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15 21:38:42 | 阅读全部
               本周一(2018年10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 }9 U/ X( P. |' q# s9 V
7 q) T/ i' o; A0 d3 N               主要内容是感冒。
& e5 V2 T8 }. Z- T; ?; j( V8 f! P: t! m3 q& Z( \
                感冒是外感风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感冒又称为“伤风”,病名最早记载于宋·杨仁斋《仁斋直指方·诸风》,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s; ^6 W% x+ d# P$ q$ S! \. ]2 ?9 p% o/ N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z- }% H( T6 a. L6 a5 q5 k8 b# A# |5 v" c  O, G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小儿感冒的有关内容。3 w& F  l; @, b6 v" B

5 [9 T& l# `  N! Y0 A              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容易感受外邪,感冒很常见。也有人说,儿科常见三个病,发烧、咳嗽、拉肚子。这这个观点很普遍,也有代表性。  / P+ l3 ]6 K! z1 M

( Q. C0 _7 q7 L5 A              一般感冒是外感风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9 [/ [6 Z: a/ a+ f8 T

* E7 F& V: |* G* @# H              反复感冒的儿童,又称为“复感儿”,我三十多年之前主持这个课题研究,治疗过千万个这样的患者,至今仍然有很多人来找我。有的人成家生子之后,又带第二代来看这个“复感儿”。可见本病也很普遍。
' f- u! v0 s) P# x
, e( x; v) R  ?& I& d# b! M; d3 O' @. r7 Z0 t
. k  N; S1 ~; d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复感儿”与一般感冒治疗不一样,不能简单地“辨证论治”,而必须“清补结合”,才能长治久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17 07:58:26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0月1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y* u$ x9 E  k1 B2 Y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胜复作用即气的阴阳对立统一,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和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皆取决于气的气化作用。中医学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 T+ x* v+ _1 f" n; _
       那么,什么是“气”?“气”的哲学含义和医学概念各是什么呢?“气”是如何生成的呢? 请关注今天晚上的讲述,张海涛将带领大家共同复习这些内容。http://www.ynjkcy.com/zyjc
. K# k5 B, b' d! q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什么是中医所说的“气”?“气”的哲学含义和医学概念各是什么呢?“气”是如何生成的呢?  |; z# e9 ~2 a- b. w+ y8 c: l) Z2 x
      这些问题,不仅是学习中医所必需的过程,也是了解中华文化的必须课。0 E6 W; V% L( E+ p$ R
      古人认为,天地之前充满了气,甚至在天地没有出现之前,就是“气的状态”,是“先天”,是本源,所以叫“气一元论”。
8 _1 r# K9 @1 i  n      因此,在中医的、中华文化的语境之中,没有“真空”,整个宇宙,从来都是弥漫的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无。
! L; m7 i4 l% ]      无不是没有。8 @$ `* b: a* O. t
      西方依靠唯物论(明物质),研究物质“内部”的结构,并且与唯心论相对而存在。
! H2 ^5 \, K" v$ N& t      物质需要运动,运动需要空间。- `( @& q% E) V& {' \
      因此,西方的“唯物论”,一定需要“真空”。没有真空,就是互相干扰的乱哄哄的世界,看不到世界的有序性。
$ e4 u  r) B+ s# J- ?) z      东方长于研究关系,复杂的关系,如同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彼此互相影响,甚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舍难分。9 m# f5 [5 \, p" O9 m% H9 n
      这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整体观念”。; o- z0 \+ d( v2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17 21:38:24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18年10月17日)的一技术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内科学瘿病的内容。
: }( k5 o8 n; x/ [: O8 @" _/ D; K+ c; q+ x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古籍中有称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者。早在公元前我国已有关于瘿病的记载。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而《吕氏春秋·季春纪》所说的“轻水所,多秃与瘿人”不仅记载了瘿病的存在,而且观察到瘿的发病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外台秘要·瘿病》说:“瘿病喜当颈下,当中央不偏两边也”。指出了瘿病发病的位置。而瘿病主要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引起,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所致,日久引起血脉瘀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在治疗中,我们不仅注重饮食调摄,还因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j/ c/ ^, H4 |  S- u

8 d6 _; V% z/ \! U          让我们共同期待王秀民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V1 C$ w0 h0 L% O" u

  [  ]8 s7 z7 L          祝贺祝贺王秀民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瘿病”病诊治的有关问题。
3 J7 W) [' u1 p
% f6 a3 z$ Y' y; }+ m# a! x  B! \          瘿病过去很常见,也是中医研究了很长时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疾病。    自古以来, 中医取这个名称,而不提“甲状腺”,既和中医“不事切割”治疗方法有关,也彰显了与西医学的内分泌学说有区别。1 ^, j% E( T0 f1 i1 x$ j. _. T; K

! C  p% ]+ ?9 y# w! K          西医所说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既有“良性”与“恶性”的区别,也有代谢水平高低的“冷结节”与“热结节”的区别。  _" b% _; q6 x! A. ^% y

# Q+ L" w+ X* @7 z          其实,冷热结节,就是阴阳不同。0 t7 y4 y8 }$ i( S& B

/ q( h/ v) I) D% t% w# k          中医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化痰等常用治疗方法,都是立足于转化,与西医的对抗性治疗,以及切除手术是有很大区别的。& @6 n& L- w1 E. a2 v" K8 p

* Z2 \$ K# e" d5 s7 R' m          因此可见,中医“以无为本”,对瘿瘤之病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方法。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18 21:19:19 | 阅读全部
                   今晚天(10.18)晚上8: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与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中“理血剂”的相关内容。8 _$ F: K) X% C+ N. A" v
/ @9 r8 q, I$ [0 J& h: C
                   理血剂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和“止血”剂两大部分。今天晚上我们主要学习理血剂的概念和活血化瘀剂中的部分方剂。涉及到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等方剂2 t+ }5 b" @) Z9 R
, r$ U4 M& v$ n1 ?9 |
                  让我们一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fjx5 b; X* G  ^3 l0 Y. ?: \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其中的“理血剂”的相关内容。
! V; L, W8 {0 Q& `
. M% q- y/ I) r, h6 p                《内经》说,血气者,人之神。又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E& M! m1 I) |9 i1 G
                 由此可见,血很重要,因此,君主之官的心“主血脉”。7 O7 f( y. l% x  T# b; p" F- V: n
                 藏血,生血,统血,都不如“主血”,因此,血分有热,出血的时候,要“泻心汤”来治疗。1 y( r) `! @  l- _/ s1 X$ A
                 理血剂的“活血化瘀”和“止血”剂两大部分内容,前者解决血流不畅,后者解决血流失控。; A) |  x+ e9 |7 A- g4 q

  `9 g' h: ]5 i# U$ [$ ?                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等方剂可以酌情考虑。$ n" d$ t  m; x
6 p; s9 }5 z7 h; e, d

2 L/ I& _& b+ k
7 _6 X7 r& q7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0 14:47:03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8年10月19日1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刘敬章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诊断学》。
" C, R* Z1 E8 Z  I, ]: V# w* \  K- \8 `0 `8 R9 y9 Q" r
                  他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是黄疸,眩晕,心悸,不寐和疼痛的鉴别诊断。
$ n( u) @% F% J& ]+ a% V7 r, p: h, d) c8 r( M+ _
                  这次讲座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的疾病非常广泛。
" X: l' B" t# ?. \3 i$ p& ~8 H3 x( x6 T8 e

8 j( ~! C& c: e7 S9 G  _( _                  敬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 q  |& {2 x" M  W- ]. O- n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了黄疸,眩晕,心悸,不寐和疼痛的鉴别诊断等学术内容很多。
) a5 q( F) V2 B6 R4 y( B& z                  我们处在中西医并存的时代,民众的知识背景,国家的卫生政策,都需要中医临床治病的时候,与时俱进,不得不考虑西医的病名与诊断。
# l6 `1 V) }; G* F5 R" ^3 k* `$ R9 S! B$ j+ O5 A
                 只要大家深入掌握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有理论自信,疗效自强,就能传承自觉,体系自立,不断发展。          % {8 I! g! B* A; N6 q; v. S0 Q
$ u- y3 f2 e: H# c8 E4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0 22:15:2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中医针灸学》组王群才讲述下篇治疗各论中以下内容* F9 u! u) Z. z8 O+ {6 u: F
                   包括痫证、癫狂、不寐、脏躁、惊悸怔忡、疟疾、感冒、咳嗽的具体内容) o. z# I8 D, ^
                   我们一起期待王群才届时给大家讲解http://www.ynjkcy.com/zjx$ S$ e$ H' S# h4 i4 E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下篇治疗各论中的有关内容。
4 u) |1 K' d- j3 ~  |. _+ n
) x* u% ?+ P9 L$ B# |2 f% B                  中医治疗疾病,不是直接针对病灶,也不是对准靶点,不是进行对抗和补充物质,而是“调动积极性”,把生命的自我调节能力,发挥出来。这是开发“内在的卫生资源”,西方医学对此缺乏认识,或者缺乏手段。
2 u, s) H" I- f( W/ x                  中医在这一领域探索了几千年,有很丰富的理论与技术,针灸治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 t7 F4 f# q: p9 ]5 J- F" }) A+ y9 A& Q$ l* I% g4 s" p
                 痫证、癫狂、不寐、脏躁、惊悸怔忡、疟疾、感冒、咳嗽等内容,用西医的目光来看,似乎不相关,理解不了。) ^0 \8 a+ n* v$ a8 X& ~) C
                 但是,这些内容,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并且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复制验证,安全有效。3 s- w3 w* S' ]" c8 E) O, v4 r

+ o6 X: k% q1 a7 s'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1 21:45:5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1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赵学敏。
, a# K) S7 J% W) a* @* m
' Y6 r9 ]2 E: v* k, Z" E       赵学敏,字恕轩,号依吉(1719年一1805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为清代医药学家,代表医著是《串雅内外编》《本草纲目拾遗》。
$ m- @3 H8 G( [9 V$ b1 s       赵学敏的一生可以给当今中医式微(特别是民间中医药衰亡)的情景三个启示。4 F: C/ P( z/ W, F
( l9 A6 l+ c3 B" _) w! s
       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造就中医人才的摇篮。赵学敏的父亲为了能让赵学敏及赵学楷弟兄俩学好医学,不仅建造成利济堂、养素园且在其中放置许多经典医籍供他们学习,又在养素园之外开辟了一片药圃,让他们兄弟能亲眼目睹各种药物的形状而实地辨识。
8 ~( p" u) \: M. `' u, B9 R
" Q1 ^1 s2 x5 k+ Z. I! q      二、赵学敏生逢“康乾盛世”,有道明君康熙不仅重视传统医学,而且还大大促进了中西医的交融,这为赵学敏立足本土,放眼海外的学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_8 V6 c" Y' q
8 p- S+ i6 B* i/ ?5 C5 H
     三、赵学敏不以民间医药为“小道”而高度重视它,并不断地收集整理归类成册,为民间秘方验方的保留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当今民间医药面临消亡的时代,但愿赵学敏的治学精神能让有良知的中医人士及有关部门继承弘扬而为当今中医的复兴注入活力!
* X) ?1 q1 L- t9 i      当今,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社会的高度重视及政府的扶持,中医才有望复兴,这是中医辉煌历史的启示!
- [1 E) f4 k+ x* N, P* _( a& }
0 W, K+ v1 }' s: m4 f. n      我们一起期待曹传龙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ddgy+ h  O$ N  X- ^: n+ g1 ]1 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代名医赵学敏的学术成就。8 A' K8 A0 R/ S& C

6 P: G% E; S* T      赵学敏所著的《串雅内外编》是有关民间中医“游方郎中”的经验集,这些游走在民间的中医,都有一身本领,有很多绝活。当然,也有一些江湖气,大忽悠也不在少数。1 q# v4 B1 F) f
      挖掘他们的好技术,去掉水分,补充中医疗法,上升到学术圣殿,所以叫《串雅》
" H  \9 X9 R' s6 H9 f9 {; E
+ x% ?! V4 w! f! W( T  R7 e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世界称为“百科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学习它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够为它提出补充内容,就更“技高一筹”了。由此可见,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是非常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 F+ ]) Z) r9 N( H

' u5 I2 }5 ?9 A( ~7 M: @! x* f0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2 21:49:55 | 阅读全部
            本周一(2018年10月22日20:3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t5 W' P4 q1 Q( g6 S5 R
            一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咳嗽。
+ Y% @8 |. n+ ^8 t: b           咳嗽是以咳嗽阵作为主证的肺系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咳嗽的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关于小儿咳嗽的记载,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该书对小儿咳嗽的病因、病机、病位等进行了论述,认识到小儿咳嗽多由外感风寒之邪引起,病位主要在肺。小儿时期,许多外感、内伤性疾病及传染病都可兼见咳嗽症状,如果咳嗽不是其突出的表现,则不属于本病。咳嗽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气管支气管炎。
+ t7 }- @, ]' P- o8 A/ u2 ^* t            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发病率极高,正确合理处理小儿咳嗽是防止咳嗽传变为肺炎喘嗽的重要措施,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 l+ }( ?4 s9 n5 m% W6 \4 F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了“咳嗽”的有关内容。
; L; d4 `, J( r3 c+ i           小儿脏腑娇嫩,皮肤毛窍疏松薄弱,容易外受风寒,影响肺气不利,出现鼻塞咳嗽。
% O( Y9 t6 e  ?) y9 r           这是外邪引发的疾病。* V" P  B6 {* j) `4 L' @& [) ^
           当然,还有因为喂养不当,气血不足,脏腑不调,虚汗淋漓的内伤咳嗽。
6 u8 Q. C) z& S1 ^            所以,《内经》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发病率极高,但是,小儿脏器轻灵,随拨随应,只要正确治疗,合理处理,小儿咳嗽也很容易治愈。
( {& z' z5 w$ a6 I- ~8 F           临床上要区分,是突发、偶然一次的咳嗽,还是经常的慢性咳嗽,两者病因病机不一样,治疗也不可一概而论。. Z) r5 @3 j$ @6 K

3 F* \* ^/ q+ ^(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3 21:54:5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3 l; C. D3 l3 K+ u1 ~0 f% U$ k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故《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那么,气对于人体都有哪些作用?气是如何运动的呢?
5 p5 E% F9 ~0 ~7 Y        请大家关注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c
' |2 s2 A. _# x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气”、“气机病证”的有关内容。; e& b" b; E+ }
         中医的经典之中,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气一元论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尽管不同的学者表述的语言、文辞有所不同,但是实质是一样的。也就是,世界从哪里来?
4 q  s  I+ Q+ z# K& F* F         中医、中国文化,都认为世界是逐渐形成,在没有天地的时候,叫“先天”,那时充满宇宙六合的就是气,后来有了天地(阴阳),逐渐生成万物。
7 Q$ {% {: o# c$ N0 w" w& j6 w世界是逐渐生成的,不是神造的。( R5 @6 L- y' h' w
         在中医的世界里,在中华文化的语境之中,没有真空,天地之间都是“有形的气”与“无形的气”。
0 U( j) l% i. O/ k  H" j         所以说,气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
& G5 f1 t+ U" {       《内经》说:“血气者,人之神”。《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 s  r- L+ F; I
( f3 h$ e" m- f4 L& K7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24 21:31:30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18年10月24日)的一技术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武宁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内科学》,她讲述疟疾的有关内容。
) O" d7 ]1 f# {6 I. L5 C3 _            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常发牛于夏秋季节,但其它季节亦可发生。颈如险而瘿,水土之使然也,可皆海中之物,但得二味,投之于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类疾病:
) I$ v" X, h. i8 i1 f           我国人民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虚甲骨义中就有“疟”字的记载,而疟疾之名,则首见于《内经》,《内经》对其病因.证候、治法作了详细的讨论:《素问·疟沦》指出疟疾的病因是“疟气”,“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该篇还描述了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水”。 / Z) k; U9 u, _0 O0 l( A0 w
3 x, M4 a2 B$ d4 Q/ x

) c- C2 N  g% O3 }. ~           让我们共同期待武宁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3 D) X* @" T5 c
           祝贺武宁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和讲述了疟疾的有关内容。
9 |8 U- H) [& s! N4 ?& O            疟这个字,造字的初心已经难以准确说清楚了,但是可以从证候的描述可以看出,它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H" @4 ^! y' k7 ?7 j/ U

& |7 x& J4 W9 H5 T2 s
1 E; j; W" Y+ r. K8 _2 @在殷虚甲骨义中就有“疟”字的记载。
! ?3 E! B7 @3 \. A& U/ L0 J  s2 w& J  ]/ w2 F
         《内经》对于疟疾的描述,可以看到“疟邪”对人体的折磨,就如同妖魔折磨和虐待人体,摧残:: H$ L0 [: @/ Z8 d5 a7 t
       “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水”。 6 w& u+ H; E9 H2 D4 G4 r' _8 g
- ?2 Y2 g. ~7 K
          中医讲的道理很深奥,《素问·疟沦》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生命热”。9 M6 z( V6 J/ p# ^  o

8 u' [6 N; R) V/ E0 H' r0 c: B          所谓“并”,就是聚集,是斗争,正气和邪气的斗争。
& [) ~7 _1 _2 t0 z" h& Q) d+ l4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