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李云庆先生认为,最早的“北岳恒山”就是封龙山
曹东义 发表于:2024-4-11 19:34:4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3
           
                       
“封龙山为最早的古恒山”考辨
李云庆
    近些年,由于工作关系和个人兴趣,我几次到封龙山,并翻阅了一些资料,感到目前省会学界对封龙山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研究还不够,自己给自己定位为“河北历史文化名山”。实际上,单就封龙山汉碑、李冶的数学成就就可以称之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山”了,但是否在历史上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的范畴,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考封龙山为最早的古恒山
在省城南郊,如果适逢天气好,往西南方向望去,会看到一条从西侧突兀出来的山峦,这就是封龙山。它好像是从太行山横出来的,其走向与纵向的太行山相对。尽管它海拔不高(平均海拔750米左右,主峰812米),但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看上去仍很高大恢弘。古人命名多取直观会意象形,可能最早封龙山的名称就为“横山”,以后则演变成“恒山”。汉《说文解字》说“横”之本义为阑木也,古多以“衡”为“横”,“衡”与“横”相通。封龙山《祀三公山碑》就有“东就衡山”之句,这里“衡”就通“横”。“恒”《说文》谓“常”也,义同“长”,所以“恒山”即“长山”,与“横出来的山”意思是一致的。
《史记·封禅书》几次提到恒山。称舜“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毕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从五帝开始,历代帝王及诸侯王都有祭祀名山大川的传统,正所谓“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山”。《封禅书》中有一段重要记载:“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这里的常山王为刘舜之长子刘勃,其弟为次子平。常山国的前身为常山郡,原为恒山郡,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置,汉文帝元年(前179年)为避文帝刘恒名讳而改为常山郡。按司马迁记载的“五岳皆在天子之郡”这一句话理解,恒山当是常山郡管辖范围之内。而当时常山国的范围不包括后来恒山所在地上曲阳,上曲阳时属中山国。司马迁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应该相信司马迁的记述是准确的。查司马迁之后的《汉书·地理志》,尽管这时常山郡已包括上曲阳,其中有“恒山北谷在西北,有祠,恒水所出”的记述,但这是恒山北迁后的记载了。曲阳北岳庙始建于北魏(现存主体建筑德宁之殿为唐代建筑),正好证明它晚于封龙山恒山。至于常山(即恒山)之山,封龙山之阳有座山至今仍被当地百姓称为常山。据考察,元氏故城曾建有北岳庙。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载有元氏《后汉北岳庙碑》。这也是封龙山为恒山的一个有力佐证。就连在秦代设立恒山郡的东垣真定的延续--安乐垒常山郡城(今正定)也曾因旧制建立有北极紫岳阁,每有新任知府、知县,在到任的第一天晚上都要夜间子时登高并进香参拜北极紫岳大帝。在古人眼里,北岳是与北极紫岳星对应相通的。尽管在公元前61年,汉宣帝诏定祭祀“北岳常山于上曲阳”,但在封龙山遗留下的汉碑、碑文拓片及历朝吟诵封龙山的诗文中,我们仍能找到封龙山为恒山的影子。如《祀三公山碑》(汉安帝元初四年即公元117年立):“择吉与治,东就衡山”,这里“衡”通“恒”,衡山即恒山,指的是封龙山。《元氏封龙山颂》(东汉延熹七年即公元164年立):“惟封龙山者,北岳之英,三条之别神”,这里,“英”为杰出之意,这里说的是封龙山为北岳之主峰或主脉。至于这以后的汉碑,如《三公山碑》(汉光和四年即公元179年立):“北岳之山,连井陉阻”,和《白石神君碑》:“白石神君……体连封龙,气通北岳”,这两处提到的北岳意思就变了,好象泛指北岳为一系列山脉,这表明随着恒山的北移,人们逐步附会于曲阳北岳恒山了。在吟诵封龙山的诗文中,明代乔宇曾有“九点齐州开远望,三秋恒岳占幽期,龙峰熊耳高千仞,大石题名道总宜”的诗句;明代进士石王缶在《登封龙山赋》中也有记述恒岳变化的句子,“俗有避秦山,多入晋,岳被重封,川经几浚”,“岳被重封”,即是指汉宣帝诏令将恒山祭祀活动北移至上曲阳一事了;清代郑一麟在《登封龙山》中有“太行分黛翠,大茂比嶙峋”的诗句,把封龙山与大茂(即后来的恒山)相比。这都说明至少在明清时代,地方一般文人都知道古恒岳以前是在封龙山的。
秦汉时的封龙山交通状况也可以提供封龙山为古恒山的证据。大凡名山大川,由于有皇上祭祀,其交通状况应当是相对方便顺畅的。秦从统一后的第二年起修治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当时河北的主要交通干道有:由恒山(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北至燕地蓟城(今北京市)段,蓟城以东直达碣石段,井陉直抵九原(今包头市)段;封龙山一带则有封龙邑、石邑、东垣邑与井陉关相连通。秦代曾诏定全国祭祀的名山大川,其将东垣设立为恒山郡,不会不考虑到祭祀恒山时的交通情况及路途远近,封龙山处在滹沱河南,距离较近,有驰道相通。元氏秦时并未置县,随着祭祀恒山活动频繁,为了方便祭祀,汉高帝时才在封龙山南麓设立恒山郡,这不难令人理解。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封龙山祭祀仪式和自然崇拜源于商周巫祝礼乐文化,并有鲜虞中山天神崇拜之遗风。河北中南部太行山东麓一带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是先商的发源地和商王畿地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此北,大河经其南”。常山即恒山。我们知道,商人敬祀鬼神之风尤盛,周代则远鬼近人崇礼,但礼的核心还是祭祀。封龙山附近曾发现有商代遗址和西周氐国。氐国的命名可能与氐水有关。《说文解字》有“车氏”字,又有“车氐”字,认为“氐”字“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实际上“氏”和“氐”本是一个字,后世才逐步分化,所以“车氏”虽从“氏”,也可视为从“氐”。“祗”《说文》谓“出万物者”,地祗是地神,祗也有可能最早是地“车氏”国的祭祀活动。元氏的“氏”似与氐水之畔的“车氏”国有关,即“公子元于氐之封地”。封龙邑是中山国较早建立的城邑,中山后来建立的国都灵寿,其“灵寿”之名源于灵寿木。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它与通天的建木有关。有人说“都广之野”不是在四川成都而是在河北望都,“昆仑之丘”也是在太行山河北中部。这都是神话中通天的地方。而通天活动是在祭祀中由巫祝来完成的。曲阳、阜平一带的恒山是中山国之北境,当时中山国的祭祀中心可能一个是灵寿城附近的灵山,一个是封龙山,不可能是在中山、燕赵之边境的恒山,否则既不安全又不保密,因为祭祀是国家大事,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至于北岳为何北迁,而且迁至曲阳大茂山之后又往西北迁往山西浑源?这与古人的观念有关。《封禅书》说,尧舜禹三帝主要活动在河洛之间,五岳的方位即是以其为中心确定的,后来秦汉统一后,疆域扩大了,而在古人眼里,地是与天相对应、相联通的。《周礼》提到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史记·天官书》曰:“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在汉朝以后的人看来,北岳对应的是北极紫岳星,夜晚在封龙山看北极星还在北方,当然就要往北不断迁移与其疆域相对应了。我想这是恒山北移的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原因。当然还有其它客观理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封龙山乃北岳恒山之祖山,是中国上古五岳之一。
二、从语源学的角度释恒山与封龙山、飞龙山、风流山名称的关系  
公元前414年,中山国设立封龙邑,封龙邑当因封龙山而得名。“封”字大汶口陶文属于会意文字,即象在一方形土块上树立植物之形,应释为从“木”从“土”土地上长植物,含有“丰”的意思。由于人们经常虔诚地祭祀它,祈求风调雨顺社稷丰收,因而又称其封龙山。
远看封龙山,颇似盘桓欲飞的一条飞龙,在龙作为图腾崇拜的古代,起初可能被称为龙山,唐代以后又称飞龙山。从宽泛的意义上讲,语言是一种命名的活动,语言给了事物声音的记号,文字赋予它一个书写的形象。我们知道,上古时候,语言和词汇不如今天发达,我国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在此之前的刻画符号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上古语音代表着上古先民所认知的事物,而语音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后人可以以音训义,追溯上古最初的语源词以及衍生出来的一音多义词所表示的相同和不同的事物。汉语语源学有一个规律:凡是原始语义相近同,古读音亦相近同的字词,尽管其书面文字的字形不同,但可以断定它们必出自同一语根,在原始口语中具有共同的语言来源。其原则或叠声或叠韵,即同声母的字可替代,同韵母的字可替代声母,而产生音近音转、义近义转之语词。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表意文字先于象形文字,而语音则成为连接字形虽不同、语义却相同的文字的纽带。这种从汉语语音学、语源学上考证文字、考证历史的方法,从一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的视角。本文以此尝试,以此释封龙山的地名,看有无道理。
何新在《漫说龙凤》一文中说,云、雨、雷神名叫“丰隆”(隆、龙古字相通),“飞龙”亦即云神丰隆(飞、丰一声之转)。龙是云神、雨神、雷神的生命象征。何先生虽不是讲封龙山,但他的这种训诂释义方法,实际上一语道破了封龙山、飞龙山之名的真义。即封龙山、飞龙山代表了云神、雨神、雷神,是远古先民原始宗教现的体现。
为什么封龙(丰隆)、飞龙代表了云、雨、雷神呢?或者换句话说,既代表了云神又代表了雨神还代表了雷神?
据周昆叔等人对北京平原第四纪晚期花粉分析证明,30000-23000年前是末次冰期最盛期前的阶段,当时气候冷湿,比现平均低7-8度,湿度大10%以上,平原上针叶林与草原交错,湖泊点缀期间:23000-13000年前是末次冰期的盛冰期,其时尘暴时有发生,冬末春初更盛,气候干冷,树木缺乏,平原上只有一些耐干旱寒冷的植物。当时,石家庄一带平原地理、地貌、气候大致与北京平原相同。井陉县发现有2-5万年前人类居住遗址,可以确认的是,至迟在1.2万年前,封龙山一带的高坡丘陵上就应当有人类居住。那时封龙山是太行山东麓靠近河北平原最东的山。(顺便提一句,我认为,封龙山是比泰山还要早的文化遗址,比如封禅仪式,三公山之名,不是封龙山模仿的泰山,而是泰山模仿的封龙山。从考古资料来看,华北地区人类活动的足迹是逐步从山地到平原、由台地到低谷迁移的。当1.2万年前华北平原开始由冷变暖、环境适宜人居之后,人类才有可能把足迹往东移,使泰山成为新的祭祀中心。)元氏县西北北白楼村西曾发现有新古器时代古村落遗址,曾于遗址处采集到磨光石斧4件。新石器时代,封龙山的先民们处在渔猎与农耕并存的时代,后来农耕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生活资料的获得越来越依赖天气。当时,先民们还不懂得灌溉,主要是靠天吃饭。在先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们逐渐发现云产生雨、雷产生雨。龙的原型是鳄鱼、晰蜴,这是专家们已考证清楚的观点。而龙与云、与雨、与雷有直接关系。《说文》曰: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即龙体入地形成泉水,泉水之气上天即成为云。而鳄鱼能欲知天气,吞云吐雾,鳄鱼声吼如雷,预示有雨要下。
那么封龙山是否真有龙--鳄鱼存在?据浦庆余先生研究,距今11000-8000年为泄湖寒冷期,较现代低5-6度;8000-3000年为仰韶温暖期,比今高2-3度;3000-1700年为周汉寒冷期,比现在低1-2度。8000-3000年华北平原一带,气候温湿,北亚热带北界从南宫、邢台穿过。根据孢粉粉分析的结果,黄河的中下游(滹沱河下游即是古黄河故道)含现今北亚热带成分的植物、含现今北亚热带的动物如扬子鳄。据古书记载,鳄鱼自上古以来曾比较广泛地分布于中国东部、南部、北部滨海区域,以及中部某些内陆地区,周秦以后中原地区偶尔仍可见到鳄类。滹沱河又称“恶池”,实际上恶、鳄音通,恶池即鳄池。《汉书·地理志》:“石济水所出,东至瘿陶入氐”。石济水在封龙山南侧,“济”与“易”音近,也是生长着蜴即鳄鱼的地方。有专家考证说,易水有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之说,中易水即滹沱河。8000-3000年,封龙山一带的河湾中应当生长着鳄鱼。之后,人们保存了先前时期的关于龙--鳄鱼的记忆。封龙山、飞龙山的名称明确无误地透露出这一 历史地理文化信息。
再说风流山之名。先谈一下母系氏族时期的一种风俗。为利于部落繁衍、生活、安定,当时男女采取分开居住的习俗(至于为什么分开居住,有专家研究说,当时由于女性难产、祭祀杀婴、夭折等,男女性别比差距太大,为几十比一,这样就带来氏族安定、繁衍等问题)。在封龙山阳坡和北坡有两个名邑,一为龙邑,一为妬邑。龙邑即封龙邑,妬邑即石邑,这两个地方可能最迟在新石器初期就有了。龙邑、石邑都和蜥蜴有关,它们在音上相近,为龙族居住地。在现存的战国货币-三孔布中,有一种铭文为“妬邑”的币就是在石邑铸造的。“妬”为什么有个“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时期女人(包括孩子)居住的地方,她们居住在封龙山北坡从事采集、种植、养殖,而男人们居住在封龙山南坡,从事渔猎,渔可能包括捕捉鳄鱼(吃龙肉、崇鳄龙、驯鳄龙,所以才自称龙族)。龙邑与石邑实际上是一个部族两个聚落,最早男女分居,以后男女混居或婚居。“封”与“风”音同,“龙”与“流”音近。封是封禅、祭祀,把鳄鱼放在供台上,祭祀后成年男女交合。交合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求雨,二是安定。这是部族生产、生活的需要。卜辞中有许多祭云求雨的记载。夏殷初民认为,这云雨即是男女在桑林、树林交合所激发出来的太阳神母羲和之动情排液,交合能促使天下雨。另外,男女欢媾,风流快乐,既满足了生理之需,又利于氏族繁衍、安定。“风流山”与“封龙山”音相近,音义相符,流传至今,这不难解释、不难理解
附带再佐证一下,“妬”词典里解释为妒,即嫉妒、吃醋之意。因为成年男性为争得成年女性争风吃醋,产生嫉妒,这正合了男、女分开居住之古俗。今石家庄附近有一些地名有杜、窦之音如杜北、窦妪(杜、窦与“妬”谐音),实际上有杜、窦之音的地方即“妬邑”的后来的分居之地,妬邑是祖居地。光绪《获鹿县志》称石邑为“窦王城,隋窦建德城也”,此解释错了,实际是“妬王城”。与“妬”相近之字有“姤”,《易经》有一卦叫姤卦,“姤”为事先有约的相遇。这大概是每年定期祭祀,每次祭祀之后,女的约定男的相会交合。还有的解释“姤”,因文治内,民众和好,故媾(姤),使有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民众重归于好。这两种解释意思差不多。“姤”除了上面一层意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后”,为女祖之意,掌管部族大事,地位很高。“后”与“司”相通。“司”之意是主管、主持,与“后”意相通。“司”与“石”音同。这样看来姤、妬、司、石意思是相通的。
那么,恒山之名与封龙山、飞龙山有什么关系呢?上文讲到”,“衡”与“横”相通,这主要是“义训”,“封龙”、“飞龙”急读即为“衡”、“恒”音(yin),这是“音训”。这是因为远古时此山先民先给它起了名,先有音,后有字,封龙、飞龙、衡、横、恒都是相通的,但到后来由于北岳的逐步变迁、而同时也是与南岳衡山相区别,才改写成恒山。由此,“封龙山即是古恒山”千古之谜就昭然解开了。
结论封龙山、飞龙山、风流山,乃一名多义,一山多义,实为一名。在上古人那里,最初都是谐音的一个山名,是神山--祭祀雷神之山,从外在形态上它是龙(鳄鱼)山,从内在意义上它是云雨--祈云求雨之山。
结束语 确立了封龙山为中国最早的古恒山,那么其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的地位就从理论上自然确立起来了,但因年代久远、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遗址的破坏,要在人们的心目中和外在舆论上树立起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的形象,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了。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立足于50年时间打造封龙山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地位和形象。要按照“先策化(领导专家出谋划策)、再规划(专家规划发展蓝图)、次绿化(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后细化(按规划保护和建设各景点)”的思路和长效、精品的原则,立足长远,每一处建筑都要经得起检验,不能涂败笔。先突出主体建筑,比如在封龙山南麓新建秦汉风格的古恒山博物馆或恒岳博物馆及中国数学史馆、中国书法史馆、梁祝纪念馆、恒岳历史文化广场,在封龙书院旧址恢复重建封龙书院旧貌,在封龙山西石堂恢复重建石窟寺院,恢复重修吴桥旧貌;其后,再逐步恢复重建其它寺院及道观。在各景点重建之前,应根据地形条件先把道路搞好。封龙山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总体上需要50年,主要是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资金有证,那么有10年时间,封龙山就初具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的雏形了。
第二,创办中国北岳恒山(封龙山)历史文化节或中国七月七爱情节,以此为龙头,整合石家庄文化资源。每年春夏之交举办一次中国北岳恒山(封龙山)历史文化节、中国七月七爱情节。开展祭山仪式、龙牌会、历史文化研讨会、国际数学研讨会、书法比赛、民间庙会、爱情艺术展演映等系列活动,并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第三,以封龙山为依托,把西起鹿泉、南至赞皇的太行山东麓打造成省城“西花园”及休闲度假长廊。目前,封龙山北麓的蟠龙湖已形成高档别墅度假休闲区,待封龙山旅游开发有了一定基础后,可在北麓再建一个大型现代化游乐场,与封龙山历史文化互补,相得益彰,形成古代与现代的、自然与人文的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气象。
第四,为了统一开发,方便管理,可由元氏、鹿泉两县各划出一部分,成立封龙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为副县级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形成整体合力。
第五、封龙山为最早的北岳恒山,是北岳恒山第一山,其地位相当于毛泽东同志的出生地——南岳衡山第一山邵峰山,五岳打捆申遗不应遗漏封龙山。封龙山申遗的过程也是封龙山宣传造势的过程。
(作者系石家庄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石家庄市社科智库专家、石家庄市决咨委特邀委员、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专业导师、河北地质大学客座教授、元氏县第一届封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 l7 ?; d6 u( {$ \/ R8 s( y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