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学习邓老论中医,道术并重利天下——弟子曹东义纪念恩师仙逝一周年
曹东义 发表于:2020-1-14 17:59:1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830
学习邓老论中医,道术并重利天下——弟子曹东义纪念恩师仙逝一周年[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rgba(0, 0, 0, 0.3)]曹东义 [url=]铁杆e讯[/url] [color=rgba(0, 0, 0, 0.3)]5天前
4 u+ W9 G" I( d( S" g+ Q
4 _0 D4 _$ u& u3 r2 ^: ^! B
' }- p  y' @& `$ u5 g# X8 ?% T
邓铁涛先生2019年1月10日离开我们,如今已经一年了。这一年中医事业有了很多新的变化。

+ ^) d7 L( c7 ?/ B  p% i
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相关部委很快就制定出分工的实施细则,用125项措施落实20条指导性意见;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中医的气魄和力度之大,带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我们可以告慰邓铁涛大师的在天之灵。

" H5 b$ |. j7 H. m) ^. k$ f6 I# \1 E
他生前曾经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观点说“中国最大的医改就是大力发展中医”。当然,我们需要向邓老学习的内容很多,他卓然独到的见解仍然是我们发展中医事业难得的智慧。
; }/ Y3 C/ j1 g
<邓铁涛教授与曹东义教授交谈学习>

! T+ ^! O; X! u, ?4 B
: O7 f. m9 E/ H//善于建言献策 促中医事业发展//7 h- U5 Q3 M4 C6 h, l
1984年3月,徐向前元帅在广州突然发烧,按照一般的情况,他因为体质较弱,应用抗生素等西药治疗,一般需要20余天才能退烧。这一次,有人建议他请中医治疗看看,就把邓铁涛先生接到了他下榻的珠岛宾馆。邓铁涛先生诊过脉之后,认为徐帅属于中医说的“虚人外感”,就开了汤药,以祛湿为主,兼散寒邪。与以往要烧很多天不同,24小时之内徐帅的体温就恢复了正常。
<徐向前元帅>
  r2 E: J) B) X  J7 C- |) o
徐帅很高兴,就问邓铁涛先生个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提出来他可以帮助解决。邓铁涛先生为领导看病的机会不少,从来没有利用这些关系为个人提过什么要求,可是为了中医事业他就趁机说:“徐帅啊,你要救救中医啊!”: ^* ~) X. ]. T' y
- l2 Z% K0 R- K4 l* e# p& e5 w; f
徐帅听邓铁涛先生慢慢解释,他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就嘱咐邓铁涛先生把情况写一写,他来想办法送给领导。邓铁涛先生回去之后,就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担心的事情,以及希望领导解决的问题,都写了出来。在1984年3月18日,邓铁涛先生把写了反映中医存在的问题的长信,呈给徐帅。
' J! M* [6 c1 @- M# K" G- p  Q5 V
徐向前元帅读了邓铁涛先生这封信,认为所言切中要害。他立即在这封信上加了意见,转呈领导。六天之后,收到批示:“请将向前同志的批语和邓同志的信,印成政治局参阅文件,发各同志。请田纪云同志协助认真解决好中医问题,如有必要,请提交书记处讨论一次。”

8 N1 o5 `: F9 c0 r* O/ I' ]
按照批示印发文件,附件是“邓铁涛同志给徐向前同志的信”。事后卫生部中医司把这份文件的复印件转发给邓铁涛先生。他看到,一个老中医的意见、建议,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重视,内心激动不已。
+ H% K. J, P/ o, Z
后来,中医司的同志告诉邓铁涛先生:1985年第49次国务院会议专题讨论了中医问题。
, k9 U0 {7 R/ a4 n3 d  w' h. B6 z
中医司的同志还告诉邓铁涛先生一个插曲:这次会议,原计划讨论四个问题,中医问题摆在最后,领导说,中医问题复杂,先讨论中医问题。结果会议只讨论了三个问题,如果摆在最后,中医问题就“搭不上车”了!后来。邓铁涛先生还听路志正先生说,他们在京的老中医们也经常利用为领导看病的机会,呼吁重视中医发展的问题。
<邓铁涛教授>

1 g. Z1 @' W) w3 v1 _) j% _6 H( c1 E& _" S$ U& P
//集体上书做执笔 戏称属于“专业户”//; P9 C3 b% V" F: H1 j  V$ ^
1989年,要调整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一条是“精简机构”。据说,有关部门把中医药管理局列入精简之列。1990年6月, 八位全国著名老中医聚首在长春,要编写《名中医集萃》,路志正先生带来了这个令人心忧的这个信息。“精兵简政”虽属必要,但举步维艰的中医药事业,好不容易有了中医药管理局,撤销之后必然不利于中医事业发展。
0 q: J6 Z0 q, i8 l
邓铁涛先生建议说:“我们的意见应该直接上达最高决策者。”大家一致拥护邓铁涛先生这个提议,并且一致推举邓铁涛先生执笔来写这个建议书。于是,邓铁涛先生经过深思和反复斟酌,写成了一封给新任领导的信。老中医们对中医政策,有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感情,他们拥护自然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情。
<邓铁涛教授手书>
/ C8 ?% P9 N  i' u. G. O
邓铁涛先生写到: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但历遭磨难,几经兴衰,虽然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再强调要正确贯彻中医政策,但中医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英明措施,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的从属地位开始有所改善,从而使中医事业有较好的发展。但是问题还未得到真正解决,使人担忧。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把中医同西医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大多省市的中医药管理局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有些挂着中医牌子的单位,并不是真正在搞中医;中药的管理体制,至今没有一个省市归中医药管理局管理,中药质量下降,伪劣药品充斥,中药资源继续遭到严重破坏。

0 y8 O. R! S) i, L5 ?1 \9 a
这个建议书,既肯定了过去的工作,也指出了当下的问题:2 s- E/ J- ?: I5 D* Y! J
现在国外学习、研究中医的势头正方兴未艾。长此下去,我们真担心有朝一日会出现中国人到外国去学习中医。为此,我们恳切呼吁: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只能加强,不要削弱;
二、尽快建立各省、市中医药管理机构;
三、八五期间中医专款不应低于七五水平;
四、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管理。使中医药工作真正能按照指示精神,迅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以上意见当否,请指示。
5 @5 ^6 l/ \" L2 }% n3 O
这著名的“八老上书”者,除邓铁涛先生之外,还有任继学、方药中、路志正、焦树德、步玉如、何任、张琪七位中医教授。

2 g5 O- f3 K4 J! I- R
保住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年之后的1998年8月11日,邓铁涛先生与任继学、张琪、路志正、焦树德、巫君玉、颜德馨、裘沛然,又是八位知名中医专家写信给领导,明确地提出“中医西医不能抓大放小”,促使中西医院校合并风潮紧急“刹车”,保住了很多打算效仿的中医院校。
<由左至右:朱良春教授、邓铁涛教授、颜德馨教授>
8 b9 l; z/ d) R& n: T
2003年非典传播最严峻的时刻,有人主张用科学战胜非典、用《传染病防治法》战胜非典,中医界难以发挥作用,邓铁涛先生2003年4月26日给防治非典总指挥写信,促使领导重视中医,得以进入主战场,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邓铁涛教授手书及所收回信>

2 R1 R3 |+ k2 E5 h6 b: Y//促世人正确识中医 任重道远走向未来//
2 X4 R9 _) Y% a+ f( t, k! i/ U
邓铁涛先生先后发表的《正确认识中医》《为中医发展架设高速路》《中医与未来医学》《21世纪中医必将腾飞》《再论中医药必须深化改革》等,为我们清醒地认识中医投去智慧的一瞥。$ S; c  Z7 Z! v

' L5 i! L, g5 E3 G! @4 v
邓老对中医曾经存在的时弊,指出其病根是“自我从属”, 用西医的标准评价、改造中医,因此形成了“泡沫中医王教授现象”。他号召“回归中医”,并身体力行推动“集体带、带集体”的中医师徒传承,让大家坚持传统、重温经典、早上临床、早跟师学习、提高临床疗效。
8 x, ~2 M3 o; Q
他提出“做铁杆中医”的战略思想,主张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坚持唯物辨证法、用最先进的科技发展中医,他给自己拟写的挽联“生是中医的人 死是中医的魂”

5 x8 N5 p) A1 o- f0 W7 |7 r
<邓铁涛教授作报告>
/ ]- V! W" F, L; P+ e4 ]
邓铁涛先生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和氏璧,是超越四大发明的第五大发明,说“中医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是以人为本的医学”“仁心仁术”是未来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这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医现状清醒的认识、忧虑与期待。
, Q5 ?& z  l3 h1 q3 m6 Y
邓铁涛先生认为,中医药不像其他四大发明那样已被外国学到手并已超出我们很远了。中医药学在十一世纪曾经影响阿拉伯医学,我国人痘接种曾启发牛痘接种,免疫学的实践源于中医。但中医药真正走出国门,给世界医学以深刻的影响,现在才刚刚开始。

8 ^% E4 h4 o% w! y
《正确认识中医》里,邓教授说:
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举凡中医处理疾病卓有成效的方法,在外国专家眼中,都是新鲜事物,是创新。举例如“针刺四缝”治疗急腹症的蛔虫团梗阻,既简单又速效,又省钱。在外国医家看来却多么神奇!把这一疗法放到世界医学中去,就是现代化的成果。什么叫现代化?就医学而言,不应只追求形式,不应以时间定位,应该用最少的支出,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才是世界人民对现代化医学的要求。病人住院从头到脚,做各种仪器检查,出院交费几十万,这就是现代化吗?......但可惜的是,我们当前的医、教、研,都努力引进西医的东西以图说明中医之理论,或以西医的理论改造中医的精华,以为是在创新。这种错误的倾向,影响中医的发展已数十年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省。

! W8 y6 U. d9 z: H; E
邓教授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医”,指出了一个正确的立场,就是应当站在全世界科技发展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不是用王清任解剖实证的观点为中医改错。凡是西医所不能认识,而中医确有实效的东西都是精华。中医道术并重,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驾轻就熟地依靠四诊就能认识病人的状态(证候),深刻地阐明西医看不见、还没有形成病灶的疾病(如占人群70%的亚健康),并出神入化地运用含有复杂化学成分的中药(中药在吸收的时候已经属于分子水平,而不再是粗糙的草根树皮),安全有效地治愈了很多常见病与疑难病。尽管医疗市场排斥中医特色,简便廉验的中医药的确优秀。
<邓铁涛教授>
+ o' c9 p$ y; c8 N% b
邓老说:“什么叫现代化?就医学而言,不应只追求形式,不应以时间定位,应该用最少的支出,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才是世界人民对现代化医学的要求。病人住院从头到脚,做各种仪器检查,出院交费几十万,这就是现代化吗?继承与创新是一对矛盾,两者不能偏废,但具体情况不同,矛盾双方会有所侧重,不能一成不变地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以中医药学而言,继承与创新都重要,但如今显然继承不足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邓铁涛教授>

( G, h6 i% l0 p2 ^1 E) O( a
邓老走了,他的音容笑貌,他为中医呐喊的言语时刻回响在我们耳边;他期盼中医腾飞的时刻,随着国家的重视,广大中医人员的不懈努力,必将会到来。
3 V4 A7 x5 O: b1 E+ Z2 q
<邓铁涛教授与曹东义教授交谈>

7 s8 K- h8 b  H" Z
! |  c1 G& R& T* t$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2 ^3 G) I7 P1 d
% V+ K1 K5 b8 f6 ~" P; ?; }: j3 O

; A1 T) k( p* \3 ~9 ]
) J" a. V8 u* |* d; U4 D

5 [' g9 b7 a# ~  N  t& S8 d
   版权声明
  • 本文作者曹东义教授,由铁杆医讯整理编辑。部分素材、资料来源于网络。
  • 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 长期有偿征稿,欢迎原创投稿。

    : f5 ?- I( j! I$ p/ ]
" ]( V3 |. n% ]4 F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

) r9 o' ?1 s% U: _
! T2 p6 b! k4 D4 B' u
0 e3 B/ X7 D& T- Y0 n# O
至 诚 金 方
& P: @( Z: @3 y* M

( a- U$ g- e  V% e* D+ ^$ b; n7 u3 y) Z0 P3 T
: z. l0 O$ M( k

9 S4 n2 ^+ p. D% F7 s0 W4 I  }
" |$ e. f7 x2 C  _' D: F7 n7 N& \* F! j' _- s2 x- C
, k: ^$ v3 B/ s: o' L0 C) y) F
- o- s+ U( H1 \* K

; u, b% X$ a; e# H) z
& @" [& }* v% t; c& B* ~- m6 O; a% w' Z! v

  ~2 ^' n1 F2 g* L7 T6 y9 Q

0 {  N- v+ ]. Z. ]$ ?! |# [

9 p% p. v6 Q0 |2 P& k7 t

* _. k0 ?2 B& l1 G8 B; R3 H
7 u- q- x' P7 Z- t; D: e" H: E" p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14 18:00:31 | 阅读全部
继承铁涛理想 誓做铁杆中医  ~* m! }7 {- r+ h: N
时间:2020-01-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 e  K( I9 n7 R& r; N* D4 h. A编者按:2020年1月10日是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一代代中医后学以“铁涛理想”为指引,以做信中医、有本事的“铁杆中医”为己任,续写着邓铁涛的世纪中医梦。
/ G1 o( p% p5 }1 l" w
/ ^9 X3 U4 h5 D8 B$ S& t敬爱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离开我们一年了,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他的中医学术思想、临床诊疗经验、高尚医德医风已经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间。邓老生前一直支持广东省中医院的“名医师带徒”工作,对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指导培养了一批流派传人。3 o5 D; t2 F; V

8 L% {7 Q/ N" C& s% S: a从“名医师带徒”到流派工作室建设" U: V' ^  a* O9 j

) l/ D" N3 H9 `% {21世纪初,全国面临着中医特色优势不突出、人才传承青黄不接的困局,邓老为此感到深深忧虑,他认为只有培养一大批信中医、有本事的“铁杆中医”才能振兴中医。那时,邓老带头号召全国名老中医打破门户之见,集中到广东省中医院带徒,通过“集体带,带集体”培养中医人才,集中全力打造一个“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现在“名医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在广东省中医院已逐渐成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医人才,并从名老中医个体的继承逐渐扩展到不同学术流派的全面继承。
$ a/ Z* E% y* l) K# [  d( ]
! j' h9 E; U$ b5 ^6 D, n7 L, G广东省中医院于2013年开始建设一批流派工作室,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岭南邓氏内科流派兴起于近代,起源于邓铁涛之父邓梦觉,发展于邓铁涛,是以邓铁涛为学术带头人,以五脏相关学说、寒温统一学说、痰瘀相关学说、脾胃学说等为主要学术思想的中医学术流派。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邓老给予了专业的指导,虽然工作室成立时邓老已经高龄,但每次拿材料给邓老看时,他都是亲力亲为,同时还讲述他在临床的诊疗经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中医大家想把自己的学术传给后辈的那份心。
; p/ t( \' Q- O# h+ g/ _/ H: r/ z& ?5 t% j; h4 N: e( K
挖掘整理流派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S9 C8 A  v. K! X7 b) K
8 n' }: f6 P7 ?0 j% v
每次去邓老家拜访,我们都能看到桌旁摆放的邓老墨迹——“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发掘宝库与新技术**相结合是自主创新的大方向。”这一直是邓老对中医药发展的指导,工作室建设也一直遵循这一指导,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研究。邓老在学术上尤其重视张仲景的伤寒理论、叶天士的温病学说、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和王清任的血瘀学说,正是从源到流的研究继承才发展成后来岭南邓氏内科流派的五脏相关学说、寒温统一学说、痰瘀相关学说、脾胃学说等;邓老一直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这是学好中医的基础,我们沿着邓老的学术方向进一步整理继承了其“五脏相关学说”和“痰瘀相关学说”等。
6 Q' l% J! e; a: F0 T$ m
7 d! I: \1 C" T2 l( v% g“五脏相关学说”是中医五行学说与脏腑学说结合、解释疾病相关联系并用以指导临证诊疗的创新性中医理论学说,是对中医五行学说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痰瘀相关学说”认为痰与瘀都是津液之病变,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
/ {( C7 T) R9 s- ], q" U* `* D+ [& \4 M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临床实践正是检验中医理论正确性的标准,是中医得以传承发展的生命线。邓老把“五脏相关学说”“痰瘀相关学说”应用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应用“调脾护心、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冠心病既往常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邓老提出本病乃由于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为痰浊、瘀血内闭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气虚、阴虚、痰浊、瘀血构成了冠心病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其病机与五脏亦有关,尤与心、脾较密切,又因南方气候湿热,患者容易聚湿生痰,因痰致瘀,故予痰瘀兼治,早期偏重治痰,后期痰瘀同治,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能缓解症状,还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对心衰的治疗,急性期采用温阳利水活血法,有时佐以养阴化痰;稳定期以益气活血或益气养阴活血法,佐以化痰,后期加入补肾药物,也使疗效提高。这些临床经验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优化已经纳入了广东省中医院临床科室的诊疗方案中,提高了临床疗效。
  m* w8 p1 K7 l1 N6 g& F' R1 d
2 H/ ^- I6 _1 W% V  A; O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工作室将邓老的学术经验整理成《从五脏相关论治心血管疾病》一书,邓老看后非常高兴,本来不打算再为书作序,但看到这本书正是对五脏相关学说的临床实践总结后,亲自为该书写序。如今我们仍保留着当时邓老为该书写的序言。
- o. `! j! L9 g9 t+ I' k
1 p* J: u# ^' Q  }9 P& c“铁涛理想”指引前行8 U  t" B3 P. I
4 g6 q+ i+ j; C; U2 s- V
工作室的成员都是拜师邓老或跟随邓老徒弟的学生,正是邓老的不断带徒才有了岭南邓氏内科流派的活态传承和硕果累累。我们谨记邓老的教诲,尤其是邓老的“铁涛理想”指引着我们的中医之路。“铁涛理想”即:一、有独特的中医学术观点和理论体系;二、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三、有经得起考验的社会效益;四、有一支可以持续发展的传承队伍。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一直整理继承邓老的学术思想并不断实践发展,将邓老的临床经验融入到科室的临床诊疗方案中,形成了特色治法方药,部分经验方还取得了知识专利,这些正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4 u+ f# U" R& V: m/ \. H3 _

4 R; b+ h  _, Z% s9 U# p  z2 W3 x邓老对中医养生也颇有研究,曾预言未来医学必将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强调大力发展“治未病”工程。我们总结出《活到百岁的智慧——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之道》一书。该书将邓老经常使用的养生24法,从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多方面渗透、贯通于日常生活之中进行操作,简单易行,切实有效。体现了“预防为主”的中医“治未病”核心,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倡导“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中医养生观。这是邓老对中医的贡献之一,也是邓老对“为患者服务”理念的践行。
% u$ R7 h/ L' x- k8 `) N4 v, O/ I& A" |6 @
如今,工作室沿着邓老指引的传承发展中医之路,不断挖掘、整理、总结其学术思想,践行其诊疗经验,推广其学术成果,服务人民大众,培养中医后备人才。  P( Z# l5 r# c, }, `" ?

7 ^* ]0 Z. y2 \$ L1 d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吾辈中医后学,虽然不能达到像邓老那样至高至上的思想境界,但仍会努力为中医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 k1 Q/ \7 m- O, h2 R9 w* A
' J3 W: ?$ x* W) N" M(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 B* U. B6 K/ A/ S* }+ F% L, E
+ ]  T9 Y( X) q! h(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14 18:02:02 | 阅读全部
纪念邓铁涛教授逝世周年|继承铁涛理想,誓做铁杆中医) p( b0 m5 Y2 m2 @; A5 U
2020-01-10 21:20 网红老中医 标签:
1 y! {4 W5 }9 |. m% P) v中医
  I" Q1 X8 T) n邓老) u! p7 L  b; i
铁杆
* a3 ~" [, p! f9 ]: t8 n! B编者按
8 o$ S' V+ }1 k- x1 M* \4 q# n1 A( s. P4 |* `  L
铁骨铮铮耕杏土,涛声拍案济苍生。他是中医的脊梁,是首届国医大师,是一名“铁杆中医”,他多次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奔走呼喊,为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培土育苗,如今,春满杏林,中医药迎来了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而他,安心的去了那遥远的地方。
  b/ h. c- \! C, w9 q; B! q( d( B5 \9 l' q( d0 V! l) E

, ^- I0 F7 [+ @5 ]& R& H6 f0 M敬爱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离开我们一年了,但我们却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他的中医学术思想、临床诊疗经验、高尚医德医风已经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间。邓老一直支持广东省中医院的“名医师带徒”工作,流派工作室建设就是“名医师带徒”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回想岭南邓氏内科流派 传承工作室的建设,邓老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成长,指导我们实践,培养了一批流派传人。
& W: ?' n* u; l0 c6 c4 U) t. T; R  t/ f! B" J2 N/ S
从“名医师带徒”到流派工作室建设
% Z0 V: b6 e( n$ x$ W# I
5 D/ {2 I, e. I! W- _- s21世纪初,全国面临着中医特色优势不突出、人才传承青黄不接的困局,邓老为此感到深深忧虑。邓老深刻感受到只有培养一大批信中医、有本事的“铁杆中医”才能振兴中医!那时,邓老振臂一呼,带头示范,号召全国名老中医打破门户之见,集中到广东省中医院带徒,通过“集体带,带集体”培养中医人才,集中全力打造一个“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现在“名医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在广东省中医院已逐渐成熟,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医人才,医院开始从名老中医个体的继承逐渐扩展到不同学术流派的全面继承。1 |) n4 y8 L- o( f9 ~% q) w

! f9 B! n1 r4 ?6 V, _# j, ^2 ]" t2 \) L. l5 F9 F
2001年4月,医院举行拜师全国名老中医活动
6 }: w# W1 p- }4 R3 U  b$ z' n2 v% i3 W0 n' }5 l1 t) d& y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 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为建设一批疗效显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培育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临床疗效显著、传人梯队完备、学术影响深远的中医学术流派,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岭南特色的优秀中医药学术思想,不断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广东省中医院于2013 年开始建设了一批流派工作室。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便是其中重点建设的工作室之一。
, k2 r$ [% }8 Q/ p; ~8 M
# R3 @7 P& t1 V岭南邓氏内科流派兴起于近代,起源于邓铁涛之父邓梦觉,发展于邓铁涛,是以邓铁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五脏相关学说、寒温统一学说、痰瘀相关学说、脾胃学说等为主要学术思想的中医学术流派。岭南邓氏内科流派在中医诊断学方面有独到见解,在内科杂病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梗死、重症肌无力、慢性胃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研究。在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邓老给予了我们专业的指导,虽然工作室成立时邓老已经高龄,但每次拿材料给邓老看时,邓老都是亲力亲为,同时还讲述他在临床的诊疗经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个中医大家想把自己的学术传给后辈的那份心。! ^; w+ u0 d/ a5 R6 J% _0 q
2 E7 o4 B8 v* W! d0 l- |

8 d/ x  B) ~7 s" L【 邓老为广东省中医院题词:后继有人 腾飞有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14 18:03:11 | 阅读全部
铁涛理想,生生不息+ Y9 D+ T0 b' R
2020-1-12 14:09:4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陈亮
$ I" f8 _! I. m    : |: d. u5 S9 L! q; \1 @4 M, D
* w, X' {( B  Q# U' ^: Y6 @/ b
    邓老家属邓中光教授发言. T, R% v2 h. n2 t
/ u" }: ]1 f% j' w8 n5 _, W# e+ I
    1月10日是国医大师邓铁涛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邓铁涛教授,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在广州举办了“传承国医大师精神,弘扬中医药学文化——纪念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逝世周年暨学术传承研讨会”。邓铁涛的亲属、弟子,邓铁涛师承团队等参加了活动。0 ?8 d' w+ k8 L8 a4 B. v
6 A" B, I1 e0 z8 H9 ]9 P
    医魂尚存感恩不止
* F  `7 t4 M8 U* r
" f0 X0 f( a0 U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副所长邓中光回忆起父亲时感触良多,“他虽然走了,但医魂尚存。他的思想一直引领我们前行。”邓中光表示,邓老通过五指毛桃推广岭南中草药、弘扬岭南医学,还关注扶贫问题,以此解决农民疾苦、增加社会效益。“他不只是一名医生、医学研究者,还是胸怀广阔、站得高望得远的教育家、理论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家。”邓中光说。
: X- w  ?; U! U- A8 Q, @0 X4 @! y& R% v
    “师生情谊深厚,思念感激之情无时或止。”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靳士英是邓老授业时间最长的学生之一,六十年来邓老不仅教他中医学,还教他从哲学高度认识、分析问题。他提到:“每当中医转折之际,他总能提出创新方案。中医根底、哲学修养深厚的邓老,深深影响着学生。”
* A# `3 K( Q, n% ^, Y* J* m; y% l4 m- q, ]0 n4 f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郑洪回顾,邓老面对中医发展重大问题时攻坚克难的毅力和胆识,以及处理重点问题的理性务实,一直影响着他的治学态度。
( E+ h, e0 \+ T$ z7 B* n; Q5 C: R) k% x3 m; \- Y! @4 J
    用传承的方式怀念邓老
1 H5 ]: w2 R" ]5 M' w
8 V# a- X$ |' p: L9 G' A    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教授认为,要把邓老精神镌刻心中、世代传承,最重要的是做好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传承与培养。“邓老提出的‘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从理论、临床、医德三个方面清晰地指明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规律,可谓振聋发聩。”
! G" I/ }5 x  A
0 [6 i4 F5 l% C5 t0 ~3 |0 O    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副所长刘小斌表示,邓老是我国中医事业的英雄,他做到了仁心仁术、恫瘝在抱,把病人的痛苦看作自己的痛苦,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延续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国医精神。
+ D, F' g( k9 j! Q* G+ k$ Q% d! U' H
    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副所长邱仕君表示,邓老对现代中医学发展富有影响的理论学说、深刻笃定的文化自信、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都需要传承、发展好,以此推动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 t  V6 h& Q, Y# R
+ ?. C. I8 z' R5 O' c) v
    广东邓老凉茶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梓宁表示,邓老凉茶的经典配方是邓老在抗非典时主用的中医经典名方——五味消毒饮的基础上改良的,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凉茶人也要传承好邓老无私奉献的精神、拳拳济世的情怀。! ^4 o1 i3 A. {6 J

" u& _. y) S3 K+ O( F' o9 x1 M    《邓铁涛医学丛书》发布& E( ~  P3 _+ d! W

4 g3 x$ N2 J! }$ \6 i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凯佳提到,邓老开辟和引领了岭南医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如医学源流、医学理论、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中医临床、中医方药等,后辈们要传承其学术并不断深入研究,将学术影响辐射全国。“我们希望:铁涛理想,代代坚守,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陈凯佳说。
, b' P! _) P$ A0 Z8 B9 e" O+ Q0 I
6 x3 \3 V8 h! S( u2 M3 v8 A    2017年年底,由邓中光、刘小斌、邱仕君三位邓老的弟子,带领一批再传弟子,组建了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工作室,以全面整理、传承与弘扬邓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2019年,该团队将邓老的学术资料重新收集、整理、归纳,出版了《邓铁涛医学丛书》一套三册。1月10日邓老逝世周年当天,该书正式发布。
) z* W* g5 X( w  K2 U
  O8 s4 p. y' A3 o4 `/ [! z7 ~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陈亮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14 18:04:06 | 阅读全部
【名医】邓铁涛:我的中医梦
. i& a6 R; B( p* \2018-04-30 17:35" k1 k) M$ H. [- Q0 D2 P
伤寒论经方学堂# a/ t6 s2 E  h# |; q
! m; I5 |1 {4 d9 Y
0 k9 Q1 G+ f( l! _
3 |; x9 Q9 K0 @1 o. l: j# x
邓铁涛 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创始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非典时期担任中医组组长(陈安琳摄)
% W# F5 o6 U0 I
* u  H( x# K9 o2 b本文为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97岁时接受《广州中医药大学校报》采访的内容。
4 ~; i9 f. Q4 [! Q; l2 F& Q( G: D- ^" l
所思即有所梦,所梦即是追求,是抱负。对于103岁高龄、献身中医事业一生,为中医学的发展呕心沥血、魂萦梦绕、奔走呐喊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来说,他的中国梦即是中医梦。
/ h  z. `: ]# \; q4 h8 U) D& j2 N- J, e4 i( z. p
梦的开始
' r; D) x1 d/ ~
$ M5 j3 c4 P- O( l$ i$ V“说到梦,首先要感谢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叫做邓梦觉,就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之意。邓梦觉毕生业医,邓老自幼受其熏陶。“我的父亲在我小时候就常常启发我梦想。我自小听父亲的教导,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梦。”1932年,邓老中学未毕业便考入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那个时候就是我中医梦的开始”。
& ?( c0 t/ G: W4 M* g; \! g! m$ {9 n' X$ j( Z5 h9 X

. P" G* D8 c, x8 J% b  K0 c* `3 R
这个中医梦从开始至今一直在做着。在96岁的生日庆典上,邓老激动地说:“我是为中医而生的人。”邓老的一生就活在这个中医梦里,从幼时眼见父亲悬壶济世,到后来的中医求学之路,再到为中医学教育发展奔走呼唤,为中医学的发展呕心沥血,邓老始终在做着一个未曾改变过的中医梦。8 b4 {7 _. z+ K* z: U+ B
2 [1 q/ M8 X9 `, O+ m
个人的梦:铁涛理想
( S+ E3 {, A) t& b  c$ C, Z* e
6 X+ g! _% t1 F8 `3 c
5 h6 q: o6 |" H- S2 {( E. [( n5 y" }5 v. E& u
“在2011年的时候,我总结了一个小的梦,一个个人的梦。”这个梦就是邓老在客厅墙上悬挂着的亲笔墨宝《铁涛理想》:“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有创新的学术成果;有经得起考验的社会效益;有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队伍。”
+ }2 }; n" q. K; ?9 n2 i  I% l6 [6 A" e: e" V: }) W4 e7 V$ ?: x' R$ f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我感觉在中医学上我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89岁时,邓老成为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群众难以接受阴阳五行,尤其是在现代。其实中医的五行学说讲的就是五脏相关。这个相关和西医不一样,相关指人体的五脏是相关的,人的生老病死都与五脏相关,金木水火土只是相当于化学里的名词而已,所以人们容易误解中医。”“由于做了这些工作,就有了创新的学术成果。”
$ G7 O8 V! C, s6 l& _0 B$ g4 V, C- K0 m% m! Q; @4 ~
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邓老提出了从补脾健胃着手对重症肌无力这一个世界难题的研究。四十多年过去,邓铁涛及其科研小组治疗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有效率达到98.8%,跻身国内外先进水平。“我说我已经把它(重症肌无力)攻克了,有了经得起考验的社会效益。”4 [# B- H, O, v  ?
; z1 ~9 G2 M" O$ [- Q$ d0 C
邓老曾在1990年的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上表示要毫无保留地尽自己之所有教给自己的学生,并提出“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口号,表达了对继承人的热切期望。“我不保守,我对待我的儿子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去年举办的邓铁涛学术经验研修班,我自己只讲了一堂课,其余都是由我的弟子主讲,说明我有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队伍,这个队伍已经形成了。”/ p/ T9 L- @) L0 A
+ K5 n# s& V5 C1 i
第二个梦:中医学的发展: |2 m/ ~  g' O$ f4 L% ~7 Y3 ~( J" L

& `* C4 N1 m) J  H. x1 N
. L$ R6 a2 J, g9 f
7 g+ d8 q% F1 p# {6 b1 R; k“中医学受轻视、歧视、排斥,从民国初的政策开始一直到今天,中医在这一百年里经常受到不正确的对待。”邓老一直在跟中医萎缩的趋势做着抗争,为中医学的发展呕心沥血。邓老提出:“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发掘宝库与创新技术革命相结合,是自主创新的大方向。”
3 M% J+ J6 i5 w
: R0 Q8 d/ H. S4 |: A邓老提出:“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是根,各家学说是本。! Y! ]- p' m4 h8 b3 F* S- a
& |" v7 P" C7 Z7 n
在余云岫提出废除中医的三年后邓铁涛进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并早在1938年就曾与同学在香港合办了南国新中医学院。他说,“自己感到中医这个宝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掉”,“我把在香港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文通社’所接受的革命思想运用到了中医中去,中医要革命。在近来的几十年,我发现中医的发展不仅要靠党和国家的支持、培养和帮助,中医自己也要致力于奋斗。”
- V, l, G3 y& ^) O! F
# u6 }/ N, n7 w+ H8 l& G邓老坚持,中医学不能离开四大经典谈发展,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中医和西医不一样,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中国几千年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就是中医。我们要发展中医。我们像一颗树一样,没有根哪来生长。”但中医并不是停留在几千年前,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 C/ ~- j1 o+ V; X5 s2 f1 d" A. z0 e0 y4 x: a( Q, q4 A) O$ w$ f
中医学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邓老认为,“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中医的发展是靠不断地实践发展起来的,“实践不是做白鼠实验,白鼠与人不一样,中医是人对人发展起来的,人对人要研究生老病死,靠临床的观察来预防、调理和治疗。”
7 S# J* B3 R( c. K9 ~: u. |& l( ]; [8 \9 @' Y  V0 H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医学乃至真至微之事”,不能以“至粗至浅之思”而草率从事,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邓老强调“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在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今天,“仁心仁术”是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和必备的素养,“这是我们中医一贯的教养”。* v- _% j% O) e% x3 T

' k+ B! \. k. r, z
( {+ V. w- P" r: c5 d& Q9 l0 G2 U/ q4 B" a0 l
在二十一世纪,光有这些是不够的,要随着时代去发展。”邓老提出“挖掘宝库与新技术革命相结合”。他认为,中西医的结合只是一小部分,重要的是向前发展。“中医的理论是尖端的理论,与新技术革命的结合是尖端与尖端的结合”,要“给新技术与中医相结合的一个平台”。例如,国家航天中心请王绵之老先生用中医为航天员调理身体,以预防航天运动病,效果领先于世界。! r% C- z4 V9 J5 a% d+ t. E
' h6 f; U' P( t; D9 O7 H* l

8 X) j; W* ^* o; ]) v# G/ [, w3 x6 H( S  e% h* f
最大的梦:中医走向世界
; R& U- F. [0 q2 ]) F; M
) H% x& B; [6 o# A* Z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医走向世界也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邓老时刻将中医走向世界放在心上。邓老曾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发扬中医药可以造福于全人类。而21世纪正是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时代。3 F; f1 h, ?% ]% c, f8 ?8 Y8 v

7 \5 ~8 I5 `$ y2 f0 L! ]  |7 G$ D正如邓老所说:“要实现未来医学的美好愿望,我们该怎么办呢?战争与救人,杀人与救人,永远相伴吗?人类这个万物之灵,总会觉醒的。解除人类痛苦的曙光出现在东方。”' l: ]8 q) B. c& D- y& k4 v) E

/ k. y' S. M5 q$ ?# B; D! }! p最后,邓老对记者说:“目前中医可以说已经走向世界十多年了,将来中医还要发展,要走得更远,帮助世界上更多的人解决疾病的痛苦。”他停顿了一下,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这就是我几十年前就开始的最大的梦。”
- ^- W% b( g0 J: T0 {- Y% u0 Y) R/ e* W' g( {/ ^4 f
本文由中国中药杂志微信(CJCMMYC)平台编校发布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14 18:05:03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0-1-14 18:07 编辑 ( t) C5 g( Y6 Z, T
- V  I5 a3 A4 ]# R' z4 o
铁涛精神,风骨传世,国医大师邓铁涛纪念碑落成2020-01-09 17:14:00来源:郭静广东记者2 Z5 L7 S$ H3 h1 t7 w1 {) s: F
8 ^+ X  d+ f9 G4 `' v: q
7 Z$ V  q! E- o* Y' \  E
图片由通讯员李雪、王军飞提供。

: `$ ?4 `  J6 [. ]- S+ w- W& F记者 郭静 通讯员 李雪 陈滢滢 王军飞  e0 _4 Z+ ^, a" C- P

! x$ A' u4 Z2 B: m' w; x% S如果为当代中医药选择一位形象代言人,那么邓铁涛这个名字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医符号”,如果为他贴上一枚标签,那一定是“铁杆中医”。1月8日,值邓老仙逝一周年之际,纪念邓铁涛教授逝世周年暨铁涛精神纪念碑落成仪式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举行。$ _8 _! O# ]  a

" |, f! {# t4 t- k铁涛精神万古长青
  m  _4 O) {$ M. u  N( [, o3 b
# Y# J+ n0 r/ n. d& n3 h这片沃土,曾被邓老誉为“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如今,铁涛精神纪念碑矗立在此,旁边枝繁叶茂,花团锦簇,邓老细细地捧阅《黄帝内经》,上面镌刻着“我以我血荐岐黄”的碑文。站在纪念碑前,邓老谆谆教诲仍在耳畔回响,铮铮誓言令人热血沸腾,他视中医药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精神,深深根植在每一位中医人的脑海中。
. b: i4 n, k1 R+ r% u
" R% F6 h0 R6 S0 r2 z邓铁涛,1916年10月生于广东开平,是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这位为中医而生的人矢志域黄八十余载,悬壶济世造福苍生。他融古贯今,精研医道,继承与创新中医理论学说,提出一系列发展中医的战略大计,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B4 m3 }1 [& T5 e9 h/ N  }+ s: X0 b( W7 `$ q; ]9 ~
当天,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李梓廉,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张孝娟,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会长张力军,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评审部部长于宏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温祥彬,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中光、刘小斌、邱仕君,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金世明等领导和邓老家人、学生弟子出席了仪式。
3 z1 N$ f4 E+ B; r7 k2 d& k7 Y1 A/ S: }, o4 s; H# w: E
5 o$ E8 \/ Y3 Q8 Q

" I, r! R1 A2 x/ y" B  f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满怀深情地表示,邓老虽已故去,但铁涛精神万古长青!为纪念邓老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而倾尽毕生心血、鞠躬尽瘁的精神,广东省中医院今立此纪念碑,永远铭记邓老的精神,鼓励后人要向邓老学习——不忘“让中医药腾飞”的初心,牢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实现中医药事业的振兴。
2 }7 @2 D; |0 @  s
5 h( q. \( \4 M, L# z  }& b据悉,该纪念碑由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鼎力支持建设,纪念碑取材相片由邓老的儿媳、秘书陈安琳老师摄影并提供,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陈克总设计。6 ^' P/ Y9 E# L1 P* y

5 O- y7 T+ r$ R( c声声呐喊卫道中医5 |) j3 ^8 S/ x" B" H
9 {. _& _) A: ~5 ~/ L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邓铁涛是位有战略思维的中医思想家、教育家,作为中医界的精神领袖,每每在中医药事业的关键节点,他总是铁肩卫道,挺身而出,用字字恳切的呐喊,吹响了中医药振兴的号角。
6 P5 U  V& a/ Q+ p- s. x4 ~
8 I, A; H6 K4 k% f2003年非典袭来,邓老不仅去查房,指导一线医务人员抗击非典,支持援助香港,还奋笔上书,建议抗击非典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而说起这些,他只是平淡地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的担当。在生命的最后他叮嘱交党费,始终不忘党员身份,选定佩戴着国徽的照片作为遗照。
% I8 ?- J* p; G' x2 m: ?+ J& P' w3 V
他的一生不断发挥中医特色,攻最难的关,啃最硬的骨头,他攻克重症肌无力,引领心梗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担任国家"973"重大科研课题首席科学家,倡导五脏相关学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铁涛精神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
% P* H( h9 i) a8 o$ B' S" {) z6 _% g0 x
铁杆中医振兴中医
7 {: f& y7 Q* e8 Y8 l
, ]* V' ^% V2 G$ C0 ^2000年,邓铁涛感于中医药人才匮乏,号召全国名老中医薪传广东省中医院,倡导“集体带,带集体”,得到众多名老中医响应,并与众名医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手植“名医树”,名中医师带徒工作开风气之先,在全国中医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u/ \7 j) C, ?: F  A
$ h$ N3 \# _# M在邓铁涛的带领下,读经典,做临床,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年轻人才不断涌现,他提出“学位者必须超过我”的口号,表达了对传承人的热切期望。
5 E& ]6 t7 c: [% i( u# N" R  C
+ d6 P  R, R* I* Z0 a1 j0 O2004年,在首批弟子出师时,他又亲笔书写“我以我血荐岐黄”的誓言,这是邓老为中医药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更是铁涛精神的生动写照。0 F- \# Z5 x& i6 G' {3 v  x6 f

) u6 R( D5 A0 d+ ^7 ]如今,铁涛精神纪念碑正矗立在“名医树”旁边,近20年过去了,“名医树”已亭亭如盖,从广东到全国,一批批中医骨干人才也如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茁壮成长。
8 Q+ L8 r% y2 Z+ g( T6 z
* C1 h" _# K/ e$ ?% }/ U
( ?6 G7 w- j* M) B8 o

( }5 C5 K, z& J9 q, H又讯:为了深切缅怀邓老,传承邓老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1月9日,纪念邓铁涛教授逝世周年暨学术传承报告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邓铁涛教授的家人、好友、学生弟子等500多人出席了会议。4 ]/ g# [- F( T" U
+ N* ^' o5 |. y) @# l3 X
邓老将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中医药事业。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表彰邓铁涛同志对国家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其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表彰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决定》,追授邓铁涛同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当天,邓老家属邓中光教授,从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手中接过了这两项沉甸甸的荣誉。
  q5 u8 G- s+ r. Z. _
0 Y9 C( v, E  w* c邓老心系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密切关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多次捐赠藏品,并寄语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坚持发展岭南中医药文化特色,传承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在邓老的鼓励和支持下,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取得了不少成绩。2 a$ w6 ?4 q+ [5 i
2 B- R7 _% s9 K" _
为了纪念这位中医界的泰斗,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计划建立邓铁涛纪念馆,该纪念馆由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捐赠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作为代表受赠。
$ @8 k+ S( x5 x; w% P6 a9 L
4 H' {0 s1 B) i5 i* b
- h' i$ H* j0 ~1 q% [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6 A$ f1 p! H$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