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20:05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5年3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中药探秘中医原创思维下的中药解读》一书。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这对于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中药探秘中医原创思维下的中药解读》一书谈中药功效来源以及对现在中药功效的准确把握,并详细谈述更多中医大家经验,拿来就能用。今晚,我们一起学习!
( Z. A% }$ h" o2 z# ]/ C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了《中药探秘中医原创思维下的中药解读》一书谈中药功效来源以及对现在中药功效准确把握的有关内容。
9 d$ Z5 S5 f- H: y- V0 f% I         姬领会院长在书里说,中药功效的象思维解读,植物类药材药用部位不同,功用不同。大多数根类药物具有滋补作用,如丹参、当归、何首乌、牛膝、白芍、人参、党参、地黄、天冬、麦冬等。当然,枯朽的根除外。
! x/ d* P" R0 W. w1 k        茎和枝类药茎和枝,是植物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通路取类比象,茎和枝类药物大多数具有疏通作用,如麻黄、桂枝、桑寄生、海风藤、木通、苏木、鸡血藤、通草、钩藤等。
/ ?( s' Z: a5 W- |! c# V  ^        各种各样的植物都有一层皮,皮类药物,有的坚厚,有的嫩薄;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这层树皮是干什么用的呢?科学家研究后发现,树皮的作用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运送养料。在植物的皮里有一层叫作韧皮部的组织,韧皮部里排列着一条条的管道,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是通过它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有些树木中间已经空心,可是树皮仍有勃勃生机,就是因为边缘的韧皮部存在,能够输送养料的缘故。如果韧皮部受损,树皮被大面积剥掉,新的韧皮部来不及长出,树根就会由于得不到有机养分而死亡。由此可知:树皮有保护、疏通和解毒作用。同样道理,植物皮类药物也有这三种作用,如桑白皮排痰护体、大腹皮利水护体;肉桂温通血脉;黄柏解毒等。$ `2 k( B3 z5 a" Q, j
       花,质轻在上,可以开放,所以,大多数花类药物有宣散和上行的功效,如辛夷花、金银花。4 p9 j5 W3 g7 b  ?9 _- M+ |. l
       叶类药,植物和动物一样,都需要呼吸。叶子上的气孔像动物的鼻孔和嘴巴一样,是植物呼吸的通道。中医学认为,肺司呼吸,所以,取类比象,叶子有助肺排浊作用。叶子助肺排浊,质轻者偏于排上部之浊;质重者偏于排下部之浊;不轻不重者,上下皆排。
; V* m: K5 A5 T8 N/ U) a. n       .果实或种子类药,它们富含营养物质,所以,这类药物大多数具有补益作用,如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乌梅等就能滋阴生津。不过,有些果实中的营养成分与人体之需不相符,甚至会产生相反作用,也就是说有些果实对人体来说,是有毒的,这时,我们就不能谈到“补益”作用。6 L% w' U( Z/ g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20:5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5年3月1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 y# [' }3 G. x0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 o- ]* `' h( L' f 2 J) R9 L9 h5 B, X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4 c4 N5 l) F0 }/ y& `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a( P; I* N  e$ H' R
      第十三章  马 莳; Y9 C2 \& l. p: S% s
      马莳,号玄台子(一作元台),字仲化,明代著名医家之一。大约生活于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脉诀正义》《难经正义》(后二部已佚)等。马莳临证擅长针灸,对《黄帝内经》颇有钻研。康熙版《浙江通志》赞马莳为“医家之津梁”      
; V7 x! L" F' m       本周一我们一起学习马莳的施术侧重刺灸、诠注《素问》《灵枢》的学术思想。. R" L& r7 N% {1 A$ u. C& Y
      敬请聆听马京雪医师分享。2 s- J' `4 }& {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十三章  马 莳的施术侧重刺灸、诠注《素问》《灵枢》的学术思想。& f/ N; m7 m6 d' g, ?2 c) _5 x3 j- K
          马莳临证以针刺、灸疗为特色,他强调“用针之要,必先诊脉”。 其谓:“经脉之虚实,当诊气口脉以知之。”又“持寸口、人迎之脉,可以别平人与病人。”当根据脉诊所得指下感觉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刺法。针灸治病,与汤药不同,其关键在于“调气”。“调气”必先了解脏腑经脉气血的活动变化,即脉之虚实。
# U- ]0 M# M1 A$ S       马莳对《内经》中的四时脉、五脏脉、六经脉、运气脉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阐发,使其临床指导意义得以明确。马莳强调:“吾人之脉不外乎四时,而四时不外乎五行,五行不外乎阴阳,阴阳不外乎天运而已。彼万物之外,即六合之内也,皆由于天地之变,阴阳之应……而吾人之脉特随之而上下耳。上下者,浮沉也。”
1 V$ ^% {; k. e  O' J        马莳行医治病施术以刺灸疗法为主要措施,临证施术原则以脉诊定其寒热邪气和气血之多少,从而确定针刺之疾、缓、深浅。如其云:“诸部急者必多寒,凡刺急脉者,必深纳其针而久留之,则寒自热也。诸部脉缓者必多热,凡刺缓脉者,必浅纳其针而疾发之,则热可去也。“
2 y/ Z- N  c$ l- a% w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21:4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5年3月1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医论集》之“湿晕的辨证论治”。/ k- K) u3 S$ |4 f  g4 S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 X. r, f! k8 d) c             祝贺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医论集》之“湿晕的辨证论治”。: R- k, d$ a( d. J* E& @
          路老说,头为诸阳之会,至高玉洁,故称为“元神之府”,又称“髓海”。若被湿邪蒙闭、或湿热熏蒸,则头晕沉重,似有物紧束或物蒙之状。故《内经》有“因于湿,首如裹”之言。3 H9 o4 g, E, g0 H
          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在上、在中、在下之异。外湿多因居住卑湿,涉水淋雨,晨暮冒雾露远行,或水中作业,感受湿邪,汗出沾衣等;内湿多由恣食生冷瓜果,冷饮酒酪,油腻肥甘等物,致损伤脾阳,运行失健,而湿浊内生。湿为无形之邪,氤氲弥漫,无处不到。在表则症见头晕头胀,恶寒发热,头身困重,面目水肿,肢体酸楚、疼痛,舌质淡苔白,脉濡缓等;在中则见胸闷脘痞,恶心呕吐,腹泻,或便下黏滞不爽,渴不思饮,纳谷呆滞,肢倦神疲,上蒙清窍则头晕头胀,沉重不清,小溲短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等;若化热则兼烦热口干、口苦、口黏,渴而思饮,但饮水不多,小便短黄,舌质黯红或尖边红,苔黄厚腻,脉濡或滑数等症;在下则腰背酸楚,足胫跗肿,下肢痹痛,小便不利,泄泻,舌质淡、苔白或白厚而腻,脉沉细等症。
) s5 p7 u: q6 u% A' L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22:4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5年3月19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北京中医药大学段汝钦教授的著作《体质肿瘤学》的内容——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多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37.6%,平均每年增长2.3%,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男性也可以发生乳腺癌,男女之比例约为1比100。乳腺癌虽然是体表肿瘤,但可以广泛转移至肺、肝、脑、骨等器官组织,并导致相应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z" r/ `5 B2 u! @" `+ J  f& Y4 i: T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段汝钦教授的著作《体质肿瘤学》的内容——乳腺癌。
) ^, K$ H9 n8 l        段汝钦教授在《体质肿瘤学》中提出"肿瘤生于体质,治癌先调体质"的核心理论,为乳腺癌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创新思路。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段教授发现乳腺癌患者以阳虚体质(约占58.3%)、气虚体质(21.4%)、气郁体质(14.3%)为主,这为精准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 a9 N3 N/ y/ F8 Q9 C7 h. M$ u; v# T" Z6 r+ q
在预防层面,段教授主张"体质前移"策略。针对阳虚体质人群,推荐艾灸关元、足三里配合当归生姜羊肉汤;气虚体质建议八段锦锻炼配合四君子汤;气郁体质强调疏肝解郁,用柴胡疏肝散配合玫瑰花茶。临床数据显示,体质调理可使高危人群乳腺癌发生率下降37.2%。
. {+ R) u8 g2 I+ A/ q! n7 p
5 {* m& }+ ~+ l治疗方面创立"体质辨证+病期论治"模式。围手术期以扶正固本为主,术后辅以补阳还五汤改善淋巴回流;放化疗阶段采用益气养阴方(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减轻毒副反应;康复期运用自拟"乳岩康"方(黄芪、莪术、浙贝母等)调节免疫微环境。对转移患者提出"温阳通络"法,临床观察显示配合化疗可提升客观缓解率18.5%。
+ B4 f/ V( _- H( J$ g" s- ^. E- T; I, M# O0 B7 q
段教授特别强调"体质土壤"改良,通过中药调节,达到预想的目标。. P" N  o7 P# W5 d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授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23:32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7 p/ x1 h+ Q- t4 b3 N6 L        大家好!
* h  B% m! \; _; B" _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6 ^) Q) R. i$ _7 n, I/ ]: K" s
        今晚(2025年3月20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1 i' P* n- ]' T+ P( q  r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八十五讲“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阿胶等药味”,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0 u' h, i4 |6 a; M7 y. F) s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2 k( A# p1 i' G. `: O2 z. y. r0 x. e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一起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的第八十五讲“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阿胶等药味”,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 U& r- P/ B% y% l5 _        当归,李时珍说,身半以上,气脉上行,法乎天;身 半以下,气脉下行,法乎地。人身法象天地,则,治上当用头,治中当用身,治下当用尾, 通治则全用,乃一定之理也。当以张氏之说为优。凡晒干乘热纸封瓮收之,不蛀。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肠胃冷(大明)。治头痛,心腹 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S7 E* E& c  R7 T3 p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r* P. a; E- G, q- [
            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I4 W0 d8 A+ O6 {
          何首乌,其块根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等功效,主治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等病症;叶片有解毒散结,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疮疡、疥癣等病症。
( w2 E6 E$ F/ l. u& s! C         阿胶,《名医别录》:“主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食疗本草》:“治一切风毒骨节痛,呻吟不止者,消和酒服。”《本草元命苞》:“咳脓血非此不补,续气止嗽,补血安胎,止女子崩中下血,疗瘫痪。”  D3 W) r4 I7 c& H; Z: T" q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24:39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刘云双和大家一起分享:名老中医之路 ,(2025年3月21日)本次分享的是 黑龙江中医学院教授: 韩百灵老先生,写的“习医、临床回首录”。
5 Z" o% ]+ t( T( a韩百灵,辽宁省台安县人,1925年始随兄韩秀实习医,1930年始行医于哈尔滨市。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迄今已五十余年,擅长妇科,著有《百灵妇科》、《中医妇科学》等。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黑龙江分会副理事长,黑龙江中医学院妇科主任,黑龙江省卫生局中医考试委员等职。" ~1 Y; z3 j* C0 n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 黑龙江中医学院教授 韩百灵先生写的“习医、临床回首录”。
$ U: v) ]/ Y9 ]9 ]8 _          韩老1 9 O 9年生于吉林省的一个普通的农医世家,自幼受父兄影响,酷爱学医。 l 3岁时国难当头,他立下“扶困救危”之志,拜当地名医臧鸿儒学习,18岁再次投师吉林名医王三化研习妇科,随师侍诊。弱冠之年考取中 医师资格,随即来到哈尔滨与兄长一道行医,后自设“百灵”诊所。1964年,韩老以名医的身份受邀于黑龙江中医学院,担任讲师和妇儿科主任,并成为“文革”后中医界的第一批教授,遂了他多年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的志愿,并得以全面施展 治病救人、教书育人、科研创业的才华。1986年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中医妇科在韩老的带领下,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韩老成为国家首届妇科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四女儿韩延华作为其学术继承人全面地继承了韩老的学术思想,现韩氏弟子也遍及全国各地。几十年中,韩老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屡创佳绩,实现了他人生由名医到大师的第二次飞跃。上世纪8 0年代是韩老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他创立了“肝肾学说”,发展了“同因异病, 异病同治”的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百灵妇科”,影响甚远。韩老在建国初期就是黑龙江四大名医,后被尊称八大妇科名家之一。在中医妇科界,同行专家赞之为“妇科泰斗”,著名中医专家邓铁涛尊韩老为“妇科一代宗师”;在韩老百岁华诞前夕,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贺韩老为“苍生大医,吾辈良师”。9 ^2 n! l! @, j2 w% E$ X
          感谢刘云双中医师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25:33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5年3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这本书的内容。. Q' [* c7 ^" D7 s, V
       第十九章:说细菌,论霍乱,最终归于气化) @* O' M; K; }  m9 q
       这章内容比较多,分为两次学习:
; w3 r& n! l# |  {( R3 _2 P6 E       章太炎先生的一生历经磨难,能读懂他的著作,就读懂了中国的近代史,也就理解了他救国救民的作为,在鲁迅先生的晚年1936年还不具备读懂章太炎先生的历史条件。
" X# A3 f* S) f9 }# h5 j: Q       评论章太炎先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鲁迅先生也未必说的确切。
% k0 M1 [! M, V5 U. M         章次公先生与鲁迅先生相反,没有看到章太炎先生对于阴阳五行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自己是为了效法章太炎而发表的《从太炎先生论五行谈起》,竟然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  Z2 |- |! I; h; a+ [; l. @; n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D: n9 V& O# w9 K8 O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   第十九章:说细菌,论霍乱,最终归于气化 章太炎先生的一生历经磨难,能读懂他的著作,就读懂了中国的近代史。 章次公先生没有看到章太炎先生对于阴阳五行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而发表的《从太炎先生论五行谈起》,竟然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 a7 @4 a: T( q
           章次公由于忙于诊务,生前除了有少数文章发表之外,没有专门的学术著作出版。朱良春先生在章次公逝世20周年、40周年的时候,在章次公诞辰100周年的时候,都积极筹划,举办纪念活动,征集有关文字,搜集章次公先生的医案、讲稿、文章、书信、书籍眉批、按语,结集出版,终于有了《章次公医案》的出版,有了《章次公医术经验集》的问世,有了《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的出版。+ i! [, ~0 ]; M1 ^. j  [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26:29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5年3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中药探秘中医原创思维下的中药解读》一书。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这对于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中药探秘中医原创思维下的中药解读》一书谈中药功效来源以及对现在中药功效的准确把握,并详细谈述更多中医大家经验,拿来就能用。今晚,我们一起学习!
- `8 H' G& R& g. m- O5 J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了自己的著作《中药探秘中医原创思维下的中药解读》,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的经验。
6 {0 P$ H! n: |0 s       姬领会院长说,以前,刘世峰先生采访时问我:“你对中医有没有困惑过?”我说我的困惑太多了,就拿中药来说,当我学了一段时间的中药之后,有时就会发觉这些花、草、叶、石头、动物的尸体竟然都能治病,它真的能治病吗?这就是我的困惑。当有这些困惑的时候,我就停下来,不再看书,做其他该做的事,等这些困惑消失了以后我再看中药,就这样反复的记。说真的,时间是大脑最好的清洗剂。现在回想起来,有两点感悟:一、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因为这种困惑没有解决,不过是暂时的遗忘;二、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放过,等有能力时再解决。因为生活当中需要做的事很多,不能在一件事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w# X  R, H9 i# M
如今,临床工作20年的我已经解决了这个困惑,现在,我就把我的感悟告诉大家。我们都知道,生活当中有一句话叫作“一物降一物”,中医上有一句话叫作“天人合一”。这两句话合起来就是中药的治病原理。中药,可以消除病因。病因,中医课本上说有三种: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因为这个不是很好记忆,故而,我在《其实中医很简单》中把其也归纳了一下,为生活因素,精神因素和气候因素。应用正确的中药之后,可以把这几种因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修复好,故而,中药可以消除病因,通过升降浮沉直达病位,帮助恢复健康。
+ y5 q* l5 A9 b6 \3 |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46:4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5年3月2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0 L: q( }2 N& Y' a3 _7 |) f  G( w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2 s8 |" ]  H6 `. Q+ f
1 ?$ E  \4 b% X4 x( O$ F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z- i3 L' ]/ M: s4 J  G  `8 W/ d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 u: U  T  {1 m: G1 K; M, y
      第十四章  李中梓7 r  k# E" R9 v% L/ b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汉族,江苏云间(又名华亭、松江府)南汇(今属浦东惠南镇)人。出身宦门,自幼博览群书,少年时即以文学、兵法为其擅长,然科举无所成就。中年时,因体弱多病和病魔夺其爱子而潜心医学。      
! c" r2 T" L* X       本周一我们一起学习李中梓的生平、著作、学术思想渊源及先后天根本论的学术思想。: N& e# L% ?* W  P- d7 {; p8 U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十四章  李中梓的生平、著作、学术思想渊源及先后天根本论的学术思想。
. ^, i) |9 Z$ D& a4 y1 ]$ }" e        李中梓参考《内经》等书,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著作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伤寒括要》《士材三书》(包括《本草通玄》《病机沙篆》《诊家正眼》)《删补颐生微论》《李中梓医案》以及经由钱允治增补流传的《雷公炮制药性解》等。而集中体现其学术思想的是《医宗必读》和《内经知要》。
4 l9 d8 I2 K) L' ^/ a2 |        李中梓重视研究医理,对《素问》《难经》等诸经有深刻理解和阐释,并指导着李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其学术思想也深受儒家、道家及佛家的影响,他融汇三家之长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医德思想和医学学术体系;李氏还全面继承各家之说,不偏执某一家,认为他们都是根据各自的医疗实践来阐述经旨的。
+ W! V: K; `" K1 m- J4 Q( Q            李中梓学术思想是博采众家之长,而受薛己、赵献可及金元四大家影响较大,并提出了“先后天根本论”“水火阴阳论”“化源论”“辨疑似论”等重要学术思想,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a& p- x# z3 I# N+ }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4-6 09:04:2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5年3月2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医论集》一一从湿论治心律失常的经验。
/ _" B" e% b3 h# Z5 z4 H$ k
4 R5 R5 b1 q4 v  c2 p0 X3 S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 B; D: E& R: E$ X6 `" a0 U& r: q" Z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医论集》一一从湿论治心律失常的经验。
' o* i6 y" F6 p+ V1 L# K$ Z% `2 ]& d. b1 ^' Q5 i
        路老说,心律失常属中医的“心悸”“惊悸”“怔忡”等范畴,《黄帝内经》虽无心悸与怔忡的名称,但有“心下鼓”“心下澹澹大动”“心怵惕”,以及脉“三**调”的记载;《伤寒杂病论》有“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用炙甘草汤治疗的记载;一般认为,心悸病机多属气血阴阳的不足,加之痰火、水饮上凌,瘀血阻滞所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湿邪在心律失常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4 W; [! S% H$ ~9 S) b0 k' h6 l

2 b4 ?8 K0 x! V9 X% S们的重视。
. i' F9 G1 H" m0 T2 l) {" h
$ w1 e% L/ U; ?( `* H       湿之来源,有天、地、人之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抵御外邪能力明显增强,外湿致病较古代有所减少;但同时工业废气排放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活和工作场所普遍使用空调,使人汗液排泄不畅,湿郁体内;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嗜食肥甘、酒酪、炙烤之物及吸烟等,均可造成脾胃损伤,湿由内生。
, n& T6 i: b& g* e2 F
3 e1 L3 j* F5 _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2.湿为标,心脾气虚为本。3.湿邪侵淫心脉,阻滞气机,故患者除常见胸闷、心悸外,还兼见脘痞、腹胀、纳呆、嗳气、口干、口黏不欲饮、大便溏薄不爽,脉濡;化热则见苔黄腻、" q) M1 t: s6 r, e
5 S$ _; V; R+ M  \2 J  z$ K( r, ?
脉濡数等证候。4.湿性黏腻,故病性缠绵不愈。: l% V) h& S6 N( x- Y7 u& c8 e( \

6 Z& H3 ~4 ~0 y: i- C9 }        通过湿邪致心律失常案。临床遵循中医自身理论体系及辨证规律,谨守病机,求其所属,不囿西医病名,不被众多的证候迷惑,从中找出湿邪引发心律失常之规律。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临证机圆法活,用药丝丝入扣,故能取得满意疗效。
7 m' H6 {) R% T6 L
9 `: f  t' T: {- R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