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藏起来”的明医说“三通”
曹东义 发表于:2022-6-19 08:03:4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78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2-6-21 10:12 编辑 8 P# ]/ n8 M4 L$ ~% b

" z5 V& }. y* X/ a3 h9 e1 P1 l
这里藏着一明医
北京求医者  
“明医”?对,不是“名医”,是“明医”。
“名医”是一定范围的公众都知道的医生,比如市县级的名老中医、国家级名中医,还有政府认定的国医大师之类。名医有声望,有地位,但有的“名医”恐怕不是因为经常看病被患者认可获得的“名”。名不副实的名医,估计我们这些经常得瞧病的老病号没少遇到,尤其像我这样有些挑剔,都不屑于随便挂一般“副主任”级别以下的专家号的人,遇到让人失望的“名医”就更多,最后对“名医”的名头和哪个医师是什么级别都麻木无兴趣了。于是就开始试图寻求“明医”。
“明医”不一定有名,但他不糊涂,明白我们求医者的身体是怎么回事,清楚怎么诊疗我们身心的疾病,并且效果分明。他的患者都来自已经痊愈或者还没痊愈却已获得很好疗效的求医者的口碑宣传,而不是铺天盖地的纸质炒作或媒体广告。他或许暂时名声不大,但迟早一定会有大名。
“这里藏着一明医”,这里是哪里?北京西南角一个偏僻的地方——房山区长阳镇。这位“明医”是谁?张流秀医生。说张医生是“明医”,其实他也很有名的。据说,他三十多岁在他老家行医时,就被人誉为“年轻的老中医”了。如果有心从网上百度一下他的大名,或者“巴蜀郎中”名号,关于他的文字也不少。
为什么说张医生是“明医”呢?且让我按他是怎样诊病的、是怎样疗病的和怎样聊医的这三个方面慢慢道来。
1、看他是怎样诊病的
张医生是怎样诊病的?我告诉你,你看到他诊病的方式,你顿时就明白了我们学过的中学课文《扁鹊见齐桓公》,像这样神话似的故事,你再不会鄙夷不屑地轻易认定就一定是我们古人的虚构。只是扁鹊有故弄玄虚之嫌,并不说出“君之疾在哪”的诊断根据,而叫人无法信服。
经一个朋友的推荐,我预约来到房山区长阳镇熙悦汇小区位于某栋楼三层的今养医馆。医馆小巧精致,不在一层底楼有门面,没有一般医疗机构那样的紧张气氛,看起来倒像休闲的茶馆。负责人陈馆长告知,这是北京美善颀中医药科技公司附属的内部医疗机构,虽属卫健委管辖,但原则上并不对外,而主要是对全国加盟商背书和高端客户服务。这就难怪了。
陈馆长引我进诊室。
诊室不算小,背景墙是一壁大书柜,放满各种医书,好像还有部分文学书。一张抵窗的长大诊桌,诊桌上靠壁一端的宽屏显示器应该是用于写电子病历和开方的。诊桌和背景墙书柜之间的靠壁一侧摆放着一架普通的电子钢琴,看得出来诊室的主人有些多才多艺。诊桌上还放着一个直播架,陈馆长解释说,这是专门供疫情下对京内外不便来面诊的求医者们进行远程视频诊疗用的。
张医生从靠背椅上起身,并用手示意:“请坐!”“您张医生?”我回应并坐在诊桌对窗一端的凳子上。朋友推荐时,我概念里张医生就该是一个长胡子满脸沧桑的老爷子,想不到一见,他意气风发这么年轻!他看出了我的不解,微笑着解释道:“觉得张医生年轻是吧?都快60啰!”
这时陈馆长已坐到诊桌显示器前,跟张医生并排,准备操作电脑。
我坐定后,张医生把脉枕推过来,也不问我来看什么病,只说:“伸出手!”我说:“哪只?”他回:“哪只先,都一样。”于是,我先伸出左手放在脉枕上,他却用双手指把住我的手掌稍稍牵近他面前,先翻看手背、手指、手臂,接着手掌、手腕、手肘,嘴里随时向陈馆长通报着异常特征,并一一说出我自己感知到的不对劲。我都没主动告知哪里不舒服,都他问我什么自我感觉“是”还是“不是”。说实话,他说的这些症状基本都是有的,我没法不回复“是的”。接着,换另一只手,一样的诊看流程。然后,让我揭了帽子、口罩,要我直接看着他。他盯着我,嘴里说道:“眼睛浑浊,口唇紫绀,面部油腻感,头发枯槁,太阳穴青筋外露……”接着看舌面、舌底,这倒跟其他中医专家一样。“好了!”他说。以为诊视就算结束了,但接下来,他说:“撸一只裤管看看小腿!”我赶紧侧过身,弯下腰撸起一只裤管露出小腿。他看一下我小腿内侧外侧,然后让我站起身露出肚子,用一只手背在腹部作上下左右再绕一圈的巡回触感,完后说“行了”,并示意我整理好衣裤重新坐下。
2、看他是怎样疗病的
张医生的诊病方式,我是第一次体验到,你不得不承认他的确与众不同。其他医院大夫或者什么专家,都是一见你就问你:“哪里不舒服啊?”然后就是摸脉,同时望望舌头,态度好的就问你几句,或听听你倾诉,然后就开出了处方;态度不好的就嫌你烦,全程都没怎么正眼瞧你,摸脉、看舌似乎也就是装装样子敷衍你,不待你把病情一一道来,他就刷刷刷地开出了几张检查单让你去缴费检查了再说。
张医生真不一样,诊视一个病一般会用上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可见其认真仔细。但他说,他曾在某个医疗机构坐诊,半天接诊五六十号人的时候,也会就几分钟一个人,为了保证诊疗质量,也就不得不限号。陈馆长说:“老师不希望每天这么看病,病总是看不完的,他希望国民知医、懂医、学医。中医本来就来自于日常生活,他希望大家能把学中医作为人生的一个基本素质,就像今天我们每个人必须懂一门外语、必须会开车一样。老师有一首打油诗:‘人人皆知医,苍生无枉死。分清病与伤,健康靠自己。’因而,那几年在北京博爱堂名医馆和上海宝中堂中医门诊,老师作为特需特约专家的挂号费最贵。”
给我诊视完毕后,张医生说:“您身体的情况,大概就是这些。您自己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我靠,还补充什么?严重胸闷憋气等等难受症状,都被他基本是八九不离十地说出来了,心服口服!我赶紧把近期的医院检查报告和部分其他大夫开的处方提供给他。他查看着,并耐心地倾听着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断的如何痛苦、如何求医的倾诉。其间,他时不时问问我和我夫人的相处情况,希望我和我夫人甚至连同孩子,经常一起散散步,并“牵着手,并排走”,“常抱抱老婆,常让老婆抱抱”。
待差不多了时,他转过头对陈馆长说:“好了,方案出来了!”什么方案?我注意到,他是掰着指头,这样吩咐陈馆长的:“清胆道,清肠道,清尿道,清食道,清血道,消油脂,强心脏,降眼压,温地暖……”一套一套地,全是三个字的术语!那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的流利口述,那坚毅沉稳、毫不犹疑的妥妥神情,让我觉得真是来对了,我再不用去其他地方求医了,大概只要是病,拜托他差不多就已经足够。
但张医生说:“每年治病救人还算差强人意,但难免总会失败少许,原因当然很多,比如求医者找来时,已经病情深重到不可逆转,专业术语叫‘病入膏肓’;还比如患者或其家人,总认为特大医院都无可奈何,难道你这中医还能有更好更有效的办法?所以就难遵医嘱,不听话照做;当然,也还有一听说这里走不了医保,心里就犯嘀咕,不情愿自费在自己身上做健康投入的。对这些,我们只能自我宽慰:‘药医有缘人。’虽然没有成就感,我们感觉只要尽心无愧了就好。最该自责或反省的是,我们作为医生,总难免对疾病还有思考不到位或可能还有用药不精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信任我们最后却很遗憾的少数求医者来说,我们心底是有愧的。学无止境,还得做到老学到老。”
我想,这该是张医生的自谦吧?就是神医也有救不了的命,明医当然也有治不好的人,对吧?当今那些各级“名医”,尤其那些国医大师们,是不是给所有疾病都治好了呢?
张医生接着说:“我自己也是患过重大疾病过来的。”“医生还患病?”我不明白。他说:“医生也是人啊,也吃五谷杂粮,也生活在这世俗中啊!但当年主要是被一些求医人的信任逼出来的。他们给予的压力太大了!一般我们都会预先告知他们,如果两次三次出手都无效,就希望另转医院或另寻高明,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但他们说,医生你尽管大胆地治,反正我们哪里都去过了,现是死是活都只在你这里!没办法,他们认死理,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怕辜负了他们这无奈而又无尽的信任。就这样,成功、失败,失败、成功,悲欣交集,自己大病。好在换来了对人体、对疾病、对养生另一片天地的认知,结果治愈了自己的大病,又救治了若干可救的人。”
想不到张医生不光有本事,还是有故事的人!
3、看他是怎样聊医的
张医生看我很有想法,即从书柜上取了一本书送我——《知医与健康》,他近年编著的内部版。送书,这又出乎我的预料。赶紧翻开书的扉页,请他签字。他也不推辞,思考了几秒,提笔就流畅地一蹴而就一句话:“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
趁医馆陈馆长和其他工作人员抓药和制作外敷药之机,我有幸聆听了张医生关于人体、关于疾病和关于养生方面的知见,让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甚至震撼。
关于人体
张医生说,人体不是鹅卵石一块吧?我说:“当然不是。”他说,人身上可长着这么多孔窍,你看视物的眼睛、听声的耳朵、出气吸气的鼻子、说话和吃饭的嘴巴、排汗的汗毛孔、排便的地方、尿尿的地方、过房事的地方、女性奶孩子的地方……这些孔窍拿来干什么的?拿来供进出的。供什么进出?人体生存生活于天地人环境之中,是不是需要从这三类环境纳入人体维系生命的物质、能量并获得动力?我说:“对对对!”他说:“你看这张巨大图片没有?”他指示我看身后,原来诊室对窗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张巨幅图,我居然没注意到,是“三通系统示意图”。我疑惑:“三通系统?”张医生说:“对,就是‘三通’!” 他说,他原来研读中医源头经典《黄帝内经》,里边有两处提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他不理解,从医的人为什么就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呢?结果在他诊疗之余,有一次发呆,猛然间就明白了。他说,他那之前所读的书,所走的路,所获得的知识和见识,结合临证治病救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一下子就串起来了!从此豁然开朗,高屋建瓴,五四那些著名学者反中医的理智言论和非理智谩骂,不再值得他去在意,只是悲恸中医人自己都还是盲人摸象,理论繁复,逻辑混乱,概念不清,解剖粗糙,治病不行,如何去怪人家不理解,而不让人家反对甚至谩骂?
张医生解释三通说,人体通过气道鼻窍、汗道汗毛窍跟天文环境进出交流与沟通,就是天通;人体通过食道口窍、肠道肠窍和尿道尿窍跟地理环境进出交流与沟通,就是地通;人体通过意道眼窍、耳窍和口窍,性道性窍(男精道精窍,女阴道阴窍),以及乳道乳窍等,跟人事环境进出交流与沟通,就是人通。天文环境是天体、阳光和空气等构成的空间,地理环境是水质、土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构成的空间,人事环境是家人、亲朋、邻里、同学、同事、上下级、社团、党派和风俗习惯、道德舆论、历史文明、法规制度等构成的空间。三个环境空间影响于人的分别是季候气象的空气状况、水土物产的饮食状况和人生际遇的情感状况。人如果跟这三个环境空间状况关系处理得很好,三通进出没有障碍,也没有不及,人就没毛病,否则人就患病。他说,治病无他,就是恢复人体三通而已。我说:“这好像和传统中医不一样哩!”张医生道:“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经过近二十年带徒讲课的古语新说、古医新讲,我们把中医现代话——说话的话,和现代化了——化学的化。”他说,经过他的努力,让“人人皆知医,苍生无枉死。分清病与伤,健康靠自己”的想法,基本可以成为现实。他说,他一直倡导并努力在做的是,“把中医请下玄坛,让中医走向大众。化中医为世界医,变中医为人人懂”。好希望张医生的愿望能最终得以实现,从而造福我们大家。
关于疾病
张医生说,疾病是什么?疾病就是人体某个或某几个空间其某种或某几种内压或者过大或者过小或者过大过小不均衡的状态。而这些疾病状态,一定会出现自觉症状或他觉症状,或者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同时出现。他举例说,比如感冒咳嗽,这是自觉也是他觉症状,是因为人体感冒风寒或风热后,气道受限,导致肺区空间气压增大,咳嗽便是人体试图冲破气道,降低肺区气压的一种生理反应。再比如孩子高烧头疼,高烧是自觉也是他觉症状,头疼是自觉症状,主要是外伤寒或内积食所导致。所谓外伤寒,一般是汗出当风,汗毛窍被风寒之邪封闭,内在空间热能不能外泄,致使热压加大。这种情况一般无须进医院打针挂水,只需把厨房当作药房,把食材当作药材,拍两三片生姜,加适量白砂糖,煎成一碗生姜白糖开水,趁温喝下去,发发汗,泄了热压,注意保暖就搞定了,这叫“开窗透热法”。假如发汗热压降不下,降下来瞬间又升了上去,那一定就是积食发酵高烧了,需要“断敌粮草法”,即通过消食通便来釜底抽薪。原来发烧都有这么些道道,我们一般人哪有机会懂。所以病一来,就赶紧往大医院送。
我翻阅到《知医与健康》里的那首诗:“人人皆知医,苍生无枉死。分清病与伤,健康靠自己。”张医生说,国民务必都该知道:西医主要是“创伤医学”,很讲究“卫生”,善于“救死扶伤”,所以战争、地震、车祸等意外伤害,西医是首选必选!现有中医主要是“疾病医学”,特别强调“养生”,长于“治病救人”,所以凡是疾病,尤其慢性身心疾病,务必求助中医,至少应首选中医。千万别搞反了,否则医害药害难免,甚至迅速丢命。他说,战争年代多“伤员”,伤员感染为“伤病员”,是可以理解的。和平年代多“病员”,但病员进入医院再成为伤员,把病当伤治,结果成为“病伤员”,尤其人老了,还自愿或被迫接受切割,临走也不能保有一个全尸,这是不可理喻的!张医生的这些话,让人痛彻心扉。
关于养生
张医生说,养生是中医提倡的生活方式,包括强身健体和保养防病两个方面。强身健体主要是为了提高体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让人体三通出入没有障碍。保养防病主要是在人体尚不担心吃喝拉撒睡跳笑的情况下,不论身体有没有自觉或他觉症状,每年都务必预算一定的资金用于清理身体,让身体没有机会躺到医院里面去。他认为,有钱有闲有健康保养意识,每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花上几万几十万上百万,这是投资,不是消费。对于很大一层国民来说,每年有问题没问题都求请中医两次就是保养——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一次或者一周或者一月或者三月,根据身心情况。这种保养,他认为是一种明智,一种智慧。他最后再次特别强调说,并不是一定要有了影响到吃喝拉撒睡跳笑的自觉症状才有必要看中医,而是在出现自觉症状前,只要有他觉症状就该看中医,或者自觉症状尚未影响自己吃喝拉撒睡跳笑时就该看中医。比如面色不对了,手上有明显青筋了,皮肤长褐色斑了,眼睛混浊了,口干口苦了,不是每早有大便了,大便总是粘马桶了,开始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病了,怕空调了,胃口不好了,夜尿开始了,莫名其妙想发脾气了……诸如此类。务必及时防微杜渐,求医矫正,让自己身体始终保持活力与生机。
张医生用心良苦地引了一个禅宗公案来劝慰。他说,六祖惠能大师曾有一个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个人如果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身体当然就不会有病!但只要你食人间烟火,就难免五阴炽盛,难以避免疾病产生。所以一般人还得按照神秀禅师的偈语来,就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张医生说,这就是每个人需要每年给自己身体打扫打扫清洁卫生的原因。真是很形象!
张医生还有一个异常幽默却想想也应该的主张。他说,所有的国民都应该首先照料好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身体不首先给照料好,就难免“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不是私心,因为只有自己身体好着,才能呵护照顾家人亲人、上下左右。自己照料好后,重点需要呵护好家里最挣钱的那位“财神爷”。财神爷是一家人的经济支柱,没了财神爷,全家难免就紧张的。这个财神爷可能是伴侣,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孩子,当然也可以是自己。作为一家的财神爷,应该有国宝“大熊猫”的待遇,这其实也有利于家庭的维稳与和谐。把自己照料好,把财神爷呵护好后,顾护其他家人就是理所应当的事。他说,他也经常遇到一些人,自己很能挣钱,是家里的财神爷,舍得在家人身上破费,或者能随便让家人大手大脚,也可以大方地对待一帮哥们朋友,唯独在自己身上极端吝啬抠门,不仅在个人吃穿上舍不得,就是在自己已经出了状况的身体上也极度斤斤计较算计。这种人其实从理智上也知道,如果积劳成疾躺下了,也难免不拖累父母、连累孩子,或者让伴侣恐怖焦虑。但很遗憾,这是其心性所决定,很难改的,所以需要家人靠智慧来予以善待,毕竟作为一家的财神爷或者定海神针,一旦倒下,整个家庭可能瞬间就坍塌崩溃,或者积累到大病重症暴发,其平时所舍不得的花费就得赶紧合起来一股脑儿地加倍掏给医院救治去,这是极其不明智的。所以家人一定请予以呵护,务必隐蔽地在其身上多破费,这些破费足以避免后来需要去医院救命。张医生强调,我们千万别树立“钱要用到刀刃上”的观念!因为他的从医经验,最后的手术救治,结局几乎都是并不乐观的。
张流秀医生,看来真是明医。他不仅诊疗方式与众不同,其一系列让人闻所未闻的高明知见,恐怕也是一般医生所难以具备的。
感恩相见,在房山长阳熙悦汇隐藏的高人明医!
                                       2022618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21 10:16:28 | 阅读全部
毉醫殹医悘:$ _: M0 I: z/ y' v9 K+ u3 Y" j1 H2 r
[文件]7 z/ B& V- d; {# z& [

, G! `7 [) D; l$ t毉醫殹医悘:) O! n) n* [+ f; t" g2 _8 h
行了,曹老师。有夸张,欣慰的是,关于人体、疾病和养生部分,很好。3 X2 X( m- I9 V0 x9 b

% y6 Y7 m/ q! c2 o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R) L( i# r: l+ z' n. `2 F9 u$ y
可以发上去了?- G4 ^8 ~4 m1 a* `1 m! }0 ]* e0 P! ~
$ {; N4 m& d) j0 U
毉醫殹医悘:% w8 n; V$ D4 d; x) B
是的
) i6 x2 ~4 c3 H% J7 @9 e: U
+ o, t" P1 Z' M# v' `& H$ Y) k: K毉醫殹医悘:
" ?+ `2 g: c1 m9 N5 s) l0 L内容太多了些。
8 R1 O5 m" Z$ q' g" Q
/ I8 B5 k. \8 z) H: y毉醫殹医悘:
( M. C* K2 [) Z7 [6 R9 r% L+ q前面部分,没什么意义,聊医部分很好。$ O6 t* M  q3 }, j$ s

5 N; i8 g$ g6 n8 h8 u! `. X. h- s毉醫殹医悘:
! {: @. Z8 Z  w$ g" x这部分收进《国医年鉴》都可以的。+ _: Y0 T2 r% I2 C2 A2 r9 {' \; T
' x6 I7 z7 z6 `9 |2 d6 S6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h2 I$ b+ i& o; x& h% k' f发上去了
4 C2 S, H; n6 M, d8 c2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21 10:53:00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21 10:16
, s) K4 E, `! T6 j毉醫殹医悘:9 J# V" U! ]  g# m
[文件]

! l# `( S1 J5 x( ?5 K, G4 N& `! `2 q毉醫殹医悘:
0 W: H: l/ i9 @+ c  H. \好的。最近将可能有意建议某著名大慈善家在他正在投资的大学里创办真正的中医学院。正在诊病之余准备相关材料,希望能有作用。
8 t* U% O4 k8 P
3 t! {3 ?: n* z8 P$ ?( a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V! |, h# ^8 m, v1 s$ j5 X! ?中医复兴,道路坎坷,建立自己的标准很不容易) G: e" i% `5 C7 l& n6 |+ W5 [
* f/ F3 l' ?  u& [* i% |& d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6 V2 o7 m  m$ [8 J9 h
医疗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
+ ]3 ]3 r- n' j
; P% k" P" L- _/ O0 j: s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N7 m4 U* P% H! n" C; F# }% K. \被西方长期独占世界舞台9 F/ n, H) B8 N* `9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21 17:12:19 | 阅读全部
毉~醫~医~悘三通,张流秀:) ?- ?* X5 {: E: V- Q/ j& s
中医要救亡图存必须要解决西化。解决中医西化问题,首先得从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开始。这是非常紧迫者,不容再争再议、于事无补。
, q0 Y1 i2 C3 F" e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宜以五年制本科为安排标准,三四年制专科和七八年制本硕可予参酌。课程设置可分为两大块,一为公共基础课,这是中医院校所有学生或说所有专业都必须学好的必修课,时间安排在大一大二大三;二是专业课,这是在学好基础课之后,根据各自的专业方向所必修的课程,时间安排在大三大四大五。所有专业的所有学生必须在大二大三深入临床见习,而大四大五则根据各自专业情况深入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实习。
7 Y4 C% e( G5 O) F  C5 o# o0 b7 L中医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大抵可定为21门,以奠定中医院校的中医特色。开列如下:
- [7 V8 E5 O% c第一学年
0 n/ l. D3 H) ?( [1 医用现代文(包括中医应用文、病历、论文写作)
$ w+ x! C6 Q7 G2 医用古汉语(包括医案、医话、传记)
* L) M  C( ^: u0 }% l7 P3 医用外语基础(包括英语、日语)
( P% o# s( \1 j1 M9 ?4 中国文化史9 a7 b( w4 N3 P6 N; G# f5 M
5 中国科技史( @2 w( n& V% S
6 中国哲学史
, a/ o' W1 {0 E7 中国医学史(囊括中医各家学说)
3 P% ?- z1 B) l) o8 中医基础学8 C( E# @& P& K' ~0 s
第二学年
6 i  w$ \+ R7 J; N+ E1 医用外语基础
8 \8 [& b9 g8 N2 中医诊断学(包括特殊诊断学)6 T# g( ~" U" T2 K1 L2 h! s4 V* J
3 中医药物学(包括中成药、中药化西药)6 e( Y0 f$ Y4 W- k3 V3 L! L/ f3 o
4 中医配方学9 p% K0 Y1 v) L; z% g7 M
5 伤寒学(包括概论、原文精读)( S& Z8 x; l7 d4 a( S1 `3 _0 i1 F7 N
6 温病学(包括概论、原文精读)
" E+ n3 T- h& F7 金匮学(包括概论、原文精读)
- g: M9 D, x# q$ R7 G: d8 中医非药物治疗学
2 J. ], h, f& n! ^第三学年
$ y( q6 m/ x$ c: \% ^' C* r1 内经学(包括概论、原文精读)$ s$ T6 V4 {8 {2 J% J. P0 x$ I8 L
2 中医误诊学8 G: E; K8 }1 l' m9 G- V# }; t
3 中医科研方法论6 r. |  ?: p2 d: _- i
4 西医学基础8 [; M3 S' i' z
5 西医学临床概要
3 r3 l! g* w$ J& b2 ~6 中西医比较研究% B* U0 s. J2 j* z, M) \: t. m
中医院校的专业课程则根据所属系、专业来定,每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大抵定为5到10门,比如临床系内科专业,专业课可设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医案、中医内科医论、中医内科经典、中医内科前沿、西医内科精要等至少6门。专业课的安排,是为了使学生在保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拥有中医特长,或者说在博的基础上有专。7 O! o5 k$ f2 j/ \  t, ?
关于中医院校专业,似可分为近20个专业4个系,建议如下:8 L- i5 ?3 N3 L# J& ~0 N. l
一 中医临床系   A" [$ ^' B0 v% _( L; L4 `
1 内科专业0 w4 g! M7 F. K  x9 L/ c4 V
2 外科专业(包括皮肤病性病)
/ E  L+ J" ~; c3 V8 r0 ]9 J3 妇儿科专业
+ u' k9 ]  G- g! X& Q4 男科专业% ?+ i. a3 C/ c, ?4 y" L
5 骨伤科专业
% N9 r$ O: N' m+ d- v- \. ~+ Q% M6 眼耳鼻咽喉科专业
1 |$ |0 U' K' }( @7 针推科专业(包括针灸、推拿)
' W& @$ Q( J' e/ }6 E8 护美科专业(包括护理、美容)
7 K: z0 e& d6 V5 P# ^9其它
, m3 q0 I! i; `% F二 中医工程系# o/ p+ a7 R1 \& W$ B
1 器械专业
6 ]& `/ R9 m$ U  c& v# s2 制药专业
. b5 W! k5 H7 E! l) n+ ]8 F# e: \3 司药专业
$ e, Q, g6 f3 e6 ~" ~4 其它% b2 ^! [' k7 l# E& x" `
三 中医管理系  w: s* g, Y. f3 |- R
1 经贸专业  U! H; e1 c; W# m
2 监管专业
5 d% P$ e3 K9 e9 |* k3 教育专业
5 t( Y, \1 }2 f' Q" P+ W, |4 编辑专业. e9 n7 M. B, y% @9 f' `+ @
5 其它
  Y2 E& t& `' U4 ]9 h8 m$ J8 z- @四 中医外语系- {9 H  w: C- h) [
1 英语专业
; @) |# h' G5 u" U2 日语专业
4 z$ N9 n/ {  [; d" y3 其它
2 }/ E" c4 Y2 k! J: }& f
% I# ?' q1 p; k& X1 `毉~醫~医~悘三通,张流秀:: r9 @, N- Z8 h% x
医人之功6 }5 N0 z- Y) g/ t, V! `" A, A
0 E6 m8 U3 O9 ^3 D  |. l( ^
如何是医人之功?就沉疴痼疾,一直未尝有丝毫起色之顽固慢性病言,能一剂知而数剂已者,固医人之功也;能三五剂动而十数剂愈者,亦医人之功也;用药施法,虽费时较长,而能见逐日出效者,固亦医人之功也。就正在肆虐发展,将严重威胁患者机体与生命之急性病言,能当头迎击而迅速截断者,固医人之功也;能减缓肆虐而赢得别种处置措施时间者,亦医人之功也;知不能处置而能明智果断地劝往高明,以免坏事者,固亦医人之功也。就已判“死刑”、“死缓”,就待“执行”之“死”字号绝病言,能力挽狂澜而使病患迅速死里逃生者,固医人之功也;回天乏力且知“死刑”将何时“执行”,而能延长其生存期者,亦医人之功也;能让患者临死无感痛苦而死后安祥无怨者,固亦医人之功也(1995年《北京青年报》文《“临终关怀”需要关怀》:“我曾问过几位已经‘死’了又被救活的老人,‘死’是什么感觉?他们几乎都说,当时身体平展着,向一个无边无际的黑洞飘去,感觉很害怕,极力想抓住什么,可是抓不到。”)。人自为能动性生物,固不乏免疫自愈能力,因使某些疾病暴发而后不再加重,反可不医不药而能自行缓解向愈;也能使别一些疾病缓发而后,方逐月逐年渐渐加重,直至有一天终于要了患者的命。前者如脑缺血卒中,后者如各种癌。有治脑缺血卒中医家,动则予药十数剂数十剂,一旦见动,便沾沾自喜,以为己功,却不知不医不药到时自然也多能见动。此非贪天之功而何?更常从书籍期刊中见,某些治癌医家总少不了要说已治多少多少例,其中延长了生命几月者多少,一年者多少,生存了两年三年者多少,如此这般。其实数月、一年、两三年或更长时间,患者不医不药都可能自然生存到。至于西医施以化疗尤其是放疗,就多更难免“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使患者未速死于病而先速死于医!此则医人不但无功,反且有过矣!吾人从医,救人不少,过亦固多,虽胆大心细,尽力求功免过,然谁能独享天功?“修”人毕竟比不得修机器。“人”是极端复杂而神秘的(其复杂与神秘,使吾人免于变得过分狂妄无知和庸俗浅薄与精神麻木),难把握之因多矣!唯有待将来出家念佛,多多忏悔而已。
9 g9 o8 r& J# u5 j1 G  ~. M/ R非同儿戏不轻松,折寿必因命债重。
0 P2 l) g5 M5 U+ O  u9 W2 X常须胆颤责己过,偶救一人莫贪功。
/ E2 }6 s! }( X4 z9 I' [7 K% |
$ c0 w( D% A1 y; |' T% s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p' s& M0 Q8 N: \$ p  F& C2005年5月10-12日召开了第253次香山科学会议,邓铁涛教授发表了三篇论文:《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中医与未来医学》、《再论中医药必须改革》,都是关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重要论述。
$ M+ ~8 G1 Z9 H所谓“再论”者,不得不再论也。为何不得不“再论”?事情的发展趋向不尽如愿,殷忧于心,不言之不快也,不言之将有大患也,故“再论”之。在“引言”里,邓老说美国的医疗模式不能学,中医药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好方式。在“扫除障碍”的题目下,邓老说“科学”是中医头上的紧箍咒,必须去掉;肃清王斌的思想,必须贯彻宪法精神,发扬中医特色以振兴中医,解除西医模式的束缚。其中说到:“把大力发扬中医之特色说成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这是对广东省中医院发展真相的歪曲”;以西医模式为准绳,“南辕北辙,如此下去,这样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一旦居于领导地位,按他们的理念办一切中医事业,则中医之消亡,指日可待了!一言以蔽之曰:以西医学之模式办中医药事业,是对中医药学执行‘宫刑’也”。并说“今把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都一笔抹杀,唯西方之命是从,则中医之受‘宫刑’才刚刚开始耳”!词义激昂而殷切,读来心中不免震撼之感。* ^7 b' ^1 A0 {4 N!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21 17:12:55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21 17:126 P0 V& s& s9 h! W0 M$ e7 k" h
毉~醫~医~悘三通,张流秀:
# C* }4 i( [7 [# r* c- h' x% x中医要救亡图存必须要解决西化。解决中医西化问题,首先得从中医院校的课程 ...
+ ^4 O" ~: ]- W$ l9 E1 W
《回归中医》8 i" P$ O, Q" P& L$ f3 _
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h7 ~) v& w2 @0 O4 `3 `8 _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t* L% Y- K! i2 ~% U- B6 E
目  录
6 Q( b1 v# N1 V6 D" o5 W序  言        38 ~5 I, i$ X5 b: P$ J, }0 t
引  言        4
3 N6 \1 q+ m1 b+ y5 Y1、清醒地看待中医的现在与未来        6
9 N* s4 ?" z' F/ \* G6 U如何看待中医未来事关战略        7
6 y+ E- ?5 u) P+ G2 A0 c; T辨证地认识中医的现在与未来        7
* R4 A* Y' C* W0 B3 Y( E9 o# T中西医的疾病观不同        9* p, u$ G  o$ M
应当体系完整地发展中医        9
; t4 J; p# o% ]: P1 M- ^, k2、深泉活水育杏林        107 O6 @; i/ V( u3 Z/ l- }( }4 ]" D
中医界曾经的辉煌与无奈        11
. v* f: p5 o, B' k7 y9 `/ Z中医药为何能够卓然自立        12
+ k3 t  _, z' G" E) e9 O中医人宽阔的胸怀        132 j# S% i) S$ Q9 k! n
不仅十三亿人需要中医        14
2 Y8 y" }6 X# [3、为中医学完整体系而守侯        17! r3 e+ x! n* X8 a3 p" x+ f
4、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20
$ W9 i7 z9 g0 S传统文化植根于唯物辨证观        20
$ Q' {/ k$ q- b$ ], @还原论方法难以阐明复杂世界        21$ V4 ~/ p% K: f# m; M
中医学滋养于传统文化        225 a  v+ _# H4 n6 E" b
5、背弃传统就只能跟着老鼠跑        23
% j; Y0 P' p$ v7 M' Q' i传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依据        24
3 F/ s. B7 k6 a$ n8 n中医的病名不重病灶重状态        25
. x' @) F( J" `$ N3 X, E+ ~坚持中医病证结合才能卓然自立        26
. e4 P; H3 @$ h6 D8 e7 Z' i6、冲出西医病名围城中医才能卓然自立        27
" @9 f$ n; l# A在西医的病名之下中医易成聋瞽        27
3 U9 n! Q' o1 [0 v  {' B/ g/ h7 {形态疾病观已经落后于状态疾病观        28
  s$ x/ h8 w$ w6 m3 I, @冲出围城能发现西医发现不了的疾病        29" ?, \) F7 ^: V7 D, w1 d, w
7、中医是善于改变微观的医学        30
5 |' r2 x% S: ?: d$ A9 O流动的物质维系着生命        301 H4 j& \* ]4 q- M$ K: w
生理病理的精确度不可穷尽        31- [. Z3 ?2 _! z9 f, F4 j! N8 u
科学探索会有失误        32
' x- p. o, o& M1 a器官病理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346 Y/ k; [, t: j/ J- k3 F. |: {4 E" |
8、坚持传统正是基于对微观的认识        357 B& l/ Z  B4 P3 w) k4 l! [
结构功能方法应当与时俱进        35
7 T" I) \6 |% v  `层层“黑箱”之下中医如何辨证        36% C1 K4 N6 U! E$ X
证候反映的是复杂分子机制        37
* ~  ?4 h- N6 B: e1 B% x9、四诊基于生物进化的最高成就        38" S9 [0 {" o# k  b9 i- j  I
诊治依赖“裸虫”的皮肤        39) ?- c* c& U1 C% n: k' u! f2 {4 h
证候是复杂微观变化的整合        40
& m7 F) a9 E9 }3 a9 c+ Z/ _, T' o切诊是最早的客观检查        429 `& x) h/ f6 p9 y) D
10、重新认识审因论治        42
* j: Q8 ]& t* A2 w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        432 x+ q# R3 \4 }* H. F5 i
病证才是现实,治疗必须随机        44
' l: x, l0 j5 }/ h/ B评价依靠四诊,有时衷中纳西        46
) E# c2 v3 f% E0 ~+ V11、重新认识辨证论治        47
. y: e/ D. d8 D1 Q2 E辨证论治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47
/ _7 j2 e) K4 a% e$ U坚持理法方药完整体系意义重大        48
4 f) C9 b0 y- J# e3 ]" s6 a; X论中医理法内核的合理性        491 r3 V4 e- f2 |" |
12、勿忘与邪气“讲和”        50
0 T" x5 {6 T* C1 |% z# s失正即成邪,邪就是不正        50
) @/ e9 `! a  x3 l“正气”与“邪气”的互相转化        51# d9 ?. g- u& {, n) e
与邪气讲和的度就是和        52
5 J" V8 w; ?9 [& c13、中医为何能认识西医发现不了的疾病        532 Y/ M5 d# q0 }
中西医的不同疾病观        54% y' f& {* a* o9 x
病灶与证候分别构成客观依据        556 j9 |+ Y/ ]( @/ h& p  @: A- ~0 d
证型是证候的特殊表现        561 Z+ x3 B" F1 o' X* }
14、病人的主观感觉是医生的客观依据        57
% m5 V$ o: j- r2 Y# S1 a& l3 n中医紧抓证候西医逐渐放弃        57
+ h- A2 j/ }) P1 ~5 G' |6 `病灶之下还有微观的复杂变化        57- W, C" G1 w) A( h% N
证候是肌体最高层次的整合        59
% l; M( Q/ Z$ e1 {9 Q  [/ D攻其一点与“一揽子解决”        59/ {8 J$ y$ J$ J# h4 R4 q% p, r
“体系完整”地衷中纳西        60
' D, Y! }6 V* g3 F) e: X15、论不能用管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61
6 P+ `/ d' N. N$ K8 k: Z什么是中药        61
( f2 m* t& `* f4 [& ]中医如何驾驭中药        61. e+ [. }/ m, U/ _0 `# [
正确认识药物的精粗与纯杂        62
6 M5 ?" J8 {/ w- R" M4 K尽快“解放”中药,恢复中医创新能力        63
4 y) U) u0 i6 P/ _4 u16、莫让中医因优秀而被淘汰        64! a* z7 ?! U# L4 ~# l
“科学主义”使中医已无谈病能力        641 b2 G: a4 _( y, P7 X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使中医不能姓中        657 E1 C2 j9 }! S# o9 Y' f
不规范的市场淘汰中医特色        66
) I& k" B1 h" o  ]17、五行是改良的八卦        67* @+ Z  M  S% p
八卦之物质构成人体的生态环境        674 }' F8 m7 E9 Y, _- V
阴阳学说给了中医自立的理论武器        69; L+ F6 z" V2 F- R5 ~6 L2 u( E: B
五行学说改良了八卦理论        70
; Y2 D6 z2 d) U/ Z6 i18、前人留下了什么中医特色        71+ w$ O& ?7 F, K6 R
“尽见五脏证结”与神圣工巧        71
- }0 x9 G. k$ V6 \1 C* n0 \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        73
9 p- I9 t8 _1 T6 y7 z个案研究的深化与个性化医疗        74
" G0 X4 m" D! J5 ^; K% e0 n19、请换一个角度看中医        75
# C& K6 ^7 L! O' x: A2 g4 K病灶的疾病观落后于动态的疾病观        75
- ~# l$ K9 ^, T6 M: Q0 P# N7 {病人的主观感觉就是医生的客观依据        76
$ W+ T' G& l6 B9 W/ z人体生理病理的精确度是不可穷尽的        764 d$ K7 _! |! b+ ^5 U& I
中医的危机来源于人们的错误认识        77/ o8 m1 n1 b- D6 R; }
20、中医是生态医学“一揽子解决”        780 a, u% }3 c( ~5 u; }$ W3 d
21、病灶与证候分别构成客观依据        80& P4 M6 `  ~5 A! K3 r4 K
22、春秋四个医学家的启示        82
% N, O  M9 f1 E: M4 M( U+ X医缓诊断膏肓之病        82
7 t3 G# z  k* }# r0 w; f: {医和论贪恋女色之害        83
8 H! P0 U& t8 X9 j最早的诊脉记录        85& @7 \: Q! X- y3 Z4 b# [9 I
扁鹊学医十年乃成并非神授        86
/ A* O) G2 G( W# A; x扁鹊诊赵简子可考可证        88  m! H( L0 ?7 F# G) t. w' N2 s
23、史学重真实,文化求发展        898 d- N$ [- o4 k! @& Y4 {
24、“医经七家”考        93
+ Q; u2 S6 ^; g25、也谈“《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        971 F! c, N8 G& u+ z/ O, c
仲景何不自言撰用《汤液经法》        97- W/ x; W- F' D, S
仲景到底撰用了什么古训        98
* o0 f  `- P; W& Z$ J- C) g不应忽视《伤寒论》的理论传承        99
& D) @3 W+ U2 J7 w7 m- p6 O26、SARS过去,中医收获了什么        99" \& M! B4 @4 |: m: @9 d- K
展示了中医界群英荟萃、并非慢郎中的时代形象        100
, i5 c- I, n7 F) P! ]0 O再次突显了外感热病辨证治疗的特色        102
% t1 ^& m* F1 v4 D6 r. a收获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科学精神        103" p7 l) }/ k; W9 a
蕴育着外感热病理论寒温统一的重大突破        106
( |1 f5 u" O0 h0 G6 U* K! P27、SARS促使外感学说应与时俱进        109" U- X' k# R( B1 @% ]
《素问》热病是最古雅的名称        110
  I6 _  E) t) f+ d( a广义伤寒学说的优劣        111+ F6 U, G$ [6 l0 [1 U. r, p
温病概念的演变        112& P" V$ B; i% O) q5 J
寒温论争的关键在解表        113
$ [3 U& k4 u- x6 A28、SARS折射中医历史地位        114: h' W, G: z* J% H
历史的经验没有被很好的借鉴        115
+ ^( K; ]7 E0 f用什么思想指导我们的治疗        117
% c) R5 S* C* g$ d% J  r靠什么提高我们的疗效        118% T/ B+ b$ C) l7 _- a- f
29、SARS三周年祭        121, V3 d5 I) G) y$ l* p: v
30、“仲景立法考”的历史问题        1228 ~! M8 k) V9 e9 b0 s$ w! l
“仲景立法考”误出谬说        1233 C& s3 B4 W) J) p2 l5 H
王安道之说源于辛温解表难用        124
9 h# M9 H0 \5 x7 }! T$ V% s“立法考”未能全面理解仲景学术        126
+ m& z8 u3 Y% k2 n温暑也会有三阴死证        128, Q7 s6 K& T! g7 ^* O8 ]/ U
首倡错简影响深远        128
9 B. o7 [; A2 M“三百九十七法辨”确有见地        129! v; M: w: L0 Y) e, f! ~8 O7 ?
31、吴又可的特殊贡献        130
0 w7 E2 x* J1 B/ k  O《温疫论》对热病、伤寒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130
, l0 E0 C# k2 T2 V吴又可《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影响        135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