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表弟得了麻黄汤证,没有汗水,全身酸痛,发热发冷,日夜不能休息,该病本是把太阳发汗就好了,结果用了他自己误会为桂枝汤,吃了一剂,效果非常特别,马上就是拉稀严重,一碗四五次,其他症状没有改善,第二天吃麻黄汤一剂各15克,同时服用附子理中丸15粒,一切症状全部解除。# Q2 g6 C% x& ~' P7 l% v: [
7 d: Y% I* v2 n3 b为什么麻黄汤证吃了桂枝汤要拉稀,这个就是伤寒论为什么要把太阳病分为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原因了,因为桂枝汤重点在艮兑,而麻黄汤则在兑,用了桂枝汤把兑阴邪引入了艮,艮寒而下利,用附子理中丸温之则愈也。9 S( q5 s+ s; X8 m' c+ b C( h
- o4 w/ m3 y& A
这个就是太阳病误下导致拉稀不止
$ ]* N& n8 Q' V. D& Z) R* B. l) s% I+ z# r9 p% G
" L* x& x! d$ v4 W3 F2 f. M见一个人首先得分析他是阴病还是阳证,这个在清朝火神大师郑钦安说得最清朝了,然后看阴阳各是哪三个之一,谓之六经,看伤寒论就懂了。然后就分析用药了,药是调理阴阳五行的这个看辅行诀就慢慢理解了,把阴阳通过五行运输到各自的位置就实现了阴阳平衡,人就没有病了。不过阴阳五行是不能绝对分开的是自然界的两种能量。
* _4 k; `1 D- }* h: S肝主魂魄,肝虚寒就心神不宁,胆小怕事,大肠是阳明离火
4 z# k/ a9 M3 s3 G: Z8 \+ M兑太阳之为病的桂枝汤加减原理。% o6 m- q5 ~% X* u, W& q$ C
: N& Y# G( D, @: Z7 Y桂枝汤证对应的是太阳卦也就是兑卦,如果太阳出了问题,有几个加减,一是汗出多了,就加附子增强兑之先天坎气也就是少阴,所以附子入少阴坎,坎强则兑强,故汗出多了太阳也不怕,不用治疗太阳而治疗太阳之先天坎少阴之气就可以了。$ ^ F& c8 {; N' S5 r- x
# E" _. J$ \* k/ d2 a同理:用下法把太阴搞乱了,太阳离开太阴,也就是兑与艮太阴不交了,这个时候不用治疗艮,加大芍药用量就可以把兑拉到艮的位置,艮兑交媾肚子就不疼了,这个是兑病伤到了艮,也就是太阳病,太阳照不到大地,大地没有阳光就不通气所以就疼。& k! e$ `4 q5 |8 q
7 z: T, Z6 w$ ^& [% r同理:当用了烧针后,太阳本来就热,还烧针就使得太阳过热而外泄了,兑就虚了,兑就外冲,这下子身体就急了,马上调动兑的对应卦也就是震卦也就是厥阴肝气来补充太阳啊,所以就有肝气从肚脐猛冲出太阴直达太阳胸口的位置,这个难受的很好,张仲景治疗的方法也简单,顺水推舟而已,既然太阳病麻,继续用桂枝汤调理五行,不过多用点桂枝,一般补充肝气,一半调动厥阴来补充太阳,这个是顺水推舟发,顺其自然,当然虚了就补嘛,桂枝最能够补太阳也补太阴之阳气。
1 Q4 C; D1 q( v! e7 U/ _6 l
i8 \( b; M. F" }0 q7 l从这个用方原理就可以退了,完全是先后天八卦原理与五行的结合,五行是作用力,六卦是能量的储存方式,如同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样,各有各的用处,二而一。
2 F0 D9 S( A# ^7 Y0 j# s' Q
* H0 Y+ P ?6 @5 W所以就桂枝汤的兑卦出问题,最直接的是其对于的先后天卦:坎,震,艮了,坎加附子,震加桂,艮加芍药了。
! i& v$ |4 B; L( T r8 t; y, I+ W
- E2 S# J, g3 X* Q: x3 D
如:温病,其实也是太阳病,是兑出了问题,但是没有寒只有热,实际上也是兑震的问题,与桂枝加桂汤有点像,加桂是震没有受伤而是兑虚震来救援而已,温病则是兑之气传入震,兑伤了震,兑入震而坎虚,兑外冲而坎阳也虚加附子就好了,这个时候兑不外走而内攻入震,病情更快更容易死人,震厥阴肝气过旺上走阳明,先后天离卦的原因,阳明离过旺而发热汗出不止,这个病很难治疗,张仲景给出两个方子一个麻杏石甘汤一个大青龙汤,无汗用大青龙,因为热都在阳明里所以烦躁得要死,出汗则用麻杏石甘汤清阳明泻太阳就可以了。彭子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子,乌梅煮白糖水或者三豆四豆饮,效果更好更快,着眼点就在震厥阴卦上,乌梅丸大家都知道是治疗厥阴的主药。
- {2 N; |' {0 R8 h1 y# W5 {这个温病就是冬天不冷,或者冬天打雷导致坎中之阳伏藏不好,太阳一出来就伤了坎气,或者来年春天厥阴一发芽就伤了坎气,坎气先不足,所以兑太阳也就不足,坎不足离也就不足,所以离之先天也就是厥阴震也就容易出问题,所以人体一发病,太阳之气很自然的就不走常规路,牺牲自己往外排邪,而是往里救厥阴,结果导致兑入里攻邪而坏了五行平衡,坎虚震强离强的厥阴阳明温病,其实乌梅疏通震卦就好了。& M* N$ @8 i4 z% M8 P) [; C6 u; ?" w
9 ~0 C! ^; V! y7 a! \% q
其实啊,小孩的麻疹也是这个原理,也是温补,用三豆汤就很好,但是如果虚了真阳不足了,就参考吴佩衡老中医的方法,大剂量的四逆汤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不用考虑其他的了,保证少阴之真阳,人体就不会死,奄奄一息的时候五行加入另外一个状态不用再看他经的病,直奔主题用张仲景的四逆汤,如果用李可老中医的救心汤更妙。
i6 X E+ t' v$ Q: A. j5 ^0 Y- G- {
今年我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所以这些天太阳一出来很多人得了冬温,身体其他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咽喉痛痒,治疗就得按照这个原理来,乌梅白糖汤效果很好,如果是身体差的人就用四逆汤,如果是疼得厉害又没有什么其他问题就用桔梗汤,如果还咳嗽出汗就用猪肤汤了。' v- v) b! i; b. `* R3 Q1 W0 a
" O% s* f5 K. p S
% X5 d( z y9 i; A
一个人得了感冒,发热怕冷,头疼,身体疼,怕风吹,流清鼻涕,所以用发汗来解决,我们吃蜂蜜生姜水也是这个目的,但是,如果发汗后,大汗淋漓,流个不停,怎么办。如果用西医观点就得降温,因为热才能出汗啊,是吧,如果是现在的一些中医怎么治疗呢,他们也是一样的,汗多就亡阴液啊,所以用清热解毒加滋阴药就可以了,想一想中医真是这么简单的话,名医就太多了,搞本中药书读读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其实这个观点是狭隘的思维,中医是大思维,全局观。看看张仲景的伤寒论就知道该怎么做是对的,依然用桂枝汤但是加了附子,咿呀,本来就热了才能出汗,结果还要用附子这种大热的虎狼药,不死才怪了,事实证明加了附子后,效果一流,没有一个被治死的。为什么呀,因为附子补人体的阳气,阳气旺,人就不会死,而且阳气旺了,阴气自然就归位了,因为阴阳合一,阳主阴从啊,阴阳合一了汗水自然就收了,所以这个桂枝加附子汤一喝下去,一小时内汗水全部收了,身体也恢复了,精神也就来了。所以阳气重不重要呢?一本伤寒论全是辩证法,请大家多研究研究。举例说明:! V# p* Z) S: ~7 O+ z3 u
, z# P4 b2 c1 ?$ E1、**,感冒,全身酸痛,没有汗水,发热厉害,老师疲倦想睡,因为经常与我交流也懂点伤寒论,自己开方,桂枝汤,一剂下去,感觉好了些,但是一晚上拉肚子五六次,第二天还拉不停,电话问我,为什么他用桂枝汤不灵了。
' B9 |/ ~7 T; R( G: Y( a9 |
* \3 I& m; Q. D$ W& [开方:麻黄15克,桂枝,白芍,甘草各10克,大枣4枚,生姜6大片,同时服用附子理中丸15粒,一剂煮好,一次性喝下,半小时全身微微出汗,痊愈,肚子也不拉了。& o/ b: l0 H. [
% [' V! C: J1 D; C( s! V" }! {
分析:误用了桂枝汤把邪气拉到了肚子里,所以人体抗邪就拉稀排出去啊,这个时候病依然还有表证,身体疼啊,发热,怕冷啊,无汗啊,用麻黄汤继续,同时拉稀脾阳虚用附子加理中丸,又叫附子理中丸吃15粒,结果,表里同治好了。
0 C; l1 \% s! v
. v2 J& I+ j1 q, N D2、一亲戚55岁:经常感冒,想睡觉,舌苔白厚,怕冷,去医院治疗打针一周,越来越厉害,舌苔越来越厚,不想吃饭,找我电话问药。
) ]: f% _& K+ Y2 l, V+ K0 H, _" ~# ~4 C0 T
开方:麻黄附子细辛各15,三剂,吃三天,再服用附子干姜甘草各30克,三剂,温阳。结果舌苔去了,精神好了,出了点汗水也就不怕冷了。 F. ?$ O9 m% h. q: b" q
6 b. V0 y% Y; R, a分析:打针多是清热,热去阳也衰,阳气少的人打针越来越严重,如果阳气旺,则随便打一点就好。用麻黄细辛去除寒气,附子补阳气,再用四逆汤回阳,就好了。附子重要性也可以看出来。
# o1 g% K3 M. n( ?& F- c
% ~8 o% u$ _5 Y3、**,工作太辛苦,身体一直好,两年也不感冒,没有病的感觉,但是上半年突然尿黄厉害,几个月不好,有点喜欢打瞌睡。
@- Q( A5 X7 c
/ E5 r( m8 ?% z6 e开方:真武汤:附子30克,茯苓白芍,白术各15克,生姜6片,三剂后尿奇迹般的白了,几个月了没有复发。
/ m8 G$ U/ ?) b0 C( U
; F0 m3 ]5 C( Q. ?# n: C9 E/ C分析:长期工作伤肾阳,脾气虚则火旺,脾土在肾水的上面,脾上是火,如果脾土虚了,火就烧了肾水而尿黄,水火交融不好,用茯苓白术补脾泄火,附子温肾阳,水气上升,水火交融,不冷不热,芍药生姜引阳气入脾,脾阳旺,土就温了,土温就如同地球的春夏有热气而生机勃勃了。水温就生命开始,阳气下降就春夏到来了+ R& [3 y- N/ s" ?$ }6 k8 X. c
一个患者长期的口腔溃疡,五六年了,基本口腔溃疡隔三五天就发作,吃药打针都做过,就是效果不好。+ B& F6 M" n; j! M9 Y; B$ A5 ?
/ M* E2 {. j0 ?+ @/ |5 J, `治疗思路很简单,脸色发黑,精神萎靡,脉象沉细,怕冷喜欢热吃,大便干结,先吃一剂大承气汤,拉稀一天,大便的问题解决了,过了一周口腔溃疡依然,故而用白附子,炙甘草,炮姜各30克一剂,直补人体真阳,以阳气入下焦蒸腾阴气上走,而上焦之火自然下沉而愈,吃一剂后停药,果然至今已经三个月没有发作。这个就是辩证的问题,很多老中医说口腔溃疡是上火用了许多的三黄类,栀子类,金银花类,等等滋阴清热的药。+ x4 a1 r, o9 W
9 X& T/ Z+ ~ Z& G- B F, M1 J; X又一孩子,突然发热拉稀,粪便是绿色的,拉稀非常厉害,止不住,脉玄,当时分析少阳伤寒,小柴胡颗粒一包解决了问题,可是药典没有说小柴胡可以治疗拉稀的。
% q7 o: O2 k& E. p" {/ @" L; B8 ]4 p$ ?
又一个颈椎病人,颈椎病多年,其实药典也没有这个病的记录,怎么办,看伤寒论的葛根汤就知道了,葛根汤三剂,同时服用肾气丸,结果就这样好了。/ P' R" y7 K- {5 j; l, ]
7 V2 I. U, G& P
3 P6 r& e- ^7 ?$ X5 ?3 g( _% [又一个脚气病人,用肾气丸就治疗好了,非常奇怪吧,中医就这样奥妙。
8 A7 o1 c: _- G4 x$ Q+ |' f: I! h1 {4 [4 U g$ _) j" E
又一个汗斑患者,非常苦恼,老是治疗不好,我非常肾气不足,结果吃一瓶桂附地黄丸加白芷15克,一天3克,吃完到现在一年多也没有发作。
) ~: d+ W9 ^/ }" z0 d/ Y) c/ L' `5 r* Y/ R. b8 U9 K3 n
又一个失眠10年的重度患者,吃安眠药都基本控制不了,吃了许多治疗失眠的药,中西药都有,失眠龙齿,酸枣仁等等,就是没有效果,我开方也简单,居然用阴引阳,下不来就用阳发阴出,果然四逆汤吃了一周就可以睡觉了,一个月就真的睡眠很好了。
- Q- S% ?, u+ B: G6 D6 ^3 b( R* o1 v: s- T2 |/ A& z" y
又一个鼻炎患者,疼啊,难受,西药打针效果很好,但是老是发作,我开方也简单,肾寒肺气不开,麻黄附子细辛各10克,吃三剂,还真的好了,一年多了也没有发作,吃西药一个月就发作。# | j" E% r) u' y$ k' d l+ v
( S; G( b4 w4 n, L' e6 k R/ t又一个美女综合征,也是很厉害,发作的时候流口水,天旋地转,看不清楚,站不稳当,用西药第一次治疗,好了三年,第二次一年,第三次就是三个月,我的治疗思路非常简单,肾虚阳虚脾土湿,大剂量的四逆汤加理中汤加肾四味加泽泻,居然三剂就好了,至今也是两年多没有发作。
8 y" j* b( W) y; q, M$ v0 }' e& k2 \
8 a5 m J& [2 S: h" N5 R+ _+ z古人研究问题多从易经而来。
* p7 ~$ x" h/ F& x, @$ K* M+ Y& O( m, L3 y) m* t: }* x
中医也然,张仲景伤寒论则完全是从先后天八卦推理而来。
1 \- d7 N" B4 j8 O3 M% V8 [* Y. t: C. |# D* g5 ~( y+ b1 X0 p
兑太阳,离阳明,巽少阳,乃三阳。 L9 z* H0 a" C- l0 C
6 p3 f& Y) M3 v7 E7 l7 n# @2 u
艮太阴,坎少阴,震厥阴,乃三阴。5 L" u; L4 w- \% I1 s& ]
& D$ G( _7 \9 @乾坤纯卦不用,人体是阴阳交合的产物。1 c: u2 M3 N0 d0 H% F/ C- T
3 n3 k a, a$ U" k9 N六经就这样备齐了。8 O% r( ^& E; k: c, h8 Y; ^
; F+ `5 B0 _* v7 r0 E
解读一下太阳病:
, y1 u: ~. A5 R9 R! {( @7 P《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兑被阴寒之气封闭,故兑之上爻闭郁,中初二爻之阳气自动抗衡多余的阴气攻打阴爻,阴爻在上,向上攻打,故脉就比正常人浮上来了,头和项都是人体最上面的部位,也就是兑卦太阳的位置,当然还包括腰这个部位,以及人体的表皮,但是首当其冲被寒气伤了的太阳就是头项,阳气攻打上爻故头疼颈椎不灵活了,阴气重故怕冷了,当然也发热,因为阳气攻打阴气故发烧了。
0 d$ o9 C/ `4 V- V, K+ N+ R: Z1 S% j1 T: V: m. X' O
# Y, W) D( h7 a* x“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 w+ Y: |/ E: r$ @: i& W
: R5 M1 f) f' X6 v& C( D中风与伤寒是一个原理,都是被阴寒所伤啊,不过中风乃人体阳气比较厉害,攻打阴邪取得了一般的成功,一般就出汗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解除,阳气过多浮在上爻故脉浮,但是出汗了,阴气已经被阳气综合变成了水排出来了,太阳上爻已经通了,故脉就缓了。
9 a4 P2 c/ Q+ a$ A' Z/ X/ S4 O9 s$ j9 ~' A+ b6 h( M# D
, ]% G7 m4 K- _1 x3 m“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0 z; |* }( T, l: M( e
- @' b" r# w; y' u% Y/ C这个更厉害了,上爻被攻打厉害啊,而且没有攻打成功,或者攻打成功了,阴气又来了,所以打得厉害就疼,阴重就怕冷,所以脉就阴阳都紧,紧就是阴阳二气都在拼命的挤压啊,就像我们捆东西一样,越来越紧。" E5 I! I3 j0 Y6 g! t
x o3 O7 x* b3 X# Z9 N1 n9 w
( s- T; Q4 F+ R
5 M. M! O# M l9 J桂枝汤: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千呕者,桂枝汤主之。
! k; x: @( A6 O- k5 q! e5 v# a U0 |3 n v
阳浮上去打兑之阴爻,热自然就发了,如果阴气不够厉害被阳气打下来了,自然阴阳合化变成了了汗水排出去了,这个情况就是阳气多阴气少的中风现象,阳多故怕风,风吹阳更动,阳多故鼻子发热,甚至导致离阳明胃之阳气上救太阳而出现呕吐了,这个时候为什么用桂枝汤呢?
% G' ]" H9 ]: c) L, O( [7 W. H! u$ w& e* i2 q$ N( O3 |
, F' s6 l% [2 Z8 g/ G8 W芍药3两从太阳吸收阳气回归太阴,可是从太阳收回来的阳气怎么放呢,这个是问题,用甘草2两与芍药3两和为中五,存放阳气在艮土里(艮是一阳爻,二阴爻故2两甘草),再用生姜3两引阳明之阳气入太阴艮土,因为阳明三爻用3两生姜可以降逆止呕(阳气下潜入土),这样芍药与生姜都是3两,分别从太阳和阳明引阳气归艮土,一顺一逆而平衡,桂枝又打通兑离艮三卦之路途(通阳),阴阳就协调好了,就出点点汗水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大枣12枚呢?太阳中风很容易出汗,因为大枣生长在干旱的中原地区,所以最懂水,吸收储存水最好,所以把12经络的水吸收到脾里,这样脾不会导致汗多而亡津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