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4-30 22:11:4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4月3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Q9 y4 u1 [' v# f0 M( H3 ?0 Q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
: Z3 S- X* ^& f" s; R# o9 p7 T. W       今天晚上讲述的内容是运气学说中的六气、运气相合。
* u! w1 w; F+ L       敬请关注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http://www.velinks.com/zyjc$ D1 ]8 o1 m% g% l3 f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运气学说中的六气、运气相合的有关内容。
! A9 Q  B$ l& }" h9 {     在学习五运六气的过程中,会提到五运、主气和客气的概念,9 |/ S0 O1 F# _6 A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 j- [$ V3 @: G6 i# a2 K; L3 S
"运"指丁壬木、戊癸火、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 C$ M0 u( O" Z5 K. _9 O4 A天干:金【庚辛】木【甲乙】水【壬癸】火【丙丁】土【戊己】。1 b( F# w5 S0 X% H4 q; u( K; n
/ p; F  m4 o$ z4 N2 A) T
"气"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种气候的转变。. b9 V% V0 G( f  U9 T8 s" z: L
地支:寅卯【风】巳午【火】申酉【燥】亥子【寒】丑未【湿】辰戌【暑】。4 l- }) Q9 h8 R% S1 ?% N- A+ U$ w
主气之六步年年不变: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主大寒至春分;8 A  F8 n# `1 f. ~8 l+ l( F
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主春分至小满;# f  @. L! X& ?" F# d5 g3 ~2 S! x: m
三之气为少阳相火,主小满至大暑;
, b+ I. i5 c: R7 c9 Q# q5 o; ~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主大暑至秋分;
, l# R3 E0 s  _" R+ c五之气为阳明燥金,主秋分至小雪;
0 q" a$ U1 D+ e3 z, k8 O/ _终之气为太阳寒水,主小雪至大寒。. a' I3 S% g% v4 i4 J; @/ [
客气,是与主气相对而言,不固定,随着每年的十二地支的情况,计算“司天”与“在泉”,分别影响上半年、下半年的气候变化,再进一步与人群发病规律相联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1 21:54:18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9-5-3 20:34 编辑
' N3 w: M0 F8 C5 B/ J- B6 [% Q% \4 T& m& P# L. V) @( g; V
       本周三晚上(2019年5月1日)由王秀民和大家共同复习中医内科学的肝胆病证。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肝胆病证大致可分为肝体和肝用两方面。若气血蕴结,肝体失和。腹内结块形成积聚。若湿邪壅滞,肝胆失泄,胆汁泛滥,则发生黄疸。肝脾肾失调,气血水互结,酿成鼓胀。心血亏虚,阴阳失调,可引起阳亢风动,肝气疏泄,筋脉失和,则为胁痛。风阳上扰或阴血不承,则致头痛眩晕,风阳上扰,阴血不承,则致头痛、眩晕。                    让我们共同期待王秀民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velinks.com/zynkx
. `1 d. c& ^  e5 W, u, Y9 n$ G  f3 \; R& S

( x, S, i& v! u' R" k       祝贺王秀民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肝胆病证的有关内容。7 I: R3 J0 d$ L/ t
《内经》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主春生之气,在生命的健康之中,具有重要地位。5 L; q: }7 ?# c7 c" [+ Y
《内经》还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 E4 }8 L* r" i& d肝胆相照,东方甲乙木,阴阳配合。
3 W) S& f3 `6 s. ]有病互相影响,治疗也许互相关照。
' t5 t5 H( u' e/ u. z+ g0 v) x# s1 `; {0 |) J. b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3 20:35:22 | 阅读全部
本周四(5月2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外科学》。6 T5 P7 [  F* H8 ]2 @2 r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瘤、岩,包括瘤岩的概述、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5 D" U5 Q6 @  e$ T! m' N9 P! S
以及血瘤、失荣、肾岩等具体疾病的辨证论治。
) q  X7 b8 Z6 z8 B& Q. Q6 y       敬请期待李源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velinks.com/zywkx
6 r4 O0 a& Z7 I: X; Z       祝贺李源讲述《中医外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瘤、岩以及血瘤、失荣、肾岩等具体疾病的有关内容。这些中医病名,有很多是和癌症有关系的。! u+ {8 p! T( Y" K6 d7 I6 n8 S: e
       人们对待癌症的态度有两个极端,恐惧它的人,说它是不治之症;蔑视它,或者江湖游医,说治疗癌症比治疗感冒还容易。       毫无疑问,癌细胞是身体“管不了”的细胞,一开始它很狡猾,机体发现不了它,等到它成了危害,被发现的时候就“晚期”了。一旦确诊之后,缺乏有效应对方法,手术切除、放疗烤焦、化疗杀灭,就好像只打苍蝇、蚊子、割杂草,虽然有效,却难免复发,即使是所谓“根治术”,也不是所希望的那样理想。中医有很独特的方法,比如“圈疗八大外治方法”,传承几十年,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很难被理解。学习它,需要缘分。
2 J( d2 M; H* ~' m- @0 f' H: h- d! v
9 p0 ~) l4 I- n3 x       李咏们的悲剧,反复上演,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很普遍的、一系列错误认识造成的。首先是不重视防癌,难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让癌细胞有可以滋生蔓延的内在环境,因此,即使做了“根治手术”,也还会复发转移;
; T/ _: s$ p. _: Y$ i, c第二,治疗上只相信、依靠外力干预身体,不选择中医药,不了解自身抗病能力的重要性;
( C3 t  n( J4 i4 ?: j) D第三,即使选择了中医,也只知道吃补药、解毒药,而不知道还有不用药的外治法(比如“圈疗八大外治疗法”);不了解饮食疗法(药食同源),不了解精神情绪(七情)对身体的重要影响。; G) C( b$ L4 S" i9 Z- y4 Y7 A
只想相信药物,尤其是只相信西药抗癌药,使很多人走上了不归路。
9 r3 R; S, J; b3 y: g$ H一部《我不是药神》在大陆热播,很多人以为只要政府放开进口西药的限制,大幅度降低抗癌西药的价格,甚至“吃药不花钱”,广大患癌症的患者就有了“天使”的保护,依靠“药神”的魅力,就解决了迅速增长的癌症患者的问题了。$ B, n5 q- D6 p, n% y: ]$ z
        这个为西方化学制药“免费广告”的热潮还没褪去,就从“药神”的国度传来了否定的声音。
. T' p3 p) o" Y( O6 }# i/ G; I# g, w+ t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3 21:36:56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
! ?% @, w9 |0 S. Z一技之长空中课堂,今天晚上(2019年5月3日)由刘云双为大家讲述《邓铁涛传》——国医大师邓铁涛访谈录。
; L  h0 D2 Y( L; `
2 A% [$ S$ P: v7 ~# l' g0 m本书由邓老的徒弟曹东义教授整理编辑。
; ~0 I# w/ ?8 p. s5 q* f本周五我们讲的内容是:/ T$ T7 p3 n8 v0 u, N& _
参加革命迎接解放。1 L' _4 M  |: Z3 v1 \
太平洋战争爆发,邓老就回到了广州,当起了药店坐堂医,这个身份给他带来了方便,成了东江纵队地下联络员。他与日本人的斗争,依靠策略与智慧为自己得到了解脱。当时那个年代,邓老上有老下有小,但是呢,仍然心潮澎湃,一心要为新中国做贡献。抗日救国与看病行医都是报效祖国。
' U1 ]' d7 ^, j让我们一起期待刘云双的分享。http://www.velinks.com/dttz# J% q# a( }* I& f6 q+ T
       祝贺刘云双为大家讲述《邓铁涛传》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邓铁涛访谈录。( E. J# j* d) l, f7 I# L% [9 T+ _
邓铁涛在1942年,从香港回到广州的时候,已经26岁了,肩负着养家糊口的任务。他要面对新的困难局面。
# d: Z/ a6 p$ t. T& r邓铁涛先生回到广州之后,就利用自己的中医专长,在太平南路药材店坐堂应诊,这个时侯邓铁涛先生的医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可以做一个比较好的开业医生了,生活逐渐就安顿下来。
0 x( L" s; D3 X, m广州也是日本人统治的天下,做顺民的日子不好过。1942年的一天,谭军找到邓铁涛先生,奉东江纵队司令部之命,请邓铁涛先生做秘密交通站的工作。这时候的广州,在日寇统治下,要做秘密交通站工作,无疑是担着极大的风险。但是,邓铁涛先生觉得这是自己为抗日出力的机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邓铁涛先生早就希望做的一项工作。! \- H9 L* e* \6 C
邓铁涛先生,解放初期,参加革命迎接解放。
& ?% L9 g+ M, W( s: U7 i& z建国初,邓铁涛先生继续在天福堂药店坐诊。1950年,邓铁涛先生受聘到广东省中医药专门学校讲课,开始了对于中医事业的新追求。当然,这期间邓铁涛先生也曾经短时期去过武汉、香港等地行医,因为当时没有公职,也没有固定的收入。
6 m/ H) i7 o% y* e6 p2 ]. i) r1951年的一天,邓铁涛先生正在天福堂药店坐诊,走来了一位身穿干部制服的中年人。邓铁涛先生一看,他竟是几年以前的东江纵队的领导彭会同志!他们握手寒暄过后,彭会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他说已经从部队专业,在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开始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了。他问了邓铁涛先生的近况,劝邓铁涛先生积极参加当时正在开展的土改运动。他说,这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革命锻炼。9 T& o) [  M9 r0 w  L
邓铁涛一直向往着革命事业,所以就动了心。; ~5 I, [7 E$ Z5 y' v
当时那个年代,尽管邓铁涛先生已经35岁了,上有老,下有小,而且也不是一个职业的革命家,但是仍然心潮澎湃,一心要为新中国做贡献。回家之后,邓铁涛先生与妻子林玉芹商议。她见邓铁涛先生主意已定,志向坚决,就答应说:“你去吧,有我在教育部门的工资,也可以应付家用了。”
! n/ R5 O1 l6 C4 }就这样,邓铁涛先生就到市政府文教办公室报了名。
, E, }- Q. a. n% Y0 [) o, w6 Y! o% G' S6 p3 ?%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5 07:36:59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5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这本书的有关内容。' F( b( J. G% J% R+ z7 E& y. C" i- \
          本书是由路志正先生   
$ T$ f" j* \. y4 n3 S 与曹东义对话的形式成稿。9 t9 M) U' Y2 s  \, g
曹东义、路喜善、张波整理
" ^9 x/ f' V3 X# X4 [0 \          第十九节:博览群书,即专且博中医事业勤耕耘
2 t) l/ G' k$ q- `: i      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 随俗为变,做一名全科医生,是历代中医学家的追求。路志正先生不仅对于内科疾病是专家,对于妇女经带胎产等疾病也深有研究;对于本草药物学“减毒增效"等中医学问,皆善勤求古训,博采众家。
) [: b6 J; i! R' v2 {4 G# j& E  ]        届时我们与王群才一起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velinks.com/zjlzz" [0 P: w' q1 @, K0 p# v
        祝贺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的有关事迹。( N1 c5 f% S& J4 x& S& \
                  第十九节:博览群书,既专且博,中医事业勤耕耘7 s7 B. X3 F+ @/ K2 n
    曹东义:路老,您过去是搞内科工作的,可您什么病都看,说自己是“杂科医生”。人们都说内科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如果从事专科工作,又该怎样认识内科与专科的关系呢?
) U. l2 t( N( A$ p! k* z, ]路老:(笑)我这杂科医生,也是没办法,你看我这里什么病都来找,内、外、妇、儿、皮肤全有,不看又不行,慢慢地我就成了“杂家”了。至于内科与专科的关系问题,我认为中医内科在古十三科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包括病种广泛,且有不少外妇,儿科疾病,多通过内科诊察发现问题而转归专科处理,故古人有“大方脉”之称。这样提法,绝不意味着轻观或贬低其它学科,而是籍以说明内科学的理论是各科的基础。事实上,从事专科的同道,大都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前提下,再结合个人爱好和兴趣,进而钻研某一专科,由博返约,成为专家的。历史上不少名医大家,大都是精通各科之多面手。从近代中医大家施今墨先生的《临床经验集》来看,不仅包括内、外、妇、儿科疾病,且不少是危急重症;上海中医学院张赞臣教授,是喉科、外科专家,但对内、妇、儿科等均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医疗经验。古今许多医学大家,无不基本功扎实,在精通内科之后,进而专于某科,成为专家。
4 b7 u/ h+ j8 R8 X6 b0 M/ h曹东义:由博到专是一名合格的中医大夫的必由之路,但具体应该怎样作,常常是年轻人所迷惑的,您能在这方面给我们点提示吗? 9 D" ]7 C" h# C" M" D! w
路老:现在做一名真正合格的中医药人员很难。一则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涉及到天文、气象、地理、社会、心理、伦理、道德、养生等多方面;二是医籍浩瀚,一人之精力有限,能博览群书,又达到渗透掌握,实际应用,精于某一专科更是很难;三是要学一定的西医课程和计算机等等。所以,前人认为:“做学问专精不易,博通更难;而博通之中是博不易,通更难;述古不易,创新更难。”这就涉及到博与约的关系问题。做学问一般规律我体会是:始于约,近于博,博而通。约是简略,也可以说从零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万丈高楼从地起,要学好基础。旧时代的学者,多从小学开始,即从文字入手,在逐渐扩大范围,终于成为有基础的专家。博是指知识的广博,多才多艺,欲达此目的,就要多读书,与己相关的书更要多读。通是指通晓博识,《易经·系辞》上:“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做学问做到博而能通,才能出神入化。$ M4 S* `, S; H6 j4 Z, Z
曹东义:路老,您刚才谈的由博到专的见解,让我们受益匪浅。在博的方面,听说您在中医妇科方面的造诣也很深,是吗?
3 m, D' c! G$ W& w1 f" y路老:谈不上很深,只是妇科病我也看的不少,有一些体会,我刚才不是说了,我是个“杂科医生”吗(笑)。8 i  e) U$ l: D! q: V% v
曹东义:您认为现今的妇科疾病有哪些特点?, X- w$ b. P8 k4 V$ Q; e
路老:就中医妇科疾病而言,不外乎经带胎产几方面,但要意识到现今的妇科疾病,与过去有些不同。旧社会她们受歧视,受压迫,可现在的妇女都解放了,不但是家里的重要一员,而且在社会上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思维方式也有变化,同男人一样,学习工作紧张,压力大,思虑多,情志易于变化,在治疗上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我在临床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伍一些疏理肝气,调和气血的药,如绿萼梅、素馨花、玫瑰花、八月扎等,收效甚为满意。另外,思想解放,对性生活的观念,也比以前有所改变。由于工作紧张,现在的大多数妇女,尤其是居住在大城市的妇女,为了事业,结婚都比较晚,许多人在工作取得成功后再结婚,35岁以后才想起要孩子,而出现一些生育上的问题,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在防治上的重视。
4 a. p- U  K. b曹东义:您说的是实际情况。. G, X9 X6 L* d3 r
; ^5 i4 v- A$ m5 V2 z4 _/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5 21:57:44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5月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第五节“人格体质论”的内容。; x0 J# J* j7 l  W: F8 e' |
        所谓人格,是以性格为核心,包括先天素质,受到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心里的社会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所谓体质,又称为形质、气质等,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形态。 也就是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人格是心理学概念,而体质则属于生理和病理学范畴,中医学在论述人格时往往结合人的体质因素一起讨论,反映出中医形神合一的一贯思想,中医认为,一定的人格与一定的体制存在某种关联,这是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不同之处,所以本节把人格和体质合并讨论。详情如何?。。。
- p3 u* i  M+ Q+ a. ]* h5 P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velinks.com/zyxlx
4 h, ?+ D) ?/ I3 ]5 g5 W  j; |0 F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关于“人格体质论”的有关内容。
: E7 r" v) n2 Y/ _《内经》说: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
& Q4 O& a7 G7 t7 g% d$ ]$ x8 _: {3 @5 D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钛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枯枯然。6 ]  p* \+ x0 h) {1 w& z3 O

/ G: \+ n9 H  C  火形之人,比于上征,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质征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少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然,右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质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 y* U; y2 |. l) e$ e* H" j7 Z

+ v- f; b" \* b3 T' X6 f0 |  形于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大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
: o" ]( x! [0 i2 f
8 _/ R; F. z6 Z, e0 O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釱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左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
2 m( L0 R0 F' t: a
0 A( U1 W% h; v& ~0 x/ G% j0 I6 K  q; Y2 _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绍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大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上,颊颊然。少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洁洁然。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 E7 u6 Y3 {/ R( F& S0 _7 I+ M2 [' S9 M2 |# r8 c; h3 [* B7 ^6 u
  黄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岐伯曰: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黄帝曰:其形色相当胜之时,年加可知乎?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当此之时,无为奸事,是谓年忌。5 |9 J1 N* S3 y, h3 F) @2 d
5 N' T5 _0 N, @8 H1 ^) ~$ [

+ D5 a6 D/ `$ ~: M# X* W6 Q; R0 Z* o1 M2 z: C0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6 22:02:04 | 阅读全部
            各位同道大家好:
1 Y4 I/ J( E8 Q            今晚(2019年5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陈静和大家继续一起学习《中医妇科学》:' q/ ^' p% \% \2 K/ C: L

* f3 @. R1 G# g3 s: Z0 Q             今晚我们学习“妊娠病”之“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和胎萎不长”。包括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辩证论治及理法方药。
' U  X9 D) k0 w+ S- d; ~5 }3 S& d8 P9 d1 b2 j
             欢迎关注收听。http://www.velinks.com/zyfkx( i! V$ a( Q- E5 d. s& h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医妇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妊娠病”之“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和胎萎不长”的有关内容。, Q9 j5 n6 a' d' o4 N0 F

$ D5 n! ]9 v9 u- {4 G4 ]# B        妇科疾病的特点,是因为有经,带,胎,产,四大特点。
! Z" a+ `, O4 ]; o- [' {1 V
, W9 M: p& P' S2 K* a( P: m: H其中,胎病更有意义,因为这是母子平安的大问题,是两代人的事情。
/ v( q# @8 U) X& H# F2 P4 A在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生孩子,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女人的身体状态如何,更有意思的是传承发展。( H' p; X; \$ K: G  k6 h/ o, ]+ s2 [4 F
“孝”这个字,就是老子,儿子和孙子,联合起来才有的汉字。
7 s& m+ }- `2 w$ _# \; e( e% L
: a. N2 Z4 O& `4 l- B* I; P没有怀胎十月,何来传承?
( ~/ ^3 `6 A2 D5 z如何才有“孝顺”?
3 Z# e" R2 \! R! O: m5 E7 r* W6 H' i4 j
不要说这是封建社会,
, N$ W; Z/ e  G( F5 S5 g8 q8 w* s当代的生物学告诉我们,胎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自己的历史,都是在母亲的子宫里,走完了生命进化的亿万年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浓缩的生命起源与发展。% z$ I' C" x% R% G$ }. Q
不懂这样,
& M; ^$ D% p) @+ L/ R2 _2 |你就落后了。
% o; P$ ]: P! p+ p) T  u
1 z' o. {, C' z9 I6 U* m- y'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7 21:47:4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5月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 ?$ h) Z% v& G1 D       中医学认为,标本中气理论是运气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阴阳六气的理论,研究天之六气与人体六经的关系,说明运气与人体发病的规律,通过分析六淫变化之所在而提示临证治疗的大法。今天晚上主要讲述标本中气的概念、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和从化规律、标本中气与生理、病理的联系,以及标本中气是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
/ t* u- B+ C+ W0 ~) \* v       敬请关注张海涛的精彩讲述。http://www.velinks.com/zyjc
, M( A8 o6 I* W% y- i; s: a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运气学说之中的标本气的有关内容。
) T% k' O( a! q在运气学说中,标是从本所出的“标”,本是由标所出的“本”。风、热、湿、燥、寒、火,天之六气为本;人体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三阴三阳六经为标;在本气之下,标气之上,而界于标本之间者为中气。故曰:“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素问·六微旨大论》)。
% \% ^6 B! R$ s2 E* h标本同气,皆从本化
; e/ F7 j* `; Y* i; X; X7 O* }! E标本异气,从本从标! }& h. m. O5 K7 r' L
阳明厥阴,从乎中气, O0 f" s$ W. h( k( w- a; ~! o+ [
少阴本火(热)而标阴,中气为太阳寒水。其标本异气,故邪人少阴则病有从本化热和从标化寒之别。从标化寒则形成少阴寒化证,出现四肢厥逆、下利清谷、无热恶寒、渴喜热饮、心烦、吐利、脉微细等兰派阳虚之象;从本化热则形成少阴热化证,出现下利、口渴、心烦不得卧、舌红、脉细数等一派阴虚之象。此为病生于本生于标者。2 O1 c9 e6 T4 k7 f5 p
阳明本燥(阴)而标阳,中气为太阴湿土,其标本异气。因金遇土则从湿化,故其病不从标本而从乎中,出现胃中虚冷、水谷不别、食谷欲呕、大便初硬后溏等中见阴湿之候。但是,阳明病并不一定完全按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发展,因为太阴脾与阳明胃同居中州,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之间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以维持水谷消化吸收和输布的正常生理功能。胃喜润恶燥,胃气以下行为顺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阳明病的病理特点:阳明病易从燥化,临床上以从本化燥的燥化证为主。故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伤寒论》)。此为病本应生于中气又非完全生于中气者。! o* y: T1 K% ~$ m! [
这是很绕的一个问题,都是为了解释复杂的疾病原因。* F$ U0 w, \! }( F# B
有的人,其病情从本,( |$ U3 e3 q3 ?& S! \
有的从标,
( n6 g5 t$ O8 H有的从中气。8 n8 s5 ?% }' F, k4 A( @( _4 X
) H( j# z7 q, U# M/ \% k- s
哪个能解释清楚临床表现,就用哪个解释。所以,严格来说,是为临床辨证在气候(天道)方面找原因,是用临床证候做根本依据,而不是用气候,或者用干支数字为依据。& a: T3 h  W% {4 a

$ R1 N1 E. B! I3 X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人群患病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患病,有的人不病;患病后,其变化,不按“五天一气,三气一候”的日期变化,可以一天一个样,或者一天之内几个样。
3 n) y0 H& \: S! o# ^( l$ s所以,临床治病,不能靠运气推算,而必须用辨证论治做指导。/ E7 W( f- u5 |6 a. {# n9 ~

8 g/ T9 N2 @' W9 ^* i* ?, @8 i这样说来,运气推算,是大众是否发病?大概发什么病?特点如何?如何解决人与天地,气候的有关?
+ c: z% w5 C5 x' N2 p如何“人法地,地法天”?
3 A( g- C' h1 p- m+ D所以,这主要是为了在世界观的层面,指导临床,不是具体病人的治疗方案。4 _% c/ d) o0 W, e- N' ]  o

9 G/ r+ [9 d% G! J! ^7 ]战略,战术,是不同层面的问题。
+ M& d5 ~9 I# z# M2 |/ P& R
( g5 |7 d7 ]  O* ^4 q, u7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8 16:57:18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9-5-8 19:24 编辑
6 t; U* q9 J' z; m% n
- q! M2 ]2 ]) f. w; \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5月8日(周三)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57讲。
, U: X: n* K- X2 I+ |! t4 ^1 n0 ^( G& x* a6 K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8 K; |8 {  s' ~. A) P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温病条辨》的范围:. p, x) L) G/ C- q6 m. b7 @
四十三、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跗浮肿,鹿附汤主之。
0 Q- e+ @- }8 j$ X; B2 K       湿伏少阴,故以鹿茸补督脉之阳。督脉根于少阴,所谓八脉丽于肝肾也。督脉总督诸阳,此阳一升,则诸阳听令。附子补肾中真阳,通行十二经,佐之以菟丝,凭空行气而升发少阴,则身痛可休。独以一味草果,温太阴独胜之寒以醒脾阳,则地气上蒸天气之白苔可除;且草果,子也,凡子皆达下焦。以茯苓淡渗,佐附子开膀胱,小便得利,而跗肿可愈矣。& U/ G1 }; O' C/ Y% F5 B- t: v
       鹿附汤方(苦辛咸法)
- N! d8 h: W+ c       鹿茸(五钱) 附子(三钱) 草果(一钱) 菟丝子(三钱) 茯苓(五钱)
. v. P  W& q* D& X7 z! l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杯服。' |- z/ E& l& m- {4 j+ I
       四十四、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者,安肾汤主之。3 t) {, d* Z1 i" [
       凡肾阳惫者,必补督脉,故以鹿茸为君,附子、韭子等补肾中真阳,但以苓、术二味,渗湿而补脾阳,釜底增薪法也(其曰安肾者,肾以阳为体,体立而用安矣)。8 o$ U+ \5 k9 Y- \* Q
       安肾汤方(辛甘温法)8 F( T" s7 e, y& I9 K2 D
       鹿茸(三钱) 胡芦巴(三钱) 补骨脂(三钱) 韭子(一钱) 大茴香(二钱) 附子(二钱) 茅术(二钱) 茯苓(三钱) 菟丝子(三钱)4 r3 p, W, }0 C3 w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大便溏者,加赤石脂。久病恶汤者,可用贰拾分作丸。
. r/ w$ |2 b5 r4 Q4 {, e9 a       四十五、湿久伤阳,痿弱不振,肢体麻痹,痔疮下血,术附姜苓汤主之。
: V3 U, D6 \/ i1 f% i       按:痔疮有寒湿、热湿之分,下血亦有寒湿、热湿之分。本论不及备载,但载寒湿痔疮下者,以世医但知有热湿痔疮下血,悉以槐花、地榆从事,并不知有寒湿之因,畏姜、附如虎。故因下焦寒湿而类及之,方则两补脾肾两阳也。
4 s! l3 v0 \# `$ q       术附姜苓汤方(辛温苦淡法)
1 X& s% x) o3 j. e, n2 C! X5 F! e6 _       生白术(五钱) 附子(三钱) 干姜(三钱) 茯苓(五钱)
' X. o. u5 K+ D5 O% ~4 J9 h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7 G$ `( F( c8 ]% [: [$ g       四十六、先便后血,小肠寒湿,黄土汤主之。
$ [3 |3 L/ h0 |       此因上条而类及,以补偏救弊也,义见前条注下。前方纯用刚者,此方则以刚药健脾而渗湿,柔药保肝肾之阴而补丧失之血,刚柔相济,又立一法,以开学者门径。后世黑地黄丸法,盖仿诸此。
# y  K- P! G% m  k/ ~       黄土汤方(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
) P( @6 c* G4 J" t% _5 w       甘草(三两) 干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炮,三两) 阿胶(三两) 黄芩(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1 `6 R. ?  p$ a8 h- Q4 h       水八升,煮取二升,分温二服(分量服法,悉录古方,未敢增减,用者自行斟酌可也)。
& I# F% U. ]7 [# k- R       四十七、秋湿内伏,冬寒外加,脉紧无汗,恶寒身病,喘咳稀痰,胸满舌白滑,恶水不欲饮,甚则倚息不得卧,腹中微胀,小青龙汤主之;脉数有汗,小青龙去麻、辛主之;大汗出者,倍桂枝,减干姜,加麻黄根。2 n5 u( U# o# M* s
       此条以《经》有“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之明文,故补三焦饮症数则,略示门径。按《经》谓秋伤于湿者,以长夏湿土之气,介在夏秋之间,七月大火西流,月建申,申者,阳气毕伸也。湿无阳气不发,阳伸之极,湿发亦重,人感此而至冬日寒水司令,湿水同体相搏而病矣。喻氏擅改经文,谓湿曰燥者,不明六气运行之道。如大寒,冬令也,厥阴气至而纸鸢起矣。四月,夏令也,古谓首夏犹清和,俗谓四月为麦秀寒,均谓时虽夏令,风木之气犹未尽灭也。他令仿此。至于湿土寄旺四时,虽在冬令,朱子谓“将大雨雪,必先微温”,盖微温则阳气通,阳通则湿行,湿行而雪势成矣,况秋日竟无湿气乎!此其间有说焉,《经》所言之秋,指中秋以前而言,秋之前半截也;喻氏所指之秋,指秋分以后而言,秋之后半截也。古脱燥论,盖世远年湮,残缺脱简耳。喻氏补论诚是,但不应擅改经文,竟崇己说,而不体之日月运行,寒暑倚伏之理与气也。喻氏学问诚高,特霸气未消,其温病论亦犯此病。学者遇咳嗽之证,兼合脉色,以详察其何因,为湿,为燥,为风,为火,为阴虚,为阳弱,为前候伏气,为现行时令,为外感而发动内伤,为内伤而招引外感,历历分明。或当用温用凉,用补用泻,或寓补于泻,或寓泻于补,择用先师何法何方,妙手空空,毫无成见,因物付物,自无差忒矣。即如此症,以喘咳痰稀,不欲饮水,胸满腹胀,舌白,定其为伏湿痰饮所致。以脉紧无汗,为遇寒而发,故用仲景先师辛温甘酸之小青龙,外发寒而内蠲饮,龙行而火随,故寒可去;龙动而水行,故饮可蠲。以自汗脉数(此因饮邪上冲肺气之数,不可认为火数),为遇风而发,不可再行误汗伤阳,使饮无畏忌,故去汤中之麻黄、细辛发太阳、少阴之表者,倍桂枝以安其表。汗甚则以麻黄根收表疏之汗。夫根有归束之义,麻黄能行太阳之表,即以其根归束太阳之气也。大汗出减干姜者,畏其辛而致汗也。有汗去麻、辛不去干姜者,干姜根而中实,色黄而圆(土象也,土性缓),不比麻黄干而中空,色青而直(木象也,木性急,干姜岂性缓药哉!较之麻黄为缓耳。且干姜得丙火煅炼而成,能守中阳;麻黄则纯行卫阳,故其剽急之性,远甚于干姜也),细辛细而辛窜,走络最急也(且少阴经之报使,误发少阴汗者,必伐血)。
+ g. q5 G) G0 Q; ^4 H% \. K
. z( r  D2 ?' r* {
4 b% f0 t/ W, n: l$ E6 ~0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8 22:11:09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19年5月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刘敬章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从“中医治未病”论当前“现代文明病”的防与治1 Z! |) {- y1 m
                    ——治未病是全球最好的医学模式。
% ?- p0 y- x8 M, X" A: i- U7 H                 《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晩乎?
2 j- t+ U! Z1 P: s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3 K8 D  A3 {* m( D0 o
8 D+ b5 p# m' \4 F, W5 n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 a( n+ c7 W8 B  |5 `- m7 t                     现代人把酒当做水浆来喝,膏粱厚味,滥饮无度;通宵达旦地熬夜、上网、打游戏,晚上不睡觉;上班时间紧,早晨不吃饭,而到了晚上大鱼大肉,尤其是夏天炎热的季节,路边烧烤加上冰镇啤酒一直持续到半夜,成为了时尚,岂不知作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后天之本——脾胃,无形中就受到了深深地伤害,造成脾胃不足,百病由生;出门坐车,很少运动,追逐名利,急躁焦虑等等所有这些反常的生活内容,久而久之成为了习惯,违背了人生的自然乐趣,众多的“现代文明病‘’的爆发就成为了必然结果。
) L0 W0 b7 @& Z7 Y& U                  “现代文明病”,也叫生活方式病,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几大类慢性病,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我们国家健康和国民健康的罪魁祸首。而我们国家70%以上的医疗支出都是用到了慢性病的治疗上。以癌症为例,调查显示全国每六分钟便有一例新发癌症患者出现,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遭受到肿瘤的侵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50.1%;心脑血管病高达2.9亿人之多,都位居全球之首,而且这些慢性病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呈“井喷式”爆发,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灾难吗?为什么全国那么多的医院大楼越盖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而病人越来越多呢?我们的医疗水平确实是大5 a; c, {  n9 i( s8 w9 {9 W. }6 {
大地提高了,但是我们当今的医疗体系也生病了!( T2 |& C5 G: Q5 H. o# s
                     几千年来中国中医药学一直以带徒弟或者父传子的教育方式传承至今,并且历代都是名医辈出。所以说每一个有水平的真正的中医师或者有绝招的中医师都有义务带徒弟,有条件要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带,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中医药事业!否则我们将对不起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正如贾谦先生所说:“为了振兴中医,为了13亿国人健康,按照清末民初每万人中有20多名中医的比例,我国至少应有300万中医,那样的话,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但是不可能指望中医院校培养出这300万中医,院校只能培养出学历,培养不出临床能力。如果我们都效仿恽铁樵、承淡 安举办中华文化书院或中医文化传承讲堂,传授弟子,中医文化和中医绝学就会传遍祖国大地。”
# U. _5 q% u$ K$ t9 d                     中医学是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技术的完美结合,密不可分。远古时代的医宗扁鹊就已经给我们开创了望闻问切、针药并施、内外同治和团队合作的先河。现在的人们一提到中医,就首先想到喝中药,那是很片面的。其实中医学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已经走出国门风靡世界的针灸,疗效确切而迅速;深受游泳健将菲尔普斯喜爱的拔罐疗法,刮痧,艾灸,按摩,小儿推拿,穴位贴敷,中药薰蒸,穴位挑治,中药药泥灸,圈疗等等都是中医技术的独特绝技,并且还可以互相搭配,杂和以治,既简便验廉,又绿色环保。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它的核心理念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治未病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最好的医学模式!http://www.velinks.com/
$ k: d/ p8 Z3 \$ H4 \  s    祝贺刘敬章讲述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题目是:从“中医治未病”论当前“现代文明病”的防与治
# A. q, X8 o0 b6 S" r1 G/ }7 w: P) W; u5 X
     中医“以无为本”,是一个“有无相生”自然整体生成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因此,“治未病”是几千年来中医学不懈的追求。
3 Z2 F/ S, W% P8 c! p! a“治未病”是管理没有病的身体,不是乱吃药。也就是说“治未病”的治,是治理,不是治疗。
. ^% Q+ o' q( p- G% i    所谓“现代文明病”,也叫生活方式病,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几大类慢性病,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我们国家健康和国民健康的罪魁祸首。( s- ?; }9 P, D8 d) c% y
文明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享受成为可能。
7 h" @# i3 [0 M  M" B如果不按照中医的理念“养生”,就可能会得很多“不该得”的疾病,这些病大多是“吃出来的病”,也是“不养生的病”,“不治未病的病”,也是“没有大智慧的病”。' [7 d/ r  _% {. n7 _
有了“治未病”的智慧,可以不得病。
0 k. k3 x$ a5 O! X8 S+ G有了中医大智慧,就可以轻轻松松告别所谓“文明病”。8 |# ]& x  w% T4 n. `! [0 }6 K, w* _
中医药有很多原创的大智慧,都落在西医目光之外,也被很多所谓“文明人”看不见。
6 O" E: g, l/ X0 y2 B$ A4 [. a自古以来,“医救有缘人”,扁鹊、文挚、华佗、张仲景等,他们的事迹,足以说明,我们应该珍惜历史,把古人用生命换来的中医药,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8 A$ J. j. }7 J3 ^7 H) g# W* D  e) I7 o
5 c/ H* T1 K- f%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