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彤谈中医 | 我们正在见证中医药的消亡(上)* B$ E! D5 C* V; I
原创 2017-04-13 远 纪录中医
; ~4 Y! L/ [! Z" i# W& d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纪录中医”
* m3 \& {7 \4 t8 ^; p) A$ n( `6 @; W% D, U/ _
从小处谈,在“纪录中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千年国医》的筹备和拍摄过程中,张晓彤先生就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而从大处说,谈起现代中国的中医,张晓彤先生的父亲崔月犁部长更是绕不过去的人物,现代中医的基石,皆由此处起。* q8 v% x8 w) f
但现在的中医药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如若中医在西化的不归路上回不了头,你我将是见证中医药衰亡的一代人——
: C3 J# I. V2 D2 I( L7 M- ^0 ~5 E0 h4 O0 ~+ p' F/ @* ?' u$ Y7 B% W7 G- o
0 ~! V+ T* q7 B- \- }5 |' Y3 P3 D5 i张晓彤4 w- \/ D! r- w/ s0 H$ `7 P# d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2 _ M8 d7 H5 J+ ?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创始人
2 F/ t* P9 r/ B8 `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之子
9 i% M V+ u/ [) V0 g. M v! H4 ^
+ V& I4 O. r2 @3 U. [% f" q5 I* N9 \
" b) X8 w' D, h+ s* |
: N+ f9 P( C, ?; o1 ^; N0 y % n6 w x; ]# I- G# X' Y: v7 v: X
用所谓的有效成分来管理中药——就是个笑话, [0 q5 A9 g7 e7 G2 P( E
/ [/ J3 ]: X0 v8 K
. r+ c( s2 v+ T* Y2 M中草药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实际上是管理的西化和监管的西化。中草药是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用的是药的什么?用药物的四气五味,温凉寒热、酸苦甘辛咸、升降沉浮来调整人体的不平衡,而不是用的它的化学成分。
6 Y5 ^' F& x4 G# @1 c1 {9 c
8 b2 g/ Z" J0 ~! }. b3 y. S) Q现在一上手就要讲中药的有效成分,连药典都是在写西方所谓的有效成分。能荒谬到什么程度呢?人参叶子所含的人参皂甙,比人参还多。那意思就是以后生病了吃叶子,别吃人参了!人参叶子能有人参的疗效吗?那不可能。
7 W* g7 k2 m, h. x
2 q- r0 M/ J( ^$ y▲青蒿素的有效成分是中药吗?& G) A3 ]7 _/ r: j2 K
8 ~, k9 ]: W0 i1 x" D; u, b
当年山东的老中医,国医大师张灿玾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他当年学医用经典方的时候,他认为浮小麦没有用,什么是浮小麦?在一盆水里把麦子倒进去,飘上来的就是浮小麦,其实就是瘪麦子。那跟面包的成分有差异吗?就比面包多点麸子,就是咱们的所谓全麦面包。所以他就把这个方子里的浮小麦删了。 + |' l3 g- m# G. a4 Z! n( S
往期内容回顾:0 N* y' w; W- Y$ j1 O \7 k
专访国医大师张灿玾 | 跨越四十年的新中国《甲乙经》
9 l5 D5 M' v0 q' v. K `5 F' M( k) S
内容节选——
. V& Q1 Y6 O7 a1964年,张灿玾与徐国仟等受命整理研究《针灸甲乙经》。张灿玾北上天津、北京查阅各种版本及相关资料,并阅读了大量文史哲有关著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整理校释工作完成。 ! M! H- y- A4 u' a) | }
, y; f7 p7 ?! {, f! D
结果这个方子开出去无效!后来把浮小麦加上了,效如桴鼓!老头惊了,这是为什么?浮小麦有效成分跟面包一样,你啃两口馒头是不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明显解决不了。用浮小麦这味药,用的是它的升浮之气,现在的科学能解释得通吗?但临床实践中就是这样。
W; I9 G$ @% o! N4 o3 a5 Z h7 m6 a
所以你用管理西医西药的理念去管理中医中药一定出问题,你不尊重药物的升降浮沉,不尊重药物的四气五味,这是中药现在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障碍。1 @0 Z! D1 G3 y
, n7 ~ a3 W) A3 d
6 R3 C1 n+ a0 c0 |. ]/ ^
9 `. m% l1 m. F+ s+ X* G/ u
是我们中国人不行,还是中医药不行?* V0 S% o+ j, y( L6 H
, p; b! g# I* c0 R1 H6 M$ E/ y X# @) \) K2 K
再一个呢,在监管上,现在什么东西都卡得很死,实际上我们中药这么多年来是怎么发展的?现在叫做院内制剂,实际上以前就像电视剧《大宅门》里头,那个药怎么研制出来的?攒出一个方子然后让人关起来,大家试药,如果服用后效果挺好。一推广,就成了一个方子。实际上当然没这么简单,它是经过一代代人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配出一个好方子,然后一代代人试出来。像同仁堂的那些中成药,都是这么出来的。
$ k$ k- b" [0 m* z/ T) B3 N) b( H" G9 X( S/ n
当时,在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太平惠民和剂局,就是那时候的“药监局”。他们出了一本书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书收集了几百个方子,这几百个方子都是民间流传的,然后通过他们认定这个方子有效,就把它收到书里头。 ?% u; y( D. N/ N
: Q, [5 |/ M+ q2 p5 z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
( R ?8 L. R( c1 L, t0 S中医方剂学著作,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所收方剂均是汉医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 r# R5 z% ~ p4 S" r
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2 t0 a( E @* D) z5 d: Z6 U, y( f
+ ^1 v$ B9 e7 a5 K到了今天,这本书里的方子仍旧是好方。比如说牛黄清心丸,四物汤,逍遥散都在这本书里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第一方叫“局方至宝”,现在我们叫至宝丹,我们配这个药治了很多危重病人,看着人不行了,把我们装的胶囊,送服三个下去,这人就救回来了。' z- T# Z" o( S: P9 z! {: B
+ p- J+ P2 N5 l
6 K1 }6 H$ N: {7 \2 f, _0 d; E2 k a# B2 t' p& `: E
我们中国是一个中药大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是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到现在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占多少份额?3%—5%,丢人!是我们中国人不行还是中医药不行?都不是,是政策出了问题,现行的政策把我们自己的手脚全捆住了。
# y1 g( G- N0 [' S' O/ q. k& H: B1 N9 u; P0 e7 Z& O
现在的洋中药呼噜呼噜全进到中国来了。咱们东北的吉林参拿到南韩,经过包装就变成了韩国参,之后再以几十倍的价钱卖回来了。你们怎么能这样呢?
: W% I+ o: j. @2 I0 D( w3 A6 y. o0 @3 e
所以在中药的问题上,我认为关键问题是政策问题,政策不放开,中药就死了,没有生命力了。国家总是提倡创新,创新来自何方?中药的创新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一个个诊所,一个个的医院,一个个的老中医大夫!现在这些老中医大夫越来越少了,平心堂这十七年走了十五位老先生了,这些位老先生哪个人手里都不下5到10个好方子,都是自己一生中攒出来的东西,是集一生的心血,一生的精力研制出来的这些东西,因为政策不让开发,全被带走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政策,完全是用管理西方医药的方法来管理中医药。
) d6 s8 w9 X4 ` , q/ h! r& Z% }; s& Z' s
4 ?; B+ S1 T# {% v1 p o, N8 j) ]2 Z) P
西方医药管理的成功吗?3 b% u$ t, b# ?2 J
% c& ]8 ]+ e1 l8 x
5 f* w- ]- D% p1 `
从1835年到今天,西医在临床上用过了多少种西药?用过七千多种,而现在临床上还在用的不到1000种。其他的6000多种哪去了?全因为毒副作用、抗药性等原因淘汰掉了,所以西方的这套审查、实验、推广药物的系统并不成功。为什么?因为它是在老鼠身上试出来的,不是在人身上试出来的,到了人身上一试,没用了。而我们的中药完全是人身上试出来的,他们说我们不人道,其实不是。西医在老鼠身上试完药物,就往人身上试,这就是人道吗?把人视同老鼠,人道吗?* q7 J0 K$ a8 T, h0 }* ]
$ c3 t$ J0 [0 Y* Y% k7 c9 u6 w5 D
实际上很多中医都是先拿自己试,然后家人试,亲戚朋友试,试完了觉得不错,然后病人患者试,都试好了,判断这是个好药,方子再修改修改,不断地完善,最终成为一个很好的中成药。7 K; e/ {# d! n2 Q' P! v
; k5 o) a+ q+ O
所以,为什么我们几千年前的药到今天还能用?原因就是它不是用西方的这种医药管理体系弄出来的,是我们自己中医的这套从群众中,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种体系开发出来的东西,我们研制出来的药,第一安全,第二实用。7 ?! s; O1 [3 x+ v) ^" @
中药使用安全也是相对而言的,请参考往期内容:! `7 v2 t5 e+ t5 \8 [. N4 f
张晓彤谈中医  | 中药没有非处方药
' x0 f6 i! f5 u* i7 h7 f# v但我们这么好的传统的东西,现在没有人去继承,而是把这套东西否定掉,捡一个西方的破烂来管理我们的中药,所以我们中药到现在,日子越来越难过。
! }" ?8 |$ Q# |( p8 F& W3 F% a6 H {& c" e
0 H, N+ [# R2 \% m' I( q0 D0 y3 c" V1 u2 a
15 q+ X: ?9 e! z/ s0 @
上
& l$ O3 _ m2 G4 X13 k2 K/ g* I" M2 J
* D1 s- q7 b# S i5 S张晓彤口述历史 | 我的父亲崔月犁—中医复兴的守卫者
7 x! a: s# z: j& I8 J# S6 H! c: ], A3 j
——中医需要抵抗的就是中医西化的问题。当年老爷子提出“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而且一再警告,如果你们不这样做,小心走上日本消灭中医的道路。
# G% i2 Z5 f/ }+ P+ _, X
7 }! H$ @0 E( E6 a [' S* x
; F) M2 C# Y3 M+ l" Q% B, o
- L5 u- y$ V! V. ~! Z; `/ m(づ ̄3 ̄)づ╭❤~& p1 {; {6 y- @# a9 W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p% o9 z, U% J0 L% T$ w7 M
( y& b" U& H p& `% l# ]6 a8 f纪录 • 故事 • 发现
& r% ^3 p- h8 S8 S公众号:jilu-zhongyi
# n) W4 p) z6 T1 Z9 s( c0 C C5 s8 f7 ~- w- `) ?' {) k
! j9 `5 O7 ]7 \- J! S
. B8 N+ A; R6 _2 A8 y5 {- h0 R
•
2 z9 f J$ E7 C我身边就有得益于中医的例子,我叔叔二十年前肺结核多次复发,肺上烂了好多洞,大的比鹌鹑蛋大,一直西医治疗的,花了好几万块,后来被医院告知没办法了。后来听老家的人说有祖传的中医偏方根治这病,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去看,只花了一两千块买中药,结果真的根治了,有二十年没有复发。我三姨听说了去治疗也治好了。我妈妈当时煤气中毒后遗症,大脑细胞受损,看的市里三甲医院(西医治疗),昏迷四个月,是植物人,每天吸氧挂水两千块,后来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说没办法准备后事吧。我们不肯放弃,后来镇上一中医说可以药物刺激神经加针灸试试,当时也是没别的办法了,结果真的醒过来了,后来针灸了一个月,再物理康复治疗,现在在给我做饭呢。虽然大脑不如以前的思考分析能力,但是生活能自理,家务都能做,我们家还是完整的。经过这几个事情,我们非常相信中医,生病第一想的办法是中医治疗。平时爸妈也是按着中医教授讲的养生办法按摩,敲打穴位什么的,花钱少,又不遭罪,还没副作用。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医太复杂,很少有人能学的明白的,很多中医大学毕业的学生半吊子,开药方也治不好病,也导致很多人不相信中医。一些政策也不支持,有些祖传秘方,比如上面说的那个治疗肺结核的,治好周围很多人,我们劝他申请专利让更多人受益,但是需要很多钱支持,十多年的临床验证,他根本承受不起。也许过些年就消失了,可惜啊。希望国家支持中医!中医更加繁荣,造福百姓!
0 h+ ]+ x7 s* g8 W• : U9 e' u2 {7 ~, x3 }8 a, }3 B
5月9日
0 a! H$ ]3 Y7 \# ~; z张晓彤:中医振兴为什么这么难
5 \ h/ \3 L( J' `) i京华网健康 2017-12-26 11:34:28. _" k* | o. o& j9 S
十几年前,在与欲灭中医者的论战时,我曾发表了一篇演说:中医还能活下去吗?当时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中医走上了西化的不归路而言,现在这个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导致一系列矛盾困扰着中医,令我们今天的中医工作到处处于尴尬的境地。9 R4 R& o: ?5 q3 U# p# W9 c+ M
: N5 H0 s8 D B; j一、给了中医很高的地位,却不见落实2 x6 i0 W8 v6 q* \, {
历届领导人几乎都有对中医的很高的评价,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对中医的重视是空前的,不断有鼓舞人心的批示见诸报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医药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人们觉得中医的春天该来了,中医药事业该出现转机,真正走上复兴之路了。: h* e" A! t, i7 [" }. \
但是在实际上除了早在十年前颁布却一直没见落实的国务院的22号文件,我们至今没见到党中央或国务院的强有力的文件和措施。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医药法上,而法的出台被层层干扰,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医师法和药品法这两部名为发展中医实为扼杀中医的恶法的束缚。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从来没有实现过,用于中医的经费连西医的一半都不到,中医的职称评定待遇标准都低于或少于西医,中医的诊费针灸费正骨费等都大大低于西医的检查费手术费。中医可以治病却不能赚钱,中医医院要靠西医检查手术住院来养活。; q1 z* z: z3 S4 y% [+ S9 V! F
中医管理机构至今高位截瘫,比中医局成立晚近20年的药监部门,十多年前在区县和中医同属科级设置,同样只有三五个人,很快就发展到一二百人,现在有了食监的加入,其区县分局已然成为三四百人的规模,而中医呢?仍然是三五个人的一个科。
( j- n' F3 S2 s; L- y2 j5 L: h' g这和我们重管重治,而轻帮轻扶的管理理念,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总是习惯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认为管理就是要发现问题严肃处罚,早就忘了管理是要为人民服务,要与被管理者站在同一立场上,与被管理者形成和谐共振。/ v4 Q' W M6 ~: F, v" R) f! v
中医的管理以松绑和帮扶为主,更需要有一支懂政策、有文化、会服务、善协调的强大的管理队伍,调动各部门各方面加入到振兴中医的队伍中来。只靠上层的部长协调会是远远不够的。8 {" g. Q: c' l. n$ W# h, x
要想实现习主席对中医的期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键在于落实,医教研药的全面落实。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只有大刀阔斧,敢于披荆斩棘,才能迎来中医复兴的明天。现在各部门各地区都在揣测上面的意图,对中医药的管理有所松动,但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 G( L- Y4 v! k4 P0 q4 X二、名义上松绑,实际上放开的却十分有限& r4 |! I" ]% [
这么多年,中医药被紧紧地捆住,动弹不得。明明中医看病不需要高精的仪器设备,随处可以发挥作用,为人们解除病痛,却只限定在一个医院出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争了个多点执业;明明民间传承是中医培养人的主要形式,却在砍杀了十几万“非法行医”之后,经过中医人的多方努力,勉强开了个师承的小口;明明几千年来,就是靠民间开发出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却至今连院内制剂的审批都不放,听任洋中药占领国内市场,把国际中药巿场拱手相让,我们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却只占有国际中药市場的3%!我们自己的丸散膏丹使用了上千年,却被认定为假药,刚刚放开三五年;那么多老中医,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那么多好方子,却不能开发,白白地随着他们的老去而消失⋯
2 M( v9 W9 {( @2 S2 m捆绑中医药的绳索太多了,现在虽说在一根一根地放松、解开,但是离真正放开手脚还差得很远,扣在中医头上的不科学、不正规、不标准,就是他们时时挂在嘴边的借口,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出一条毛病来,随随便便就可以制定一些规矩来,毫不费力地致中医于死地。
9 |3 [* { E# F1 X# h总是怕放开了中医药的手脚,就会出现更多的张悟本式的骗子,其实恰恰相反,正因为捆住了真中医的手脚,才给了骗子机会,若到处都能见到好医真药,又哪里有他们行骗的市场。多少年讲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真的事到临头早就把群众抛到九霄云外,总以为自己是救世主,其实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包括监管,什么事也办不好。
, c: ? Z7 l6 g/ e1 h5 D, E0 a0 Z* |三十多年改革的历程,正是放开了全国人民的手脚,才有了今天的大发展,其间尽管有些不尽如人意处,主流却是无可争议地带来了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样的经验为什么不能用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上?+ r0 e% b$ v! ~6 M
站在外面看,总以为中医尤其是民间中医又土又落后,真正深入下来,才能看到他们闪光的内涵,医德、医道、医术都不输给学院出来的,虽然他们不会外语,不懂病理药理,但是他们懂得病机药性,其传统中华文化的修养可能更高,学问可能更深。若能把医药准入的大门打开,把重前期审批改为重后期监管,把相信群众放在心里,把懒政换成勤政,把对立换成共进,一定会出现中医人才蓬勃生长的局面。! l$ g4 N: O) ~$ S5 K& I2 [
三、百姓对中医寄予厚望,却不真的相信5 G- |/ Z2 c* h( _0 ]* k3 h; y% c
尽管这些年加強了对中医药的宣传,到处都在普及中医药知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必竟这么多年,我们在传统文化上的缺失太多了,再加上中医的严重西化,疗效下降,市场萎缩显而易见。
. H H0 X* u# B1 S* I2 d人们患病后首先要弄明白是什么病,去做大量反复的必要与不必要的检查,先找西医治,治不了时才想起去找中医。平心堂的许多患者都说,平心堂是最后一道保障,如果连平心堂都说治不了,那就别治了。我们感谢大家的信任,但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既然这么信任,为什么一开始不来平心堂?# X; _. {) H! s! R! t, D. Z
本来病初起时中医治起来易如反掌,结果到中医手里时,往往拖成了大病或被治成了“坏病”,即多种疾病和药害纠结交错。有些病,中医治疗效果显著,比如手足口,只是三付小药去去湿热的事,却居然能死人,显然是治疗不当,作为患者是择医不当。
6 f5 s: b- U) D4 p( ]2 C中医药治疗各种高血压,疗效显著,但是人们却长期陷入误区,汤一新教授分析说:“由于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合并危险因素、不同生活习惯和不同遗传因素,血压的高低基数也是因人因群而异的。而且尽管降压治疗可以降低约30%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实际上在我国高血压总体人群10年内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率为5.6%的背景下,降低30%发病率,即降为3.9%,实际意义是100个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物,10年内只有1.7个人收益,98.3个人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还要承受药物副作用演变出其它疾病的现状。”7 e4 k5 a7 H/ w9 ?
普遍存在的择医不当,把中医推上了非常尴尬的地步,往往苦口婆心地劝说都不起作用。让大家淸楚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是第一步,还要努力做到让更多的人先中后西,能中不西,这不仅能大大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源药源性疾病,而且还能大幅度节约医药费用,良性推进全社会的医保。4 U% w. Z6 p1 t W) _
现在的宣传总是不敢实事求是地把真相告诉大家,不敢理直气壮地为中医说几句好话,吞吞吐吐,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生怕把中医说得太好,生怕得罪了什么人,结果是害了大多数患者。
7 W: `! e/ s+ U: a4 n4 N( K四、说是尊重中医的自身规律,却不能扭转西化
) x8 Z, J' K$ r/ K. p1 B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是崔月犁同志在1982年衡阳会议上强调的中医振兴的根本大计。近几年“尊重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也不断出现在文件和法规中,可是在医教研药上的西化倾向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
% H6 p( X! I" C8 f, B- {( P: B名为中医,却不会望闻问切,越来越依赖于检查结果,越来越多地采取输液手术,作为中医医院,连反复要求并鼓励的中药使用率都达不到;中医教育中,非中医课程占70%以上,出来的学生不懂阴阳五行,不会望闻问切,更谈不上探究病机处方用药了。中医科研不是遵循中医理念去探索生命的规律,反而去验证中医哪些地方符合了西方的思维。“目前一些中医中药标准虽然被《美国药典》采纳,由于渗透着迎合西方兴味以求西方承认的西化因素,一些标准成了西化的标准,未见得给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带来多大的进步”(汤一新)。中药的处境最惨,完全被置于西方管理体系之下,早就没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地。1 Z& X! I0 i' R. }5 o' x' O. B/ C
为什么?为什么中医就不能按自身的规律去发展?为什么中医总是活在西医的阴影下?是因为中医自身的软弱乏力,分散落后吗?那为什么以前没有处于这种状况,反倒是在被发展了几十年以后。
" e' h" M5 ^6 ?6 Q w# R- c$ v我认为,关键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越来越强的西化倾向,他们已经习惯于按西方的轨道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按西方的思维模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p' I7 Y8 M( ]9 N }
在他们眼里,只有西医及其检查才是科学的,只有西药才是科学的,中医充其量只能作为西医的补充和附庸,他们根本不懂也不想弄懂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在他们眼里,只有经过正规的教育才是合格的人才,不知道民间的传承的中医水平并不低,其中华文化功底、中医经典功底,尤其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而形成的高水平,远远走在前面;在他们眼里,中药的开发应用不是来自临床实践,而是要按西方的办法,请耗子点头⋯
" o1 B9 Y8 Q. M: |& h而西方为了攫夺卖药的巨额利润,不惜突破最低的道德底线:“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糖尿病前期诊断的空腹血糖标准是6.1mmol/L,美国将此标准改为5.6mmol/L。我国2008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的两次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中,前者采用联合国标准,后者采用美国标准,降低诊断阈值对病员的数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算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比例,由15.5%陡然上升到了50.1%,使我国糖尿病患者被增加了34.6%。美国血压标准降低后增加了患者35%,血脂标准降低又增加了患者86%。标准凸显为“强者制定用以调戏弱者的游戏规则”(汤一新)。% v' j% g* ~. ^
中医的生命在于群众的信任,信任来自于临床疗效,疗效是真假中医的试金石。多年实践证明,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坚决抵制中医西化,就一定会带来显著的疗效。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亲身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的优势。只要老百姓相信,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变成老百姓的自觉行动,有了老百姓的参与,彻底扭转西化倾向指日可待。3 i2 \ H; Z3 `( ` t6 S' k7 M% E
五、中医药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实现弯道超车4 e6 `2 Y$ \/ J: J. X' i
喊了这么多年的中医现代化,因为是建筑在中医落后的扭曲的认识之上的,总是试图用现代化来改造中医药,所以在实际上成了中医西化的代称。而且硬要把所谓的标准化、规范化塞入其中,把中医的未来交给了西方文化。所以这个所谓的现代化遭到真正中医人的强烈的不满和抵制。
% M0 D; {- H- j6 ]) w& F7 ]5 n中医的现代化要建立在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要建立在尊重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我们不需要现代化来改造我们的医和药,因为我们的医和药都是最优秀的,是经历数千年亿万人检验过的,现代化要做的工作,只是也只能是改进我们的医药方式和手段,仅此而已。
! v7 ~; D$ R; @! p比如现在网络上兴起的大数据的研究采集应用,在把两千多年来中医的经典医案经典处方进行梳理输入和纳入病症检索系统之后,我们的医生以至于患者可以直接输入病症输入必要的望闻问切的信息,就可以得到古来中医大家的治疗方案和参考处方。这不仅可以快速地大幅度地提升专家的水平,更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寻医就医模式,使人们的健康水平提到一个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注意,这样的现代化的研究,首先要做出中医是优秀的珍贵的医学的判断,要对这一宝贵财富珍贵遗产有发自内心的相信、珍惜和热爱。) r U6 E: b& i* b9 l* A0 J( D
再如中药的现代化,我们在颗粒剂上已经迈出了一小步,颗粒剂以物理方法煎煮浓缩,以光谱与原料药的一致性作为测试标准,依传统的处方进行调剂,完全遵循中药自身的规律,把我们老祖宗精选出来的药进行进一步的精加工,大大提高中草药的利用率,降低存储运输成本,减轻药工的工作强度,方便中成药的配制,便于把药房送到边远地区的百姓的家门口。谁能说这不是真的中药的现代化?但可惜的是,恰恰是每天现代化的调子唱得最高的人,对此横加阻碍,真是咄咄怪事!
5 z' B# s0 ]9 a- @由于手里的权用在了扼杀自身发展上,我们颗粒剂的开发应用,已经远远落在几乎与我们同时起步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后面。现在国际上又出现了更新的中药剂型,比如酊剂、纳米剂、活性剂等,而这些技术并非我国的弱项,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跳到世界医药的最前沿。3 B* G: Z7 x o9 Z* M
如果我们的中医药得到真正的重视,如果能把中医药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我们中医所具备的这样坚实的基础、这样珍贵的传承、这样神奇的疗效和无与伦比的理念必能得到全面的推进,一跃而远远超过西医,成为人类的第一医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将随着这一载体进一步广泛传播。. Y- M8 Q& c4 t U
弯道超车,我们已经在许多科学领域做到了,我们的中医药必须做到,也一定能做到。8 ?' s$ H/ o7 J$ C2 H
( E; d7 [6 O, I9 I- I• 中医6 a& ^# V0 L7 ^: Y* z
• 中药
4 ^ w- Z) x- s% A- D G• 药品! q7 f7 W @" f3 B- h: U' z% _# G
• 糖尿病4 q0 t0 u% W3 n4 S2 L. I
• 美国
4 P/ i, T3 [, R" r; z, O收藏
. j% z/ J# ?, w; Y1 \7 b. ~9 m3 ]6 s! z3 r& }
举报
6 N0 _) D6 K# W- K' i * S/ t7 N. u1 B g8 G
! M; M, \5 ~* g3 U- R
. Z) J9 E4 @! F看到张老背诵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这段文字是那么的感人 ,中国现缺的就是这样的好大夫好医生!5 U/ W& D) _) k# ^) w* e+ ^' n
•
l3 H5 K3 n: o0 n$ H5月15日
, g1 b+ e) F' P0 {1 q+ m' u- b•
8 K$ P' T x2 E! M•
3 [, q, S C& _, A! z3 b# q6 X32 ]) F$ N" n" V9 Y; I1 G+ _/ Z
• C+ Y3 o1 O# `: _7 g7 G
? 文正~中医排瘀师~13877325508
6 j) c' \. T5 i* X/ g2 D•
9 }8 _! s! Z D3 N& K0 T@Emotion “中医”这个词是外国人给起的还是第一次听说,难道外国人提了一次就是外国人起的名字?假如我知道了你的名字,在我的文字中有提到你,那你的名字就是我起的喽!前辈为什么能够被很多年后的人记住?那是他们做的事情得到了当时的人和后世的人所认可!不管中医或者西医都是治疗疾病,张老说得好~疗效才是硬道理!我是做中医外治的,我也是认为有效的才是好的!中医外治效果非常棒!我相信中医有强大的生命力!
0 U6 G' E) }- i• 5 H& @" h5 f9 g, C- M# H0 B
7月22日$ B) e) E9 [0 J! n1 a/ L
•
3 |: I! M3 O4 O) y9 s3 ]- p• / m1 A5 `& Z% I( q
3, f# ], j# D( ?: d! ]
• $ |1 O& a2 K' |* P1 q
常氏中医15255428827 3 b9 _/ j( j5 O8 D6 |( \( M
•
2 j$ ~$ [$ P* l2 s& k“任何一个中医药学本科生的水平.都远超长沙太守张仲景”,说这样的话也不怕外风大,如果把《伤寒论》比着大海,我学了几十年.还在海边拔涉。人哪!不能欺师灭祖!!
Z( L; ^* N4 T• ) m0 k) ^; |% o! G
7月3日
& Y- a3 T6 S) I" M$ [•
& Y7 j& O) g4 V7 q/ M$ @! T•
5 B+ x8 T! W$ _7 x6 o! ]$ ~- Q3: ?3 b8 D* B4 B. u+ }7 x/ C
• + Z# x5 E- z8 Q/ e8 ?3 m7 z
清风(13620839291)
0 S! J8 `- s7 k: X' \. e1 Z•
7 D2 J: f' d" N' T! c* |: P1 N' O我母亲就是被西医治疗后而去世的,我母亲当时得的是乳腺方面问题,西医诊断为乳腺癌,我父亲是个比较没有主见的人,我爸当时听了本村的叔伯兄弟建议,为了给我母亲娘家那边人的一个交代,所以让我妈妈去做了化疗,我在当时是很反对的,但当时我还没有学到真正的中医,所以只是糢糊的感觉到反化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有看到身边的一些人去化疗后都没有好下场。我永远也无法忘记母亲有病期间,我和家人共同照顾她的那段日子,她的一些病症反应,她的痛苦,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一直在刺痛着我的内心深处,常常一个想着母亲流泪,这些一直推动着我在学习中医的路上不断前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到真正的中医。因为我母亲的病,我无意中得到了倪师得医学资料和视频,并日以继夜的潜心苦读,感慨于倪师为正统中医的普及而燃烧自已,常常感动到泪不自禁,暗中也下定决心,当自己学有所成时也要做一个经方中医继承和发扬者,献出自己的一份微博之力。学了倪师的资料后,我以为已是顶级医学了,谁知道机缘又让我遇到了另一位中医大师,我只能这样来说,倪师是抓条文对应来辩证论治,而我新遇到的中医大师,却已经是跳出《伤寒》《金匮》街,以整体观来知犯何逆,随症治之了,其医学理论造旨世所罕有,说他是最了解张仲景医圣之人也不为过,我深受启发。还有的是,评论中说现代的医学人材超越仲景的,像你这等没深研过《本草》《内经》《伤寒》《金匮》之人,怎够格去谈中医学呢。
) `+ u$ W- l& k; o, R' o7 W• ( o: u0 u, M1 a% ~! }. T v
7月1日
; P# L% b9 l& Y3 K8 E• : U$ O% c% _6 S' }* V7 k0 k
• 2 w7 r s3 L7 z9 ?1 H W
3
6 |+ g' n( a3 y9 ?7 c1 X& K- b•
+ }1 i2 t8 O- T群体边缘
* C8 T1 c4 w& c• O# Q, ~5 m9 e; `2 U
看到部分人的评论,深感这些人早已被西医洗脑了,中医发展之路绝对不能以西医的方式方法来,用科学手段只能辅助,绝不能代替。就好比现在发明了很多电针灸的产品,确实好用,但这些科技产品只能作为辅助,甚至以后的人工智能也只能辅助而已,中医的根本还在传承,传承在于人!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 Q0 Y& Y" j' {. s0 d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