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川说:, u: K, Y z' o$ U: D, t
1 H* q8 U' s% r8 V+ k* m
最近传播广泛的《还在说中医不科学 你out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医是等待科学不断挖掘的宝库,科学对中医的认知会不断刷新的。中医昨天和今天能有效地治好某些病,科学明天才能明白过来为什么。
* S, e; G/ D+ W: d……判断医学的标准不是科学不科学,而是治病救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D( y5 X) c9 Q M& W' [" J9 p; t7 R说得好,同理,一个国家制度的好坏不在于民主不民主,而在于它是良政还是劣政。' M0 ]) s- W# b
习近平明确提出: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v9 A# ^) `1 `: s中国人被西方忽悠这么多年以后,终于想明白了。' T* v- O; v& ]# O6 w7 m
中医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医自信之路,就是回归经典。现代中医,就是文化不自信的典型产物。
' v# }6 W `6 B Y7 [- u3 ~9 A$ q3 v& m0 u8 C' r8 O
为什么说“现代中医是文化不自信的典型产物”?
2 L1 v& U' V7 y! E/ X3 f t1. 对阴阳五行理论不自信,理论上割断中医与传统文化的之间的联系;
. q2 W1 a) x: \2. 对纯中医诊断不自信,没有西医诊断不能看病;$ B+ c! o, W5 c
3. 对纯中医疗效不自信,不用西医方法不能治病,自己有病也会首选西医;0 c& c( F2 F$ O3 k( G
4. 对中医教育不自信,经典被边缘化,毕业生不会使用纯中医思维思考,硕博不胡造科研不能毕业;1 q7 h: j; R9 n2 }; M& [, {6 |' b
5. 对古中医的临床经验不自信,科研项目以说明中医或者改造中医为主,采用的双盲实验的科研方法全面忽视数千年的中医临床经验;6 C* p' ^* S5 x+ i: p0 Z. S0 J
6. 对继承不自信,盲目追求发展成了主要趋势,针灸技术发展去经络化倾向严重,中药用西医思路指导用药;
* B0 @" |, z9 P; m0 q7 u7. 对四大经典不自信,原著经典与临床脱节,导致中医疗效和治病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 @; W2 {6 B! i; Q
8. 对传统规定的标准不自信,脱离术数系统,言不离西医,中医的对错与否由西医说了算;
$ A. A8 k# v5 M( G9. 对中医自身价值不自信,低定价,还讨价还价,收费障碍,同时对学习经典中医有付费障碍。; g: K, s4 h; ]0 ~
: C. _6 \' b4 O6 c T中医为什么不自信?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就被打断了脊梁,不但中国成了半殖民地,思想上也被殖民。$ w$ B1 d5 `# g/ w. k! i
新中国成立,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思想上,却没有站起来,对中华文化深深的不自信,反应在中医上,就是搞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实质是用西方的思想改造中医,使其符合西方标准。其结果,就是目前成为主流,却又不被西方科学界接受的现代中医。
7 l& P' q; w$ f7 V7 S9 ^( I# v中国阮演奏家冯满天说,每当弹吉他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一个老外,心里就打鼓。后来果断专心弹阮,走出世界,信心满满,赢得东西方听众的喝彩。
1 }8 U. v, c) i. j+ P! h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音乐和中医,其理相同。
* K& G3 E) ]1 N* T+ ^# M" g2 l
8 k0 q4 a! \( m中医需要找回自信,要去哪里找?$ L | Q+ `2 B; {1 v
现代中医是去西医中找自信,去科研里面找自信,为西医做嫁妆,免费为西医打工,对中医没有帮助,还得一个“伪科学”的名声。
- R( }+ b. O3 V3 T! S% z# l找回中医自信之路,应当是回归经典,经典中医大道至简,效如桴鼓,万举万当。$ I1 ^2 c/ g) y% U
中医从来没输在疗效,而是输在自信心、输在话语权、输在资本运作。
" y" Q. K; `9 J6 U9 J: `5 \国运兴则中医兴,随着习主席提出的四个自信,中医要尽快拿回原本属于她的自信。1 M- D1 U: {% H
% ?* V% a4 B4 K; M
0 G; D# K. W+ ^4 |! m9 w, [ d/ T袁炳胜先生说:1 { J1 Y/ Q( P: O
- ]2 I* C% R- v5 _3 _@潘晓川 是的,借西医方法来证明中医,最多不过找到点自信的证据。实际上于中医的发展,实际意义不大。也不能真正“促进中医的发展”。实际上,还是前人说得好“推陈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创新发展,更是空事。中医的现代科研的泛化,实际上是误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中医里面愿意进取精进者的。最终多成了“邯郸学步”,虽然戴了似乎美好的科学时代学术的头衔光环,但是却荒废的是青春生命与道路,南辕北辙离中医之道路,反而可能越来越远甚至成了不归路。
4 j1 E" G7 ]* f
% J I) U( ]0 f; K!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