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技之长 / 正文
《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第四十一讲
马京雪 发表于:2018-4-24 08:00:3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047
我们在上一讲中一起学习了《扁鹊论诊损至脉》这一节的关于“至脉”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扁鹊论诊损至脉》中的关于损脉的有关内容以及扁鹊与《难经》的关系。
脉一损一乘者,人一呼而脉一动,人一息而脉再动,气行三寸。十息脉二十动,气行三尺。一备之气,脉四十动,气行六尺,不及周身百八十节。气短不能周遍于身,苦少气,身体懈堕矣。脉再损者,人一息而脉一动,气行一寸五分。人十息脉十动,气行尺五寸。一备之气,脉二十动,气行三尺,不及周身二百节。疑气血尽,经中不能及,故曰离经。血去不在其处,小大便皆血也。
在我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史书称为“乘”,“脉一损一乘者”,就是一本书上记载一损的脉象是人一呼气脉搏跳动一次,一息脉搏跳动两次,气向前运行三寸,十次呼吸,脉搏跳动二十次,气运行三尺。一备之气(二十次呼吸)气运行六尺,照这样计算下来,水下两刻的时间气运行人身八丈一尺,合周天180度,人身180节得不到气血滋养。这样的气血运行无法满足人身的需要,所以会出现气短,乏力,气不足一息,肢体沉重,身体懈惰,人感觉很疲惫。这是一损脉的表现。再损脉的脉象是人一息脉搏跳动一次,也就是说人一次呼吸的时间里脉搏跳动一次,气运行人身一寸五分,十次呼吸脉搏跳动十次,气运行人身一尺五寸。一备之气,也就是二十次呼吸,气运行人身三尺,在水下两刻的时间气运行人身四丈另五寸,只有人身经脉长度的四分之一,周天的九十度,人身还有二百多节得不到气血滋养。脉再损的原因是气血虚弱已极,不能充满经脉,而正常的运行于周身,这是不正常的表现。气血虚弱之极,无法充满经脉,这种情况可以导致气血的因虚致瘀,因瘀而出现大小便出血。按照古人的呼吸频率计算,脉率只有10次/分,我们现代人的呼吸频率12—20次/分计算的话,脉率12—20次/分,又伴有大小便的出血,这种大小便出血往往是体内出凝血机制的障碍,例如现代医学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这种临床情况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原文中还记载了比再损的脉象更严重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脉三损者,人一息复一呼而脉一动。十息脉七动,气行尺五寸(当行尺五分)。一备之气,脉十四动,气行三尺一寸(当行二尺一寸)。不及周身二百九十七节,故曰争,气行血留,不能相与俱微。气闭实则胸满脏枯,而争于中,其气不朝,血凝于中,死矣。脉四损者,再息而脉一动。人十息脉五动,气行七寸半。一备之气,脉十动。气行尺五寸。不及周身三百一十五节,故曰亡血,亡血者,忘失其度,身羸疲,皮裹骨。故气血俱尽,五脏失神,其死明矣。脉五损者,人再息复一呼而脉一动。人十息脉四动,气行六寸。一备之气,脉八动,气行尺二寸。不及周身三百二十四节,故曰绝。绝者,气急,不下床,口气寒,脉俱绝,死矣。
   三损的脉象,人在一息加上一次呼气的时间里脉搏跳动一次。十次呼吸的时间里脉搏跳动七次,气运行人身一尺五分,二十次呼吸,脉搏跳动十四次,气运行人身二尺一寸,在水下两刻的时间里脉搏跳动180次,气运行人身两丈七尺,气不能遍及周身,还有二百九十七节多得不到气血的滋养,所以这种情况称为争。争的这种情况是由于气血微弱,不能相将而行,气为阳,主动,血为阴,主静。由于气血虚弱,气虚不能摄血,血虚不能裹气,于是气血各自呈现出自己的阴阳本性,“独阴不生,孤阳不长”,出现了这种气血不能相将而行的情况后,由于气血不能相互滋生,就会令气血更加虚弱。肺主五气,凡是人身之气都为肺所主,现在气因虚而闭,气闭塞不通,肺主气而朝百脉的功能受到影响,所以会出现**气机不利和脏腑枯槁(gao)。气不能帅血运行周身,就会出现血瘀于身体之中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话人也就死亡了。四损的脉是人两次呼吸脉搏跳动一次,十次呼吸脉搏跳动五次,气运行周身七寸半。二十次呼吸,脉搏跳动十次,气运行周身一尺五寸。水下两刻的时间气运行周身两丈另二寸五分,以人身三百六十五节计算,还有三百一十五节多得不到气血的濡养,这种情况称为亡血。亡血就是血液运行失去正常的运行规律,身体极度羸弱、疲乏,大肉已脱,瘦骨嶙峋,这是气血竭尽,五脏失神的表现,死亡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了。五损的脉人两次呼吸加一次呼气的时间脉搏跳动一次。十次呼吸,脉搏跳动四次,气运行六寸。二十次呼吸,脉搏跳动八次,气运行周身一尺二寸。水下两刻的时间,脉搏跳动108次,气运行周身一丈六尺二寸,周身有三百二十四节多得不到气血的濡养,这种情况称为绝。绝就是呼吸喘促,身体极度沉重不能下床,呼吸出来的气也是寒冷的,脉搏都摸不到了,病人死亡的时间到了。
. s8 T& A! f7 U8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24 08:01:02 | 阅读全部
扁鹊所论述的损至脉在临床上我注意观察的话是可以见到的,至脉见到的几率大一点,损脉见于一些体质虚弱的病人或者老年人。前几天见到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太,一生有八九个孩子,现在出现了损脉,医院的医生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对于损脉的患者,能不输液的就不要输液,因为这部分人的阳气很弱,静脉点滴的大量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水等液体会打击人体的阳气,很多的老年人住着住着院就心衰死了,也是这个道理。3 k- u, ]# [& D+ r. G; J9 [5 P
关于脉诊的呼吸与脉搏至数的比例,有的说是病人的呼吸与脉搏的比例,有的说是脉诊医生的呼吸与病人脉搏至数的比例。在临床上我仔细的观察过病人的呼吸与脉搏的比例永远是五比一的比例,但是这个脉象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这个病人的呼吸与脉搏的比例的说法我认为是不可靠的。呼吸与脉搏的比例应该是脉诊医生的呼吸与病人的脉搏至数的比例。我们在临床上一定知道自己的呼吸频率是多少,只有知道了自己的呼吸频率才可以推测病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在去体会脉象的变化,才可以逐渐的进入脉诊的大门。脉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对于病人的气血运行状态,病势的推断,病情的探知具有其他诊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脉诊需要长时间的体会积累才能体会到脉诊的精妙。; M) l) E8 P' E, r& J4 ^
扁鹊对于损至脉的研究,是从脉体的大小长短,脉搏与呼吸频率、气血运行速度的关系出发,概括出常数,然后再推导出一至五级的不正常情况,脉动过缓的属于损脉,脉动过快的为至脉。8 N0 S. U' G" C$ k' A8 k  |
扁鹊论损至脉,其原创性的学术思想,被其后的医学家所继承,并且逐渐发展成由“虚”到“损”的“虚损学说”。从《难经》到《伤寒杂病论》,以及后人治疗“虚损”,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我们在以后的章节里还会继续讨论关于“虚损”的内容。下面我们接着学习下一节《难经》与扁鹊的关系。# X( h3 V& z' _1 l- o& B
扁鹊的医学著作除了《扁鹊内外经》见于《汉书•艺文志》之外,《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23卷被列在“经方”之中,其中收载了扁鹊治疗疾病的方药经验,但是日久失传,本来的面目我们已经无从查考。《旧唐书》《新唐书》记载《难经》是扁鹊的著作,但是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这样的记载。与《素问》《灵枢》一样,《难经》中频繁引用“《经》言”达到35次,几乎是“八十一难”的半数,可以看出《难经》是成书于汉代刘向校正书籍之后。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云:“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叹其才秀也。”张仲景和司马迁一样并没有说扁鹊曾经著有《难经》。张仲景在序言中还指出:“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张仲景并没有明说《八十一难》是扁鹊秦越人的著作,《伤寒杂病论》确实引用了《难经》的内容,没有说这是谁的著作,也没有说这是谁说,我们可以看出张仲景在当时看到的《难经》与其他古籍一样是不署名的一部古代的医学著作。在西晋的时候,著名医学家皇甫谧说《黄帝八十一难经》,认为《难经》是黄帝及其臣子的著作。《太平御览》引用皇普谧著作的《帝王世纪》说:“黄帝命雷公歧伯论经脉,旁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皇普谧在作出这个论断之前并没有进行过考证,就认定《难经》是黄帝及其臣子的著作,不久之后皇普谧的意见就被否定了。《隋书•经籍志》的目录中有“《黄帝八十一难》二卷”,但其中并没有注明作者是谁。" Q8 E2 S$ _: k/ F
到了唐代,杨玄操为《难经》作序说:“《黄帝八十一难》者,斯乃勃海秦越人所作也。”' [, b4 ~' R! X: G: }% W- S
此后,许多人都把《难经》说成是扁鹊的著作。著名文学家“唐初四杰”之一王勃为《难经》作序,对《难经》的成书和流传过程,描述得更是煞有介事。他说:“《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昔者歧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医和,医和历九师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历九师以授华佗,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夫子讳元字真道,自云京兆人也。盖受黄公之术,洞明医道,至能遥望气色,彻视府藏,浇肠刳胸之术,往往行焉。浮沉人间,没有知者。”. H' L: e# J. s1 l, y! @  F
王勃以他的神来之笔,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神传秘籍”流传路线图,这往往只有在武侠小说之中才能一见。他似乎有十分充足的理由才这样说,而我们必须要知道唐代王勃的说法不过是文人运用典故来神话某个文章、书籍的做法,不是经过严密的考证后的论断,不用进行仔细的辨别。
  R' `, F( Y: h/ Z2 W2 l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考证是可信的,“扁鹊言医为方者宗”“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开创的中医学源远流长,西汉时期,虽然有托名黄帝的医书流行于世,但是都是在传承扁鹊的学术,发展扁鹊学术的“新名牌”,绝对不是发端并兴盛于扁鹊之前或者之后到西汉年间能够与扁鹊学派分庭抗礼的另一大学派。我们在司马迁的笔下看不到还有另一个与“扁鹊学派”不相上下的学术派别。刘向校正书籍之时,虽然称“医经七家”,其实是医学著作的七种,没有说这些医学著作属于不同的学术流派。战国末年,公乘阳庆从“古先道”哪里接受了“黄帝,扁鹊之《脉书》”,仓公引用“《脉法》曰”的时候不区别那个是扁鹊的《脉法》,那个是黄帝的《脉法》,而是融会贯通,并传给他的弟子。我们认为医学发展过程中,从春秋末期到汉代没有明显的流派斗争,《难经》不是《素问》《灵枢》的解经之辞,他们都是扁鹊开创的古医学在汉代的丰富和发展。
$ {9 Z! w  ~. m, f+ R《中国医籍考》认为《难经》与《素问》《灵枢》一样都是古医经,他们的作者已经无法进行考证了,不必强求附会。《难经》的作者虽然不可考证,但是其著作年代却可以从书中的内容推断出来。《中国医籍考》:“《八十一难经》较之于《素问》《灵枢》,其语气稍弱,似出于东都(东汉)以后之人。而其所记又有与当时之语相类者。若元气之称,始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杨雄《解嘲》,而至后汉,比比称之。‘男生于寅’,‘女生于申’《说文》包字注,高诱《淮南子注》,《离骚章句》,俱载其说。木所以沉,金所以浮,出于《白虎通》。‘金生于巳’,‘水生于申’,‘泻南方火,补北方水’之类,并是五行纬说家之言,而《素》《灵》中未有道及者,特见于此经。且此经诊脉之法,分以三部,其事约易明,自张仲景王叔和辈执而用之,乃在医家实为不磨之矜式。”除此之外,曹老师认为在刘向校正之前医书没有经传之分,医书没有以“经”作为书名的,所以《难经》中引用“经言”的地方竟然有35处之多,也可以佐证《难经》成书于刘向校正书籍以后。因此,《难经》与《素问》《灵枢》一样,博采古籍,其中保留了《汉书•艺文志》中医经七家的大量内容或主要精髓,是集大成之作。大约成书于东汉的《难经》,一定继承了很多扁鹊的医学思想,其独取寸口的脉学创见,一直影响至今。其著作之中谈论脉学的内容很多,在这个意义上说,《难经》很符合“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的一般规律。
) {; m, c! R$ ]/ B, x. \因为《难经》与《素问》《灵枢》一样是成书于东汉的古医书,其中又汇集了汉代以前脉学学术成就的精华,比较多的保留了扁鹊所开创的古脉学的原貌,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深受历代学者重视是情理之中的事。以往认为《难经》是解释和阐发《素问》《灵枢》的著作,其原因在于对《素问》《灵枢》成书年代和他们与《黄帝内经》的关系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另外《难经》中所说“经言”有的与《素问》《灵枢》中文字相同或相近的,似乎成了《难经》是阐发《素问》《灵枢》奥旨的“内证”,然而《难经》《素问》《灵枢》中都引用“经言”,有着共同的祖本,同出一源而互相之间有不同的词语。其实《难经》《素问》《灵枢》都是《汉书•艺文志》中所称“医经七家”的延续,他们都传承了扁鹊脉学,而又有所发展,丰富了医学理论的内容,使扁鹊秦越人所开创的中医学更加的完善。
2 l4 e: F. T  M6 m7 W; M2005年,在首届内丘扁鹊文化节的座谈会上,著名文献中医专家余瀛鳌研究员说,《汉书•艺文志》记载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以及《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现今都已经失传,《难经》一书是否为扁鹊的亲手著作,学术界目前还不能肯定。扁鹊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的众多第一:中华医术集大成第一人、中医著书第一人、手术针灸第一人、四诊合参第一人、制做汤药第一人、倡导科学反对巫术第一人,等等。扁鹊精神,是中华民族品格与精神的代表,当前的文化价值超出了医学的范畴。1 ]( N) S* c% _7 |
李经纬教授曾经指出,扁鹊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他的历史地位没有人能够推翻。扁鹊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做了杰出的贡献,此前的甲骨文时代,是医巫不分的时代,敢于同巫术决裂,今天看来好象是天经地义很容易做到的,其实不然。把医学从巫术之下解放出来,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医学技术的支撑,要用科学技术为医学的发展开辟康庄大道。扁鹊开辟了综合治疗的先河,他治疗虢太子尸厥,由于病人不能服药,就先用针灸、热熨、按摩,然后再继以汤药,这种科学方法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扁鹊还树立了“全科医生”形象,现代中医也学西医一样分科越来越细,甚至一生只看一种病,这不仅会限制医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扁鹊能够随俗为变,不仅体现了他的服务意识强,也需要更为坚实的医学技术做基础。+ C6 T4 ?) q+ w/ z8 ^2 x* @5 p  O: x& C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