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30 21:51:3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6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澳门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俊青讲述《针灸学》,他继续和大家一起讨论足太阳膀胱经的有关内容。7 W& x1 i( t+ z5 d
" k( a+ L5 _/ V' p* p8 R( m
                    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人体之后背、阳面,主一身之阳,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经脉线最长,穴位也最多,可主一身之疾病(脏腑病与四肢病),《素问.热论》《伤寒论》都认为外感热病,首先在足太阳膀胱经发病,可以用“五十九刺”发汗退热。它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K/ M+ }# D/ z
学习掌握这条经脉的相关知识,对于养生疗疾均有重要意义!& r) O/ _: K5 o' U( t
) N+ W6 {. v8 K: N7 ~
                   让我们期待张俊青的讲解!http://www.ynjkcy.com/zjx( @) R2 W4 a) S( s1 P0 Z
                   祝贺张俊青讲述《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足太阳膀胱经的有关知识点。  W* u% C. ]& x
                   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经脉长度突出,所过的面积比较大,因此被《黄帝内经》称为“巨阳”。《素问·热论》说:“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 f2 z( u& U& V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之中,“太阳病篇”内容最多,证候变化多而复杂,治疗方药涉及的范围很宽,再加上“失治”、“误治”所造成的“变证、坏病”,内容就更加庞杂,很多人学习《伤寒论》就迈不过“太阳病篇”,知难而退了。
5 Y/ J/ ^: g% y3 e* s                  张仲景在《伤寒论》之中,不仅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也提到针刺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他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又说“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6 o; D" n$ {& y6 ~8 O" G2 D4 K- \
                  由此可见,张仲景对于针灸也很擅长,用针刺治疗外感病,也是他的特色。  o6 [1 Y. G; k* ]/ u
5 Z: X+ F4 |, 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1 22:04:17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7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的“癫狂”。
; H( T7 T- p0 l: e                    癫狂相当于现在的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世界卫生组织 ( WHO )200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 4‰,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 5. 0‰、4. 2‰与 3. 7‰。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 年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 1600 万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约 780 多万人。2 A1 E" U) J6 Q# G4 e3 [! _
                   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这个疾病的,我们期待,王红霞主任带给大家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 a+ Q) T. G( o; w: u0 V* m+ V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癫狂”的诊治内容以及知识点。6 c% Q3 A5 t  c% ^
                    癫狂相当于现在的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症。对于这类病,西方医学主要是靠镇静药催眠,或者用兴奋神经的药。西方医学认为人的精神受大脑皮层支配,精神类疾病多为过度兴奋,所以需要抑制。有些人情绪低落,就需要服用兴奋剂。但是,有些兴奋剂和抑制剂被滥用,成了药物依赖,或者被称为毒品。9 r& U8 \  s% ^/ f- k
                   中医认为,五脏都与人的精神有关系,五脏都属于“五神脏”。治疗癫狂,可以清胃泄热,也可以疏肝解郁,或者镇心安神,都不离开五脏。  _8 x" c  c% @9 K7 w3 }  ?, O
在中医的历史上,用“以情志克制情志”的方法治愈了很多神智不正常的人。战国时期的名医文挚,用激怒的方法,治愈齐闵王的忧郁症,自己却被齐闵王“生烹而死”,以身殉职,很悲惨。华佗学习文挚的经验,跑得快,没有受到迫害。当然,范进中举,神智失常,他丈人一巴掌就治好了他的狂喜病,也是用了中医的一个大智慧:惊恐激发肾水,克制亢盛的心火。连云港当代名医李其禄先生,用吐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很有经验。可惜,他不得志,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是中医的一大损失。2 |/ @2 u8 m. {/ y0 D) W

& R4 u, I" o1 C%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2 21:43:23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7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她与大家一起讨论第四章祛风湿药,第五章芳香化湿药,第七章温里药的有关内容。
* w6 b- `- {+ p$ m8 y                    我们一起期待陈静主任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x
9 M' [. W. F( y- w! c$ J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成功!她与大家一起讨论了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温里药的有关内容。
" v) g4 ^& X0 o' j9 O( z
( ]/ a% ^# C/ k% y8 [                    湿邪内侵,多有脾虚,肾虚,肺虚的存在,因为肺脾肾对于水湿的运化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恰如仲景所说“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
( Y0 [) S5 F5 C  o7 G( j! Q外湿入里伤人,与脏腑功能下降有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生湿邪,更离不开脏腑功能不足的原因。因此,无论外湿还是内湿,无论宣散外湿,还是化湿,利湿,燥湿,逐湿,都不能忘记扶助正气,加强肺脾肾三脏功能。$ S. C7 t. ?, {5 L* P9 p
                  温里是因为有寒邪,也离不开益气温阳的治疗方法。当然,由于寒邪所在的不同部位,与相应的脏腑失调有关系,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r/ J5 S* q3 a& P

9 B) ]: f' b& c" [* I* b, 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3 22:15:3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7月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第九课——藏象学说的内容。
: X2 L- U& G) |* \$ n% M$ [' W" K       脏象是人体内在脏腑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中医学考察人体的生命活动时,以功能活动的动态形象为本,而形体器官和物质构成为从,当涉及“器”与“象”的关系时,着重的不是器,而是其“象”,并且以功能之象来界定其器。所以,脏象则以象为本,据象定脏。就这个意义讲,脏象主要指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征象。8 L" g7 e+ K1 u! E# R
        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形体官窍所构成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这五个系统不仅都受天地四时阴阳的影响,同时互相之间也紧密联系,使人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3 j9 N% H! K0 e4 \( _9 v- F
       张培红副秘书长在本次的讲座中,将为大家讲述藏象学说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藏象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实际应用。请大家关注收听。http://www.ynjkcy.com/zyjc2 g1 V9 ^/ N: M) s' g3 Y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成功!她和大家讨论了中医藏象学说的有关内容,这也是中医核心观念。, ]# J5 x" U/ U- S% i3 A
       脏藏于内,象现于外。
1 V  B0 u5 ]* N3 P) i       内外有别,内外相关。2 V2 n' T, F+ ~
       内外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离不开天地万物,离不开时空,离不开社会和精神。
; F" M7 j$ n/ D' Q  G/ x5 `# }       几年前,我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刊登文章,讨论中医“藏象的核心价值”,认为就在于“时空并存,形神一体。”
& c0 `+ t: f7 x1 H/ Z# u& K; f* P. Q- }1 T, \
       从结构认识脏腑,是“以有为本”的世界观,是研究明物质为基础。
0 o0 T  f0 T8 P! ]       中医从时空化研究脏腑的,是“以无为本”,研究生命与时空的一致性,因此人能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4 22:24:47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7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武宁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共同讨论心系病症的内容。0 F+ Y# r: l- \0 ~; v& o! j
                    心为血之本,神之舍,脉之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其液为汗。既能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又主宰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 H; w, |. k6 \' {9 t* o2 v6 J8 h: _
                   我们一起期待,武宁讲解胸痹方面的内容。http://www.ynjkcy.com/zynkx# o7 T1 ^, F" T! E8 _" J
                   祝贺武宁讲座《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心系病胸痹的相关知识。' j) d: [* D! ]0 P* S
                   中医对心主血脉的认识,是诊治胸痹基础。平人气血通畅,没有瘀滞,也就不存在胸痹。
% e/ \) F4 A' E6 V3 h; G                   胸痹形成的原因,不仅与心主血脉有关系,而且与肺主气,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水有密切的关系。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把这些广泛联系,称之为“五脏相关”。
% E% Q+ Q* h5 v7 C4 b9 M" P' i# |                   治疗胸痹,不用只盯着心,也要考虑其他脏腑对血脉运行的影响。
6 L; o' X' n/ z4 W+ v                   益气活血,就是肺心相关;化瘀通脉,就是肝心相关;服用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痰浊,就是脾心相关;真武汤治心衰利水,就是肾心相关。/ p0 {9 [) V3 l) q9 ?6 a9 ~
                   身体是一个整体,一个方剂可以涉及多个脏腑,“杂合以治”,多元和谐,才能恢复健康。+ N9 y) ?% a- y, ~. ]  S: @( v
4 i* V5 n. M; Q4 h! T
6 @/ l, b- ~# |* H* I5 k

; A4 @* n; J* n%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5 21:59:01 | 阅读全部
        今晚是周四(2018年7月5日),由李源中医师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清热剂中的内容。2 [& t* s6 i: W8 S! |
        主要涉及方剂有:清热解毒剂中的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等;清脏腑热剂中的导赤散、龙胆泻肝汤等方剂,2 t+ p% b5 m: J( l% o" g
        敬请期待,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zyfjx
. {" Z' k! c. e9 B$ X        祝贺李源讲述《中医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热解毒和清脏腑热的方剂。% M* U- v$ ^& \; F2 ~( z
        所谓清热解毒,热是热证和发热,毒,是此处是热气盛,或者兼有秽浊。《说文解字》说,毒,厚也。是指草木茂盛,其中有伤人的动植物之意。; W. {: b, f$ J$ U) c1 Z
        中医在古代,有热毒,也说过寒毒,湿毒,温毒,疫毒,毒药,毒厉等不同称谓。毒都是猛烈的意思,是形容词。0 ]5 J! q! ^3 Z4 _$ z5 P4 B
        脏腑有热,可以区分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剂。
1 [5 k3 \0 e5 C# k. e        清热解毒方与清脏腑热的方剂,往往都是不同医学家创立的,是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很可贵。
. x; F# c( X: m& X; y) t% e& Y. J& a/ k2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6 21:54:30 | 阅读全部
                    本周五(2018年7月6日)晚8点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雷宝淳讲述《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的“心与小肠病辨证”和“肺与大肠病辨证”两小节内容。9 _' h$ c! ?. ?

- N+ u& l% x6 ]. D9 `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 正邪盛衰情况的一一种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e2 k( n# ]$ Y3 a/ H3 @

' P0 F- k/ W* \  x0 X                 脏腑辨证,主要用于内伤杂病辨证,其内容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三部分.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 ?( f! N/ P% h  z% k$ Z! k7 l4 n6 P" K: T  h8 |' \
                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 K7 Q$ \; C2 Q! \                祝贺雷宝淳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脏腑辨证的有关内容。
3 U# V7 n+ \& b9 h                今天学习了心与小肠和肺与大肠的辨证论治要点。/ B& Q; e  T. w1 A; w

: }' z2 v7 c8 v0 g) i  v4 j& [6 t                中医认为“五脏者,身之强也。”五脏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能实。有邪气侵犯,不容易排出体外,就要借道六腑。& ?/ [2 k- c+ W
, S/ ]' |! y7 _- S# l; \% [1 m5 N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就像流水作业的传送带,一旦太过不及,就会产生疾病;停止了,生命就结束了。" i8 `" @9 k; J% D5 \
0 T6 y* N( }# E1 j2 y3 \
               因此,五脏多虚证,六腑多实证。
/ F) S; K$ `+ a( ~, e+ w: o" g/ w5 \6 W1 f: y% q/ g4 @: r  p; R- ~
              五脏与六腑,一对一,互为表里。为了解决五脏六腑不匹配的问题,就按照三阴三阳的配属,增加了心包,算第六脏。" i" R# v9 y& N/ x! H$ |% D
              马王堆出土的“十一脉灸经”,就没有手厥阴心包经,可见它属于经脉脏腑理论发展的早期阶段。1 ~, m/ F3 o1 C* F# k
; H+ A7 Y& m7 p, U5 F* t%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7 22:28:0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
+ m: b- s0 N. l- P* c: n! g# P                   本周六(2018年7月7日)晚上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杜明明为大家讲述《中医针灸学》。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上篇“经络腧穴”,第三章节“经络腧穴各论”足少阴肾经的有关内容和知识点。
$ j" w( {( N4 U" O" u$ M! D' l6 l: r3 e4 m2 c- ]
                   她将给大家讲述足少阴肾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侯、主治概要等基本知识。
% I0 d1 k6 A$ F% C8 j0 c! g9 r& F9 J" t5 u' q# e
                  大家期待她的精彩讲解吧!谢谢大家!http://www.ynjkcy.com/zjx
3 ]7 @, }0 m4 @( U8 q                  祝贺杜明明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了足少阴肾经的有关内容和知识点。
/ l/ N4 D0 C# _$ k& }% ^3 Q
  T7 N  r" k/ w$ @, ~                  古人按照三阴三阳分类经脉的思想是逐渐积累和成熟起来的。马王堆出土的《十一脉灸经》有“足经”(也可以称为下经),臂经(也可以叫上经)。  [8 F6 J, I! A- Q  J' u; o) s
                  阴阳一分为三,有开、合、枢的区别,也就是有表里和半表半里的区别。/ t7 a% y0 c7 D' O# L' i) R
                  肾与膀胱为一对互为表里的脏腑,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足太阳膀胱经,两者关系密切。" l+ _2 r& N+ I7 ^1 z
4 h  N2 D1 Z4 |  O9 z/ @
                  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疾病,以及相应脏腑的病,都可以针刺这条经脉。
0 h+ Q7 y2 _# W0 S: k: E9 I
: Z1 x: C7 T3 b) ]2 G6 X;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8 23:10:2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7月8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沈金鳌。沈金鳌,字芊绿,号汲门,又号再平,晚年号尊生老人,冮苏无锡人,是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的一生志向高远,博通经史,善诗文,四十岁以前,专志儒学,以期优则仕而辉煌腾达,光耀门庭;但事与愿违,却屡试不第。叹曰:“昔人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余将以技济人也。”四十岁以后转向医学,师从于孙庆曾,孙庆曾是温病大家叶天士的同学。孙庆曾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恩师的谆谆教诲下,沈金鳌又博采各家之长,终成一代名医。传世医著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妇科玉尺》《伤寒论纲目》《幼科释谜》《要药分剂》《杂病源流犀烛》《沈芊绿医案》(《沈芊绿医案》少见版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月始出版面世)等。沈金鳌以《内经》为基础,博采诸家杂说,溯本源流,重视脉法,重视培补脾胃,在妇科、儿科方面的论述和经验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从沈金鳌的从医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这片沃土中的,只有扎根于这片文化沃土中,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好中医。而今,西化中医,只能让中医走向自由的天堂。“儒者医”,是中华国医的传统,应当引起深思!http://www.ynjkcy.com/ddgy! B7 ]0 c  ]6 V7 L1 V9 u' j% Y
                   祝贺曹传龙讲述“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代名医沈金鳌(1717-1776)的学术成就。( J5 Q% z8 x" V; u. [! K3 m
1 c0 i7 _: _, x# X4 O+ B
                   沈金鳌饱学传统文化,后来步入医林,于临证各科,均甚精通。著述颇丰,后人把他的著作合刻出版,总名《沈氏尊生书》,内容赅博,论述亦精辟,颇有精辟,颇有影响。5 }4 y* m7 {! n- I
                  常言说:“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中医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相得益彰。
. b! m9 J6 f: h                  中医是一个生成论的医学,讲求天地人的和谐的整体观念。
. T2 A: h2 `4 u& ]4 H                  传统文化的河图洛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都注重自然生成,所以很多人读经典著作之后,很容易在实践之中验证、提高,并且能够总结出来,形成著作,也成就了个人的历史贡献。6 a; v/ F: o) O9 C! ]3 c0 I
                  古人说,立功、立德、立言,是三不朽。可见,医学著作的编撰与出版,是很重要的,否则,仅靠治好了不少患者,没有医学著作传世,身后就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医学家的贡献与成就,甚至连名字也被历史遗忘了,更难以推动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0 I% }  L2 g, F, w, ^9 [" {5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9 22:03:02 | 阅读全部
                    薛紫鲸说:尊敬的曹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大家晚上好,我叫薛紫鲸,男.24岁,现就读于河北中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中药鉴定与资源方向,今天周一晚上(2018年7月9日)由我来跟大家一起学习中药学中的理气药这一章的内容,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9 P/ f3 t' z' L
                   祝贺薛紫鲸讲述《中药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理气药”的有关内容和知识点。/ q; X! {! Y9 y6 |* R4 ?% d
                   气,是中医的一个基本理念;气机运行,是中医论述人体功能常用的概念。
( D' s: L. S1 k                   有了气滞,脏腑功能受到障碍,就需要用理气药,调整气机。当然,很多时候,气滞的出现,就是因为脏腑失调造成的,所以,在使用行气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脏腑功能的调节。4 h. v; B& q9 P+ @
                   行气药组成的方剂里,不是纯粹行气药的堆积,一定要兼顾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升降出入等内容的调整,因势利导,逐渐推进。. W3 ]! z2 m: K  z. Q" q
                   也就是行气药的目的,是为了恢复脏腑的功能。' j+ O/ g  b/ X, b: y6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