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6 21:27:53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18年9月5日)由武宁继续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内科学》的便秘的内容。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本篇所论便秘,是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并结合辨病处理。让我们一起期待武宁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 H, Q, U$ m. @4 R! P  W                 祝贺武宁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便秘的有关内容。$ D2 \1 T; T! l' v+ a" ^. O
                 中医重视升降出入,便秘日久就会影响气机升降。! R3 [. d0 x3 d
               《内经》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 g0 M! S- ]' g. v* F+ C                历代医家治疗便秘的方法很多,有的从内科阳气虚不能推动入手,有的从阴液亏虚,不能滋润进行治疗。
& i) g4 m- x( h; T2 `$ v                有的从外感过程中,热邪与宿食糟粕凝结,或者热邪伤阴肠道干燥立论者。) l+ W/ p( d( k) n  [: I  Q6 P
                张仲景发明的麻子仁丸很常用,这也需要辨证论治,才能有效。他说:“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s  N" ?: Q4 A8 r
                西医因为长期便秘而切除结肠的事情,并不少见。  s. i4 S# ~- i- z
                由此可见,便秘的治疗,可以发挥中医的优势。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6 21:28:05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18年9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来自河北医科大学西学中的雷宝淳和大家一起分享《方剂学》中的“安神剂”。安神剂是具有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按照功用分为重镇安神剂和滋养安神剂。本节主要涉及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磁朱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和甘麦大枣汤共6首方剂。
# {' H  M2 |3 v* }( L9 ?  I7 l( `! F5 u! ]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fjx
' M6 r" I2 U3 c$ S) k9 w                祝贺雷宝淳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安神剂”的有关内容。
& E+ |$ P5 j4 B# M! D  |                中医重视精气神,心主神明,“阴阳不测谓之神”。因此,中医的安神剂是独具特色的学术理论。
1 Q/ p6 W4 I) s/ \7 B                心安神定,脏腑功能正常,身体健康。
9 S0 C1 k- `# E4 k                心不安,十二官危。6 m& V% w  Q, H4 N+ E# A5 k: b

" m, {6 ^" m1 J$ S, H                有安神作用的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磁朱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和甘麦大枣汤等方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恢复心神的安定。
% c; ^# {: f$ Q$ I8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7 21:30:31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18年9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来自河北医科大学西学中的雷宝淳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医诊断学》中症状鉴别诊断部分的往来寒热,烦热和微热三个症状的5 W% e# e" r7 y: R' @) n2 D# n9 P$ C
  @; l" C- f3 w8 p9 N% q
                   鉴别诊断。这些症状是由于发热的时间,部位,热势的轻重程度和自觉症状的不同而区分的。症状是问诊的重要内容,也是辨证的重要依据,而且寒热是十问歌的第一问,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 }6 z1 B9 `: ]( U/ o/ v, s: Y4 [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2 H8 O+ d5 m% s
+ s  o) V! L, `3 L2 b5 f
                  祝贺雷宝淳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症状鉴别诊断部分的往来寒热,烦热和微热三个症状的鉴别诊断问题。
$ o/ g$ G2 C, m( l
" ?8 `5 u% D/ t# [# H1 k                  不同的热型,代表不同的病机。
. |* J/ u  Y; b. i) q
" {; m& m  z6 O1 m/ C. V2 {                  这些发热,由于发热的时间,部位,热势的轻重程度和伴随症状的不同,而被中医区分为不同的病理意义。
# u. {/ \/ M& L' c) I; I
& P: n& e! m( v; k( Y% }                《内经·热论》《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讨论的都是以发热为主的疾病,研究的是一类疾病的病机,以及其他诊治的共有规律。: E/ \" P. t4 o. t8 e
* T, t4 I$ d& j( X: c- Y, P
                  寒热往来、烦热、微热,以及发热恶寒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不一定一成不变,这是中医的特点。" f" r9 p# o" q+ z0 I

( ]# L" P. W# Y  `* M  y+ N                  六经病变、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各阶段的发热不一样,互相转化,因此,需要辨证论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8 21:56:44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18年9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中篇第四节头针、耳针的内容# k( I# f- ^1 P4 G% R3 \+ x6 ^* h
        具体内容包括头针、耳针的部位、主治、操作、适应范围与注意事项等内容
: T5 b6 J6 j9 E& b: _# O        我们一起期待王群才讲述以上内容http://www.ynjkcy.com/zjx
! m: D9 O% @0 Z0 L% ?! N/ G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篇第四节头针、耳针的有关内容。
5 x7 k5 Z( x) u1 |6 H5 o        头为诸阳之会,扁鹊师徒抢救虢太子尸厥的时候,让徒弟子阳“厉针砥石,取外三阳五会”,就是在头部进行针刺治疗。
/ A) w* n2 U# z, W        抢救昏迷不醒的病人,老百姓也知道掐人中。头痛的时候,按摩太阳穴。这都是头针的具体运用。
% {' Z" _8 _  s6 D4 }6 S1 U* C        手三阳经脉,足三阳脉都能走到头部,三阴经的体外巡行,都不到头部。因此,头部的穴位,主要是为了调整三阳经的气血运行。! \# U! ?: V  i! [- @! z7 R
        后来,人们根据“生物全息律”,发明了头针和耳针,它们也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 W7 I4 E) U* k
        头针、耳针的部位、主治、操作、适应范围,与中医眼睛的“五轮学说”相似,而不是十二经脉的循行体现。7 A  ]9 u9 ?5 W6 |+ G" |! b& S+ o
        人们在进行针刺治疗的过程里,创造了很多新到经验,比如穴位注射、电针、针刺麻醉等,都是近几十年创造的新方法。5 c5 \, A5 U7 ~  o

8 s/ Q) E, X" T  L4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9 21:45:3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9月9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柯韵伯(1662一?)。柯韵伯,名柯琴,字韵伯,号似峰,今浙江余姚人,后迁居今江苏常熟,为清代著名伤寒学家。著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三书,合称《伤寒来苏集》等。柯韵伯用毕生精力研究《伤寒论》,认为“仲景治法,悉本《内经》”,故引经据典注解《伤寒论》,旨在使《伤寒论》义理更加明晰。柯韵伯对《伤寒论》原文的解读,对《伤寒论》方剂的分析,均着眼于临床实践。柯韵伯注解《伤寒论》的主要创见,是将三阴三阳比喻为“分区地面”,并提出了“六经为百病立法”的观点;且对《伤寒论》中的合病、并病、六经传变等,也提出了颇具新意的见解。柯韵伯还参合经气理论,以六经为纲,在相互比较中阐述方剂的功用,并从药性理论及气味形色的角度,对方药进行了解析;在谨守病机的前提下,又对方证相应进行了深入阐述,从而扩大了方剂应用的范围。柯韵伯的学术观点,不仅得到了同时代医家的认可,而且也得到了后世医家的广泛重视和敬仰。http://www.ynjkcy.com/ddgy& F9 q3 _" K' z! e5 I1 {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代医家柯韵伯(1662一?)的学术成就。
5 n$ ^: D+ O! ?3 |# d: {                   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很著名,他用毕生精力研究《伤寒论》,着眼于临床实践,将三阴三阳比喻为“分区地面”,并提出了“六经为百病立法”的观点,影响深远。
9 U! L; ?9 U; X4 V& e# x                   柯韵伯的学术观点,不仅得到了同时代医家的认可,而且也得到了后世医家的广泛重视和敬仰。
5 d2 Y6 q8 a5 ~2 M( h7 @
3 D" i% J; N  V7 x) g9 i  Z; Z                   张仲景写作《伤寒论》是为了研究外感热病过程的共有规律,把传染病放在六经(表、热、实与里、虚、寒)背景里进行研究和论述,实际上就是“八纲辨伤寒”,
! F7 j. Y/ i4 K. ~( P$ E2 B: O                   这没有错,但是,这种平面式的敞开来看,不容易揭示六经病之间的复杂联系,不容易说清楚疾病发展与传变的过程。  T; n; ^* S- S$ ?8 ^; u6 ^2 W

+ L& I, V( D2 F" }                  “六经为百病立法”当时虽然有淡化传染病诊治的嫌疑,如今,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烈性传染病被控制,而代谢性疾病、内科杂病上升为多发病、常见病,所以柯韵伯的主张在当下,就有了突出的价值,可以说他是“经方治百病”的早期倡导者,具有跨越时代的“先见之明”。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10 21:51:44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9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4 i3 @+ A/ `/ d. X, k8 v& E
! G) }, w. I! d5 b& r$ ~$ u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小儿的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2 N' X, H/ Z# K

$ D2 i- @; ^# C9 w: H/ I1 }. u            小儿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
0 c$ e  k# Y! C4 H: p( u; L4 V2 Y9 R5 z
            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ekx8 x6 q) c0 |" D9 M

* L7 X9 p4 m! l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小儿的病理特点,并进行概括: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
: C  R  d1 r3 }: F
8 r, E# I$ e5 l- ^* ^0 @            我在20多年之前,曾经主持一项科研课题“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临床与试验研究”,观察和治疗了几千例“复感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是“清补结合”的诊疗思路。因为,单纯清火,很难提高抗病能力;单纯补虚容易上火,因此用“清肺合剂”与“复感灵”中医药制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 Q3 h0 w1 i7 y; v% O

' U9 |) D4 R4 n2 D; B7 W$ _, D% N动物实验也证明其所以有效的道理,当然,由于不太善于总结和发表,一直沉寂20多年。
3 f8 w6 Z% |7 n9 j- a! i" y7 T+ @$ {1 U, Y# e  O
            至今,这些方法仍然行之有效,当年的“复感儿”的孩子,又来看“复感儿”,可见中医药的“可重复性”是很好的,也是安全有效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11 21:52:2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9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 l( G/ `: {4 e+ H7 ~/ e3 z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每一脏都具有五脏的部分功能,也是五脏的缩影和统一体。此即“五脏互藏”之意。故曰:“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景岳全书·真脏脉》。我们在研究了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研究在整体活动中脏腑机能活动的调节机制和规律。
, ^$ f# u( K2 F& E9 p7 I9 `       今天共同学习“脏与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
. {+ [/ b7 M: h* J. }$ y. y& Z, g  U% f, d8 W: ?0 R1 B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主任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c
) P' y, y  I8 }9 m8 E+ K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脏与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2 i+ s  d% J  F5 b: D/ |4 j8 u" u

5 ?8 G0 `, [3 I6 w( w& H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是就是五行之间生克制化之间的复杂联系,反映在五脏的生理与病理之间。
6 e- q9 ?7 u' P9 M7 F5 |" G       心火与肾水、肝木与肺金,脾土与四脏,它们的复杂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命的辉煌与顽强,脆弱与疾病,都离不开五行、五脏这种复杂关系。5 L9 K, `5 ]. [3 `
       生命的复杂性,根源于其整体性,中医大智慧,善于驾驭这种复杂性。0 o) _# W3 f& W$ N% e" i+ r

9 q! z: ~$ G# m4 P$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12 21:56:1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9月1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主治医师讲述《中医内科学》,和大家共同学习胁痛的有关内容。   3 \) ~6 c% t; ]& Z' n
9 S4 _! h& ~% J7 `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九》明确指出:“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医方考·胁痛门》又谓:“胁者,肝胆之区也。”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且与脾、胃、肾相关。病机转化较为复杂,既可由实转虚,又可由虚转实,而成虚实并见之证;既可气滞及血,又可血瘀阻气,以致气血同病。胁痛的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致肝胆疏泄不利,不通则痛,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
, I  t. w2 b% I+ H: }& U7 N% }" @
           今晚将由王秀民与各位中医同道共同分享中医“胁痛”的相关内容!敬请聆听和指教。http://www.ynjkcy.com/zynkx1 h7 a- Q% q8 |' \7 i
+ b, m' a! J  X
           祝贺王秀民主治医师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共同学习了胁痛的有关内容。   
" T4 l) t( l8 c% I
" c- s1 j1 s5 u& T+ p6 P           中医认为足厥阴肝的经脉,络阴器抵少腹,布两胁。足少阳胆经,也分布于两胁。因此,两胁与肝胆的关系最为密切,属于“阴阳表里的枢纽”。
; q' j, u$ n6 K( @, I. a6 T7 o" [- `8 J) W" E8 l1 p) O
           扁鹊抢救虢太子的尸厥病,就是让徒弟子阳先针刺“外三阳五会”,虢太子苏醒之后,又让子豹,用加热之后的五分之熨、煎煮的八减之剂,交替着在两胁热敷治疗,很快就使苏醒过来的虢太子,坐了起来,取得“抢救成功”,普天之下的人,都说扁鹊可以“生死人”,扁鹊很谦虚地说自己没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只是让本来有生机的虢太子,重新站立起来了。
& ?5 p; |3 h: Q: ]( M1 G& K* x' H' K- m% |9 J* B
          虢太子因此,把扁鹊当做重生父母,到内丘跟随扁鹊学习医学,留下了千古佳话。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13 21:56:29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18年9月1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西学中的雷宝淳和大家一起分享《方剂学》中的“开窍剂”。开窍剂是由芳香开窍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根据治疗证型不同,本类方剂分为凉开和温开两类。本次讲课除了妇孺皆知的“安宫牛黄丸”,还跟大家一起学紫雪,至宝丹,小儿回春丹,行军散,苏合香丸,紫金锭共7条方剂。/ ~  o/ N& D" I. P! X1 N
7 x) F+ c4 H/ g
7 h0 \8 x% s* n6 i, l+ @8 Q9 A: M

% m  r! H+ g# V% E) _( S. G' ?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fjx
( C& l+ b% s0 E, A6 ]4 \3 T. w' ^9 Z) m8 w" B8 D" d
                 祝贺雷宝淳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开窍剂”的有关内容。
# E: @$ ^# U# Z4 H! {
* B: I& V2 ~0 I, E& ^+ c                 温病学家认为,在外感热病的过程之中,邪气深入营血,蒙蔽清窍,让人神识昏迷,治疗需要用开窍剂进行治疗。代表方剂“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它们被称为“三宝”基本上是由芳香开窍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4 R0 h8 L. b- i+ |; }: Y+ A
; z& A; P& F# o" c1 L  s: E
                 在内科杂病的治疗之中,也常被用于脑出血,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神志昏迷。* N  J9 o# O# N3 o) W7 O; R! y' h% u

2 k8 M: h" T) p                 香港著名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遭遇车祸的时候,被当地医学判为不治之症,送回国内之后,经过醒脑开窍,针灸治疗,逐渐恢复了身体。再次见证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也证明开窍药,很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14 21:20:33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18年9月14日),由刘敬章继续讲述《中医诊断学》,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关于异常出汗的内容。2 [% ^. g+ g$ f' ~4 |& K: ^  A

  `, l, i+ [+ E( @                 病态的出汗,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大类。由于外感时邪或者内伤杂病等不同因素均可导致,外感多实证,如风、热、暑、湿等淫邪;内伤多虚症,如阳虚、阴虚、亡阴、亡阳等造成的自汗、盗汗、绝汗等,但是也有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症。$ p2 X  K! y0 ~. y4 U
; Q; A' m" r5 j( C( A1 J
9 y- V8 @; r% z+ c

) Q. p# s8 ?8 ]' R4 w2 r( _                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zdx
* _! ]$ a% p- d" e% q( n3 A; M) {! g+ ^
) D4 I+ A# j2 A7 V  S7 a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异常出汗的有关内容。$ W, ^( S. {# ^" Y7 X

% E- s7 {1 C# ?6 ^) |1 _' R8 X/ }               人类的皮肤是生物高度进化以后的成果,丰富的汗腺和皮脂腺,是其他动物望尘莫及的特殊器官。
/ z: [- T8 d! ^! h  r
3 n: C# U: R7 V3 B4 g3 D2 \/ A. z               多年之前,我的研究生为了研究解表方药,打算建立“表证动物模型”,但是小动物们满身的毛发,缺乏汗腺,不能模拟人的皮肤,不能造模成功。
" r9 \8 |2 f9 y# h! r- x
, a; E$ O% `. b1 f: e9 A* p              《内经》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的过程,也是阴阳交流的过程,当然,不正常汗出的背后,有特殊的病机。中医细心观察和总结出很多异常汗出,也总结了很多有效放药。! t( a5 |8 a5 s
, L# }% |5 _* H! q
               可以根据外感时邪或者内伤杂病等不同情况进行划分,如阳虚、阴虚、亡阴、亡阳等造成的自汗、盗汗、绝汗等,但是也有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