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5 F% J2 b% H! L 下的早了,没有把邪气泻走,瘀结在这,叫心下痞,用泻心汤治疗,按说应该缓解,但没有缓解,痞不解,其人口渴而躁烦,这个人痞满以后,还出现口渴,口里很躁心里麻烦,像这样人以水停膀胱为主,造成津液不能上达,口渴并不是津液受伤,不是急病后期阴伤的厉害,这人心下痞满,口渴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治疗时候不是伤津液,伤津液表现是舌红少苔,黄苔干燥焦黄,而这样用五苓散的人,往往是舌白苔有津液,不是热盛,口渴是因为津液不能上承,所以用五苓散。它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健脾利湿化气行水,津液可以从小便利走,上达,以解口渴作用。五苓散主治小腹胀满,痞不解,其人口渴,躁烦。这里是小肚子不舒服,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用五苓散,和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不一样的。它们不是膀胱蓄水,是小便不利,是有热,这里是阳气虚,水停膀胱的情况。/ H& g) L9 @) ?& g; G8 v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 l" s; ^! N3 \9 }, E F. f0 E 前面学的三泻心汤,这里出现的生姜泻心汤,加上底下的甘草泻心,这五泻心汤就齐了,生姜泻心汤,也是一个痞证,心下痞满,水气停于胃脘腹部,腹部雷鸣下利,腹泻这情况。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腹部雷鸣,下利,胁下有水气,这样情况是生姜泻心汤有的。伤寒汗出,解之后,表症解了,可是胃中不和,水饮之气,邪热停聚心下,心下痞满,干噫是打嗝,打长嗝,噫气是脾胃之气不舒,干噫食臭,打嗝都是生食味。不消化的饮食结聚胃脘,腹中雷鸣。这种情况往往见于肠梗阻,病人肠蠕动增强,由于有反射性下利,或者不全性肠梗阻,清水上面胀满,心下痞硬,打嗝,心下有水气,这时用生姜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生姜四两。半夏泻心汤是由小柴胡汤变来的,小柴胡汤七味药,去柴胡加黄连,生姜变成干姜,加黄连那就是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就是生姜泻心汤。小柴胡汤四大证和半夏泻心汤里,心下痞硬,或呕吐,仔细比较,它们有连带性,这个药加减,方名虽然变了,但病机有些相似。小柴胡汤因为病邪在少阳,影响肝胆枢泻,用柴胡来解表,黄芩清里,用人参甘草大枣扶正,它是表里两解,攻补兼施的意思,半夏泻心汤也是攻补兼施,攻补两用,寒热并施,协调脾胃。它里面人参甘草大枣扶正的,健脾胃的,有散寒的干姜,清热的黄芩黄连,治疗是寒热并用,生姜半夏辛开苦降,攻补兼施,调和脾胃。
7 w3 d+ |% U9 n; c, ]: u7 p. O; N3 \" ]# G 底下甘草泻心汤,和半夏泻心汤不一样,比半夏泻心汤多一两甘草,一个用三两一个用四两。" s5 Z* d3 _$ T, f" O" `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
6 X/ C' `5 v% _" D伤寒是发热恶寒无汗,还是发热恶寒有汗,都不应该用下法,医生反而用下法,使腹泻的很厉害,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都有心下痞硬满,干呕想吐,心里烦躁,不得安,这就是伤寒病邪气在表,误用泻下的方法,造成邪气如里,损伤脾胃之气,出现一系列症候。医生见到病人心下胃脘部仍胀满难受,说这个病没有好,又用泻下的方法。泻下往往是用甘遂,峻下的方法,使痞满更加严重,满闷不得缓解。) R9 W& N% g0 {9 z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 z* |* a& }2 i: K& U9 h- x( _# O p
这不是热邪结聚的厉害,只是因为胃中虚,胃失和降,客气上逆,邪气逆反,胃气上逆就要呕吐,这时一摸心下硬,这种情况往往见于肠梗阻,也见胆囊炎,能吐出黄水,胃肠炎。用甘草泻心汤主之。病人经过反复下法,损伤了胃气,腹泻的厉害,拉数十次数不清,伤胃气厉害,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在临床上很难区分这三个泻心汤。一般人三个泻心汤很难区分,用药很相近,用量基本一样,生姜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了生姜四两,生姜温胃止呕。甘草泻心汤,加强甘草的缓急作用,甘草和中之国老,用量比较大。还是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甘草加一两。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热结。附子泻心汤在它基础上,因为损伤阳气,热气未减,加了黄芩附子,附子另熬的,那几味药,泡一下喝,它们不一样的,这三个泻心汤,都是寒热错杂,脾胃失和为主,热气不盛,有腹泻呕吐,一个伤胃伤的厉害,一个腹中雷鸣,有水气。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 h9 [$ j+ Q' m) i, }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4 [) m' j6 v) j. F; W 这是张仲景介绍的法则,其实还是围绕泻心汤说的,伤寒服了泻下的汤药,出现腹泻心下痞硬,这里说服泻心汤已,用的这个泻心汤是对的,但是心里没底,又用了泻下方法,腹泻不能停止,这时候不是用泻心汤治,按说应该用甘草泻心汤,或用生姜泻心汤治。这里没这样治,用的理中丸与之,理中汤人参干姜白术甘草,也叫人参汤,吃了理中汤以后,没有止住,腹泻,理中汤是太阴脾经受邪以后。太阴病,自利不渴属太阴,邪气伤了太阴脾经,造成泻下,用四逆辈,用四逆汤或理中汤治,理中汤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四味药又叫人参汤,用这个治不好,这里张仲景提出一个解释。' i1 ^, P; o; d" g, ]5 p* ^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 ` Z- P( g# S( r% _这个腹泻是伤了下焦阳气,不在中焦,泻心汤是在心下,位置比较高,理中焦是在肚脐,在中焦,在胃脘,这里用了泻下以后,不是在上焦中焦,而是此利在下焦,在肠道了,用赤石脂余粮汤。
- {; ?3 k8 t7 r5 I! S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赤石脂一斤(碎,味甘温)禹余粮一斤(碎,味甘平)。0 [5 }3 P" V8 t$ O a. L
赤石脂也是一种矿物质,硅酸盐一类的东西,赤石脂颜色红,在手上捏很光滑,一斤块不大,因为它比较沉,赤石脂叫高岭土。禹余粮是球形的黄的褐色的结块,含着铁的一种矿物,不是植物,是一种矿物,余粮就是剩下的粮食放得时间长了,几千年了成了化石一样的东西,这两个都有收涩作用,它们敲碎以后,一个味甘一个性平。
$ V s! I- Q a) q1 V 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4 Y/ u3 I; {( R7 ^% j/ y! Q要喝这样的水来止泻,这都是收涩的药,腹泻不止,也可以用桃花汤,赤石脂一类,临床上腹泻不止的话,赤石脂泻心汤治不了,下焦阳气虚,要涩肠的话,有几种方法,一个吃四神丸,也可以艾灸足三里关元,一个隔盐灸,把肚脐用食盐填平以后,用艾柱灸七壮。这人腹泻提不住气,大人小孩肛门松弛,屁股疼,腹泻得厉害,可以用隔盐灸升提,灸五到七壮,很快就好。还有艾滋病的情况,发烧腹泻呕吐,可以用艾条悬灸,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 @( I- [1 @6 r s/ C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2 W! ~- Z! u3 C: v
利小便以实大便,参苓白术散加车前子,30克有很好的止泻作用,利小便实大便,水从膀胱走,不走大肠,可以通过利小便止泻。
8 K# e* R7 @' ~& A* h# Q8 A" ~8 a5 z4 M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伤寒用吐法,邪气在上,引而越之,邪气在上用吐法,邪气在胃肠用下法,然后发汗这就是个误治。这人伤寒经过吐法,身体虚了,烦躁,阴虚阳虚,阴液阳气都受到损伤,脉搏微弱没有力量。
1 M& v, ^+ q7 ]0 a- Z1 u) f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_, R J* H8 `) x( H, V
这病没有说治法,说预后容易形成比较顽固的杂症,痿就是肢体痿软无力,肺痿这个病内经里说,肺热叶焦因渴而成肺痿,痹症是疼,痿证是不能走路没有劲,痿软无力,这里是外感热病以后造成的痿证,往往见于小儿麻痹症,这种病过去很多,脊髓灰质炎治不好以后,成了肢体痿软无力。小儿麻痹症是双峰热,一开始发烧,退热以后再发烧,小儿麻痹糖丸也会造成这个病,本来预防,反而得病,小儿麻痹糖丸是活性疫苗,在肠道里面疫苗复活,毒性加强,造成发病。张仲景说这个人心下痞硬,气机逆乱。胁下是肝胆经所过。气上冲咽喉,邪气从下往上走,眩冒是眩晕,看不清东西。这是邪在少阳、厥阴,可以用柴胡汤加减,张仲景没有说怎么治疗。经脉是十二正经,气血共同运行,内外表里,动是抽动,惕是害怕,久而成痿,经脉失和了以后造成肢体痿软无力的病,除了用汤剂以外还可以针灸。这样病早期治疗效果还可以。4 c) Z1 R) t! d3 R$ W9 e0 V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6 K) n* A* e4 Y/ u5 t1 t5 u1 [' U. ^ 这方子和五泻心汤有相似,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就是打嗝,一个劲打,用旋复代赭石汤治疗 ,旋复花三两(味咸温)诸花皆升,唯有旋复花是降的。味咸温入肾是可以下降的。 - ]6 `: p) v9 o( O% u, S' J
人参二两(味甘温)生姜五两(切,味辛温) 代赭石一两(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甘草三两(炙,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 _% i/ z' ^+ X' h, @4 Z这里半夏泻心汤里去了黄芩黄连,用的是旋复花代赭石。它们主治和我们说的泻心汤有些相似,这里去了黄连黄芩,这个人脾胃受伤,不是热邪凝聚中焦,是脾虚肝郁情况,旋复花代赭石能平肝降逆,止呕力量强。
, X9 \0 R0 ]1 J0 ~ 右件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A/ Z# p2 H4 I9 y( z件,是物件的意思。右边七味药,用一斗水去了滓以后,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 |3 F! }8 q. w: h
今天学了五泻心汤区别,中间穿插了十枣汤,旋覆代赭汤,突出症候心下痞满呕吐下利,用药上有加减有不同有侧重,张仲景这里有细微的区别,我们大家要反复揣摩,细心体会。. a3 w+ k9 g$ y5 G$ p% G
再见。
& c- y2 a) m) n" A&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