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w$ |, h, {9 C) F4 `( B
--学习孙光荣所拟《医师规》有感
7 \0 q- r/ B, ?! u王辉武',李慧丽28 F8 o3 c/ s5 }! C' i! Z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400010;, I% V* u% |& D/ n- T# L$ E
2.重庆市中医院王辉武全国名中医工作室,重庆400021)
" s& A, [& d) s2 j0 W% T3 g* ~; a. n& d# f( |
《孟子·离娄章句上》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必须坚守的规矩,规矩代表着底线、标准和秩序。国家有法律,团体有章程;行事有原则,工作有守则;做人有底线,交际有仪范,等等,规矩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规矩,方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社会井然有序,发展方能长久;反之,则各行其是,资源浪费,混乱不堪,难以持久。
( @( i& y }# T2 p$ r 国医大师孙光荣深谙医道,特为其学术团队制订了《医师规》,以“诚、净、严、精”为纲,“不准”为执业医师的红线,堪称新时代的“大医精诚”。研读此规令人感慨良多,赞叹不已。
4 S. x, s$ g8 C《医师规》有助于中医药法的实施。201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施行,这是中医药领域第一部法律,标志着中医药事业步入了法治化轨道。. |" S: r6 r3 d4 |# j4 L% F2 v& B
但法律往往侧重于宏观层面的规范,难以涵盖医德与中医思维的细微之处,而《医师规》列举的“诚、净、严、精”守则,弥补了这一不足,渗透医事的微观和细节,对中医药法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协助和补充作用。7 r$ v a3 V6 H( @6 k
《医师规》是和谐医患关系的纽带。《医师规》详细规定了医师在接诊、沟通、治疗等方面的行为规范,指出医师应当认真、耐心接诊,正确、亲切、热情地与患者沟通;不准挟技危害患者或让患者在不知情时承担隐性的治疗风险,不准在未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以传授、指导为名,泄露可能造成伤害患者身心的隐私,不准提供虚假的诊疗数据与资料,不准在非诊疗必需时,为谋取利益而开具过度检查、大处方;不准以夸大病情等方式恐吓、误导、讹诈患者……。这些规矩的设立,不仅保护了患者的权益,也提升了医师的职业形象,促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5 j" M' }- P6 L0 j, K5 a
《医师规》明确了医生的职业禁忌。中医深受《周易》“忧患”意识的影响,其文献中有大量“禁忌”记载,如严禁、禁、忌、慎、戒、不可、不宜、勿、莫等,且历代不断丰富,一直传承至今。“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易·系辞》)形成了以“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宝贵智慧,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养生防治水平重要方法。窃以为,医生的基本职能,应该是保健的提供者,当宜忌并重,从适宜指导到禁忌干预,其理论和技巧,应当全面掌握。孙光荣所规定的“不准”,就是医生的职业禁忌。若得早见,在教材中引述其言、敷畅其意,必能使教材相关内容更加丰富。
7 ]. O6 K- ?" ~4 m3 Z F" M
# O& N! S0 Q" m/ W4 O9 C0 f 总之,《医师规》是新时代下保障医疗安全、弘扬“大医精诚”精神的重要法宝,它强调了“以人为本”“仁心仁术”的中医学理念,一切以保证患者健康利益为最高要求,指导医生时刻提高警惕,如履薄冰,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我们应当在医药学界广泛推广学习《医师规》,并努力践行之,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 x6 s/ E& u* p% M, b3 x, E7 z
! F9 N4 Q( m# ?! e! ?(本文转载于《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10月28日)
3 j+ k9 N; {+ b7 k, Q9 `* k' Y- A8 r" n/ Z5 q9 m2 }* c. h- k3 C
) p, n( W- C+ t* r- w, _% F7 D7 A) F&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