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健康网曹东义老师学术思想《每日一讲》(9月9日)晚8:30预告,杜明明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第十三讲,与大家一起讨论胡适对中医的矛盾心情。胡适主张“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中国百事不如人,全盘西化”。他在97年之前遇到了健康的大问题,西医治不好,为了保命,不得已请在北京的中医陆仲安诊治,没想到这个吓人的疾病很快就好了,1922年复发了,他再次直接去找陆仲安诊治,“实用主义”使他没有继续找西医,又好了。因此,他在一个别人赞扬陆先生的画卷上题词致谢,孙中山病危的时候,推荐了陆仲安诊治。但是,几十年以后,他在台湾,再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口气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请大家期待。http://www.ynjkcy.com/zyjxdsh
. \! ~: i0 t4 v! t; @+ w q, u4 B0 P, D 祝贺杜明明讲座《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胡适对中医的矛盾心理。胡适对中医态度的转变,正是中医近现代逐渐衰落的过程,他在台湾想找中医也很困难了。胡适的秘书李敖,对中医的看法,也许受胡适的影响,因此,李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写了一万字左右的大块文章,批判中医,丑化中医。日本和台湾,后来又重视中医,是受了中国大陆正确的中医政策影响,比如,郭可明治疗乙脑震撼了世界医学界,中医治疗麻疹肺炎,流行性出血热,针刺麻醉,急腹症,烧伤,手法治疗骨折,宫外孕非手术疗法等,大多数是在西医搭建的平台上,中医药充分发挥作用。看到了中医巨大的现实作用,才能改变歧视中医的态度。胡适所以后来不再信任中医,也和他再也见不到中医,体会不到好中医的疗效有关系。因此,通过这件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发展中医,必须道术并重,用疗效证明中医的巨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