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2018年7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杜明明讲述《中医针灸学》的足厥阴肝经以及督脉的走形、腧穴和主治病证。
5 B3 P1 [2 U, W' g 根据出土的马王堆《十一脉灸经》,以及其他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经脉与腧穴,并不是同时发现的,是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之中,逐渐被认识的。$ {0 K0 @4 O9 h- F i% k
经脉就像地上的江河,虽然纵横交错,但是一样“有序”地从青藏高原而来,奔流到海,也携带者各种物质、能量与信息,沟通了大地山川,跨越了时空,繁衍了中华民族。
" N: ?1 N5 [- P- S' e 古代的医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立了独特的中医学。
! B5 M" p9 P: H# b+ P8 C
# A% x, _: W5 I: N 我们一起期待,杜明明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jx2 a: s; I! }2 W6 K4 V
祝贺杜明明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肝脉、督脉的有关知识。1 [$ r8 D/ L# ] @% G7 t
《内经》说:“厥阴常多血少气”,又说肝藏血,主筋,在志为怒。6 }% W) M4 n) |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痛,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6 ]! A0 w4 w- c4 ^4 l7 X' ?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 N+ [4 _+ }" V( d3 x* f, o9 ^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z- P J7 R5 M# `5 z9 J8 s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R- |* X' j2 \7 P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 J- ~- E7 ?+ N7 D6 K& C5 J" W0 y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 K7 }1 C5 [. }9 ^/ H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中出血。
1 W5 _" d% G d4 a9 z5 B
* H1 M% @* c2 h. t9 o- B, e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 | S1 i3 f9 g
# D% k# z( e% L% R( \. `) t
由此可见,《内经》记载的关于足厥阴肝脉的病很多,治疗方法也很丰富。! l- }: G/ @& J/ b
9 I" a& F. ]0 Q$ C" @* t, [, l7 N! B
q F* }8 n2 Q3 H& P
《内经》说:“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l1 g: [# F& y+ h
5 K# D9 L5 a( [7 K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8 F$ d+ ^: ^, Y; `. F
9 M; Z! o' q9 f9 n9 P$ S 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4 n a8 u. ^) j) c8 L
1 \- B( @. G4 c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
" b1 e$ Y" q7 ]9 Y* m; p: y& W: p9 _5 u3 A# |) |
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 n3 s% b) K/ b7 F& T! `. B8 a“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
, e: D$ q! Q7 k2 ^( K! _9 {,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