U# a+ N* c, F
" O1 m+ D- B$ ]9 T. M G比如无原因的心率加快,武汉市汉口医院韩先生,在血氧饱和度正常情况下,心率却常常达到110~120次/分,西医无法准确用药后,韩先生在中医指导下喝了两天中药,心率达到90次/分,第三天,心率就恢复到正常状态了。! [ m, o0 \! Q
2 Q5 K( z0 ~+ H% E
6 R- u; j' D4 z. f- y+ W
9 U# T1 Z [2 r% e/ S& c
截至2月23日,在广东队中西医结合救治下,武汉市汉口医院147人全部在原有基础上开具中医处方,患者普遍存在的乏力、气促、纳差、便秘等都有明显好转,其中危重症患者9例,7例已撤离了呼吸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中西医协同作战,目前243例患者咳嗽、胸闷、纳差等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的改变效果也很好。+ O2 ]* B( k- ]& f* s0 W# ~
# b' A6 z% I& q+ g7 z0 z8 q" V9 `- G
2 l, m) s" f7 W% A9 H5 j. O: t; n
5 c# \6 }2 M3 E- z: T: V7 }' C+ j中医药在抢救危重症患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个性化的汤药、冲剂、颗粒剂、中成药、注射剂等,能针对病人具体症状,效果非常好,再加上针灸、穴位按摩、八段锦等非药物疗法,看似很普通,但是能真正缓解病人的症状,中西医协同作战,在武汉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表示。
) k7 k2 D5 W. T( h
8 R, l4 p. V, v' U% `$ H* O5 M$ u0 { n# z
“中医药可治小气道痰液堵塞,对患者后期恢复有帮助”
' u+ m; x' y3 @8 r
4 N7 m8 f7 w; \* e$ `9 P$ C) m4 s在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疗中,患者小气道(内径小于2mm的小细支气管)痰液堵塞问题,是西医专家们面临的一大诊疗难点。
1 [' f$ n& _: j# D" Q/ F
7 x6 l! o Z" s0 u) A
9 D/ x8 q" G2 [- X' |) i3 `8 B
7 V( z) E/ H% c3 m! f% s6 f& W“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之一是干咳,看似没有痰,但实际上痰液堵塞在小气道和肺泡,造成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谢佳星表示,目前使用的祛痰药选择有限,但谢佳星所在病区与中医医疗队合作后,患者情况有所好转。" c. X4 e6 v4 m8 Z
; k: }) J9 C6 o9 t1 ^3 a- E
& H, C$ o* w* S) R) v# D. e0 Q5 p# c) i+ [ K9 P4 M# _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温敏勇所带领的中医队伍介入患者救治工作开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四病区的西医大夫也看到了中药的作用。
`. h4 a0 t* Y. M- \- F
$ N8 e2 z6 U+ G6 D1 R7 p( f+ Y" N9 Q2 X) c' G
. F3 Z) X7 B1 {" r小气道痰液堵塞在中医看来是痰湿阻肺,中医主要针对湿浊来治疗,湿浊化开后,舌苔会慢慢变薄,胸闷气喘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温敏勇的中医团队通过对患者辨证施治,临床使用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平胃散等汤剂加减,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效显著,病人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 X2 A0 N. i2 V* Y# p/ ]0 L$ v' j- @0 O4 M
) `, K: t7 x# H7 G d* t2 }
, k; ^$ f% o. p由于肺纤维化是因为小气道痰液堵塞,因此中医能从根源上减少痰液的生成,主要是在“湿”字上找根源,温敏勇团队给出院患者开肺炎康复方,主要通过健脾、补气、化痰、活血,减少痰液生成及堵塞,帮助病人恢复肺部功能,效果良好。
! S, b3 n$ ~$ O3 s5 \$ n
0 B( d3 r+ |8 s( _ M' q3 U k) a) f2 T4 f V! g/ E% p5 B- Q; k& a
“希望中药处方更简单,未来可从个案上升到群体”1 l& X4 U$ P1 Z2 s" M. p' w; p
E8 r8 A H# t/ S- [& b
中西医协同作战中,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胡国栋也指出,很多中医的方子很复杂,西医医生较难准确的辨证施治,导致西医医生“稍微有点割裂的感觉”,希望中医医生,能够详细地列出哪些病人适合吃,哪些病人不适合吃,列出禁忌症单子,对有并发症病人的方子适当简化,让更多西医医生可以快速参与中医处方,中西医配合更加默契。
% B4 I0 a. F7 g" [9 x+ h9 s* M6 h) ~+ S6 m2 K+ y
4 W& N' x7 r+ y g5 k2 y
2 u5 B% }! f# X: r- G: g( M对于中医药表现出来的优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姚麟提出,未来中医药可以加强科学化的临床研究设计,“我们不要只说中医好,效果好,要从个案上升到群体,这样更有信服力。”比如,张三吃中药好了,李四吃中药好了,这些都是个案,我们应该加快总结出来一套体系和标准,像张三这样的人吃中药好了,像李四这样的人吃中药好了,像王五这样的人不适合吃中药,这样能在中西医协同治疗中,促进中医药发挥特色优势,起到更好的作用。* `# N7 L5 I) V- j1 ^ m) z
! X: h0 F5 A8 u1 @. n& K8 U' N m文 | 本报记者李娜5 a, Q1 t T% H& G" `, i) B' z8 q$ i
$ P% M0 e0 t' G9 {" o4 m J5 m
四有: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5 F3 c4 b2 |# f9 w# F五化:心态平和化,动静适度化,饮食合理化,起居规律化,生活多彩化。
/ o6 Y/ I- L1 M3 J3 r3 d六好:心态好,进食好,喝水好,睡觉好,静养好,运动好。3 a( y# i9 V6 V
----马有度; @& U" v( b8 {, X$ z
, ^" z0 G5 K! N
4 y4 b9 u$ S- Y% K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y8 A2 @+ x( `& j- c
) ?6 z( s* M( M4 Z抗击新冠状肺炎不一定一定要去武汉,作好中医科普一样是贡献;传承发展中医不一定非要医术有好高,医德好传人徒弟多功莫大焉。
: f4 w" T7 \7 K# d1 \+ z. u
4 H4 w" M( W- _% T8 K+ `1 f& |8 |" U. _& {9 S$ c
& b2 x7 s/ `% a0 b+ S马有度教授抗疫四有,五化,六好步步推进,总结得非常全面,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我从大年初二就按照卫健委要求,医务人员一律取消休假,天天上门诊,发现临床大致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都因为疫情期间管控很少出门活动少,心理压力大,饮食起居无规律出现失眠多梦,心胸烦闷,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等等。如果大家都有机会看看马派传承公众号,学学马有度教授养生保健抗疫经验,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 S8 }3 `2 ?" S% B4 d9 T8 D7 u5 p+ g/ c0 t
读了有度教授这篇四有五化六好文章,使我真正体会到养生保健大师与普通百姓之间差距确实大呀!希望大家学习点评和广泛转发,造福广大民众,打赢抗疫保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举杯相庆!!
$ R8 Z& z6 Z4 }
. h4 P; Q/ R9 ~ B) T! I/ b3 v0 K) a% b/ v, _! z" @" G+ k
& Y& ?/ W% T7 Z( P
* p1 p' I' Z1 J" d1 u) |+ D唐成芳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硕士1 Z0 I1 [3 @! @& v
9 W( u, v# m/ @( J/ H现代已经是高科技时代,中医文化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基础优质的病理知识文化不能丢,才能更好的防未病、治疫病。中医现代化正是时代发展自然规律的体现,将传统中医文化以简单易懂的语言、绘本、书籍等方式让普通大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面对这次疫情,国家大力宣传和推广中医,这是祖国医学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我们中医人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继承与发扬传统中医文化的优越部分,又要不断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要能把别人的长处取为己用。方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1 Y) J& n0 g6 y正如《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感谢马老对中医经典透彻解读和推进,相信中医发展越来越好!
; S6 w& N# U7 g7 c4 T. d9 K- n6 B8 B: A/ k5 l% g
! _3 G" k8 |( c
8 ?9 }5 Z& ^. [李章勇 荣昌区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西医儿科硕士& B( S7 f/ u, }) @5 k
+ o9 J- F9 L- V/ M- u马老提出的养生四有、五化、六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养生保健精髓,好记、好用,对康寿快乐都极有好处。在生活中,我们应常按照马老的谆谆教诲来作息,必将对我们体质、心情有极大的改善!% _& ]4 s9 E8 |0 Q% w# k
1 R& ?8 o( ^5 T$ r+ @# r3 q+ e3 | ^9 m
2 `; z; n7 \9 ]曹杨 市场监督局干部
$ Y/ C6 }" ?6 k1 V8 h: ^, h! p l$ V# [. \2 J B
马老将《内经》里面预防疾病的内容提炼成通俗易懂的几句话,这不仅是预防疾病、预防疫病,更是养生之道!现在,中医举步维艰,社会认同度越来越少。正如此次疫情,中医在治疗病毒感染者,病毒也挽救了中医,说得何其心酸!西方文化的冲击,让越来越多的人不理解中医的超前,中医一直致力于人类健康快乐的活着,但知之者甚少!老前辈们不遗余力地普及、推广中医,何愁中医不兴?!
; J) ]3 p* ~: C* j! e8 Q3 ^( |$ N. @/ B$ B
; r# M( c$ O. o6 z, c# `谈志兵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硕士0 i6 h% d) j, X# P
2 u7 L) T* k* o2 H6 M
感谢马老将养生之道通俗化口语化的表达,我中医人要会谈阴阳五行,讲五运六气,布养身之道。此次荆楚大疫,西医捉襟见肘,惊慌失措。中医崭露头角,游刃有余。医林震撼,百姓欢呼。相信我中医出头指日可待。; e' q1 r' u; [( `1 K; m' P
3 @# I0 S* S7 ]. P/ }" t
& Y. u5 Y9 U. i2 I4 P8 R
3 z9 f: D% h* `8 N3 }% E9 _张纯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硕士
) H. ~$ P) @3 y# S( d, k6 D
+ v1 N+ ^6 t! v: t) ?马老提出"养生四五六,抗疫保平安",在抗疫中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中医养身理念和思维方法,帮助大家在疫情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
8 D) q3 p( N; z5 N! n6 r& X3 E [4 |0 c5 a5 a6 ]9 M ~
9 S4 v& r. f. N2 A. P' F L
. [ A5 p9 ~4 ]2 Z [李杰 安富中心卫生院中医助理医师$ l5 \* x+ |6 {' |
, u) H6 x3 ^/ u# h1 d! A2 t$ |! U; v) f
马老写了"养生四五六,抗疫保平安",在中医治未病一块做了补充,抗疫中有助扶正抗毒,保健,值得学习。
8 w% B) u4 U, o9 z$ u
- e0 y6 U5 E4 R( R* g7 s' g( d4 v5 g, u
4 G% M, S/ [3 n. L: `( N2 v$ y
王代彬 重庆荣昌昌州街道板桥路卫生室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7 X2 S1 g% W5 [
7 b- t; e( \, O: u: W0 f7 b当前在全民积极的抗疫关键时期,国家级名老中医马有度教授高度概括:“四有五化六好”59字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真言,给我们提出了:情志、饮食、运动、作息等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防病治病方面具有密切的关系和影响。希望我们大家看见这59字真言,用马老的这59字真言指导自己、自己的亲人,周围的朋友养生御病,希望人人都达到上古之人的寿年,实乃天下之幸事!
/ R) k6 [0 H9 @- D+ o4 h
9 K0 d2 V) F/ f( P2 ^
! j! I+ T# ` b! F* W4 ~; Q/ D* y/ V" T+ l+ M
张明敏 重庆荣昌昌州街道板桥路卫生室康复理疗师) u" d8 q. Q/ L* n8 n5 L
. S5 x- i. p+ _- D( n《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也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而且还能延年益寿,还具体指出养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体格的锻炼。举出四种养生者的不同养生方法和结果,来启示人们注意养生祛病延年。《金匮要略》中仲景先师也提出了三因学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里面也提到了预防方法:“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后世医家陈无择三因学说也提出六淫邪气所处为外因,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饮食,房室,跌仆,金刃所伤为不内外因。
& r G/ Q& A# W9 m+ W: b5 H9 @6 B: V% Z9 d
马老将经典的东西归纳的太完美了。仅四有、五化、六好几字就归纳出精髓。, {3 ?( R7 }# o* j" s0 S* q
' C& h3 `" @) l8 m1 i最后祝愿大家最后都把身体调理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u0 L0 t+ m9 |9 y# f3 r' `3 q: D$ y0 ^, v
8 |1 [8 f# j0 c. @" z ]1 `. p
" t- S+ W7 N) z! C
项亮 重庆市长寿区项亮诊所中医执业医师,执业中药师. N3 |$ B: s/ h: W
, v7 _- ? t- Q& a
二十多年前,我从一本《自学中医阶梯》知道了马老大名,从这一刻起我开始了艰难的中医旅途,2005年的时候又从一本《健康人生快乐百年》知道了马老“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此后马老又出版了《重庆名医心悟》等书籍,马老不仅是中医临床家,更是中医科普大家,读马老的书通俗易懂,新颖、实在、有趣。久读不觉枯燥乏味,反而爱不释手。这次新冠抗疫马老提出“四有、五化、六好”更是贴近民心,是马老多年前“三心、三情、五快乐”健康人生的又一次感悟。不愧是小马哥,人老心不老。 Z- c+ J3 `& D' u6 Y1 @
) R2 U% k, z7 L. }7 y
3 e+ u/ S7 V( m: m+ ?3 n
. k' M; r: s- @叶宗平 执业中药师7 [% ?- ~/ K* ]
# e5 k# C/ K1 [9 J: H
学习马老养生四五六有感:短短几十个字,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动静有度“,动为阳、静为阴、阴阳和合,大道至简。
% X8 n0 G- v: T8 r: h6 g5 I9 u7 Q, x& s8 _( ]7 a9 e( ^
. L1 E5 u% s0 F4 L. }/ y, u9 N% V9 {/ E; `4 p- Z2 @! O
刘运来 中药学研究生(在读)5 r# e E8 l8 a% \3 B& y9 b& |, ~
2 a: }' N) Q: ~1 s# }; g& ]
针对四时变化,调动好人体的气机运行,生长收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好文章。
0 I" c( S S" Q, n7 w
- x3 V+ d- C+ i. g+ r5 j
. H" h# B$ x. E, S4 v1 E$ j5 ^2 ^0 m
3 P% }$ e+ ]- c0 d8 |0 m宋强 中医主治医师 硕士
- m" ^/ d, M( T5 d1 P$ C0 V3 \. v. z0 R4 S/ v! B7 N) g, q
中医养生文化体现了中医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社会秩序的尊重,对人体和心理的平衡。马老思考中医和养生的智慧结晶让大众受益无穷。7 ?) N: Z5 E/ V, ?6 l
( _% f* J; O3 T7 V. H. u7 P: g) @" E9 J. n1 l' T+ v/ {
' f1 O9 q% P) _ [- H吕小春 重庆市荣昌区广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理医师" a1 _2 ?4 P& i% _ s7 t
0 p2 \ G8 E5 _% g& v1 J
马老的养生之道,精简易懂。疫情当下,一身正气,难能可贵。
. N7 D# O; C0 g! [3 Q. E' @
/ O S1 `+ K0 \9 B
% a7 d7 I4 _5 S6 f& g1 s% _- S. { c) L. |! x$ I% ~7 J! F5 L
刘世清 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中心卫生院中医主治医师
! }! H. g- S1 m
, {( ]3 \# B' [' N* ]1 E$ i感谢马老给我们分享中医养生心得,受益良多,倍受鼓舞。
) `) i. u) a% o. Q
6 P' {$ n% _' {% A6 o/ L' D
# e7 r: E' A: B! N8 v3 U- `% s
武聪 北京朝阳国医之家中医院中医执业医师4 x2 x5 I2 D& G8 O( g
9 q a7 H) H+ M8 Q
马老,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尽中医历来的追求。我辈应从中学习,并且需要发扬,四五六的提出,足以说明中医源远流长。向马老学习。
4 ~2 m+ M' Y) p, B- X; l% g
4 x, K: N; M) w, T3 B+ k0 Z" t0 J) A2 Z: S
& S5 ^/ `/ I8 Q7 f+ h* \( a& k谢慧泽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在读); I% B9 o+ r2 D" q! R5 V% Q6 q. P
3 m2 i( L( T7 ^$ B" d+ T/ `! O2 g1 U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起居有节,饮食守律,情志舒畅,强体御疫。
% h% m5 B8 ]( Q7 J% |$ T
: K1 Q C5 `. W9 L6 x. W8 c/ n3 E$ v, _1 e2 M! l
田贺 甘肃济苍堂中医讲师
! J8 n- w2 x2 m1 I) l# j# D# L& Q
# ^/ p4 c- U. g' ]. O1 @% _个体是社会的细胞,国民树立良好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是国家健康战略的压舱石。456的提法,通俗实用,易于百姓接受。
, `2 U. H: [' Q8 x; O1 [- W. [- u% D+ E; n/ \; v. e+ r
% l8 @) G6 n+ r- E/ r
- b _# n$ @& q% P6 o+ }石庆堂 贵州中医爱好者* C& {, d* b: r, \/ r, L. M7 f& ~
3 r4 T0 K, Q6 D8 a- e6 } ~
马老师的“四有、五化、六好”,言简意赅,将深邃的中医智慧,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朗朗上口。: U* F+ K4 N8 `
中医源于民间,根在民间,立于民间,利于民间!
/ U4 `5 C" `: _" M9 g5 c% C借此瘟疫,世人皆知,中医药之伟大,中医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活化石,中医的复兴,愈发加快!8 Z7 ?+ z( C$ C2 ]) E6 T# e
( B& }8 j1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