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全文来了,中医药在人民日报上的首次: U( I, X1 Z1 I
. _; E( ^: {3 N2 e5 o5 L7 @7 s- N王君平 白剑峰 平心论 昨天
# @% k" z" R( f v. f% p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引。4 m" `0 x) Y% A* |& x; b6 Y; m
" i* S1 }2 R+ H2 L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人民日报推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8 ? e( H- G3 K0 t% B, X" h% l0 g0 m
——编 者
6 h7 n- i6 p1 r# b4 O5 e
8 G- q3 D" [& E. `5 D遵循规律,让中医药根深叶茂
. ~8 E" `: u$ J3 C" U( U. Z" o3 G* V8 K$ g+ b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①" I/ O5 \1 `2 v
, }4 h' S" Q) s' u: l# @+ t# I王君平
: l! n* l$ A7 V" X% w7 f e# P2 O, y0 f1 d: L1 ?3 }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8日 05 版)
% Z$ V9 W7 b1 j$ q: r( O& z; S1 {; Q6 i7 ]6 ^- j0 L
0 y, f( K) O, ?% r0 f: |5 K8 S' j" r8 o) C. o1 S% r7 B3 n: a. ~; {: }
6 r$ n a- b; r% w! L# A* D, e
; q+ @# h& O( W3 `1 c. w- V# f
6 b; C0 z2 F: f3 u$ A7 D& C, u5 }2 j0 G" s# b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 q: k! m8 k; t9 S1 B. C3 } A( D$ c6 n,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必将丧失自我。因此,无论看待中医、研究中医,还是运用中医、推广中医,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8 M+ L" A! }$ O7 h7 L7 T
! l& P# P% p1 H3 R* `& ^$ N' V!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保持中医药的本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眼下,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
/ Y! D1 R2 T, p7 V+ U: ]7 q9 j8 y; X) V* `9 m: c0 x/ x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中医和西医虽有共通之处,但诊治思维不同、防治手段各异,在管理上必然有所区别。我们应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有利于提升中医药疗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原则,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如果简单套用西医管理模式,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阻碍中医药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突出中医药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中医药特色优势用制度、标准、规范固定下来,把中医药的根脉保存好。
9 D; o; L5 ^4 s& v0 l6 ?
% }; J4 N9 S& S/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是墨守成规。中医药发展需要兼容并蓄,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但是,如果离开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丢掉中医药原创思维,哪怕融合再多的高科技,也是徒具其表。我们既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更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 A" s9 j; d; t3 d* R1 Q7 Z) a m. q: h, y9 w- O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让中医药永远姓“中”,是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s, p& U& G* L4 Z* Y
+ w6 y: k4 B5 Z3 k/ q7 g
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1 B- E9 g: D5 Y; j( B+ U* s) c1 s; I' g$ }8 q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②
" B) x- [( }- p2 A) U) k. N a' ~4 C% [ d) u
白剑峰& E8 L+ @( q7 q0 C7 a Q
1 b2 g$ s! V% k; p u& C4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9日 05 版)
, H6 h' x. \. Q7 y" L; S! _6 P% U$ h$ x5 H3 g/ V7 Y
7 }! B& n& ~, ^5 l9 q, m* g3 k& H& F
: k9 ~1 J: N3 y* E, i+ I
% V4 _; e+ r/ c* j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1 F/ N; M' }* M: z( h
% K5 T, ~7 C6 }8 m当前,中医药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局面,严重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0 n& s! G& E; q- O K6 R
! f& ?2 Q8 s5 {- P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当前,院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师带徒,出名医,中医独具特色的技艺需要活态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 E2 \; z$ [7 J) |( X- N
) _' `! z$ n0 x;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守正”,也不能因为“守正”而不去创新,必须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 ^' ~; c. R9 j9 x4 B
0 ^7 f) v4 E" r6 I/ D" v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 O7 T# \" d5 [. C1 _
1 Y8 r8 q; J1 |% f/ _+ [) |/ ^
中西医并重,让古老瑰宝重焕光彩
, w$ {/ }8 p& P, I- ^; e& h* ], q" ~: P$ ^8 w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③
3 |: i) x* |2 o: D$ R- l2 _. ]
$ I* R( H! @ C王君平, y+ z3 y5 f6 q( S
1 I8 ~1 g) \$ q. U;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2日 05 版)
6 o& `$ \0 s0 l# p; ?% x, c8 r( Q5 E
% V1 V/ k/ T( Y! I( B
9 h/ _) T v! h7 H, |7 f& Q
0 k; h4 w, y: r/ k7 G A0 X6 ?4 s7 o# g0 U' O% f
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
9 }' l$ ?9 A; i1 a! N4 ^" J% F; s5 J
: _$ e/ P8 e/ s, n+ y5 N; U8 Y! {(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 ]( m, @# B$ x/ F2 X7 {& U* c
( ]5 n3 f$ i3 U m! Z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i- c: k" `( J3 ~* e6 d
9 R+ h3 O! ]; G) {/ i* i
“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模式,为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指明方向。
8 B, n, |5 x+ ]
2 U; C( C1 w, R, _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二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治疗某种疾病,因人而宜,一种医疗手段也好,两种医疗手段也好,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化为原则。无论中医西医,都不能包治百病。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
1 s0 ] R5 @5 A( [6 }8 r
) @- Q" e3 e5 M" c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协调发展。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当前,中医无论是执业医生数量,还是医疗机构数量,都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医疗服务的天平在向西医倾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西医的差距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应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力度,重点落实对中医事业的投入政策,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构建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西医“齐步走”。! ]( V3 z* }3 _0 m5 }
7 x: v4 l8 F! p0 u1 z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改变“中医西管”的局面。中医药法规定:“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然而,一些地方中医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一些部门简单套用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中医机构发展缓慢……凡此种种,皆因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特别是中医药管理机构管理职能薄弱。实现中西医并重,需要制定体现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实现分类管理、分业运营。同时,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改革强调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系统性、集成式改革,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4 h/ _( Z7 j; b |
7 O: s$ r* d8 F5 \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8 O2 r$ z. X/ K( }
: }7 z. K+ V( z发挥优势,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 C* U' |- |# v; _1 R) e2 p' e4 e4 g& V- m& k) ]0 q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④, E; r" ~2 M; A# g/ y+ p
# g% X5 C4 D8 J3 N# N: V, @
白剑峰
, P; O/ ~- ?4 `+ \
! H; t b9 C5 F+ V7 J- G, u《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3日 05 版)' L% m; E+ k/ D& u2 a% R
+ O" ^1 R" J# v; b* R } h6 X! h- m, d1 k$ ^
% ]$ G2 f2 P) a0 i* x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彰显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是必须回答的发展之问。
! q( v2 ]' J4 ~' O1 d( l6 y: v; j
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体现在未病先防的理念上。健康是生活美好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现有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让人人享有健康,离不开中医药。“治未病”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中医药学是整体医学,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为一体,完全契合健康中国行动的理念。中医提倡预防为主,能够为百姓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满足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让中医药进入健康中国的主战场,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公共卫生,都应有中医药的身影。突破体制障碍,打通观念梗阻,中医药必将大有作为。% b7 a" ]1 \7 c* y$ W9 x
2 Z3 D8 R" G: K: C8 Z+ d# u+ k. F7 {
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体现在绿色天然的药材上。俗话说:“药对方,一碗汤。”若药不灵,纵然切脉准、方子好,中医药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同仁堂有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当前,我国中药材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药材好,药才好。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全过程保障中药质量。中药材具有农产品和药品的双重属性。种植是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是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既要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更要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制定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让道地药材更道地,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F" x8 ]2 E5 H- t
& m0 y5 R; \0 H: M, O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体现在疗效确切的经典配方上。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经典方剂浩如烟海,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大多数方子还在古籍中沉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宝库之一。但中医药宝库不是拿来就能用的,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当年屠呦呦面临研究困境时,重新温习中医古籍,传统的中医药给了她创新的灵感。青蒿与青蒿素只有一字之差,却是破茧成蝶之变。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二者相结合才能产出原创性成果。/ v; T3 i4 }; c$ @
7 h1 d! p2 o' N' n& ~+ _' Y3 L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我们应挖掘中医药宝库中蕴含的精华,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9 U/ F+ `9 p( P5 t; o
+ V8 Z0 i4 V3 K8 i D! f( b走向世界,让“中国处方”造福人类
2 A' ^% @8 o! j/ J0 `6 F9 ^8 O& m* o/ T5 r& x2 @, R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⑤
. O2 C( a( R m' S5 O% b; \0 {$ A! X% ^; E
王君平
8 G9 I( Y/ C* K ^0 n
4 t: B Z" L; m9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4日 05 版)
' E& [4 M, | j) _" L8 s- l
# U7 N) Z1 `7 Q& T T+ Q7 S! y- A5 E1 J4 L' @% }
" k9 K4 h) g3 V# u" b, y5 m
走向世界,凭的是实力,靠的是疗效。惟其如此,中医药才能行稳致远1 b( Q# P2 [9 ]' @5 M% ?, x4 j, e% \
9 m" ^+ V+ V! p7 I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立足解决人类健康难题, P1 z9 e& i5 o% }
l" I O) ~5 I- j9 [- D+ {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不能“孤芳自赏”,而要“美美与共”9 k' p9 K. i3 m4 S: A
[0 v' d+ m) o) f( K( ^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也是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5 Z$ L: Q# ~' i/ {" o+ Q+ ~
0 V+ ^/ n3 D) 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这一要求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1 S! V" x% n7 d- h
- ]1 ~: H& k! g% C: [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增强国际话语权。作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医药只有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目前,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地方,中药不能以药品的身份进口,只能以保健品食品的名义销售。可以说,走向世界,面临的不只是文化的差异,还有难以逾越的标准壁垒。但是,如果中医药不去拥抱世界,不去迎接国际化的挑战,不仅会丧失广阔的市场,甚至会丧失国际评审、行业标准制订的参与权、话语权。因此,中医药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参与国际标准制订,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走向世界,凭的是实力,靠的是疗效。惟其如此,中医药才能行稳致远。
+ I" |1 ~* B7 F! y' l g' u3 c" n& W$ H1 F! m1 S6 f; W8 _* N
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立足解决人类健康难题。中医药独特的整体观、辩证观、系统观等,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治病防病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医药走出去,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健康难题。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只有为更多人解除病痛,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国智慧”,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信赖。世界卫生组织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志着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中医药等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此举对中医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中医药正快步融入国际医药体系,在全球卫生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 j3 D) D+ I9 [ |
8 B1 U" Z2 w& }$ D7 r1 J( C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做好民心相通的大文章。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进文明互鉴,为加强各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将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交流,让不同的文明交流融合,共同发展。: u- [3 w6 B; d* D5 Q+ L
2 C1 ?* J' B7 }$ M) A6 L9 M
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不能“孤芳自赏”,而要“美美与共”。让我们共同擦亮中医药这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让“中国处方”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 u, y5 I+ M# p) c" S+ M) G# a3 x4 s" ]0 l: d3 P
0 F* y$ J X k
' l# m" ]4 j6 ]. h; n( W7 e: [3 M平心论
2 v8 d0 e/ ^6 [3 ~+ G微信:junpinglun3 D2 ]/ I) L5 }- s0 {; L
& V n4 a* I% e7 O5 H+ P2 R1 _
9 @: }! r# n; m6 T
点评健康事件 传递人文情怀 d1 ]0 u0 l2 o. p: v0 N
长按二维码关注
& ^9 [5 _% j# [' q) e5 j5 d
* V# u0 X D# e# h) k阅读 8805
: E# N+ B- V$ m' s( N3 p 在看53
8 q) }0 e7 p" N, R! i8 [$ z' R/ u+ L/ D5 |! R$ A
写下你的留言3 G, K3 G7 x+ Q4 K5 k) A" L( E1 o) r6 Y
精选留言2 j/ ~: i& b* @0 o& w7 B8 V# }
17
6 H5 x2 R7 ]7 ]0 F8 h, U' p置顶/ k" n2 a$ e5 N) U, R3 {% Z
善医行梅姐
5 S+ {9 ~% B6 i1 _$ w1 k 2 L& _" s( z, J4 W& z8 S
每一个守正中医的人,都非常了不起!感谢
& m. V0 j7 N* P' _( l; f 19
1 I/ ^# H ?6 a1 S4 V) y6 f置顶
6 ]( H' v' _4 v$ f长乐未央
1 N' w( K9 |" H% E. M" S - T" {( z4 ^7 s
感谢您为中医药的鼓与呼!- c: e) `0 D# w. X
163 j/ e. @! X9 L" N( b' d
大自然4 \. \7 t1 N/ F3 R- l1 D& h. K( y
" }+ k7 h: Y" \# u
国人用中医药,就是世界潮流。, a9 t5 f2 I8 g$ j" Q2 w4 ^2 B
中医的整体是了解活人的生理而不是尸体局部病理,在活人的生理上进行调整恢复正常的生理从而回到健康状态。
2 q: P8 z2 K2 T- F 中医传承学习是真理,发展创新是废话。( c& T8 W# Z9 y/ ?( B R2 A
2 ?4 P- d% y% n! U$ q b
取缔卫计委一统两大类性质不同的医药制度,让中医药回到自然生态,以治疗效果为事实依据决定医师,政府监管中药,民众监管医师,优劣自然淘汰,依据法律处理纠纷,如此则中医-生,人类十大杀手病消失,国泰民安。
X; [# ~' u/ P否则,一切皆观言。- j. d" w6 l ^6 M3 g7 E% y7 @
9 R4 x' B5 F( U$ x2 Z
11
% G# N' T, W& L/ x* r人生许多问9 {, {2 o: `# P+ @* }) d5 I
; i; S8 k6 n' z2 R2 F4 n
想发展复兴中医药必须取消证件准入制,民间中医人才是真正的复兴中医药的强大力量,别指望学院派复兴中医,现在医院里拿着中医医师资格证的假中医多的去了,他们只能是诋毁中医,消灭中医的急先锋。是披着中医的外衣,骨子里全是西医的假中医。他们学历高,证件多。却是治病的菜包子,指望这些中医复兴中医那只能说是痴心妄想。中医的根在哪里??是在民间,民间中医人才是真正复兴中医的中流砥柱。。
/ G" A; G* N7 G8 t( G1 |' H 113 W9 ?9 K* g$ p3 Q8 s$ w1 H/ _
眼镜
9 P* w* F+ q; n7 A
) F3 x t7 b3 ?' S3 j0 R) @: I$ } 先成立中医部,让中西医分开管理,杜绝用西医的方式方法来管理中医,提高中医的法律,行政地位。1 B$ t6 T$ F% H/ o7 D" V
114 M7 g, F1 ?$ @( r% @2 E, _
智: T& }% a4 E; c1 z7 z* p- y
* Z& V, C. g2 q w
真是好文章!中国需要您们这样的学者!点赞!0 [% N2 B) t. e$ L; ~# D
10
, j7 l; q& S4 S人生许多问% D- {9 ~4 x% P1 L O$ d
# g" |, e& L# L9 w* \+ F
谁来关心关心民间中医人头顶上顶着的非法行医的帽子呀???有人会说可以考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呀??但是谁有知不知道哪个确有专长证的考核又有多少的限制和辖制呀!!!中医本就是自然疗法,为什么非要用西方医学管理西医的证件准入制来管理和辖制自然疗法的中医呢??美国人都知道中医药是自然疗法,用备案制都能开中医诊所,可是我们呢?证件的管理中医就是给中医套上了枷锁,笼上了笼子。取消证件准入制你不想中医复兴都挡不住。别如同计划生育一样再不开放中医了。。民间中医人倪海清悲切的案件就在暗示着民间中医人行医的悲催事件。中医不在于学历,而是在于爱好和悟性。放开民间中医人的手脚,让自然优胜劣汰法则去发展中医是唯一的出路。中医的根在民间。取消中医的证件准入制刻不容缓,耽误不得了!!
2 j6 _! X& }1 I5 c 10
- P. i# ^ \# A- w& H/ v屋上土, R# I3 ?' k8 v5 g6 K% j5 a
4 d* p& J0 P" k$ y5 `1 _! T
谢谢君平主任始终为中医药鼓与呼
! n- T+ X2 n, m4 @: c 7
. ~7 b; X7 Q6 X+ t9 H- P$ k% K吴奇英13659706685: U$ L5 c( j! X3 U; C4 H
: X, J) J( ]) Q. x* |% k2 v
发扬中医文化,大家共同努力!
q6 s" f; a& h/ U3 S, { 7! y' r# d2 Y; \. z5 }8 m0 ?; m. L
医者仁心5 s5 p3 ?" [. _
% w( R+ N6 I( p+ ~! W+ v1 V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祖宗留下的瑰宝重焕光芒。, K8 \. h$ N# E# S6 Z
7
# h# F6 g& j! o# I江其霖中医师
& J K5 d- Y2 z7 m8 t4 _, U S _0 y& y/ x" N8 U% \; L) c
终于有远见领袖为中医以正视听…( T9 \! \% }2 t; V+ ?2 g: n
6( ?1 |/ M1 s6 K( k! s4 z
余庆祥(道-易-医)
) j; j) Z+ d& ], k / n0 c2 m& ?" h; H% y' c
各处的民间中医协会都是学院派占据,真正的民间中医空间在那?: y( ]2 [7 q8 K% K
6/ q$ Q" _3 F" G$ i
有多少人/ ^# }; Z/ K6 v- C3 ]8 `1 @
( f: X' x8 p9 B6 B/ {
任重道远,努力努力
: x9 H: i: Y8 d& E% v 6
) A6 A- W; u3 d( s9 _0 h6 E李威中, Y0 }* V" y7 w3 r9 m
/ v) O! Q4 o2 h8 E
感谢且支持君平为中医呐喊, j+ R* X& j/ C1 h3 {3 v$ G; z
4
7 _+ j; C4 F4 M* i" F) s谈心: Q7 Z6 l2 @8 n0 `
/ B" f# E; I# i 4
6 Z$ v' J0 I8 `0 Q2 c! ~% E红尘不到
4 X* \2 L' @/ W3 p$ o3 G
1 f' O$ H% W9 g0 k( ?, R2 x% B 王老师加油加油加油
7 l$ [* c& z- C( V$ D$ s( e. l 2: P0 W' G. z W$ M; N5 c" j; g# ^
随 喜
/ K" @1 g6 J, K8 A7 c0 N
6 m' m5 j) t, A9 B# t" A) v3 _ 制定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存贮交易、替代运用的规范,要由中医药、动植物学、矿物学行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内行人商定,要切合中医药自身特点自身规律1 b: x }4 o* j* D& Z; V
2
5 }* _, W& {4 j* F1 _0 x汪凤清9 t% [6 f2 q1 c- ]
, |; \) C( m. a" q0 D& a: ^& B7 f 没用!树稍动而树根不动则徒劳!中医根植民间这就是所谓尊寻规律至今无权威认同!所以说离开民间中医智慧就不要谈中医!权力始终在为利益服务并缺少了人文关怀!中医物美价廉防病治病整体观很重要!
5 y, l1 h% L. E9 ]9 B3 D6 K0 J0 T 20 C4 ^6 A2 q8 V
滇中一医
+ J# f: |+ c; [( c2 r . W. z+ h) B( G; t L
向君平老师、剑峰老师致敬!+ {" B; f; \. m& a2 Z1 I
当下是中医传承发展的最好时机,但还是不能过于乐观。一是反中医们不会停止昧着良心继续干黑中医的活,二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并未把中医工作摆在真正的议事日程来抓实抓好。
5 ] |6 c1 R; ^; s& y: h* E# D 2
]$ [' |) I2 C) [; h青 W [% i6 z$ S+ {
2 f5 U N* u+ M4 x! C
支持中医
' A( x- j% H0 r! i 2
( n/ \6 O f! K/ x1 L张孚贺 B3 W( p8 p( |1 |, H i
- X. x8 A: w( t. D 中医首先是中,使用纯正的望,闻,问 切,辩证施治,包括医和药,中不了了,来个中西结合,使用西医的检查,检测结果,再开中药,为什么使用这种混合呢,怕辩证不了,治疗西医已经明确的诊断,中医的辩证应该有自己的方法,不要现代检查结果,不要西医的解释
2 p5 }( X' V, _7 N4 Q* Y" { 2
2 U0 ?$ r& y( m5 D) p) j% i易之
. s- Q2 S3 N* V, q" } 2 J [) |! E. Q. B
中医药文化任重而道远。& e5 P9 Q0 `: X
1, u& D& ?) ]2 |/ w+ V: X1 H. ~! X
大国手柳旭斌中医
; ]. A8 C% r6 V M
2 o b7 f/ Q9 j) { 只有开放中医的自由市场才是出路!也就是民间中医重新拥有处方权,治疗权,但这个帽子已戴上了!能摘下来吗?
8 F* l: D7 O! V; l# _9 G4 y 11 U/ a) e& } G: h/ u
中医治未病. o, k0 G s* C8 c: P6 v5 s4 S
1 _# n6 y+ L' h
感谢剑峰老师和君平老师!!!!: R% P- `) m" S3 R) x; @$ m" E
1
+ C$ W. T" L* M# [福来
, Z- n1 @9 {) N$ q* v& I. c5 H$ a$ M + B$ X0 _/ L" ]1 r, d$ O4 V
不失实践本质的搞传承,抓住难点搞突破,抓住要点搞创新,是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华医学的根本性方法
5 D; w3 @% E/ l( t+ z' I* F 1
+ [" ~% ]. C, S8 e4 [9 f; n, A, a炳哥1 z/ M- U- b; [8 }- H. O6 O
4 p* ~( d3 A0 m3 j! d( ~ 中医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而不是口号: U9 ~ v" [- J: ^' k1 o
2 G) p( q j7 f+ L4 a. K海洋 ~0 f: [9 y, @; a( q7 L
6 ]6 _) c( f1 Z" _8 [ 管理好水土,保证药材品质% G7 }3 M8 K. J
确保地道正宗出品% S1 X; q0 M- v2 q/ j2 u& N
' j; @$ ?! z3 E" Z. r3 P5 C
王清山中医药传承人" T, D ~3 a) A3 Z: _( [* u
& g4 N+ B+ [( e2 c
中医发展,关念在县极领导重视1 V9 P6 R0 N$ j7 t6 d
* T+ j% z( W' j9 |; j
牛栋良-鹤壁市中医院( }8 o+ u' K1 ^& u2 b: P) K: a
. X9 @! X, i/ D# M) C 中药颗粒剂型,是不是一种进步?目前有争论...为什么,医保拒绝支付?这是不是违反中医药法的精神了??4 ^) i' g4 e3 `' j7 G
# y2 ]3 H7 l$ W: L
西汉时代
% ^6 Z. I, @; ?' _& r( Q5 M- | # D2 @2 g7 R9 m! g/ W
种植是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是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