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同之道”立天下——《大道经一阳说》导言(14), @3 W# H5 W7 I
4 u+ U0 z$ l b' u6 B9 i# r9 P
2017-02-12 陈一阳 大同禅院) Q, ~& t5 j/ K) L
以“大同之道”立天下 S( E# g) B( S8 b$ V: G h' r6 m
——《大道经一阳说》导言(14)2 [8 Q4 w, v" u9 k
4 N1 C+ w+ i1 B- O/ O( x7 Y
; K& V% c' Y, ]2 \ Y* Z4 Q; O以“大同之道”立天下3 W4 T. y: w# M0 v- c2 Y( w: L4 k
——2016-11-25在万木草堂的演说开场白8 c- Y1 `3 R3 d9 {6 q# _& L
陈一阳. ~" W8 k2 V% J( R: {1 ~! Q
& V- \" ^# @( c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8 E- n3 ?5 }2 `) H3 ^4 D: H( a我很高兴这次演讲能够在广州万木草堂举行。/ ~7 x) {: x1 [4 l3 N& [
——首先我要感谢中流读书会,是他们为我提供了这个机会,使我能够“旧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我想也用两句与“中流”有关的诗来与大家共勉:“时光如涛荡泥土,砥柱触天立中流”。( D7 D8 n4 f4 c
9 n0 ?9 P" C% c5 ~* |9 G广州万木草堂是120年前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开始教学活动的地方。四十年前曾经有人把我们“李一哲”称之为“当代康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当年在离这里不远的北京路口也创办了一间学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万木草堂”。今天,我作为曾经的“李一哲”之“一”,在万木草堂这个康有为、梁启超120多年前教学相长的地方演讲,似乎冥冥之中真有一种特殊的因缘——康有为先生1927年69岁逝世,他逝世之后才得以出版他晚年最重视的《大同书》,而我现在69岁在这里开讲我平生所学所思的结晶《大同之道》。
8 G& U. C, \- {
1 h# L- y$ d3 F/ Q我想,我今天在这里讲学,应该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我们大家都要高扬康梁他们这样的治学精神:
/ J8 R) X) ~7 r5 f1 @* w——康有为先生在万木草堂创办之初所说的“脱前人之窠臼,开独得之新理”,以及梁启超先生所践行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x' u$ {6 P+ x& `- `- z
! g! D; t% v$ r# n- ^9 i
我现在开讲《大同之道》:
% U4 Y. A- m8 t- E5 A
: i) R' w0 X+ a$ m# u: h大同之道,发心缘起
8 ]% F* A ~' \2 ?% Z- Q5 I) s7 j; n0 E, m% Y) c# h
——究天人之极,类万物之情,合神明之德,通古今之变6 F$ R: o1 Z6 a$ I! a2 F* d
2 T! G% y+ ?2 C, j, ?
! a$ r( y3 R% H3 O; F8 z5 q
) q2 o2 ~2 E0 T7 @) n B6 E大同之道,尊天之神与人之圣,敬贤与能,爱人如己,讲信修睦。
6 r+ e6 K- U" ]% y H9 D4 s7 z( O' _& I7 P
! I% E2 R7 u: f( R2 D _4 O5 P+ W! a! E$ C s: C( o8 G9 r
大同之道,大而化之,以和为贵5 d$ o) w; e a
$ D0 P8 j3 P8 d" s- c
——天下百虑而可一致,殊途而可同归。5 E8 z4 U/ S5 s z- `
: O! {( J& X% d7 L0 p4 q: X3 n& u
S" F/ m5 _ o) H( j3 ]/ f4 t+ d3 r5 Y; Y0 f: \/ q
大同之道大家禅,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t( r# H* X+ e% Y- W' h
( v! c B% u% c9 K- L; B9 {6 M
1 i. E# i6 Q, M/ D3 z% G0 v: n( @* Z; F, S9 \' X
大同之道,大道之行也,1 p+ [$ a+ a. a0 k6 |( y
# w- O# q0 I1 a, W# p: P
——实现个人自由、社会共和、世界大同。- d) H9 k: M# x5 F( V8 r( {6 U# f
- a! x4 ]( s/ k5 f, I 7 I' e& r- S1 B1 R1 e) z9 Y
5 z2 A% \; c# [, I* K
这100多字,就五句话:6 D% M% v, g0 M/ x& i7 c/ Q7 N; ~
第一句,是讲“大同之道”的根本精神,就是高扬无论是哲学科学神学佛学人学政治学等等研究或修行的根本精神——“究天人之极、类万物之情、合神明之德、通古今之变”,同时,这也是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
" R E. t0 f" C0 J# s. f- j 0 V+ V% h3 O; P1 `9 t B
第二句,是讲“大同之道”应该遵循的为人处世的原则,——请大家注意这里,我为什么说要特别讲要“尊天之‘神’与人之‘圣’”?
1 k# Y& g% M- O1 l! a+ L% Y, e' C & {2 |# u8 J* Z: u9 B/ \
第三句,是讲“大同之道”特别要注意应该如何对待不同思想、不同信仰、不同意见、不同生活习惯的人或团体,最重要的是“大而化之”,这样才能“大而化之?$ Q: h+ E& R: S. X
4 W( m2 Z8 y* j2 d* z- r第四句,是讲“大同之道”提倡把“禅”从佛教解放出来,成为“一讲就明、一学就会、随缘方便、随时自在”的“大家禅”,强调“修之于身”、“知行合一”,“禅”是身心健康不二法门。9 _9 f5 X. S9 Q5 e: A& Z7 S6 `' ^3 q
8 S# g- z8 i6 f9 E第五句,是讲“大同之道”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个人自由、社会共和、世界大同“——也就是“新社会主义-大同主义”的根本精神——超越“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是“中道”。! f2 a5 s7 d k# g
, ^6 B5 ]1 O4 U. {5 ] M/ W" r这120多字不是很普通、很平常吗?为什么说这是我平生所学所思的结晶?而且我明知学佛要“不妄语”,为什么还敢说自己这是要尽可能把“儒道释耶回”、用现代话语就是要把哲学科学佛学神学人学政治学包括各种主义融会贯通?
6 m! e- G; V- W% p; ?
4 f3 R/ ~7 Y2 y0 O) Z——因为这是老子所说的“以道立天下”、“执今之道而御天下”的现实需要。
3 H7 [# C" j) M: R8 _——因为这也是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现实需要。. h! w/ ]# W# u/ ^4 k' o" g
——因为在我看来,“大同”不再是空想、猜想、不再是“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就处在“加速度实现世界大同”的历史阶段。# M3 q" Y9 |; {& H& m
而现实的种种危机尤其是政治经济宗教或“主义”方面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寻求“大而化之”的大同之道。' c" T) G, a& I* W* X" H0 U
——而且,还因为“大同之道”应该成为“中国文艺复兴”的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