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卫生部原副部长苏井观的事迹
曹东义 发表于:2025-3-1 16:09:5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69
1948年,苏井观不满现状申请改行,毛主席:改行可以,六十年后!4 d9 i0 B: e/ O0 M) }
文韵岁月轩2025-02-25 12:57山东
% y# M$ _) h, f: l& V$ N
( m; X5 x  P+ F* _! }, F  \, l7 N7 D, Q! a% J( D

1 O6 t" D+ O" F/ h$ }" F" @- Z& k/ a

; p' d) m, X8 G* v) N
8 V9 {4 V: O; {6 [2 c. C* I$ Z

但见毛主席时,事态突转。主席非但未即允,反道出谜样之语:“转行尚可,待六十年后!”此番回应,缘由何在?令人困惑不已。


' k/ I+ D4 U+ v7 T, [3 Z% K) f' L  F
! S6 d/ h% R/ ^  L; v- j. x

【苏井观的革命之路】


- l  S  n9 _0 R/ _6 @

苏井观,中国革命史上虽非显赫之名,但其革命历程却令人钦佩。1905年生于河南潢川一普通家庭,父为小木匠,母为农家妇。动荡年代,贫困童年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 F- ^# k- e% R$ s' N5 u

12岁时,苏井观入读当地教会小学。家境虽贫,但他聪颖过人,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北京汇文中学,目睹传教士欺凌同胞,这使他深思国家命运,心中萌生了革命的念头。


. b  X' [' O% J) o, [; B- G1 |: v

中学毕业后,苏井观决然离开教会,考入天津海军军医学校,他勤奋学习,积累知识以备革命。此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标志着其革命生涯的开启。


& q6 g& f: g; Z# G! B) o, I

1927年,苏井观自海军军医学校学成归来,拒绝了国民党海军的高薪医官职位,毅然返乡投身革命,踏上了一条虽艰难却满怀理想的征途。

7 z/ O- O3 b+ V5 ?

1928年,中国革命深陷困境,苏井观毅然入党。他借医生身份秘密开展革命。1929年,党的机关受损,苏井观遭通缉,党组织遂派他前往鄂豫皖边区继续斗争。


( M5 x6 q" r; z' G7 z

苏井观离乡后,踏上革命征途。在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及鄂豫皖、川陕苏区,无论战斗多激烈、环境多恶劣,他都坚守医疗岗位,救治伤员,培育医务人才,为革命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 @% Q* S) w+ E

1935年,苏井观随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历经艰险。他既要抵御敌军围剿,又要克服恶劣环境与物资短缺。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医疗救护,拯救了众多革命同志。

8 A- Y0 y4 o$ Y9 _: B

1936年末,西路军受重挫,苏井观离队赴延安。在延期间,他创办中央卫生学校,培育众多医疗人才,并增进与毛泽东等领导的交往,为日后工作打下根基。

' R0 O$ ]0 n" n, b

苏井观从医学救死扶伤踏上革命之路,以专业知识和热情为解放事业贡献力量。此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让他认识到医疗对革命的重要性,为新中国卫生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 _' w# R5 ^' V" R5 O5 G0 n

【与毛泽东的密切交往】

! J' S/ [  h: I8 Z

1936年末,苏井观抵达延安,其革命生涯步入新篇章。在红色圣地,他施展医术,更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增进交流,关系日益密切。


% W7 C* G  W) I. K2 @

1937年春,毛泽东因劳累致病。中央卫生部部长何长工推荐苏井观为其治疗。苏井观医术精湛且细心,迅速获毛泽东信赖,成为其私人医生,负责日常健康照护。

6 p) R5 G* G% A* M6 |7 x$ |! h

- O7 d# O- b7 k6 y4 F# M7 u- ]- |0 Z) w7 S* r0 ?' V

苏井观照料毛泽东时,医术高超且忠诚于革命事业,关心领袖健康。他常劝毛泽东休息,并建议锻炼。在其建议下,毛泽东养成了日泳习惯,改善了体质,成为知名特点。


6 W/ `5 Z; ~- R. h, }/ Q& C4 L

1938年,苏井观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央卫生学校,该校培育众多医疗人才,助力革命与解放区医疗事业。毛泽东多次视察并给予苏井观高度评价。

' Q# Y& Y7 m; _

1945年抗战胜利,毛泽东赴重庆参与国共谈判,特命苏井观随行以确保安全。在重庆,苏井观负责毛泽东保健并协理外交事务,这段经历深化了他对国际形势的认识,萌生外交志向。

5 w% {4 b3 |, V% e3 u- O5 p

1947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苏井观伴其左右,照顾健康并协理日常事务,赢得毛泽东赞誉,称其为“既红又专”的好同志。

) n7 S% j* L9 U4 K) |

在与毛泽东的紧密相处中,苏井观赢得了其信任与赞赏,且对革命事业有了更深体悟。他常言:“追随毛主席,使我深切领悟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 ]: r5 c* n5 C9 y1 |

随着革命形势的推进,苏井观思索自己能否为革命事业贡献更多。他察觉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国家各领域尤其是外交急缺人才,这促使他产生了转行的念头。

, s' {$ _; C: o

1948年初,苏井观在一次健康检查后,鼓起勇气向毛泽东表示想改行做外交工作。毛泽东闻言未即回应,笑言:“改行无妨,待六十年之后吧!”


6 r( v7 {% ^* C4 Y/ i7 N

这句玩笑般的话语,实则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及他对苏井观的信赖与厚望。此次交谈,成为苏井观革命路上的重要节点,为其在新中国卫生事业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0 ?( ^, j. d3 Q& \. U
" W' U  C/ D$ l1 f- C0 M* J
' u& @; X8 h, q  z: p

【毛泽东的深谋远虑】


7 p1 \8 Q; w; n: i- _$ S7 {* _

毛泽东的回答出人意料却深具战略考量:“改行可于六十年后。”此言彰显了他对医疗事业的重视,及对新中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与深邃洞察。

9 J8 j2 S3 P1 p  F' F, K& Z% F

毛泽东深知医疗卫生对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新中国成立时,急需改善人民健康,当时疾病横行,医疗落后,人均寿命短。他强调全民健康对全面小康的关键性,故需苏井观等人才推动卫生事业。


; O! M* ?% S1 |( _8 L' h! L. G

再者,毛泽东重视苏井观在医疗领域的专长与资历。苏井观医学基础坚实,且革命期间在多地基层积累了医疗经验,深知中国医疗现状与需求。毛泽东认为,苏井观能在新中国卫生事业中扮演关键角色。

" E, ^* V( J( [# `6 j

毛泽东对人才培养有独到见解,认为人才应在最适合的岗位发挥才能。尽管苏井观想从事外交,但毛泽东认为他在医疗领域的贡献在当时更为关键,此思想后来成为新中国人才使用的重要原则。

. ^/ o8 R) g7 ?! a

毛泽东的回答彰显了对国家发展的深远规划,提及“六十年后”即21世纪初期,预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将飞跃,国家整体发展迈入新阶段,展现其伟大战略家的远见与胸襟。


; g  c% p7 z0 {$ s

谈话中,毛泽东阐述了对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构想:面向广大民众,尤重农村。他提出“预防为主”,强调改善环境、普及知识以提升健康水平,这些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 H$ A( J$ d' r7 V+ l

毛泽东着重指出中西医结合的关键性,认为中医药乃民族瑰宝,需传承弘扬,同时也应吸纳西医先进技术理念,望苏井观能搭桥牵线,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

" A, X7 L; D% {  H5 T/ f

毛泽东未全盘否定苏井观转行外交的想法,指出医疗也是外交一环。他举例新中国派遣医疗队至发展中国家,既为援助也是外交。此构想后实践,成重要对外援助形式。


; Y7 K4 m7 ^* X/ }* f8 @6 n( U6 T* _2 g

' \5 F( u& Z; b7 v2 ~6 Q5 X/ H

毛泽东的谈话使苏井观放弃了改行想法,并让他对工作有了新认识。他备受鼓舞,决定继续在医疗领域奋斗,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 k, b+ {# O: s- j' B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贡献】

) R! D4 g9 ?3 E; ~0 _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苏井观立于天安门城楼,亲历这一历史瞬间。身为老革命家,他感荣耀亦觉责任重。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待兴,他乃此领域关键先驱。


# Z: v( T9 h" a) P6 `7 D  |+ |" C* y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健康状况不佳,传染病横行,医疗资源极度短缺,农村尤甚,基本医疗保障缺失。苏井观迅速投身卫生事业重建。

# }) O" p1 q* ^) \3 s2 k0 u+ }

1950年初,苏井观出任卫生部副部长,他意识到强大医疗队伍对改善国民健康至关重要,遂提出“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方针,并主持制定《全国卫生工作纲要》,引领新中国卫生事业前进。

$ r) ~8 w9 U& i: L1 Y( W: Q

苏井观引领全国开展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了环境卫生并提升了民众卫生意识。他亲赴北京胡同,指导垃圾清理,此做法迅速推广,成为新中国初期公共卫生改善的关键措施。


8 G( ]: N; u; f3 v( P7 O

1952年,我国霍乱疫情肆虐,苏井观被任为全国防疫委员会副主任,亲赴疫区指挥。考察时他发现一民间土方有效,遂组织专家改良为新药,大幅降低死亡率,更坚定了他发展中医药的信念。


9 u7 a* m9 l; D5 ], ^6 s; t* I$ _  J& P' Q& b

$ N6 J8 L3 X, ]3 I3 ?  b& ~+ e  T5 D3 a

1955年,苏井观构想建立“赤脚医生”制度,主张培养深入农村服务的医务人员以应对医疗资源短缺。此构想获毛泽东赞同,随后全国大批“赤脚医生”涌现,显著改善农村医疗。

% w" \5 d. [/ Z  H1 b" N" Z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部分地区设定了不切实际的卫生目标。苏井观多次会议批评,主张卫生工作应实事求是,反对浮夸。此立场初受质疑,终获中央支持,促进了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 Y5 X' I; g5 `% @

1960年代初,我国因自然灾害面临营养不良与疾病问题。苏井观建议“以粮为纲,兼营多样”,推动农村发展经济作物与养殖业。该建议获采纳,改善了农民生活,为农村经济改革奠基。


+ S) @# u5 s- Q: w" z

1964年,苏井观主导制定了医药卫生发展报告,提出“农村为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该方针后来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影响深远。


, ?! a2 k1 O: o0 [  g/ Q

1965年,毛泽东指示将医疗卫生重点移至农村。苏井观迅速组织调研,制定措施,并提出构建县、公社、生产队三级医疗网构想,该构想后来奠定了我国农村医疗体系的基础。


# Z) ~4 ^9 |' p$ x1 x6 `& R" J

苏井观在促进中西医结合上贡献显著,他屡倡中医药乃民族瑰宝,需传承发展。其助力下,多地建中医院与研究所,育才众多。并倡中西医互学互补,为我国医学发展开拓新径。

0 [- D$ M, ~1 w" P7 o, O( |

1966年“文化大革命”伊始,卫生工作遭受重创。苏井观屡向中央反映,力保医疗秩序。虽承压力,他仍坚守岗位,为捍卫医疗队伍、保障人民健康作出重大贡献。


3 Y8 I/ ]0 d0 z- [, g+ y1 ~7 B

1970年代初,我国外派医疗队,苏井观亲自筹划组织,强调既要服务当地民众,也要传授技术、培养人才。此理念奠定我国医疗外交基础,广受国际社会赞誉。

$ ^0 t: |# w' g& z/ |

【晚年与历史地位】

" s3 c8 q+ x+ F! B( [
) `3 k8 p9 L! h* @8 C# R
  Q! U" ]" }% g

年岁渐长,苏井观虽退居二线,但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与贡献不减。1978年改革开放后,他敏锐察觉到这将为该领域带来新契机与挑战。


9 ]9 T2 u8 M$ _4 y

苏井观本年度受邀参加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上他发表演讲,回顾医疗事业发展历程并指出存在问题,强调新时期医疗工作需注重科学高效,借鉴国际经验,并立足中国国情。

  `% Z2 M) P0 Z' S3 {' P

1980年,苏井观主编《中国医疗卫生发展史》,系统梳理发展历程,为医疗改革提供历史参考。他强调实事求是,既肯定成绩也客观分析,确保留下真实可信的历史记录。


1 t2 a) R" `+ k0 m( p/ m

1985年,87岁的苏井观仍心系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接受了《人民日报》专访。他回顾革命生涯与贡献,提及毛泽东的话“改行六十年后”。近四十年过去,医疗事业虽大进,全民健康之路仍长。


  @* E2 \: P8 B7 W

1987年,为纪念苏井观对医疗事业的贡献,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学院)设立“苏井观奖学金”,奖励医学研究实践突出的学生。苏井观出席首届颁奖,勉励青年继承发扬传统,贡献力量。


* l! A- ^- d, h( E0 t9 {2 a% g& J

1989年,91岁的苏井观出版了自传《一个革命医生的回忆》,该书既载其革命历程,又为中国革命与医疗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详述了他从医生到革命家、卫生领导者的成长与思考。

. X7 T$ T0 G3 a& r# S3 R

1995年,新中国成立46周年时,苏井观荣获“共和国功勋”称号,表彰其对医疗卫生的卓越贡献。颁奖时,97岁的他发表激情讲话,回顾历程并展望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发展。

5 g! B! V# o; n2 ]$ g. F
8 ]: M& t5 n$ K4 l" @1 d( H
% y' t! T% p' G' c5 j9 O, \7 _8 [

1998年,百岁老人苏井观逝世。他历经中国近现代最动荡变革的世纪,由普通医生成长为新中国医疗事业奠基人。其生平是个人奋斗史,也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写照。


: ~7 a. t7 h, p% M- e* Q

苏井观一生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致力于人民健康,奋斗不息。其事迹与精神,激励后人,亦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 N5 F+ [5 Z1 k: Q# i6 v#百家说史迎新春#& A1 T3 x3 u( C# [$ Z: {# A2 `

- s% r. k4 w5 K4 N# R" B% a
) y9 Q2 g. y: S2 J, v+ S
$ e6 t9 f3 n) q/ F& N6 P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