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5 21:48:49 | 阅读全部
         本周四(10.25)晚上8: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与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中“理血剂”的相关内容。
* _4 L4 I- h2 ]) B6 k* V% x4 ~7 i6 e) h
        理血剂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和“止血”剂两大部分。今天晚上我们主要学习理血剂,活血化瘀剂中的部分方剂,以及止血剂的丰富内容。涉及到的方剂有:温经汤、大黄䗪虫丸、槐花散、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等方。
( v$ e6 `8 p; F1 H! |8 V) c) l8 z- i# L# W. f9 G1 c& j- r: i
       让我们一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fjx# W' P  K9 Y' t( F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其中“理血剂”的相关内容。! Y# t1 m3 |  f% F6 a
       气血是中医重要的学术概念,气生血,推动阴血,在脉中运行,维护生命健康。
" x8 z. P! I& d/ x& U% r* r       一旦,“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热伤阳络上出血,热伤阴脉下流红。”
- L% V/ y2 X- u        有出血,就要用止血剂。
8 y, @3 V; |6 L
) g/ Q" r+ U% r1 a7 G      气血流通不顺畅,形成了瘀滞,就需要活血化瘀治疗。$ M" u8 n( n/ T$ A! \5 a
        因此,理血剂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和“止血”剂两大部分。5 l9 b. f) G. v, h  ~6 P2 B4 ^. f

& t; T9 R( l+ ?, d     今天晚上学习的温经汤、大黄䗪虫丸、槐花散、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等方,都是著名的理血剂,可以辨证选用。: `1 Z2 z9 [( v* t0 n# a

4 \, E* d: J6 q9 L' T+ l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8 21:26:47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18年10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云双讲述《中医诊断学》。! C7 \$ y/ p$ r  P! j

6 g7 ]' `2 Z; H1 D$ M* t                  她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部分,原文选录。第一:望诊,望诊又分为神色形态部分和舌诊部分。, }- _! [) W# A1 E% A' Q2 p

7 }( o5 E! n/ t4 m+ i                  让我们一起期待来自北京的刘云双的讲述和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M5 _4 }( ^) h. F+ y1 o                  祝贺刘云双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四诊的历代经典和名家的有关论述。
, n& y- x# K& y+ ^0 N: J* P  |3 i
- ~: I) A2 \* J* z                  中医对于望闻问切的研究有几千年以上的历史,为的是“司外揣内”,断人体正气,精气神的盛衰,疾病的浅深,预后如何?可治与否?用何方法?有何忌宜?
( B( {' P: j1 y+ x) p  ]$ m% I, c" d6 H% Y: q
                 虽然,中医不做化验,也不做透视,超声,放射检查,但是也有自身独特的检查方法,有独特理论指导,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h5 y) X# ^2 t% U: z* u4 @
                 因此,要做一名好中医,一定要努力学习前人的有关论述,充分吸收古人的成就,才能“闻得其阴,论得其阳,不出千里,决者至众”,像扁鹊,华佗,仲景那样,“名闻天下”,成为苍生大医。
. S1 ~+ b5 i# q% Y9 E! Y, H. v9 E( W' i!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8 21:28:39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下篇治疗各论内容
' o8 J8 Q5 z7 m9 ?9 `. p$ z* l           包括哮喘、肺痨、呕吐、胃痛、腹痛、黄疸、泄泻各个病症的治疗方法
* \6 R+ Q! P+ \3 ]5 J+ a           我们一起期待王群才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zjx
  e2 ?" j/ }' M3 t. v5 B- k; u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下篇治疗各论内容           包括哮喘、肺痨、呕吐、胃痛、腹痛、黄疸、泄泻各个病症的治疗方法。
3 S) b: y' X9 e' U; u8 v, s
: W+ i9 E6 e, x* ^8 q          中医和西医治病的原理不一样,主要是为了挖掘和提升“内在的卫生资源”,让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恢复和提升,来达到生命健康的目的。
; F7 L6 r( H4 j: N# K          因此,不同的疾病,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1 o. @* F2 S8 ]$ p8 {
8 n+ p, X6 o* y4 _* I
         针刺治疗方法,依据脏腑经络学说,可以在远离病灶,远离脏腑的指端,以及体表的腧穴,进行针刺治疗,这是“整体观念”,以及“内外相关”理论的体现,是东方哲学智慧,历经千辛万苦被创造出来。
+ C& }: q* V( J2 ?+ |
' C2 {* a; y# G& i, G1 d' i         随着针刺治疗向西方的传播,有些人盗用中医的知识产权,用所谓“干针”技术,替代针灸学的名词,换了马甲,要达到“去中国化”,“去中医化”的目的。; t7 y$ }: i2 L; _& B- u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8 21:53:4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谈论“水肿”病的诊治问题。8 y7 |, H1 h& r% D3 R. ~) p
, `; u) M" h6 {4 f
                  水肿属于西医学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包括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水肿、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等。 而属于中医的一个疾病,在本节讨论的水肿主要以肾性水肿为主,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中医对本病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
! M9 X/ N8 Z/ J2 X% ?* D# N9 z9 ]* h! t( R; v: Q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7 Y8 \4 P( T# t- d  V4 [) i9 t5 H7 R" c8 g7 }. D3 ?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谈论“水肿”病的诊治问题。+ J+ e8 U% l: u- @

7 ?; d* f6 j0 k                 中华文化极为重视水火,《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 T2 X: Z3 P& r1 [% v" n) W
' k- e' ^" p3 y; N                 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B8 v( q& W, r& _1 w0 a& L
+ S( n) y& _7 f
                 我们这个地球之所以有生机,就是因为有水。但是,只有水,没有火,也不行,就会像彗星一样,也不会有生命。
. x! Y8 z% H" @, ^3 t% M
; L# Z9 I% W+ e' F- V
5 c+ _& Z5 V, E
/ S1 [5 s; O* N8 W                人体与天地阴阳是一个整体,水液在体内的运行,分布,与脏腑机能的正常是分不开的。一旦,肺脾肾,以及三焦水道,功能下降,阳气不足,就会发生水肿病。! T2 a% k3 T3 [1 r
& o* L5 ^. R5 g

% D$ p- |4 b9 ?: ?! r: D8 ~' E% t5 t* x- x
                尽管西医学中水肿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但是中医的治疗,要按照自己独特的理论,指导中医用药,而不是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
( m  z) A$ B1 f- f
( c/ k  M  ]/ }/ z- @5 R0 {                中西医可以互相参照,却不可以互相代替。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9 21:47:01 | 阅读全部
              本周一晚上(2018年10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3 j5 c* L# m! P/ M* m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肺炎喘嗽。. X! G. \1 R9 t+ y; Z
              肺炎喘嗽是以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为主证的肺系疾病。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清代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是作者对麻疹过程中出现的气促发喘鼻煽胸高变证的命名。肺炎喘嗽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小儿肺炎。
7 S. Z1 v" o: b  f; }  W. E            肺炎喘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是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单病种统计的首位病种。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重者越多。
9 w! ~8 d3 P3 J& c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肺炎喘嗽的有关内容。
+ v4 I0 m5 Q$ q            肺为娇脏,儿童为稚阴稚阳,因此,风邪很容易犯肺,伤肺,咳嗽在儿科很常见。
5 w, ?& T2 g6 e# ~$ O- n            咳嗽及时治疗,也很容易。但是,由于体质虚弱,或者护养不当,或者治疗失误,就容易耽搁病情,逐渐成为肺炎。
. f( R) u/ b3 ~4 n% \            肺炎喘嗽尽管属于西医命名的疾病,有细菌和病毒感染之分,但是中医诊治的时候,不用考虑西医关于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而依据伤寒和温病的理论,辨证论治,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 M( ~! a0 i' N( J& f
$ E0 k5 ?' p0 i' m/ ?6 Q( q0 f5 Y5 v: Y) B9 g. ]2 y
           如果不按照中医传统的理论去认识肺炎,而是用西医的病原学作指导,就不知道如何治疗了。. b2 x/ M* x# s9 _7 C6 [' ^6 \
           严格说来,如果使用汤药,那么西医的病原学不能做中医治疗的事前指导,只能勉强做中医“所以有效的现代解释”而已。否则,就会陷入“没有根据”,“动则见尤”的被动局面。
% x& Z/ J7 b/ U! w5 u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30 22:04:2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0月3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b( e8 j* ~% J; `6 s7 M: [; m8 }
        《灵枢·营卫生会》“岐伯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灵枢·邪客》曰:“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I" {1 W3 c. G: _
       那么,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是如何生成的?又是怎样分布的?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具有哪些生理病理特点?; l2 S: ^! c7 o9 u1 \1 E$ A
        请关注朱胜君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g7 n7 N* q5 F1 p1 V* ~
        祝贺朱胜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有关内容。
5 H& i- }3 i6 ^! e, L  n! v  l9 S+ J8 i+ b: O+ c; A. [
        气,在中华文化之中,在中医的元典《内经》里,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元气说”,或者叫“气一元论”,是说天地万物,都来于气。; x% v3 P' N& e5 W
1 H5 v% {. |4 Q9 t* [: m; Q
       气生成了天地、生成了万物,但是,气没有消失,而是充满整个宇宙。有的时候“聚而成形”,成为可见的形体;有的时候“散而为气”,成为“惚兮恍兮”的暗物质、暗能量。
: g% q" ]9 ^+ b3 q; K0 ?  \/ k% n# s$ Y6 g6 h) ~4 Q
      气在人体之中,也是这样。( h. T' c. v+ V
      人始生之初,是一团精气,然后,有了分化,成为有形的形体与无形的气血阴阳。& A9 L. l& H/ w- s& P% i% @6 b

* c/ m) d/ U& y, R        全身都弥漫着来源于元气的气,由于部位不同,作用各异,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名称。
( Q3 a- V4 n9 ?7 h9 d      这是中医独特的世界观,也是独特方法论。) Y8 b* g7 S6 N3 H( r' B& l  }5 y
      中医靠着这些认识,指导临床诊治疾病、养生保健;也靠这些认识,世代相传,不断发展。! O; i7 Y5 S, Q  w4 v& b3 T9 O
" n; x7 Q# T- h3 Z- z(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31 21:40:4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0月3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刘敬章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内科学》有关淋证的内容。
* H% c  a2 [8 p- Z* r
  o- a; {0 P" @: f; X, ?1 `7 x( y5 H8 _+ Y
& [7 J9 G! f- e$ r- c1 Z$ K- x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唐代的《千金药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五种证候,后人又增加了血淋,即称为六淋。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系结核,急慢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等。病因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久病,禀赋不足等。病机属于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膀胱与肾。7 P- ~; M+ O2 d

& F5 A0 \# ?9 X& F: r! s6 @, f5 K/ f% G9 y7 [6 s# m  H& n: f
6 R+ n6 A8 R) Y) S' b
       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0 |' u7 _$ X; T) {
" `2 S) s3 b& L# E5 R( L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有关淋证的内容。' s0 V" ]5 e. a3 q  F

: H% h. }& ^: [) G! C2 j
$ n/ L( D3 v1 y5 V3 Q# y  ?9 @+ o8 {% T3 e) K
       淋证是中医独特的病名,与西医的性病“淋病”有明显区别。
) w. t; N) U2 I1 k
; M: Z! n) w4 w. g, ~       西医的淋病是性传播疾病,突出致病微生物的特征;
6 g, U; i! X# B( P8 t
4 q& }; [( V! ^' ~& j, W       中医所说的淋证,是一个古老的名称,它以症状的描述为依据,是状态诊断,而不是病菌检索得出的病名。0 K: E- c& a# _5 P) ?
# {; p9 @; u- X8 v* {9 [) i
       由此可见,中医所说的淋证,与西医所研究的淋病,可以有关联,而又有很多不同点,不可混同起来。
! T$ L, c/ p# Q& |) _1 Z
* r% _5 U# t% x/ u' W       中医说的淋证,是包含很多西医病名的常见病。
8 U: D) d3 [& z9 ]
* w. Z* t7 {2 A& e8 v, l3 z- \. A       因此,张仲景《金匮要略》、孙思邈《千金药方》、王涛《外台秘要》等历代名家,都论述过这个病,将淋证归纳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五种证候,后人又增加了血淋,即称为六淋。# _2 W1 d5 f: R" f, Z; J. Q
. ^4 V- k9 g' S1 z* y

! D, M4 I+ Q) `$ ]
% l- |% {/ R% C5 X      中医治疗本病,不是用细菌学说来指导,而是按照中医的固有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2 11:54:47 | 阅读全部
        本周四(11.1)晚上8: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与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中“治风剂”的相关内容。
: e( J- C5 N: A5 T% @7 z' o2 \3 B5 e  J
: p4 g$ y! H, _9 O; U3 e4 @  J

" o4 Y1 P: `& C       治风剂主要包括“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剂两大部分。今天晚上我们主要学习这两部分的丰富内容。涉及到的方剂有:疏散外风的大秦艽汤、消风散、川芎茶调散等,和平熄内风的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等方剂。
3 @4 U5 \" b1 Z  z7 |1 ^# |+ g5 M( \6 g$ _5 i( f

* i8 C; W) A/ j' X- a/ ]- h" E" d% o) A: ]: G
       让我们一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fjx
) s0 |% P: U' v# t
% h8 q7 y4 y; i! W) f% Z# O: ?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其中“治风剂”的相关内容。$ R% c. Y. Y' f* V. T0 A

' m) ?9 o7 B% u“风邪致病”,这是中医一个特有的病因病机概念。2 z0 Q* i9 s+ \% E2 Q
# r% u$ r7 }* t8 j% {8 h1 k3 p) l
        医圣张仲景说“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是春天的主气,可以生万物,也能让人生病。& z6 z$ ^- f9 `7 F* |( D

- V' V! w* _9 S( ^      《内经》说“风为百病之长”,可见其广泛性。) o3 K$ E4 t5 M4 n3 A& H# ^, C

7 O, R+ c  I. Z  I
1 ?- P1 s- U6 p. q! T" l' g% ^; y$ y2 @; A2 y- j2 W
      治风剂主要包括“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剂两大部分。今天学习了疏散外风的大秦艽汤、消风散、川芎茶调散等;
( j9 M  x2 [, v9 P7 P, u1 v- W8 O" g# x1 _7 _
也学习了和平熄内风的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等方剂。
0 k* u+ |, w  I1 k1 ~' J9 I# `9 r
; R- h2 p0 Y- J$ x& z/ u! w+ ]; s2 [( J$ y; p/ M
1 g2 U/ o/ j# `( S* [
     这都是临床常用的方剂,疗效显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2 21:17:10 | 阅读全部
                  预告:本周五晚上(2018年11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小平院长讲述《中医诊断学》。  V# n) Y1 ?) W& A! t& r
- j' L% r6 \' W

  s0 ~  f6 d' N# `( Y% j2 o  u! h! G+ z) K
                 他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部分,原文选录。上周刘云双讲了第一:望诊,望诊又分为神色形态部分和舌诊部分。本周给大家讲述四诊当中的“闻诊、问诊、切诊”6 o) n3 T0 |) k: Z. J8 |
1 L, G; l/ X0 v

: V) i9 d; Z8 A# [4 i. V6 e- s6 U- B5 O6 y$ F
                 让我们一起期待来自上海的黄小平的讲述和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I1 v1 n* y$ p# J, H- }

( h+ o7 k( S) B9 h                 祝贺黄小平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
% j- z1 h! {3 W
6 _5 x2 J- H3 g  i                 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历代医家关于四诊当中的“闻诊、问诊、切诊”的有关内容。
1 L5 F, \9 t: b6 ~) V' ?
+ h, `+ C& g6 u$ a# H                《难经》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M0 Y' R, Q! l6 e3 z4 y! H
! W! |9 b& W& c. p. _6 A
                 并且解释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9 b2 L8 A6 ]/ _, {1 u
" w) U9 G7 K, @$ C

: h; P0 D, g' N6 h6 p) P* @$ F6 H) j1 p
                 历代医家继承了扁鹊的“四诊合参”,又有很多研究心得,对于四诊各自的奥妙,都有很多阐发。值得大家努力学习,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中西医并存的情况下,中医四诊仍然不可取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3 21:39:0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1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来自澳门针灸学会的张俊青理事长讲述《针灸学》。
/ V; Y9 J# Y( }) w# r$ q9 E* c8 L" S8 L  {$ f& s  C6 h1 U! A/ u
0 N# d8 e7 {4 p5 L

. B) M" X, S& x# {" `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和针灸治疗讲述痢疾、脚气、便秘、脱肛的有关内容。5 r* C& n6 q! C4 x/ t/ o. p
6 C' D& N6 n9 j% ?0 J* |  h( f* _

9 l% }  ?& P; \* G5 u3 S. ?+ b* `# }4 g7 f  x+ _1 j

7 d! U6 m6 `; i6 @) U8 i* v5 f) j, Y/ N$ _& w
                 请大家一起期待,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委会张俊青副会长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jx
. c; w+ i9 L  x- e+ b+ z* z9 C! D+ ^
! E( L8 l$ L. E  b7 u- H* Z                  张俊青讲述《针灸学》成功!
  v& u) H  ~; m0 `* e' P1 T+ z% Z2 ~9 Y- F  C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和针灸治疗讲述痢疾、脚气、便秘、脱肛的有关内容。
* K1 S: \% I% h' \+ m$ u; k( e- O$ [1 n

" n8 [9 F! ^" k. d* e
. _  |# L7 X: x4 {# S* W                 按照“西眼看中医”,用西医的理念,很难理解中医针灸治疗的学术原理。& a+ i- w; T+ Z7 u; I% ~/ c3 j% O

( u' z& t& h' X( {% S1 L. t3 n                 痢疾是细菌感染,脚气是真菌感染,便秘是肠蠕动太慢,脱肛属于内脏下垂,都是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原因,很难“熔于一炉”,用几个不锈钢“异物”刺进远离病灶,似乎“毫不相关的肉体”人体的组织里,这是完全讲不通,也不可能接受的“损伤”行为。- j; A" {9 z1 l( t& q- U# c

$ u6 Y" O/ m) `
  B2 u3 x  O5 n! p2 I- Y% d0 z& L3 z2 R* C" b5 z
                但是,看懂与否,都不能否认中医使用了几千年的针刺治疗,也不能否定切切实实的针刺疗效。
7 A; ~% [9 z: C
: x' |5 W$ ~3 N6 f7 @& A2 ?4 Y" {% h" ?
3 q& @( N" s" u- F3 h6 x3 Y  t
                也就是说,中医很多优秀的特质,落在西医还原论的目光之外。
$ A3 Z9 B3 ^( G; `" ^6 {& K- B; v+ S4 R, t6 w5 V" I, B
                发扬中医特色,依靠独特的优势,就能奔向未来,走遍天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