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张流秀先生发表文章:从心肾关系看传统中医
曹东义 发表于:2024-5-25 09:43:0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07
从心肾关系看传统中医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张流秀
【摘  要】通过对传统中医心肾关系的分析和对上热下寒的解读,得出结论,即传统中医的理论是应该在今天的条件下予以反省并与时俱进加以提高的。
【关键词】心肾关系;上热下寒;传统中医;反省提高
传统中医对人体的研究,其核心在五脏。但对五脏的认知总是游移于五行脏器跟解剖脏器之间。古代医家没有条件进行人体精确解剖,只能“医者意也”地司外揣内作粗线条的观察。而这种粗糙观察就难免大而化之地臆想、猜测与试错,由此而得出来的众多不定结论在今天看来很是尴尬。这种尴尬出自古代科技缺陷的无奈,这种无奈在古人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今天的中医医家或院校教材还满足于中医古人遗留下来的这类非科学认知,不予质疑,而是囫囵吞枣地食古不化,刻舟求剑地胶柱鼓瑟,虽指导临床无效也千万人吾往也,那就有点不可理喻了。
兹以传统中医的心肾关系来分析一下问题所在。
1、心与肾作为脏
心肾属于五脏。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五脏既有解剖意义上的,也有五行归属意义上的,即既有解剖脏,也有五行脏。解剖脏,中医源头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认为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未能明确五脏和血液循环代谢直接相关,发觉还不能自圆其说,于是再把哲学意义上的五行工具附会到五脏上,成为五行脏。利用五行来研究五脏功能及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固然有方便把握的一面,却同样也漏洞太多。
心作为解剖脏,内里中空,血液进出交错,通过心脏波(搏)动(心力)把动脉血送达到大脑和躯干外端与四肢远端,同时让周身静脉血和来自胃肠的养料(动脉血原材料)回流心脏。心作为五行脏,属火,并与属木的肝、属金的肺、属土的脾、属水的肾形成生克关系。如心脾关系为生理上的火生土,病理上的土不伏火,治疗上的补土伏火等。
肾作为解剖脏,似实心非实心,主要作用分泌尿液,排出水溶性垃圾和废热。作为五行脏,属水,并与其他五行脏形成生克关系。如肾肝关系为生理上的水生木,病理上的水不涵木,治疗上的滋水涵木等等。
2、心与肾的关系
心肾关系,在解剖意义上是心脏通过动脉血为肾提供泌尿动力,肾排出血液里面的水溶性垃圾和部分废热,解决心脏的大部分负荷。在五行意义上,为生理上的心肾相交,病理上的心肾不交,治疗上的水火既济。
传统中医几乎完全忽视了解剖意义上的五脏关系,现有中医基础理论也是离开解剖谈五脏。于是心肾关系就凸显为了火与水的关系。五行的水与火是相克的,所谓水火不容,可落实到具体生理、病理、医理意义上的心肾又是另一种关系,即水火相交或水火不交、水火既济。按常理,这是不是难以理解?
看看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版最权威的《中医大辞典》(第二版)是怎么解释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
心肾相交:脏腑相关理论之一。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益心阴而制心火,使不致过亢为害。这种关系,也称水火相济。
心肾不交:证候名。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调的病变。正常情况下,肾阴上济心阴以防心阳过亢,心阳下温肾水以促其气化蒸腾。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均能使两者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主要症状有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治宜交通心肾。
只要有一点常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就轻易可以发现自以为是的这些解释的似是而非,牵强附会。奇怪的是千百年来,竟然没有中医人予以质疑。尽管清代医家王清任和后续的几位中西医汇通派医家试图医林改错,却依然还是将错就错。
心肾相交,那心肝要不要交?心肺要不要交?心脾要不要交?心肾都有阴阳,其他脏也同样有阴阳,缘何就是心阳与肾阴有生理关系?如果说,心在上肾在下所以心肾相交,肝脾也居下,肺也居上,是否也该有心肝相交?心脾相交?肺肝相交?肺脾相交或者肺肾相交?传统中医理论是否就经不住深入追究?一追究,传统中医的整个理论大厦恐怕要顿时坍塌。
3、天地取代心肾
人体从解剖结构看,可以分作上下两段。横膈膜以上为上段,含胸腔和颅腔,不妨视为天位;横膈膜以下为下段,含腹腔和盆腔,可视为地位。如果按上下天地关系来取代人体心肾关系,就几乎没什么障碍了。
人体之所以能形成并生长发育,人体生命能持续维系,端赖生命能量的存在。生命能量就是一把火,包括光和热。光和热在中医源头经典里边分别被叫做君火、相火。《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透达于天位而光亮,相火潜藏于地位而暖热。因而正常的人体应该就是地位温暖暖而浊阴下降,天位凉爽爽而清阳上升。病理条件下,则为上热下寒,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阳不升常表现如面部黧黑或铁锈色变,眼睛充血或浑浊不清爽,耳鸣或耳背等。浊阴不降常表现如脸上长斑长痘,胁肋不适,胸闷撑胀,呃逆口臭,头昏脑胀,失眠多梦,便秘便难或大便粘腻,女性痛经或经来乳胀等等。
当今中医学人和若干医家对“心肾不交”一词往往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甚至广为宣讲,可其理解的混乱未免令人哑然。比如心肾不交的典型表现分明是上热下寒,却糊涂僧判糊涂案地讲成阴虚不制阳。殊不知,阴不制阳出现的是阴虚内热,全身热没有寒,而心肾不交是上热下寒。中医有一个基础方,叫做交泰丸。交泰丸就黄连、肉桂两味药组成,一个清上,一个暖下,跟滋阴降火风马牛不相及。其他如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都是类同处方。
4、上热下寒解读
心肾不交实质是上热下寒,不是阴虚内热。每日临证,半天门诊常多达70多人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存在程度不等的上热下寒,从手相或体检査知,多为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或尿酸高,舌象常为舌紫苔黄中有裂痕,或舌淡苔白厚而干,同时舌尖都呈现或显或隐的草莓舌(相火红),普遍自觉口干或口干渴,大部分同时也伴有晨起口苦或成天口苦,却基本都很难见到一个舌红少苔或舌绛无苔而干的阴虚内热者。舌红苔剥者,阴虚夹湿,当然也有,但只是偶尔所见,并不多。
上身热是燥热,**以上尤其脖颈以上容易出汗,女性更年期更容易一阵阵潮热自汗。但只要注意触诊检查,一定会发觉上热同时总伴有下寒,比如胃脘部或下腹部甚至整个腰腹部冰凉或不温,整个小腿冰凉或三阴交以下不温等等。
务必清楚,并非什么人都能形成上热下寒的,纯阳之体的少儿们、风烛残年的老人们、天赋异禀的大热体质者,以及痼疾难症缠身多年或九死一生重病被不当的医疗折腾到活来死去的患者,就不存在上热下寒的问题。纯阳之体的少儿和天赋异禀的大热体质者生命能量十足,全身都热乎乎的,身体既不怕热也不怕冷;风烛残年的老人跟痼疾难症缠身多年或九死一生重病被不当的医疗折腾到活来死去的患者,其生命能量绝对低下,已没有上热的资本或能力。
经数十年的临证实践和用心观察,发觉上热下寒是生命能量已有一定消耗,而又并非绝对不足者才最容易产生的。这样的人,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穿戴习惯或起居习惯,而形成所谓心肾不交的上热下寒。
饮食上,喜欢冰镇冷饮,冰镇冷饮刺激胃肠,势必躁热而上火,让体内产生持续的“龙卷风”,使本该由地位外排的若干垃圾席卷裹挟上天。常见少男少女满脸痤疮青春痘和中壮年脂溢性掉发等,多为如此而来。尤其胡吃海塞,过食肥甘厚腻者,喝冰镇冷饮更导致血脂、血糖、尿酸等不能及时化解代谢,以致血液浓稠易于发生心梗、脑梗或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其垃圾充斥于外常表现为头面部烘热黧黑,眼睛巩膜充血(酒精眼),头发稀疏,手指头瘀红,手背手臂油脂肮脏,下肢皮肤粗糙或见油脂斑,下身或脚丫潮湿瘙痒,全身易患溃烂性皮肤病。
穿戴上,腰腹肩背和小腿三阴交镂空,没有保暖意识,躯干外端或四肢远端的静脉血因血脉凝冱而回流障碍,导致心肌缺血。心悸气短为心肌缺血的自觉症状,四肢青筋外现甚至凸起为心肌缺血的主要外征。心肌缺血则势必心血缺氧,缺氧则心脏必须自救而加速波(搏)动以吸氧,加速波动便产热而让人躁扰不安。这就是因下寒而上热。心脏因血氧不足而长期持久地用力波动,就难免心力衰竭而死机,让人折寿。四肢青筋暴露者,最容易因此猝死。特别需要强调,对于青中年“美丽冻人”的女性,往往在上热下寒的同时伴随着外寒内热,所以尤其更应该注意保暖,穿戴不要过于暴露。
起居上,经常和持续熬夜,最容易把人体地暖提空,地暖一旦被提空,也形成上热下寒。这种熬夜形成的上热下寒,燥热之余,尤其让人焦虑不安,性情怪异,抑郁狂躁。时间既久,则让人心力憔悴,油尽灯枯而折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熬夜就是熬命。生命在于运动,“动”强的是筋骨皮,“运”强的是精气神。白天劳作以动,发挥光与热的作用;晚上睡眠以运,务必休养生息恢复白日所耗。人毕竟不是乌龟王八,不能光运不动,寿长千年;也不是永动机,光动不运,难以后继。运动交替,才能生命正常持续而生命质量不差。所以除非为了有特别意义值得拼命的特殊工作或长篇写作,最好是不能不要命地经常熬夜和持续熬夜的。尤其老年人,更应该早睡多睡,早睡多睡是赚百年以后永垂不朽的时间。
从以上对传统中医心肾关系的分析和对上热下寒的解读,可以得出结论,传统中医的理论是应该在今天的条件下予以反省并与时俱进提高的。近代大学者梁启超说:中医尽能愈病,总无人能以其愈病之理由喻人。传统中医固然能治病,但其对人体的研究和治病之理往往玄乎不定或牵强附会,而中医愈病在今天看来普遍又是或然而非必然,所以中医人务必结合临证予以系统反思与研究,期望某一天中医能够真正科学化成熟起来。
                           2024年5月19日于北京三通书屋
通讯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熙悦汇5号院19栋309室
微信:18101092985
邮箱:zhangliuxiu2004@163.com
作者简介:张流秀,字光武,男,1965年生,师承执业医师。从医40余年,现为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和北京华坛中西医结合医院注册主治医师,北京今养医馆法人。曾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民间中医论文精选》。

  [% X2 c; D* z6 A/ i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点评

海!外直播 bitly.net/hhbbhh 禁闻视频 bitly.net/xuuuu 为什么禁止言论自由?只有三个解释:1. 它过去做坏事,怕人们提起;2. 它正在干坏事,怕人们批评;3. 它准备继续干坏事,怕人们揭露。总之,一定干坏事相关...  发表于 2024-5-30 10:52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