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2019年8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内容包括:
1 y% h4 d% k) U; ` 第七节 :痹症虽顽固,良药有奇功
4 ~6 X; I4 z4 `( U% A/ a 第二章:方药心得
% a8 Y* W! h* K; ]: u; z 第一节:用药心法第一小节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 _/ l' l$ r4 W% E. A3 Z
届时我们与王群才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4 \1 j0 B& c5 F A
祝贺王群才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感受大家风范。朱老诊治痹症有独特的成就,他使用方药的心得不保守,值得大家学习。 W- M, |+ i, ], D) ]6 C/ o7 C7 z$ ]
朱良春先生行医治病七十多年,对于许多疾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发明,我们难于枚举,只好以某个疑难病症为例,探讨其学术成就,研究其学术思想。
+ s- U+ M# T1 L0 c& e! @( j痹证,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临床上很常见,病程长,痛苦大,而且疗效不够理想,被公认为疑难病,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朱老对此病深有研究,不仅开发出系列有效成药,可以供大家选用,而且针对该病的关键难点,他也毫不保守,多次在杂志上,在外出讲学的过程之中,奉献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 [: g: B0 m. T$ R ~$ I4 n
朱老介绍说,中医所说的痹证,实际上概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类疾病,以气血痹阻不通为主要表现。朱老说:“疼痛是痹证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如果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则患者信心增强,病情易趋缓解。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风痛、寒痛、湿痛、热痛、瘀痛,此五者只是各有侧重,往往多是混杂证型,难以截然分开。”! F3 C6 Q! s0 c) z- {
对于属于行痹的“风痛”,朱老主张在辨治基础上,轻者可以加用独活,因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之作用,用量以20~30g为佳,惟阴虚血燥者慎用,或伍以养阴生津之品,如当归、生地、石斛等,始可缓其燥性。或用海风藤30~45g亦佳,以其善解游走性之疼痛。重证则宜选用蕲蛇,因其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不仅善于祛风镇痛,而且具有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质产生之功,对拘挛、抽搐、麻木等症有缓解改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抗原、抗体的关系发生改变,防止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促使痹证病情之稳定,提高疗效。以散剂效佳,每次2g,每日2次,如入煎剂需用8~10g。
7 ^, C, M+ P0 m5 P' `6 g对属于痛痹的“寒痛”,朱老主张温经散寒,而止其痛。川乌、草乌、附子、细辛四味乃辛温大热之品,善于温经散寒,宣通痹闭,而解寒凝。川乌、草乌、附子均含乌头碱,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生者应酌减其量,并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
4 }1 M+ W- T' v9 D6 I# h对属于着痹的“湿痛”,朱老主张健脾化湿,参用温阳之品。湿去络通,其痛自已。常用生白术45g、苍术15g、熟苡仁30g、制附子15g,具有佳效。或用钻地风、千年健各30g,善祛风渗湿,疏通经脉,以止疼痛。肿胀早期,朱老常用二妙、防己、泽泻、泽兰、土茯苓等。中后期则需参用化痰软坚的半夏、南星、白芥子和消瘀剔邪的全蝎、水蛭、地鳖虫、乌梢蛇等。此外,七叶莲长于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并有壮筋骨之效。又刘寄奴、苏木、山慈姑均擅消骨肿,亦可选用。
! g/ G) @ L7 R% J4 F- Z T对于风寒湿邪化热之后的“热痛”,朱老常用白虎加桂枝汤为主随证加减,热盛者加寒水石、黄芩、龙胆草;湿重者加苍术、蚕砂;痛甚者加乳、没、玄胡索、六轴子等。对于痹久血瘀的“瘀痛”,朱老认为常规用药,恒难奏效。必须采取透骨搜络、涤痰化瘀之品,始可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痰瘀,以蠲肿痛。而首选药品,则以蜈蚣、全蝎、水蛭、僵蚕、地鳖虫、天南星、白芥子等最为合拍。其中虫类药之殊效已为众所周知,唯天南星之功,甚值一提:生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制则毒减,能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专走经络,善止骨痛,对各种骨关节疼痛,具有佳效。《神农本草经》之“治筋痿拘缓”,《开宝本草》之“除麻痹”,均已有所启示。其用量制南星可用15~30g。
% w. E9 L( F& P8 r; p: u) X
' l- M5 w, e) T, Z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