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18年前,哲学家帮助捍卫中医,《河北学刊》有记载
曹东义 发表于:昨天 16:3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2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5-7-18 16:55 编辑
, }) B. g3 _/ H( D; K; R1 u- ?; w. I% P8 O
18年前,哲学家帮助捍卫中医,《河北学刊》有记载
编者按:
7 K8 v, P7 T* W. R" o8 c! _7 {( q- h这是张南先生转来的文章,今天读来,仍然很重要。
0 X! U7 e* Y1 C3 G6 }他说:
( {% x7 U: v4 w$ A) B# s1 c7 Q, C9 s; p  i+ L4 [! _
曹老师:/ P3 z. \9 ]2 A7 t4 d2 {
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姚洁敏老师与我的交流信息。
  e- N' [$ b& _& q6 S我想请问你是否知道《河北学刊》,是河北省哪一个单位主管?我想与他们联系一下。为明年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做一下准备。
% g! l0 f3 B) V4 W5 {+ m当然,你也是这个领域的主要的角色。% n7 p$ q- q7 {5 _! P: A4 c
我根据你提供的意见,可以自行网上查找他们的联系方式,之后直接与他们联系。$ |+ j) ~/ t0 d

; |6 }$ t; `5 `( B- U我经过杨思远院长的介绍,与《河北学刊》取得了联系,并且帮助张南先生与他们建立了联系。0 p* t& Y  d  {9 m2 P+ y% b# t& E' A
3 @# E3 w/ s7 E! \; M

: D! _, U" A& F2007年 5月
' d+ z2 Z9 I8 }1 k: X! n : H" \: K( n: O1 C- \
May.‚2007  w8 P7 u& s" p
27卷第 3期
! v2 ^$ i. P, F  w# d1 }7 }, N8 I( [( ~HebeiAcademicJournal
5 M4 X8 {3 Z+ q5 D( ]$ bVol.27
0 i$ N9 G4 o$ s5 J4 b( H6 n( y  jNo.3
/ X$ {# }6 D- r5 I4 k3 ?0 Z7 T哲学研究新思维
/ K, q( K2 i- J/ z4 p[编者按 ]最近一个时期‚学术界有关中医存废的争论再起波澜。废除中医之声之所以时断时续、不绝于耳‚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中医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如何认识中医哲学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如何看待中医哲学在人类哲学史‚或者说在人类科学哲学史上的地位。不能把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看作唯一科学的思维方式‚而把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阴阳平衡理论看作是非科学或 “伪科学 ”。中医存废之争提醒我们‚中国哲学研究的视界还需要扩展‚需要加强作为中国哲学重要分支的中医哲学的研究。为了引起学术界对中医哲学研究的重视‚重新认识中医哲学的科学价值‚我刊特约请了部分学者撰写了相关的探讨文章‚现刊发出来‚希望推动中国哲学界对中医哲学的研究‚并以此为契机‚开创中国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7 ~! t7 K& y$ I
重新认识中医哲学的科学价值 (专题讨论 % s) U- ^3 j8 L5 h7 ^' I. ~$ ^
[摘要 & t) z; p4 |8 m5 Y9 E0 \! N9 T
任继愈认为‚中医哲学的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 X8 G/ t, Z: C8 j
二是通过其基本概念和范畴、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为全面把握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刘长林探讨了中医哲学的 “元 ”创性问题‚认为中医哲学的认识论从主客相融一体出发‚所把握的是事物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避免西方科学技术的缺失‚并有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张其成将中医学的生命模型概括为 “气—
: i5 Z+ \: D$ M/ g3 c4 a阴阳—五行 ”模型‚认为这一关系性思维模式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相似性、自组织性的本质。萧汉明指出‚中医学的思维是一种网络型思维‚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原理‚可以解决在宏观调节与总体把握复杂矛盾系统时遭遇到的困扰‚进而有助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 ?, V; V3 Q( g" d8 |( V
[关键词 ]中医哲学:中国哲学:科学价值) c  N, X  x" E  I! \2 d6 P
[中图分类号 ]B01- Y! g1 M$ E5 I8 f( q$ ^
[文献标识码 ]A4 i# I4 k: e, n' f& i# O
[文章编号 1003—7071(2007)03—0025—091 C+ U4 ?* w+ ?4 I, P+ i, X5 e
[收稿日期 2007—04—266 z8 {$ V, ?# |4 o0 Y' z* Z! J* w4 h+ ~
努力提高对中医哲学重要价值的认识
! W0 a, k8 `# M8 I1 W9 L任继愈* ^, V/ i) E6 [9 _5 r, P$ ^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 w( P5 C3 o# k/ j中国哲学是一个内蕴十分丰富的宏大架构‚里面不仅有儒、释、道、法‚还有独树一帜的中医哲学。在以往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人们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儒学、中国佛学、老庄之学、明辨学和法家学说等哲学流派上‚而对源远流长的中医哲学却重视不够。1956年‚我和楼宇烈编著 《中国哲学史》教材时‚曾把中医哲学的代表性著作 《黄帝内经》编入其中‚但总体来说‚我们对中医哲学的研究一直以来都非常欠缺。
# Y9 o5 ^5 F' w# _, [2 \& X5 G由于中国哲学界和中医学界长期缺乏对中医哲学的研究‚因此‚我们对中医哲学的独特价值尚未获得充分的认识。从大的方面看‚中医哲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9 T" x& P6 f; b6 ]+ M
第一‚中医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中国哲学的重要分支‚丰富了中国哲学广博的内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中国哲学是一种政治哲学‚一种道德哲学‚一种伦理哲学‚它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大都局限在社会伦理学的领域里;中医哲学则修正了这一偏颇认识‚通过 《黄帝内经》等中医哲学著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矗立着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的伟岸身影‚可以说‚中医哲学同儒、释、道、法一起构成了中国哲学宏大殿堂中的几座重要的柱石。% |/ Z7 A) K, G  Z
第二‚中医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中医的本原问题‚也就是生命的本质问题‚并通过探讨生命的终极问题来“究天人之际‚探阴阳之赜 ”。几千年来‚中国医学在对人体、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积累了异常丰富的理论‚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中医哲学。中医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以及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与把握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说‚对中医哲学的深入研究极有可能带动起整个中国哲学研究的创新性发展。
3 P$ b  }$ y* g0 S! O0 }' \/ |8 n25
% h( {+ L& |$ u7 a5 G《黄帝内经》是中医哲学的原典‚也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黄帝内经》作为周秦以来到西汉初年中国古代医学的总集‚其价值不仅在于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并且包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对生命起源、疾病成因以及形神关系等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据。1 }( d! E% }. N; ?: f/ E! |( y/ q
《黄帝内经》继承了先秦的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气 (或阴阳二气 )是产生一切的物质根源:“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这就是说‚阴阳二气及其作用不但表现在万物中‚人的生理现象也体现了阴阳二气运行的原则。 《黄帝内经》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指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阴阳应象大论》)+ E' k8 ~( x0 d( i2 s, H
《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结构视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养生规律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有密切的联系‚进而提供了从自然界寻找病理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医疗原理。 《黄帝内经》说:“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移精变气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一般原理同人体生理发展变化的原理是一致的‚所以‚不能把生理现象同自然现象割裂开来‚这就把医疗的理论与唯物主义自然观密切结合了起来。) C& g1 ^7 H# y" c- k
《黄帝内经》把自然现象、人的生理现象、精神活动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物质基础‚认为疾病的起因是由于人体受到自然界存在着的某种有害物质侵害而产生的‚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患者佩 (背 )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四气调神大论》)。这就是说‚只要顺着阴阳四时变化的规律‚适应季节的变化‚人们就不会生病;违反了规律便会生病。这种规律 (道 )‚圣人自觉地照着做‚愚人却违背它。顺从这些规律可以推持生命‚逆着它则必然招致病灾。
3 J. E5 U" X2 i& p. A《黄帝内经》不仅从唯物主义原则说明疾病现象‚在治疗理论方面也贯彻了对症下药的唯物主义原则:“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中而减之‚因共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 (泻 )之 ”(《阴阳应象大论》)。这是说‚治疗时要根据不同情况‚有的要补‚有的要泻‚有的要发汗‚有的则要休息。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讲述中医复杂的治疗过程‚但从中可以认识到古代医学所秉承的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态度和方法。
在中国古代‚老子、荀子、韩非子对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构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古代宗教迷信思想给予了有力的驳斥。但对于生命的起源、精神的作用、疾病的产生尚缺乏详尽的说明。这样‚必然给宗教迷信宣传留下了活动的空隙。
《黄帝内经》恰恰在这一方面用当时可能达到的科学理论回击了宗教迷信思想。它对生命、精神与身体的关系作出了唯物主义的说明‚认为生命、精神统一于物质的身体‚身体是精神的基础‚生命是身体的现象‚也是自然现象‚它指出:“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又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天元纪大论》)。在这里‚中医哲学把生命的变化、精神的作用‚甚至带有超乎常人的 “圣人 ”的能力‚都给安放在了共同的物质基础之上‚认为它们都是物质的变化和作用的结果。由于世界上一切事物均有着共同的物质根源‚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阴阳二气的矛盾中发展变化。所以‚阴阳二气在人的身体内维持正常的平衡状态‚并经常维持精气血脉的畅通‚才能保持健康‚它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生气通天论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迫 )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生气通天论 》)。
《黄帝内经 》的这些建立在人体各部器官有机联系上的辩证观点‚利用阴阳五行的学说来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行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脏也有类似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某一器官发生疾病‚功能不正常‚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器官。比如‚肝脏功能不正常‚就会影响到视力‚还会连累消化系统不正常‚还会使患者情绪容易激动。此外‚《黄帝内经》还注意到身体健康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四气调神大论》);又说:“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 ”(《移精变气论 》)。 《黄帝内经 》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术语‚阐述了人体内脏的内在有机联系。这种从整体看人的内脏相互关系的理论‚有效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 K/ n2 z' p. F2 Z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黄帝内经 》还提出了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认为肝脏病和愤怒的情绪有关联‚“怒伤肝 ”;心脏病和喜悦的情绪有关联‚“喜伤心 ”;脾脏病和思虑活动有关联‚“思伤脾 ”;肺脏病和忧郁的情绪有关联‚“忧伤肺 ”;’肾脏病和恐惧的情绪有关联‚“恐伤肾 ”。
《黄帝内经 》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指出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指出了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些富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秉承的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高血压‚除了心脏的问题外‚情绪也会影响血压‚气温高了也可以引起高血压‚各种因素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并非仅仅是一个血液循环的问题。即不是单个因素的问题‚而是整体的问题。中医遵奉的是整体观念、整体看法‚中医哲学的特点就表现在这里面‚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这种可贵的观察问题的方法。比如过节邮寄贺年卡‚中国和西方国家关于通信地址的表示方式截然不同‚西方国家是把小地名放在前面‚大地名放到后头‚国家名放到最后;中国则正好相反‚国家、省、市、县、乡、村。到外国买东西找零钱同国内也不一样。外国人是先把零钱找给你‚最后找给你整钱;中国人则相反。这就是思维方式问题。西方先看见局部‚然后再到整体;中国人则是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到局部。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值得发扬光大。
# d" Y/ w" A( k+ v& w〔任继愈 1916— )‚男‚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a8 }5 L0 z5 J4 x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昨天 17:24 | 阅读全部
中医哲学的 “元 ”创性! ?- ~+ o8 u1 y5 y) }& O- J
刘长林
4 w" K3 Z( S. v* y1 H! X(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6 k/ ^/ e$ y; @近年来‚对中医哲学感兴趣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一位青年友人说‚中医哲学很快就会成为 “显学 ”。我起初有些吃惊‚可认真一想又感觉不无道理。因为中医哲学所阐释的不仅是当今中医学健康发展的问题‚而且将要引发一场科学观的革命。
' E. ~( g7 ], y# @0 }9 N) [一、中医的 “危机 ”实际是科学观的危机
9 f' f4 e( t. S. d自1879年清代大儒俞樾发表 《废医论》之后‚众多国学大师不断挺身批评中医不科学。近年更有一些景仰西学之士痛斥中医理论体系是 “伪科学 ”‚“是产生医疗保险骗局的富饶土壤 ”。然而‚遍览所有批评‚真正符合实际的理由不外是:“中医不能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 ”‚“不能与西医解剖学、生理学对接 ”‚“阴阳五行没有可作说明的对应实体 ”‚“经络找不到解剖依据 ”‚“中药没有经过‘双盲实验’”‚“中药有效成分至今写不出; }. L; `8 G5 U: @
分子式 ”‚“中药药理不能用来自西方的药理学解释 ”‚等等。其实‚这些批评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整个中医理论体系违背了所谓的通用科学标准‚与现代科学理论、思想和方法格格不入‚因而是 “伪科学 ”。" v# H2 V. \: w* E- ]
为了解决中医与通用科学标准之间的所谓 “冲突 ”‚首先应当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重新考订科学的概念‚一是承认科学并非只有源于西方科学这一种类型。, Q6 c/ A; ?7 ~( C
所谓通用的科学概念‚也就是对科学的界定。事实上‚那些批评中医不科学的人所秉持的科学概念‚不论罗列多少规条‚都是从科学方法和科学形态上来界定中医是否合于科学。如强调必须采用封闭式的实验方法、推演的逻辑方法并能以数学形式表述‚必须建立明晰可靠的因果关系‚等等。. n2 A1 a" N. x$ ^$ o
其实‚以方法和形态来定义科学‚其本身就不科学。我们知道‚方法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制定的‚是从属的。科学形态则由所用方法、认识水平和实际规律的形态来决定。科学方法和科学形态总是随着认识的拓展、深化及研究对象的更换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运用某一种方法只能进入世界的某个层面、某些领域‚而不能进入所有的领域和层面。世界上没有万能的认识方法和可以包容一切的科学形态‚却存在着无限多样的领域和层面‚故不应当用某种认识方法和科学形态来界定科学。这就像不同的运载工具通过不同的交通航道‚进入一种相应的空间一样‚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运载工具可以进入世界的所有地方。因此‚如果以科学方法和科学形态作为科学的概念‚必定束缚科学的手脚‚拘囿人类的认识‚也不符合以往人类 (包括西方 )科学发展的历史。可见‚无论多么优越的方法和形态都不能代表科学的本质。
% i/ M. `/ K; ~9 I科学是文化的一个门类‚唯有从功能和作用的角度来定义‚才能抓住科学的本质。那么‚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人的认识活动。一切能够获得正确知识和规律性知识的认识活动及其成果‚都从属于科学的范畴。7 p" i' _8 B# O/ Y, Q
复次‚从主客一体出发‚即以时间为本位来观察世界。从时间角度看世界‚万物作为整体则是一个自然衍生的过程‚其部分是由整体所产生、分化、决定。因此‚认识事物的重点在于研究其自然生化的过程‚主要不是从部分看整体‚而是从整体看部分。一切还原为物质实体构成的做法‚虽然静态的部分构成清楚了‚但动态的自然整体联系却被破坏而遗失了。中国传统的认识论正是要把握事物动态的自然整体联系。也就是说‚中国的认识论不取物质实体方向‚而着意研究事物(系统 )自身内部、事物与宇宙环境、事物与认识主体之间自然存在的关系。这些关系具有无限性、变动性和随机性。因此‚描述这些关系的概念体系也必须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但又不失动态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即所谓 “变中之常 ”。这样的概念体系‚就其对自然整体之复杂动态关系网的描述‚要求做到清晰、准确‚但其内涵又必须留有随机变化的足够空间‚因而带有极大的灵活性。概念的这种特点由事物之自然整体状态所决定‚而绝非不科学的表现。+ b+ J+ _6 x& |& @% q6 H! _
中医学正是这条认识路线的集中体现‚用老子的话即 “道法自然 ”。阴阳五行是人身五脏六腑和天地万物共同受制的规律性的基本关系‚脏象经络和各种辩证法则则是人之活的生命在自然整体状态下所呈现的规律。所以‚中医治疗不是去寻找和祛除物质实体的病因、病灶‚而是通过调整和恢复人之健康生命的自然整体关系‚激发人身自有的康复机能‚使病因不在体内生存‚病灶得以自然痊愈。同理‚中医哲学的任务‚就是要阐明并进一步开发体现在中医学中的这条中国式的认识路线。
% ?8 d$ J/ ^$ N! f, J9 K三、中医哲学中的认识论具有不朽的生命力毋庸置疑‚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生活便利‚同时也产生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巨大负面效应。究其根源‚则在于它以 “主客对立 ”为认识的出发点和一切行为的基础。由主客对立产生了物质科学‚同时也使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关系遭受无情的破坏。
7 K! m% k, y3 z6 K* Y. P9 t对物质实体的发现及研究有其必要和成功的一面‚但这样的认识绝不是万能的。西医学走这一条路‚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面对奇妙的生命也遇到了许多难于克服的困难。据 21世纪初报道‚美国的医疗费用高居世界之冠‚而化学合成药物的副作用等医疗事故已成为美国人死亡的第三杀手。+ q( M* j+ ]" C- o7 B
中国式认识论从主客相融一体出发‚所把握的是事物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避免上述西方科技的缺失‚有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然‚中国的认识论和科技传统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天然的局限。但是‚事物的自然整体层面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从大宇宙观看‚它与物质实体同样具有独立本体的意义‚对事物的形成、变化和演进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对天地万物自然整体关系的掌握方式是以主客对立为基础的西方科学所不能代替的。
* b! ?3 W  T5 x& D" N9 t自1840年至今‚许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中国文化的失败‚是中国传统科学落后的结果‚甚至根本否认中国有自己的科学‚因而力主全盘西化。然而‚从中医哲学和历史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观点是极其片面的。鸦片战争的失败只是清政府的失败‚绝不能以此来全面否定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科学。: ]! \$ R4 g- B% M! B4 F  w
以战争的胜负或一时的兴衰来判定某种文化和某种科学先进与否‚是一种比较的错位。中医哲学昭示我们, 文化是多元的‚科学也是多元的。不同元的文化与科学‚各有其特殊价值‚不能相互取代。历史实践证明‚包括中医学及中医哲学在内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科学‚依然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5 f1 C" X( }$ ^" f3 M; X〔刘长林 (1941— )‚男‚北京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昨天 17:25 | 阅读全部
中医学生命模型的特征和意义3 i- z8 G# J) O$ n5 L& a% z; K! `( D. E8 L
张其成
3 u" F" a3 h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学人文学系‚北京 100029)% r( z, b$ A( f* q/ W) k
中医哲学首先要研究中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这个问题研究好了‚对认识论、方法论可能是一个革命。中医为什么要用整体综合的方法‚而不是分析还原的方法?中医为什么要用象数、阴阳五行来构建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证候学说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学说、方剂的君臣佐使学说?中医学的这套认识方法究竟有没有意义?按照这种认识方法究竟能不能揭开生命的秘密?这是中医哲学应当研究的重点问题。现在占主流的哲学家认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应该分开‚但中医认识生命却要内求、内视、内观‚主客体合一‚这种认识方法千百年来被证明是有效的‚这对哲学认识论是不是一个挑战?中医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问题是中医的本体论和生命观。中医关于生命的一个重要学说是 “气 ”‚中医将生命分成精气神或形气神三个层面。 “气 ”是生命的本原‚是精和神的中介‚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并偏向于无形。在 “气 ”的层面‚还有很多现代科学所解释不了的地方‚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医的精髓。儒释道哲学偏重于社会政治层面‚而中医则偏重于生命科学层面‚这在异常生命的认识上大大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0 k/ V! b' ~9 B: k, C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生命观截然不同‚中医采用虚性的 “思维模型 ”方法‚西医采用实性的 “物质模型 ”方法‚这正是中西医的本质差别之所在[1]。笔者认为‚中医学的生命模型可以概括为 “气—阴阳—五行 ”模型。, M, Q$ d- I  c5 `# f
一、“气—阴阳—五行 ” 模型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生命模型“气 ”在中医学中不仅是表示生命本原的范畴‚而且是一个表示生命构成的模型。 “气 ”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原指气体状态的存在物‚如云气、蒸气、烟气以及风等。到了西周时期‚“气 ”已从表示有形可感的实物转变为无形的抽象概念。中医学的 “气 ”虽然有的场合具有实指的意义‚但气非形体却是形体之本‚“气 ”成为生命实体的初始化模型‚具有超形态性和功能性‚是中医学生命模型的基点。
6 I0 f4 c" d+ m“阴阳 ”在中医学中除了表示物质实体外‚主要是一种思维模型。 “阴阳 ”原本是指阳光照射不到与照射得到的地方。后指相互对待的两个实体‚如日月、天地、水火、血气、魂魄、男女等。到西周时期‚“阴阳 ”指无形的二 “气 ”‚这一抽象和无形的 “气 ”‚初步具有了哲学意味。在 《黄帝内经》中‚无论是作为生理学、病理学基础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还是作为诊断学、治疗学基础的四诊、八纲、证候、本标、正邪等学说‚均是阴阳思维模型的运用。中医运用 “阴阳 ”以阐释人体生理功能‚人体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原则以及药物的性能。用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来阐释人体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体与自然相应的整体联系。阴阳模型是中医的最基本模型。! T/ ]$ f$ [! C% z  u, g7 o( M
“五行 ”模型是中医解释人体生命的分类及相互联系的模型。中医按照五行模型将人体生命作 “五 ”的功能分类和概括‚并用五行的生克乖侮、亢害承制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而说明诊断、辨证和治疗原则。在五行模型中‚五行与五脏的配属为中心‚五行是个纽带‚将器官 (五官 )、形体 (五体 )、情志(五志 )、声音 (五声 )以及方位 (五方 )、季节 (五时 )、颜色 (五色 )、味道 (五味 )、生化 (五化 )等纳入其中‚以此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本身的整体性。五行的生克乖侮是事物联系、人体功能活动联系的法则。在生理上‚五行相生、相克说明脏腑之间正常的资生与制约的联系‚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生理联系‚这种联系把五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9 [' E) M( I' {# e《黄帝内经》将 “气 ”模型、“五行 ”模型与 “阴阳 ”模型相结合‚共同构成阐释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综合模型。 “气—阴阳—五行 ”是一个三级合一的思维模型‚三者之间具有互换性。气、阴阳、五行互为补充、互为印证。从气的角度看‚阴阳是二气‚五行是五气;从阴阳角度看‚气是阴阳的未分状态‚五行是阴阳的分化状态;从五行角度看‚气是五行的起点‚阴阳是五行的基础。气—阴阳—五行是一个逐渐生成和分化的过程‚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黄帝内经》根据人体的实际情况对阴阳作了有限的划分‚其中 “三阴三阳 ”是中医的发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五行也是阴阳所化生‚五行就是两对阴阳 (水与火、木与金 )加上中土。% i$ z0 W: y8 d/ w% w3 U+ `8 g
二、中医学生命模型的特征5 j- X, m0 \  n- P
1.“气—阴阳—五行 ”模型是超形态的功能模型“气—阴阳—五行 ”模型具有虚实结合、以虚为主‚体用结合、以用为主的特征‚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非实体的、虚性思维模型‚已从物质实体转变为功能实在。虽然 “气 ”“阴阳 ”“五行 ”最早都表示特定的物质实体‚而一旦成为一种思维模型‚成为一个哲学范畴‚并被中医广泛运用时‚就不再指有形态结构的物质、实体‚而是指超越形体的功能和属性。如在 《黄帝内经 》中‚“气 ”的主要功能是: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生命的基本条件‚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 “阴阳 ”从单纯指背阴、向阳的实体转变为两种相反、相对的功能属性‚凡具有推动、温煦、兴奋、发散、上升的功能‚则属于 “阳 ”;凡具有静止、寒冷、抑制、凝聚、下降的功能‚则属于 “阴 ”。 “五行 ”从五种实体的元素材料转变为五种基本功能属性、五种分类原则。 《黄帝内经》建立的五藏系统‚是五行模型作用的结果‚表示人体生命五类功能体系。按照这一模型‚中医建立的五藏并不是人体解剖形态上的肝、心、脾、肺、肾五个形态脏器‚而是具有五种相关功能的多个脏器的组合‚这样组合起来的 “五脏 ”显然是超形态的。1 j" M- L3 v/ f# G
2.“气—阴阳—五行 ”模型是关系性思维模型
. @3 n. H5 O8 ^) b0 L“气—阴阳—五行 ”表示的是关系实在‚属于关系性思维‚它注重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内部部分与部分的关系‚超过了注重事物的形体及事物的内在构造。如 “气 ”往往表示联系万事万物、联系每一物体内部各部分的中介。物体与物体之间、每一个物体内部都充满了气‚在气的作用下‚万物相互感应‚相互融和‚才成为一个合一的大整体‚每一个事物才成为一个内部互有关联的整体。 “阴阳 ”也是一种关系‚阴阳的关系有:阴阳互根‚阴阳互动‚阴阳消息‚阴阳交感‚阴阳互制‚阴阳争扰‚阴阳转化‚阴阳胜复‚等等。 “五行 ”更是一种关系模型‚五行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五行生克、五行乖侮、五行胜复、五行制化等。笔者认为‚与西方的 “四行 ”(水、火、土、气 )、印度的 “四大 ”(地、水、火、风 )相比‚“五行 ”为什么更为高明、流传更久?其原因不是比 “四行 ”多分出一行就更精细‚而是五行建构了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是说‚五行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分类学上的‚而是体现在思维方式上的。
0 l, [1 |  R' v+ q3.“气—阴阳—五行 ”模型是相对性模型
5 b3 j( W( X6 S2 p# k2 k5 ^8 A“气—阴阳—五行 ”模型是一个相对性模型。如“阴阳 ”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首先‚“阴阳 ”随着比较标准的改变而改变。阴阳是通过比较来确定的‚单一方面无法定阴阳‚没有比较标准也不能定阴阳;比较标准不同‚所作出的阴阳判断也不同。其次‚阴阳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阴阳并非是实体‚也不是事物所固有的本质‚阴阳表示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在男与女这组关系中‚男是阳‚女是阴;而在父母与子女这组关系中‚女 (母 )则为阳‚男 (子 )则为阴。复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因为阴阳是层层可分的‚阴阳中复有阴阳。如昼为阳‚夜为阴;昼中‚上午为阳 (阳中之阳 )‚下午为阴 (阳中之阴 );夜中‚前半夜为阴 (阴中之阴 )‚后半夜为阳 (阴中之阳 )。再如 “五行 ”‚同样要随比较标准和彼此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同样具有每一行兼含 “五行 ”的现象。至于 “气 ”的相对性则表现在其动态性上‚《黄帝内经》中的 “气 ”具有运动不息、变化不止、连续不断的特性。气的运动形式称为 “气机 ”‚气机必然产生各种变化‚从而化生天地万物‚称为 “气化 ”。气无形质而可以渗透、贯穿到一切有形质的事物之中‚无处不入‚无时不入;同时‚气又可以吸收其他事物的成分而组成各种各样的气。
4 \& a1 _9 B+ h, Z; Q4.“气—阴阳—五行 ”模型是全息性模型: n3 g: ]  q0 J4 t# L
“气—阴阳—五行 ”模型具有全息性、整体性、普遍性。仅以藏象学说为例‚五脏的整体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五脏一体‚二是人天一体。五脏中的任何一脏都蕴藏着其他各脏以及人的整个生命体的信息。中国古代即有五脏互藏之说。如明代张介宾的 “五脏各具五& p4 Y% @0 y2 C- n
行之妙 ”和 “五藏各兼五气 ”‚周慎斋的 “各脏皆有脾胃 ”‚清代何梦瑶的 “五藏各具五行 ”‚都说明每一脏都包含了五脏的信息。除此之外‚每一脏腑还蕴涵宇宙自然的信息‚这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
8 d, R  Z% R0 E, \* f“气—阴阳—五行 ”模型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思维模型‚“气 ” 至大而无外‚至小而无内‚充盈宇宙万物之中。 《黄帝内经》认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五常政大论》)气不仅生成万物‚而且充斥于万物生长化藏的整个过程当中‚连贯而不间断。天地万物皆含阴阳五行之气‚阴阳五行作为特殊的分类方法‚则可以运用于世界万事万物。, l8 |* F7 s3 G
5.“气—阴阳—五行 ”模型是重时轻空的模型/ e# h  l" m: F0 x' T& _
“气—阴阳—五行 ”模型具有时序性特征‚时空合一‚重时间属性‚轻空间属性。 “气 ”的运动变化具有时间属性‚“阴阳 ”的对待、转化、流行也具有时间属性。6 h2 `# J% M2 D  o  w  [1 V
“五行 ”常用来表示五类事物之间的排列次序和变化过程。 《尚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的次序‚被后世用来说明事物发展的节律和周期。但五行的次序并不固定‚如何排列往往与社会历史、一年四季相配合‚并用来说明各自的循环周期和兴衰变化。不同的五行次序往往反映不同的宇宙发生观和事物运动周期观。 《黄帝内经》也用了多种次序‚有的用相生次序‚有的用相克次序。五脏模型具有很强的时序性‚依据五行空间方位规定‚五脏的空间部位是心 (火 )上‚肾 (水 )下‚肝 (木 )左‚肺 (金 )右‚脾 (土 )中央‚这种空间排列显然不同于人体解剖生理学上的脏器排列‚而是一种时序性排列。 《黄帝内经 》早就提出“四时五脏阴阳 ”之说‚近代名医恽铁樵也说‚五藏 “非血肉之五藏‚乃四时之五藏也 ”。五脏功能系统实际上反映了自然界四时的阴阳消长变化的时间节律。
- D0 l5 j% E. S, ^: [- y三、中医学生命模型的意义
  E# w, `/ Q8 @- P3 e* M' \; p, M' @人体生命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气—阴阳—五行 ”模型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相似性、自组织性的本质。) G9 u  v+ {# [& a( \2 ?) u$ i
“气—阴阳—五行 ”模型从整体出发‚立足于整体来分析部分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部分的分析来达到对整体的理解‚如五行—五脏模型揭示了脏与脏、脏与腑的复杂关系‚说明五脏是不可分割的‚五脏之间彼此联系才突现生命功能的新质。此外‚五脏还与时间、空间等体外信息相互对应‚构成了一个内外沟通的有机整体。五脏学说的最大特点是把人看成是动态的 “活系统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维持人的动态平衡。五脏之间的乖侮逆行打破人的动态平衡‚中医就是调整五脏模型‚使之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五行—五脏模型‚可以说是最优化的结果。为什么不把人的功能结构系统分为六脏、七脏‚而最终选定五行模型?这固然有文化观念的因素‚但也是古人在经过理性选择、临床验证之后的最优化选择。所以‚五脏模型是对人体功能的简化和理想化产物。
7 W5 M3 e" i4 }) g; M: u) N1 l$ l31
3 j' W+ `4 m5 x% C* ~, L) R◆ 哲学研究新思维 ◆4 g8 F# ?) J! y7 _6 R  v
总之‚西医采用生物医学模式‚而中医则取大生态、大生命的医学模式。在思维方法上‚西医采用纵向的、机械的、还原分析的方法‚导致对人的认识从器官、组织、细胞到 DNA、RNA‚注重生命微观的纵深探讨‚在形态、结构、细节上达到相当的高度。中医采用横向的、有机的、整合的方法‚从整体、宏观、功能、动态、联系上认知生命‚因而在对生命复杂现象的直觉观测、灵性感悟、整体把握上具有较强优势。
0 \% h- H  h  S/ q7 \7 i; _( L[参 考 文 献 ]
6 B5 m% `! E6 X+ R[1]张其成.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 [J].医学与哲学‚1999(12).) m, \; w- ^  s* `- x
〔张其成 (1959— )‚男‚安徽省歙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医文化研究。〕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昨天 17:25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5-7-18 17:24; |+ g/ y# a/ e. }
中医哲学的 “元 ”创性
3 H9 _6 B5 M7 ?$ x3 R8 z! \刘长林) E, u! @, I- f3 u8 ~( m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 C+ r( b/ H8 A
论中医学的网络性思维& W2 [+ f+ K- g
萧汉明
4 f: e5 O0 F: _, F(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 }! b  [2 I2 {( }* l# z1 b1 ]: u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是中医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中医学的思维是一种网络型的思维‚因此‚深入发掘中医学中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网络思维原理‚进而建构在若干范围内行之有效的思维机制‚以解决在宏观调节与总体把握复杂矛盾系统时遭遇到的种种困扰‚这对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y! s) Z$ j5 Z+ n6 |  e7 U7 g, H
中医学以天人合一而著称的理论架构‚是由三个网络板块组合而成的。这三个板块是脏象系统、运气系统与经络系统。: P: @! t8 o. A* X8 I
脏象系统以五脏为中心‚将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脏腑与形体各器官组织之间‚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五行功能模型。
0 x# j  r$ q# z五脏之间的动态平衡机制‚是人体自我修复的一种高于其他生物体的自组织功能。如果某一脏气因受到外邪侵袭而表现出过盛或过衰的功能时‚五行机制会自动通过其相生相克的调节‚使之恢复平衡。当代西方哲学也认识到‚在生物系统或某些特定对象内存在着一种自组织功能‚但在思维方式上‚却并未发现其中内在的网络性的调节机制‚因而在哲学上不能提出有效的辩证综合方法来。
5 e. `2 c' K4 Z9 [% L3 @, W在病理方面‚人体的疾病大多都是由于五脏之间的生克机制出现故障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患者通过自身的自组织功能可以恢复失去的内在平衡。而治疗的必要性‚只是当患者的自组织功能不足以发挥应有作用时才不得不采用的辅助手段。因此‚在治疗上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通过用药或针灸与推拿按摩等手段‚或泻或补‚疏通经络‚以恢复五脏生克功能的正常化。
3 P: x7 `# M* j/ \2 i8 }; |因此‚中医治疗如同坐阵于患者的脏腑经络网中‚其施治方法不是仅仅只针对某一病灶的局部方位‚而是要调动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 d) U' G- \  c" M/ {( a
运气系统即五运六气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源于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究竟会对人体产生什么严重影响的关注。 《黄帝内经》以五气 (寒、暑、燥、湿、风 )对应五脏的思维路向‚建立了早期的中医气象医学。至唐代‚王冰将七篇大论编入 《黄帝内经》之后‚中医的气象医学便进入到气象周期性规律与季节性多发病之间关系的探讨‚五运六气学说因此而诞生。这个学说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六十年内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周期性影响。它所采用的思维构架是一个立体的网络结构‚由五运与六气两大系统交织而成。
8 A2 ]3 q) u9 x, {脏象系统是对人体生理整体特征的认定‚运气系统是对天气变化基本要素与规律的探讨‚而将人体生理与天气变化连接起来的则是经络腧穴系统。这个系统有两方面功能:其一‚它担负着人体生命的整体调节功能。相对于由有形部件构成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分担局部职能而言‚经络系统是一个总的调控系统。由于经络系统互相关联的走向‚不仅将五脏六腑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且将脏腑与体表器官密切相连。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篇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从这一功能看‚经络腧穴系统是人体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各个看上去似乎各自独立的有形部件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对人体生命现象起着整体调节作用。其二‚它担负着沟通天气变化与人体生理变化的连接功能。气候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经络系统由表入里或由上而下地反映到人体‚引起人体生理的相关变化‚导致体质弱的人产生某种相关疾病。就人体外因致病而言‚中医学是一门气象医学‚而经络腧穴系统则是沟通天人的连接器。所以‚保持人体经络运行的畅通‚既是维护人体自身生理平衡的需要‚更是沟通天人之必须。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说明‚早在 《黄帝内经》成书之时‚中医学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持人体经络畅通的重要性。经络腧穴系统‚是一个没有形体可睹的无形网络。对近代科学而言‚尚是一个无法破解之谜。于是‚以有形体可睹的解剖学为基础的西方医学‚对中医学的这一生理学理论采取了拒斥的态度‚相当一批接受了西方近代文化而对中医毫无所知的人‚由此而将中医当作是违反科学的荒唐怪诞的玄学。而突破了刚体力学制约的现当代科学‚已经充分注意到无形可睹的世界的奥秘‚如果仍以近代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医‚或对中医学完整的生理学理论不屑一顾‚拒绝进一步发掘中医理论所蕴涵的潜科学‚甚至妄图扼杀中医‚实在是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g# {3 |6 E0 s; C7 X
网络思维是综合型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探讨的是复杂系统内部诸多子系统之间纵横交织的网络结构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是以一个树木如何由种子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的自身不断蓬勃展开的过程为研究对象‚而是以整个森林内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的平衡态与非平衡态以及调节手段为对象。当然‚对整个森林内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的把握‚必须以对其各种要素的分别认识为前提‚这正是综合型辩证法与分析型辩证法的关联之所在。
( T9 ]* K) y1 m; K# o, ^+ G以往的研究者‚通常将中医学的这种思维方式称之为整体思维。仔细揣摩之后‚方觉此种说法实乃似是而非。作为思维方式‚以整体的形式是无法运作的。
" y, }4 e4 j5 f$ W. v, e; X3 h9 l任何一种作为研究对象的整体‚都是一个有限的整体‚相对于更高层次的整体而言它依然还是一个局部。因此‚整体与局部只能是一对比较而言的相对性概念‚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的整体‚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局部。
0 V) n& Y( Q1 J无论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系统‚或是一个单一的矛盾体‚都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也许‚可以将无限称之为最高整体 (或绝对整体 )‚但无限是无法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的‚因为一旦无限得到了证明‚那么‚这种无限也就只能是有限了。可见‚以整体思维规定的思维方式‚不能区别分析型辩证法与综合型辩证法的差异‚因为这两种辩证法都是以整体观念为前提的。整体观念不是整体思维‚二者且不可混同而论。( o/ O) }! ]: Q
以整体观念为前提‚不仅要求对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作毫无遗漏的把握‚而且还要求对研究对象与其外部的关联给予充分的注意。这是分析型辩证法与综合型辩证法的共同点。二者的区别只在于:前者以一个单一的矛盾体为对象‚而后者以复杂的矛盾系统为对象。在一个单一的矛盾体中‚事物的运动、发展与变化‚主要取决于此一事物内在的矛盾性‚外在的连接也有着一定的不可忽略的辅助作用。而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此一复杂的矛盾体的运动、发展与变化‚取决于其内部诸种矛盾的连接方式与结构状况。而网络思维正是从复杂矛盾体的内部众多连接方式与结构状况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尽管不是对复杂矛盾体的内部众多连接方式与结构状况全部的、完整的反映‚却是研究复杂矛盾体中纵横交织的矛盾关系所不可或缺的。( r0 D6 P0 h  W  t8 z7 ~! G
中国古代先贤所倡导的五行思维架构‚是网络思维中一种具有特定功能机制和极有典型意义的平面结构类型。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思维架构都具有功能机制作用‚只有在五 (或5+2n)个系统中才有可能找到这种交叉关联的结构。由此可以说‚加强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中国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J. ?, g, W) ], c+ u- G$ g
〔萧汉明 (1940— )‚男‚湖北省孝感市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昨天 17:34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5-7-18 17:38 编辑
0 c. S* y/ U5 R7 W
4 e, z7 ^( H6 E3 `& Q* t4 G工时:$ {1 l. |2 q) c* _8 W) E- J: w4 s
曹东仪老师:
# ^& D3 E$ B1 b6 L# h/ `介绍你的身世,不仅在“医术”体系情况,再加上“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之身份。! v7 v2 I1 f( N
现在公认:《黄帝内经》,即是第一部哲学之作,也是第一部医学之作。  o& S  U9 ]# q3 E- d+ p: Z( D" Q% I+ c
你在恢复中医—华夏原创性体系,尽力了一生。
4 d) f, @- V# w; k8 w  j
. k: }$ C3 `" D工时:
4 N# L6 B1 t5 o: D. y另外,湖北的周继桂女士,想拜见你,可别忘了。, P0 n4 X3 f6 X% w
9 H8 T+ P( |: x9 B" b6 f
工时:6 c0 l4 _% c2 k, [" ~6 u  B# F! C
曹东仪老师:
/ [  B# ]) c( P- {, B周六,纪念潘德孚老师会议,虽然你没有到场参加会议,发表了你的纪念潘德孚老师的致辞。以后你注意,在你担任社会工作的职务中,加上“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的头衔。0 {9 n2 H5 W1 b% k  t

- P8 q! l  ^+ t& l4 w
3 s3 X0 k- K: Y# P" k5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c# L! L6 j) Y0 h% p- }谢谢!% }: x) D% ^& f0 \+ ]
0 I3 g* I% M4 J1 K+ j
工时:
3 c% A& b8 _% g曹东仪老师:6 @3 A  W* |9 J4 w
你连续多次发文,是否转给吕嘉戈?李伯淳?等人。如果没有,我转发。
6 s: L: J) i1 S0 V2 U
  t* n# s4 B1 T: }. _' C! G
) b' A2 i$ G) y6 M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G% g6 Y$ S5 O8 m, }: h
谢谢您鼓励!- ~/ Q" E2 ^6 p( N' l

' G, q2 F, H1 {  h! d工时:
5 I+ t3 p! O; V张超中,曹东仪,各位老师:
3 k3 D# @( @4 P5 H# q; ^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科技开发研究中心黄明达,现兼任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行主席,中国智慧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昨天与我通电话,对2019年,参加山西运城市的会议,印象深刻。他拟订以山西运城已有的扁鹊—道医宫遗址为基础,准备扁鹊—道医的文化与医学的科研团队研究。
5 y3 O; p# w  Y0 C- ]4 Q你们两位老师,分别是研究扁鹊,道医领域的代表人物。因此,等黄明达在向有关部门策划好实施计划,再与你们和其他相关的老师,交流碰头,将“健康与中医药”试验区工作,逐步的落实。
) `8 t, N1 t( c) x! \& z# s9 W山西运城市,当年科技部贾谦老师主持中医发展战略项目工作,运城是第一个调研地区。该地区在中医改革发展至今,即是第一个地区,也积累丰厚的基础。如果黄明达主持这项工作,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一个新试验工作,大家齐心协力,联合公关。
; f. A" x. m( q5 _  P此信息,转发张小敏,方鸿琴,和其他的老师。
; r. V+ `' b# Y- w" r' \& q, w! \
) \! B5 K8 ^% S  z; l工时:* n7 r) V' f3 V5 N

6 L1 c6 `6 @1 }; a- w- q5 d9 ]& G黄明达:  J4 _: c  C8 X9 Z
你所说的“道医”,又以山西运城市为典型,以中国智库研究院为组织载体,好!合情合理合法。: O- a2 A/ L' w: N' D2 T& i
张超中,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道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副组长(院外专家)。
' W3 y* o5 z2 y: K曹东仪,原河北省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主任,世界中医联合会等一技之长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L; }2 y! c9 U! ]- S; Y
方鸿琴,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杂志社(英文版)主编助理,民盟负责中医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组负责人,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1 r* o' e  R0 `7 D( d% B2 `
张小敏,社科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任,中华民族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医生态文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自然国学研究会副会长。
6 M8 q9 M7 a; k% g0 E# z7 I8 G前两位人,你相对熟悉,而且都是研究“道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Z, l# T# @6 A7 x6 ^
后两位女士,都是70后之人。6 E1 F# ?! k6 J& K# j1 q
我将你的想法,先跟他们打个招呼!$ s, }- O+ _/ `6 R) J  s. M

; s: K9 \% t( @5 ]8 s5 {' d# Q7 S0 C7 E&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w2 `! v- X% r+ v" ?
谢谢您鼓励和帮助' i) _4 H( a. ?: Q8 ]% h
) A1 h+ \( Y! Y4 M+ z8 c* L
工时:- V& s) s. [0 D  t
[聊天记录]
2 E# F& L3 b* u( k+ q  i0 ^8 Z# P6 `+ e! ~/ `
工时:3 P0 e: F; X* [' w
曹东仪老师:
) O/ |7 D( P+ n" f+ I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姚洁敏老师与我的交流信息。  \5 H7 [4 {/ H" f3 {
我想请问你是否知道《河北学刊》,是河北省哪一个单位主管?我想与他们联系一下。为明年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做一下准备。7 J# |1 [; ?) ^8 n" Y9 x0 p
当然,你也是这个领域的主要的角色。* z0 f- o$ y9 |8 H$ Z
我根据你提供的意见,可以自行网上查找他们的联系方式,之后直接与他们联系。$ Z; C, j; B0 Q* W4 W$ N, M

9 F0 b) o3 m1 j: u- f1 ?( k9 A5 i; J8 H7 K7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3 K2 z& |; u, S+ E1 ~( {  x好的,我试试看吧1 v9 g! {0 o% ]2 ?
# |/ n. R0 |# V: z( O9 C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S/ e1 [6 L( o5 B5 R[聊天记录]$ @4 g  C! K4 i& a1 |6 ]) {
7 l; s" X( S! k: F* F& M0 \6 E+ K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v( B0 t4 f! E; _# p% p5 _$ Q; m是河北省社科院办的,总编4 [# D7 g/ x& }3 j  r/ j
4 I# B: r3 f6 m) r
工时:
' n. o1 P( f" `8 b收到!感谢!🙏🙏🙏
! ~) F' `/ K- q& L6 e! L2 S( S- l% ^3 A# s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j3 B0 w: W$ t0 \我刚和他通话了,一会儿加微信,我再介绍你和他联系0 o- h6 R6 I( B+ T; W7 D% U2 {2 ]1 v
/ t7 l% E0 O! b! H
工时:
: Z9 f1 p6 h3 ?$ f5 G3 [太好了😁
& G" B/ Q$ {) ^- W我也将此事告知张其成,周晓菲,刘长林,楼宇烈和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其他老师。怎样做好这项工作,曹老师,你们是真正的主力军,我这个外行,一定积极配合。& `, n. l, f' Q/ w+ [

5 t) B' [9 f' g0 b1 }6 C
  {9 [" E, A" B' d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I6 S% }9 f% m+ S1 x) i
你推荐了无涯- V# L$ k6 O- B
- J- B2 n% \" Z) z1 s4 X: G  l; E
工时:( W  G- J& f; f6 n
好的。
+ M. c6 Y$ T% ^5 `3 v9 c4 C
% Z: t: A& r2 t* ]3 @8 w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8 }! J) A$ B( K7 c2 ~8 Y, a
[聊天记录]1 o. Z1 w; O0 B, [# z

$ k: B6 o) L& k6 I# C2 ?' S1 R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J( E: a6 Z7 c. K" m, A, R$ Y
谢谢您鼓励,我听您安排!6 j, R; W7 W$ A6 H' P- d4 q

* b# I/ D. {+ b  x2 \- |工时:: H6 R  g+ w% e! [! u1 }( ]4 o
" A( x' }2 I  q
( I" k$ ?3 A) B( k0 e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3 P5 v" T: k' |9 `% y[聊天记录]3 k/ b0 u! @: ^3 l! z! O9 X' q1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