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黑”服中药,“你的理论我不懂!”
曹东义 发表于:2020-2-28 07:52:2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884
“中医黑”服中药,“你的理论我不懂!”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最近,从中医方舱医院出院了一大批新冠肺炎患者,很多人从里边出来,觉得自己又一次获得了新生。
这些获救的人,在社会上有各种职业,其中最尴尬的不是西医,而是自封“中医黑”的人,他们过去看不惯中医中药,一有机会就拿中医药出气,故意歪曲中医的社会形象,抹黑中医的成就。没有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突发一场大瘟疫,有一些西医专家眼看着自己的同事染病、加重、无奈之中绝望地倒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
中医介入治疗之后,形势立即逆转,就如同上甘岭来了救护队,立即改变了悲观消沉的面貌。
有些人被迫喝起了中药,自己很快受益,在走出方舱大门之外,遇到了前来欢迎的亲人,以及各路采访的人。
记者问他们对中医方舱治疗的感受,有人自报家门“我是中医黑!”
记者问他:“你喝中药了吗?”
他说“喝了,效果不错。就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何在?在里边,我还和中医大夫争论、讨论了好些次。”
中医有责任说清楚自己的科学属性,西医、大众,包括“中医黑”,如果希望了解中医的科学性,就必须“重回经典”,看看经典著作为中医学建立了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处于中西医共存的时代,评价医经学派的学术成就,主要看其为中医学术奠立了什么基础,打下了哪些不可磨灭的烙印,使中医学具有完全不同于西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确立自然整体生成医学观
医经学派的诞生,孵育于中华文化之中,并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它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医经典的社价值,也因此让中医学独立于西方医学的目光之外。
中华文化是一个重视生成的文化,与西方“构成论”具有明显区别。其原因在于西方中世纪黑暗“神创造了一切”的早期观念,断送了“自然生成”思想的萌芽,所以走上了“构成论”的研究方法。研究构成必须从结构出发,而世界可以用明物质表示的“构成”,只占很小的部分(6%左右),大量的暗物质不能用“结构决定功能”来说明。
中医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有无相生”的世界观根深蒂固,所以既研究可见的明物质,也研究看不见的暗物质,主张“有无相生”,是研究复杂相互关系的学术体系,也可以说“以无为本”的世界观,与研究结构“以有为本”的西方科学、医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医与西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区别也有联系,在走过一百年的论争之后,有可能步入融合的结局。
(一)自然生成源于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基因,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泉,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其中富含着天地万物自然生成的大道理。
《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河图》的名称出现于《尚书》之中,虽然没有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描述,但是可以说明这不是一般的东西。
《管子·小臣》说:“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管子》一书虽然不是管仲所作,但也是先秦古书,古代占卜之术很神圣,借助“龙龟”就更高一层,其把《河图》《洛书》《乘黄》列为三祥,也可以看出其价值不平凡。
《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上古的河图、洛书正如考古所见,只是图形,没有数字。二千年前传下来的数字的河图、洛书,虽然一个是10个数,一个是9个数,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天地万物的生成之道。
《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
《洛书》把《河图》的“四面”扩展为“八方”,数字上由十个减少为九个(大道从简),成为“太乙九宫”、“九宫八风”之图,把阴阳邪(斜)正与人体的阴阳联系起来,也是人体内部充满“神机”的展示。
它既有时空的含义,也是人体“精气神”的立体结构之图,是充满生机的自然生成之图。水流西北,火就西南,木根向下,金镇其上,土运中央,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象。
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生在内,成在外;生的时候小,成的时候大。生的时候,要看其内部有没有生机;成的时候,要看环境允许不允许。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这与万物一样,都是自然生成的。古老的《河图》《洛书》把天地阴阳相生、相成的道理,通过数字表达出来。
不仅有生命的物质可以“整体生成”,就是没有生命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也是天地阴阳互相配合、自然生成的。天地气交,紧密配合,化生万物。天生的,地来成;地生的,天来成。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说:“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
天地富含阴阳,大德养育生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四季轮回,变化不停。天覆地载,孕育无穷。万物繁茂,草药丛生。草根树皮,各有脾性。
细胞是生命的起源,细胞就意味着秩序,意味着内外有别、内外相关,细胞膜是沟通细胞内外的界面,里边接受外界的信息,外边的刺激影响里边的代谢合成分解,内外相关,完整一体。
因此,人的皮肤,不是肤浅的一层皮,而是沟通人体与天地万物联系不可逾越的通路。
(二)五行是自然生成的哲学
西方的哲学四元素学说,印度佛教的四大学说,都没有“金”。因为自然界没有可以“金曰从革”当做工具使用的“金”,金是人类劳动的成果,也是人类改造世界必不可少工具。就是说,“金曰从革”,社会革命需要金,建设也需要金。可以说,没有金属文明,就不会有文明世界。
中华文化把“金”的巨大价值,体现在五行的哲学体系里,构建了“多元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体系”,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是,长期以来一直不被人们所了解,没有认识到它的伟大价值,甚至有人诟病、抹黑“五行学说”。
所谓五行,是古人总结的一套学说,主要用来说明万事万物的互相联系、互相资生、互相制约,达到生态平衡。是一个善于解决多因素平衡、和谐、共存的学问,是很可贵的理论方法。
五行的具体内容,不能简单地从物质结构来理解,而应该从“时空整体”的角度看世界,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以及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的关系,是金木水火土五大系统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
所谓相生,就是五大系统之间,都有“我生者”和“生我者”。比如,土生金,是说大地矿脉里含有金属,经过冶炼就能产生金属;金生水,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凿井挖渠,开掘水源,所以叫金生水;水生木,是说草木的生长,都必须靠水的滋润,没有水,就不会有草木的生长;木生火,是说草木可以燃烧变成火,这是古人经常做的事情,火是人类征服的第一个自然力;火生土,是说火热的阳光能够温暖土壤,使土壤充满生机,冬天的土地所以不能生长草木,就是因为没有火力,所以没有生机。
“我生者”是我的“子”,就好象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我者”是我的“母”,就好象是自己的母亲。五行之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生我者的“母”,也都有我生者的“子”。五行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一个生物圈,一个彼此依存的生态系统。五个要素因此都是“亲戚”,是一个充满爱的体系,是互相资助的关系。但是,世界万物不仅需要互相资助的“相生”,还需要“相克”,也就是互相克制、互相制约的力量,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体系。
所谓相克,就是相互制约。比如,土克水,就是土壤的堤坝可以制约水的流向,所谓“水来土挡”就是这个道理;水克火,用水来灭火,现代人都知道,但是古人知道这个道理,也许要摸索很久;火克金,烈火把矿石里的金属冶炼出来,应当是在古人掌握了制陶技术之后逐渐发现的,当然,用火锻造金属制造各种器具、工具,更是伟大的创举;金克木,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砍伐树木,可以收割农作物,可以造舟车、木器家具;木克土,是说草木的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地疏松而不板结,成为生机昂然的土地。
五行之间,是人类劳动参与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图画。
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了;那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其他几个要素就要发生响应的变化,通过相克和相生的作用,以便恢复系统的平衡。
尤其值得提出来的是,五行之中的水火木土都可以是自然物质,金却不是自然物质,而是人类劳动成果;五行之间的生和克,都必须有人类的劳动参与才能实现,没有人类活动的参与,五行不能成立,也不能“行”起来。
考古学证实,在金属被冶炼出来之前,只能是石器时代,大量金属工具的出现,才是五行学说产生的物质基础。
也就是说“土生金”,是人类通过冶炼矿石,然后才产生了铜铁白银,金属的产生是人类劳动的成果;“金克木”,也是人类的劳动过程,用金属的工具收割,用金属的工具加工木器;“火克金”的过程,就是人类冶炼金属的过程,也是人类打造金属器皿的过程;“金生水”的过程,也是人类挖井修渠,开掘水源的过程。
因此我们说,没有人类的创造,五行就建立不了,只能是木火土水四类物质元素;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即使有了五类物质,也不能“行”起来,而只好属于“五物”、“五元素”学说。所谓“五行”,就是五种物质元素,在人类劳动的参与下,运动起来,“行起来”,变化起来。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天的五气,地的五味,就和人体的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行学说的体系里,每一行都是平等的。在整个五行的体系里,体现的是和谐的,平衡的,动态的。谁也不能太过分,过分了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就会造成不和谐,就会影响其他的物质因素,就会产生疾病。同样道理,五行之中也不允许出现“一行太弱”,一行太弱也会影响其他几行,也会出现不和谐,会出现失平衡,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会出现疾病。
五行学说强调的就是整体、和谐、动态、平衡。这种“理想状态”的出现,需要多元世界互相制约,需要大智慧。何谓大智慧?“道法自然”,就是天地日月星辰运动,形成四时五行。
因此可以说,五行学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哲学思想,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是东方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优秀思想,是解决世界复杂问题的理论法宝。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在以往的哲学里,时间与空间是分别计量的,好象两条可以任意交叉的线段,只要时间与空间一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物质。因此,以往总是把时间与空间分开说,用不同的理论分别计量,分别标识。在五行学说里,借助人的作用,时间与空间容为了一体。
天之五气,地之五味,本来是没有联系的东西,是互相隔离的,分别具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十种物质要素,然而借助人的五脏六腑,天之五气,地之五味统一起来,一起形成人,一起供养人。
当然,天之五气与地之五味分离,也可以促成人的死亡。
东西南北中空间的五方,春夏秋冬时间的四季,在五行的指导下,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结合起来了。
)结构决定功能的相对性
构成论是研究明物质结构的科学,生成论是阐述生命成长的知识。
西方研究物质科学在近代取得长足进展,奉行的是还原论,是从研究物质结构着眼的,机械论也离不开构成论,因此,可以说“构成论”是西方的“道”。
所谓西学东进,“赛先生”进中国,以及后来的四个现代化,基本上是还原论科学观(构成论)支撑的工业化。我国从废科举兴学校,到建立门类比较齐全的科学技术体系,中国走过了百年曲折道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快引进、消化、吸收科学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经济大步前进,国家实力和地位空前提高。
但是以还原论方法(构成论)构建的工业文明,追求物质占有,无法实现全世界的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甚至有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强权政治的弊端,不是可以全球共享的文明形态,势必会被信息、生态文明所取代。而信息、生态文明社会需要的科学观,是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不是还原论方法、机械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元明时代,西学借着传教的势力登陆华夏之后,曾经广泛传播其还原论(构成论)为代表的学术体系,行的是“霸道”。但是,从康熙王朝禁止自由传教之后,“百年禁教”延缓了其东扩的速度。西方医学的传播,也或快或慢地影响了中医的发展。1830年《医林改错》的出版,虽然其主要成就是气血理论指导下的活血化瘀方药,但是其“为经典改错”,走解剖道路的发展方向是错误的,背离了几千年以来的中医“生成论”的特色,改弦更辙要实行“构成论”,造成了中医界信心动摇。
在中西医互相碰撞的早期,构成论的物质科学,压倒了生成论的生命理论,中医事业逐渐衰落。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系统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别。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社会、意识领域的众多知识,而狭义的科学只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经典的西方近代文艺复兴之后产生的自然科学。
但是,西医依靠的结构,是不稳定的生命结构;而且细胞核的“同质化”,也让结构决定功能的构成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否定意见。在系统科学新的视野下,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说,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而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西医如何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中医如何现代化?笔者认为,中西医的融合首先必须从“道”的层面打通,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术”的角度汇通。
历史上,中医也有过“构成论”,研究过脏腑的结构,十二经脉、五官九窍也是构成论的知识范围,但是中医的“构成论”始终属于从属地位,占主流的一直是“生成论”。中医临床进步的轨迹,如果是沿着华佗外科手术(构成论)的道路前进,必然会非常重视解剖、止血、麻醉、局部抗感染,其手术刀不会生锈,麻沸散也不会轻易失传。然而,胆石症、肠梗阻、阑尾脓肿、腹内肿瘤等西方医学依靠手术治疗的疾病,张仲景大多可以通过非手术(生成论)解决,辨证论治方药体系的建立,丰富的内病外治理论与技术,使中医临床走了不依赖外科的道路,其安全有效的特点一直影响到现在,形成了中西医两大不同的体系。
也就是说,千百年以来,中医“自从懂了张仲景,临床不再学华佗”。
但是,中西医之间的这些差别,在复杂性科学、系统论出现之前,在大规模中西医临床疗效对比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是很难认识到的。甚至今天,仍然有人说“你把全中国的癌症都治好了也与本案无关”,这是只认西方标准,不管中医特色的“技术壁垒”、“西方科学霸权”。两次反中医思潮的出现,都与狭隘科学观看不见中医科学性有关系。中医优秀的原创特色,都落在西方还原论的目光之外。
“构成论”在生命微观领域的困境
西方医学在还原论方法的指导下,打开人体进行解剖研究,从结构研究功能,数学、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方法与知识,很自然地进入了西医学的体系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是中医学所不具备的。
细胞是整体生成的,不是分步合成的。按照还原论的方法进行下去,到了细胞、基因水平,就出现了行不通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核,也就是出现了生命结构的“同质化”,这就否定了“结构决定功能”的“构成论”。
不同细胞,只是选择了整体功能的一个部分。共同的细胞核,说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变成“全能干细胞”,形成一个新的生命。克隆技术所创造的克隆羊、克隆猪、克隆牛,无一例外都是用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放在一个卵细胞的细胞质之中,克隆出一个新的生命。
另外,生命的“结构”,还是一个“不稳定结构”。每个细胞,需要一定的温湿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调节因子存在才能生存和发挥作用,每时每刻都处于不停的分结合成状态,一旦周围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影响细胞的稳定性,或者出现变性、坏死或者细胞凋亡。
这种“不稳定的生命结构”,最适合“状态调控”,而不适合“机械修理”。以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治疗,有其清晰的作用靶点,代谢过程清晰,量效、构效关系明确,可重复性强,都是其优点。但是,化学分子在微观领域的存在是十分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分子在起决定作用,而是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往往互相影响,彼此互相制约,需要的是调节,而不是祛除、移植某种分子。
以攻击靶点为出发点的单纯一种化学物质治疗,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很难求得生理功能的和谐平衡,对于人体自组织能力的干扰作用,可能大于治疗的帮助作用。因此,需要重新评价其远期影响,这也是循证医学崛起的一个原因。
自然生成拥有大智慧
中医与西医分别抓住了不同的东西,西医看重病灶,把它当做“构成”来研究。中医依据生成论来辨识证候,认为所有异常结果,都是生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始构成因素。
证候与病灶分别反映疾病的侧面,证候包容病灶,而不是病灶决定证候表现。比如,冠心病的纤维帽,看似属于很明确的“白箱病灶”,但是它是否稳定,是否发生“冠脉事件”,不仅与病灶形态有关,而且与饮食、情绪、气候、劳倦、感染、血脂、血糖等等都有关系,是一个随机发生的“黑箱控制”。
临床医生不能笼统地说,什么药是治疗冠心病的,而只能说选择的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某个受体阻滞剂、激动剂等等,需要说出分子靶点的作用机制。也就是说,在具体治疗过程之中,病理解剖的“白箱病灶”已经太粗略了,病灶既不能精确地说明过去,也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甚至不能精确地指导现在的治疗,因此说,“白箱病灶”诊断实际上只是一个笼统的黑箱。
中医的诊断尽管也是黑箱,但是,经过转化,我们看到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正是紧紧抓住复杂微观变化的整体综合状态,而且通过反复实践的摸索概括,以中医理论贯穿起来的中药、针灸、按摩、拔罐、饮食、气功,都可以为帮助病人由疾病向健康转化服务,是理、法、方、药一气贯通的整体医学。它往往能够解决西医所解决不了的复杂病情,取得意想不到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在国家自主创新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已经引起政府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医发展的政策,中医有了彰显个性的保障。
工业文明的标志是机械化、自动化,因此,人们崇尚硬技术。
硬技术把西医包装起来,各种为了发现病灶、发现攻击靶点的设备,富丽堂皇让人目眩,看上去就很“科学”,而中医连一个听诊器、体温计也不用,让人觉得中医没有技术,因此也就不科学。
但是,请不要忘记,西医的设备虽然很堂皇而贵重,但是,它们只是为西医发现疾病服务的,是西医“认识疾病的成本”,不仅代价昂贵,也可能会带来损伤。这些检查结果,很难纳入中医的知识体系之中,只能做事后说明和参照,而不能做“事前指导”。因为,用事前指导西医诊疗的检查结果,来指导中医诊治疾病,就可能使中医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功能。
比如,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大家都服汤药。有人问:“你这汤药是根据什么开的?有何作用?”
有崇尚中医现代化的人说:“我这中药汤液,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抗病毒。”这种解释目前很盛行,但是,经不住进一步考问:“你抗的什么病毒?新出现的病毒,你以前治疗过吗?有数据吗?”
中医的有效性,即使有了临床资料的数据,还要进一步接受考问:“你用什么抗病毒?为什么是复方,而不是一味药?为什么是一味药,而不是一种成分?为什么是天然的,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如此一来,中医的方药之中似乎大多是不必要的药物,大有“搭车卖药”、“捆绑销售”的嫌疑。
中药提高免疫力,面临相同的,或者更多的考问。按照还原论的方法,有效的应该只是一个化学分子,中药汤剂最好马上停止使用。因为,“临时组合的方剂”,既没有有效性的数据,也没有安全性的数据,更没有大规模循证试验的数据。“完全不合法”的结论,不用药检部门检查就可以“根据常识”进行认定。因此,反中医人士说“有充足理由告别中医中药”,取消中医中药。这都是用还原论方法衡量中医药得出来的必然结论,对中医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发展中医事业必须破除这种“技术壁垒”和“理论桎梏”。
生命状态包容形态
中医不做仪器检查如何认识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状态?中医依据的是“认识论的反映论”,然后总结摸索出来一整套“整体识别系统”。
中医认为,在诊治过程之中,病人为本,医生是标。
人体生命是自生成的,并且“贵有自知之明”,每时每刻都在“自检、自测”,会形成判断,然后上升为概念,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这就是主诉,就是证候。
中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一整套发现病人信息(证候),接受病人信息(证候)的方法,就是依据中医理论的四诊;判定病人证候,处理病人证候,帮助病人消除证候的理论方法,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它们就是中医的“软技术”。
中医历来看重四诊、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施行四诊的过程,也是运用中医理论的过程,一边诊察患者的信息,一边与既往的理论认识、医疗经验相参照,不断交流,重复验证,就能得出清晰、精准的判断。当然,这种清晰、精准的判断只能是寒热虚实的清晰、精准,而不是物理化学的清晰、精准。
中医靠着这种寒热虚实的清晰、精准,就能借鉴以往的理论经验,选择合适的方药,或者参用其他外治的综合治疗措施,帮助患者从不健康状态转向健康状态。
中医的四诊、辨证论治的软技术,运用成本低,而学习过程长成本高,不是短时间可以熟练运用的。因此,有“久诊识证”,“久治知药”之说。面对同一个病人,老中医和新毕业的博士的诊治水平是不一样的。
中医学既有科学理论,也有诊疗技术,更有治病经验,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而且,虽然理论知识主要在学校里学习,而在临床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还要进一步验证和更深入地学习,中医的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要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于无穷。”其间的联系一旦割断,知识就不能深化,中医的“软技术”就会退化、僵化、异化,甚至消失。
现今,许多中医人过于迷信西医的硬技术,而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软技术,已经退化为只知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或叫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几个简单的术语。既不能识证、辨证,更不能活法、巧治了,已经是异化(西化)的中医了。
中医学术的萎缩,导致治疗水平下降,与其应当达到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此,应该回归中医“原创思维”,坚持中医的自主意识,坚持按中医自身规律发展中医,而不是按人们的期待,或者按西医的要求、按物理化学的标准发展中医。因为,异化中医,只能导致中医的退化,而不会促进中医的发展,尽管有人称之为“现代化”。
中国知识分子一向以追求真理为己任,“朝闻道夕死可也”是一个光荣传统,“格物致知”喜欢探索“所以然”的历史很悠久。但是,在还原论方法盛行的时代,在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唯一价值观的时代,是没有能力解释中医理论的时代,因此,人们在崇尚西方工业文明的时代,轻易地把中医理论判定为“玄虚之学”。所以,“五四”前后,一大批文化精英,尽管他们传统文化的底蕴很深厚,但是,他们起来反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医学作为中华文化哺育的东方科学技术,也被一起否决、抛弃。
国学随着鸦片战争的失利而遭受了质疑,1908年,留法青年“新世纪派”倡导废除汉字,国医也成了“东亚病夫”的替罪羊。国学、汉字、国医,是近代史上命运相连的“岁寒三友”,如今都迎来了复兴的“天时地利人和”。
梁启超、严复、傅斯年、陈独秀、鲁迅等,都有过反对中医的言论。知识分子反对中医,促使一般民众在思想上不认同中医,甚至远离中医,希望取消中医。这是发生在中国人趴着看世界的时候,当然,那个时代也是一部分外国人主张“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
医随国运,在新兴科学观正在崛起的时期,有的人看不到科学观、技术观的变化,看不到中医有效性的背后蕴藏着丰厚的科学原理,依然按着狭隘的科学观、技术观看中医。因此,只能看到中医不科学、不进步,其实是他们不进步,思想仍然停留在五四时期,他们反中医的理由竟然还是五四时期的陈词滥调。这充分说明现代反中医人士思想上的贫瘠是何等严重。他们用错误的方法研究中医,用错误的方法评价中医,污损了中医的社会形象,侵害了中医的权益,是非常错误的行为,甚至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他们一贯推崇西方,而西方的医疗危机难以化解;欧美国家在不断引进中医药知识和技术,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力度,FDA也正式认同中医药是具有完整体系的医学,而不是反中医人士所说的“土医”、“另类医学”。
70年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是世界上先进医学的代表组织,健康概念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人们重视中医药在全球医疗保健之中的重要作用,几十年之前就建立了十几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很多中心分布在我国。
全球100多个国家与中国政府签定有关合作中医药的协议,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势头很猛。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医完全一致;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医药走向计界的步子更加坚定。在“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发展梦之中,中医药具有不可替代的五大优势。
中医之所以代表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因为“生成”的生命有结构,因此,生成论可以包容构成论,状态可以包容形态,多元并存的治疗方法,可以包容单一靶点的还原论方法。因此,中医与西医可以在“道”的层面融合,相互包容,容易为完整的学术体系。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关于世界的学问也应该是一个整体,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缺陷,才分成了不同的学科(科学)。
二、用阴阳五行气化解释生命
脏腑经络是人体的结构硬件,阴阳五行指导着气血津液的运化。因此,医经学派格外看重阴阳、五行学说,《素问》之中用阴阳作为篇名的就有《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太阴阳明论》等,其他篇章之中也经常运用阴阳五行的概念,来解释人与天地万物的联系,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问题。
(一)用阴阳五行阐明变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篇非常重的文章,但是,其中并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要“阴阳应象”,阴阳不可见,它隐藏在“象”的背后,研究“象”以见阴阳。“象”是万物呈现出来的表象,也是事物整体状态可以把握的外在表现,它和佛教所说的“色”有某些相通之处。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这里说的“候”,也是“象”的意思。人类认识世界,必须从“候”、从“象”开始,这些特征被今人称为“象思维”。
象和数、数术的关系,也是中华文化之中很有代表性的概念。
伏羲画的八卦,就是由数字组成的图像(象),阴爻的“象”用数字六来代表,阳爻的象用数字九来代表,阴爻(象)、阳爻(象)组合、堆积之后,形成更高一级的卦象。卦也可以说是九六之数组合起来的象。
这就是象数之间的关系,计算机二进制、数码技术,都是“象数转换”原理的当代技术,比如CT图像,在计算机里是用数字存储的;我们现在离不开的“二维码扫码”,也是为了区别象,而不是让使用的人记住数。
象可以代表数,可以概括数;数变的时候,象不一定变,而象变的时候,数一定发生了变化。这是古人的智慧。比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白天的象,与夜晚的象,有明显的不同。其实,每天十二时辰、铜壶漏下百刻,数字一直在变,而象的变化相对缓慢。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由于阴阳是无限可分的,可以分为很多层级的数,“象”是一个变化相对较慢,可以把握的属性,因此阴阳用象来说明,就容易理解和把握。
(二)天地阴阳生万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就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段文字对于阴阳学说在医学之中的应用,进行了高度概括,提到阴阳是“治本”必须追求的学问,不能不懂。
阴阳是天地之间的大道,是划分万物属性的标准,是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死成败的直接推手,不论是明显的还是看不到的运动变化,都是阴阳主宰的。因此,治病的根本在于明白阴阳的道理。
老子《道德经》说,天地没有形成之前,是“有物混成”,混沌一团,后来逐渐开启天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解释说这是逐渐“积阳为天,积阴为地。”这个“积”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漫长时期,不是西方《圣经》描述的上帝造阳光和空气。
混沌为什么会逐渐天地分开,或者叫开天辟地?是因为“阴静阳燥”,属阴的物质沉静而下降,属阳的物质躁动而升腾,所以才能够从混沌一团的“元气”而演化为“开天辟地”。阳热上升而化气,阴冷下降而成形。有了天地,就逐渐产生万物。古人称之为“天地之大德曰生”。
《易·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天地最根本、最大的德行,是生成万物。阴阳互相配合,主宰万物的生死。阳使之生,阴使之长;阳使之杀,阴使之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一年四季,寒冷到了极点,就会产生热;暑热到了极点,就会产生寒。伴随着寒气的到来,气凝而生浊;热气逐渐增加,就会变生清。清气在人体的下部,就容易产生泄泻;浊气在人体的上部,就容易生胀满。
人体的变化,与天地阴阳的变化一样,地的阴湿之气,向上升腾变为云朵,天上的雨云之气下降,就变成地上的雨水。因此说,“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阴阳的运动。
(三)升降出入靠气化
由于清气在上部,所以滋养人体上部的五官,五官因此而被称为“清窍”;浊稠的物质,从二便排出。排出二便的地方,古人称之为“浊窍”。储藏精气的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被称为“五脏”,脏的基本功能就是储藏精气;传导浊稠代谢物质的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被称为“六腑”,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传导代谢产物。因此,《内经》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用阴阳清浊和升降的不同属性,说明脏腑在人体代谢之中的作用。
阴阳无处不在,在自然界到处都存在它们的身影。因此,《内经》说:“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水代表向下和寒冷,也代表北方与阴暗;火代表向上、向外、温暖,也代表南方和明亮。
寒热温凉的四季气候,与万物在地上的滋味,相比之下,就有了阴阳属性的区别,所以叫“阳为气,阴为味。”
中医对于中药的认识,也是按照时空属性,赋予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温气配春天,热气配夏天,凉气配秋天,寒气配冬天;春天配酸味,夏天配苦味,秋天配辛味,冬天配咸味,长夏配甘味。春夏之气升浮,秋冬之气沉降。
气味是天地万物的外在属性,每一个中药都有气和味两个方面的属性。并且,气味作用于人体,其作用也可以互相转化。《内经》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万物的滋味,可以滋养人的形体,所以叫“味归形”;人体的形体,受气机的支配才能产生运动,所以叫“形归气”;人体脏腑气机活动,产生精微物质,所以叫“气归精”;脏腑产生和储存的精微物质,是产生人体功能变化的物质基础,因此叫“精归化”;也可以说,精微物质的产生,消耗和依赖脏腑气机,精微物质反过来支持脏腑机能发挥,所以叫“精食气”;形体依赖滋味的充养,故称之为“形食味”。
“化生精”是说机能变化,产生精微物质;“气生形”是指机能活动,可以强壮形体。
当然,气味之间,不仅仅是互相资助,也可能因为不平衡而形成伤害和不利影响。因此,《内经》说:“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这是说,营养滋味,虽然可以滋养身体,但是过多的膏粱厚味,也可以伤害形体,被称为“味伤形”;过多的机能活动,必然耗伤精微物质,因此叫“气伤精”。“精化为气”,精微物质转化成气机功能,比较容易理解;“气伤于味”,则是说人体的机能,往往受膏粱厚味的危害。
气味与人体的精微物质和形体、气机的关系,错综复杂,到底如何互相影响,需要结合人体的脏腑机能状态,以及疾病的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说来,存在着“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的生理现象。
具体到气味之中的阴阳关系,《内经》说:“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食物、药物的滋味,只要促使气机下行,就属于“阴”,一般多属于苦与咸味,被称为“厚味”。厚重,厚德载物,都是位居下方,承载他物。促使气机上行的辛味、甘味,相对于酸苦咸来说,就是“味薄”。因此,《内经》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人体之中的阳气,又被称为“少火”,而外邪引起的发热,被称为“壮火”,它们虽然都有热量,但是,“少火”有利于身体机能发挥,而“壮火”则耗伤气机,不利于健康。因此,《内经》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阴阳学说可以解释人体的病机变化,概括疾病的属性,有利于诊断和治疗。《内经》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这是因为阴寒之气太盛,可以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叫“阴盛则阳病”;发热的病症多为阳盛,可以耗散人体的阴液,所以说“阳盛则阴病”。
天在万物之上属阳,地在万物之下属阴;男人多动属阳,女子沉静属阴;气属阳,血属阴;古人的标准体位,坐北朝南,太阳经常从身体左侧的东方升起来,从身体右边的西方降下去;水润下,火焰上;体表显露在外,体内深不可见,但是体表与体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体内的物质,是外在功能的保障;表现于外的机能运动,受体内脏腑支配。因此《内经》总结说:“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这些基本法则,形成了中医关于阴阳学说在人体运用的基本原理。
在病理的情况下,体内阳热之气偏盛,就表现为身体发热,这是因为皮肤毛孔闭塞,郁热不容易外散,没有汗出,多见于外感热病过程之中。《内经》说:“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抑,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相比之下,体内的阴气过盛,就会表现为与寒冷相伴的一系列变化:“阴胜则身寒,汗出,身长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冬夏是人体生存环境的两个极限,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在体内阳热、阴寒过盛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阴阳更胜之变”的病态。
解释生理现象,治疗疾病,都必须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因此《内经》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由此可见阴阳学说的重要意义。
(四)万物都在气化中
因为从元气混沌一团的状态,没有阴阳,也就不能用阴阳学说进行指导。后来“一画开天”,形成了天地阴阳的太极状态,这才能够用阴阳学说进行指导。“天地之大德曰生”,在天地阴阳的气交之中,万物和人类逐渐生成。因万物纷繁,难以枚举。所以《内经》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也就是元气开天,生成万物之后,都隶属于阴阳之中。
《内经》说:“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阴阳之中,还可以再划分阴阳,三阴三阳学说是阴阳学说的进一步划分。天地万物,自然生成,其背后的动力来于阴阳,四季的变化最为明显:“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对于阴阳学说的重要性,《内经》在很多篇章之中都有所论述。《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不同篇章多有重复,有可能是很多医学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完成的论述,但是这些篇章的共同点就是都受阴阳学说的指导,用阴阳学说阐述天地万物的规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由于四季变化背后的主宰是阴阳,因此有学问的圣人由此懂得了养生保健的道理,就是顺从阴阳四时的变化。这就是“法相莫大于天地,变化莫甚于四时。”识时务者为俊杰,养生保健是有智慧的表现。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在阴阳的关系之中,虽然古人强调“阴平阳秘”,但是,由于阳气是动力,因此,“贵阳贱阴”的思想时有表现,因此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三、确立了脏腑经络生理功能
中医学所说的脏腑,不限于解剖结构,而是为了贯彻“天人合一”思想,把脏腑结构“时空化”,以便让脏腑的功能能够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一致。
为了形象地说明脏腑的结构,《内经》作者用“十二官”的功能,来比喻内在脏腑的作用。
(一)十二官相使重视精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在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之中,古人首先重视精神的作用,因此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没有神明的形体等同于尸体,身残志坚的人仍然可以为社会和家庭做贡献。假如一个人精神致残了,他即使身体再健壮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甚至是身体越健壮,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也越大。所以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肺主治节,肝主谋虑,胆主中正决断,膻中主喜乐,肾主技巧,脾主忧思,这些功能都与人的精神活动有关系,所以中医的脏腑概念与西医根据结构求功能的思路大相径庭,有自己的特色。
(二)脏腑时空化以通天地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本来春气通于肝,夏气通于心,秋气通于肺,冬气通于肾,四时之气养五脏,此处却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这是辩证地看待天地万物、各种环境因素对于人体的影响,“莫不为利,莫不为害”,过则为灾。
人体的五脏,需要五味的滋养,酸养肝,咸养肾,甘养脾,苦养心,辛养肺,这是一般规律,但是酸苦甘辛咸一旦过分,超过了常度,就会变成伤害因素,甚至不仅影响这个脏腑,还会影响其他相关的脏腑。这种影响也是有规矩可循的,是按照四时五行生克的规律互相影响。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五行是时空变化的主宰和规律,用木火土金水五个符号进行标示,时空是哲学研究的范畴,它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也指导人们认识生命。
木火土金水被赋予时空的含义之后,就上升为哲学,不再是具体的物质性质,而是把天地时空,以及万物都“一分为五”了。因此,五行学说把脏腑也赋予时空化的因素,不说它们的具体结构:“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春(东)配肝,夏(南)配心,长夏(中央)配脾,秋(西)配肺,冬(北)配肾,中医的脏腑概念,是时空化的脏腑,不局限于具体结构,与万物的属性(色味)有关。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学懂中医。
五脏与五行有关,当然也和阴阳有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脏腑的划分,因为五脏主要是储存无形的精气,六腑主要为传导有形的物质,所以有虚实、动静的差异。
(三)脏腑分阴阳与五行相关
《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五脏安静,贮藏精气,故属阴;六腑传导化物,运动不息,所以属阳。
内在的脏腑,它们之所以要制造精微物质,就是要供应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就像一个细胞独立应对环境那样,人体的脏腑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是合起来应对环境的,并且人体与其周围的时空始终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每时每刻不可分割,这就需要“经络”来沟通,让人体的整体性能够体现出来,离开了经络就不能做到。内在脏腑通过经络系统,与外在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有了紧密的联系。因此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内在脏腑虽然看不到,但是其气血精气是否充足,机能活动是否旺盛,可以通过表现于外的藏象进行了解。《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也就是说,通过神态、面色、血脉、夏天的表现等情况,可以了解心的状态;通过气魄、皮毛、秋天的变现等情况,可以了解肺的状态;通过精气、骨骼、头发、冬天的表现等情况,可以了解肾的状态;通过体力、筋脉、指甲、春天的表现等情况,可以了解肝的状态;通过饮食受纳、消化、传导、排泄等情况,可以了解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状态。“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外相关,表里如一等思想贯串其间。
(四)上下内外联系靠经络
沟通表里上下的渠道是经络,经络系统是运行气血的通路,也是联系内外表里上下的信息道路,它们的十二正经分别络属于十二个脏腑,属阴的经脉属脏主管,而络于六腑;属阳的经脉,归属于六腑,而联络于五脏(加上心包为六脏)。这是一个理想的模型,而不是独立于血管神经之外的“又一结构”。
经络、经脉,首先是脏腑的“外派机构、组织”,不是核心器官,但是,其中运行的气血分属于不同的脏腑,有气血多少、阴阳不同比例的差异,并且十二经脉互相络属、衔接,加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如环无端,昼夜循行全身“五十度”,不可太快,也不能太慢。
十二经脉之中的气血循环,与天地四时的阴阳有关系,其脉象的浮沉迟数都需要结合时空条件进行考察,才能把常规与变化把握准确,而不至于错误判断人体的健康状态。
《灵枢·经脉》详细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情况,并且以“是动”与“所生”病,把与十二经脉气血运行不正常的病证,进行了举例说明。并且区分经脉与络脉,以及它们诊治的差异。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脉理精微,与天地阴阳一体,是人的整体性的表现。
正因为中医学深入了解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真实关系,因此,才能够与远古的巫术相决裂,达到医学科学的自信。因此,《内经》在两千多年之前,曾经豪迈地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让人不生病、少生病的医学,才是最好的医学。因此,《内经》格外看重养生保健。
 
四、重视养生治未病扶正气为本
成书于先秦的《山海经》记载了很多传说,也有很多属于养生保健的内容,神奇的地产动植物,具有养生治病的效果,令人向往不已。
《神农本草经》把365种药物,划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主养命,可以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中品有毒或无毒,主养性;下品有毒,主治病。因此,《神农本草经》格外注重养生保健。
(一)养生成就健康有境界
《黄帝内经》之中,有大量的养生保健内容,尤其是《素问》的前十篇,有很多叙述充满智慧。《素问·上古天真论》开篇黄帝与岐伯的讨论,就是人的寿命为什么没有达到理想的百岁:“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尽管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人均寿命不到五十岁,但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长寿达到百岁的人,探求两者的差别,就是追索原因,不是宿命论,也不是“六世轮回”,是真正的医学探索,是有关课题研究的开端,也是追求健康长寿的思想基础。
岐伯的回答,是从生活方式来论述的,而不是从遗传、医疗的角度看问题:“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人类理想的寿命是一百岁,被称为“天年”,是每个人应该达到的、自然而然的境界。当然,达到这个境界需要讲究养生之道,应该顺从阴阳之道,有一定的保健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都是内涵很丰富的系列措施。“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为的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养生源于农业文明,养生成就健康。养生保健的作用,主要是“精神内守”,让生命处在一个完满的状态,达到“德全不危”的目的。
生命不能创造,只能保养,适当延长生命的长度,扩展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质量。养生是一个硬道理,硬道理就是不讲道理,谁违背了养生之道就要受惩罚,古今都是如此,没有例外。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由于人的体质与养生保健措施的不同,可以分别达到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不同境界,他们的寿命都可超越一般人。
(二)顺时养生道法自然
在顺时养生方面,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做法,目的都是顺应自然界阴阳气候的变化,在起居、饮食方面有所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也是各种温病的好发、高发季节,春季的养生很重要。冬天“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经过一冬天的闭藏,到了春天,阳回大地,温到人间。善于养生的人,披头散发,衣冠不整,在自家的院子里漫步,促进气机升发,顺应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在情志上也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如果不在春季养生,就可能伤肝,而且到了夏天还会出现“阳虚生内寒”的变化。也就是养身保健,不仅有利于当下,还为将来打基础。反之也是这样,违背养生原则,也可以影响未来。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是春天的进一步发展,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生机更加繁茂,人的夏季养生也应该尽量增加在室外的活动,“若所爱在外”很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状态。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虽然硕果累累,但是,这个收获的季节,也是阳气收敛的时刻,并且即将步入严冬,养生需要注意“收敛神气”,在饮食起居方面也要有所体现。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古代的冬天,严寒迫使万物与人们“去寒就温”,储存与保留春天萌发的物质基础,为春天再次展现生命的活力做好准备。
四时的变化鲜明而不可抗拒,因此,《内经》说:“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圣人深入了解了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所以才有了养生保健的积极作为。只要按照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养生保健,就能达到不生病、少生病的人生境界。“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三)治未病不是乱吃药
古人把养生保健看作“治未病”,积极预防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至今仍然需要我们遵循。“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不是乱吃药,也不是没病找病乱体检,而是强调要抓紧健康管理,用合理的饮食起居,适当的健身锻炼,防患于未然。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把生命放在天地之间,注重人体正气,让人体与阴阳四时、环境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寿命之本”。
掌握了养生保健的规律,就是具备生命智慧的圣人。“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内经》尊尊教诲,反复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尤其是要保护阳气,它不仅为身体提供动力,而且可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四)养生保健是主动作为
“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圣人“为无为之事”,就是防患于未然,不是乱吃药“治未病”,而是恬淡虚无,随遇而安,让正气充足,“德全不危”,健康长寿。
贤人的养生保健,一定要不忘天地人的和谐:“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地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人在天地之间,与万物协和相处,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
毫无疑问,人的体质健壮,内在脏腑的和谐,对于养生保健是很重要的。《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古人一贯提倡,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做到了这些,才能修身齐家,并进一步治国平天下。
由此可见,养生保健不是简单的只与个人身体有关,而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天下是否太平。《易经》说:“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养生保健就是这样的利天下的大事业。
五、把杂合以治作为基本法则
在中西医并存的现实条件下,辨证论治长期被当做中医最具特征的治疗原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对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制约因素,应该引起大家的警觉。
(一)辨证论治是一种方法
辨证论治之所以被当代中医界所推重,前提是与西医的疾病诊断相对照而提出来的。中医历史上形成的疾病名称,都被当做肤浅的症状体征看待,认为它们不足以代表疾病的本质,不如西医的疾病名称“科学”。中医的四诊合参难以发现和诊断出西医的疾病,也不能“客观评价”治疗的效果,就把中医所说的疾病名称“退居二线”,搁置不用了。进而提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
这是在西医话语主导权的之下的“权宜之计”、“城下之盟”,但是如此一来,在“西医病名之下辨证”的结果,中医就不能被称为与西医平等的学科了,而且,辨证论治在临床执行之中,被认为“辨”和“论”不容易把握,不如“分型治疗”容易重复、控制质量。因此就在西医的病名之下分几个类型,证型约等于西医疾病的亚型,成了“分型治疗”,去掉了“辨”和“论”,只保留了“病”和“型”。治疗方药对号入座,用“临床路径”和“诊治方案”固定化,不允许灵活辨证、随证调方,认为那是违反统计学的“偏倚”。
因此,“中医在西医病名之下辨证容易失去自我”是不争的事实,要想达到“中西医并重”,就必须坚持中医的疾病名称。
中医历来就是“治病工”,不是“不识病的治证工”。
辨证论治被重视,是中医在西医疾病诊断技术壁垒面前委曲求全的结果,不能彰显中医独特学术特色。
“传承精华”自然包括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这是完全不同于西医疾病诊断的另一个法门。
(二)中医病名的
中医受“有无相生”哲学观念的影响,疾病名称“以无为本”,不是要做成证据展示出来,而是千方百计要消除这个产生出来的“病”。因此,“立就是为了破”,中医所有的疾病名称,都是为了强调它的暂时性和可转化性,以便重新回归于“无病”的健康状态。
《内经》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西医的一个疾病,中医可以从不同侧重面而诊断为几个疾病,比如西医的肺炎,中医可以诊断为发烧、胸痛、咳嗽、痰饮等,都是为了消除病人最突出、最痛苦的病证,让病人尽早回归健康,而不是为了抓住“证据”。
西医受“结构决定功能”机械论、还原论影响,处处追求“以有为本”,必须有区别于其他疾病的“有”,按照病灶、病理推测疾病的原因,强调的是疾病的永久性和排他性。但是,这样的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到多大才可以被诊断为冠心病?有多少癌细胞才能被确诊为癌症?都不能精细到微观状态。很多糖尿病的确诊,也不再是出现尿糖之后才能诊断。而且,西医所有不正常的检查指标,都是结果而不是最初的原因。
中医说的“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精微之气,因此,中医没有“真空”,世界是一个由气聚成形的“有”,与气散为“无”的暗物质构成的,是有与无不断转化的宇宙。
西医强调的“有”只是明物质,对于看不到的暗物质,发现一个就承认一个,发现不了不承认,因此,这是一个以“有”为前提的假定,也是狭隘的世界观。因为现代物理学认为,明物质只占百分之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绝大多数属于暗物质。
辨证论治不能概括更重要的诊治法则,中医历来属于“治病工”,坚守其关于疾病的认识,是中医能够“卓然自立”的基础,不能后退。
《黄帝内经》主张“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调节阴阳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措施。通畅气血、和谐脏腑等,也是中医非常重要的诊治法则,但是由于不能与西医的疾病诊断互相对接,而没有被当做最重要的诊治原则。
(三)杂合以治是境界
《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出“圣人杂合以治”的最高境界,是因为砭刺、九针、药物、艾灸、导引按跷,虽然是从不同地域发明的,但是,它们诊治的特点很突出,大多数医生可以单用一种方法治愈疾病,而圣人可以“杂合以治”是更高的境界。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黄帝的问题,是从单个临床现象提出来的,岐伯的回答则是从单个治疗方法的起源来切入的。
岐伯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砭石善于刺破痈脓,古人衣不蔽体室外劳作很多,痈脓也很多发,因此有“美疢不如恶石”的说法。但是,痈脓不是东方人单独的地方病,鱼盐之地也不只在东方有,所以砭石从东方来,或者东方善于使用砭石,并不能排出其他地方也可以使用砭石,或者有更善于使用砭石的医学家。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古人毒药不分,服用有利于治疗疾病的物质就是药,吃了之后有损于健康就是毒,毒与药没有截然的界限,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也在于医生如何使用、如何配伍。
《周礼·医师》说:“医师者众医之长,聚毒药以供医事。”
《神农本草经》所收载的下品之药,多有毒性,让医生用之来治病。
《素问》说:“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损,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哀其太半而止,过者死。”所谓“妇人重身”,就是孕育胎儿的妇女,黄帝问岐伯“毒之何如”,显然是说如何用药治疗这个孕妇,绝对不会说如何给孕妇下毒。正因为中医心里时刻不忘“是药三分毒”,因此,才能通过炮制和配伍,以及巧妙辨证论治而“化毒为药”,避免中毒。
药物不仅出产于西方,东西南北各个地方,恰如《山海经》所说,各地都有很多神奇的药物;“病生于内”也不是西方的专利,因此“毒药从西方来”,也是一个相对的事件。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北方寒冷,艾灸发源于北方,或者较早运用于北方,这都是很有可能事情。但是,如今艾灸在南方大行其道,因此,不能说艾灸治病只适合于北方。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九针也许发明于南方,但是九针的使用绝对不限于南方,世界各地都引进了中医的针灸治疗技术,九针所治疗的病证也不限于“挛痹”,这里的论述也许只是一个排比和推测,说明不同地方的人民、医生,因地制宜发明了很多原创的中医治疗方法,这些方法由于具有很好的普适性,逐渐传遍四方。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中原发明导引、按跷是有可能的,它们这套治疗保健的方法,也随着人们的交流,而逐渐远播四方了。
有了上述的分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岐伯的论述:“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圣人是不同寻常的杰出人才,也是可以掌握多种治疗方法的高明医生,因此,即使是面对同一个疾病,他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者把几种方法组合起来“杂合以治”,达到治愈率很高的境界。这是因为圣人“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杂合以治”,“治各不同而皆愈”的目的。
“杂合以治”之所以是最高的境界,是因为中医有生克制化的五行哲学思想进行指导,强调多元并存、整体和谐,不是两两对抗的靶点治疗,也不是还原论的单一因素。不仅中医的方剂组合符合“杂合以治”原则,而且各种治疗方法可以组合起来,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医生的条件、学术特长等灵活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心理、运动、衣食住行等养生保健方法都组合起来,达到“和而不同”共襄盛举的效果。
“杂合以治”的原则指导下,避免了“唯一物质、唯一方法”的机械唯物主义、还原论的弊端,为中医活法巧治、千方百计只为患者健康,打开一个方便之门。
(四)内病外治,内外相关
“内病外治”也是中医明显区别于西医的诊治方法,尤其是众多的非药物疗法,基本上都属于内病外治的范围。西医强调器官、细胞、靶点,属于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治疗思想,也就是“内病内治”指导下的各种诊治技术。因此,西医很难做到“内病外治”,即使是外科手术,也不是外治,而是深入体内才能治疗,在体表解决不了疾病的治疗问题,需要直接作用到病变的部位才能有效。
中医内病外治是不需要把治疗器具直接作用到内在病灶、器官、细胞,是因为其指导理论,可以充分利用生命自身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加强其自调节、自修复能力,让“内在卫生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因此,西医没有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学说指导,所以不能“内病外治”,其外科手术不是“外治”,而是“内治”,是“内病内治”理论指导下的实用技术。
中医在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学说指导下,可以在远离病灶、远离脏腑的四肢上、在体表“施治于外,神应于中”,起到“外治内效”的作用。
“心身同治”也是中医突出的诊治特色,西医经常强调“排除心理作用”,中医强调“上守神,粗守形”,主张五脏都属于五神脏,所以治五脏就是治精神,形神一体,不可分离。
以上这些诊治原则,与辨证论治有联系,又有所不同,辨证论治主要指导开汤药,对于杂合以治、内病外治、心身同治,不具有从属关系,所以不能片面的只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的诊治原则,不能以偏概全影响中医学术的传承发展。
2020-2-27

: |/ a9 q! y* ]$ [1 ^- s( B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武医道 发表于 2020-2-28 08:21:23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中医的理论不提高只能衰败下去,不能阴阳五行八卦、云山雾罩的讲了。
1 2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2-28 08:45:14 | 阅读全部
武医道 发表于 2020-2-28 08:21
- ]! X3 G' u: l$ k- |' d; D. C/ N2 T中医的理论不提高只能衰败下去,不能阴阳五行八卦、云山雾罩的讲了。

2 Z' ^" t6 K* o没有理论,中医不能复兴。
  Y3 A! O& D+ I% m. d) z( U百年衰落,是因为重术轻道,因此“衰落难逃”' \+ m( `9 u5 F$ ~' q& I3 p
中医道术并重,才能逐渐走向复兴。
2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2-28 08:43:43 | 阅读全部
吹哨固然重要,中医更需要呐喊  n6 ^% D7 z$ }$ r, J* w
曹东义
) K  S4 O/ B5 A% K% o# b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P$ ^7 }  F( ^; d3 k4 I/ Z
+ i7 Z# D* w2 b, z- t9 B0 t最近听到,较早谈论疫情的李医生不幸因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治身亡,令人痛惜。国外媒体说他是“吹哨的人”,他的警惕性,以及高度责任感,令人敬佩。
& S, R# ]) e  p当然网传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和医院呼吸科主任按照渠道及时上报疫情,促使医院和疾控部门采取措施,远在李医生之前。所谓“吹哨人”,是西方故意抹黑有关部门,煽动不满情绪,希望像在香港那样操纵大陆的舆论。7 C, Z% ~) h0 S: X
先放下这些传闻,说说自己知道和做的一些事情,我们在疫情爆发前后做了什么?4 h+ H5 G2 k, x& g' i3 w
我2020年1月17日(腊月二十三)早晨赶到北京,参加孙惠军先生、黄女士等人主持的北京生态医学研究会、天地生人论坛、炎黄文化学会一起在中国地质大学办的年会,我发完言,匆忙吃了一点饭,就赶忙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医政司、法规司的有关领导座谈一技之长人员考核的问题,此前我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有几位会长、秘书长给领导写信,建议本着放管服,以及“县管乡用”的原则,请把考核的工作站点下移,在县区举行,不要集中在省里,这样既能选出真有水平的民间医生,也不会降低标准。赵司长和几位领导们,认真听了我们的意见、建议,说事后他们再研究,然后向于局长汇报。我们也希望得到简报,或者答复。$ x3 H% l7 v' C( K
2020年1月18日(腊月二十四),我参加裕华区的政协会议,19日列席区人大会议,20日下午散会,21日石家庄市和各区召开了紧急会议,裕华区戎振杰局长向各医疗单位布置防控任务。  q9 n2 U+ w8 n3 v  V7 B7 C+ H
我19日(腊月二十五)晚上,接到卫生部老领导张维英先生的电话,他说,武汉的事情很紧急,应该发挥中医的作用。
4 `8 ~" |1 x! g' ]$ J- h2 W后来连续几天,向最高领导提建议,先后认识了焦俊东院长、高海波博士、武汉的洪峰院长,高宏博士等人,再后来高海波博士把健康中国工程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严晓蒸部长等人介绍进来,成立了一个社会力量援助湖北(黄冈)的团队,大家分工负责,不断沟通,吸纳民间中医和社会力量,做了很多工作。& p  m# R) C4 o$ q& l1 A
1月20日(腊月二十六),我发出一篇文章
- t3 g5 @* s+ J, u2 q& ?【新提醒】曹东义:历史经验告诉大家,病毒流感中医应首选必选-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n1 X: P) V! _' z2 F5 h
希望能借鉴历史经验,实现“中医首治、必选”,这个2020-1-20下午3点多发出去的帖子,也发给很多领导参阅。4 k9 d* f0 [- A& h1 x
现在看来,这个2014年我曾发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在那个时候,是太早了,是一个不可能实现愿望或理想。因为,一是人们不会在思想上同意这样做,二是根本没有这样的“准备前提”,即使愿望再好,也无法实现。长期以来,社会对中医的欠账太多了,尽管经历了非典,但是,教训没记住,经验也就无从谈起了。; Y  L4 z8 A* E* m. y0 }& _
1月21日(腊月二十七),我知道了习总书记和李总理有了批示,知道一场应对瘟疫的战斗打响了。因此,我和研究生武宁联合,又发了一篇文章,同时发给《中国中医药报》和学术期刊。6 [% {; b! I: |' U
【新提醒】中医治疗发烧、瘟疫的智慧-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 J* P4 c$ a* S) w
这篇文章,从中医的历史经验、中医内部的不同学派如何“和而不同”、西医不分层和中医不分类、分型论治与辨证论治、“河舟码头学说”五个方面,以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这是一篇很有分量的学术研究论文。& V: G; m  N  U6 t! z

0 Z( m, N- `/ c/ M6 ]
+ w: @6 B; D1 G7 X2 c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我发了一篇介绍邓铁涛先生当年替政府分忧为大众着想、呼吁中医参与、论述中医非典防治经验、引起世人关注的“铁涛精神”,希望尽快发挥中医作用,奉献中医力量。
/ Z$ J9 Q5 I% \. v$ d. E3 i3 y【新提醒】学习邓铁涛先生为战胜新瘟疫奉献力量-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P; j2 q+ f( x8 z) n/ G
# h( D% x) K& l. K/ Y3 V: `

) C1 \. k: i" Y3 s6 i/ j( e4 ^1月25日(正月初一),我正式提出了建议,发在网上,也通过不同渠道发给各位领导7 b4 N) {9 o0 ^0 y' Y2 d
【新提醒】充分发挥中医作用,迅速控制新瘟疫的建议-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3 ]. ^- U5 U7 |$ g7 o# \2 P6 [4 Y
我建议建立中西医协作机制、总结前一段经验、建微信专家群共享病例信息、各阶段都有中医药参与进去、杂合以治不要局限于汤药(可开放中药制剂)、启动中医药科研、加强中医参与的宣传。3 u- r% u! \3 c- L
25日这一天,我把《中医群英战SARS》书稿的电子版,发到了很多微信群里,希望历史经验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B5 B" o+ K( i4 R
" Q5 f$ @" p+ Q+ u; |+ v) @
* I3 s& G0 T8 \# o; k
1月26日(正月初二)我写了一篇文章,希望大家说抗病能力,而不要笼统说“提高免疫”,因为很多肺炎患者,就是因为一时间抗体产生太多(呼吸爆发),造成免疫损伤。2 o5 G/ {6 X6 T# p7 }2 u% V
【新提醒】曹东义:新瘟疫当前,大家不要说“提高免疫力”!-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p2 D* F% C: [
5 s/ T6 X( F, G# _7 @
1月28日(初四),我发了一篇文章,介绍2003年非典流行时期,香港西医力量那么强,他们为什么到广州请年轻的中医去协助他们治疗?- e& b) F5 o9 d6 B0 k
【新提醒】香港医管局,当年为何请中医帮助治非典?-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2 T( [! x6 k  V3 I# z' H; N2 \, e

. V+ `( }- s' H& ], ]* U1月30日(初六)一篇文章,是介绍河北省当年提出的“挺起胸膛,保卫心脏”的河北精神。
( _+ [/ b1 U, ?【新提醒】曹东义:疫情当前,需要发扬挺胸保卫的“河北精神”-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 f1 D- w) j4 @- n" ]1月31日(初七),我发表了一篇文章,让大家不忘非典那些事,要医患和谐,避免“硬汉方东升”遭遇的事情重演。  T$ t: C7 w* N) b! B- G& D% W# X
【新提醒】难忘2003年非典那些事,应该医患和谐战瘟神-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2 O$ a$ ^; J6 S5 }9 t2 o5 }3 I; @( \  b. [2 b" s
2月2日,我看到武汉一位西医妇产科医生曹丽蓉,用中医药自救,治好了自己的肺炎,发表了“西医中国化”很有必要的文章,也反思了很多中医人不自信,不能用中医药救自己,更不能救他人。
/ j& b' C2 s! F6 Z3 G2 ?6 U【新提醒】难忘2003年非典那些事,应该医患和谐战瘟神-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r. _; N  R/ W( o
2月3日,针对很多中医焦急,不能参与治疗,有劲使不上,我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述救活与防火,都是贡献,前者是英雄,后者是神仙,贡献有大小,做好身边的事情,就是发挥了作用。7 F( P+ E, L2 \2 R$ [% a
【新提醒】曹东义:大瘟疫当前,能救火是英雄,能防火是神仙!-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 ]5 @  M1 E. O/ u5 C" I& l2月5日,我发表了一篇文章,从三个庚子年的灾年来谈,当下应该发挥中医作用“中医就在身边”,中医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空降到灾区、疫区”,其中的三条建议,一是组建专家团队,接受大众、患者咨询,二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牵手大众与中医,让中医接地气,有的放矢,个性化解决问题;三是,请有关部门协调,实现中医药物和物质配送,让大众用得上中医药的方法。
7 F: n. b$ d+ o, U. ~/ C【新提醒】曹东义:庚子灾年闹瘟疫,中医作用不一般-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C& f9 G: }( m! \% ^
2月7日,我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欧洲历史和美国目前对于流感的恐惧,来谈中国历史上为何不惧怕流感。当然,生活方式改变,人口密集等是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大众对于中医药缺乏了解,不在第一时间选择中医,不相信中医,中医在基层很缺少,这里因素造成了目前的状况,大家开始惧怕流感,社会要花很大的成本、代价应对流感。
! M) @& d( V, x/ R- i- [& y  Z$ Z本来,这都是可以避免的,不应该出现的出现了。值得大家反思。
+ \9 c8 g( }/ x7 q6 ^# y, {【新提醒】曹东义:中华民族历史上为何不惧怕流感-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E$ p# H6 M6 J8 d6 A
2003年中医在战胜非典的过程之中,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却在后边迎来了取消中医的闹剧,因此我写了《中医,世界欠你一声“谢谢”》
: F1 j1 I. C, E8 s# N/ q【新提醒】曹东义:中医,世界欠你一声“谢谢!”-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amp;_dsign=7ef553e65 y6 Y7 b, G" w
0 u6 o+ K/ X% u) {' D0 D
然后根据中医内部伤寒与温病学派争论的焦点问题与,写出来《辛温解表的目的是“除热”而非“散寒”》
# G0 z, W7 r9 o  ~- Y/ U2 |& v【新提醒】曹东义:辛温解表“本质”是“除热”,而非“散寒”-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amp;_dsign=5ad648e2
9 D1 ]& H- B4 l+ u) [4 d0 H- f- P$ H* H4 k3 f7 X/ D7 l$ Y0 H
在温病、瘟疫的后期,或者危重阶段,主要矛盾是阳气衰竭,而不是伤阴,所以我提醒《新冠肺炎勿忘“突变虚寒转为内伤”》
' W' E6 U: L  l% ^0 {" ?【新提醒】曹东义:新冠肺炎勿忘“突变虚寒转为内伤”-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amp;_dsign=6057fbcc
8 ~- F; e, `' @0 ]6 _: P, R) k0 N' Q! G9 f- T  I
温病概念,千年相传,有古今不同,主要是广义狭义的区别,因此发表了《仲景的温病概念,与明清不同》
' }. y8 ~9 Q) x6 F【新提醒】张仲景的“温病”概念,与明清不同-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amp;_dsign=baca10c2
2 o+ |% a' @, T! U# n  i$ n) Z5 E  m" e
今天发表《伤寒温病之因是求出来的,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
# v8 J3 G  J1 u020年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其病名病因的推求,又和2003年非典期间一样,中医界各说各的,众说纷纭,一片混乱。6 K5 M( @  a7 C$ N  Q
请大家注意一个事实:病因是求出来的,不是测量。这就好像热药、凉药一样,不是屋里温度,而是“审证求因”0 q# {5 t5 m7 u; v0 T1 P1 ^2 A1 Z
并且,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 u" Q* P  C# e. z6 M: s
中医可以“审证求因”,也能辨证论治,证候是基础、是根本,病因不是最基础的出发点。
9 O0 g( O- ?8 [8 v( G换句话,伤寒到了阳明阶段,还需要考虑病因是伤寒吗?
3 b# \! y, G$ B) k7 k有关论述,见曹东义主编的《中医群英战SARS》200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 ?/ Q/ w7 s/ j5 [  h【新提醒】曹东义新冠肺炎再思考: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amp;_dsign=4f6d4d70, Y4 T; x: G+ F, x. P
2020年2月19日,我们提出应对新瘟疫,临床路径研究很重要,应该成为战略项目7 Y+ W. j  ~* b$ U6 W7 n
【新提醒】应对新冠肺炎瘟疫,“路径研究”很重要-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amp;_dsign=5c152060
  V* r& L! ~  I* C很多民间中医,在这次新冠肺炎瘟疫突袭的时候,变现极为优秀,我不仅把张胜兵的经验,帮助他传播,而且题词鼓励“国难出忠臣,时势造英雄;国医战瘟疫,武汉张胜兵。”但是,由于面对民间中医的尴尬地位,以及他本人过去与现在某些表述问题,引起不同声音质疑,我参与组织“健康中国工程”防疫队,也有一些探索和努力,2月21日发表了下面的帖子. n" O2 P7 o/ j, v: I9 W
【新提醒】疫情如火考验救治能力,民间中医各显神通不犹豫-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K' d& Y: b! S8 R; D9 }
2月23日,对于方舱医院这个新的救护形式,以及中医药历史上的“疫室”隔离,防疫措施,我下了下面的文章4 [% L" J2 C! x* M5 y8 K% C
【新提醒】曹东义:扁舟一叶渡沧海,时代方舱济众多-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 O+ D) I8 e1 W9 n' A2 Y
2月23日,我对张仲景与华佗不同遭遇,借助毛泽东《送瘟神》“华佗无奈小虫何”,谈了战胜瘟疫的社会力量问题
: C1 x1 l! p: ^【新提醒】曹东义:华佗无奈小虫何,仲景来了办法多-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14 U) x* W0 Q$ ^3 _
2月26日早晨,我反思前一阶段的中医治疗,如何看待众说纷纭和展望这一未来发展,瘟疫过后,中医收获什么?写了我的忧虑和期待:
" R/ g$ t  e% V: H$ d8 e【新提醒】瘟疫过后,中医面对的是复兴,还是继续沉沦?-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tid=1923&extra=
0 D6 R5 _( r7 V3 z1 x' k7 z2月28日,对于病毒感染的特殊性,很多人不了解,不知道化学药物抗病毒药的副作用,因此我写了“肺炎病毒,病人自造;化药杀毒,也可加重病情”
( n4 X2 Q! b- k* ]【新提醒】肺炎病毒,病人自造;化药杀毒,也可加重病情-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tid=1926&extra=
/ g+ m& y  s. E5 o方舱医院依靠中医药特色救治了很多人,其中最尴尬的是自封“中医黑”,也被中医药挽救了生命,他们虽然喝了中药,却仍然坚持自己“你的理论我不懂”,这是一个历史的欠账,说明白中医的学术特征,不容易。因此,我写了长文“中医黑”服中药,“你的理论我不懂!”4 M4 a1 t- x& c- v, m6 G
【新提醒】“中医黑”服中药,“你的理论我不懂!”-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tid=1927&extra=/ {& u' Z8 V* a1 Q
. Y  X' i3 \) ~2 y( ~
7 e! e8 A( Y5 U  y2 b

: f9 n& r+ _6 i; w6 _
5 R; F% v" o" i习总书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5 T0 b- C. w7 L: R中医需要复兴,复兴需要呐喊,你听到了吗?' i4 H# t9 Y1 M4 b1 W
中国不仅需要“吹口哨”的人,更需要呐喊的人。0 c( \1 c/ ~+ g( K4 s
2020、1、8初稿
0 K1 s  z, Q- d9 e) q* x2020-2-18修改6 G0 a& y  g4 v; M# u
2020-2-26第三次修改# a) B# j+ M: f$ ^9 o+ y
2020-2-28第四次补充
2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易医堂国医_MJIS 发表于 2020-2-28 23:42:28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中医应该道术并重,师古不泥古,传承守正创新,才能发扬光大!通过这次疫情,中医得到重视和参与救治,并显示了很好的疗效,中医可以扬眉吐气了!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9 17:47:46 | 阅读全部
张伯礼的担忧触痛了国人的心,美国记者的逼问让国人忍无可忍3 K- m' X2 C: f) j
原创 文泉杰  文小叔说  今天
" F, Z! {1 Z- @$ E文小叔说  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 [1 J( R- i  i1 E- [
5 G  W/ T0 y6 ?8 k
6 b8 L: s% R; W3 j& p$ R9 a2 z! ^2 f- J1 {4 i9 t6 G
9 k: l3 e5 j. |7 m$ z( Q* e
如果不是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老百姓不会知道一个叫张伯礼的老中医,更不会知道张伯礼还是上一次的非典英雄,因为非典结束后,国人早已忘记了中医,一起忘记的还有张伯礼。
3 k7 @% J# `1 M9 L& L4 D, T
/ b- w& M8 S, v+ j# e# l* U$ T. [作为中医防控专家组组长的张伯礼,已经七十古来稀,口罩掩饰了他疲惫而沧桑的面庞,发间的银丝赫然在目,当人民日报的记者对他的采访临近尾声时,张伯礼眼神忧郁,内心伤感,意味深长又无奈的呼吁,疫情结束请不要忘了中医。' u6 j' h: l% I& t* Q
2 @7 u# U. y& n5 F' O
听到这句话,很多人都想落泪。' I  ?2 ^  P7 E4 j2 W1 ^
/ k! S4 N; {4 n6 S5 L
这是张伯礼最真实的呼吁,因为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中医就开始被遗忘,最近的世卫组织的疫情考察专家组没有中医,世卫组织的疫情报告没有提及中医,完全漠视中医的存在,把中医当空气一样。
6 n5 N( e1 b% \& H- N 4 V" F6 U2 i  M' J: {- f
张伯礼其实心里明白,即便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呼吁,在当下这个时代,疫情过后,过不了多久中医会再次被遗忘,因为中医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太不适合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 ?5 V* _8 F) q  h% n

; W' o6 I9 H9 O9 D# v$ u$ E6 H1 ^& Y那年非典就是最好的证明。开始的时候中医不允许介入,后来国医大师邓铁涛自告奋勇,果断坚决上书国务院,最后中医才得以介入。邓老率领的中医救治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后遗症的奇迹,而且邓老治疗非典病人从容不迫,无所畏惧,口罩防护服都不要。
. e1 [' T7 ~1 d- h; a) O
$ V9 g# d1 Y+ ^+ ~结果呢?非典庆功会,全是西医,中医没有被邀请。中医就是这样被世人遗弃,中医就像后妈的孩子,中医就像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中医就像一块抹布,需要的时候呼叫而来,不需要的时候任意践踏。
7 t# V; f4 U- R( A# W& P9 w1 i# X. [6 Z
( K( x$ s% m3 X5 o2 W
+ ^/ y; h+ G5 D% M. W( g
7 n  @! z+ A9 p2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不争不抢,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中医。人间正道是沧桑,前面荆棘满地,坎坷万千,中医一步一个脚印,跌倒了,爬起来,再次艰难前行。这就是目前的中医。0 v2 w* F" q) d# |' M: c. Q, |* s
1 v1 E4 h% m; G5 K5 ^- `& K
张伯礼忆起那年非典中医受排挤的情形,有感而发,呼吁这次疫情结束不要忘了中医。他的呼吁看似平淡其实内心有多波澜,其实他也明白,他的呼吁是徒劳的,疫情结束后,人们很快就会忘记他,忘记中医,到时候,无论生什么病他们找的还是西医,西医院的高楼大厦依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怜的中医科无人问津,形同虚设。即便是中医院,迫于重重压力,外面看起来是中医,里面早已是西医的那一套,真正的中医无法在中医院立足。- O6 S: U/ b* E; `

9 d8 T  O4 N- P8 u/ J" G) h9 g这些年,我们保护这个保护那个,一会这个申请非遗一会那个申请非遗,独独中医这个最大的非遗却没有好好保护,不但没有好好保护,还任由中医黑践踏蹂躏,肆无忌惮地破坏。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有一天中国年轻一代不认可老祖宗文化的时候,我们就不战而胜了。
) O2 S2 p6 p+ j
3 X& i6 A7 c/ G2 k0 d9 E4 r一声叹息。
1 L1 O; M, l# K  s' F8 e" t 8 G+ Y* j. O) A( X5 r4 h% _
张伯礼的呼吁让多少中医人动容,中医,真的是太难了。0 k! D5 g; b3 T. h. U

0 q" k# ~# L4 P5 D2 H4 X( ~& e人民日报记者问张伯礼如何看待中西医之争,其实这个问题无法避免,是非常现实而紧迫的,之前白岩松采访的时候也曾问过类似的问题。2 o9 L$ y6 f" W# c; P8 }7 M- M8 A

2 ~' Z) G, T9 v- A  k$ D* G张伯礼的回答巧妙而含蓄的,面对全国的观众,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是不能说过分的话,不然又会引发攻击与动乱。张伯礼只说这次疫情是中西医结合得很好,各有所长,缺一不可,语气没有半点优越感,态度没有丝毫的居功自傲。这向来是中医珍贵的品质,平和,中庸,不走极端。2 J& r0 I! r+ G! k& |
5 @& c3 ]9 v5 a
9 D; U2 o6 n1 `

3 C3 d* d" r- E* r) N9 }3 X3 z # }7 _  v8 {$ t6 B  s+ \4 b
有网友说,张伯礼代表中医太没有底气了,说话太谦虚了,太小心翼翼了,生怕得罪了西医一样,太给西医面子了,明明这次疫情中医付出了那么多,还那么轻描淡写,由此可见中医这么多年被欺凌得有多厉害。
2 Z  f8 x# N" O; ]! D
) ~, _& I3 f0 p& @3 M7 `5 k* ~9 W, e看看西医的代表钟南山,说话有多自信,神态有多霸气,多么放得开,口若悬河,纵横捭阖,时刻彰显他就是权威,西医拥有绝对话语权,什么是特效药,什么时候可以摘口罩,什么时候疫情结束,一切西医说了算。说错了可以重新再说。没有人质疑没有人怪罪。
& H8 [3 U. i! R# w6 N
4 S7 [! U/ T6 R  r7 F但是,中医呢?明明中医的方子治好了那么多人,可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这就是特效药,谁敢说中医中药就是特效药,就会引来攻击,就会引发不满。2 r; E% Q+ k+ e$ _1 h

% Y, c' ?* W& Y( K( }* {" o, m  c; p唉,这些,张伯礼都懂,可是他不能说啊,不能说啊。" Z2 O' ?4 L) p
6 U0 m/ ?0 Z8 f
张伯礼作为中医的代表时时刻刻顾忌西医的面子,维护西医的尊严,只能告诉记者,中西医之争是局外人的事,是很无聊的,是毫无意义的。. ]2 J* s& F/ M
9 D( j* r+ H0 I
张伯礼言谈时刻在克制,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君子风度,可是,面对白岩松的提问,终于忍不住说漏了嘴,提到了利益集团四个字。这是真实的流露。张伯礼后悔说出这四个字。哪里的利益集团呢?我们都明白,这里的利益集团就是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医疗集团,中医没有利益集团的。如果中医有利益集团,最大的利益集团就是老百姓,因为中医不赚钱,无法为医疗创收,这一点白岩松早就在一次公开演讲时直言不讳了。# t( G2 Y9 R# p& e: q2 g
$ ?5 s6 b7 q1 B
" y: x: |3 Z# ^8 w) j
6 a! n& k. d/ a/ N$ `" Q
4 B" x# C8 @  \" s* Q: f
中医从来没有想过要争什么,实在是西医把中医逼到悬崖边了,如果再退一步,不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万劫不复。中医平时与世无争,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如果还不争一争,那中医就真的没有希望了。中医黑会越来越多,被中医黑误导的老百姓也会越来越多,老百姓会变成中医黑,然后再黑中医,进一步把更多老百姓变成中医黑。中医是民间的,中医的基础在民间,如果失去民间这一沃土,中医将失去生命力,如果中医失去了老百姓的拥护,中医为国为民的价值就荡然无存。0 X4 ]8 M- u. G$ W  G

% l: F$ f* ^/ K6 P' d: S所以,平时可以不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争一争,为了捍卫中医最起码的生存权利,但凡给中医一条活路,中医是不会去争的。君不见,到处是中医黑的大本营,知乎百度微博,比比皆是。
. x" ^8 l9 j; X) T ) ]' U( d( E+ Q9 l# D
如果中医被黑得里外不是人,老百姓就不会再相信中医,即便治好了病也会被认为是侥幸,治不好才是正常。
/ o. h& S7 Q' K5 u ; w% Z' N% \) W2 f; t
这次疫情就是最好的表现。治好了说是自限性疾病,中药不过是安慰剂,不吃患者也会好。武汉早就制作了中医治疗方案,结果成为一纸空文,中医迟迟无法介入,在全国中医介入率高达90%的情况下武汉才30%。难怪庞涓教授呼吁,不是我们没有中医药,而是中医药送不进去,是受方不接受。中医从来没有赢过一场网络骂战,中医说不过西医,西医给你扣一顶不科学的帽子,就足以让中医解释半天了。但是中医从来没有输过一场民族大义,国难当前,中医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灾难结束,中医退居幕后,无怨无悔。5 C2 G( }, M% T8 U, R

; d  S5 @* r9 A' d9 C* {因为中医黑的存在,这次疫情有很多人打死也不愿意服用中药,很多老百姓在中医黑的误导下认为中医治不了病,中医是慢郎中,新冠这种急病重病中医怎么可能治得了呢?一位阿姨服用中药一天效果惊人,告诉记者,她以为服用中药起码要三个月才有效呢。看看,老百姓对中医的误会有多深。如果我们不出来澄清,不出来争一争,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任由中医被这么误会下去,中医灭亡很快就会到来。& B6 a) v5 S/ V7 ^  p
# l' ~% H* r. Z% x
曾经有一位中医黑得了新冠肺炎,被中医治好了,还放出狠话,说不明白中医是怎么把自己治好的,出院后还会一如既往黑中医。
4 F& O6 c$ l) f1 a7 z
. r% `4 L- u" C. D1 }$ }人心如此,岂不悲乎。
* ~% w1 c  l4 J* x6 A2 i0 F: Q& ]. I! P) n4 \; k

: Y3 C2 D' h& j" B
( R& |) M2 _" j3 D: W
! Y: T% N8 k3 i* r; v一向温和的罗大伦博士也忍不住了,在微博发声,声讨中医黑的罪行。罗大伦博士说,这些人不愿意喝中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中医黑是脱不了干系的。
/ M$ R. i# W" Q9 P
6 c( W0 T) T8 T疫情之下是另外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处处遭到打压,为中医发声的文章动不动就被删除,为西医发声的文章堂而皇之,大行其道。西医可以随随便便封杀中医的文章,中医却没有一点权利封杀西医的文章。这就是中西医之争的残酷现实。6 h2 B. q! C2 @* O

' V! X  e5 \! u. o+ L就在张伯礼呼吁疫情结束后不要忘了中医的时候,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美国利益集团就按捺不住了,3月6日下午,国新办在武汉举办新闻发布会,美国记者咄咄逼人,质疑中医药的作用,企图抹杀中医在这次疫情的全部贡献。
. F+ \" U& L5 c; U0 Y4 U& j $ U+ I3 X2 P&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盛气凌人问道:中国强调了这次疫情的中医作用,而世卫组织却没有提到中医药,提到的是一种来自美国的唯一对病毒有效的瑞德西韦,你们这样做不是与世卫组织矛盾吗?你们治疗的依据在哪?中医治好的病例是不是自愈的结果?  a) ~- v- r0 A' W

3 L1 y5 U# |* Z" j  e1 u2 ^; s说实话,是个中医人看了这样的提问都会生气的,恨不能跑过去抽这个美国记者的耳光,这是典型的利益集团的嘴脸,各种狡辩,还在说八字还没一撇的瑞德西韦,都这个时候了还要挑拨中国与世卫组织的关系,疫情还没结束就想卸磨杀驴,抹杀中医的全部贡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 h; u' G9 t" B+ c0 `
  m3 Z% g  t. }8 J中医不想与西医争,可是遇到这样无理取闹的,你不争还真不行。0 K; v+ ~( Z( U
' H- [$ Y  W' c
必须要出来发声。这次中医药介入对疫情有以下作用:
$ s: v/ N: p* V9 o9 A( d 8 |* q2 l, l; x- ]! q! l. a$ b
第一,极大降低死亡率,使用中医治疗后,很多定点医院都是零死亡。第二,这次疫情大多数是轻症患者,这是中医最拿手的地方,使用中医治疗后没有一例转为重症患者,这一点意义重大,没有重症就没有死亡。由此可见中医药绝对是生命的捍卫者。第三,使用中医治疗后,很多重症患者转为轻症,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中医救回了很多患者宝贵的生命。第四,使用中医治疗所花费的医疗费远远低于西医。
2 j4 M1 Z  s$ q3 P
9 B9 F* Q1 ~9 o事实胜于雄辩,就让我们用事实来堵住这些利益集团的嘴,以下就是中医在这次疫情中的贡献,请大家转发朋友圈,告诉家人朋友,疫情过后不要忘记中医。
+ t% S0 _4 i' o; @# v' S/ a8 W: \! [1 j

; h& z: U1 S& q: s; h$ `. N- z7 r" Q+ v% d6 }

5 ?4 f5 t! U2 {- z( \
( x- a$ s: \1 V6 T, t. d* ~ # X( @& L: W- x$ k
同时小叔也呼吁,失去中医是中国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损失。试想一下,如果中医灭亡了,任何一点小病都要跑去医院,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吗?所以,该出手时要出手,不要总是沉默,要站出来为中医发声。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管,自然会有其他人去管的,那么中医离灭亡真的不远了。
$ C/ X+ N0 {# {& p + w, i$ F% {! w2 m' v3 A, Y
希望这次疫情结束后,中国能够成立专门由纯中医人领导的医疗机构,西医领导下的机构只能把中医带入歧途,只有具备纯中医思维的人才能建设中医,复兴中医。+ e0 W9 v& n8 v# |
9 N$ D' b% s$ v) K' |- L
救救中医。
1 S) X) N. k6 T  }& C 8 \* M) n# I+ ~
3 ^2 r" q5 j& I' s5 P* H4 A
% |% l* L* O& c" m# T1 B: i
特别提醒:美好的一天开始啦,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小叔另外一个公众号——『文小叔说历史』,大家微信搜索关注一下。由于精力能力有限,微信规定只能入选100条,留言不能全部回复,请原谅小叔。小叔分享的方子仅做交流,不要随便服用,后果自负。4 e2 G+ r- r% k; R, z
福利来啦:打开公众号对话框输入“月经不调”“感冒”“脱发”“手脚冰凉”“胃痛”“肝气不舒”“伤精”“上热下寒”“脾胃”“失眠”“祛湿”“气血”“减肥”“便秘”“腹泻”“肾虚”“祛痘”“咳嗽”“鼻炎”“颈椎”“抑郁”获取相应调理方。
% {. O5 a4 n! 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5 17:47:24 | 阅读全部
这一次,方舟子差点坑了全国人民!中医黑的罪孽,如何洗赎?
7 v* B0 ?! i& @9 t* z+ U* J& U+ ?4 l原创 岐黄君子  民间传统医学联盟  今天
5 c, r3 x9 ~.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p0 I/ V; F( [0 E( n" p0 {" Y' r: _- S' |

& \# k. X& l, b4 v6 e% @1 p# I/ P
/ I+ p& z& W. J* f/ F& \

5 b4 {  _3 c! R1 a4 C' {8 |- S; p6 C; z4 }# A
往期精彩回顾/ R2 K. r+ F. Q3 J+ G6 S, m
0 x3 a1 W* w7 D/ r3 w) F
“查处近100个民间中医后,我后悔了!”一卫生局人员的忏悔……
4 ~  w1 _( e; N/ V: a# R" g$ B
, J7 Q9 A7 p; f+ L" B$ K打脸美国CNN!打脸中医黑!大锅中药海外开煮,天佑中医,必将复兴!9 j; s! V2 ?- e; g# M, m
2 r. x$ M* f3 x+ U
实力说话!靠一堆证件走江湖,这样的中医到底行不行?!6 F* O- Y* o# \) y2 F$ S# z
& d9 l- q' B# P% |0 o

4 q  i, z5 I, j% x( I3 X$ M/ S3 s
& f6 Y9 K6 t( P; m; R6 c2 J0 W这几年中医的越来越多,怼中医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虽然中医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B  E. M3 c2 N5 A5 o) m) o0 N

2 _% ?! T* X' i  @0 |! n; q7 i: B

# J8 F8 c7 [# Z2 N" ^) B. O但是,仍然被一些不明就里的人怼来怼去!
& e1 f# h* F0 B3 `
3 I0 q/ m/ t8 U$ K4 t4 v5 [; ~" {6 a" N5 n) e4 u. Y/ R; `) ]
" D; k" W7 Y6 z* c$ u+ S
五千年的医学,一两句话无法否定,但是凡是攻击中医的人都出名了,尽管有些人拿中医来行骗,但毕竟是少数,抓住个别来否定全部显然是不合适的。
' g2 g6 q0 U  z3 n8 q
8 B% P, N' [, J% t
2 K4 `/ p1 ^( d+ Z昨天发了一个这样的视频,, l9 q3 K9 L  z+ d7 ~& ^4 w/ b

. x9 B. J; c: g9 L) ?视频中有一个中医和方舟子骂战,
" n; r- d' O( D) q* C" y- o9 P9 F4 ~. d2 B; }8 q
还说方是个你骗子,要起诉他!
% B# A- |) ^$ y& x4 r
# Z$ ~. ~( n& E# J; D5 g! ?: L, ^3 C

4 I3 h4 }: Y- l$ k, _, v! [5 `& P
! \1 ^: K9 ]5 }6 R9 s! `% c! l
引起不少朋友的关注和讨论!* k6 s+ J% o& A9 l6 a

* r* ~7 L" v; m8 m% F
+ s: T# J* [7 j) D, _
$ S, c6 t. S2 d3 q" Z! K方舟子一直是反中医的斗士,就是下面这个人:
0 T: y3 i8 S% l/ G- e. t$ ~+ ]$ n9 U# ]
/ \5 R) B# F+ W# c1 [1 b
3 \1 I; d- A% i9 ]6 h& e" ?5 H& q
3 [  m6 ^# b1 p. h( v# ?& x
# ^. r5 k$ s" W- O7 }1 P

5 b& I; v, L3 N: D4 ~7 V. r1 m
对其本人不做评论!( ~3 p$ i0 {2 G( w

, }% y, Z$ a2 b# P. g* G$ w" ^
0 J" d$ p  v# x* b* L, p, I1 ], e; z7 N7 h) q, v. ^! w9 `" I! h
但是,除了上面视频中一些怼中医之外,他在网上发表的一些反中医、黑中医的言论,让一些中医黑当做经典,纷纷效仿。
8 N1 C4 F' m; ^) n5 w3 |; A$ A9 B' _2 i

6 b' w0 {" o  Y! c: w1 J5 \' U0 U' Q" X) H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开始的时候,方舟子发文章不建议人们戴口罩!
9 a/ T* w+ M# |/ j
8 S% O3 ^  w* h) R0 ~
: h+ a% a2 p% v! x* j; V7 T/ m0 z) |3 Z! [
这和前一段时间的欧洲和美国做法一样,结果呢?! \! }2 t% a" Z8 H6 D7 y
0 v( k  f9 d7 u% {' q
( i+ \* Q6 p+ V
2 U; q8 C/ Y0 {4 T0 t7 c2 K  H  ^

1 r* C& j- D" [. `+ `  u8 t4 [# `

7 e; x: {) t+ ]& h& S3 [6 i% W7 c6 M) Z) A7 L! l
简直是鲜明的对比,我们国家要求戴口罩,好好隔离,现在我国疫情过了高峰期,外国则是一片惊恐!
7 d4 o' a1 F" K7 I: Z9 m. M: s( N, U: [7 W% E
  l) M8 J$ R9 f$ A6 S
3 h$ Y5 [, y4 y
据法新社最新消息,3月13日,澳大利亚内政部长彼得·达顿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而他近日刚在美国参加了五眼联盟会议,与会者还有英美加新四国的部长们。这是国外政界又一个被确诊感染的最新病例,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已经有41位政府人员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 q) @9 p& B9 a' K0 ~
) a6 |6 q' f* y# L
# k9 U# K/ |* q  |# {% X
1 w5 J, F6 Y* R2 H; k这就是不戴口罩的后果!
$ Y+ G2 ]2 z# ^- I& I5 g2 T$ ?! q6 l% H
) {5 T" B* ]! H: t! g
7 I; R3 U4 b! y  e6 K7 f/ S" k& J+ v% B0 H* r" K
方舟子的言论差点坑了中国人民!* g$ z  m9 S2 y( S& v6 D5 s
7 e6 V5 H  V* g3 S% h5 C
5 r# x9 W) f: B' u% x

! ?4 J$ ^/ R& H谈到中药,老方当然是抵制到底,彻底否定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作用,还发表谬论,让人吃中药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可以自愈,二是没有救了。
+ }/ G5 H/ B0 ^/ ~6 o# G
" o* ]+ v4 [3 n% C7 Y: A* y- u% R  F# i8 c# \# q
) t9 Q0 ^% h* X2 x1 Y

0 j' q# C; G7 A0 M( P0 o! g) j( p
- B3 w7 y2 C7 ^: i- L4 C+ @0 `还说方舱医院使用的中药也是骗人的,甚至连这些参加抗击疫情的医生也不忘记诋毁,说医生滥用药!
/ y! [, L: `6 F2 E2 m6 v0 U9 m3 e3 q! ?; P# r' v, V

) b2 s5 T6 W  X; c9 o9 \" F
* e7 F  \& v$ n& V1 F# U7 ]: x不知道方先生是什么高人,可以对中国抗疫指指点点!$ Z5 Q' K9 V* H$ `0 K! P+ h. a# m1 U1 N

$ y) t* z; c6 \
2 s1 a. _: D$ b( N7 w+ X5 t  x. ~2 C- V& d5 {, ?6 n% k
& h5 Q  q- C% d
4 ?& o# Q7 E$ E7 {; z6 i; r' l
总结下来看,都是因为黑中医而黑中医!& W2 c- D! w; B+ \3 h6 N' a
  g* }) M! V  I. X
) L# h" N$ y2 c$ s/ Y

6 ^; D( G. @  x: w8 Y后来证明,这些谬论都是实力打脸!/ L4 N5 ~* T; U0 B' t
3 W3 C3 z0 d3 `- \* P
7 G8 Y% C7 M9 t% z

, Z$ t9 G) O( V2 P" D  [3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袁林表示,这次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中医药特别是中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V# P, @7 c+ C# @

' g2 x+ j! M. C& ?& O  P; M$ D5 e5 a

8 r9 o# v4 y, l& M/ E0 ^& T2 d: q: ?4 G! ?

- t8 v, U/ j! Q' t% Z+ S. e# [- c! d
9 Y# n# C+ R9 p: ~; h7 d6 }% c" H, R9 J

# z% N$ o/ g: [7 p) B- }
( C4 ^  [8 g( b& n+ t  E1 D+ z虽然脸是被打了,但是那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呢?3 c: l' s8 w1 Z2 G
) e( `( S) U- C2 h

' A/ |: m- ~8 h8 F) J$ `& t9 q
. [& t) X$ }2 A4 s# s4 T疫情初期,全国人民还没有重视,有多少人会因为这些中医黑的言论而影响判断,甚至是果真不带口罩到处乱跑?这些人感染算是谁的?感染了一家人的后果谁来承担?! S6 F$ q6 _' e6 K: H# P
3 I0 U9 a5 Q4 J7 O

( i! U8 ~( p+ `7 c' ]  F
1 |. y, I) g5 d& Q  d: a当武汉医院一床难求,很多病人在家隔离,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病情越来越重,有多少人因为中医黑的言论而放弃试上一试?
- p6 v  b, v- B& ~7 I  }6 |) R" v- P# L. [' A
/ P4 d% }& f* M# R$ O

: L: `% `5 v/ D- j" L0 R罗大伦曾经在微博上有过这样一番感慨:
6 j, E% e' i% J& n, @% O0 q. a# a' K; D) o1 P
& u% }% c! S6 ~8 _+ I8 B* r$ a. Q' b
8 I; q, A% B1 O3 X; X8 Q( {
今天,我还要再问一次:
$ \: ]" D4 i$ M% I2 W1 l* M" V
9 \2 T6 U3 O" N) ~5 ~9 T2 ~
; \9 Q8 t* @! m/ ?/ \) ]  p8 E  j+ k" L9 a- n/ b( g2 X: g
面对逝去的生命,中医黑的罪孽,如何洗赎?
" Y8 a; D+ ]4 u3 G0 i) A% `1 q3 _% h
" M" |8 R. U; }) ]' C: ^  z

3 E! F1 z1 J9 n5 w5 z)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