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袁其伦主任医师原创从针灸经络的历史和发展谈起
曹东义 发表于:2017-7-3 19:11:5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998
袁其伦主任医师原创. i" l# `: u2 ?6 j" s
“中医更科学,中医更伟大”系列论文之一:
+ g0 h3 Y: s6 L$ I6 A; E           从针灸经络的历史和发展谈起  ! _: @1 S: C& R/ T3 L6 H& L
袁其伦(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3 \- m% |# }1 y" C8 U& P2 J
                    英国振兴中医针灸有限公司' i9 v( p5 O) q
6 T8 R/ {7 l, {: i- Q9 m
[关键词]中医 中国新医药学 生命科学 应激科学 神经科学 针灸 经络+ n! e- ~8 H# ~# P$ T0 I( I/ A) r
7 B7 [: l" \5 U0 L( v4 z6 p5 f

) F/ F$ S5 \3 l1 中国针灸学的肇始
& t' g# W5 D0 S! m% L中华民族无不自豪地宣称:中国是经络的故乡,是针灸术的发祥地。在小学一年级的启蒙课本上,往往都有这样一句话::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至今仍以勤劳好学著称于世。就勇敢来说,在三五千年前我国古人敢于用尖的石块(后来被称为砭石),或敢于用骨针或竹针刺入皮肤医治伤痛,于是积累出了后来的针刺疗法;或者古人敢于用燃烧着的树枝刺激身体某些特定区域以治病疗伤,于是积累出了后来的灸术。这种勇敢不仅是一种美德和示范,而且所总结出来的针灸疗法还惠泽了世界的其他民族,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 }4 A3 r, _$ k: H: _在长期的生活观察和针灸实践中,我国聪慧的古代医家还发现了经络现象,也总结出了独到的经络学说,借以指导了中医针灸的系统发展。始于公元前战国至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和《难经》,以及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也都明确记载了中国医学的魅力。可以骄傲地说,由此开创了人类生命医学的起始之路,至今仍然是独盛东方并渗到了全世界[1]。这样的中医针灸难道不伟大吗?; z: U2 y5 z( G+ p0 U" A
文献资料还指出[2],尽管各文明古国如埃及、印度和希腊等也曾观察到了经络(Channel)的类似结构,但因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埃及两位医家发现了神经(Nerve)及大脑,使全部西方医学主流转向到了神经科学的领域。当然,神经科学显而易见的结构性和敏捷对应的反射性使西医学独占鳌头,近两千多年来迅猛发展并占据了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其中在微观领域的神经化学和神经内分泌方面贡献尤其突出[3],由此促进了西医学的深入发展。
: B2 I% }* d1 s3 S+ b由上分析可知,以中国医学为代表的东方医学与西方医学在分道扬镳后的2300年来,各自都沿着自身的成长轨迹和临床思维在发展着。其中两者有一些交流和碰撞,但并未影响各自的主流特色。也就是说,以生命医学为主要特色的中医学与神经医学为主要特色的西医学,由于两者都来源于各自民族的文明特点,也都受到了几千年医疗实践的检验,所以应该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特色不同!
; `/ ]1 X+ z6 B2 ?
. `% T! L8 d8 J4 A4 M+ Y2 当代中医学的遭遇和瓶颈+ u: K! t- Y8 V" Y0 E8 C0 ?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欧美的东西和知识潮水般涌入中国。总体来说应是一件好事,但在有些问题上显得过份了。例如在对待传统中医这个国粹问题上,许多要求“全盘西化”的人士罔顾中医的民族精神和医学特色,极力在医学领域“以西去中”,但是半个世纪的不成功用事实粉碎了这一企图。尽管近代以来也有过几次反对中医,要求取缔中医的浪潮,但那仅仅是“要倒洗澡水却也把婴儿也倒掉了”的初级层次而已。然而近十来年的反中医浪潮不单是出奇的深刻和广泛,而且已经在企图动摇中医的根基了。其中的典型表现正如大家所熟知的:
7 @6 V* b3 p, }8 Z# q①由张功耀和方舟子为代表的当代反中医派,联络海内外力量形成了一支别动队,运用网站和报刊杂志等,随时鼓动和处处发难“取消中医”“中医不科学”,甚至有了一批粉丝叫好。由此使中华国粹经常处于被攻击和污蔑之中。
. {9 h0 g4 R. W8 @②英国议会给中医的定义是:“无科学证据而与某种宗教和哲学相关联的疗法”。这种偏见致使英国十多年的中医立法化为乌有。许多国家中医生们的地位并无法律保障,更无中西医平起平坐的可能。5 q/ E7 p5 J2 Z4 K. J
③国际医药大鳄利用所谓“减肥茶事件”、“小柴胡汤事件”等,肆意夸大中药的副作用,阻挡着中医药的国际发展。所谓“废医存药”只不过幌子而已,实际上还是要消灭中医。0 T% R/ n( X" P6 Z* |
④国内西医界全面倒向西方的神经理论,甚至以此为标杆来衡量科学与否:中医学不能被神经科学所阐释所以不科学。这种标杆错了的恶果,正在误导我国医药科研走下坡路。难道就没有更科学的标杆吗?- b! l8 }! L7 C2 t; a+ n, g7 T. T
⑤中医药攻关队伍多年运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仍是无明显突破。甚至2016年中医科学院欹厅讲坛的大腕圈内,还重复讨论着“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选择”等基本问题[4 ]。这种几十年来找不着北的情况正常吗?
6 B% q0 E* S. ]! s2 b' J. L⑥国内中医药界不仅长期未有学术新果,自己又还受到了时代和西医的挤压,于是开始了“窝里斗”,认为结合医学是中医的掘墓人。这种内乱严重影响到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端着金饭碗讨饭的情景使人非常悲愤。3 r; U3 @7 L$ o, T8 ?2 _  J
⑦中医药的历史低谷致使乱象丛生:例如各种所谓“大师”、“大仙”招摇登场并还受到吹捧;社会舆论是“不要再死乞白赖地为中医贴上‘科学’的标签”[5]等等。这已经是把中医贬到下三滥的境地,是可忍孰不可忍!
' I; N6 Z: x/ A* v' F+ i& g7 i  M⑧在“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思潮影响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往往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淡忘了。例如中国新医药学近百年来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直至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发展到了高潮,可是却被西化浪涛和急功近利冲垮了。
9 F* b+ R+ O( B$ J) U. z: z6 a: @3 I
3 中医科学的应激本质揭示
2 x+ S' W; h0 H+ B1 Q8 ]3.1中医研究异军突起
2 D8 P3 \& T; ~  d' e" E, A
+ o1 X$ D6 d1 y" S) X3 r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