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大师吴佩衡诞辰120周年祭(上篇)​ ——民众健康长城缘何倒塌
曹东义 发表于:2017-9-17 15:44:2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48
中医大师吴佩衡诞辰120周年祭(上篇)​ ——民众健康长城缘何倒塌2017-09-15 陈 欣 北京五洲陈欣九天肿瘤防治研究院
9 K, c1 F9 @! m- F7 F- f

2009年是一代中医药大师吴佩衡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年,有关部门将按惯例举行纪念大会和编辑出版纪念册,缅怀吴佩衡先生对中医药的巨大贡献,彰显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时下,面对中医药举步唯艰,行将濒临灭绝的境地,纪念吴佩衡先生的意义,窃以为远非如此简单,很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对近百年来中医药逐步走向衰落的现状作一番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思和检讨。限于篇幅,仅从以下四方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中西医临阵对垒,实践见分晓

中医逐渐衰落的一大因素是国外势力的大举入侵,蓄意用西医改造、取代中医,全面占领中国医药市场;国内一些数典忘祖、膜拜欧美文化的所谓“精英”极积配合,从1916年的余云岫、汪大燮等人,到当今的张功耀、何祚麻等人,或摇旗呐喊,或著书立说,把传承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医诬为“伪科学”,“自我标榜”,“捆绑祖宗”,“欺骗患者”……大张挞伐,全面否定!甚至在网上发起签名活动,主张废除中医,全盘西化……。

中西医发展规律不同,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诸如:中医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西医源于近二三百年的近代科学;中医理论用形象演绎,西医理论用逻辑分析;中医用望闻问切诊断;西医用仪器设备诊断;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同样症状的患者不一定吃同样的药;西医是群体化治疗,同样症状的患者往往吃同样的药;中药多个种类治一种病,西药一个种类治多种病;中医施治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理顺精气等手段,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逐步根除病灶,慢慢恢复健康;西医采取消炎杀菌,放疗,化疗和开膛破肚的手术切除,立竽见影解除病人痛苦;中医有许多非药物治疗的手段:推拿、针灸、刮痧、导引、点穴、拔火罐等等为西医所无有;西医的化验、B超、CT、核磁共振等等诊断手段为中医所欠缺;中医的诊断治疗费用十分低廉;西医的诊断治疗费用十分高昂……。

我绝无意向贬低西医的不足,只是借纪念吴佩衡先生之机,列举他的两宗医案,吁请有关方面切莫无视中医的长处,以打压中医发展的种种手段达到消灭中药的目的。

《吴佩衡医案》第39页“伤寒病少阴极似阳症”记载:

“1947年末,原云南省    医院院长秦   之独生子念祖,年13岁患伤寒重症。秦院长精通西医,以多种针药施治无效,邀徐、应等数位同行会诊,均言无法抢救。后由秦之门生李     推荐,邀余于20日往见患儿发热20余日不退,晨轻夜重,面色青黯,两颊微红,口唇焦燥出血,日夜不寐,人事不省,呼吸喘促,时而发迷无神,时又见烦乱谵语,两乎空抓如理线。食物不进,小便短赤,大便己数日不通,舌苔焦燥,不渴饮,喂水仅下咽两三口,多则不吮,脉相浮而无力。此系伤寒转入少阴,阴寒太盛,阴极转阳,心肾不交,致成外湿热而内寒之真阴极似阳症。外虽见一派燥热之像,内则阴寒已极,迫阳外浮,将有脱亡之势,法当大剂扶阳抑阴,回阳收纳,交通心肾,方可挽回。若误认热症,苦寒下咽,必危殆莫救,拟百通汤加桂主之:附片250克、干姜50   克、葱白4茎、上桂15克(研末泡水兑入)。

“处方后,秦本对中医药怀有疑虑,见此湿热大剂,更不敢用,对余说他还有一特效办法,即抽取一伤寒病愈患者之血液输给患儿,可望有救。殊知是日输血后,身热尤甚,腹痛呻吟不止,更加烦乱谵语。至此,秦束手无策,始将余所拟方药煎汤予其子试服。当晚服后,稍见安静,待寐片刻,面部青黯色稍退而略润,脉相不似昨日之空浮,烦燥谵语稍宁,但欲饮寐愈甚,出现少阴虚寒本像,又照原方煎服一次。

“1月8日复诊,热度稍降,唇舌已较润,烦乱止,但有时仍说昏话,曾呕吐涎啖一次,仍以百通汤加味扶阳抑阴,交通心肾兼化气行水主之;附片300克、干姜30 克、茯岑30克、上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兑入)葱4茎。

“上方服后,当夜整晚烦燥不宁,不能入睡,秦为此又生疑虑,次日促余往视,见到正用硼酸水给患儿漱口,详查病痛,脉稍有力,热度较前稍降,神情淡漠,不渴饮,断定此系阴寒太盛,阳气太虚,虽得阳药为助,然病重药轻,药力与病邪相攻,力不胜病,尤兵不胜敌,虽见烦燥不宁,乃药病相争之兆,不必惊疑,尚须加重份量始能克之,拟用大剂四道加味治之:

附片400 克、干姜150克、上肉桂20克(研末泡水兑入)、朱衣茯神50克、炙远志20克、公丁香5克、生甘草20克 。

此方药力虽重,为救危急,嘱甚煎透后一小时服一次。当天下午5时又诊视之,病势已大轻,烦燥平定,人已安静,小便转较长,病有转机。是夜照原方连进,大便始通,泻出酱黑稀便3次,发热已退大半,烦乱谵语不再作,且能寐四五小时。”

……

至1月7日至15日,吴佩衡先生均谨守“扶阳温化”之法,加减化裁,使这个令众西医束手无策无策的垂危病儿转危为安,最后全愈,令秦院长感慨不已!

另一宗是原楚雄州计委主任朱铮发表在《云南广播电视报》2007年4月23日A15版的《我与名中医吴佩衡的不解之缘》。朱锋铮在文中说:

“我1958年从中央党校毕业就任墨江县委书记不久,即通关社的蚌坪铜矿指挥大炼钢铁铁,放高产卫星。由于劳累过度,声音嘶哑,医生诊断为喉部结核,于 1960年春入住云大医院治疗。留学法国、在巴黎开过耳鼻喉秤诊所的主治医生李枢让我服食清热解毒片,同时用喷喉、熏喉、钢球按摩等物理学疗法治疗了月余,病情不见好转,李主任说,要改变现状,恢复正常是困难的,建议我出院,回家休息2—3年,最好是少讲话或不讲话,才有可能改变声带功能,使之好转,否则,若继续下去,有失音可能!

“我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留学法国、在巴黎开过耳鼻喉科诊所的权威专家对我的病束手无策,我该怎么办呢?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转向中医求治。我相信中医博大精深,有几千年的历史,对疑难病有独到之处。

“我找到的中医就是吴佩衡。

“吴佩衡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后,仔细把脉,触摸了喉、胸、腹部位后说,你的病缘于风寒湿热,因时间较长,(将近两年),虚火上升,瘀结于喉部。一般的治法是用清凉解毒之药,但根据病情,那是无效的。因此,必须引火归原,把虚火导入丹田,方能使病情缓解,逐步全愈。

“他开的处方大多为热药:附片、上肉桂、麻绒、细辛、干姜等10多味,一次处方30副之多,对这一长期喉炎的病,用大量热药治疗,非吴佩衡先生无人敢用……。3个月后,30副药服完,自我感觉良好,讲话不像以前那么吃力,发音也较清晰,沙哑干燥程度大为减轻,自觉病己愈百分之七十,再次复诊,吴佩衡先生又配制20制服用后,自觉病愈百分之九十五。第三次复诊,吴佩衡先生仅处以500钱上肉桂一味,嘱我研末后泡水多饮,半年后痊愈,至今我已85岁高龄,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医治过程虽已过去40余年,缅怀住事,终身难忘,深感祖国中医学之博大精深,也深深怀念吴佩衡先生的医术高超,医德厚重,其在医学界的大家风范,堪为后人楷模。吴佩衡先生虽已作古,但其在中医学院任院长期间,传授中医奥秘,高徒遍及云南省内外,秉承他的遗愿,造福社会。”

1997年仲春的一天,我正在一位师承验方的民间中医请教“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经验时,门外走来一老一少父子的两人,儿子是少年哑巴,父亲抱怨医生:说吃五副药就见效,到现在都没反应,为什么嘛?我伸手为患者把完脉,再看他面色苍白,认定其为手淫过度,导致肾阳虚寒,寒水侮土所致腹痛,劝其父莫再抱怨,详细对我说说儿子的情况。

父亲说:“我这娃今年25岁,自十七岁腹痛起,在(宣威市)龙潭乡卫生院治疗了六年无效”。院长亲口嘱咐我们说:“他们西医不能治这个病(诊断为肠胃炎),建议我们找中医治。我们带孩子到中医院治了两年仍不见效。后听朋友介绍来找这位医生,他承诺五副药见效,可至今不见效果。”我又问这位医生,你是怎么看这个病,他说医院诊断他是肠胃炎,我认为是肝气病,至于五副药不见效原因是病重药轻,调整剂量后应该见效。

我建议:“算了吧,无论肠胃炎也罢,肝气病也罢,我们都别争了,这孩子是虚痨病。”孩子的父亲反驳道:“婚都没结,那来的虚痨病?”我劝道:“25岁的男孩又是哑巴,没结婚就不会得虚痨病?你这个爹是怎么当的,好好想想吧!”孩子的父亲沉思一阵后回答说:“就依你吧。”我反问想通了吗?答:“道理是有些,只是八年来,无论是乡医院,还是市中医院都当作肠胃炎治,你是第一个说孩子是虚劳病的人,我感到有些奇怪。不过细细想来,也不是没有道理。”我看着他诚实的眼神,知道他已转过弯来,会认真配合,就嘱咐他:“孩子服药后,最多三副见效,症状是腹痛加重,并且腹泻不轻,可能通身大汗。家长的任务是照顾好孩子,一不准犯禁(方中有附片,禁生冷及豆类);二、防止反应过烈时跌跤,又对医生说按吴佩衡先生四道汤法加补肾益阳药处治。针对病家经济情况,又建议医生在300元内把他治愈。

三月后,八年的顽症,就此冰销瓦解,前后仅收费350元。

二、好吃的肉是西医的,难啃的骨头推给中医

上述病例,一个是西医院长的独子,院长及他的同行们搜肠刮肚,用尽平生所学不能使患儿病转危为安,反而越治越重,不得不求治于吴佩衡先生,先生仅以四逆汤加减,前后十五日使病人康复。中医和西医的长短已见一斑,有什么理由说中医“不科学”呢?难道科学不是造福社会,而用来作打嘴仗的由头?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还要这“科学”干什么?

另一个病例:患者为时任墨江县委书记的朱铮先生,医治他的医生,是留学法国并在巴黎开过诊所的洋专家,治疗无效后建议他休息2—3年,并且要求不说话或少说话,否则有失音的危险。可在吴佩衡先生手中,却用“引火归原”法,仅以四逆汤化裁,无需住院,30副药服后病愈70%,50副药服后病去95%,后以单味上肉挂500克泡水服用后康复,不留后患。

在一般患者眼中,由于“月亮只有西方圆”的思维定势作祟,一概只认衣冠不认人。大概死在洋专家手中也是一种荣耀吧!所以在择医时,崇尚洋人、崇尚头衔,只要是名家即便病不至死,而最终死了也死得值。治好了当然是洋人科学,名牌西医专家的伟大。我弄不懂,国人究竟怎么了?洋人真是教育有方,竟会使五千年文明史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体制把自己的同胞培育成对西医顶礼膜拜的虔诚之徒。

第二个病例说明的问题则更广泛、更深刻!

十七岁因腹痛被作为肠胃炎治疗六年,不但不愈相反越治越重的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西医科学的根基,不可与中医科学相提并论,好在院长有医德,有自知之明,为患者的健康及其家庭经济作想,建议进城找中医治疗。

令人想不通的是,在中医药科学中,原本是“小菜一碟”的因肾阳衰弱导致脾胃虚寒的疾病,前人已有“四逆汤”成法,又经吴佩衡先生化裁,以臻化境的治疗方法,竟也孤陋寡闻到如此地步,放弃四诊八纲,辩证论治的方法不用,一味追随西风、不辨阴阳,不别虚实,西医当作肠胃炎,自己亦像跟屁虫一样,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一桩小病,历时两年不能治愈,叫中医怎能不走向消亡?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耐人寻味,百思不解的笑话呢?不奇怪,中医战略课题研究专家贾谦教授指出:现代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中医,是半个中医中专水平和半个西医中专水平相结合的半吊子,是洛克菲勒财团用中国人自己消灭中医,以使西医药独霸中国医药市场阴谋的执行者,是中医的掘墓人。

有谁深究治疗思路理念的一念之差决定着一个生命的存在和消灭,并从中比较总结辨明中西医之间的长短吗?。

有谁想过这种越演越烈的中医西化浪潮,废除中医的闹剧必须立即制止吗?

有!原国家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先生想过;中医科学院的原副院长,中华文化29位传承人之一的王雪苔教授想过;中医学科学界泰斗级专家邓铁涛教授也想过!

吕炳奎先生曾以“一个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进行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流过血、负过伤的老战士;一个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老中医;一个不愿中华民族文化科学瑰宝——中医药学失落的中国人”的身份。1987年至2002年,先后三次上书国家领导高层,建议实行中西医分治,或成立中医药总局,或成立中医药管理部,按中医药科学发展规律办事,拯救中医,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王雪苔教授在给国务院中医药管理局《应探寻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办法》一文中,就中医中药管理如何改进才能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问题,提出了六条建议。并在文中强调,中医药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容易发生政出多门的现象,因此非常希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医药法的起草和现行法规的进行修改,拿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办法,使中医药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邓铁涛教授鉴于国家的中医药政策一直受原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思想的影响,认为就是要改造中医,“中医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取缔不成、改造有效”的错误认识导致中医药现在的管理对中医近于扼杀的严重危机,为保留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传统师带徒的教授模式。

然而又如何呢?

不管是吕炳奎先生也好,王雪苔、邓铁涛教授也罢,尽管一个是熟知中医药管理的专家,两个是中医界的泰斗,但都是没有权力的学者,他们呼吁、呐喊、建议又能有什么作用?在“官本位”席卷神洲,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中,执掌权力的官员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得失,面对中医药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容易发生政出多门的现象和导致的麻烦,谁人愿意去触这个霉头呢?何况高层的决策者们大都是中医药科学的门外汉。

于是,中医药管理方法的讨论一拖再拖!

于是,一批又一批原本硕果仅存的传统中医药老专家在等待中逐步消亡!

一批又一批确有价值的民间中医药科技成果,随着研发人的没没无闻,将最终消失殆尽!

一批又一批已经西化的中医药专家,上无前人指引,下无民间医药源头的补充,只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老死而无所作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医科学能不灭亡么?

我以为纪念吴佩衡先生不单纯是中医药科学界的缅怀、歌颂与继承,还应当包涵更深层的行政管理失误上的反思!

; v! v6 H8 e& _! y( Z
. ]6 f2 n& L0 Z- s* O. f
# Z/ ^/ o7 e: ]
0 m# U, E1 Q( o+ ?4 ~$ C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