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中医】胡广芹:传承中医国粹,演绎“巾帼匠心”
2 W& R" W0 `3 }, m3 c2018-10-19 19:270 [4 C; z7 P, f
从西医护士到中医博士后,从普及中医健康教育到推广基层适宜技术,胡广芹凭着对中医的热爱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入细致钻研中医课题,精益求精提高医术,不遗余力普及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
4 X. _$ ^/ D$ Q% f: G& N! V. o- \4 E3 P4 z; C' @3 j. q; D
7 j9 m/ |4 ]& X' j. Q% \3 x, c/ x$ i& h) w
胡广芹(右)带领高安市中医院的弟子在市相城镇卫生一所,培训村医匙圆针系统痧疗技术。
% l4 T+ H. {4 h- M2 S3 J3 F L* ?4 N6 c/ c: ^7 o' |
金秋时节,在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镇卫生院的中医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技术培训吸引了不少十里八乡慕名而来的“赤脚医生”。培训老师胡广芹教授本次的主题是鍉圆针系统痧疗方法。该镇华阳村村医拿着小本子,全神贯注地听,认真仔细地记:“高血压可刮桥弓、膀胱经……”,他笑着说:“这样的培训,让我们学到了真正的本领。”) D% b* O1 X2 a- E5 i8 m ]
/ Z8 h% j; q$ S6 u2 k: {
同样的情景,前几日出现在扁鹊故里河北省内丘县,胡广芹在2场千人中医健康养生大讲堂上,做“健康与健康的生活模式”的讲座,关于如何通过中医技术痧疗维护健康的内容深受百姓欢迎。县委书记张辉自称是中医“铁杆粉”,他感慨道:“胡广芹教授的鍉圆针系统痧疗方法实用有效,学点中医技能和中医文化,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2 L7 u* P' o6 I/ q" S3 L3 ]" w
$ d9 a* E9 z7 A
胡广芹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出站,是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硕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医院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养生巡讲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会长,是一位有想法、有毅力、敢创新的中医人。她擅长中医“四诊”对人体功能状态进行定量检测,以“痧疗罐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配合方药、针灸等,综合调治多种病症。* _& v- a/ D, T7 {$ j
L+ X3 G7 V c2 \3 C. T! N1 [9 b
基层医生的好导师
7 r; l' E3 E1 n6 b. f- a
! C) C, g3 K( b' N- \" g胡广芹发明的鍉圆针痧疗器首先在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推广使用。2年前的暑假,胡广芹带着发明的鍉圆针痧疗器到高安开展义诊交流。高安市中医院的医生邓益群回想:“培训和义诊持续了9天,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11点多。胡老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或痧疗、罐疗,或针灸,或方药,回访患者都反映疗效显著,特别是三叉神经痛、面瘫等患者当场见效,打破了人们对中医疗效慢的偏见。”那次义诊的最后一天晚上,高安市委书记袁和庚陪同胡广芹看完最后一位患者,现场表态:“只要对百姓健康有益的技术咱们高安就要弘扬。”随后,高安市中医院院长陈卷伟制定了多种奖励机制,迅速开展了三级训练。
5 Z. u# d) B' `$ s$ j, ]( }' I% ]7 V: a& \9 ^9 C
胡广芹就这样和乡村医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以后,她会不定时地到进行基层义诊、讲座,给乡医传授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与适宜技术,与他们打成一片,深受基层医生欢迎。“每次知道胡老师要来,我们都争着抢着去上课。胡老师发明的刮痧器(鍉圆针定量痧疗器),无形之中延长了医生的手,使‘手’更巧、更柔、更省力。痧疗器耐高温高压、防腐蚀、便于消毒,避免了交叉感染,提升了痧疗的‘生产力’,胡老师很耐心,讲授得很细致,看着这熟练的操作手法,我们真得获益匪浅。”邓益群这样表达他的跟师感想。
+ s. @ ]+ \2 d+ ?
' s6 k, v8 d9 c3 Z, P2年来,高安市不断掀起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进乡村的热潮。胡广芹采用互联网远程授课、现场培训指导、实训比武的方式,在该市已先后举办痧疗罐疗技术培训班10余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千余人次,培养了16位学术传承人。鍉圆针痧疗逐渐遍及该市中医院、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高安市人民政府特授予胡广芹“荣誉市民”“基层好医生”称号,并在高安市中医院、人民医院设立了“胡广芹痧疗传承工作室”。1 D7 ^+ m2 q; C
! O. y/ Q7 A; P' M* g/ n7 o
胡广芹到基层义诊、做讲座,给基层医生传授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与适宜技术。她希望更多的人认识鍉圆针系统痧疗技术,更多医师掌握和运用于临床,从而使更多的百姓能从中受益。其鍉圆针痧疗技术逐渐在全国多地生根,河北邢台、江西修水、江苏宜兴、广东台山、海南三亚、四川绵阳等地,已先后有8个中医院或人民医院设立“胡广芹痧疗传承工作室”,30余名医生拜师。到目前为止,胡广芹已给3000多名基层医生直接授课演示操作手法。她带领研究生搭建互联网中医传承数据挖掘平台,录制了80集微课程,近万名基层医生接受了远程培训,许多学员在在她的指导下开展痧疗多中心优势病种研究。
! G8 d/ m; S. o3 \
7 X3 p/ J# X& Q6 }疗效永远是检验医疗技术的根本标准。内丘县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李晓蕾与胡广芹痧疗的缘分是从质疑开始的,在跟诊学习后,她信服了。“我工作后从没使用刮痧治疗疾病。认识胡老师后,首先被她发明的13个造型各异的鍉圆针痧疗器惊艳倒了,每一件都像艺术品,每一个手法都出神入化,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胡老师提倡辨病辨证施治施养,痧疗与罐疗相互配合,操作手法安全、无痛、无创,让患者舒舒服服中健康起来”,李晓蕾说。经胡广芹治好的病人已不计其数,病症包括面瘫、痤疮、银屑病、月经失调、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多是疑难杂症和慢性病。; B$ w$ R& ~2 B2 N
9 k5 K) t! c( d! c* [- Y* T( x理工院校里的名中医& S/ a( z% D1 q/ l: C4 w" c
+ w$ Y$ a0 W' ]1 H9 R
胡广芹在北京工业大学医院工作,她努力钻研专业,提高医术,患者口口相传,很多患者来自校外甚至外省份。由于门诊量大,校领导把中医科从原来的一间治疗室扩充到一层楼。
; e$ N8 a4 [; p" e
6 @+ d$ J6 `+ H5 G/ h2 s出诊的同时,她还要做课题,研究方向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生命周期中医健康管理”“互联网+名医名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模式探索”等。为方便胡广芹带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学校在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健康工程研究室。
/ {, z6 I/ \$ f" Z# X
; B- h0 W7 I, y) G传播中医文化,是胡广芹在北京工业大学积极开展的工作之一。她在学校开设的32学时的“中医健康养生”课,几乎场场爆满,已经为千余名大学生和30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系统普及了中医知识。“应该让中医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发力。”胡广芹说,中医健康文化对大学生疾病预防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独特的价值。0 A4 Y( X, |6 I6 \
' v4 e; y) c5 `1 p' {2 w8 h她编写的教材《大学生轻松学养生》通俗易懂、生动实用,学生们学完后,把教材作为日常工具书放在案头,或者送给父母一起学习养生知识。胡广芹在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开辟了一方受欢迎的中医阵地。
8 O" U: W+ W0 D; O4 S$ i# ?4 @& O; a' i' Q1 D) h
从西医护士到中医博士后/ U) ]8 e& `; x; L+ i
" ]# n+ h5 H ~2 p% O
胡广芹走上中医之路有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既有家传的原因,也有生活和学习经历上的原因。% w- i8 m% w T* p/ ~6 I1 u
: }1 R3 j, U( X7 g2 r, t
胡广芹幼年时,曾因大面积右腿烧伤,引起感染后高热,天天打针治疗,好不容易高热退了,烧伤渐愈,却发现一侧腿失去了知觉不能行走,一连住院3个多月,情况仍不见好转,医生也束手无策。幸运的是,胡广芹母亲的外公是位中医,因家传的缘故,母亲懂一些中医知识,对孩子的治疗没有放弃,坚持用简单的工具给胡广芹按摩、热敷,最后竟然治愈了。自此,长大当一名好医生的愿望就扎根于胡广芹的心中。0 m0 ~8 T: q$ a0 i e
6 ~& N4 C6 A3 z2 h v
上世纪80年代初,胡广芹卫校毕业后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她经常回想起母亲常用的一些中医药疗法,例如用葱白、芦根、香菜根、生姜煮水治感冒;用马齿苋、蒲公英捣烂外敷治疗乳腺炎,她希望这些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措施能惠及身边的病人。
3 p* L6 i4 T9 x7 a9 z1 z2 W0 G; y4 S W) ^% p8 k4 W
从小对中医的憧憬,让胡广芹凭着坚韧的毅力,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而迈入中医药大学的校门。她学习特别认真,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最后一年,积蓄花完了,几乎每天只吃馒头和咸菜,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K$ V/ z5 m! g- H' {
8 f' G+ g/ V- m2 l6 K致力健康中国梦
3 O5 k( k$ K2 |, @9 Z# r
0 T3 J! N/ R( B: [, i! ^0 c( M胡广芹选择在基层从事中医全科医疗,与她博士后的合作导师王永炎院士一席话有着密切关系。王永炎说:“谁真想对中医健康研究,应该到一个社区蹲点工作几年,仔细观察人群身体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掌握一手资料。”前辈的谆谆教诲,让胡广芹对中医药健康工程学的探索工作充满梦想。! X) [6 `+ y7 k/ f0 b- b
0 _6 I1 r1 g6 E胡广芹在基层工作中发现,根植于民间的痧疗罐疗技术,缺乏理论梳理,工具和操作规范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受《灵枢·九针》鍉针、圆针和《五十二病方》角法的启发,她根据经络腧穴学、解剖学、人体工程学原理,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鍉圆针痧疗器。整合刮痧、推拿按摩、点穴、毫针针刺、针刀拨筋、走罐手法优势,结合不同病症、经络腧穴和解剖位置,归纳出6套新手法。她不仅好学,善于思考,还十分重视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强调细节往往决定治疗的成败,这些都是她在多个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重要原因。( P8 w: }4 g- B
0 ^6 Q5 y* X5 `& c6 H
胡广芹对中医药“走出去”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认为无痛、无创的中医适宜技术既能服务于百姓健康,也适宜充当“一带一路”中医药“走出去”的先锋。胡广芹曾用鍉圆针疗法给一位德国患者解除膝关节积液病痛,患者在甩掉双拐后,多次邀请她把技术传播到德国。胡广芹始终认为疗效是中医国际化的核心,并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的优势,在规范操作、提高疗效、保障安全等方面下功夫。
+ e; }0 D* D2 e3 c1 Y; ~: L. U! j6 I7 z+ {. t
如今,已过知命之年的胡广芹,仍然奔忙在提升基层医生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的征途上,并乐此不疲。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觉得辛苦。习总书记提出‘坚持预防为主,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我们中医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紧紧围绕‘大健康’事业,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技术的独特优势,在新时代为保障百姓健康做自己的贡献。”8 I- Q( {8 z9 `% \
- Q# i- b- w1 Q, f6 D% q; w# h4 _: [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柴玉3 J4 r6 j1 Q7 H) q
1 Z1 E! k5 w+ y图片:漆丽媛2 y! ^7 d k$ t9 h( X4 P u
" Z. f5 {1 y9 l) X# `4 w% m编辑:董俊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