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如何看待中药致肝癌的文章?选取一些参考论述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27 19:35:18 | 阅读全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回应:马兜铃酸致肝癌证据不足,中药应合理使用
2 \  m. m2 ]$ s, \2 ]
7 V& ^7 H* r: l% T6 a* v原创 2017-10-27 梁爱华 朱晓新等 中国中医药报
5 J9 u- ^" k. w$ ~, M+ V作者:
# [* P) J4 e: k梁爱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研究员5 A# J1 z- Z, ]
朱晓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 E' c" _4 q9 p5 x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T! t/ e9 C  |7 G3 W: ]
# p: a( h/ ]2 c9 O4 P& [  b
最近,《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了台湾一个研究团队的研究论文,称台湾地区78%的肝癌以及中国大陆47%的肝癌可能与一种叫做“马兜铃酸”的物质有关。
# s$ T' t. D4 C这篇论文一出来,立刻引起热议,对该论文不同的解读文章也被纷纷转发。有人担心,有些中成药包括感冒药、止咳药处方中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吃了这些会不会得肝癌呀?
6 _8 b' L: S: [5 N- r1 y' M  W' o7 K) O; M0 x+ V
其实,这篇论文只是推测肝癌与马兜铃酸可能有关,但不是说肯定马兜铃酸引起肝癌,因为缺乏直接证据。什么是直接证据呢?如果病人的确吃过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或者在病人体内或肝癌组织中的确检测到了马兜铃酸相关的成分(如马兜铃酸—DNA加成物),这才是直接证据,但是,在这篇论文中却找不到这些证据。
3 Q( |! O  c; J; G9 f$ I
# e2 i2 Z9 E  N/ R1 i. ]那么,这篇文章是怎么把肝癌与马兜铃酸联系到了一起呢?
6 h% P. J) @6 Z3 H* I3 u5 B8 d
: g; |2 ]4 c' H( i实际上,论文中仅仅提供了一种间接的线索而已。该研究采用了基因测序方法,对收集到的肝癌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所检测的肝癌样本中,台湾和大陆的样本中分别有78%和47%呈现一种特殊的突变类型(A:T >T:A突变)。5 b8 W6 r% `/ p

* N) S3 e+ {5 k+ z$ ~# I2 X他们把这种突变类型称为“马兜铃酸指纹”,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种突变类型唯独只有马兜铃酸会造成,其他致癌物是不会有这种突变的。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国外权威专业杂志《癌变》(Carcinogenesis)曾经在199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者发现,氯乙烯可以引起人基因突变,突变类型以A:T → T:A为主,并可引起肝血管瘤乃至于肝癌。
! I9 ]+ {0 Q' q: ~
1 h( P$ Z4 s7 O" l这就是说,除了马兜铃酸,其他的致癌物也会造成A:T → T:A突变,并不是马兜铃酸特有的,怎么能说算是“马兜铃酸指纹”呢?更何况,还有很多其他致癌物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突变目前还没有全部研究清楚。
5 N3 {8 T/ o: v3 L! K0 V/ p, E( V3 u) D8 f$ ~" f
另外,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乙肝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原因) G: e2 M# h6 i, E; T. n

# i9 w. a! ?8 V  i我国的肝癌病人中大约80%是乙肝引起的。《科学转化医学》的这篇文章提到,台湾的98例肝癌样本只有10例是肝炎病毒阴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是肝炎病毒阳性的,难道这些肝癌不是与肝炎更有关吗?
( r. h! E8 X0 |8 C6 X. @9 @/ N% U) }! [3 I8 S* N/ b
马兜铃酸存在于某些中草药中,例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细辛等。这些中药一般是用来祛风湿、止痛、消炎等。一种中草药往往有几百甚至上千种成分,马兜铃酸是其上千种成分之一。
# [( G( R/ B+ h% _- [1 B( u# l& y4 M; r
' F4 q0 [% N$ o二十多年前,比利时的一个医生发现欧洲有几十名长期吃一种减肥产品“苗条丸”的妇女发生了肾脏损伤,经过调查发现是与苗条丸中的一种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广防己有关。这些妇女吃的时间也是相当的长,持续吃1-2年的大有人在。随后其他一些研究者也发现有些慢性肾病的病人与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
$ r. c3 c9 P6 e) x, O+ V, V5 u1 ~# j3 a2 n* k+ W3 `
此外,马兜铃酸肾病的病人中泌尿系肿瘤发生率高于其他病人。针对肾脏毒性问题,国家药监局从2003年开始,陆续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的药材标准,这几种中药材不允许使用和销售了。有人可能会担心其他几种含马兜铃酸中药还在用,是不是也很危险呀!' w0 L2 n) ^  Y. y% x: E  H
6 b$ F  P  h: t' j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目前国家对所使用的品种是有严格的含量限定的。- \9 t3 g3 P8 w2 a- n

9 G* k: O* i) f7 v" e5 p2 H比如说,规定了细辛中的马兜铃酸含量必须低于十万分之一。药典规定细辛的用量是一天2-3g,所以人服用细辛,一天的马兜铃酸量不会超过30微克,加上煎煮时只有部分会煎出来,可想而知,最后剩在药物里的其实是极其微量的。
  P: D9 [+ m) {& t5 B# T" m
( [8 g+ k9 A( L9 Q也可能有人会说,致癌物只要吃一点就会引起基因突变,就会引起癌症。从科学的角度讲,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除了特异质反应以外,药物的毒性包括致癌性与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国际上通常是通过对有毒物质制定限量标准来保证安全性。( j) U! y  u& L, F( m1 w" q

7 j: Q# D0 [. K# O. p目前已经确定的致癌因素很多,包括化工物质(如氯乙烯、苯)、药物(如雌激素)、紫外线、X-射线、食物致癌成分(如培根、咸鱼、腌菜中的亚硝胺;水和食品含有的砷)等等。众所周知,过度地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癌,但日常正常情况下晒点太阳不会得皮肤癌。. X1 L- Z9 U5 h
9 i$ E$ L  ?* b$ w4 v0 `
更年期妇女补充适量的雌激素不会引起癌症,但是过量和服用时间太长可引起癌症。我们天天要吃的大米中是含有致癌物砷的,我国大米中砷含量标准是0.2 mg/kg,每天吃符合这个标准的大米则是安全的。
1 @* V+ O. t+ V! L2 t# v. O6 K4 Z- q& Q

; [" u& G4 @/ @" Z- C% q' S( G中药自古以来很重视炮制和配伍,以降低中药的毒性。例如,雄黄采用水飞炮制后可大大降低毒性成分;附子经过炮制后可以把毒性较高的成分转变为毒性低的成分;附子配伍干姜可以降低煎岀液中的毒性成分含量。$ p8 z" a4 w- J/ ]9 p5 o4 _

" @, n* N+ k( E* `; F# \另外,对用药部位也有选择,例如细辛用的是地下部分的根和根茎,而不用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基本不含马兜铃酸。需要强调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用药,使用的剂量和时间要严格控制。
$ ?  y4 C2 Z3 w7 l9 M8 K3 o( P- c
4 a& h2 m; x% a+ A古代中医就主张“中病即止”,也就是说,病情缓解了就停药。长期大剂量使用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毒副作用,这属于不合理用药。当然了,中药说明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提示,以提醒老百姓用药时注意。% T. X; S* U4 X/ v# B

) Q: q# L) ~! E% f, S0 f- [* Q% @新媒体编辑:赵 丹' Z6 m8 v  N: `5 ^* S  q

8 i. {6 V! s5 S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7  
& O- L1 g& {+ Y& `3 r/ G. h& k* i                  或 加QQ14249144170 C9 k7 q) O" j- ]: Z
商务合作:17710634622# u- ?; l+ Z; D$ B
微信投稿邮箱:cntcm01@126.com
3 e3 E( C: G*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1 Z& M- P$ d! j. c5 d
% k6 V5 t: F! b8 w
0 ?& R! T) E+ n, A! @0 A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微信号:cntcm1989)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授权。
6 K4 j7 `( ~3 G0 H, a
" ]( z- t' D3 r/ \7 g7 `- X$ V, V
& g' p! D6 c+ l6 w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27 19:37:51 | 阅读全部
“马兜铃酸致癌”:中药现代化需拥抱科学,清理“门户”
$ g( n: }+ o: N; b$ X$ `4 ?! i- r新京报 2017-10-27 13:41& \3 P1 F- [$ T: j2 b, o- U! Y
2017年10月18日,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旗下的《转化医学》子刊发表封面文章,通过病理标本测序方式,证明在广泛使用中草药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台湾、大陆,肝癌高发生率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是含有马兜铃酸的数十种中草药。
+ ^: e. p$ K7 w- ]/ }7 z
5 D- e6 d% }$ ^此文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反应不一。  a2 P3 R, e/ L4 i: n# U# s% ?$ d

2 V' y0 k' p; ^有人在大量转发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清单,提醒大家不要吃这些药物;有的则认为这样的研究证据还不充分;更有些反对意见,声称中药本来“是药三分毒”,科学检验标准不适用于天然中草药。; U1 |$ z7 j5 S$ A

! V% |, s4 J9 y* M" X+ R& b马兜铃酸是什么,它到底怎么了. q- p0 S" o. A9 }5 _: U

$ o3 d$ X" @% D% v7 L《转化医学》封面文章称,来自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及欧美的1400多例肝癌标本,对其中发生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台湾的98例肝癌病理样本,78%具有马兜铃酸诱变的特征,中国大陆的89例肝癌标本中,有47%符合马兜铃酸基因突发特征。而在欧美,这一数字分别是1.7% 和4.8%。
4 l* n) A# c0 I  j. P; B8 u" s7 Y
/ ~6 M; T* D0 I8 B" i5 a! |也就是说,亚洲人群的肝癌和马兜铃酸产生的突变高度相关,而其中又以中国台湾及中国大陆最高。, G& \9 M% p  @! U: _0 K

9 X1 Z7 ]4 _! y' w" c: x马兜铃酸也被称为马兜铃总酸、增噬力酸或木通甲素,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硝基菲羧酸。这类有机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而这些植物曾广泛被用作中草药。8 a5 D, R$ D& F' s" O8 S, m$ b$ U9 d

, M5 g9 i7 ]+ |9 F& w! g& Q其实,国际医学界早在十几年前,已经对含有马兜铃酸药物喊停。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提出对马兜铃酸药物的药物警报。2002年,美国FDA下令禁止使用一切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随后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先后宣布停止进口及销售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材。$ h& l# m6 m5 J5 ]1 m

5 s/ R( |0 _. J' B) z5 i2005年,《中国药典》取消了记录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2012年,因其毒性强烈,所有的马兜铃酸类物质已被升级为1类致癌物。7 o. i' E+ O" z0 e

& n: O& Y. X/ }* A: f+ X不过,《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三种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仍在名单上,他们分别是天仙藤、马兜铃和细辛。) z6 p: G0 X4 y' k* i$ z
' ]( |1 D& n/ d" |, z
中药不是第一次遭遇“科学检验”7 y3 F% p. x' I& T1 k0 p7 W
* x/ g+ v( s8 Q9 p' b
其实这并不是中药第一次遭遇“科学检验”了。早在2012年4月,《美国科学院院刊》就发表文章,证实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可能导致尿道癌,稍后澳大利亚大学也检验出进口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
3 m0 r! o. t; F
, N9 y( \- k) q欧美科学家开始重视对中草药的研究,正是因为比利时、英国和日本在90年代年轻女性服用中药减肥后出现肾损伤(后查明是马兜铃酸所致),国际医学界因此称之为“中草药肾病”。
9 i+ ]1 H! m7 F7 W# h$ n8 y5 }1 b
“中药有效性”危机不仅发生在国外,在国内同样迎来多事之秋。$ ]# h5 B) _1 l- _/ @. q! t( l* |" \: Y

. |  c. b4 e7 x0 @% y( @1 V' c+ v2016年8月,中国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多年不良反应报告的基础上,禁止将茵栀黄注射液用于孕妇、新生儿和婴幼儿;时隔一年之后,又大范围修订“茵栀黄口服制剂”。# g- E. A0 z4 p1 U# K  M3 m
+ `& A' S% z% g9 ~- }0 g" n
2017年2月,食药监总局对39种中药注射剂进行报销限制,限制有良好抢救手段的二级以上医学方可使用;9月底又召回了两款中药注射剂,并且将对总体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价。
* Z) n9 \* b/ `+ W) _9 ^3 h9 T
9 ~! f( B0 V( i$ t8 w2 T$ j( w! X1 \那么,对于中外科学家们出手,用“科学标准”为中药“清理门户”,我们应该怎么看?
9 o3 w( C( Y% N5 U
$ @) O/ E5 a$ ?- E! r) z8 G* H有不少人认为,科学标准不适用于中药,中药就应该是传统的、天然的、是基于阴阳五行、君臣佐使的中医配伍理论,属于中国文化与哲学,无所谓科学不科学。( F- n& K1 K% ^3 G& @6 ?, ~$ s

. U7 s) s4 W) V2 I% |3 o" Y9 s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既不符合科学事实,也不符合发展中医的精神。* a5 P9 m% ~0 E; a5 |
2 z+ F9 P' c. q- H  q+ ?$ S
“马兜铃酸致癌”:中药现代化需拥抱科学,清理“门户”8 i6 \* K6 a  e. s  }
新京报“动新闻(ID:xjbdxw)”视频截图
- U8 m/ _2 I$ e! @科学标准具有普适性和现代性
; I( |! w( \& s% O
0 z7 B4 m) @7 t- H& D自从1840年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以来,中国传统的“数理化天地生”都无一例外地与国际学术发生接轨。
& K# ]% \0 |4 D4 [6 o
) {6 ]' m, f3 b9 O5 R, x当今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各个学科追赶国际领先潮流,并且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说明科学标准并无国界或文化差异之分。没有哪个国家的科学工作在科学评价标准中,会因为文化原因而受到优待或者歧视。
' g& U* f: a; w: }* \" Z7 Y7 `& E1 c
同时我们要看到,科学思维就像是一把善于解剖自我的手术刀,它近乎严苛的标准所对准的,是我们在以往对世界认识里可能发生的错误。
9 y) j: Y5 `, x4 K
# A5 N  e/ [/ s) [有很多人认为中药具有悠久历史,因而不需要检验。这就忘记了中国的“天圆地方”、西方的“地心说”同样具有悠久历史,最终仍被科学新发现所推翻。时间长度并不是“正确”的保证,恰恰相反,科学发展对我们思维的一再颠覆说明,越古老的认识可能潜藏的错误越多。. X% c1 n3 j% f1 F; {& t

8 H2 z# E, J3 e* G; M比如中药里的许多“验方”并非是“验证有效”,实际上用现代循证医学来看,仅仅是“用过的方子”。它并不是根据随机双盲对照组实验,这样的科学标准检验过的“有效”处方,并未排除安慰剂效应,也就是人体的自愈功能。
% S' b0 P' e. v! H/ ~
% H, L* k% g# b9 v9 Y3 b0 P3 F* u4 y. v“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说明我们祖先试图为了解决人们的病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然而无论这些贡献是大还是小,都不是为了让后人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甚至盲目牟利的。# O. m9 i8 k/ ~  r  m

% ~  n. f. M0 z' `% B实际上,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对我们所拥有的所有知识,用科学标准进行重新检验,这样才能达到现代化的要求与目的。: e0 x5 |7 T2 a7 c9 c0 d9 [7 @
5 e! Y. t- o5 e# }
科学标准何以适用中药' \" N! a/ J- f3 n: N
% G$ `0 U7 {  ^
从自然科学的发展来看,中药也必须主动拥抱科学,接受现代医学标准的检验,才能成为科学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自外于科学体系之外。
8 A7 @, K% P' j& z+ W) W
' j& F  \% P" W' x& \  L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植物,都是自然演化的产物,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实际上,无论来自何方,基于何种理论,药物总是要进入人体,被分解成小分子,吸收进入细胞才能起作用。% B; P0 F6 W6 i- F
9 Z$ j, }5 a5 h7 j' ~- |( I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弄清楚药物成分是否有效,有效或有副作用的机制究竟是什么,治疗的同时如果有副作用,是否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这时候不能拿“阴阳五行”“君臣佐使”或者“是药三分毒”等模糊猜想来搪塞,因为我们身体的细胞可不懂文化与哲学。" t6 T& Z' W2 g4 B- s

( N5 `$ v7 k$ `2 R1 o更广义地来说,通过这种方式检验中药,这就是中药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的契机。2015年获得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在40多年前进行的发现和制备青蒿素的工作,正是标准的科学样本。; M( ^+ k# `! Y
6 l/ Z7 d0 M) |5 }  o0 h& X
事实上,当前我们也已经具备了用科学标准检验中药的条件。多年来,我国近百所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培养出了许多兼通中西的人才。0 M9 v9 p1 ]5 m
4 y- x5 k- d9 ]5 v! \. |4 q/ y" i
接下来的关键事情是,我们能否用现代医学理念,坚持科学标准重新检验中药材,实现中药在科学标准之下的真正的现代化,更加科学地造福于中国和全世界人民。# P! r2 a/ p7 j3 [( l% q0 v

% S% V0 t: K9 ]. T就像我们国家发展历程一样,任何改革,包括中药的现代改革需要巨大智慧和勇气,有时候我们必须直面缺点,勇敢批评和自我批评。2 `5 N5 l7 w) [6 w  n
2 |6 n. `' v1 f& ]) Z
我们国家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科学研究体系,用科学标准“清理门户”,不让中药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领域止步不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中药能为全世界继续做出贡献的前提。7 U0 z# W3 a/ z3 ~* S# K+ C

$ s6 P4 X  ?, G: {) Q) ~7 Y□孙正凡(作者为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成员)
3 Y& S: Y$ _7 a- r# Q& q
, h: V5 m1 d. U) i* j! q$ v% u 中药马兜铃中医药品收藏 举报+ A# J' X$ s. t" W: g6 a3 H- g, s
37 条评论$ T1 A3 _) O7 d8 }& s

( s$ T6 Q4 C( n评论
+ o4 A8 G1 ?# }+ q/ Y8 z; Z2 u$ P8 r* h' G& r9 w
灰太狼6634078 4小时前8 g. `" K% u& j4 K: K3 n
中医乃骗子的温床7 t- H- ~& V$ X% o
回复  ⋅ 13条回复 39 . h- }& a' Y: c' s* |

/ @9 C5 N  r! J( t' [8 |伯尔尼的夏天 4小时前
/ z& l9 M  S3 ]这篇文章说得好,实事求是!
' A. G' s4 }$ ]回复  ⋅ 1条回复 29
7 D- p  Q+ w* _5 b+ E' K1 R/ s! f$ I6 K/ X9 M
楚水清清 3小时前
: C2 E9 X. b2 V3 J$ E/ e! R说的好。不过中医们不会同意的,因为一清理就崩溃了。
, j- n2 V6 ?/ D. i回复  ⋅ 4条回复 22
" Z3 w; c/ a- b  Y6 D. b% ]+ _  H$ H8 v! L- c0 i
Dasger 3小时前
' k  ]1 \( y. J, q/ T中医一直都在进步啊,本草纲目上很多滑稽的东西早就看不到了,支持再次革新
4 m4 W6 B, t+ e, e" V+ S* e5 ^回复 8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谁最真我会分辨 发表于 2017-10-27 20:18:03 | 阅读全部
支持曹东义,你说得很对,你一定是最能达到中华真道的中医。
曹东义是我最信任的中医之一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7-10-27 22:32:13 | 阅读全部
“马兜铃酸致癌”是无知的结论: k  Z; \! A% e8 }9 f; g9 Q$ d

3 x# e  f3 S6 Q1 ^$ X       “马兜铃酸致癌”,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从媒介了解到的信息看,争议的焦点是争议者对“标准”的认同问题。抛出“马兜铃酸致癌”话题,是以西方文化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科学为标准的,并且,争议都是自觉不自觉的在西方文化语境展开。在我看来,以科学为标准,这个争议的大前提设定,是根本性问题与错误。很显然,放弃以科学为标准,争议自然消失,但是,“马兜铃酸致癌”论者及其同盟者,是不会接受的。在这里,笔者试图从两大方面谈一下个人看法,一方面,以西方文化为本位,另一方面,以人类文化为本位,但是,只能在西方文化语境。* E: c5 C* ?5 C) m  s2 h& m; n
       首先,以西方文化为本位。癌症,是西医学的称谓,是西医学未解之谜。癌症病因,迄今为止西医学也没有能够揭示出来,于是,致癌的种种假说纷纷出现,但都不敢确定,只能给出一种“可能”性的结论。这种“可能”性的说法,其实同“你能死”说法一样,貌似“正确”——当然也不能说是错的,却没有多大价值。因为癌症是生命一个演化的结果,是多重因素促成的,任何单一因素都不足以决定癌症这个结果,并且,多重因素又是变化不定的。任何将单一因素指向致癌,都是不严肃、不严谨的。被世人忽视、无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科学无力揭示演化。以科学认识任何演化问题所得出的结论,都不可能正确。这里涉及到的是逻辑问题,不在本话题讨论范围。3 Z/ p  I% G1 N( ~
      为什么出现了“马兜铃酸致癌”问题?因为马兜铃酸是许多“中药”的内含成份,而中药是治疗疾病手段之一,换言之,只有当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用于治病时,才会出现“马兜铃酸致癌”问题,否则,不存在这一个问题。马兜铃酸致癌,西医通常称之为药物副作用。何谓副作用?某药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之为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用药的目的,譬如,阿托品,如果用于缓解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出现的口干、止汗作用,则称之为副作用;但是,有机磷中毒出现的大汗,阿托品的止汗则是治疗作用,而不是副作用,其收缩扩约肌则是副作用(阿托品舒张平滑肌同时收缩扩约肌)。任何药物都是人使用的,不可否认,即便是西药,其“副作用”也取决人,并不取决于药物本身。因此,任何药物“副作用”的发生,责任都是人而不是药物本身,包括“马兜铃酸”在内。所以,“马兜铃酸致癌”说法,根本不成立。% P+ R2 Y2 v8 y* v
        其次,以人类文化为本位。人类历史创造遗留下来的文化存在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佛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为代表。佛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是独立的三种文化体系,存在根本性不同。西方现代哲学即量子哲学认为,“对象只有在主体面前并被主体赋予意义时才成为对象”,这就告诉我们,对象与主体携带的意义有关,并不是与主体无关的存在。唯物论认为,对象,独立存在于主体之外,与主体无关;对象,是唯一的。量子观认为,对象,离不开主体而存在,总是与主体携带的意义相关。在文化多样性面前,当主体分别携带佛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指向同一个“东西”时,呈现出的是三个不同的“对象”。三个对象,对人类来说根本不存在一个谁对谁错的问题!以其中任何一个为标准,去判断另外两个对象的对错,都是对人类历史创造遗留下来的文化亵渎,是对人类文化的无知!马兜铃酸,原本就是主体携带西方文化构成的对象,只能在西方文化语境里具有意义。在中华文化语境,这个意义与含有马兜铃酸的任何“中药”无关!如果以此根据得出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致癌结论,那么,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陈家功    2007.10.27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31 08:32:50 | 阅读全部
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含马兜铃酸药品使用安全性情况" A2 R* Y$ s/ I$ r# M
朱国旺2017-10-30食药安全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Q9 S8 e" }! b! i& w/ v+ O  x​近日,记者就《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马兜铃酸与肝癌相关性的文章采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8 k3 o- e8 G2 D& ?% E# f' F
问:如何看待《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肝癌相关》的文章?4 p1 i4 a6 d. p: s" l" a6 X
# P% z" N% j5 H! `9 T) O
答:我们注意到10月18日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肝癌相关》的文章。首先,这是一篇学术论文,对亚洲有关国家、中国台湾地区肝癌发生提出了一种解释。文章发表后,在科学界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赞同也有人质疑。对这个问题,我们鼓励科学界进行研究和探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我们要根据人们对药品和疾病的认识,及时调整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公众健康。
; R2 T8 z( D' q1 K" W8 O; h2 v1 E
问:如何看待马兜铃酸的毒性?+ j9 h* ~" E% K: N

2 X* W& j4 {: M0 X+ j9 F, x答: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2012年将其列入I类致癌物质,截至目前列入I类致癌物质的还有黄曲霉毒素、烟草、酒精饮料等共116种,可以在总局政府网站查询。& P* o! M+ Q6 [+ q8 i
# r; T* ]2 P5 C* B1 ]$ |2 r, ]( U# j
问:对防范含马兜铃酸药物风险采取了哪些措施?
1 ^+ ~  W/ z" c% p$ r8 f
' i' G" O; K2 W答: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这些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均对马兜铃酸采取限用、禁用措施。我国自2003年以来,也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根和根茎几乎不含马兜铃酸;明确安全警示,对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口服中成药品种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制定《含毒性药材及其他安全性问题中药品种的处理原则》。采取上述措施后,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 o2 M; z: e4 f5 u6 o
0 j( F, R2 b9 P( ?' Q! x1 _7 D问:我国肝癌患者发病主要原因是什么?
7 `1 ]& _4 T. |# D  d+ N. Q
( e* E6 b1 `% ~+ [- m1 e答: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我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 i' e$ I3 \3 a% f. }; H
! A: C3 u6 ?. S" }问: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需注意哪些问题?
5 s7 \6 R6 Y- F+ c- \1 v
, A, ^. _( L; K答: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药性论》中,就有马兜铃科药材的入药记录,如马兜铃,有"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可"的功效。目前,收载于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药材标准的马兜铃科药材有24种,含马兜铃属药材的中成药口服制剂有47种,均可在总局政府网站查询。, k& z5 \+ B8 Z

6 Z. |8 T. t; ~4 l7 ~% |我们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注意含马兜铃属药品的肾毒性、致癌性的风险。任何药品都不能大剂量、长时间服用。
& i5 R6 n/ s  E! h
9 F% [) s7 N! p8 d问:下一步总局将采取什么措施?
- \$ m. ]/ M+ M
1 g8 o0 |- H% M* ?答:确保药品安全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所有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对其上市药品开展持续性研究,都必须严格履行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的责任,并根据研究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监测情况,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把含马兜铃酸药材作为原料生产制剂的企业,都要对其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限期提供评估结论,逾期未能提供评估结论,要停止生产,注销药品批准文号;有评估结论的,要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经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后,对获益大于风险的修改完善说明书,对风险大于获益的予以淘汰。
- K: m$ p6 I- \* X
$ Y% S% B4 j- l马兜铃酸安全性问题,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关系中医药事业发展。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监督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严格执行细辛类药材只能用根茎,禁止使用地上部分作为饮片和中药制剂的原料。对上市的含马兜铃酸产品进行专项检查,加强检验检测,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中成药基础性研究,开展相关药材和中成药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有针对性地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中肝损伤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并组织技术机构和专家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采取慎用、限用、停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 y7 _2 z! c* |# z$ T9 {6 }, M5 |  ^  y% h" u2 t
上一篇:总局关于15批次药品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165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31 08:38:41 | 阅读全部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怎会怕这一时的“捧杀”与“棒杀”?- h9 B. m) H6 z# U- M

" q( a' M' i7 J; a5 g: y# t原创 2017-10-30 曹东义 中国中医药报
' ?3 v- T7 {* I#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0 l: i, g( g5 Q作者:曹东义+ q  ?8 f( ?" j! E) f2 y3 D8 u. n

) n4 o7 E$ O' t8 K7 G% ]& A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经历过很多考验,有伏羲制九针的不容易,也有神农尝百草的艰辛,还有宗师扁鹊创立学术体系的曲折。# u6 u' E4 C: d. Q& u3 z# Y( i
* K  x5 n7 `" y& H# i2 C! P5 g% r
“捧杀”与“棒杀”,考验过很多著名中医药学家,如今又有中药损肝的传闻泛滥于网络之中,混淆视听,误导大众。追往思今,不胜感慨。$ U6 m" j  ^9 Y, y6 O) T% u' ]/ r

; }* }! X' h" ]( M7 l扁鹊秦越人作为中医学开宗明义的大师,他的传奇经历之中,就有“捧杀”与“棒杀”。他刚从一个旅舍经理,成为医学家的时候,就有人传说其能“见垣一方人”,他自己却从来没有使用过这种“特异功能”。
( Y4 ^. T" Y) q% F* N% I! @4 b+ b+ K9 o" w. J
对于这种过分的赞誉,秦越人也许只是一笑置之不加分辨。但是,在他和徒弟们一起抢救虢太子尸厥成功之后,“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之时,面对整个社会大众的赞誉,扁鹊秦越人却不敢轻易接受。他绝对不做高高在上的“白衣天使”,而要坦然地做一个“病道少”医生。
* E7 ]( g' f1 Z  _* c: m
$ X* J8 l7 F0 c: h5 M' k. X他说:“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虢太子)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真诚而宽广的胸怀,绝非一般成功人士可以比拟。他面对魏文侯的时候,推崇大哥治未病,不认为自己“救死扶伤”水平高。  n  M+ i0 m% z3 j$ F8 N( }

, x" {" c( A2 A; n( s* D! j扁鹊有先见之明,却被桓侯误解为想要从没病的人那里获得名利;他为三秦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贡献,却被太医令李醯杀害。文挚治好了齐闵王的忧郁症,却被生烹而死。华佗医术高明,深受民众爱戴,也是“因技见秧”,死于非命。! ^, p6 m3 r# \, a( a% u

( v0 O" @& X' O  _: e! w- V“西眼看中医”,混淆大众思维
% n0 N& p$ ], `" M$ K0 {$ Y
/ ^5 h! i9 y% e0 X9 B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让国人深感鼓舞,但是这项“源于中医的创新”,却不是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特殊原因。
8 `$ C5 S; |, o: W. a8 }, i+ ^5 p( c) c+ X/ i
有人说:“倒底是青蒿素杀死了疟原虫治好了疟疾,还是青蒿素按中医理论治好了疟疾?”: q8 h: |8 O, f; r

" E  F- U* a0 Q) t8 M" G* s这个问题,的确提得很好。4 _5 g( Y7 L. C- a' N

- z( G6 c) c$ i$ q; Z% M# S( l杀死疟原虫,可以治疗疟疾,这是青蒿素有效的主要原因,这里边不需要中医理论作指导,也是事实。但是,辩证地看问题,中医历史上治疗疟疾的方法很多,除了青蒿之外,还有常山截疟、小柴胡汤治疗疟疾,鳖甲煎丸治疗疟母等,有很多记载。并且,针灸也可以治疗疟疾。当年,解放战争时期,在大西南爆发很多疟疾病人,缺乏奎宁,部队的官兵,都是依靠针灸治愈了疟疾的流行。( o% K( K: _3 v, k2 }5 c
2 Y  T: @' Q/ X" c2 m, m
朱良春国医大师也介绍过“日下一节”,判断疟疾病情发展,中医治疗很有效。因此,治疗疟疾,绝对不是只有杀疟原虫一条路。
' y: m, v( t% I& e9 J. E& q: C6 Y9 A7 X7 y& D4 r
人体不是化学实验场,不一定需要化学武器战胜疾病。人体内在的卫生资源,需要挖掘和调动,这是中医的长处。西医的化学制药,大多数情况下对人体有帮助,成就不容埋没。但是,药源性疾病很多,也很严重,其根源是忽视人体“内在卫生资源”、“自组织能力”造成的。这种错误的后果很严重,再加上“过度医疗”,市场阴谋,因此,其危害不可低估。
5 Z% ]. g' L2 Z% f( _9 x% m6 u  @5 v: j
青蒿素不能代表中医未来发展方向,青蒿素是“源于中医药的创新”,与中医有关系。然而如果要求中药都变成“青蒿素”之类的药物才能使用,就会推理出“不提纯”的药物,都是作用原理不明、质量不可靠、安全性没保障的“初级药物”、“问题药物”。
6 W& A8 E6 s* t( ]8 s1 G! p' t: F8 c0 \% g: H& e9 q+ v0 E) T# h) {
这就把中医、中药,放在二级、初级的水平,永远不能与西医平等。而且,按照这样的标准,中药汤剂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认为只有经过提纯、实验之后,才能使用。2 u1 l" Z; g7 {) T$ ]
6 P7 i7 I" G1 u5 e9 K% ?: B* K
这就是“废医存药”、“废医验药”,这样就危及到中医事业的存在了。所以,不能用西医药的标准,来评价中医药。: G( `( B6 O3 [' o; u
1 z( C8 ~& {- |0 w. @) ?0 o# {
中医不能被捧杀,也不能被棒杀。胡萝卜加大棒的事情,混淆了人们的思维。
, [, u6 r$ E: K3 n. O& U* x' r
" y, }6 V5 W4 t; R: H& s最近,网上有文章说,台湾学者找来98个台湾肝癌病人的肿瘤组织后,他们发现其中76个(高达78%)病人的基因突变特征和马兜铃酸导致的基因突变特征一致。因此就有人添油加醋,肆意发挥为《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他们谈的不再是马兜铃酸了,而是变成了整个中药不安全,号召大众远离中药,不看中医。' e: A0 i7 ?# [  F; q, B* V# t3 h$ w

( g4 ^8 h0 i0 j  m! |+ p这场风波越演越烈,已经漂洋过海,影响到制药的国际形象。) a6 }$ J" O, _' H

- x) q5 r  F8 R: k笔者认为,有关马兜铃酸导致肝癌,进一步怀疑中药安全性的文章存在不严谨,甚至故意“以偏概全”,故意抹黑中医,歪曲事实,误导大众的问题。1 z' s0 x4 s$ p6 a( P4 ^5 K

+ c/ {4 e: c( h% Y: x中医治病,从来不是用化学成分做依据(那是西医、西药的方法),也不是只使用单味药,而是主要靠多味药组合起来的复方,其中有大智慧。& S( l- n5 C# N  t# d5 Y
1 t/ P8 T1 Z; @2 y7 z5 \
海外中医学者吴侃阳、杨观虎发表文章说,无知乱用中药而无意识中毒的问题,应该均为“成分论”误导所致,因为其所认为的无毒中药,常常会使人产生可以肆意服用的幻觉,直到身体出现危险症状都还不自知。
5 @& S5 F  ]- @, C
+ j1 {5 k1 `" d$ a8 @/ G, e+ W" _类似的误导比比皆是,正是由于(中药成分论)误导,人们才会放心大胆地胡乱服用那些“无毒”中药,才使得(药证相反)问题频频发生,所以人们在指责中药毒性成分导致中毒事故的时候,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到底是谁使得人们大胆地违背中医药学术规律而滥用中药?而倡导中药无毒论的始作俑者又到底是谁?# a9 E7 l; S6 M  C9 n' M/ K
* S; s" f* W( s6 d& l! u8 F
不能用西药标准衡量中药) i. v4 {2 a* [

: u+ r& L7 T, P. e7 Z! R中医历史上经常把毒与药连在一起,正因为中医心中有“是药三分毒”的畏惧敬畏之心,才在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之后,历代本草之中对于药物的毒性都很认真记载,并且依靠加工炮制、君臣佐使互相组合制约来“减毒增效”,尤其是辨证论治,因人、因地、因证制宜,随时调整治疗方药,有一些列的预防出现毒性反应的措施。如今,这些内容不被尊重,只按照提纯之后的化学成分来衡量,并且要求在临床上不能经常更换治疗药物,说那样做是“偏倚”,不符合“统计学要求”,是质量不可控。
" Z) p! G! R+ N3 p0 h8 ?
3 ]* p  P* e8 I4 L: G马兜铃酸不安全,它是一个化学提纯之后的成分,有些中药植物之中含有它。" j+ X$ U* n/ I8 P' \) M

0 `( H/ z, _9 ~$ d; [. N( ]但是,含多少?单独煎煮,可以溶解出多少来?没有资料可以说明。  j# _: S1 ~3 \: }/ q' h$ J
- {, z9 |; _. c' {7 Z0 b0 [2 P
即使溶解出来了,有多少可以被吸收?也没有资料可以说明。
8 C" W' _& }$ ?
- E% s0 _7 o" N在复方里,这些所谓马兜铃酸是原型存在,还是与其他成分结合在一起存在?能不能像单体的马兜铃酸那样“发挥作用”?, \: t  A; P- X9 Z( }6 E+ I
+ E  u1 c0 N7 O2 V
这都是问题。中药很多成分在煎煮的过程之中,并没有溶解出来,就像我们喝茶一样,扔掉的东西很多。也就是说,即使马兜铃酸可以致癌,含马兜磷酸的中药未必致癌。
! L5 E" }; H5 W$ y3 \. a+ o' S+ b8 `
这些问题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发表文章进行推测,那只是猜测;把猜测当做依据,已经不够严谨,再把猜测的东西往前推,说中药致癌,是严重扩大化。把一切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中成药,都说成是毒物,号召人们远离中药、取消中医,这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派,而且是“株连九族”的霸道思想。
9 f* ?/ ]" X6 d6 j$ K" s
$ G5 [/ ]+ L& ]9 a5 ?: Y- U用中药的化学成分说事,用西药标准要求中药,是错误的评价标准,这样做就会危害中医事业,2012年笔者主编的《挺起中医脊梁——“废医验药正在危害中医”》(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用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废医存药”与“废医验药”对中医事业的危害。# L, V) z. X6 z0 Y" }- h5 c. P3 W5 z

7 @2 r. e9 F; O6 \“西眼看中医”,误解、歪曲和抹黑中医的事件不断发生,从100年前余云岫的“废医存药”,再到摇身一变的“废医验药”,迷糊了很多中医,忽悠了更多的大众,它是不断升级的取消中医错误思潮。不论他们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都是帮助西方制药资本在中国扫清障碍,为西方资本利益服务,是违背中华民族利益的行为。, I$ _1 Z/ D6 P; r: I

: }) h" ]; ~! t3 v6 @《世界肝病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7年10月,第18卷第9期:1141-1157页),刊发了戴京璋等9位专家在德国的一项研究,得出中药对肝损伤危险极小的结论。
& O$ ?8 c! Y' k' k* Q) X' K$ p
$ i( H8 s; P/ p它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附属医院完成的,研究对象为21470例病人,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周期从1994-2015年共21年。研究结果发现,有95.95%(20600例)的病人丙氨酸转氨酶在正常值范围内,有3.93%(844例)的病人转氨酶高于正常值最高值1-5倍,仅有0.12%(26例)的病人转氨酶高于正常值最高值5倍以上。除了使用中草药治疗病人外,治疗方法还包括中国针灸、按摩及其它放松疗法。: ~7 H0 ?- i5 V

9 U1 S7 a. }! E" B; N基于如上认识,我提醒广大读者朋友:首先要认清西药、化学制药危害,不要把造成肝肾损害、引发癌症主要责任认错了;不要把一个相对安全得多的中医药体系污损了、败坏了。8 y+ z2 Q/ e- ?

& ^  |. q- h! ~" V当然,中医从来不说中药无毒,而是善于“化毒为药、变废为宝”。因此,对于有证据证表明存在风险的中药,中医在临床上要慎用,不要轻易否定善意的提醒,也不要害怕故意的抹黑与“棒杀”。% H+ V2 Q2 h9 Y% v
新媒体编辑:赵 丹4 p( l$ p+ }* w3 e
1 ?- _4 X" W. V! I

5 n4 F8 d; \0 l0 i: i# n. d5 H* o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7  
7 G; r2 X$ \3 n) K+ y$ ^" g                  或 加QQ1424914417# T. K* {5 H4 H7 O2 x8 \" E
商务合作:17710634622
  R* ~" r/ I" F- s& ~微信投稿邮箱:cntcm01@126.com
6 y4 ^. }. B3 t, r9 [8 g(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 }' C3 b$ H" F1 U3 K: G5 {( X# P1 T5 z+ D6 F; w  D
2 I& d& _4 J9 q( a& W8 Y: M

* C; z& [, O& T1 ~% b) z: k# J3 c. J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微信号:cntcm1989)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授权。
: k1 |6 w) G" I. r8 a
3 {& E/ q1 X/ U/ A0 J8 a; [( w! C0 Y6 b- v- S# X' a, L6 [3 e
阅读原文阅读 269474 投诉2 }- S, ]  s8 }9 X" k" i3 d9 h! e
精选留言$ N0 R+ e! \5 F( N4 e# D9 I/ k
写留言* D# X: S0 U; X
! F+ l8 F# _+ k4 N7 n7 ~
115 ?2 ~* L& Y  {
周志毅®
# E1 G& z; Z5 p3 B, |: { 好文章!坚决与中医黑斗争到底!" N; p! n( \/ l% V2 O
昨天7 a# C) H) S2 j! x6 T
10
$ O) s6 k* r3 h1 g  F8 i/ a張『云游江湖』
; b5 u3 p8 U& J, O. d3 j/ ? 放化疗如此之毒,也没见西医放弃使用。更何况中药都是经过炮制后才使用的,久煎也可以消除药物毒性,吃进去的微末毒性绝对不会比西药的副作用更大。
) P( l: b% `& H8 G. S& m+ a* P2 ]昨天
. y% J3 e  I# x" r5 z& C9 l 100 }) J! {5 Z, [: C( V
龙翔 6 Z5 Q$ `4 M+ g  }. \6 }) {
必须彻查那些死心蹋地与人类为敌的愚顽蠢货,一些贪婪黑心,不顾道义,不顾疗效事实,背弃医学宗旨,时时刻刻企图将疗效卓绝收费低廉的中医逼向灭亡,那些黑恶天价疗效全无的西“医”分子不是真正与中医较量拯救人类的医学技能,而是噍恐中医的疗效挽救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后,断绝了它们谋财害命的财路,视中医为大敌,无中生有,制造事端,可耻无比!中医几乎无医闹,西“医”医闹连连不断,这是治病救人的医学吗?恐怕只有二货才认知。8 \+ B- G& x% W! Y' d
昨天+ i, o% k0 ]/ R2 q* T
9) g7 Q$ l* Q( T3 C) f, M. L2 a
李伟峰 ' E/ t$ ?7 w+ I6 _
中医,中药,国之健康的本,我是医生,还是西医,但是我还想多学习中医,我爱人是中医,不知应学,了解五千年文化。中国,不是外国人能懂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生为中国人骄傲!% ]1 k* m  w2 ~! U' Z! M
昨天
- b; b/ x: m' ^; U* c 97 H$ O1 T/ X& v! O" v' t
旭日东升
/ L# M4 G6 l9 H 中药的药物毒性并非人们常说的“有毒”,里面有个量的问题,我们常见的艾叶,苍耳,薄荷,甘草等等都有一定的药物毒性,不可过量内服,即使是人参吃多了也会丧命!几千年的医理药理岂是几个危言耸听,混淆是非的无耻之徒所能左右?2 M# b8 R" _* q, o+ L
昨天' s. V5 \) r. k. q1 E1 b
8
! U+ m3 _( e' s9 R百年济仁堂传人 , L/ P: X$ g9 e5 @
树大招风,名医招嫉,当代中医,病家次选!!!首诊于西医,不效寻中医  w6 v1 Q& f, X7 E/ w) I( C$ g, A
昨天4 P/ t) R" @) q2 M- C( ^; J3 g8 B# _- l
71 @; u1 L& N/ j4 i
医者仁心
( K/ G% [1 B+ K) Q6 d% y, d' e 中医之路难辛,就样雪中梅花凌寒独自开,我们更要用己之技获得患者认从,证明中医之神技,谁都不可替代。
7 ~/ f- K) O) X1 j! I1 S4 _昨天
8 Y9 m0 Q9 a6 x5 j7 p! s/ m 6
* A3 g% a0 V7 h; c/ oWill $ G6 v8 t  I. K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j4 \2 S- n7 {$ ~3 T0 F
昨天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31 08:47:52 | 阅读全部

0 R; ~: V9 v  M* f感谢大家关注,这是一次用学术名誉出现的抹黑中医思潮,它可以起到疫苗的作用,通过这件“坏事变好事”的“马兜铃酸事件”,教育大家与时俱进,不怕“棒杀”与“捧杀”,让中医更加凸显安全、有效,依靠特色走向遥远的未来,深刻影响世界。(曹东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12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