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为什么要改造成中医药学】& r* I" v5 x0 G; ?7 p+ ? n( d
原创: 何安宁著2017.103 }) C% P; M2 N
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的《论语》中就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正,则事不成”的古训。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应该名正言顺。笔者在此特别谈谈自己心中一直都在思考,并且感觉到纳闷的的这个问题,但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盼更多关心中医学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中医同道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来一起探索交流,争取尽快为祖国医学正名!下面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之见!( e5 v+ h& O# {9 f" l
为什么要将传承几千年的中医学改造成中医药学?中医学什么时候改变成中医药学?众所周知,为炎黄子孙繁衍生息保驾护航的自然医学,数千年来一直叫作医学,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的中医学院都更改为中医药大学。自古以来,中医防病治病的方法包括内服和外治两大类。“药”只是中医八大技术(砭、针、灸、药、食疗、拔罐、按跷、导引)中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
/ C7 O2 d$ J/ x [为何要将“药”与中医相提并论?难道草药不需要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吗?没有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就不能叫中药?充其量只能象外国那样叫植物药,而不是中草药。这其中潜藏着“废医存药”的隐患,或者说就是为了废医存药而更改中医学之本名。为什么要废医存药?笔者个人一孔之见有以下三点。1 O, a7 ]! r2 A+ y8 Z, G, a3 I
一是按国际标准即西医标准改造中医,使中医更进一步西化。5 w) }9 R, b0 L5 \3 J! D) W4 s
二是医疗市场产业化的需要,改革开放后,西方制药与设备仪器财团不断涌入我国,建立了大量的化学制药厂,国内各种各样的制药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中成药生产厂家也越来越多,为了把中药变成象西药那样的商品、为了提高中药的价格与销量,只有把价廉物美的草药加工制作成中成药,用人工方法将中草药提纯成象抗生素、激素那样的化学药物,通过所谓高科技化学分解合成方法,把自然界的花花草草、根茎叶等富含生物体自身结构及自然生命活性的原生态植物、矿物质,加工提炼成化学药品,以西医标准来改造纯中医,在表面看来,很多中国人认为这是中医与世界接轨的方法,从本质上看,这其实是逐渐消灭中医的绝招。因为,如今的很多中国人思想观念早已经全盘西化,自诩以中医现代化为招牌,以科学的名义行扼杀中医之实。
) w' o' f/ }& I+ a [从中国中医与日本、韩国等废医存药的中医应对新冠疫情的疗效,就可以直接反应出废医存药的巨大危害!中国中医为什么“治大疫若烹小鲜”?因为中国中医人依据中医自然整体观念和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的辩证论治原则,不管是救治新冠疫情急危重症,还是轻症都有显著疗效!而日本、韩国等废医存药的中医没有按照本来的中医思维来制定适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治疗方法,只是对症卖药,所以,日本、韩国等废医存药的中医无法有效救治新冠疫情,当然对其他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肿瘤、癌症等所有疾病,同样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打着与国际标准即西医标准接轨,让中医现代化的招牌,其实质就是废医存药,就是从根本上消灭原汁原味的中国医学!
8 o9 o) N9 v3 }" ^* f三、为了引导人们多吃药,压抑中医丰富多样的外治疗法如针灸、刮痧、拔罐、按摩、气功等。另外,与现代人轻视体力劳动,越来越喜欢炒作概念、玩弄机巧,缺少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和踏实的实干精神紧密相联。
2 j/ J+ u8 V) m+ ~四、为了传承古中医精华,当然首先就要为中医学正名,把中医药学更正为中医学!只有回归古中医宏观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与微观的辩证论治哲理思维,才能更好的守正创新,弘扬古中医文化与丰富多样的医方医术,以道御术,以术显道,道术并重,走出“废医存药”阴影,振兴原创中国医学,中国医学简便效的优势与特色,只要从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层面在行政和教育领域全部按照中医学自身规律来传承发展中医,就可以让中医学充分发挥其治未病、治已病、治急危病,防治各种各样的传染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全方位功能,我们国家人命关天的医疗领域就可以走上以传承了数千年祖国医学为主,其他医学为铺正常道路,从此走以昂贵的进口药和进口仪器设备为主的卖药卖仪器设备医学,造成的层出不穷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的巨大公害!让国人走出“看病难、看病贵、病难治”怪圈!让老百姓走出因病返贫,因病倾家荡产,因病人财两空的悲惨世界!让医改走出深水区!同时减轻国家巨额的医保开支,减轻个人与家庭的沉重医疗费用负担!让国人生活更健康,让社会更和谐稳定,让国家更繁荣昌盛……让神奇的中医学一如既往地为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和中华民族的绵延强大保驾护航!让神奇的中医学的更好的造福人类健康。
3 l$ F+ m2 B1 n/ C. h9 i) K5 @$ e2 I
$ K. \! _3 u: K0 w1 x( R. |9 S
; W4 ~/ l! Y5 z! g) q9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