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k9 i r. b
) K" r1 v8 [& |- [7 W7 U0 a“大医家”小编注:本文转自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官网(2013-04-03)。
5 ]1 ~; o3 i! T( T8 f0 b
在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中,广东的病死率全球最低、抢救成功率全球最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医介入早,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个经验获得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认可,被推广到全国,连香港都在历史上首次邀请广东中医进入公立医院参与救治。
* |% z" D7 B8 _& ]* t非典一役,让当时陷入低潮的中医药事业出现重大转机,艰难突围,从而正式进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促成新一轮的中医药振兴热潮。广东立了大功,处于抗非一线的省中医院作出了示范性贡献,而时年87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泰斗邓铁涛向中央领导上书建言,也起到关键作用。
4 a) ^# f' n+ c- c
! A9 m* @0 t4 _2 n国医大师邓铁涛
9 F* t) F4 n% {0 o3 q. R7 r& |阐述中医能治非典
! N' ]; L. G# T( c! N
2003年初,非典袭击广东,惊动了广东中医界的两位泰斗。
一位是当时89岁的“岭南温病泰斗”、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仕昌,受邀出山,拄着拐杖带领弟子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会诊多名病人,最早提出中医药防治非典方案,被誉为“最老的抗非功臣”。
另一位则是当时87岁的邓铁涛,他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专家组组长,上书当时的胡锦涛总书记、吴仪副总理,推动全国运用中医理论治疗非典,还用电话指导广东省中医院两位女专家支援香港抗非。0 w" ~; H: z/ W
十年过去了,刘老已仙逝,97岁的邓老依然在思考和推动中医大业。从去年起,他多次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披露当年抗非故事,阐述振兴中医的深邃思考。
, e) I1 I" L* F# P7 F5 F: j
南方日报:邓老,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非典病例的?
7 B2 ~% P9 |% x* F C邓铁涛:2003年1月28日早上,我的一个弟子接我到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会诊心脏病患者。在路上,他告诉我,他的妻子、急诊科护士长感染非典型肺炎3天了,高热不退。在西医已经治疗了一段时间的基础上,我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电话会诊治疗。3天后她开始退烧,一边肺的阴影也没有蔓延到另一边,最后痊愈出院。
后来,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科技情报所所长贾谦等为抗击“非典”,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调查研究,问我:中医能否治疗非典?我肯定地说:能!第二天,我就和弟子邱仕君、邹旭一起执笔,撰写中医防治非典的文章,把诊治的典型病案也附在后面。
: y( w4 l5 {4 F# w/ f$ R
南方日报:这是当时中医界第一篇发表的论中医治疗非典的文章,影响很大,给了中医界很大的信心。您对非典有怎样的认识?
! G2 F; Y5 o; e$ ?8 R
邓铁涛:我认为,非典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是春温病伏湿之证,病机以湿热蕴毒,阻遏中上二焦,并易耗气挟瘀,甚则内闭喘脱为特点。几千年来中医与瘟疫作战,中医的温病理论及其辩证方法是传统医学治疗“非典”的理论武器,要很好地继承发扬、运用创新。
: L2 Q! d% ~# `7 b Z! l
6月非典自己会“走”
- `9 W8 Y$ T# E) B9 b* Y7 D8 d, f: D! }南方日报:在非典流行期间,您曾经预测6月非典就会自己“走”,后来真的验证了。为什么能如此大胆预测?
+ _. X! [( y: ~
邓铁涛:那是2003年2月中旬广东省名老中医座谈会,我谈到非典的致病原因和走势。中医有气运学说,按照《黄帝内经·七篇大论》中五运六气学说,2003年是癸未年,是“火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为太阴湿土;在泉之气,为太阳寒水”,所以这一年的气候以湿寒为主导。而非典的致病物质与气候有关,这种湿寒气候适合病毒的繁殖,因而非典大规模流行。而到了6月,天气转暖,湿寒过去了,外环境改变了,非典也由南到北渐渐没有了。所以,对非典的预防最简易的措施就是开窗通风,去湿寒。
8 h4 d; d# f/ Y! i* |
中医是抗非重要“武器库”
- P3 N9 y: l' u) @% n# ]$ ?+ ], s( L南方日报:您当时为什么会给胡锦涛总书记、吴仪副总理写信?
9 Y3 _1 N$ W7 J* j5 @/ |! @" I4 c
邓铁涛: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中医一开始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从电视上看到天天飙升的数字,十分揪心。于是就在4月26日晚上给胡锦涛总书记、吴仪副总理写信说,中医是一个“武器库”,应该在非典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并附上我写的“论中医诊治非典型肺炎”等3篇文章。一周之后,我接到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的电话:“邓老啊!您写给胡总书记的信,他收到了。谢谢您!”
当时,吕炳奎等老中医也给中央写信呼吁中医介入,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5月8日晚上,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看到:吴仪副总理当天下午与北京知名中医专家座谈,强调中医是抗击非典型肺炎的一支重要力量。我真的很兴奋,中医终于进入了抗非的主战场!
0 r# O& u; |; {. G
指导弟子香港治疗病人
+ E$ ?9 ~( l! P9 q% `& R' E: V! L
南方日报:2003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应香港医管局邀请,派出两位青年女中医专家林琳、杨志敏到香港支援抗非。据说,您和颜德馨、路志正、周仲瑛等一批全国老中医,都是她们的后盾。
& r: N% C0 b4 N6 b4 I$ h6 L
邓铁涛:当时她俩压力很大。我给她们壮胆说,你们两位不是孤军奋战,身后有整个省中医院,有我们这班老中医在撑着你们,有什么困难,随时在晚上7点到9点来电话,我随时支援你们!
我家里的电话每天晚上就成了热线。很多香港病人病程很长很重,长期服用激素、抗生素,按中医诊断是气阳亏虚。她们开出益气温阳的温药,使阳气恢复,但心里还是没有把握,打电话咨询我们。我说,有这样的症,就用这样的药,要她们注意活血化淤。
有一天,杨志敏突然发热,怕我担心,没有按时在晚上给我打电话。我真是焦急啊,打了电话过去,听她说给自己开了药方,我叮嘱要加一味鱼腥草。她当时在电话里都哭了。唉,真是不容易啊!好在后来病人治疗效果不错,得到香港医管局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推动了中医正式进入公立医院体系。我这个参谋真的是老怀欣慰!
0 ?/ h1 k2 b9 h3 m! k' G1 A中医西化严重须重温经典
' i, A* D2 ?6 M9 R
南方日报:这十年来,在禽流感、甲流等多次重大疫情中,您都亲自指导弟子参与救治、制订方案。对于中医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7 m, j) M: K7 Z, e* H
邓铁涛:这十年,我最高兴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发展,广东在全国率先建设中医药强省,成效显著。但这些年,中医西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一些中医博士不懂黄帝内经,年轻中医不信中医疗效,怎么弘扬中医?
过去我们的教育,把中医“四大经典”贬低为选修课,二三十个课时就学完了。我们现在走到医学最前沿的是什么?是“上工治未病”。这几个字来自哪里啊?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啊。我们把世界医学的第一道防线,从“医疗医学”提高到“健康医学”。我们的目标不是治病,而是防病,使人人健康。
我们现在要重温四大经典著作,还有一句,“临床实践是生命线”,因为医学是应用科学,治不好病,你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回顾我们这二三十年来的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到底有多少是在临床上得到提高的,有多少是通过让白老鼠点头得到证书的,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想,我们要培养信中医、用中医、疗效显著的“铁杆中医”。现在广东凉茶不是已经发展到全国了吗,我们的珠江水也要向北方流,流到全国全世界。21世纪,中医必将腾飞,走向世界。
& ]; n6 \; n% `
& c7 Q# A2 W/ |0 ?7 G广东省中医院原院长吕玉波
c. |6 p7 P# {# R) n: X0 A* A
广东省中医院原院长吕玉波:中医打破不能进港公立医院历史
- X0 ^* J3 s" p/ o) C
作为全国中医界的旗帜,广东省中医院是抗非主战场之一。在连续奋战的100多天里,救治了112名非典病人,先后有76名医护人员染病倒下,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更是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最难熬的2月、3月,时任院长的吕玉波两次把自己锁在办公室:第一次是因为他发烧,却恰逢卫生部领导要面谈一线情况,他只好把自己反锁房内,猛吃药退烧;还有一次是叶欣逝世,他担心军心动摇,没想到不仅感染区没有一人退出,其他各科室还有100多人报名要求进入,知道这个消息后,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大哭一场。
回顾当时场景,这个一向沉着淡定的老院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再次热泪盈眶。“非典打破了中医药不能进入香港公立医院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也认可中医药治疗SARS的作用。”
d# ~+ \7 f% u4 T
向卫生部长汇报一线情况
. X4 I. S1 h; e
南方日报:很多人对中医治疗非典持保留意见,但也有人说,纯中医就可以治疗非典,当时作为院长的您有什么看法?
2 [' _! f5 \% \) @/ P: T+ N吕玉波:非典来得突然,我们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化。抗非期间,我3次发烧,为了不扰乱军心,不敢告诉任何人,不敢回家,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加倍服药。
当时,北京和广东专家就“非典病原是不是衣原体”争论激烈,时任卫生部张文康部长受李岚清副总理委托,专门到广东来了解非典的病因。他约我第二天见面,了解临床第一线的情况,我感到很为难,怕自己得了非典,传染了部长。我委婉地告诉部长秘书,能否第二天下午5点再见。挂了电话后,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猛吃药,唯一想到的是带充电器,哪怕被隔离了,也可以用手机指挥治疗。
第二天下午终于平安渡过,没有再发烧,我特意选择了通风和空气都很好的二沙岛,在一个茶座里,安排部长坐在上风口,当面向部长汇报了一线治疗“非典”的情况。我说,“根据接触过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的变化,不能用支原体感染作出解释”,我支持钟南山等广东专家的意见,同时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
恰恰在当时,新华社的一篇内参说,中医可以解决非典问题,其中省中医院是个范例,一位媒体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这事,还问我是否纯中医就能抗击非典。我马上澄清,我们从来没接受过采访,也从来没这么说过,按照病情的进展情况,我们坚持中西医结合效果更好。后来,专家们通过不懈努力,提出了把非典型肺炎分类为4个时期、9个证型,并总结了行之有效的10个中医基本处方。这个方案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同,并为国家中医药局所采纳,为全国抗击“非典”提供了宝贵经验。
对于中医治疗非典,我的看法是:说中医无效,我们不接受;对于特别危重和病势发展迅猛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
8 G! R! B ?1 u2 l
治疗非典最好中西医结合
7 q7 Y) W7 [. H5 q, d4 q
南方日报: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到广东省中医院考察后,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评价很高。您在感染科主任汇报后还主动进行了补充?
% j! g1 g' N/ O; v$ U$ o8 E吕玉波: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治疗了112例非典病人,大概治疗50例左右的时候,如你所说,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马奎尔博士就来了。当时,我们感染科主任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我补充说我们现在的方案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案,其中有两点还有待完善,第一是样本量不够大,第二从严谨的科学方法角度来看,我们还缺乏对照组,所以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没想到,马奎尔博士当着所有媒体说,吕院长,你说得不对,我看到了3个事实:第一,这是我所了解的平均住院日最短的记录;第二,退热时间最短;第三,发热患者退烧后不复发。
4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广东视察,我在告别之时鼓足勇气向总书记建议,“治疗SARS最好中西医结合”。总书记马上说:“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很高嘛!中医药学是我们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应该发挥作用。”
7 n! _4 J& @/ ^1 o0 s: j0 l
奋战5个月获得香港认可
# ?9 P% E/ l) Q; v: g- e) [( M
南方日报:后来,香港医管局高永文医生带专家来医院交流防治SARS经验,请广东中医到香港治疗患者,这次交流最后使香港公立医院开始设立中医专科。这是怎么促成的?
# z& F, o& @! R3 |# x$ \吕玉波:高永文先生来后不久就与我通电话,说希望派两位医生到香港,为有需要的SARS患者治疗。接到这个邀请我犹豫了,让他给我两个半小时的思考时间。可对方说很急,思考时间被缩短为两个小时。
我有顾虑:国内抗击非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而到香港后,派出的专家只能用中药,如果治疗效果不好或者出现问题就是向世界宣布中医无用,这种历史责任谁也负不起。这时,一些对中医药缺乏信心的人甚至给我打来电话,说这是香港某些人的阴谋,他们是想向全世界证明中医药无效。
然而,回顾两个多月的实践,我相信中医药的临床疗效,相信我们队伍业务素质的水平,特别是年轻医生的能力。2003年5月3日上午,我开车将林琳、杨志敏两位中医专家送上11点整开往香港的直通车。在送别时,她们对我说,“这次你送我们过去,不知道是否还能见到你接我们回来。”一阵酸楚涌上我的心头。
6 X# u; T% i( \, u0 }! O南方日报:她们到香港后还顺利?
8 i$ ]& `/ v! ~& R% | X- f5 d吕玉波:果然,她们碰到了很多问题。这是香港第一次允许中医生进病房查房,所有西医生对中医都不了解。这些病人几乎都是濒临死亡的病人,可能过两天就不行,治疗效果自然不好,我们派去的医生也很苦闷,领了任务要显示中医药疗效却没有施展舞台。
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对她们说,这个情况一时还没法改变,但香港非典病人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染病后有个突出症状就是腹泻,不少病人都插了肛管;同时,由于气管插管,很多病人都用了肌肉松弛的药物,手脚没力抬起来。我出了个主意,让她们用中医改变这些症状。她们觉得这是思路,比如止泻中医就特别擅长。这么做以后,香港的护士很高兴,因为病人吃了中药就不腹泻了,处理起来也不麻烦了,而有些病人手脚也比较有力了。渐渐地,不少医生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
0 J( h/ J3 L+ F/ B
南方日报:后来,香港总结抗击非典的病例还特别提到中医药的作用。
; Y' s L. a8 h9 Q R* ], e吕玉波: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是香港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的报告。林琳、杨志敏两位专家在香港奋战5个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医管局的会议纪要上记录,“打破了中医药不能进入公立医院的历史!”医管局还宣布:“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中医药治疗SARS的作用,鼓励医生在治疗SARS中使用中药。”从此,香港公立医院开始设立中医专科。
7 Q7 V! f$ h/ p+ [ v+ | h
需建高水平人才队伍
$ a' G1 n* z; v+ s) t南方日报:抗击非典一役给中医带来什么影响?
! B) l/ E6 `. m& [- ^) J7 R; `吕玉波:非典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医药,也让世界卫生组织重新认识了中医药的效果,了解了中医药怎么回事。我深深感到,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有太丰富的资源,我们要进一步挖掘。
此后,中医药在国家防疫体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包括甲流、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都让中医参加了,都发布了中医药防治方案。其中,广东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方案制定。比如,2005年禽流感肆虐,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交给广东省中医院一个任务,要研究起草中医药防治方案。我们派出专家飞赴全国各地拜见自己的老师——以邓铁涛为首的10位“国宝级”名老中医,问计求方,综合他们的智慧,结合临床报道,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方案,并被采纳,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重任。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我们在全国最早用纯中医治愈甲流病例,这一经验得到国家中医药局认可,在全国推广。
9 n+ p1 |- ~2 ^
南方日报:现在人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等传染病的威胁仍未消失,中医应该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
! A% O# r4 B9 V1 O吕玉波:要真正让中医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就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如果没有平时积累,没有此前“师带徒”的计划,把全国名老中医聚集广东,带起一批现代中医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业务骨干,我们就不可能在“抗非”中彰显中医药的作用。
对治疗中,中医也应持开放态度,不应该排斥现代医学的成果,中西医只是从不同视角看人的健康,得出的不同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但殊途同归,都是面对人的健康。如非典治疗中,面对病势发展迅猛、呼吸衰竭的患者,该插管、上呼吸机,你就要能行,不行就会耽误病人。我们要在继承弘扬中医的基础上,努力融合中西医,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造福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