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2019年7月29日)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曹老师的《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
{ B* D: S' R0 R* O& [ 我们本周学习的内容是《<,辅行诀>吸收虚损理论》。3 m6 N, n3 `3 x
经方家的《汤液经方》一直左右着或指导者历代中医学家组方用药,虽有加减,仍然不出其规范。补虚益损的治疗方药,也应该是历久而弥新的,只是人们理解的深浅、认识的角度不一样而已。9 r1 N% F. w1 o. i$ M! h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精彩分享。http://www.ynjkcy.com/bqwh, q2 c9 s% h n1 F9 |
祝贺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辅行诀>吸收扁鹊原创的虚损理论》有关问题。/ _9 _5 ~( k/ _) K; x; s
1974年春天,一封署名“威县赤脚医生”的来信,寄到了北京东直门内的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内容是据说来自敦煌遗书的手抄本,用苍劲的钢笔字,竖行抄写。“赤脚医生”在信中还有一个小序,称其祖父于1918年从敦煌购来此卷,已经珍藏三代,却在1962年被毁。所幸他的学生中有人听他讲述过这部书,他借学生笔记进行整理,“稿凡十易,功竟一月,再再默忖,似觉大体不错。”
- G. R- p4 S( |9 x2 X. G! D9 [这部辗转手抄的所谓敦煌遗书,是真是假,究竟有多少价值?中研院科教部把这个材料交给了医史文献研究室进行研究。研究室把它转交到著名中医文献学家马继兴先生手里,一年后没有得到回音,他就又献了一次抄本。
- s7 w* w) z: X( G$ P王雪苔先生接到这个抄本之后,两次到河北省威县与张大昌先生座谈,也请有关专家鉴定,肯定了这部书的学术价值。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保留了《汤液经》留下来的60首方剂,让人们可以窥见古老的经方,是怎样的结构,治病的特点是怎样的。9 l5 z/ u1 n& ]( w' G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说:
- w# M$ `' p v& V' h“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袪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至令五脏虚疲,当即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下,庶几识别焉。”
' P1 [$ a* c+ n+ N0 f( S/ y陶弘景认为养生治病,都必须重视五脏,不这样做“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就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境界。7 i, y& F: w6 A( _6 X; {% U
陶弘景第一次明确提出,脏腑精气亏虚,与“损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轻重不同的两个阶段,虚证较轻,损证较重,二者可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最终因损证而导致死亡:五脏虚疲,不服补药,“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z$ E1 K8 a+ D6 N! Y! _
陶弘景说:
# s' Z: Z8 u- p/ j% T v“《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6 `, W1 w; ?! l m$ C# p, W, Q+ b
按照陶弘景的说法,经方家的《汤液经方》,一直左右着或指导者历代中医学家组方用药,虽有加减,仍然不出其规范。补虚益损的治疗方药,也应该是历久而弥新的,只是人们理解的深浅、认识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