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李同宪先生与曹东义讨论中医外感热病·肿瘤问题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6-7 19:21:52 | 阅读全部
李同宪先生说,! O: M( I3 c; v& l8 Q. t0 Y6 z
事业追求,穷追其理。7 T! ~( A9 d& M6 Q

  y  E6 d7 e) g9 i& R- V     《伤寒论》的每一篇开头儿,都是讲的该病的总论。就是该经病的典型的临床表现、病机等等。每一病,它都有很多临床类型。每一经病都有中风、伤寒还有中寒等等不同的临床类型。少阴病也有许多类型,不要与少阴病提纲混淆了,余类推。概念不清,差之分毫谬之千里。 5 D' w5 X+ c% |# w  L5 t
我的解读,原则是,每一条能够解运用西医释清楚的,《伤寒论》一定是正确的!解释不了的等待临床实践的验证,很有可能是西医西方科学错了!我绝不否定《伤寒论》!例如烧裈散,放到那里不要动,等待临床实践的验证。/ T: H! M+ G7 J, ?0 x
第一,我是查看了许多注解之后做了选择的;第二,我尊重历史上主流的意见;第三,我有西医的临床实践做验证。所以我能够选择正确的,能够识别错误的。关键是我学习了矛盾论与实践论,能够识别真假。
8 ^$ z. Z! m( _' q, q9 _有时候,运用西医知识,反而能够很快理解《伤寒论》的原文!一些争论不休的疑难问题,西医一下子就解决了。我深信中西医在临床层面一定能够沟通,同一个病人坐在中、西医的面前,病人体内的变化只有一种,两个医生得出两个诊断,二者必然具有内在联系,一定能够沟通!( R/ r8 F  p0 _! m7 p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程5~7天,有自限性,《伤寒论》记载,六、七日愈、十二日愈有其病理学基础。六七日愈、十二日愈都是大约数字,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多以7、14为周期(如西医伤寒病分为四期),《伤寒论》以6、12为周期,这是由于西方圣经中上帝创世纪以7天为一个周期,《伤寒论》以六经为一个周期,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 Y. e" S; ~4 W; C+ Q) S! ^3 z大道至简,以一而终。六分法可以运用与许多领域,同理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七分法、八分法等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分类方法。- ?5 ~! p4 S2 C
在哲学领域称之为:一元论。万物归一,为了认识世界,必须把统一的世界分隔开来,即把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分为几种类型,逐一研究,而后再通过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把分类研究的结果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认识整体的目的。西方科学缺乏融合的思维方式,所以是机械唯物论。
- L8 H2 i% Q5 U/ j3 p
( c% D. Y; o( K* o8 }我学习《伤寒论》不是为了我开中药处方,治疗病人。孤芳自赏,我不追求什么价值,只是一种乐趣,快乐,享受。
: Y( p- \! ^# T9 `一种事业追求。上天入地,穷追其理。4 O# l" B/ _& U  H2 p* d) I
•四壁六合书为伴,7 a" Z2 M# H$ e) ~( h2 ?, m
•儒道圣佛融古兰,  U5 N  x: S% p) v$ E' \
•晓得古今中外事,' f, O5 l5 u2 l6 x
•明白寰宇天上天。8 K* {  g1 e3 ?
7 f$ n% ?+ \% _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6-7 19:22:43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6-3 12:02
" N' J* M9 R# N《金匮要略》中的瞑眩反应8 v6 a3 l3 M  Z0 F2 F
好转反应(瞑眩反应)的表现及说明:: F+ e9 U8 ~- e  e  N
《书经》云:“药不瞑眩,厥疾勿瘳。” ...
; Z( |4 }: q' N3 U2 x* J
李同宪先生说,1 E# b. [( @( g  s4 D
与难得糊涂商榷# G' n6 P3 r  S; @) q
         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148又: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7 r9 o: a$ T; O! y
=====================
7 v8 _; o5 w! q9 V5 k- x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u" u1 a% _' b! w4 `$ B
            281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2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3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285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l3 L/ D, T$ Q
             【解读】
" b. w# H  h, z' C" _7 p) J           283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本条为倒装句,张仲景常用的书写方法,应该为:283   病人脉阴阳俱紧,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反汗出者,亡阳也。281条,282条是少阴病的临床表现,没有出汗这一症状,285条又说,少阴病不可发汗。所以,少阴病不应该有“出汗”的临床表现(症状),与太阳病148条“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是一致的。
# U4 p) p, m4 v6 X/ _         “病人脉阴阳俱紧”是指少阴伤寒,应该无汗,同时具有(法当)咽痛而复吐利。这是少阴病中的一个临床类型。典型的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9 Y* u" g: f! x) Q8 p1 h             一般认为,四逆汤以及四逆汤类方是太阴病的主方(有争议), 四逆汤主治误汗或大汗所致的亡阳证。亡阳证即使是少阴病,也应该是误治之后,严重的少阴病,与典型的少阴病不同。) A8 D6 ?4 h0 ^2 y
1 P3 q) L; C, |6 Y# b! J( E
               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 @' R  j8 Y- S& j% f4 ^) a$ u              148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饮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6-7 19:23:17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6-7 19:21
7 \2 b: I. U& Y5 m. J李同宪先生说,
8 a; @% \5 m8 W5 o. N事业追求,穷追其理。

% t3 x/ t3 O# u) W老教授:+ h- c2 t1 K" X% W' L1 U
[文件]
; b/ O, O! F6 V
7 g% d! Z* b7 I* `3 u  n老教授:
  n3 g. Y, T8 |, R, c. b     有时候,运用西医知识,反而能够很快理解《伤寒论》的原文!一些争论不休的疑难问题,西医一下子就解决了。我深信中西医在临床层面一定能够沟通,同一个病人坐在中西医的面前,病人体内的变化只有一种,两个医生得出两个诊断,二者必然具有内在联系,一定能够沟通!8 H- n4 I- b3 T! `; o: X3 Q

, {: V6 k' c0 v1 q! i. j老教授:
/ _$ a' t* o# H3 c           大道至简,以一而终。六分法可以运用与许多领域,同理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七分法、八分法等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分类方法。! x3 E/ ^! H& x7 g# n6 I3 `& ?* ]
               在哲学领域称之为:一元论。万物归一,为了认识世界,必须把统一的世界分隔开来,即把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分为几种类型,逐一研究,而后再通过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把分类研究的结果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认识整体的目的。西方科学缺乏融合的思维方式,所以是机械唯物论。
6 c; s' ^( g- f: d- ]0 d5 w% P. P8 y; e! Y, I5 x
老教授:% z% d3 T, g( T
[文件], b# _& _* Y9 I6 b" {% S( ?

! \9 P1 g* G) q3 o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6 @' ?! e1 @4 x2 _/ _谢谢,贴上去了% u$ Y: f# C5 S, Z; K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9-1 18:34:44 | 阅读全部
老教授:- ?; O! q' W3 |# J! n
现世界现代医学的两大难题。第一。是恶性肿瘤。第二。中西医的沟通。这两大难题 最终还需要中国人来解决,特别是中医。在恶性肿瘤方面 全国各地的中医院,民间中医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需要总结  ,形成理论.。
* H9 l* e. m" S+ O3 Y5 j; y& d
' l+ U- z3 k' s对术后放疗化疗之后,所产生的并发症,例如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 胃肠道菌群失调,大便干燥或者腹泻。全身体征方面比如疲劳 ,异常消耗引起了营养不良,恶液质。腹水 ,水肿。疼痛,失眠,发热等等,中医治疗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与五年生存率。
+ n5 K: x1 e8 x( X5 T8 i这些成绩和经验。需要总结上升为理论
2 j) x9 I1 G# c' [: ]8 t$ X6 X/ J" ]% o5 t' z% I: G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1 V' E6 c- X  K* T癌症没有特效药,扶正祛邪很重要
( e2 L: s: T4 V: x. t* _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9-14 14:27:23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3-9-14 14:28 编辑
! ?8 s0 U' f3 e- V
! n; P9 Q. y5 v3 e, l* \  r# n值得讨论:1 v3 q" R" [: ^- [1 }7 a* T

4 M8 P1 M% v% o+ w1 c
  h/ j; k& Y* [* n' O. j  r/ H, B    中医六种辨证论治,重要节点上的证170多个,在西医临床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形成170多个证态,从临床理论上完成了中西医之间的沟通。
! l; o# U3 z" b: o8 N!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9-14 14:28:18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9-14 14:27: O4 C+ ?  Z) g# @4 r: w
老教授:
  b( @0 n9 H8 m! ~$ y# a[链接]仝小林:善用“象思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9 `0 d8 G& j. P; G老教授:
8 N, B8 M: e) a* r4 V9 E5 g中国古代没有象思维这个概念,也没有这个术语。象思维是西方科学和西医强加于中医的。实际上是西方思维的翻版,是形式逻辑的翻版。中医和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是取象比类,也叫做格物致知,曾经简称为格致。意思大致是相同的。在融合观这本书里有 详细的论证。中西医融合。是以中医理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辨证论治。四气五味,这个理论体系为标准,把西医的疾病解构为病理状态,与中医的证相对应。解构西医按照中医的理论框架重新整合西医。而不是相反,解构中医。“态靶”是盗用:中西医融合观的证态体系演化出来的!证态体系衍化出【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体系
9 }& j. }5 ~0 E9 Z3 K- f& G2 N- @2 r$ g, D0 e+ M
老教授:! g" i" @2 q$ h7 c
[文件]+ G* f  Q9 J0 r3 N, w+ Z
" y/ K: |: j8 G* K$ ~$ W
老教授:
6 g5 N! T0 k# p* O# J7 V4 e证态体系衍化出【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体系* B6 c- C! y( [1 R2 {; _) a
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证态体系可以获得相对正确的中医治疗的方剂;中医的证,通过证态体系可以获得西医相应的病理状态的的所有理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实现真正含义的中西医融合,成为中、西医交流、沟通的平台。由证态推论出象态,为哲学层次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完成哲学层次的融合,破除了中西医之间的壁垒,建立了新的医学体系,破解了中医经典之谜,圆满实现中国医学之梦。4 m% x2 T- [; e! n2 }" ]
' O7 {" b- ?. E+ ?5 m% p
, ], j9 O6 \7 X1 K" B3 B# E
    中医六种辨证论治,重要节点上的证170多个,在西医临床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形成170多个证态,从临床理论上完成了中西医之间的沟通。. e2 t& a( G: M
& r3 J5 j! D' V: n8 e3 v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t  O# E/ ^3 G6 E; v. h6 @5 A
谢谢,象思维,是中医象数学术的概括,在大数据时代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7 _! ?8 U  K4 j8 F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12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