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朱学派:皇古融新,赓续传承原创陈达灿[url=]科学出版社[/url]' p3 f6 N! I9 x8 g# E" X$ S
2025年09月02日 06:04北京
* ]3 J& f( ^$ P) P2 b/ ~' E$ L! s* o; h! F+ t+ l9 q# k# O
) U% |2 F$ w% M* p0 y
国医大师邓铁涛题词(2016 年)[color=rgba(0, 0, 0, 0.9)] C( V$ M0 X% ?& } Q; [
章朱学派是以近代著名中医药学家章次公先生、朱良春国医大师共为宗师的近现代中医学术流派。: _0 w% M; E7 [, ]8 ?( D
壹" q. p% t6 z2 b: A ]6 V( `
章朱学派两大宗师 , J7 y, \% s: w) X0 ^8 v
6 X: Q) @5 K& A$ g
章次公和朱良春同为江苏丹徒人,都早年离开家乡,一赴上海,一往南通,师徒二人共同书写了中医药学的宏伟篇章。章次公,名成之,号之庵,我国杰出的中医教育家、临床家,生于1903 年,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名医丁甘仁、曹颖甫及国学大师章太炎。毕业后于上海行医,诊费极低,或免费给穷苦人诊病施药,被誉为“平民医生”。与陆渊雷合办上海中国医学院,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章次公应召赴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他针砭时弊,开创新风,提出“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治学理念,学术上打破门户之见,冶寒温于一炉,提倡“双重诊断,一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章次公医术高明,技艺精湛,曾用一味独参汤治疗林伯渠术后呃逆不止,名震朝野。毛主席两次与其彻夜长谈,赞誉他为“难得之高士也”。[color=rgba(0, 0, 0, 0.9)]! Y6 \! ]9 r8 M' w
朱良春大师为朱熹后裔,1917 年出生。幼承家学,老祠高悬“闽婺同源”的匾额以示渊源,后因病立志学医,先拜入孟河御医马培之之孙马惠卿门下,从读经背诵学起,之后诊脉唱方抄方,听老师讲诊时方。一年后报考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次年因抗战全面爆发,经校长介绍转读上海中国医学院,就是在这里,师徒望道相见,一个得人传,一个敏求师,相互砥砺,开创了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核心宗旨的章朱学派。1938年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朱良春携恩师所赠“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的印章回到南通,在此地开诊所、济贫困、办教育、捐医院,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 U( t' Y) y- n' \0 z, v贰
: q5 N( c; U) h( F& X 章朱学派学术贡献和荣誉
' q A4 E+ \/ w, U( m, ] 6 B: a. A" T s& U" i! s
朱老在80 年的医学生涯中,凭借过人的智慧、博大的胸襟和执着的追求在医德医风、学术造诣等方面独树一帜,其学术水平和个人影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形成了独特的“朱良春现象”。[color=rgba(0, 0, 0, 0.9)], _. {+ e8 m3 ]0 n2 i" o
朱良春气量恢宏,思想开阔,博采众长,努力发掘民间中医治疗疾病的偏方、秘方和独门秘籍,将季德胜蛇药、成云龙金荞麦、陈照瘰疬拔核膏民间医药引入临床,合称南通市中医院“三枝花”,均开发为国家级新药。他最早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理论,强调中医辨证须参考西医病理诊断的中西医结合思路,还系统整理虫类药的十四大功效和临床应用,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虫类药专著《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是著名的虫类药专家。朱老致力于痹证研究,提出“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治疗总则,与焦树德教授并称“南朱北焦”;创立的以多种虫类药组成的“益肾蠲痹丸”,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修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中成药,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他善于治疗恶性肿瘤,创立了“扶正消癥”的理论,帮助诸多肿瘤患者获得新生。[color=rgba(0, 0, 0, 0.9)]
8 S' q4 F C$ t& K* s" J2009 年,朱良春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实至名归。[color=rgba(0, 0, 0, 0.9)]. d) f$ _0 P/ A V6 z2 H5 I
6 z7 q y) u$ t9 J+ q1956年7月敬侍章次公老师摄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右立者为同学萧熙,左为朱良春)[color=rgba(0, 0, 0, 0.9)]
, d a7 G% U4 V3 O: N- s作为章朱学派的开山宗师,章次公和朱良春双星璀璨、卓然自立。师徒二人遵之超之,良春敬次公如父,次公写信称良春为“世兄”“贤弟”,一个对老师推服至极,一个视弟子为得人乃传的知己。两位大师都是义举赡富的高士,两人在民国年间行医时就以侠义闻名,他们对穷苦患者不但免收诊费,还赠药赠金,章次公被称为“贫孟尝”,朱良春有“侠医”之美誉。7 F6 o U7 U% B! G
叁( o- @2 S1 V0 m" U$ j
皇古融新,赓续传承 [color=rgba(0, 0, 0, 0.9)]
" n. E! Y3 E; l朱良春对章次公先生学术思想的继承可谓“至著者像也”。师徒二人都遵家法师法、尚医德;均办学校、创刊物、带高徒。遵循“知识不保守、经验不带走”之训,诲人不倦;共同倡导“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临床是根本”之旨;学术上同擎“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帜。临证时都病证结合,既博采众方,又创制新方。其用药精微犹如杜甫“诗律细”之境,尤以辨证论治最后环节用药上“专精细”见功,皆是虫类药运用的高手。章次公先生以宗师启其端,朱良春大师广其行成,收集医案,并编撰为专著。学派代表作有《章次公医案》《章次公学术经验集》《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等。在参与传承的过程中,朱良春中年以“学到知羞”为座右铭,而到白发丹心照汗青之际,更立“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志。此“至善”者,实乃二位宗师担杏林大道、传岐黄薪火之煌煌学派也。[color=rgba(0, 0, 0, 0.9)]4 m$ o; \6 m% M
2 s( p. C+ ~* \国医大师路志正题词(2021年)[color=rgba(0, 0, 0, 0.9)]* v+ _% f& m! ]8 q3 u: X) x
朱老高度重视中医学术传承,20 世纪初,在时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的支持下,与邓铁涛、路志正、颜德馨、周仲瑛等十五位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开启“全国名老中医师承项目”,开创了“集体带、带集体”的传承模式,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章朱学派至今已经传承五代,其学术继承人、遥从弟子逾千人。第三代亲炙弟子包括朱步先、史载祥、何绍奇、吕爱平、陈达灿、徐凯、方邦江、高想、徐凤芹、朱胜华、朱建华、朱婉华、朱剑萍、朱又春、蒋煕、曹东义等,第四、五代传人已成长为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坚力量,弟子门人遍布全国,在日本、美国、欧洲各国、东南亚地区等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color=rgba(0, 0, 0, 0.9)]" v6 m5 g* e+ S! ]
章次公和朱良春两位大师是中医界公认的继承发展中医的泰斗和楷模,章次公和朱良春所弘扬和倡导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是章朱学派的精髓和灵魂。章次公和朱良春两位先生德艺双馨,医术超群,活人无数,蜚声海内外。他们为人治学严谨,博才善思,情怀赤诚、胸襟博大,在医德医风、学术学识等方面都独树一帜,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布海内外,他们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color=rgba(0, 0, 0, 0.9)]* f4 O9 c8 K4 \" r) b
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章朱学派的发展、传承与弘扬恰逢其时,邓铁涛国医大师誉之“章朱学派、卓然自立”;路志正国医大师赞曰“道圆孟河千秋业,术精章朱万代春”。迄今为止,章朱学派已在北京、河北、广东、江苏、上海等地设立了名医工作站32 处,培养基层医生2000 余人。章朱学派的传承梯队日益壮大,学术思想广泽四方,济世活人,无愧于这个时代。
" u, f' F. t g8 ?$ j肆
3 R9 \. a- _7 z2 E: E' o 《章朱学派传承经验集》
5 r! ]: ]/ G0 x8 u+ i, b' K2 L
- V( d1 O* d, f' y( d9 D1 j+ z) J
- e9 E: {$ e" S0 ~2 f
/ h5 \, z5 U& s% Z2 |$ n7 W4 ?3 y0 B1 C1 D. k3 {) f
$ `/ u& D3 g% i, y" ^# N* u
8 L3 a2 b1 i3 e, h. v" R我和朱良春先生相识多年,一南一北,心灵相通。他与恩师章次公先生受过最传统的中医教育,但又最早提出中西医结合、双重诊断、一重治疗,主张借助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发展中医药。朱老早年创办中医学校、中医继承班,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多家大学、科研机构的客座教授,耄耋之年仍与著名中医学家一道发起名师带高徒的学术传承活动,著书立说,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通过几代传承,已然培养了遍及海内外的大批高徒,《》是由陈达灿教授领衔章朱学派海内外高徒门人的又一部经验总结,也是门人在传承道路上对恩师的最好纪念。
% g* B: n7 c) t1 F6 u4 K+ @5 Y
/ R: B7 m8 W) o9 w( b% P陈可冀 国医大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5年1月
. Y( K) U. u: K6 [5 V
: _2 Y6 V4 X# z
* ~' l" ]3 Y% o8 I3 Y5 ?4 m; K1 w& R9 _. \, G% x9 q" g
1 r, s" p3 `/ `4 [; F8 v* u& d) K
( r( ?6 Q3 }: e, T/ H
下滑动查看更多6 X. y5 r7 Q; B# L6 K! R: y
Slide for more photos4 y9 E, _1 D( E/ F2 m+ O
章朱学派传承经验集陈达灿 , 郭建文主编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6ISBN 978-7-03-082473-8[color=rgba(0, 0, 0, 0.9)]/ e+ r2 c7 w$ P# J6 v
[color=rgba(0, 0, 0, 0.9)]; ?0 Q' e! b: P$ C: ]
《》系统整理了章朱学派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展现了一代名医章次公、国医大师朱良春及其学派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章朱学派卓然自立”深入探讨学派的源流、精神内核及特色,包括朱老“求诚、求真、求精、求明”的治学理念、“辨证辨病结合”的诊疗思维,以及虫类药、毒药等独特用药经验;下篇“皇古融新赓续传承”聚焦临床实践,涵盖免疫代谢疾病、肿瘤、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等疑难杂病的诊疗经验,如益肾蠲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奇经八脉理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泄浊化瘀调益脾肾防治痛风等,并附临床验案与药对应用心得。[color=rgba(0, 0, 0, 0.9)]
& O4 v' u& c. N5 ?本书既是对章朱学派百年探索的总结,亦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指南,彰显了中医“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学术生命力。
. u; c, n2 B( e2 Y4 K' z- r' D1 q9 p) S5 k
8 A$ ]* l4 [# T' p" S) `
4 U' [# w5 m0 {4 `3 a$ H
. k' `$ A3 ?8 X
' v; _% J! g& x+ ?0 P3 @章次公和朱良春两位大师是中医界公认的继承发展中医的泰斗和楷模,章次公和朱良春所弘扬和倡导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是章朱学派的精髓和灵魂。章次公和朱良春两位先生德艺双馨,医术超群,活人无数,蜚声海内外。他们为人治学严谨,博才善思,情怀赤诚、胸襟博大,在医德医风、学术学识等方面都独树一帜,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布海内外,他们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章朱学派门人对恩师的怀念和报答,也是对中医学传承不懈努力的成果。衷心期待《》的出版,能为推动中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亦可告慰两位宗师,可谓善莫大焉!
9 H0 G9 E) d6 ]+ e
. o( M, S/ N: h! W$ \# Y! A王国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 原卫生部副部长 2025年1月 - w1 e( u) G* J) h% G" y
5 E2 v* z8 q6 {' Q+ `, |9 D
# P u+ E a+ H) ]
( u$ D- S$ D7 c2 I! o+ W
* T# W9 v2 ^. R9 U
& \, ^% L5 y! {; @, F3 U: E' o
8 K" Y" f" t8 _( k! M1 t, n
U2 W H% ?/ F$ |6 U: i3 b! Z% n[color=rgba(0, 0, 0, 0.9)]6 P! l8 ?# P! u7 n
本文摘编自《章朱学派传承经验集》(陈达灿 , 郭建文主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6)一书“第一章章朱学派简介”“序一”“序二”,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color=rgba(0, 0, 0, 0.9)]/ H+ T5 g0 |5 K8 A1 P$ B/ l
ISBN 978-7-03-082473-8责任编辑:刘 亚; N# h, Q9 y9 s9 l/ \0 y
! {4 [ s* q# U
(本文编辑:刘四旦)
V3 ^( ?/ t1 [1 l; P
; _3 e0 i7 C) ^; S3 S8 a( N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9 `1 O$ K( l/ {9 |# `: s6 D
0 |! b& J) {6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