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老领导李清怀先生,畅谈弘扬封龙山文化的当代价值
曹东义 发表于:2023-5-29 17:05:5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427
新时代传承发展封龙文化的思考
李        清        怀
深入挖掘封龙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宝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封龙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山水古郡、产业新城、幸福元氏”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元氏场景的重要路径,是所有关心元氏发展的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一、封龙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内容极其广泛。既包括文字、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宗教、习俗,也包括服饰、建筑、器物、医药、农学、技术、制度等。①我国地域广袤,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影响,各地文化无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封龙文化就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
(一)封龙文化的丰富内涵
封龙山西依巍巍太行,东临华北平原,“自然风光秀丽,以深洞幽林、清泉碧溪、奇石怪峰为胜,历史文化璀灿,曾有五通汉碑、三大书院、四大禅林、三大石窟、两大道观,在我国文化史、文字史上占居重要地位。”②金元时长期主持封龙书院的数学家李冶,对“天元术”的研究成果开创了世界数学史上的新纪元。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在封龙山一带广为流传。由山北麓南故邑村主办、每年三次的封龙山庙会,集中展示了流传千百年的民风乡俗。封龙山前发生过多次涉及改朝换代的战争,又是农民起义军聚集地。可将封龙文化细分为:山水文化、文字文化、书法文化、书院文化、科学文化、祭祀文化、碑碣文化、宗教文化、爱情文化、民俗文化、战争文化等,各个部分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二) 封龙文化的发祥地和辐射范围
1.封龙文化的发祥地。封龙山东西绵亘 11 公里,南北纵跨10公里,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这110平方公里之内,故这一区域文化以封龙山命名。
依托山岳环境而生的地域文化,是生活在山川及邻近地域人类活动的结果,封龙文化是生活在封龙山及周边地区的古人共同创造的。从战国时代处于封龙山南北两侧、先属中山国后归赵国的封龙邑(又名飞龙邑)和石邑,到今天的石家庄市所辖元氏县、鹿泉区,共计1289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元氏676平方公里、鹿泉613平方公里),为封龙文化的发祥地。
2.封龙文化的辐射范围。封龙文化形成之后,即开始向周边更广大地区辐射,同时接受被辐射区域反馈的信息,在辐射与反馈的互动中得以丰富发展。元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从西汉初年至西晋初年,作为北方重镇常山郡(国)郡治(王都)的近五百年时间。常山郡(国)管辖范围,北至今保定曲阳县西,西有今山西平定,南有今邢台内丘及临城、宁晋、柏乡各一部,面积比现今石家庄市还要大。③根据最新人口统计,截至2022年底,石家庄市人口1,122.4 万,占全国人口总数(141,175 万)的0.795%④而常山郡(国)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西汉为1.137%,东汉更达到3%。汉代先后有10位皇子被封为常山王,足见朝廷对这个地方的重视。另外,在我国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史载七通元氏汉碑,都是常山国及元氏县报请朝廷(洛阳宫)批准、由中央财政出资(出王家钱),隆重祭祀封龙、三公、无极、白石诸山神灵时所立,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常山国(郡)及元氏县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正是依托这一北方重镇,封龙文化达至辉煌。
概言之,研究封龙文化应树立大封龙理念,应包括元氏、鹿泉及汉代常山郡(国)所辖的广大区域,挖掘省会石家庄的文化根脉,丰富石家庄的历史文化内涵。) N# f, F' b- H, b2 D7 }
(文件较长,后边连载)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29 17:07:11 | 阅读全部

) T) p9 V7 `* J9 X+ G' y(三)封龙文化的现代意义" n7 w! ?6 d" t$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⑤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封龙文化中有一些落后粗俗、封建迷信的成份,但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东西是主流。开展封龙文化研究,就是要科学区分其精华和糟粕,然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激发其在新时代的新活力。封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华,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化宝藏。比如:
. x; C8 X1 M: X6 ^. _2 v1.开拓进取是封龙文化的主旋律。秦汉是中华民族英姿勃发的青春期,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奠定了统一的华夏帝国的辽阔版图。享国四百余年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王朝。汉文化的主旋律是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汉代文化精神是基于天下一统的华夏气象的大气磅礴和高度自信,“大汉雄风”与四百年后出现的展示朝气蓬勃、海纳百川的庞大气质的“盛唐气象”,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汉代是封龙文化的形成和快速发展期。作为常山郡(国)郡治(王都)先后近五百年的元氏,是汉文化的高度聚集地。封龙文化中蕴含的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文化旋律,大气磅礴、高度自信的文化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祀三公山碑》《封龙山颂》《白石神君碑》的书法艺术创新,佛学大师释道安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大胆无畏,修复并长期主持封龙书院的数学家李冶的孜孜探求,是封龙文化精神的卓越代表。特别是李冶,其数学成就领先欧洲300余年,开创了世界数学史上的新纪元,使封龙书院成为十三世纪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自然科学圣地之一。
# D" F; T; E5 |2 a! ~2.三教荟萃各展风采。封龙山是儒释道三教并存融合之山。兴起于西汉的儒教继承先秦儒家学统,标举内圣外王之道,倡导中和、仁爱、礼让和自强精神,追求大同理想,主张以民为本,在从西汉韩婴、东汉伏恭到明代薛瑄等历代大儒的著述和封龙书院教育中得到了体现。“龙山三老”中的张德辉用儒学思想影响元世祖忽必烈,李冶与忽必烈的“王廷问对”,对于推动元朝统治者接受汉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封龙山是北方地区的佛教名山,佛图澄、释道安、释僧光、竺法汰在封龙山的弘法活动,特别是释道安与僧光的“禅学论辩”,写下了中国佛教史上的灿烂篇章。道教创立不久就传到了封龙山。据《三国演义》记述,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入山采药,遇南华老仙授天书三卷,修习得道,号为“太平道人”。书中没有写山的名字。元氏民间传说,张角采药遇仙之山就是封龙山,山上有张角得道处,后人在此处修建太平庙祭祀张角。直到清末民初,巨鹿义和会信徒还跋涉百余里前来封龙山,在太平庙遗址祭祖传道。封龙山汇融了道教的诸多源流,道教绚丽多彩的神话仙话,为封龙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儒佛道之间虽有斗争,却以各自特色为丰富繁荣封龙文化做出了贡献。; y# j' u3 x% ~- g$ ~" B! [7 ?
3.封龙书院的教育方式科学合理。从东汉李躬结庐讲学(约公元40年),到近代(公元1840年)落幕,封龙书院历史长达一千八百年。书院坐落封龙山中,择胜而居,汲天地之灵气,与自然和谐相处。历代山长(即院长)都是才高八斗的知名学者,有独到的学术思想和较高的学术成就,有诸多名士、大家到书院传道授业解惑。教学实行启发式,循循善诱,气氛融洽,学子如沐春风。封龙书院声名远播,外地学子不顾路途遥远负笈前来。最盛时封龙山中有三座书院,生徒逾百,培养了大批人才,有的出将入相(唐代郭元振、北宋李昉),有的领军曲坛(元曲杂剧著名作家白朴、李文蔚)。封龙山成为北方教育重镇。
. H" ?% I1 T$ d# F2 K) K4 B4 `4.元氏汉碑的书法艺术和文字学贡献具有极高价值。传世汉篆碑刻寥若晨星,《祀三公山碑》居其一;两汉碑碣见于著录者计三百有余,其中传世书法碑版一百七十余种,现在尚能看到原石或拓本且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仅三、五十种,元氏汉碑占五种。元氏汉碑一碑一奇,呈现出自然生动、古朴雄强的正大气象,展现了恢宏豪迈的大汉雄风。元氏汉碑记录了汉代文字的形体和风格,记录并展示了汉字的演变轨迹,在规范汉字书写方面比肩传为书法大家蔡邕书丹的《熹平石经》。碑文内容反映了先民崇尚高山大川的原始信仰,反映了汉代政治、军事、经济状况以及祭祀制度、营建制度、郡国管制等,可谓保存有汉代文化密码的”活化石”。
1 P1 d. n4 o" ^5 n- I! D0 a5.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爱情是专属于人类的一种伟大、圣洁、美好的情感。纯真的爱情可以净化心灵、催人奋进。封龙山是一座爱情之山。满山遍野的合欢树(当地人称绒花树),又称爱情树,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远古时代男女自由交往、两情相悦的遗风流俗,在传统庙会得到保留。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龙山三老”之一元好问《雁丘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生死相许”,成为描绘矢志不渝真挚爱情的千古佳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29 17:07:56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29 17:07
- G4 D1 g2 u& B% p(三)封龙文化的现代意义! Q) z' ?( l" @! 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 ...
" L. ?+ X/ |. g; g: U1 e
二、封龙文化发展繁荣的两点启示  Z. C, `) M" _  E8 @
二千余年来,封龙文化几度繁荣,几经兴衰,延绵至今。对我们有诸多启示,在此仅提出两点。, C% s+ }$ Q, a. R! c7 [
其一,主政者重视程度如何,对文化发展至为关键。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文化建设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生态文明都有促进作用,直接引领社会思潮,提升民众素养,凡有远见的政治家无不重视文化建设。国家如此,地方亦如此。西汉景帝时常山王刘舜太傅韩婴,在常山国传播经学,播下儒学的种子。东汉常山郡太守伏恭全力支持李躬在封龙山办学,他本人也“敦修学校,教授不辍”,使封龙山成为古代教育高地。元代真定路督学张德辉支持李冶重修封龙书院,还经常到书院听课讲学,他还主持重修了元氏县的庙学(设在孔庙内的学校)。元代著名政治家、名将史天泽是封龙书院的主要支持者,“龙山三老”创办书院,收徒讲学,弘扬文化、传播科学都受到了他的资助。他还把四个儿子都送到封龙山,拜在李冶门下,四子均学有所成。明代山西人刘从仁于万历七年(1579 年)任元氏知县,重德兴文,改修学宫,重修白石神君祠,將《白石神君碑》移到县城文庙保存,使失传多年的珍贵碑刻重新为世人所识。明代山西人张慎学于崇祯十二年至十五年(1639-1642 年)任元氏县令,兴学修志,主持编纂了《元氏县志》,是元氏县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清代嘉兴人沈涛于道光年间任正定知府,遍访府辖各县金石碑刻,曾几上封龙山,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纂成《常山贞石志》24 卷,录封龙山碑碣甚多。清代扬州人刘宝楠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元氏知县,次年在封龙山东麓王家庄访得《封龙山颂》碑,令人运置城内,使该碑得以流传。上述为封龙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八位先贤,放在今天,史天泽大体相当于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长,张德辉是省教育厅厅长,韩婴、伏恭、沈涛乃石家庄市委书记兼市长,刘从仁、张慎学、刘宝楠为元氏县委书记兼县长。他们所作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英名已经载入史册,万古流芳,值得效法。6 H  p5 K6 }" g: {" V+ _
其二,发展文化必须办教育,办教育需要学问品行均属一流的师资队伍。1931 年,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在就职演讲中他讲了一段著名的话。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了他的话。总书记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⑥有古代清华大学之誉的封龙书院,在这方面堪称楷模。书院历任山长和教授,东汉李躬、伏恭,唐代姚敬,北魏魏质,宋金张著,元初“龙山三老”张德辉、李治、元好问和藁城籍学者安熙,北宋名相李昉,明嘉靖年间柏乡籍进士魏谦吉等,个个才高德劭。尤其李冶,既是儒学大师,又是数学大家,其门下名徒有:元廉访史荆幼纪、集贤学士焦养直、廉访签事张翼、翰林修撰王德渊、元曲领军人物白朴、李文蔚,名士王仲常、名宦苏天爵等。这些对现代教育不无启发意义,毗邻封龙山的几所大学和元氏各类学校都应从中汲取智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29 17:08:28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29 17:07! G, h" B0 o/ l2 {# A) A% ^. Q, s
二、封龙文化发展繁荣的两点启示# y9 x" Q/ Y5 `  ~0 C1 B
二千余年来,封龙文化几度繁荣,几经兴衰,延绵至今。对我们有诸多启示 ...

3 q7 o, e) P0 w6 s  S( M三、关于传承封龙文化的几点思考
) q0 C! J" g! z# F1 Q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四个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特别提到:“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⑦总书记的上述论述为开展封龙文化研究、发展封龙山旅游指明了方向。2021 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元氏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山水古郡、产业新城、幸福元氏”总体目标,传承封龙文化是其中应有之义;举办本次高层论坛,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元氏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目标的一项实际行动。围绕传承封龙文化,谈几点个人㳀见,供县委县政府领导参考。概括起来是“六个进一步”。2 f  Y: u  s/ T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封龙山各类文化遗迹特别是汉碑的保护。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经历数千年“陵迁谷变,火焚风剥”,封龙山的文化遗迹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坏。比如元氏汉碑群,仅存《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两通原碑。近年来,县政府与故宫博物院合作,谋划建设汉代石刻博物馆,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期待早日落成。建议为两通汉碑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借助国家力量,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
( g4 l- w0 t) K9 E/ g二是进一步培育壮大封龙文化研究队伍。从事古代文化研究,要耐得住寂寞,甘心坐冷板凳,这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是很不容易的。多年来,元氏有一批文化人荜路蓝缕,锲而不舍,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目前这些同志多已步入老年,后继乏人,状况堪忧。封龙文化研究会应当发挥平台作用,聚集人才,培养人才。一方面,广泛联络省市内外文化工作者和专家;另一方面,培育本地研究人才。对本地致力于封龙文化研究、成绩斐然的给予褒奖,是农民或企业职工身份的,作为特殊人才或急需人才解决其待遇,“千金买马骨”,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到封龙文化研究队伍中来。还可考虑设立封龙文化发展基金,由封龙文化研究会负责,县财政注入部分启动资金,发动县内外热心文化事业的单位和个人捐助,用于奖励对传承封龙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1 Y& f" k. @0 g+ G! S, V% X; x7 T5 n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鹿泉区的合作。就文化遗存的丰度而言,元氏优于鹿泉,但鹿泉拥有区位优势,且开发较早,公交专线由市区直达封龙山北麓。两县区应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优势互补。在封龙文化研究方面,加强交流,互通资讯,成果共享;在旅游开发方面,立足封龙山旅游发展全局,统一景区规划,统筹规划旅游产品,优化旅游要素配置,联通山南山北旅游道路,资源共享,培育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实现县区双赢。
0 E/ `1 [5 R; T( c四是进一步弘扬书院文化。知识精英是创新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外国语大学、河北地质职工大学等高校,先后在封龙山元氏一侧建设新校区,这一带成了精英聚集区、文化聚集区。几所高校的数万名教职工,数十万名学生,是封龙文化潜在的受众和宣传员。元氏县委县政府应借重这几所高校的智力资源,与他们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导高校师生主动亲近、自觉传承、大力宣传封龙文化特别是书院文化,使封龙书院传承千年的教育理念精华,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W6 ?' f" A* b' @; J1 z0 i$ u
五是进一步弘扬汉碑文化。晚清著名书法家、散文家张裕钊(1823-1894年),以文章见重于曾国藩。他于1886年撰文并书丹的《重修南宫县学记碑》(简称《南宫碑》)是其代表作。河北大名人李鹤亭(1904-1976年)、李守诚、李喜泰祖孙三代临习《南宫碑》达半个多世纪,创立了在中日书法界都有较大影响的“新南宫碑派”。元氏拥有得天独厚的汉碑资源,也有不少书家和书法爱好者。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印发)“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的要求,借重中国书协河北省书法考级中心,编写教材,培养师资,推进汉碑书法进校园。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汉碑元素,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汉碑临写、撰写楹联、书画竞赛等活动,在全县营造爱汉碑、学书法的浓厚氛围,培育中国书法封龙山派,打造“中国书法之乡”。
# s" Z- C* o" W, f! }+ \- j六是进一步发展封龙山旅游。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地方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科技文化交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封龙山旅游资源丰富,又有毗邻省会、交通便利的诸多优势,发展潜力很大。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知名度不够高,“藏在深闺人未识”,应请专业机构帮忙,编制介绍封龙山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的宣传材料,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推介,吸引省会、各县(市区)乃至周边省(区市)广大旅游群体的关注,利用周末假日前来旅游。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太行山旅游业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封龙山深厚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造福44万元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元氏贡献。
1 M& }/ n! g2 u, w( H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29 17:08:5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29 17:08* R- V* |4 n' u% t7 b: Z' g
三、关于传承封龙文化的几点思考
/ N  y7 ~: N" M8 r, f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 ...

. ~( O* R( h' W9 }8 v
6 k+ m3 s7 O8 p注  释:/ T! A" u$ ~# @0 ]2 X3 M( X8 P
①李素霞杜运辉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4月版第95页。, r' |7 r: N3 Q8 @& @- l
②杨俊科等编著《历史文化名山——封龙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封龙山旅游文化丛书·总序》第3页。8 Z' s$ P, `& V) [0 _& g9 u4 P
③张国钧主撰李清怀戴永州王仁君参撰《元氏六章——辉煌历史锦绣前程》,,中共元氏县委宣传部2022年12月刊印本第30页。
6 {' W: m7 p) {4 z④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不含港澳台,下同)141,175万人,其中石家庄市1,122.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795%。
3 m- a% t/ G% V# V1 k1 F# B- a$ ^7 Y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发行,2014年 10月版第164页。% N1 l" i, V  L  z* s$ A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发行,2014年 10月版第175页。
+ P  x7 z. S: G# w3 t" U/ C+ n+ w⑦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河北省委主办《共产党员》杂志2022年第11期第15-16页。/ Y$ O) s! |) o) D: G0 p

" q- N  V6 C# k( g: m. b
1 Z# ~6 P# t) A+ Z参考资料:- Y# R/ U- ]8 P& |# T
1.李素霞杜运辉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4月版。
2 Z9 [3 M+ S8 U0 H* B+ s+ V& @3 Z; O5 d2.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 M; N7 P3 s$ Q& n) c  i: ?* h3.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2 G6 t2 H* e  B; L( e
4.何平立著《崇山理念与中国文化》,齐鲁书社2001年1月版。/ Z' R+ c8 h' K
5.杨俊科等编著《历史文化名山一—封龙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0 s1 w+ Y0 p6 G  i4 ^6.麻凤川主编崔竹元执行主编《神圣封龙山》,中国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 ^; w9 o& ?0 R1 X7 v  s) j8 X7.政协元氏县委员会编《封龙文化研究》(第一辑),2022年10月刊印。# [1 q. N4 c8 d- o  G1 Q$ m9 o
8.张国钧主撰李清怀戴永州王仁君参撰《元氏六章一—辉煌历史锦绣前程》,,中共元氏县委宣传部2022年12月刊印。
( ?1 W  q- x! U' T7 q2 K' D$ O! C& P9.杜香文史全斌秦晓萍著《石家庄之根——封龙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8月版。7 n5 @8 P+ b1 P
10.包桂影译著《封龙山文化与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5 Y' u% X/ w9 j& T2 \; |
11.郗吉堂著《李氏南宫碑通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4月版。: d5 n8 `& J% F/ L9 k  k6 u) `
12.路继舜著《封龙文概》,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