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V8 K/ z9 X+ [/ e: C9 N+ c
由赵振兴先生的高徒宁晋草医堂•李源中医师领衔,耗时三年多校订、查对、整理、分类,把恩师赵振兴先生数十年来积累的近100万字的中医带徒学术资料整理成册《赵振兴中医师承学堂》系列5册。由山西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帮助、鼓励和鞭策我们的各位师友,这是一套:5 S5 }/ j% A' s9 c5 a
1.解读赵振兴临证经验之精华篇
! z! y0 J4 E; H' s2.学习赵振兴临证医案之姊妹篇4 _0 j' k! Q) \9 I2 T1 r& |
3.传承赵振兴中医学术之根源篇& u% y8 `7 x4 D V1 ]0 W+ j- j
——草医堂•李源
) |, }4 ^4 {5 P, h: N
( l) a: |9 _) a3 |9 W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H, N+ v% M- p* |( Z@李源(原名:李有缘) 
1 U( f h& Y. W( {: Z2 f0 F" V祝贺你,也祝贺赵振兴先生!9 j5 P3 X, I4 ~; z& K
这是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h8 ]. e8 Y _" G6 N
1 e% n6 {* Y! m5 b李源:
! e" F' d8 x; d% k@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9 l6 S$ t. ?% m' @: ]& o. ~感恩曹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使本书增色很多。。。- e+ F! W6 F1 t2 q9 M6 m
$ p0 M( q2 d0 z' Q/ [; y6 ]李源:
! V* ~4 |3 v6 v[图片]. ^! L5 F& A6 X; @6 g
6 V7 f* G( U3 ~) _- U4 Q/ g李源:
: |7 l8 h! H% s* m/ M[图片]- v/ S" s2 }" J
- T1 s+ N6 n- ?李源:; o% {8 N2 \4 o2 W+ R
[图片]; z' P! M+ o' G- J
, l1 `: v, h( J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9 S1 M$ ]5 F4 O0 W0 {@李源(原名:李有缘) 
9 a8 K, z }# j1 P+ f你把我写的序言电子稿发给我看看吧,时间长了不好找了! o, s+ N, l+ E* k( Y3 |' C
# W9 n$ g/ Z J1 w. a/ N1 k李源:
$ z. V3 ^; H6 p9 S( f2 h% r好的
6 i4 T- B# o% U+ v4 c《中医师承学堂》系列丛书 曹 序 庚子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收到河北名医赵振兴先生五部丛书的书稿,名曰赵振兴《中医师承学堂》系列丛书,包括中药、方剂、医学人文、内科、肿瘤与其他疾病的诊治经验,几乎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集大成之作,是他多年读书研究、临证治病、带教学生的经验之谈。虽然书中丰富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个人“原创”,但都是他看得上,认为很有价值的知识结晶,虽是一段一段的文字,一个一个的药物、方剂、病证的“杂谈”,但都是有感而发,有体会而谈的散金碎玉,很少有长篇大论的大块儿文章。 可以说,这是一套很实用、也很特殊的学术著作,每一个题目下边,都是一条一条的论述,有的长,有的短;相互之间可以有层次递进的关系,也可以是互相联系不紧密的排列;有的是古人经典的论述,有的是今人临床的经验交流,虽未必都是自己的心得体会,但一定是赵振兴先生觉得很有必要收录,或者经过自己的“再验证”,属于“传信方”、“实验录”的内容,可以有益于临床经验积累,从而属于挑拣出来的珍宝,就像追求时尚的购物者逛超市,或者是收藏家到自由市场去“捡漏”,尽管随手捡来,却又弥足珍贵。 由此,我想到了《论语》,也想到《朱子语录》、《毛主席语录》,只有大学问家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省略了一切不必要穿靴戴帽的礼数,也没有客客气气的絮叨,一切都是直奔主题,说就说得让你拍案叫绝,说就说到你的心坎儿里,点到你痛处的穴位,直接告诉你答案,让你刻骨铭心,永记不忘。 能写出这样的书来的人,一定是读过万卷书,看过无数病人的“斫轮老手”、杏林英杰。 我几年前,有幸目睹过赵振兴先生的藏书,那是他“处理”这些图书的最后一个程序,他把自己购买并读过的书,像砌墙一样码在屋子的墙边,有几米长、一米来高,他告诉我这些书都成了负担了,“没地方放了。你看着给它们找个合适的地方吧?最好不要当烂纸处理了。”因此,经过我的介绍,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白霞馆长在领导嘉宾的见证下,接受了几千部图书的捐赠,随后开辟了赵振兴先生赠书特藏阅览部。它们可以告诉后来的学子,一个中医大家是如何成长的。 如果说,赵振兴先生是很有特点的临床大家,可以从他的挂号费来谈,二十多年之前,其他中医挂号费几块钱的时候,他就一百块一个号,并且可以一号难求,后来涨到二百元,仍然一号难求。需要说明的是,他在几个地方出诊,虽说是一周五个半天,但是半天经常延长为多半天,病人太多,难以下班。 有这样多的病人等着,还能看那么多的书,写书的时间就难安排了。因此,这就有了本书“散金碎玉体”特殊形式的基础。当然,最后形成著作,多亏有李源等徒弟的勤学好问,不断积累,也有编辑部各位领导的赏识,才能以丛书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并以此留给历史,见证中医传承的艰辛。 有很多的读书体会,难以和盘托出,与大家一起共享。 虽然写了不少文字,在结束这篇序言的时候,仍然没有一吐为快的感觉。有的只是心中的沉重:读者朋友真能理解作者的苦心吗? 我不知道最后答案,因此,惴惴不安,唯恐辜负了赵先生的好意。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二零二零年十月一日国庆节 庚子中秋序于求石得玉书屋
* B5 N, w) Q+ i; M' |5 [8 ?8 ]0 {: X q6 b-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