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春,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习近平在正定县委办公。(资料图片)
4 q- H7 ?7 {0 U/ L# t+ M2 ~
) {! W: F# x1 X2 T7 Y9 W( W5 x# { “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不只因为我在这块土地上工作过,更是因为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
6 ~" @9 } p* \6 e& r: X) J% q
1 {" O$ U% F6 @1 I( {. T* c ——习近平
0 o! g8 K! U# ~4 L4 Z3 N. ]. X$ S I+ f! Y
在正定,有一份记忆,珍藏在许多人的脑海,历经30多年不曾褪色。
+ H+ ^6 d" ]- y; z0 x( N3 p1 e8 S
: d/ d) S3 U$ J9 w( L9 Z
在正定,有一种情感,沉淀在许多人的心里,历经30多年不曾消减。
/ p' E R4 A' D* g; H
; C# D; s2 d8 l5 D, G
1982年3月,29岁的习近平来到这里,写下了自己从政经历的第一笔。
{0 ~8 {4 w p$ ]8 A
; k1 s, h6 p& U' _$ ]# ? 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始终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
! N7 s* N, U- ^1 y# I
- j* G9 W4 X2 K+ _ 为百姓吃饱肚子,他勇于担当,为“高产穷县”减少征购跑省进京,实事求是反映人民心声;
/ e$ h4 D1 o# A, K, A& B5 Y
$ D6 c* `: k6 B" Z% A
为乡亲致富,他不断找寻让群众生活好起来、富起来的路子;
* R: v1 `' g7 a6 @
1 [& n9 p1 t- s) s% L
为了正定的未来,他关心教育,从校舍抓起,要求每个村庄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 N5 [; b8 Y ?/ I( P$ c' c# q
' P- L n1 S0 b; g. N; M3 U, q “明天,我就离开正定了,这点儿钱留下给孩子们买图书吧。”1985年5月赴厦门任职前,他仍牵挂着孩子们。
: d0 s; c# B8 s/ W& u8 f
$ h- s$ @+ M6 ?1 v& ^6 `' a! S 习近平牵挂着正定,正定人民也牵挂着他。
% G. x2 k- r0 ]! z7 p$ e" N+ {$ z3 h* M
离休老干部闫月芬养成了追着习近平任职地电视台看新闻的习惯:“他上了福建我就看福建台,他上浙江我就看浙江台,他到上海我就看上海台,他上了北京我就看中央台。他心里有我们,我们心里也有他。”
6 x' v E, n5 |3 M$ k9 l( H! w) f( ^% z, r6 P4 k$ t2 j U
“老书记好!”2008年1月和2013年7月,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习近平两次到正定塔元庄村调研指导,当欢迎的人群中响起一声声“老书记”时,他高兴地将手伸过去,与群众一一握手。
" m' N" c% A8 L& d
9 v4 P) t8 K3 ~2 Y 在正定人的心目中,无论习近平走到哪里,职位多高,依然是当年那个心里装着百姓的“老书记”。
& c5 y1 F: X* Q! S7 s o, l
5 P! r a9 |# u; a 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
4 ?6 c- t3 N$ }, d- R0 b( S! ]0 i7 \
! f/ k% x9 @- Y* e
“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咱们这些领导对不起江东父老。”
$ d5 g9 ^9 A; j E$ A$ x
1 E% |; Q* _9 K( Y; U4 C ——习近平
' `6 j3 T( a0 H! O8 s6 x& H* @1 V1 j# m7 c
1982年4月初的一天,紧邻正定县城的永安公社三角村大队部走进了几个推着自行车的人。
! g( I# [* a2 w5 }
' T3 n; o9 }6 _; X
“这是习书记,到你们村转转,了解了解情况。”有人向迎出来的大队干部介绍身边个子最高的年轻人。
% K% O# j* F C2 s5 N
/ {1 i5 I c! d 1982年3月25日,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的习近平,被石家庄地委任命为正定县委副书记。到任伊始,他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调查研究。
% k+ E7 K+ B Y3 c8 b7 u1 |/ B7 }% ?7 u% m, y$ Y
全县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千斤的三角村是习近平调研的首站。
0 E4 |* {9 N$ N3 u% _- e2 M
- }, `0 ^5 w; M, h7 z+ B 可习近平没想到,出了大队部,和站在街头的几位群众拉起家常,大家说到生活上的首要问题竟是“粮食不够吃”。
! a" W( M$ ^. W1 c
, q4 |- I6 F/ @9 ~" [3 F “一年干下来,从年头吃不到年尾。”
7 e0 m0 |/ {) X9 W' O5 _3 k$ a$ ~$ P/ y+ b
“谁家不够吃了,就偷着去新乐、无极、藁城等邻县的村里换红薯干吃。”
1 c' B) P* [% B# H* B
: i. H* d H; O+ x
一斤粮食能换三五斤红薯干,总比饿肚子强。
8 K, _& _0 X' y
) z$ Z( e8 a; k& Q- b) E! N; } 听到大家七嘴八舌倒苦水,习近平关心地追问:“村里这样人家多吗?”“别的村也这样吗?”
# M) N" c9 B3 g9 w
5 Z6 a6 l, j' L* {( n; h! R 说话间,人群旁过去几辆自行车,一位社员抬手指着车上驮着的小口袋告诉习近平:“你瞧,这准是去换红薯干的。”
1 O4 J! |) r! `. F
% S( m5 }7 y8 z “近的骑十几里,远的骑几十里。还得偷着,怕丢了先进村的人呢。”今年60岁的三角村村民冯新贞忆起往事,忍不住叹息:“征购交得多,手里又没钱买粮,没办法啊!”
( J" H i9 |1 t& [) N
3 c# ~1 j8 Z3 \
上世纪70年代初,正定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粮食亩产“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高产县,被树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全县每年粮食征购任务高达7600万斤,交完征购,再扣除种子、饲料等,留下的口粮已经远不够百姓填饱肚子。由于保征购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地里只能上茬小麦下茬玉米。
7 ~; L( T) q5 j# @- R' `# ~. v
( e8 H/ b$ R+ U7 S
冯新贞给记者算了笔当年的账:“一斤小麦1毛2,一斤玉米8分,一亩地最多收入60多块。棉花一斤一块多,一亩地能收至少100多块。你说,光种粮食,老百姓手里哪能有钱?”
! t& J6 u; B5 [2 g6 d9 a; B! g7 i5 o
1981年底,全县人均收入仅140多元,每天只有4角钱。
2 _7 G+ T1 @ B0 O& b/ z) S6 r p+ A$ B* s2 b0 C6 l! f
从三角村调研回来没多久,一天晚上,看到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程宝怀办公室还亮着灯,习近平便推门进去。
: y9 L- M0 r* T' p8 y$ N1 s' O: B4 ~+ P$ h" n O
“老程啊,领导说让我到正定任职,是给我选了一个‘好县’。依你看,什么是‘好县’?
8 b5 z2 w3 Y3 D1 d# i2 X# l V6 X9 B/ K _
程宝怀脱口而出:“咱正定就是好县啊。”
: d, ]7 t. ]; D S v% x$ r! j: k4 B9 m3 i. I% D3 ]
他给了习近平三个理由:一是对国家的贡献大,每年上交粮食征购全省第一;二是县里领导班子很团结;三是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像三角村,又是先进中的先进,全国各地可都来参观学习呢。
+ P2 i- A7 D. @
$ }. ?. q' {* a2 |* c4 @1 w; g 习近平听后笑了:“老程啊,我认为,是不是‘好县’应该以老百姓生活得好不好来衡量。你刚才说的三角村,亩产过千斤可农民还吃不饱,偷着到外县换红薯干吃。这些事,你了解不?”
" [2 f+ V) i' x& D6 ~4 w4 n
6 y, F. a1 t$ w8 G5 w) @ “我了解。”程宝怀说。
* n* m+ ~% f, V
3 m# D0 e. ]8 b" ?+ s( `) D9 N9 s 习近平点点头,继续分析:“我觉得正定当前的现状是,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交的粮食越多,群众收入越低,咱们实际是个‘高产穷县’!”
) t. [2 i* t( x& ^1 ?3 \( p5 K* B$ {4 R ~2 u& Z3 [; J e, G
最后,习近平郑重地说:“我们应该向上级反映一下,争取减少一部分征购。”
3 E) Q9 X; ]' X
& M$ a, K8 ~2 B2 U$ ?+ L& \4 ` 为什么习近平如此关注“高产穷县”?
( J& K) I& ~ W8 H
7 U/ G$ }; ~# ~" r: O 在一次县委的小型座谈会上,习近平进行了解释:“绝不能光讲粮食生产、光讲高产粮,不讲经济效益。”“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咱们这些领导对不起江东父老。
7 x6 X( a" K3 }. N {" [. y- c9 y' y& `% Z' x t) Y! d
“高征购导致群众吃不饱并不是三角村甚至也不是正定独有的。”当时在县委办公室资料组工作的李亚平说,在那个年代,向上级反映高征购问题,说轻了是思想觉悟低,说重了那可就是政治立场问题了。“要向上级反映这个事儿,心里没把老百姓当回事,没有点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
5 e/ ~9 i; _( B
7 }& W1 R9 |' w0 u! `+ Q) z/ Y
习近平的思考和提议与时任县委副书记的吕玉兰不谋而合。
: f' _6 j" D" q
8 L* r- M( N* y8 z7 ]/ U- p 在1994年习近平撰写的《高风昭日月 亮节启后人——深切怀念吕玉兰同志》一文中,他赞扬吕玉兰:“了解到征购过重情况后,就主张县委如实向上级反映,经过努力,终于使粮食征购任务核减到4800万斤,给正定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文中只字未提自己,可知情人都知道他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贡献。
9 ?" X4 F2 `* T/ _6 n
+ v; a* @% W% B4 F) \4 z “习书记和吕书记主张如实向上级反映,其实大家心里都赞成。”时任县委办公室干事的张银耀说,但许多人有顾虑和担心,一是怕有损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形象,二是怕上级领导不高兴,三是怕对习近平个人政治前途有影响。
& T' x, r c8 n: g3 |) k; h 对这些顾虑和担心,习近平的回答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倡实事求是。同中央保持一致,就应实事求是反映群众心声,反映现实问题。
( ~6 t8 [0 G5 y, K/ y
# H: Y& u5 H+ d" h 因此,习近平与吕玉兰一起,跑省进京,向各级相关部门反映这一问题。
7 h! H, \7 J, t/ C0 u6 u( t
" L4 J0 b( u- o, E& v
中央很快就派人到正定,与省、地两级相关部门联合组成了调查组。
4 O* S0 h% N% S7 x' C" w
5 N; b& F3 r/ d# t$ W5 n4 u
调查组进村入户下田,不到十天时间,找了一百多名干部群众了解情况。
4 r2 ?. g0 g, L/ v. \/ ]; M' g1 |+ F6 p
经过核查,调查组把正定粮食征购的实际情况摸清了。当年,全县粮食征购任务减少了2800万斤。
2 P* l- P/ g4 v! Q8 O9 q: z% F: f4 U
这一减,三角村村民家的饭桌上多了白面馒头,少了红薯干。
* F1 r. u8 R( t/ @( z' j& V) r+ t G9 X% T3 D" O
这一减,正定棉花种植面积很快由1万亩增加到19万亩。
6 u4 s( {# u P5 n& x. a. {4 k! o& J' L) O4 _2 m
2 x, N# Q6 z! i! u 1983年8月,为了让农民增收,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习近平(右一)到河间县考察棉花生产。(资料图片)
* Y- ~5 ^ R# k
6 k* n/ }. F" m* t; r% ^4 {
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习近平还在14.3万亩河滩地上做起了文章。他提出,重点种植林果、花生、瓜菜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
) g7 v% a/ }+ |! P
/ Q I+ \+ s( z, O% X; W 在习近平的指导推动下,当时的西柏棠公社塔元庄大队积极在河滩地上发展起棉花、花生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
% Q6 P1 R" X# n" E
: B, g' h# q5 c0 r4 _. C 塔元庄大队人均耕地只有半亩,可开发利用的河滩地却有几百亩。
% I0 _$ ?- \# Q0 D3 L' L# I* V
8 |5 x, l3 J$ v- G( N “我们就按习书记的指示,鼓励社员搞开发。谁开发了收成就是谁的,大家伙儿积极性很高。”时任塔元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赵桂林回忆,挖垄沟、打机井、平整土地,河滩地上冬闲变成了冬忙。开发利用河滩地100多亩,一亩地就为农民增收约300元。
$ U0 @7 C! n$ q- |' _5 Z$ i$ j3 e, Y* O& E" E# d1 D) i4 \
“后来习书记再到我们村调研时,我跟他说起河滩地的开发情况,他很高兴。”赵桂林说。
* d4 O5 u; M9 ?+ G. D
$ A* y3 c& Q5 |# N: a* E& O 经过这样的“减”和“增”,1983年,正定县农村人均收入达到358元,同比增长百分之52.3。
* t+ g( ~% C' M% c1 V' r8 J3 I
3 o0 ]. j, _5 X7 O Z3 A& ~ “解决高征购是习书记来后,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他为什么能实事求是、体恤百姓、为民请命?”曾采访过习近平的原《河北青年》杂志编辑周伟思认为,因为吃过很多苦的他“见不得百姓受苦”。
- I) L* J1 X9 X! M) {0 U1 M" a, G; I: |0 } B
周伟思曾问过习近平:“为什么要放弃优越的条件,主动申请到一个小县城做基层工作?”
C) w$ R4 b" R3 X$ m. e* K' @
4 z; M+ Y& L$ l; m 习近平的回答是,七年的插队生活,使他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一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远方贫困的沟壑与山岭……“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在生我养我哺育我的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
* J, J$ [6 f( D6 U7 ~' v* d- Q
: N8 N7 p" ^, J4 ?9 Z5 t 周伟思发表于1984年的报告文学《而立之年》里记录了习近平赴任正定前的心路历程:
q/ L, f6 o/ X2 k3 f. p9 M
# f) q6 Q+ S R3 b4 h J 人生太短,在时间的长河里,真正干事业的时间不过二三十年。这二三十年来不得一刻荒芜,来不得一点嬉皮笑脸。这样,或许可以办成一两件事,或许对人类、社会、祖国可以做一点贡献。这能有所贡献之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2 ]; W; a4 E( M$ Y9 `
: a5 H/ c) o8 A# n4 c3 E( Z
李亚平1983年8月21日的日记中,也记载着习近平边吃午饭边聊时的真情流露:
$ ]" v8 \7 K- ]4 H5 U( j7 A3 h" v- `3 b$ X( E
“我现在可以说是从生活的锅底一下翻到了社会的顶巅,可是自己觉得并没有喜悦感、快乐感,总是感到有一种责任,就是再也不能让文革那样的情况重演了。”“舒适的生活是庸人的追求,我是准备着入‘苦海’的。”
! v1 u. V* v9 d- \8 G2 i/ ]' i3 |: l
, ~1 F3 v# K: ?3 M5 f" I) p6 T 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作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L# g/ z3 z. S4 A
8 n8 q1 \9 T- w" I$ a2 n/ A k 在正定,习近平从政伊始,就是这样实践的。
$ C9 e: X% L. v# r
为万元户颁发“率先致富奖”
6 J$ K+ J. `& W' D; p: m4 O( W
“治国之道首先裕民,民富才能国强。”
. n; d* R0 l! a
- W& S8 D1 ^: L% D# B9 s ——习近平
" X/ N" ]+ R5 m" \9 b
. N+ G' ?* U6 B) Y2 E- U$ b! { 1985年1月20日,屋外滴水成冰,屋内暖意融融。
& D4 ~( \8 ~' x9 r
" L2 K- g5 v* q7 ^% C
“率先致富奖,甘国田、刘成永……”
. m7 X: l4 H5 N9 ?3 g) a t/ l6 z% j* D7 K' }7 |6 k
正定县招待所的会议厅里,一场气氛庄重又热烈的三级干部会正在进行。
+ J% E6 q9 B6 F* r/ K9 J/ Z$ u, K) M# Q
与以往“三干会”不同,这一次,表彰先进是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1 ?4 t$ H# p2 w4 E
% C$ ~4 b6 L: m" M5 P* p0 ]! t' l
9 {4 s5 e+ F* s& d h, f' |# k 1985年1月20日,甘国田荣获盖有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县长刘树章印章的县委书记县长奖励证书。(资料图片)
9 y* U' z A! g+ e" @
/ b2 I6 F9 t: g% Z; v _8 h 令与会者感到新鲜的是,表彰名目叫县委书记、县长奖,奖项有“伯乐奖”“自学成才奖”“特别奖”,甚至还有一个“率先致富奖”。表彰对象既有种花养鸡的普通农民,也有干个体、办私营企业的小老板。
: T% P8 Q$ e& H" f2 s* F1 F, b
正定镇顺城关村今年已经73岁的老大娘刘小果家的小木柜里,一直珍藏着一本获奖证书。
! k' t( p* i, t2 X. ^5 B. x* c6 Y2 Z/ u+ `4 L$ f/ r9 p
略显陈旧的红色证书封皮,印着“县委书记 县长奖励证书”字样。内页蓝黑色钢笔水写就的字迹虽有褪色仍清晰可见:甘国田,男,42岁,正定镇顺城关农民,种花专业户,一九八四年纯收入14000多元。授予率先致富奖。批准人:习近平(印)、刘树章(印),1985年1月20日。
2 S( `. W& d9 b$ w
, _) `$ R! M" V! O 在刘小果看来,这本证书记载着丈夫甘国田,一个普通农民一辈子最光荣的时刻。
5 J$ _6 ?9 P2 C) {, L
: g( w) l& W' \' ?, ]
“县上发的奖,上面还有习书记的名字呢!”领奖回家半天了,甘国田把证书拿在手里,看了又看、摸了又摸。
; _$ T2 |8 ~$ @7 N4 h7 X8 _- f2 o
' {0 x, \3 W; c1 B L. x
“其实,父亲获奖前,习书记就来过我家。加上后来,前前后后有好几回。”如今已50岁的儿子甘语录回忆,“有一次,他是在一个冬天快晌午的时候来的。
' d9 ?& O n9 N( A7 X- u+ K8 |) X( \* d5 c. O
那天,甘语录忽然听见院外有人招呼,开门一看,一个穿着绿军大衣的人带着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走进了院子。闻声而出的父亲赶紧和来人握手,把大家让进屋里。) ?
4 x1 h0 Q. `8 N; z. N0 {- `) V1 M% i* F7 \9 ~' w2 [' @: f
“我在屋外听长辈们说,那个领头的是县委书记。”甘语录说,当时聊什么大事不知道,只记得客人们在家里坐了一个多小时,没吃饭就走了。
. P8 O3 R9 K# h. |8 l" W( ]8 ^' G' A" B
“赶上月季花开的时候来了,习书记还会在不大的院子里走一圈,仔细看看月季花的长势。”甘语录记得,自家半亩地大的宅院里,一半是房子,另一半几乎都种上了月季花。“那时候,月季花还是稀罕物,集市上,一盆花能卖3到5块钱。”
8 d8 v4 x4 n6 u4 |; [0 r0 r 后来,从小院到荒滩地,再到自家农田,甘家的月季花越开越旺,成为正定首批万元户之一。
6 H; m8 {" X q7 W+ V
6 {' d4 a+ h3 t+ Y 以前只有劳模受表彰,谁知道在院里种个月季花,成了万元户也能当先进、上台领奖?时至今日,甘语录还记得乡亲们对于父亲获奖的惊讶。
& j: P4 P6 d# P. l1 C# q; z9 ?1 v+ O/ I! w0 o6 ^# m0 ~
不过,当年的“特别奖”获得者、时任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的高培琦却深知此举的深远意义:“开表彰大会、搞‘率先致富奖’是习书记提议的。写着县委书记和县长名字的证书,300元奖金和一辆自行车,意味着政府给致富农民撑腰呢。”
2 t- s" k9 Q: S, B- D j
. F- P/ c0 H6 T0 D2 ?3 F' L 支持并号召群众靠勤劳致富,让生活好起来、富起来,是习近平任职正定后,始终牵挂于心的大事。
" X! p6 _( }6 l; D
% Y; q4 H* \8 E- u" H “治国之道首先裕民,民富才能国强。”1984年2月,习近平在一次会议上这样说。
4 _4 D6 n: ^: L# A) s) C+ b3 m4 h6 F3 O5 S' j' D- b9 H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定从事农业的人口占百分之70,从事其他行业的占百分之30,工农业总产值里农业占百分之70,其他占百分之30。习近平认为,应把这两个比例颠倒过来——让百分之70的人去搞多种经营,让工业、副业、旅游业收入占百分之70。这样群众生活才能改善,经济才能发展。
& g' d* I/ U1 @3 T' ?# B- p* {. m5 m" n& G6 k# ]- Z" W0 Z. J
习近平发现,解决了高征购问题,发展多种经营与商品生产有了空间,但当时全县干部群众中却普遍存在着“想富不敢富、想富不会富、想富不能富”的现象。
8 _. E& Q: ]% w7 M, `
3 a9 l8 Z' b# x' Y) i5 Q"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左”的思想干扰仍影响着正定,因干涉农民种瓜引发的留村“拔瓜事件”曾轰动全国,更是一度让人谈“富”色变。
' H) U, |) l" Q/ d+ {& k+ `
, T1 n; g7 K) E* M" [( w9 o
在时任县委办公室资料组组长王志敏的记忆中,南牛公社树路大队村民就因私下买卖土布,被工商部门当作非法交易处罚。
% s$ o! B) R9 H9 j, g6 x2 ~" C: L
习近平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即表示:村民们的交易行为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工商部门不应没收。
. {6 S, R8 V% _% {1 ]
: e$ F% X% h; S; A+ v 树路大队的情况在正定并非个案。
& i7 O, n3 i! i. M/ N
2 ]* y" _, x' t8 b0 S: e 在县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深入分析了类似现象存在的原因,指出这是因为没有划清勤劳致富与剥削致富的界限,“把运用正当手段实现勤劳致富与投机钻营、非法剥削混淆起来了”。
0 T' q: J) b: f$ v1 U
# ~; i7 T% M' `$ W% W4 Q; D 他还多次在会议上批评一些干部把先富起来的“两户一体(指专业户、重点户、经济联合体)”看成是搞歪门邪道的非“正统”百姓。他说,这是一种偏见。
( w6 ~7 M' w- V4 o2 s5 r
. k a& z9 u8 G! s' t9 K$ i5 z 1983年10月,习近平就任县委书记。两个月后,他就主持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大型商品生产会议——发展商品生产三级干部会议,会期长达5天半,590人参会。
: s& f1 i+ R! C2 t5 t0 q! J" p3 |" a
' i+ E1 v; I& H5 J$ {5 t: ^8 V7 i- l 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继续放宽政策,搞活农村经济,使农民有更多的发展余地,这是时代的要求,党的要求,农民的希望”。
; y3 y6 A. b C0 J$ F" t
. b; b0 p% v/ N6 Q$ X翻看习近平当时的会议讲话,“鼓励勤劳致富、率先致富,是党的一项基本政策”“正当的劳动致富,都是无可指责的,必须大力支持”的话多次出现。
8 n: i( W& F/ e$ `$ ]+ G' V6 T0 a7 N: z" ]6 }9 f; F2 y; s% M
如何在经济上帮助扶持、在法律上坚决保护,使群众能够大胆致富、公开致富、光荣致富?
' N5 {9 H; b3 _ q' f" _
/ q) k/ D K5 p$ o; z$ ~5 k" d
在习近平的主持推动下,县委和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 ^; | w; e- |1 h% D' K8 D0 x
! U! R6 Q m8 ?( b4 G 1984年3月7日,县委《关于大力发展“两户一体”的几项规定》提出,“对于取得显著成绩的‘两户一体’,由县政府为其颁发光荣证,并予以适当奖励”。
. P. o* i: ]6 r# n, N+ H7 z$ _1 Q5 e- [1 Y O$ ~, H
1984年4月4日,县委办公室《关于认真检查对待专业户的一些错误做法的通知》提出,“对‘两户一体’进行打击、刁难、阻碍的,要认真追查,严肃处理”“各级都要为‘两户一体’撑腰”。
+ w' N `" E, J8 S
( e; J N5 L+ a7 M- @, s: y 李亚平介绍,习近平很重视“发挥致富样板作用”,尤其是鼓励他自己分包的滹沱河南片和城关片9乡1镇要率先致富。
( H# W6 g3 ~. O8 Z- k5 y/ r: p# a* p/ \
习近平提出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搞试点、开现场会引导人们在自家院里搞副业,一批致富能手出现了,他们有的在院子里养鱼种花,房顶上种菜,有的在院里建起大棚,冬天种花和错季菜。
6 I, Z0 O& l7 `# F* K& g& w 种月季花致富的甘国田就是这样走进习近平视线的。
* Z) z; T9 d' e. x- `" B" V
5 t& u: N' \0 D% H: d& ]$ w 获奖后,不仅正定县很多人来买他家的月季花,县外甚至省外也有人慕名而来。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一拨又一拨来参观学习,越来越多的人种起了月季。
( [* F+ \1 N' r0 K6 Y9 B
& T! @3 ~ e g3 z
“不管谁来,不管谁问,他都耐心地教。”甘语录说,那时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习书记说了,一人富不算什么,能带动乡亲们致富,才真的值!
! h9 a/ {6 G$ ~/ M' U, d% G
* {& A& E8 ] @5 U 习近平不光关注着泥土里走出的甘国田,他还希望涌现更多的致富带头人。
5 J" k9 L6 o' F* ~
5 U0 M, t) e* P" |. R; ?0 b5 } “大搞农工商、农民变工人、离土不离乡”,这是习近平为正定发展商品生产谋划的路子。
# `* ]! `0 V" D( B
2 w2 b/ L+ Q% W: l 1983年,原本在县广播站工作的张新立,因爱好无线电发明,喜欢技术创新和改造,辞职办起了春光电器厂。
, s# k/ b0 M% V+ C5 U) P' S& B0 ]3 a6 y( x. x$ F( ^/ Q( s
1984年,厂里研制出一款新型舞台灯光设备“彩色灯光声控器”。习近平听说后,马上就来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子调研。
3 |! Y" P$ U2 {
7 f O6 @( ]; C* ~* A “我在厂里给他现场演示了这套产品。”张新立回忆,“习书记主动问我们厂有什么困难,还需要什么支持”。
" B# s5 d4 C. B6 E& [2 T1 _& l1 W' K: Q- C) W* _
让他没想到的是,得知厂子遇到销路困难,习近平通过各种途径帮忙介绍客户,使春光电器厂的产品卖进了中央电视台,厂子也就此活了起来。
( \0 c6 ~2 P" z$ i4 s- [- ^
- W9 G s# i! x1 w. P/ J* l
1985年农历正月初八,寒气逼人。
- @2 z& y; p. f& ]6 P
' i# w# v# D/ l “走,咱们给张新立拜年去!”一大早,习近平就带着李亚平,骑车20里来到位于东权城村的春光电器厂。
Y% l3 j' E$ D- M: N' x7 I% d
# A8 l9 [5 L0 S5 u2 X! B 习近平看车间,问经营,并叮嘱,厂子发展再遇到什么困难,直接找他。
% K3 r; |2 t( ] q1 E7 n/ ~' ]
) v Z( z# b0 {) d& ^2 Z% s' j5 { “习书记,张新立比你年龄还小,你又是县委书记,咋给他拜上年了?”回到机关,李亚平不解地问。
1 t0 h) G4 F9 m0 n
( N$ g6 x/ L! k2 v$ v4 e0 R “因为他这个致富典型很有意义,可以起到领路、示范作用。”习近平的回答意味深长。
+ k$ o( s$ ?" g- ^
2 H% i6 t# t) P0 E5 m! ~1 Z
为了孩子们而发火
) T) l4 v6 O( j( I. [" m, }, [' b3 R$ W# t" I- j3 p
“教育关系着子孙后代,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 r# {: P# |' Y3 p) y! H% O5 [4 `
——习近平
4 L0 M+ W- R3 D# F
3 S! f- |& l: A( p4 A0 O “习书记今天发火了!
+ W8 B1 J( h, z* _. k0 a' Q( l, e9 S& {
1984年3月的一天,习近平骑车下乡回到机关大院不久,不少人便听到这样一个消息。不止一位同行的工作人员说,“这可是头一回见习书记发这么大火”。
/ y9 [( @; F, G! U! j. D. H8 c" g) p x$ x1 v* G
什么事惹得在人们眼中一向平易近人的习近平如此生气?
: X1 X& h% M9 S5 @3 h
" J' M1 h9 Z% g* o( z 原来,当天习近平一行骑车来到北贾村小学查看校舍。令他没想到的是,一眼看去,富裕的北贾村,小学竟然是这样的景象:
+ ]& G2 N' N7 E# X F; W+ q2 `& a
, t& o) C+ d- y! c" w: f# h# P 坍塌的大门,破败不堪,无人修葺,老师学生就从墙上的一个大窟窿进进出出;
. [1 g: W' ]$ D* f3 J4 u4 z+ ^- w# L8 ?, W) H
一条马车、拖拉机来回驶过的大道就算是操场,嘈杂而且危险;
9 X l/ X& y( H5 M( q9 G+ r% K" j2 L4 `5 p# P8 _. y/ a
因为风吹雨淋,十几间教室房顶的瓦片都快掉完了,没有一扇窗的玻璃是完整的,教室门要关关不上、想开开不了;
( m; n1 B+ m. `, H! Y: D: C+ o p( Z3 F, ^4 \& O1 o, C
育红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挤满一屋子,凳子不够坐,有的孩子只好坐在地上……
/ O3 B9 ?9 Y8 I. E9 ]7 P
9 d6 T+ }! \- g- d9 O( I “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这么破败的学校,你们怎么看得下去?”习近平声调有些提高,责问赶来的校长。
8 B9 c% ~' ?' C6 z- T
% R8 k2 } [3 d) K F 《而立之年》里记录了习近平发火时的痛心:“将成为北贾村甚至成为中国栋梁的一代,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习的?课桌,水泥板的,比凳子还低,你去趴半天试试看!日后,你这里不出人才,倒要出一批驼背,近视眼!”
/ d9 s1 v! \6 l$ r
0 K( S1 i" ]1 u7 m
闻讯赶来的村干部听到习近平的批评,赶紧解释:村里对学校的改善一直没顾上,不够重视,到时候……
$ ^3 K* s1 _, Z0 l. t# L) c' o
: q* U1 I5 C8 F. `( p6 d0 R “到什么时候?”习近平打断村干部的回答,“你们今晚就开会落实整改,下星期去县教育局报计划。至少先要有院墙、灯泡、玻璃,有木头的课桌板凳。”
t8 D2 q4 L' D1 L9 {
4 o" x. a( _- M; J7 ~6 I% y/ M! E& Q
“就你们村的条件,不应该把小学搞成这个样子,完全有条件把学校好好改善。如果一个月内你们还不行动,就要撤你的职!这件事还要告诉乡里,乡党委也要督促过问,否则,他们要负‘连坐’责任!”
/ C G7 w# r7 [1 C
" l2 l" X! b W: ?9 j( ?0 G' E- j
临走时,习近平语气有所缓和:“你们呀,对不起你们的子弟。”
5 q1 e. b8 Z, S, g1 u6 Y
. n. L7 J) f3 } `- T& X I 据说,这是习近平就任县委书记后第一次下乡发火。在回机关的路上,习近平还反复向身边的同志们强调:人命关天,怎么能当儿戏。教育关系着子孙后代。
+ N4 x% c/ u# A5 W! H% c9 d: S( J9 L6 b2 m) i
习近平深知,教育兴,人才兴,事业兴。事实上,早在1982年春,习近平开始分管教育工作后不久,就建议并部署了对全县学校危房的一次大普查。
( y8 C9 K% P7 b) H" N1 w c8 X! V) p2 s* y
普查的起因是他听到许多群众反映,孩子在家是宝贝,到了学校是乞丐,许多村最破的是学校,甚至流传着“远看像破庙,近看是学校”“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顺口溜。
: s0 Y$ M/ ?, Q8 S h- r( ~ g
$ L5 p2 ~/ g( Z3 `+ N# E
普查结果令习近平吃惊。
! A5 Y6 G, c$ i/ b, d
6 R6 E+ t0 j/ Z4 P9 C6 B 全县200多个村的中小学校,竟有3500多平方米的校舍是危房,万余名小学生常年趴在水泥板课桌或者土坯台上上课,4万多名中小学生自带板凳,大部分校舍陈旧,不能遮风挡雨,教室窗户无玻璃,冬天无取暖设备……
% r' h' X- ?; ?7 |3 ]: i
, _4 S' }, g- j0 ~! E 由于体制原因,办教育、搞投资、管学校一直被认为是教育局的事,公社和大队在办学上形成了与己无关的“惯性”。
$ o1 p" s* }/ v2 l j% I0 i
0 \5 l/ C" y$ S 虽说归教育局管,可正定当时是“吃饭财政”,1982年财政收入才1296万元,除去教师工资等“大头儿”,用于教育的款项已经剩不下多少钱来维修校舍。
2 J' M2 ]: C; f. s6 Y3 r
9 h$ j) T" V3 x- Q4 y 为了扭转这个被动局面,习近平在全县教育工作“三干会”上提出,打破“教育是教育局的事,与公社、大队无关”的思想,一个公社,一个大队,对辖区的学校是主管单位,实行“谁家的孩子谁抱”。
' C2 x0 D& N+ N/ _
2 Z7 R" r5 `! ]; ]- M
然而,会也开了,办法也有了,一年时间过去,落实情况却不如人意。
7 @+ X0 i+ Y- V5 j
2 @1 _# m9 |: g# e4 k 1983年10月的一份县委《情况简报》上显示,南牛公社南永固小学,教室18间,因房子已经漏天,门窗破烂不堪,一二年级学生已停课一星期。
/ I+ G2 N$ d- b6 M6 w. x7 \9 I5 H
; T+ S0 R- J( R: ^% h 留存至今的简报上,习近平写于18日的批示清晰可见:“南牛公社党委应从南永固小学办学条件问题中,看到与县委要求的差距,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改善小学的办学条件,不然就是失职了。”
1 F, `5 I8 z4 Z 随后习近平又看到一份报告,县第一所完小里双店公社傅家村小学校舍全是危房,时至深秋,仍有两个班孩子在露天上课。
. N8 ?4 Q2 T5 @' ~2 P, e& L) W% z! U8 C9 D9 H
习近平坐不住了。
, Y2 F2 @5 b' w
! ]. }. u4 Y3 \: n! b: V% P/ c" m “走,咱们去学校看看。”他叫上时任副县长的何玉,推起自行车就准备到学校去。
" C8 a% {( k& `2 a! N0 g6 U
' {0 |- A# }' q- B3 K6 y" b 没想到,还没走出县委大门,就接到去石家庄开会的紧急通知,习近平便让何玉继续前往,回来向他汇报。
- z, c; _6 X' }5 r5 |& ^, h
& w. a8 H" ?" F7 h6 k8 z! d “没有一间房是不漏天的,没有一根房梁是不用棍子顶着的,没有一扇窗户是有玻璃的,没有一个门不是铁丝扭着的……”听完这样的汇报,习近平急了。
! t, a, q( \% E' {( S7 I( h$ G
. m0 J r+ f! N* M: {+ |
“在他看来,人命关天,这是大事。”何玉回忆,“我跟他说,其实,不止这两个学校,咱们东北片、西北片好多校舍都是这样的。”
# k# Y6 A% X% v! {. T1 @/ y
: Y, S% O" s0 B/ f( f5 k9 Q! w; m “东北片、西北片不富裕,那条件好点儿的村总行吧?永安公社离县城近,几乎村村经济条件都不错,咱们再找时间去那里看看。”就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北贾村小学之行,有了那次发火。
! `" Q/ k( Z) q& r( Z( b4 v
) y( S% C+ ?% X: ` 离开北贾村前,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对村干部说,“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此后,他让县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乡镇、各村都要这样做。
" j6 f7 Q: a; o* c
' |5 {3 h; K# U! F1 o4 G 为掌握全县校舍危旧情况和修缮进度,习近平一有时间就去转学校。
+ ~7 J1 g& \4 `2 G8 S% o8 f
8 Z' F1 d8 \, F
近的骑自行车,远的开车去,一转就是好几个村。哪个村、哪个学校、哪一间教室是危房,危到什么程度,习近平都要在笔记本上一项不落地记下来。
/ A8 \1 j) y( Q' E6 [2 p @
/ v3 O2 E0 g+ Q7 {
在听取校舍改善工作汇报时,他会当场点出来:哪个学校哪个教室的窗户修了没,哪个学校哪排平房的房顶补上了没?
+ e G4 A5 ~& r% E/ _
% u+ c- I/ v, w1 F* v% s$ R# K 习近平掌握情况之细让前来汇报的县教育局局长和校长们很疑惑:“习书记咋那么清楚,啥都知道?
0 U) P' P" Y* @1 p
, X, j$ a3 ]5 n( x1 I4 n4 H! @; i: H+ j+ J 回忆起当年的细节,何玉还忍俊不禁:“他们哪知道啊,习书记早把情况摸透了,都在笔记本上记着呢。
$ c/ U! |! e( g$ I, u3 n7 U& O8 i* j8 e; m) a
“习书记可记挂着北贾村小学的事哩。”1984年夏天接任校长的王正安今年已经76岁,他清楚地记得,习近平离开正定赴厦门前又一次来到北贾村小学,询问校舍改造工程进展。
0 B a% e7 g/ P& \$ m
9 Z2 g1 _0 M+ e 看到已经设计出来的新图纸,习近平问:“建新楼还差什么?”
9 {' X; U. K( z: Y1 b; G# M5 S; A8 { J) h! \
“我们村有两个砖窑和一个水泥厂,现在就缺钢筋。”王正安回答。
$ @+ Q' i. p$ ?( I$ z
3 t: D+ B* y# T4 ]: Q 习近平听了,扭头交代随行工作人员记下来,要落实钢筋的事。
2 V4 q n! c- q1 h/ g3 o- m+ {; a# C% v6 n- ]
离开学校时,习近平从上衣兜里拿出一叠钱递到王正安手里,让给孩子们买图书。
- n4 ~1 \) y9 t+ W9 ]# \$ e! e+ M I9 y% D# }
他推让了半天才接过来,忍不住鼻子发酸。
& W Y5 y; s* a9 r$ ~" r. D! O& v6 I: x3 \2 c, P7 d
习近平离开后,他和总务主任一起数了数,10元面额,整整20张,相当于当时县处级干部三个月的工资。
3 @1 h# A. x% i y- a; k3 `- D2 Y, n/ I: A* d
此后,在县里支持下,学校从正定县建筑公司拉回来一车平价钢筋。1985年底,150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建好了。1986年的“六一”,孩子们开始了新校舍的第一堂课。
' F2 A- S, z* S& _6 `% i0 n
. ~. e1 |0 P: m* p1 I- Z2 i
6 ^& S% p2 c# T* D8 D( V. T6 ?$ N 近日,记者来到北贾村小学。刚刚放学的孩子们,在校门前的小广场上欢快地奔跑着。
B" p6 p+ ]6 U# n+ K u4 `( i8 Y; H" ~/ d4 S. [
“这栋教学楼是2012年再次修建的,这栋楼之前,就是托习书记的福,拆掉破瓦房盖起的二层教学楼。习书记第一次来时,那边是六七排破瓦房,后来盖起的新楼在这个位置,这边还有几间厢房,也是教室……”王正安指着校园内的建筑一一向记者介绍。
, I7 y" o- T( q5 @/ J$ n0 P; H# t2 ~) H3 ?+ G
“真希望习书记再回来看一看。”32年来,这成了老校长未了的心愿。
+ e/ H" C M+ Q. q2 U; u
5 q& h- L7 [$ ~" K! i 同样怀揣一桩多年未了心愿的,还有时任县委办公室资料组干事的贾俊华:“习书记调走后,曾给我来过一封信。信中问我,有没有当年他帮助过的两个黄石小姑娘的情况。他说,不知道那两个家境困难的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可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圆满完成任务。”
6 g0 e6 ]: w: H! Z3 J$ d-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