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散油类”,即现代化学常说的“精油”或“香精油”,是植物组织经水蒸汽蒸馏法所得之油状$ \7 F0 _% M8 D& n1 P& k, G/ e
液体,主要成分是俯类化合物,不同植物的精油,其具体成分是不一样的,烟草也含有自己特有成分的精2 P: d+ y7 ]* ~) d' M
油,不过数量很少,《化学卫生论》说每磅烟叶仅能蒸出精油2 厘,但生理作用极强。. w6 e. ^- O% Y1 f! M2 H; R
所谓“自散碱类”,现代化学称为生物碱或植物碱,是一大类化学结构复杂的含氮化合物,大多数都
4 `0 E8 e ^5 @8 w+ t9 G含有杂环结构。《化 生论》中介绍的烟草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是:将烟叶浸在稀硫酸中,然后滤去烟; k- |) z2 b' N$ g: L' M n
叶 ,将所得滤液加石灰后蒸馏 ,则 焦得水层底下有 无色油状物 ,这种油状物在空气 中能 自行挥发 ,其5 S" H/ S. r& n* Z
“味辣而猛”,“醉性”甚强 ,而且刷 r ,一滴足可以毒死一条狗。乾烟叶中含量为 2 分至 8 分/每磅,有强
8 \& J2 ~) A5 H# k/ K4 u: v烈的兴奋作用。1809 年,才对烟草中的生物碱进行分离提纯,1825 年瑞士化学家才首次将烟碱(尼古2 C% e. d( a* O' k. t. E
丁,Nicotine)分离成功。尼古丁这个名称来 自于 1586 年,一位法国植物学家将烟草定为尼古丁属。其* c* {% E) z& A# \; x7 ^
实烟草中的生物碱并非只有尼古丁一种,但他们的化学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 d$ \ v O4 o1 N9 G. K _4 q
所谓“炒成油类”即现代化学所称的“焦油”(tar),它是烟草在烤制或燃吸过程中形成的浴形物质。( Z6 _- t" I& a9 b, j# ~+ E* Q; m% k4 U
“性毒于毛地黄,臭味恶而且辣,兼有醉性”。将一滴烟焦油沾于猫舌上,猫立刻呈癫痫状,2 分钟后死+ _0 Q" f6 s D3 ]; v' Z: _# V
亡。南非土著用烟焦油杀毒蛇非常有效,其实我国农村也有常用旱烟管中的焦油或水烟袋中的烟水杀* z- o/ f4 S; b0 V' S3 \
毒蛇的做法。现代化学已经清楚地认识烟焦油的生成机理,它实际上是烟叶中各种有机化合物在燃烧# o4 t1 L& D2 }5 l! O4 P' u- h
不完全时经乾馏作用而产生的高沸点油状物 ,其成分相当复杂 。% y% ^8 L/ U, b' h7 l, E! u
《化学卫生论》成书于 1850 年,当时对烟草化学成分的认识不可能完善,直到2O 世纪初年,烟草化' b/ z6 a G3 g+ m7 T. O/ ~* t+ ]' n
学成分的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而更完善的分析工作是 1954 年由英国皇家医学会组织实施的,该会不
* T6 i) D9 Y R( \8 b0 ?仅分离检定了某些品种烟草中的化学成分,而且还进行了动物实验,提出了“吸烟与健康”的报告。
- A& ~% J1 Z+ z1964 年,美国外科医生咨询委员会也发表“吸烟与健康”的研究报告,并指出吸烟会导致肺癌,从而导致/ W; G2 P+ d- \. H$ C
烟草化学研究成为学术热点。根据有关文献的归纳,生烟叶的化学成分主要可分为 lO 大类:
: H0 L1 j5 U+ ], B% g, E" ]" M: c(1)碳水化合物及相关物质;(2)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它含氮化合物;(3)生物碱及其它含氮杂环化+ j+ s' a$ {1 j' e) c9 @
合物 ;(4)酶类 ;(5)有机酸;(6 )酚类 ;(7)色素;(8 )石油醚提取物 ;(9 )矿物质 ;(10 )水。3 l) w: _- O; E: P# l d! H
各种形式的烟草制品,如采用燃吸的方法摄人身体(鼻烟不属此),则烟草的燃烧历程主要有三个& S v' c" S3 j7 L1 m
阶段 :(1)300~(2时 ,低分子量成分蒸发或挥发 ;(2 )450~C 时,烟丝开始焦化热馏 ,许多成分产生热解 反4 v7 ]4 e9 G) }/ `
应 ,烟焦油主要形成于此时;(3)600oC 以上 ,烟丝无火焰燃烧 ,生成灰烬 。1 u& K% @0 r* g9 I) Z2 c
截止 1959 年底,据美国Chem ical Review 杂志报道,烟草和烟气的成分约 400 种化合物,1967 年该8 O& G. |5 O0 l. t
刊物又报道 ,已发现的化合物约 1200 种 ,1977 年继续报道 ,已发现的化合物达 2200 种。1982 年 ,R ec.
- V4 c% v% }5 s% NA dv.Tob,Sci8 报道 ,烟草和烟气已发现的化合物总数达 5298 种 ,目前每年仍在增加 。
0 W, N0 t* E. x9 F# H* F《化学卫生论》曾介绍了各国发明的多种吸烟方法,并比较各法对降低烟害的优劣。在今天看来, _1 t0 C; Y7 c0 a( _9 b5 y5 @8 U
这些方法均不如过滤嘴香烟。然而,吸烟仍然有害健康,下一节我们对此专门讨论。; G; Q8 [" T5 \. X& V3 d4 w
三 、吸烟与健康
5 B3 N8 d+ J% {1 Z9 F: E% s早在欧洲人发现烟草的 16 世纪,许多人都认为烟草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只是到了 1585 年,英国有
: T6 N- o- g. g" g) c- T2 m# r人因吸烟过量而中毒,从此不断有人反对吸烟,因而导致英国、奥地利、土耳其、日本、波斯(今伊朗)、俄
, {6 K# ]8 W" @* {" N& V% ^罗斯 、法国等先后颁布禁烟令 ,例如英国女王詹姆斯 二世将烟草进 口税从 200%提高到 4000% ;1615 年2 J' L- f ~' X* b P' Y$ V$ M
波斯国下令凡吸烟者都给以食骆驼粪的处罚,一名烟草商人被活活烧死;1616 年日本下令吸烟者要判( E5 ]( q; F: x
徒刑,并没收财产;1628 年波斯国王用烧热的铅块烫卖烟者的喉咙;1634 年俄国沙皇下令,第一次吸烟& z+ `8 A$ @4 C8 R; c, q' n+ b
者要受鞭笞之刑,再次吸咽者处死,吸鼻烟者割去鼻子;1635 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一次处死吸烟者! u; d4 W. y8 Z
100 人 ,每月都要因此杀人 ,禁烟令 实行 4 年处死者近万人 ;⋯⋯禁烟令这样严酷 ,但 吸食者有增无减 ,
. ?/ b" V( X; n2 S
- M; Q8 }. W$ X%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 r2 a# P, q$ uSum 21 th: j1 P5 {1 E y7 h* O
使得 当局无计可施 。到了后来 ,许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嗜烟如命 ,诸如波斯 国王沙阿巴斯二世 、俄园的 E- {' |9 N2 w
彼得大帝 、法国的拿破仑等都是 ,最精明的是法王路易十四,他在 1674 年实施烟草专卖制度 ,使烟草成- b, A! \4 M z# J
为法国重要的财政来源。大概在 17 世纪后期和 18 世纪初期,各国都相继取消了禁烟令。但是学术界' H: ]8 C' y9 w6 D
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定却越来越明确 了。
, E8 K2 a6 [( p( Q; y8 t如前所述,人们对烟草和烟气化学成分的认识,主要是20 世纪的研究成果,而植根于对烟草化学研
* Q; K3 M; E4 W究成果上的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认识,也是在20 世纪以后才逐渐明确的,l6 到 18 世纪那些关于烟9 i$ y8 [! M! m( [. B2 a. e
草可以治病的认识,后来被证明大多是错误的。成书于 1850 年的《化学卫生论》的第十五章说:“凡菸6 l5 b; y o* a+ T- i
或闻或嚼或吸,其感动人身大致相同”,“不过日用之以畅心适体耳”! “常用菸者,吸不过多,每令口渴,
# y$ Z5 _! f% L1 \, @又多生 口津 ,亦能安心”,“然用之过限,则令人吐泻体颤头晕 目眩,四肢乱动百体癫狂 ,不省人事 ,末则" N5 X! }, m1 ^2 L0 T# J; g- ?
死焉”。“不过限者无甚大弊,惟吸惯易成瘾,初虽无害,久则瘾深,能有大害,此菸之险也”。“闻菸过2 o( h Q9 o$ m% O* ?6 s
多 ,能渐坏鼻之内体,易致不辨香臭 ,又改变声韵 ,且易积食不 消,至末则生羊头疯或癫痫等症”。“凡用
; I0 P1 h H0 N; h" Y菸者 ,意欲安心平气也”。其实并非人人如此 ,甚至有人说 ,吸烟可以帮助戒酒 ,也未必都是如此。所 以
8 u: ]! y1 u8 c0 ]( a8 i! z/ M x《化学卫生论》的结论是:“菸于人身,能成二事:一安心平气;二感动脑体。令能连思而免紊念。但究其
* g* [+ ~4 K# z( e t6 n; H何能感人筋脑 ,令觉平安 ,则难确言”。足见在 150 年前 ,人们对烟草的生理效应 ,并没有完整的认识。
. h2 j: s5 U8 {7 V) z& H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1918 年 ),卷烟价格走 向平民化以后 ,医学界对烟草与健康 的关
6 q1 ?+ \( G# _" {' y6 R& L系便倍加关注,1927 年确认肺癌病例与吸烟密切相关 ;1955 年美 国明令禁止在香烟广告 中宣称吸烟有
- x- e ]# h3 n% |! a: b& j. v% `- p益健康,随后许多国家都禁止烟草广告,我国也于 1984 年,国家工商总局决定禁止烟草广告。由于研究 i# a& j4 n( M! s; T* r
成果不断增加,人们对烟气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这些化学成分是:# `8 ~% t. i; r: H# ]* b! B3 n2 Z
气相 一氧化碳 氰化氢(I-ICN )挥发性醛类 挥发性亚硝胺 氯乙烯 氮氧化合物 胺类2 k+ e+ S# R' M
吡咯等;4 P8 R2 |" ^; R1 } D
粒相物 烟草中特有的亚硝胺、萘胺、其它亚硝胺 多环芳烃 单元酚、儿茶酚 重金属 烟碱6 Z: k1 j4 N: u) z3 A
(尼古丁) 、降烟碱等。
$ B! @/ z; o& z. M( c% E4 e! M吸人烟草烟气或局部涂抹烟气凝聚物可使实验动物致癌 ;在消化道和吸呼道发生的恶性肿瘤与吸- ~: f8 t* W/ R7 ?
烟有关 ;膀胱 、肾、胰脏 的恶性肿瘤也与吸烟有关 。一句话 ,吸烟与癌症有不解之缘 ,各 国对此都很重# Y" O8 ~4 D2 M6 t8 G/ ~0 _
视 ,国外已有多起癌症患者起诉烟草公司索取健康赔偿的案件。我国国家烟草局也正在组织人力物力 ,
! q: G+ g7 s0 G0 X% o* B" f对烟草烟气 中44 种有害成分进行研究 ,其 中包括氨 、4 种芳香胺 、4 种亚硝胺 、3 ,4 一苯并芘 、8 种醛酮类
) L/ z% ?$ I8 w, Z2 |化合物、氰化氢、7 种重金属、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焦油、7 种酚类化合物、8 种挥发性有机物。在一般的1 o) z# P0 \# k) ~4 q& f( ]
科普文章中,通常把烟草烟气的有害化学成分说成是: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氰化氢和金
8 b, k& W% J5 W7 Y* }9 F1 R+ e# s属(包括砷、镍、镉、铬和铅)等6 类,而一般香烟包装的标识上只注明焦油的含量范围。' }+ l& q4 G3 K3 K
有意思的足尼古丁,历史上有关烟草具有治疗作用的报道均因它而起,现代科学研究也显示它在人
. U* l1 B: t: X5 k# T. m体内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延缓衰老,据说能够降低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和神经性智力衰退症,这可是烟
! B8 C5 Q: @+ w/ t草难得的对人体健康的正面效应,为此我国国家烟草局也在组织人力进行研究。据说长期嗜烟的老年# d1 Y( y: f; `7 \1 \& T
人,在身体正常的状况下偶然戒烟,反而有害健康。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见到正面的医学报道。
, ^' j# J- w/ U4 K吸烟和喝酒 、吃饭不同,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必然要污染周边环境 ,引起他 人被动吸烟。鉴于被
8 ~, e4 @+ k, ^( ?动吸烟者吸入的多为有害的挥发性成分,所以也会影响健康。最近在上海召开的关于肺癌问题的全国
" b. x. h# v" r& M( r* K9 }. q学术研讨会上传出,我国男性 的肺癌发病率增加 了 27%,女性增加 了 38%,这显然是被 动吸烟的缘
2 P3 M& g3 Y/ C# k' b故。 故而 20 世纪后半期 ,许多国家和地 区都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我国于 1985 年 10 月 1 日规定禁止9 }+ P. x. I, q% t4 x7 Y0 [
在铁路客车车厢内吸烟,1987 年6 月 1 日北京火车站成为我国第一个禁止吸烟的火车站,以后陆续扩
2 {8 t/ s& c% N6 l) @4 i大到其它公共场所,现在人们对禁止在某些场合吸烟已经形成习惯,也没有人反感,笔者担心的倒是社- R: J! T$ N% G- L% ^
2 6
9 M+ O* V& n* T" `: q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 ], U1 Q9 Y; x7 w) |5 ?2 K4 D$ B' T2007 年第1 期 饮食文化研究 总 第 21 期, [3 l% a% I' I+ a) e2 B
会上面广量大的中小型餐饮企业,菜肴点心酒水和香烟一起供应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这种有害他人健7 y# }) }0 u7 W/ ?/ A% {
康的习惯 ,似乎应该改一改 了。
, L. `$ O6 r! ?! Q# t! E当吸烟有害健康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后,是否烟草行业就要成为夕阳产业? 笔者以为答案是否定的,
; G8 q# U$ b* H& z ]这是因为利润丰厚税收卓著的现代烟草专卖制度,各国各地的政府并不真正热心禁烟,谁都不会嫌弃
" G: h6 a" @' [5 U' N! g“大把银子”,何况烟草毕竟不是鸦片。以我国为例,有一份报告指出,在 1989 年我国因吸烟导致的损
$ s) g- m# ^' |* W [失达 270 .76 亿元 ,超过 国家 当年 由卷烟生产获取的税收 240 亿元¨ 。表面上看起来 ,这是个得不偿失3 A9 z, g( x: T: b
的交易,但是这区区30.76 亿元的差额,比起在安排劳动力就业、满足市场需求、拉动消费和出口创汇方
# c2 u- q7 c4 O2 m' q面的成果 ,又算得了什么? 再如刚刚过去的 2005 年 ,全国烟草行业实现的工商利税超过 2400 亿元 ,比5 C2 h* Y. @7 _6 n$ k7 ?2 l
2004 年同比增长了300 亿元,增长率为 14%E11]。目前,个别省区仍以烟草为支柱产业,2006 年 3 月的
; X9 B" \4 h# l) ~1 m全国“两会”期间,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接受中央电视合记者专访时说,云南省的地方财政收入的50%
1 }) {6 A" P5 r来自烟草业,最高的年份曾达到70%。君不见,当今世界上许多特大型的烟草企业,采取“兔子不吃窝
5 s8 I0 G$ K: j8 N边草”的策略,像当年输出鸦片一样拼命地对外出口烟草制品。所有这一切,都是经济利益所驱动,所! f8 W5 M9 D, e5 A
以完全禁烟是非常难的。0 ?6 ^# r4 C9 ]: u
我们与其高喊禁烟,还不如切切实实地做点科学研究工作,把更多心思花在趋利避害上。我国早在1 f/ \2 M/ d- L0 {0 ]1 ]
20 世纪50 年代就在南京卷烟厂生产了“洋金花”牌药物卷烟,又于 1988 年在昆明卷烟厂专门生产了出# v. Z: i5 c( h) x6 F
口日本的“三七”疗效型卷烟。看来,不仅在传统卷烟的配方上还有很大的改良空间,而且在过滤材料+ W1 v- a5 Z- \: U( ]. Z
和吸用方式上也可能有新的突破。2004 年4 月,全国烟草行业召开了“降焦减害”工作会议,提出了“中. u6 \; R7 N$ z. r& t
式卷烟”的发展方向,要求研制出在香气和吸昧风格上具有显著中国特色,能满足 90%以上中国烟民的
, X& W4 b) x+ o* ^ M: j习惯,在保持一定尼古丁含量的基础上能够降焦减害的新品种,要求不仅对中国消费者要有巨大的吸引
8 s) |; D( L" ^" V Z力和亲和力,而且在产品名称、商标等外观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化文化的结合。会议充
3 p* i. }; i, x( l9 |. }/ g' i分肯定了南昌卷烟厂在 1994 年就开发成功的低害的中式“金圣”牌香烟u 。最近在许 多电视广告上 ,( f# z% Q6 Y2 t _5 z; W- ~; g% r2 U. K
由影星巍子和刘佳合作的“如烟”广告,据说该产品是由气流传感器、大功率集成电路、高频超声发声
. n+ Z" O7 j6 a) U器、雾化控罩等微电子元件构成的,可帮助吸烟者在吸人烟碱雾滴的同时,产生一种与传统吸烟一样的
/ g/ q s; d, w" h7 [快感。但也有人质疑这种产品同样危害健康o[13]烟草工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告别人类 日常生活既然
: L9 W! B5 m k- b不可能 ,那就只有用科学实验 的方法来趋利避害 。
( R* F8 g( J* L" J, F) Y因吸烟而诱发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部疾病,并不是烟害的全部,消化道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 ]: B, t- _: `$ E- \(如糖尿病)也可能与它有关,所以在许多宣传戒烟的书刊中,常常见到“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警示
! W) m$ x' c. W( q! ~, I @性语言,吸烟没有一点好处,可人们依然趋之若鹜,历史上还有过冒杀头危险的吸烟者,因此这不是个生8 ^ b9 n# r I) N2 s x! A$ h, e
活科学问题 ,还有层次更深的文化问题 。
* K; q+ ~' s8 W4 S. }# x7 [, I+ ~+ l四、烟草 文化+ [' ]6 H, g( d/ a% ? |, n. \$ ]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里,我们常常读到梁山好汉说的一句粗话“嘴里淡出个鸟来”,这说
+ M4 V; X6 ]6 B- H# e明人们在吃饱喝足之后,仍不会满足,需要寻找新的刺激。纵观古今中外,为了满足这个欲望,烟草是其+ K. P, N1 y. M) U, D
首选,酒和茶也属此类,但酒和茶没有烟草制品(特别是卷烟)方便,因此尽管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却
" j& ]+ Y1 C& i; ~宁可少活几年,许多名人都是如此。在美国,不仅开国总统华盛顿力主种植烟草;1941 年,罗斯福总统
) G8 e6 y4 l, E2 p- I. R' b- `说烟草是一种优秀的农作物,烟草种植者可以推迟服兵役的时间,1945 年他拿着卷烟去世。斯大林吸+ v2 {/ R9 V' T( e, e8 ^
烟长达50 年。在我国,文化名人如鲁迅、林语堂等都嗜烟。1937 年,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大
& K6 t+ @$ x! B谈他自己吸烟的乐趣。当然也有些名人以自己为榜样宣传戒烟,1994 年古巴卡斯特罗主席宣称,他花
/ W. A6 b8 P. t5 O" E& D7 T了五年时间,戒去了终生嗜好的雪茄烟。我们从这 名人 的生活经历中,看到了烟草 的魅力。这种魅# a- t- f& p4 o$ `. G0 T
2 7; X: \0 a/ m+ B5 D7 [+ y/ e; 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z e0 P& g. ^
2007 NO .1 DIETETIC CU LTU R E R ESEA R CH) h/ A' Y* N7 B s
力,不在于它的科学价值,而在于它的文化感染力,在于它无所不在的休闲功能。而且也说明了人在吃
0 J4 a# J6 S( E7 I& W; g, G饱喝足之后,还需要享受生命追求休闲,因此许多并不属于生活必需和工作条件之外的寄托精神追求的! m/ c9 }: g. U0 Z4 [* k: o
多种物质形态就成了休闲文化的载体。这种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叫做“长物”,长物的种类涉及衣食
; x" m) Z5 ]* W, ?0 ~' K. R住行 、艺术欣赏 、运动旅游 、强身健体等等一切领域 ,有人把这些称为奢侈的生活追求 ,其实并不尽然 ,高" Q2 h. t) t0 e
贵者富裕者看重休闲固属必然,贫困者也不等于没有他们的休闲空间,只不过层次和形式有所不同而
7 K/ D9 b. I, ^' ]$ r已。在这里,烟草制品可以算得上是纵贯社会上中下三层 、横连世界五大洲 的休闲文化载体。这是 因
; ^) x# v9 @& F+ n V3 e6 O8 Y为 :
0 x1 Z9 G% p H& {/ W, ?1、吸烟方式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7 @% m* s+ [) r: y# x- G2 z在吸食旱烟丝流行的地区和时代 ,从旱烟管的长短显然可以区别吸食者的社会地位和年龄大小 ;捧8 t' p# H N+ Y: F* m
着水烟袋吹着纸媚头的则多为地主富商和空闲的老者 ;吸鼻烟者把 自己的鼻烟壶的优劣视为炫耀 自己
0 J& c$ J' \6 Q2 z8 {8 o的手段;2O 世纪前半期口叼雕刻精致的烟斗或雪茄烟,使人一看就觉得是身份高贵具有文化教养的人
: n' Y: ^9 O! J物。在当前由于卷烟制品的平民化和普遍化,不同的烟牌标识代表卷烟价格的高低,它同样可以表示吸
1 @) ~) ]5 W! n+ u# V7 G烟者的富有和贫穷,以致在当今议论某个人的经济状况时,甚至以他吸何种牌号的香烟作为参考坐标。. S. _8 o/ ]( I
如果要考察吸烟方式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清末民初,徐珂在《清稗类钞》里记有许多名人吸烟的趣事,这
1 X+ f% g" X4 L6 g! v5 T1 V6 e里限于篇幅 ,不一一引摘 ,读者有兴趣 ,可 自行查阅 14]。
. j) H9 _4 k' B5 X2 、携带和储存方便的卷烟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休闲载体
& x t. g* r0 C# h% A9 K1 D- z关于这一点,几乎不需要另作说明,就可以判定笔者论断的正确。任何一个人都有 自己喜爱的休闲
1 g% R) i! q5 M' a" b2 x1 X方式和活动项 目,因为喜爱就很容易成为习惯 ,难以改变的习惯就是成瘾 ,这也是我们 日常生活 中的哲
3 ?7 I0 V/ ]' {" @: n4 y学。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成瘾 的效能 ,因此吸食卷烟极易成瘾 ,一旦成瘾 ,只要略有空闲 (有时甚至是$ G) \! ?% ^0 t$ O
忙里偷闲) ,就如下意识的动作一样点燃卷烟 ,猛吸几 口,宛若神仙。如果环境条件不允许 ,往往有痛苦9 J- a3 d! T' v( o( S# W
异常的感觉。1936 年走在长征路上的毛泽东 ,因为得不到卷烟 ,甚 至用树叶和干草代替烟草 ,只不过他
" T# {! e5 d5 b9 c8 e, ]没有成功,从科学的角度讲,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尼古丁的生理效应无法替代。, {7 @* Z. L! ]6 T( p* @9 W9 d
3、卷烟的机械化现代化生产 。昭示这种休闲产品普及的必 由之路
3 b( T% n5 V4 T2 H) T& M& L: I$ g作为休闲文化载体的卷烟,是所有休闲产品普及率最高的一种。在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上,卷烟生
7 t( x# m; Z& t: S4 y! u9 R, H, N产的科学技术的成熟性已经相当高了,劳动效率是很高的,一条生产线开动 1个小时就可以生产成千上
, \/ }5 Z" S" C# @+ G8 G万支卷烟,加之卷烟制品易携带,所以它的普及速度快得惊人,使得其它休闲物品无法与之抗衡。
! ] e8 s6 |% I* W. F5 d4 ?' d4 、烟卷小巧玲珑而不显眼 ,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 v7 C3 F/ k3 a5 J) s# l1 u. ~中国人有句俗话 ,叫做“烟酒不分家”,是说烟酒是建立关系联络感情 的重要 手段 。这其 中香烟 比1 X! E) [/ n4 ^! R; Q
酒更为方便灵活而且快捷 ,任何两个从未谋 面的人 ,只要能在一起点燃香烟 ,立刻就有 了议论交谈的话 `5 c! G' Y) m1 G! w5 l
题 ,而且利用香烟进行交流 ,也不会产生什么心理障碍 ,接受别人一支香烟 ,从那个角度讲都谈不上有什. d+ E; ?7 ], D$ N2 R& i
么大的问题。至于亲朋故 旧,交换一支香烟就是一个隆重的开场 白,可以轻松 自然地进行叙 旧。加之 ,
8 e% W' H' Z& ^+ C# C抽烟在任何条件下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 (除了现在规定不可 以吸烟的场所 ),所 以香烟成了办
" h( j# r+ C# s7 h0 o理公私事务不可或缺的媒介。
' ^: C' S J* X Q5 、尼古丁的兴奋作用适中可控 。使多数人不把吸烟视为畏途0 B2 Y. n( E8 o
凡是嗜好品都具有使人兴奋的成瘾性,这种成瘾性又以生物碱的作用最为普遍,茶、咖啡和可可等- k! N& @+ {' \! f
也都因其含有生物碱使人产生兴奋的感觉,而古柯、鸦片等毒品的兴奋作用过强,严重戕害人的身体健
) K" p$ n, T# i* S3 j' s9 H康,所以人们视为畏途,唯有烟草所含的尼古丁,具有中等适度的兴奋作用,并且可以控制,加之其摄人% X6 [+ |$ Q, \$ V4 s/ E( h, p
方式比茶叶和咖啡等方便,这是世界上烟民人数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前引《化学卫生论》第十五章所1 A0 \, _- D, J
说的“安心平气”和“感动脑体”,实际上均是尼古丁的生弹 效应 ,也就是兴奋作用。因为神经系统处于( v/ \+ k7 t3 ~- o4 q k- H
2 8/ D; G) n& Q, m: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U4 P) ~/ A1 J! G4 Q
2007 年第 1 期 饮食文化研究 总 第 21 期- E+ g7 w2 H O A
兴奋状态,千任何事情都觉得有劲 ,脑力劳动者好像 因此而获得灵感 ,体力劳动者则觉得精力充沛,加之
; o6 m2 M& o5 k# s) L3 O* U; F尼古丁的成瘾性不如鸦片等强烈 ,从而使得许多人乐意接受它 ,而且停止尼古丁的刺激 ,也不会立 即危' n# T5 \% Y, n- S* f. ]% |3 U
及人的生存状态 ,就连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