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李云庆先生考证母系社会在石家庄一带的遗迹,以及其他古文化
曹东义 发表于:2024-4-11 19:39:2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0
石家庄封龙考疑诸题心得
李云庆
石家庄是先圣故里——三皇五帝中的人皇伏羲氏和尧舜禹三帝都在石家庄生活过。
石家庄是定鼎天下之地——华夏古中国在这里建立雏形,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石家庄隐藏着历代兴旺的密码。
石家庄是天设人造的风水宝地一一南有天台封龙山祭天;北有地台伏羲台是祭地:东有日台台西商城迎日送日:西有西台抱犊寨是崇月拜月。这是历史形成的天、地、日、月四坛。这里四季分明,旱涝保收,得自然天地之佑护。
目前石家庄市域地图呈现的大的形象是一副昂扬奋发的鸡头形,具体到石家庄市区则是(西)雁形山、()龙形河、()环形水、()鱼形城。这个鱼形是鲫鱼,当向东扩张到藁城,变成鲤鱼形时,鲤鱼跳龙门,石家庄市将有类特大城市迈入超大城市行列,进入准一线城市矩阵。
石家庄处于北纬38度,这是一条神秘维度线,神奇不为人知。物产丰富,地杰人灵。我们都被石家庄的村名给蒙住了双眼。我在石家庄学习工作40多年,终其半生才掀开其神秘面纱的一角,隐约得窥其些许历史的曼妙姿容。
一、•妬母到首都•度母小考            
    1妬:先谈一下母系氏族时期的一种风俗。为利于部落繁衍、生活、安定,当时男女采取分开居住的习俗(至于为什么分开居住,有专家研究说,当时由于女性难产、祭祀杀婴、夭折等,男女性别比差距太大,为几十比一,这样就带来氏族安定、繁衍等问题)。在距织女山不到一百公里的元氏封龙山的阳坡和北坡有两个名邑,一为龙邑,一为妬邑。龙邑即封龙邑,妬邑即石邑,这两个地方可能最迟在新石器初期就有了。 “妬”为什么有个“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时期女人(包括孩子)居住的地方,她们居住在封龙山北坡从事采集、种植、养殖,而男人们居住在封龙山南坡,从事渔猎,渔可能包括捕捉鳄鱼(吃龙肉、崇鳄龙、驯鳄龙,所以才自称龙族)。龙邑与石邑实际上是一个部族两个聚落,最早男女分居,以后男女混居或婚居。至今,封龙山一带还流传着每年定期“过会”的习俗,每当这期间,男女烧香磕头之后,嬉戏游玩,自由自在,好不快活。 “妬”词典里解释为妒,即嫉妒、吃醋之意。因为成年男性为争得成年女性争风吃醋,产生嫉妒,这正合了男、女分开居住之古俗。今石家庄附近有一些地名有杜、窦之音如杜北、窦妪(杜、窦与“妬”谐音),实际上有杜、窦之音的地方即“妬邑”的后来的分居之地,妬邑是祖居地。光绪《获鹿县志》称石邑为“窦王城,隋窦建德城也”,此解释错了,实际是“妬王城”。与“妬”相近之字有“姤”,《易经》有一卦叫姤卦,“姤”为事先有约的相遇。这大概是每年定期祭祀,每次祭祀之后,女的约定男的相会交合。还有的解释“姤”,因文治内,民众和好,故媾(姤),使有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民众重归于好。这两种解释意思差不多。“姤”除了上面一层意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后”,为女祖之意,掌管部族大事,地位很高。“后”与“司”相通。“司”之意是主管、主持,与“后”意相通。“司”与“石”音同。这样看来姤、妬、司、石意思是相通的。
   石邑,“石”原写为“妬””,现在读为du,由此我分析说此邑是母系氏族社会建立的聚落;从语源学的角度讲,石、司、后是音近而相通的。   
    2妬邑到窦王城的变化考:  (du)、窦(dou)一音之转,这是上古到中古时期的一个语言现象,即同声母的两个字的音发生转换,形成两个发音相近的字。妬邑出现之前应该是一个大的聚落,是妬母掌管并居住的地方,这个母与后是一个意思。后来从母系氏族时期发展到父系氏族时期,与母相对的词变成了王,于是妬母变成妬王、窦王了。当地百姓传说窦王城是隋末唐初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攻破的地方。我想要把窦王城与窦王岭、窦王墓结合起来考察。我们以前已经说过妬母的分工情况,其中的蓝妬母是管司天的,那么最从周围的地理环境看,最有利、最方便、视野最开阔的地方应该是窦王岭。在古中国司天最早和最有用的是观察北斗七星(最初是北斗九星)和北极星。北斗七星简称斗,北极星为中心的现象出来虚拟轴称为建、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北极星成为太一、天一,又被称为得一(《道德经》中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个“得一”指的就是北极星)。这样分析,我们就清楚了,窦建德原来就是斗建得,指的就是观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司天掌握一年四季变化以便农业生产的活动,后来被百姓附会为人名窦建德,原来的观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情况被人忘记了(因为有了历法,人们不需要观察天象也能从事农业生产了)。最早观察天象、与天地通的人,被称为巫(后来分化出专业的祝,合称巫祝),也是管理人类社会的后和王。巫最早是女性(职能之一是观天象,祈雨),后来男性加入,今天仍保留了巫婆神汉一词。由此看来,巫、母、王是相互关联、一脉相承的。一言以蔽之: 妬母的名字就叫斗健得,也就是窦建德(音),她是上管天象变化、下管人事纠纷和社会事务的“王”。
3、华夏考。华是花,夏是下、丅。华夏就是卍丅,其意是宇天之下。卍,又代表花,丅又代表一下面的丨,也就是花下面的梗、葶。华夏是合婚制。华,女人头上带花。夏,男人头上带夏,夏也就是帽子(帽子的形状),后来的冠也是丅的形意。华夏,也就是男人男人男女混居之地。“厦,屋也。从广、夏声。”因厂(山崖)为屋, 广大之意。《清华简·尹诰》及《清华简·尹至》,称夏朝为“西邑夏”或“西邑”。这个西邑,就是石邑夏妬。万夏村,位于石家庄市振头。后来石邑迁到万夏村。这个谜底解开了。
4首都新解:首都最早是“首妬”,也就是排位第一重要的聚落---妬。它是掌管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老奶奶居住的地方。这个“首妬”,就在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故邑。首,又有“头”之意。“头”住的地方,就是“首都”。这是后来由此延伸出来的意思。《太平寰宇记》:“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这都是3000年以后的事了。洨河是九河汇入大陆泽的契河,帝王之河,是消失在人们记忆中的古恒水,又是鲜为人知的禹贡河。沉睡四千多年的华夏第一王都石邑城就座落在洨河旁,封龙山是洨河的发源地,是帝尧的封山、帝王祭祀最早的北岳恒山,历史上消失的古恒水就是现在的洨河,又是大陆泽泜湖有砥石冠名的泜水。这里是“覃怀底绩,至于衡漳”,禹贡里大禹治水的禹贡河。唐县、望都、行唐、顺平、定州、隆尧,在河北省中南部这些县市的地方志中,都有关于尧活动的记载。
5从妬母到度母的变化考:度母是从梵文翻译成藏文的,但度母一词却是从汉地传过去的。今石家庄在周朝时有个石邑,出土瓦当上写作:妬邑。妬,读作du,此字带“女”字旁,表明在母系氏族时期就存在了。今石家庄一带带杜、窦的地名如北杜、南杜、竇妪等都是它最早的分化之地。当时有一位家族老奶奶统领,由于人口越来越多,采集和种植不能满足家族成员的需要了,所以便分开居住,在新的地方又推举出一位女性统领新居住地的公共事务。藏人最早是从石家庄的妬邑走出去的,所以它们保留了妬邑的旧制,并上升到一个老奶奶扶危济困、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的度母(即妬母)信仰。佛教文化特别是观音信仰传到藏地后,又结合、附会成观音信仰,说度母是观音的两滴眼泪化现的,一滴是绿度母,一滴是白度母。为什么绿度母为大?因为处于采集和种植农业时代,关乎家族第一位的食品保障,所以绿度母,也就是分管农业的度母(妬母)占第一位。为什么白度母占第二位呢?白度母代表的是桑蚕纺织,她分管纺织加工,关系到家族的穿衣,这在家族生活中是处于食之后的第二位重要的事情。红度母是管烧制陶器的,黑度母是管烧炭的,蓝度母是司天的。至于21度母的说法,大致是21个聚落,都是有21个女性各自统领的意思。
6、八都神坛考:在元氏故城村,史载有八都神坛,以前存有《八都神坛庙碑》。因为其碑失佚,内容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测,这八都,就是妬(都)的八个方向的分迁、分居之地,如南杜、北杜、东杜、西杜(妬、都)等,后来就代指八个方位,八都神就是八个方位神。八神:直符、腾蛇、太阴、六合、勾陈(阴遁为白虎)、朱雀(阴遁为玄武)、九地、九天。(1)直符禀中央土,为天乙之神,诸神之首,所到之处,百恶消散。(2)螣蛇禀南方火,为虚诈之神,性柔而口毒,司惊恐怪异之事。(3)太阴禀西方金,为荫佑之神,性阴匿暗昧。(4)六合禀东方木,为护卫之神。(5)勾陈禀西方之金,为凶恶刚猛之神。(6)朱雀禀北方水,为奸谗小盗之神。(7)九天乾金之象,万物之父。为威悍之神,性刚好动。九天之方,可以扬兵布阵。(8)九地坤土之象,万物之母。为坚牢之神,性柔好静。八都神坛庙,就是集中供奉这八个方位神的地方。
二、灵寿•灵寿木到陵守•领袖小考  
     1灵寿与中山:   大家都知道中山国得名于“城中有山,山中有城”,但没有说出中山国名字的来历和真实含义。为什么建城要这个格局,这个格局体现了中山人什么深层次的追求?大家都注意到这个国名,又没有注意到这个城的名字:灵寿,中山与灵寿两个名字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中山的前身是鲜虞,这其中又有什么联系,其中的含义是什么?中国文化的根文化是北斗星崇拜,《易经》就是“太一经”、“一经”,不易的是太一、变易的就是北斗七星(过去称北斗九星)。有个成语叫问鼎中原,这里面的意思是先人认为,天与地是对应的,天地分野为九州,谁居中占领了中原谁就称王称帝。从炎黄蚩尤之战到战国之争,莫不如是,都城也是居中而立。明白了这点,也就不难理解中山国都灵寿城蕴含的真实含义了。大家都知道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这在古代称为四方之灵,简称四灵。这四灵是仿照地上的四种动物把居于天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星宿描绘成四个方位四重动物的天象。中山国都居中,周围有四灵保护,所以成为灵寿城。其“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格局就体现了这个理念,城中有山这个城中的山对应的就是北极星,其作用是通天的,也就是说鲜虞——中山为什么几次复国,它就是要实现天子的梦想称王称帝,这是自黄帝之时起天下共知、起誓盟约的协议书。鲜虞,古书又写作猃狁,实际上是轩辕,也就是说它是轩辕黄帝的后人。鲜虞,鲜古音读契(qi,契就是龟,先商始祖名契。这个龟代表的是天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龟背上有龟纹区分为912个区间,这对应着地上的九州或12州。这个观念可能来自于古印度,中国人来源于西亚,印度是过度地带,在印度传说中地球陆地就是一只大神龟托浮着。虞,音宇(yu),代指天宇,也指鱼,滹沱河中出产的大鲤鱼计有360-365片鳞。你难道不认为神奇吗?鲜虞这个名字,一是从音上表明是轩辕(本意也是玄龟)之子,是嫡传,二是代表了天地,鲜代表地,虞代表天。中山国名字的含义是:天上四灵佑护、能通天的中央之国,也就是中国。         
  2灵寿木、灵寿、陵守、领袖:有一个词的组合“神灵”,神有多种,但最早最大的神应该是天神、太一神,后来演化成玉皇大帝。灵有多种,但影响最大的是四灵。那么人与天、人与神灵之间如何沟通如何绝地通天呢?远古时期,这个绝地通天的角色是巫祝完成的。
巫,从“工”从“人”,“工”的上下两横分别代表天和地,中间的“丨”,表示能上通天意,下达地旨;加上“人”,就是通达天地的意思。地上的人通天上的神灵需要工具,这些工具有哪些啊?一是交通工具。中山人给自己选的是双翼神兽。河北省博物院北门口的两对就是仿照制作的。这个神兽从相貌上看,在地球上谁也没见过实物,也没挖掘出骨骼和化石,它纯粹是想象出来的产物。这个加上去的双翼就是中山人想象着能飞上天去,与太一神和四灵汇合,直接沟通,就像我们直接发射航天火箭飞行到月球上与嫦娥见面一样。先来这个东西是放在王宫的门口,后来王死后就成了守陵的神兽,希望王死后也能升天在天上继续当王。二是权杖式工具。这个权杖式工具就是灵寿木,当地百姓叫降龙木。灵寿县得名于灵寿木的说法不太妥当。《淮南子》说,都广之野有通天的建木,这个都,实际上指的是妬,也就是今石家庄市鹿泉区封龙山北坡的故邑一带。建木,就是指的灵寿木。当时周边及今灵寿县一带,多长植着这种植物,多少年也长不大,但就是这种木本植物,却有独到用处。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建筑简陋,建茅蓬时多随地取材,多用这种植物做门轴,门轴又称为建,所以叫建木。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好像有个门轴一样,所以北斗七星又称为斗建。因为这个用灵寿木做的门轴叫建,好像北斗七星旋转的门轴,所以所建木通天(天一、北极星),如同天能旋转一样。巫祝在祭祀和祈祷仪式上挥舞着这个由灵寿木做的道具,成为一种独特的专享职业性权力性象征。现在当地专门把灵寿木作为拐杖就有这个遗风的意味。因为巫这个角色就是由有经验的老年巫祝来担当的。三是其他实用性工具。细看灵寿木,竖向的纹理与男根相像。我们知道最早的巫是女性担当的,她也是这个部族的首领,她掌管着部族的生产、生活、分配、消费、文化等一切大事,不是领袖是什么?为什么她能当领袖,因为她具有通天的本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管人事。都是因为她手里有了权杖。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男女是定期相会,一年一次,因为乾(北斗七星)旋转一周(四季)在夏季七月七日才与坤(天河)在南北一条线上,这时男女交合,娱神求雨。
三、孔子适鲜虞考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年三十五”—即公元前516年,鲁昭公被其大夫季平子驱赶跑到了齐国。“齐处昭公乾堠。其后顷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向齐太师学“韶”乐,竟三个月不知肉味。后来孔子“反乎鲁。年四十二。葬鲁昭公于乾堠。”《左传》亦载有:定公元年—即前509年,“葬我君乾堠---葬昭公于墓道南。孔子为大司寇也。沟而合诸墓。”
综合有关史料分析,孔子这次到齐国绝非仅仅是学了三个月的韶乐,而是呆了整七年。七年中,除了伺候齐昭公,其中还有一个任务是恳求齐景公帮助鲁昭公恢复君权,到晋国寻求过晋顷公的帮助,此外就是各地巡游名山大川,采集民风民俗民歌。当时齐晋之间除了鲜虞众狄诸戎之外,还有着诸如鼓、肥、蕃、軹、邢等数不清的小国。这样看来,孔子不可能没到过尧帝的都成石邑和被尧帝第一次封禅的封龙山。至今元氏、新乐还留有侯村、赤侯村、孔村、笔头、笔尾等与之相关的地名和传说,可以佐证,传说在此娶妻生子留下了孔姓后人,而抄写删改民间流传的诗用过的笔就像一座小山包,而留下笔头、笔尾村。
    四、元氏名称考
     大家在谈到元氏名称来历时,普遍的说法是赵公子元之封地。实际上,元氏一名有三个来源:一是砥石、泜水,因地理而得名。二是氐星,也就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天根星,天地分野,天地相对。三是羱羝,也就是大盘羊、领头羊,这是因动物而得名。石家庄一带特别是石家庄太行山东麓正是伏羲生养休息之地。元氏槐阳镇城北曾出土有大盘羊石像,大家都不解其意,这正是元氏的象征和图腾。四是圜畤,也即是祭祀天之建筑。《周官》云:“冬日至,祠天于地上之圜丘。夏日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礼记 · 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畤”是秦汉时期祭天的场所,《史记·封禅书》载:“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 据传说,畤在黄帝时期就已出现,早期可能是一种民间祭祀的方式。我推测,尧帝最早祭封龙山的场所可能在圜:坛山(赞皇东西坛山)和畤:石邑城南侧地方,后来可能搬到元氏故城外正对着封龙山一侧,在后来到秦朝时,大概就圜、畤就合二为一了,陕西凤翔县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提供了这种独特的建筑样式。
     五、藏族起源于石家庄考
复旦大学根据拉萨周边的藏族居民的DNA研究,并与内地汉族各地人DNA比较,发现藏族与华北地区的汉族同源。也就是说,藏族起源于今华北地区,我具体定位是现石家庄西部山区。其理由:一是西藏的偎桑习俗,与元氏等地的烧柏林火相似。二是西藏的三个重要的神系列战神(天神)、年神(地神)、龙神(水神)分别对应着赞(瓒山)、年(万年)、龙(封龙)三个地名,其历史传说与此三个神系列相对应。三是古籍记载藏商同源、藏羌同源、藏汉同源。四是藏族不吃鱼,井陉等地土族居民过去也不吃鱼(说吃鱼死了合不上眼)。西藏的度母(妬母)信仰就是石家庄带过去的。土拨鼠,可能是尧帝及后人西行带到西藏的。番(音博)是西藏旧称,番,就是蒲吾的地名,也是西藏先祖带过去的,为了纪念家乡故地,故保留了原地名。
六、真定名称考
我一直怀疑真定名称的由来是汉高祖刘邦取“真正安定”之意。如果对古代星象有所了解,先人们最早接触和认识天空星辰,对应着地上的事物对星辰命名,是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比如对四象、北斗、三苑的命名,也就是说先人们把地上的一切事物搬到了天上。而“定’的含义是一种非规则四边形的农具。而东垣城南北狭长正好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形如农具“定”,它正好对应着天上的定星,也就是恒星中的水星(即营室、室宿),《诗·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宋 朱熹集传:“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於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这颗星就好像天上称量大地平衡的定盘星,对应着大地之中。天上的“定”星高高在上,是虚的,地上的“定”城平躺在下,是实的,汉高祖刘邦把东垣改为真定,表明真定居天下之中的位置的重要性,取天地之中、一城定天下之意。
七、鼓国、肥子国、鲜虞国考
鼓国、肥子国、鲜虞国,三国的关系比较亲近。为什么比较亲近,因为在血缘关系比较紧,都是白狄族的一支,是三个比较大的部族方国,其中鲜虞国最大。鲜虞,是古籍中猃狁之别称,猃狁即轩辕,也即黄帝后裔。这三个方国,都是黄帝涿鹿之战的有功之臣,所以在黄帝之后才能名正言顺地生存并最终建立方国。三个国家何以立功?皆因后勤保障。鲜虞部族应该是负责观天象和地理的,鲜古音契(龟),代表大地;虞通鱼、宇,当时滹沱河流域多见到的大鲤鱼一般360365片鳞,鲜虞合起来代表天地。不仅如此,三者分工不同,但联系紧密。鼓部族是黄帝战蚩尤的战鼓的制作者,而提供鼓皮的则是鲜虞部族和肥部族,鲜虞部族提供鳖鳣鱼皮,而肥国提供牛皮、羊皮。而成品则提供给鲜虞等周边部族,一来战争,二来用于祭祀仪式敲击用。三个部族中,鲜虞部族最大,实力最强,文化最发达,有远大精神追求,自认为是通天地之民,这为鲜虞被屡次被灭屡次复国和后来中山国王墓出土文物水平之高所证明。晋国为什么派“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而且围而不打,投降不受,是因为鲜虞对晋国威胁最大,而鼓国则对其有用,国人多是能工巧匠。当时鼓在军事运用中,正如《曹刿论战》中所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的质量影响到战争的胜负。说鼓国为制作鼓的部族,可以为至今藁城、晋州一带节日盛行擂战鼓所证明。顺便提一下,宋国、商也是起源于石家庄,宋是伐木建房的部族,商最早是搞运输交换的部族。
(作者系石家庄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石家庄市社科智库专家、石家庄市决咨委特邀委员、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专业导师、河北地质大学客座教授、元氏县第一届封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x0 _5 o& o' l, A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