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欢迎临床诊断新冠肺炎
曹东义 发表于:2020-2-14 09:14:1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111
中医欢迎临床诊断新冠肺炎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针对湖北省疫情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因此,湖北省对既往的疑似病例进行了订正,对新就诊患者按照新的诊断分类进行诊断。13日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8206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其中武汉市32994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2364例)。
这是从临床实际出发,在指导思维上向传统的回归,其意义巨大而深远。
临床医生根据病情诊断有几千年的历史隔离消毒的有效性也是千百年来的老方法,行之有效,效率很高。但是,自从有了高倍显微镜、精密化学实验、X断层扫描计算机成像诊断技术(CT),就把它们册封为“硬指标”,依靠这些新技术把临床医生的“老经验”宣布为不可靠的“猜测”了。
当然这样一来,也就从根本上排斥了中医药参与诊断的可能性。
在甲骨文时代,中医药就有与瘟疫斗争的记载,《黄帝内经》关于“五疫”流行性、疾病特征、疫室设置、预防治疗的措施等,都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
东汉末年,兵荒马乱,瘟疫流行,曹操说“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植写了《说疫气》从文化人的角度,探索民生疾苦。医学界,“华佗无奈小虫何,仲景来了办法多。辨证论治经方妙,扶正祛邪很灵活。”
历经晋唐方药积累,金元医学争鸣,明清温病学发展伤寒学术,在清代还向世界奉献了免疫思想与实用免疫技术,改变了人类与瘟疫斗争的局面。
然而,近代西方医学登陆东胜神州,“俱往矣,换了人间!”中医战胜瘟疫的“武器库”十八般武艺,由于不符合显微镜、玻璃瓶的标准,有人把草根树皮为主的中药等同垃圾来对待,说中医“理论陈腐玄虚,经验偶合幸中”。因此,一百年前有人说“废医存药”,近些年坚持“废医验药”,还美其名曰这是“中医科学化”。
呜呼,有人用显微镜看世界,就说望远镜看的都不对,不精准,没有实验依据,都是大而无当,难以证实。他们忘了,世界就是这个世界,人贵有自知之明,肉眼看到的世界,比实验室里显微镜看到的更丰富多彩,也更真实。
面对瘟疫流行,核酸检查试剂盒数量有限,假阴性不少,疑似的人更多。“引颈企踵”,翘首以待,诊断不了,享受不到定点救助。尽管医院里“没有有效杀病毒药物”,人们还是盼着把自己送到那里去,等着疾病的自然演变(医学名词叫“自限病程”),去以防万一,万一加重了可以随时抢救,因此,“一床难求”。病房里正在抢救的,等待、准备着被抢救的“人满为患”。
中医界有识之士难以发声,民间中医磨拳擦掌,很多人跃跃欲试,由于没有机会,或者看不懂CT,不会显微镜核酸检测、不能打针输液,自己多年经验的“扶正祛邪治法”、“内病外治妙招”、“药食同用方法”、“健身养心绝活”等等,即使是毛遂自荐,一句“你有科学依据吗?”一言以蔽之,十八般武器,武功全废,不带上“科学桂冠”,一概不准入内。
有人写了一份新的《出师表》,大意如下:
显微镜望远镜看瘟疫
出师表
一群毛遂在平原君门外,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命。
韩信犹豫不见萧何刘邦,
依法治国没有政令莫动。
2020-2-14
情人节有感

  s  Z6 k4 b, H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2-14 09:15:45 | 阅读全部
谁给世界打上了健康的烙印?0 L4 E+ \) r( O) B& ]" d' I& `
曹东义3 V  k' I6 O2 |4 }

4 L! Q2 V6 H# b$ R) j& Y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u8 M4 B) d" s
* I  i3 u' ?" e8 A* d+ S( F世界几十亿人口,无论黄头发、黑头发,白皮肤、黑皮肤,也不论男人和女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健康”,而害怕“不健康”,希望远离“亚健康”。那么,什么是健康?它的标准如何确定?全世界关于健康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5 u9 A2 H. ^) x3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而要具有完好的身体素质、精神健全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7 _, i) l- R' r, X这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当追溯的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它的提出和被采纳的过程,不但与中国文化有关,而且与联合国的成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健康概念之中,融入了浓厚的中国“和谐文化”元素,体现出中医学术“形神一体”的特质,铭刻着深深的中国印痕。  d8 w3 d0 w4 z
为了说明健康概念里这些深厚的意蕴,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于半个世纪之前的世界形势。6 Z9 [7 v+ M; ^7 }' @  m
多党合作,共同创建联合国
8 u" z6 Y4 i" T: w4 Y1945年,为了创建联合国,陪都重庆的国民政府需要派遣代表团到美国参加会议,而派谁去参加联合国的制宪会议,曾经是颇费脑筋的事情。根据3月26日宣布的中国代表团10人名单来看,这个代表团就有些“联合国”的意味,因为其中除了执政的国民党代表之外,还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等几个有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这就是当时中国大陆各种政治实力的代表,也是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之前复杂国际形势互相制约、互相依存,而在中国大陆暂时平衡的结果。
: h6 _2 k0 A4 b( b! e1945年4月7日,宋子文率领有顾维钧、魏道明、王宠惠、胡适、董必武、吴贻芳、李璜、张君劢、胡霖等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离重庆赴美国旧金山,出席25日召开的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并参与联合国的筹建工作。宋子文为联合国会议四主席之一,为指导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程序委员会成员。随团前往的记者很多,宋子文的机要秘书施思明先生,也是随行人员之一。正是有了施思明博士的参与,使他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发起人,也是世界健康概念的起草者。4 C8 T& q; L8 B$ {- L( b
1945年4月25日下午5时20分,联合国成立大会的开幕盛典在旧金山市歌剧院隆重举行。经过大家紧张而细致的工作,到6月25日,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按照四个被邀请常任理事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代表团在签字时使用的毛笔、砚台、墨汁,为签字仪式增加了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中国代表团共8人分别在《宪章》上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宝贵的历史纪录至今仍保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1 N, d( D4 Z$ i3 w0 S
联合国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因此,在通过的《联合国宪章》中,只字未提卫生工作的内容,也没提及要建立一个国际卫生机构。有着医学背景,又是大会主席宋子文机要秘书的施思明,注意到这个缺憾的细节,从而引发了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的构想,当然,起初他的设想的只是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卫生机构,具体的准确名称是在后来的运作过程之中,才被确定为“世界卫生组织”。0 c; a2 R# S1 }% K+ W9 ?, C
中国政府发起成立世卫组织8 W# F! s" v" I! H( f' O
联合国的世界卫生组织,虽然也是世界性的机构,但是,两者的性质有着明显的不同。成立联合国,依靠的是政治与军事的实际力量;创建世界卫生组织,需要的是专门的卫生与健康知识。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施思明先生所以会想到要创立世界性的卫生组织,与他的成长经历、个人的知识储备密不可分。
: u: n4 ?* _: ?! e1 M施思明博士于1908年4月5日生于中国天津,是中国二十世纪出知名的杰出外交官施肇基博士的长子。其父施肇基博士曾任中华民国驻英国、美国大使,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并曾出任中华民国驻联合国代表。' ]! {. t; Z* r. B, q. Z- @
在施肇基博士任驻英国大使期间,施思明博士随父移居英国,就读于温切斯特公学,后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至1934年返回中国期间,施思明博士曾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St Thomas' Hospital)实习,圣·托马斯医院座落于伦敦一个贫穷地区,主要服务于大众人民,这段实习经历使施思明博士被激励立志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有所贡献。8 d" J6 }' R2 V: v5 M; E$ b& f
1934年,施思明博士返回中国,参加中国医学会上海支会,并与1936年被选为上海支会总行政秘书。1937年日本空袭珍珠港后,施思明博士进入国民政府负责美国租借法案有关工作。1941年后,施思明博士前往美国,出任国民政府时任财长宋子文的机要秘书,并继续参与租借法案对华实施。施思明博士以中国代表团组员及医学专家身份,出席了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成立预备会议,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者之一。
' K  [, j" U1 V  w$ n& t2 x) Q1 ?联合国大会设有7个主要委员会,根据施思明的初步提议,社会人道与文化委员会(第三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召开了建立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会议。他撰写的草案与文件,得到国际劳工同事威尔弗莱德.詹克斯的建议,将此草案作为中国和巴西代表团的共同决议提交给会议。施思明虽然曾想让中国代表团作为首先的提案国,但他想把巴西代表团加上,有助于得到广大拉丁美洲国家的选票。巴西和中国代表团采取步骤,由各自的外事办公室向各国代表发出照会,要求他们支持决议,并邀请美国政府以东道主的身份确保大会在其领土上举行。他提交的议案是用声明的形式写成的,这个决议最终被联合国大会接纳并得到了压倒性的支持。9 C; l+ t+ O& g% T
1945 年底,施思明辞去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工作,专心准备建立世界卫生组织。1946 年2 月15 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采纳了巴西和中国代表团在旧金山会议上提出的宣言,一致同意召开国际健康卫生会议,并认识到公共健康领域里采取世界行动的紧迫性和急需性,建议成立单一的联合国的国际卫生组织。技术筹备委员会于1946 年3 月在巴黎的奥赛宫酒店召开。16 位医学专家参加了会议,准备起草世界卫生组织的宪章。
7 {) c0 o6 h# @( Z* C/ T$ L施思明与精神病学者布罗克.奇索姆密切合作,撰写《世界卫生组织章程》,他对健康的表述是:“个人精神上满足和情绪上的健康,是人类和谐关系的要素”。后来经过反复斟酌,在世界卫生大会上进一步确定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而要具有完好的身体素质、精神健全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 E0 I& b" N6 s# N5 r' \. o$ H世界卫生大会于1946 年6 月19 日至7 月22 日在纽约召开,并在联合国的领导下,实现了建立单一的国际卫生组织的目的。以沈克非博士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筹建工作。会议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8年4月7日,该法得到26个联合国会员国批准后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每年的4月7日也就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 ”。同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z$ W; p' L  `# h; r* j6 w; {/ G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一般被概括为“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原则,进一步细化为十条具体的标准:6 p* W1 X& n- y5 m% ~  n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 p. z% s+ d3 M: [0 _7 m# |7 }8 N(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b0 k# m! y) I8 m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h# _; k2 T; n& J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U# u5 Y, x) ~# D( h) j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 y3 w2 J7 X: b# T/ X"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X4 Y0 m0 I, L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g. S) Y0 g" i6 c' D. j. v3 f( Y9 t5 ^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 \: |1 T. b4 R* J: O! }/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 {! w- c; ?' m# V# m(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 E- {* q  ?, `6 E3 ?) Q& M健康的人体精神好
% [1 N( P# s9 p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而要具有完好的身体素质、精神健全和和谐的社会关系”的概念,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一体”的学术特色。+ }8 B) L6 x* N8 D9 u* M! \
在西方的历史上,也曾经探索过精神的归属问题,精神与身体的关系也被概括为灵与肉的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里,一般把精神问题交给教堂,而把身体的疾病交给医生,是一个“形神分离”的状态,或者叫二元论。亚里士多德将《论灵魂》列为“第二哲学”的范畴。他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只是质料,灵魂才是实体。灵魂分为3个部分,有理性﹑感觉和营养的机能。天堂和地狱的种种传说,向人们灌输“魂归何处”的说教。/ q; M0 c2 Y' R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与《黄帝内经》主张的“心主神明”的精神是一致的,也就是把人的精神与人体的五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形神不分离的“一元论”思想。虽然,中医主张“心主神明”,但是并不是各种精神活动只与心有关系,而是与五脏都有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心在志为喜,肺在志为悲,肝在志为怒,肾在志为恐,脾在志为思。人的喜怒哀乐,都与五脏有关,所以五脏又叫“五神脏”。人体快乐的时候,有情绪表达出来,不高兴的时候,也有情绪表达出来,有病的时候也可以在精神情绪上有所反应,这些都与五脏的功能状态有关系。并且,只要一种情绪长久不能释怀,就可以损伤人体的气机运行,可以导致内脏的病变。怒伤肝,周瑜因此而死于大怒;悲伤肺,林黛玉红颜薄命与其性格也有关系。受惊之后,或者紧张的时候二便失禁,或者考试时紧张总上厕所,与惊恐伤肾有一定关系。# s3 g) r) b4 i5 A8 R6 z
由于中医主张“形神一体”,所以其养生的主要观念,就是重视养神。也就人说,善养者养神,不善养者养身。很多人尽管经常锻炼身体,仍然不免于患病也与只重视锻炼形体,而没有很好地注意保养精神有关。心境、心态、意志对于一个人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A" a% E5 Y( C7 G. u
社会和谐是健康的保障
" k5 u) V7 d) e“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每一个人健康的条件,而每个人又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个人内心的和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 B& o8 G* q2 ~/ l4 Y儒家的经典《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论述把人体的喜怒哀乐的变化,看成有关天下的“大本”、“达道”,可见人体的精神状态,对于整个世界和谐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
# ?3 L2 @# V9 r' G6 G* ]$ s- \2 B古人说:“天子之怒,伏尸千里,血流成河!”像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狂人虽然危害很大,但是并不会经常出现。“小人之怒,以头抢地,告穷归天”的现象也少了,很多报复社会、治安事件也会造成身体伤害、心理创伤,影响社会的和谐,也不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
# ~0 S/ w( L  a0 ]; ]* W: [中医认为,人体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也受“升降出入”规律的支配。喜怒哀乐只要是“适中”地发放,就是生命和谐的音符,是一个人正常生理的表现。假如喜怒哀乐不加节制,或者不适当地发放,这个人的神智就出了问题,健康也就会受影响。假如世人都能够喜怒哀乐“发而中节”,这个世界就美好、和谐;如果世人的喜怒哀乐不是“发而中节”,而是随意地释放,整个世界就会一片混乱。+ e; m# P+ M* M# n
严格地说来,“和谐”的出现,是多元共存的结果。因为“一物独大”不需要和谐,只有两个元素也很难和谐,只有多元共存才需要和谐。大千世界,各色人物,生活方式不同,心理素质不一样,如果要达到和谐的境界,就不能没有互相帮助、互相制约。7 \- b  I" Z# ~2 E7 ?/ G: C# Z
互相帮助、互相制约的关系,如果普及到每个人,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概括,就是“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的五才,都是天生而地成,地生而天成的。五行之中,充满了相生与相克。“一个(元素)也不能少”,所有的元素都共存的基础上,在变化的运动之中,求得和谐的有序和稳态。五行学说的这种精神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人体脏腑和谐,气血通畅,维护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借鉴的思想元素。
1 |% [, h, e2 D5 p& V
, }. D1 E4 @/ c总之,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既重视人体的身体健康,防病治病,也强调人的精神完满状态,以及人与社会良好沟通的和谐。这些要素之中,处处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与中医的理念完全一致。$ R3 u' x( O) B& z+ Y$ E

# M$ e2 Z. p8 W$ C$ U( Z; t8 M
  \) {* Y* }# w  ~
. |1 O6 z$ q" I) Y, x, d7 ~+ C1 k& H2 [) ]7 [2 X3 w' d6 h

; s2 c8 Z9 v. w. b! Y, B/ X) R9 P
2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2-14 09:17:48 | 阅读全部
中西医会师在“亚健康的阵地上”! W2 X- b! q$ K' _" h4 D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
7 K$ L  V- Y' O. j0 T2 h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 g0 l+ g5 N# [2 P9 o* U# w  I) i' C$ z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的名称定义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有关,而健康概念的来源,甚至世界卫生组织的创立,都与中国的作用与影响密不可分。然而,一百多年以来,不断开展疾病诊断的研究,微观认识和仪器检查得到迅速发展,这就导致了诊治模式的转化,既把西医变为群体医学,加大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距离,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也逐渐把依靠四诊的中医边缘化了,使国家倡导的“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方针得不到应有的贯彻,中医学术特色不断淡化,严重影响了中医作用的发挥。而亚健康学术研究的繁荣,将为中西医团结合作,以及中医学术的振兴,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量。
7 E1 S9 X, f3 X/ d% K疾病模式迫使中西医越走越远* p* P# Q/ E, N$ w4 e! n: c1 r) e5 |
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疾病的定义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中西医的区别,属于不同学术方法的区别,而不应该是不同领域的利益之争。但是,在国际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中西医学术之争的背后,就凸显出国家利益的不同。中医也就属于我国软实力的一部分。
% E1 D; A, k  K% I在大多数的疾病问题上,中西医的观点都难以达成共识。) M$ P' f! |9 r8 N3 d
中医说,人是形神一体之人,心主神明,精神支配形体。养生首先是养心,治病首先是治神,神是整个生命活力的体现。治病的各种措施,都离不开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r9 J6 o6 f# y$ P8 i  C
回归健康本意,告别亚健康
% L! x! f- z  v3 f$ T1 }5 z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关于健康的概念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而要具有完好的身体素质、精神健全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w1 A% C# ~1 q, h) ^+ s) P3 M9 b中华民族对于健康的追求,有着久远的历史,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大家思考,也值得大家借鉴。《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康的“康”字,它的字旁“广”就是宽大的建筑,《说文》所谓“有殿无墙”才叫广,府库店庙都是高大的房屋,人在这样的居住条件之下,才有“康宁”“康泰”“康乐”“安康”“小康”的感觉。( L& z; U* ]# i6 N* S- ]
因此,古人关于健康的概念,既包含了动与静,也包含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含义。古人追求“健康”,一个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运动,一个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康宁。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完全一致,没有分歧。
6 `: E- I# R, T) _& o  p*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6年《迎接21世纪挑战》的报告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这表明,世界医学的发展重心,已经从“治病”向“防病”、保健康的方向转移。7 f% \) A8 f" l' ~& o
中西医可以在“亚健康”的阵地上会师
  c+ [# K2 B3 G& i4 d0 S中医认为,疾病首先是人体心里的苦恼,无论是形体疾病,还是精神的痛苦,只有影响到人体的生存状态,才能叫疾病,而不是靠仪器检查结果确定人有没有疾病。整体状态受到了影响,使人无法达到精神健全、和谐社会关系的健康状态,无论形体是否有病灶,都不健康。' I) Z& `6 _) E2 e& q3 l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可以让西医更加关注人的主观感受,对仪器检查结果在健康方面的意义重新审视,关注仪器难以发现的不健康问题,看到药物和手术之外有利于健康的养生保健方法。亚健康可以让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化养生保健的特色登上学术殿堂,使中医事业的发展借助于产业化道路的途径。  O  K  h. @/ [$ ]" w
在疾病诊治方面中西医的不同观念,在亚健康的领域里逐渐走到一起,互相交流,协同合作,一起促进人类健康,也可以更好地贯彻我国卫生体制“一体两翼”的方针。
% m+ U! i# {2 T4 U' k3 K: i2 ?亚健康系列教材推动研究深化
, F. x) y) m5 B- a& x  F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正式对“中医学亚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立项,并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承担该项目。中华中医药学会于当年成立了“亚健康分会”,并且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织和《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起草小组。国家科技部从2006年开始,先后设立了“863”和“十一五”支撑计划,资助有关亚健康课题的研究,如“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中“亚健康的概念与范畴的研究”、“亚健康量表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疲劳性亚健康中医药干预效果的评价及其方法学的研究”、“疼痛性亚健康中医药干预效果的评价”、“睡眠性疲劳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效果评价”、“疲劳性亚健康的药膳干预研究”、“亚健康中医证候辨识的研究”等。另外,孙涛教授牵头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课题《中医药“上工治未病”工程项目以及中医药对亚健康防治干预研究》课题。当然,还有众多专家承担的各类亚健康研究课题,编辑出版了有关亚健康的系列教材,大力推动这个学科的快速发展。
, {" f2 A5 o, a; W" _亚健康调治方法,包括中药、饮食、针灸、推拿、运动、心理、音乐等多种养生方法,已经分门别类形成了专门教材;针对各地开设亚健康诊疗技能、亚健康药膳与食疗、保健品与亚健康、足疗与亚健康、中医养生保健与亚健康等,也将纳入相关的应用课程,进行规范培训和教学。" ?1 H6 b6 j" M% o# b) x! N
孙涛教授指出,加快培养一批中医基本功扎实、掌握中医养生康复知识和技能的专业骨干,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加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各类型亚健康服务机构输送大批专业技能扎实的优秀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于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的期待,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而且“产学互动,可以促进亚健康学术研究持续发展。”
: h9 s% D- k7 q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应该成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还应该成为亚健康服务的平台,中医药知识将随着亚健康知识的普及,走进千家万户,关爱世人一生一世。
2 ^: K* t; [: ]$ o- M3 p2011、12、16
) [8 d" K' W8 j
4 d- _* f- }. L
2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君安鼻炎专科! 发表于 2020-2-14 10:03:52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曹院长几十年深耕中医,临床救人无数,屡起沉疴!不愧为国医大师朱良春、邓铁涛先生的徒弟(其拜师时还未称国医大师)!         今国人蒙疫难,急盼如曹东义院长等有真才实学的真中医们在真正领引领中医战斗的岗位上拯救国民于如水火之疫难中。从而也尽最大限度的为国家减少损失!
" ^& i5 t6 X4 l5 z1 Y9 R% L! F  z
( G0 q8 T: Q# ]6 V  l$ t0 e5 p2 j. i. c3 N  X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AAA赵会君 发表于 2020-2-14 09:50:01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中医学伟大中医药伟大5 ~  @+ R( _6 K$ q1 Z/ _
曹院长伟大
: n8 N' t) [& |5 I+ s8 ]. R" h% s. Q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