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29 21:47:27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7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谈论“胃痛”病的诊治问题。
; u' L8 g- w2 A& e. I1 {                      “胃痛”是中医的疾病名称,西医认为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这是不同医学的疾病观有差异。+ P3 d5 `' o% O
7 G- s% Y) u7 ^0 S0 ~
                      胃痛所以常常会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
3 Z& ]3 \3 X5 @* q5 P; y+ [! b) w! ?; }" x9 b
                      中医对胃痛的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
, ]& _$ ~9 p. `: O' v3 a8 R- d6 \' R- o5 g5 X+ O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9 W  P* W: b( H8 [9 ^6 J6 z& o2 i* H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胃痛”的有关内容。
- \" ~  a5 ]4 L9 u6 t# [& v+ ?% h& Y0 V! \( k+ J, G
                     胃痛是中医的病名,应该坚持。中医是“以无为本”,中医建立的所有疾病名称,都是为了破除它,“立是为了破”,不是拿出来作证据,证明给别人看。: Y0 S. q/ d2 R" M3 u- \
                     西医“以有为本”,必须有“证据”,这个证据是为了手术,或者直接对病灶的治疗。" i0 r( }3 M( _$ |+ N; O
                     中医不是这样认识问题,中医不做手术,在远离病灶的地方就能治疗疾病。比如针灸足三里,就能治疗胃痛,而且很有效。) J" D* L$ k) U( d8 {) J, l9 t
                     西医发现的病灶,只是结果,不是得病的原因,因此,所谓直接针对病灶,也不是“根治”,而是针对结果的“姑息治疗”,无论背后还能拿出多少病灶证据,都是病理结果,而不是得病原因。
0 g" ^& Z, ?4 Y) }) q! O                    坚持中医病名,中医才能“卓然自立”,才能做到“中西医并重”,否则,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要求中医,就让中医处于“既发现不了疾病,也评价不了治疗结果”的尴尬境地,成了“盲人式的医学”,就永远不可能“中西医并重”,中医就只能是二等医学,处于从属地位了。  A. k2 F5 S4 r7 M. ~6 Q+ X
                    所以,坚持中医病名意义重大,这是突破西医技术壁垒,走向中医复兴的必由之路。3 m/ A1 v: o" b+ X" w

# d. p9 S3 l. R3 @2 [3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30 22:14:19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周一,2018年7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
( e. s' |. E# B7 N+ u, E& e                    她将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有关内容,以及第十四章:安神药、和第十五章:平盰息风药的有关知识。
1 m, d! s; I  Q3 N0 b6 A                    我们一起期待,陈静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2 Y! o* G& @, j+ ^- \' Y% F/ E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成功!6 R7 [8 Y" C0 ]+ x9 S7 j# J4 _9 q
                    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盰息风药的有关知识。; X) N6 U2 `5 e; v' L
                    中医有独特的学术理论,人的精神不是只与大脑皮层有关系,而是分属于五脏,所谓安神药,不是西药的安定,而是依据人体的气血巡行规律,心肾之间的水火既济,营卫和谐通畅来发挥作用。! L& I8 A. E# P. L+ ^- @4 w- u% u2 L
                   所谓平肝熄风,不是镇静缓解肌肉痉挛,而是依据阴阳气血的关系,养肝肾之阴血,让筋脉得到滋养,而逐渐恢复其柔韧性。3 c  c8 X7 F7 I7 c8 Q& g
                   学习中医学、中药学,一定要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不要陷入“简单对抗”的化学用药思维模式。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31 22:09:3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7月3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与大家一起学习“藏象学说”中关于肾的藏象内容。
; M& f! m$ q/ l' n- ~$ {                  《黄帝内经》中对肾的记载主要是:《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那么,如何理解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呢?
/ u# M9 u+ q- s1 W+ o; v                   请关注今天晚上张培红副秘书长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b+ m4 U& m9 z7 B0 F. C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肾藏象学说的有关内容。
& O7 l+ U8 n! h$ V+ A7 ?                   中医把人体结构时空化,治疗也是时空化的。
9 y1 R, s0 _+ B( I1 K5 H1 z
( @) v5 i: E/ V: g0 z- i) ~                   这一思想来源于《河图》与《洛书》,是整体生成的生命观。
* @/ a4 M2 y; x# ]5 p& y% u& D) O  [/ S3 o, C# P7 w
                   肾主水,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合于冬天,配北方,黑色,寒冷,在下边。
9 U# S$ g% `6 R, [# ]* u, Q                   水从天上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 f+ p; [2 N7 r$ z                   水属于坎卦,其中有真阴真阳,是水火之脏,是生命之根。5 i4 `8 G+ f2 ^- I# u
                   命根,命根,肾为先天,主生殖,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6 {, w* F  W8 _4 l6 b9 {                   惊恐伤肾,劳欲过度也伤肾。
0 d. w* o7 v% N7 P  j, H4 C                   补肾风靡一时,人人都知道。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7-31 22:09:4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7月3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与大家一起学习“藏象学说”中关于肾的藏象内容。9 q# e5 S* S2 I7 e) Q
                  《黄帝内经》中对肾的记载主要是:《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那么,如何理解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呢?5 k) f7 l: x" q0 |
                   请关注今天晚上张培红副秘书长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1 j9 i$ R! `8 o2 M' _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肾藏象学说的有关内容。2 w. o5 U; P  Q1 M( f3 b
                   中医把人体结构时空化,治疗也是时空化的。. C- v4 i! c' |- N5 D+ ?+ ?

2 `! V1 Z* r" T8 K                   这一思想来源于《河图》与《洛书》,是整体生成的生命观。
) m! }; z7 u9 \9 u( I+ {, h& k7 J0 C
                   肾主水,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合于冬天,配北方,黑色,寒冷,在下边。) ^4 ~( C7 h) T. J+ B
                   水从天上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 |' w+ I2 n/ @6 |( \+ @                   水属于坎卦,其中有真阴真阳,是水火之脏,是生命之根。% g; A* v: Z% ^4 k/ _
                   命根,命根,肾为先天,主生殖,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5 n# V7 y. z# T/ d6 D+ y
                   惊恐伤肾,劳欲过度也伤肾。
& |. V0 [3 [# D1 V- `& n7 E5 c2 F                   补肾风靡一时,人人都知道。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1 22:17:3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8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为大家讲述中医内科学的痞满的辨证论治。                  
2 u; W( H! w& @8 }0 B; j) m. A                   痞满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而《景岳全书》:“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同时《伤寒论》对本病证的理法方药论述颇详,如谓“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心下痞,按之濡”,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并指出该病病机是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并拟定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其所创诸泻心汤乃治痞满之祖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运总。《丹溪心法·痞》将痞满与胀满作了区分:“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在治疗上丹溪特别反对一见痞满便滥用利药攻下,认为中气重伤,痞满更甚。                                
/ w$ w- u2 t- S$ O/ M                   今天晚上我们期待王秀民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 H  m  k; m3 X- g1 O                   祝贺王秀民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痞证”的有关诊治内容。$ M; F! J6 c: s* N3 i# N: k$ S
                   痞证是中医特有的疾病名称,它来源于中医关于人体“气机运行不畅”的有关理论,不是某个器官的病灶。
# l0 g! q% B2 P, ~                   中医认为,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行的基本形式,在外邪和内在脏腑功能低下、饮食劳倦损伤等因素作用下,造成气机壅滞,痞塞不通,升降失常,出入失序,就形成了“痞证”。
) q' x4 ?) M6 C0 t                   治疗痞证,也要靠中医的脏腑理论指导,联系气机运行,升降出入的学说,进行干预和调节,恢复人体故有的升降出入,也就达到了健康的目的。/ ~3 a: y, d* R5 M. e2 w
                   对于痞证的辨证论治,可以体现中医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对于中医理论把握的水平。. ?" O! t; w$ o4 n( m6 e, f) u
                   熟读经典,密切联系临床,是学习好中医的关键。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 21:57:55 | 阅读全部
                    今天周四(2018年8月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的有关内容。根据进度我们继续往下学习《温里剂》的相关内容,本次讲座主要讲述温里剂的“回阳救逆剂”和“温经散寒剂”中的方剂,主要涉及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剂的临床要点,应用指征。4 m. ^6 S; x  H2 t( t, R
                    敬请期待李源的讲述和分享,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zyfjx6 U. s  ~8 U8 I) [( U6 U4 `
                    祝贺李源讲述《中医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温里剂的“回阳救逆剂”和“温经散寒剂”方剂的有关内容。
8 W1 i* Q  t7 l. v" c, ^% _5 g( T! t1 L% p5 o* T' ?+ I5 H8 X" D* y
                   所谓“回阳救逆”,针对的病证主要是因为外感和内伤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阳气衰微,或者暴脱的情况,甚至有虚阳外越、脱绝于外,即将衰亡的危重病情。
4 A2 ]/ T! a  U8 Q" s% ?; c3 \  x, n# G# n; {  P* T7 x
                   面对这样的病情,必须“急救回阳”,才能挽救病人的危重病情。
* ^1 d3 ]& w  q$ f2 Y6 K1 y1 G9 e4 H
# A+ [) _( p% J, @* M0 M                   由于阳气衰竭的时候,阴液也许会有不同程度的虚损;或者阴、血与阳气三者俱不足;或者阴阳格拒,互不配合协调;或者阳虚欲绝的时候,同时见到血脉不通的情况。所以,就表现出一些病机的细微差别。/ q9 `0 x, m5 _5 p' i5 x" ^
                   治疗这类阳气衰微的时候,也就可以分成不同的方剂,主要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代表性的方剂。& e$ ?% m# ?$ D3 J" _. x
1 F  i9 Q1 s- E
                  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能体会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 L; f# N* \, x( m" S+ l( ^                  这就是中医的精准。
+ g( _4 s( {1 E1 F                  这与厨师炒菜的厨艺表现相似,一样的食材,选择不同的配料,有的“少许”,有的“适量”,就能变成不同的菜系,做到美味可口,以适合不同的口味,而不是绝对不变的固定套路、数值。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3 21:37:39 | 阅读全部
                   来自新疆库尔勒的朱萍霞说:+ |# x4 [+ ]- [

* \5 U4 v; o  J# q3 K$ i. g2 W                   尊敬的老师,各位师兄师姐们,同修们,一念健康网的领导们,本周五晚上(2018年8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萍霞为大家讲述《中医诊断学》。0 R6 I5 k' Q# \" v5 j6 f2 p5 o$ A4 g
                   接着上周黄小平院长讲的肾与膀胱病辨证。                                                                                                           本周五我给大家分享脏腑兼证: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肝血虚、心肾阳虚、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肝火犯肺。
) {3 o( s" R( v0 r0 `                  届时敬请大家关注并给予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G; W) k, h! ?& C  {" B: c
                  祝贺朱萍霞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脏腑兼证的有关内容。
' C( p: q" c1 ~$ J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脏腑之间存在着互相资助、互相制约的关系。  V  y, H5 ~; _% @( y8 Y
                  互相资助,可以用五行相生的规律进行概括:
8 `- c" _# \, h. m' \$ Y                  互相制约,需要用五行相克的规律进行阐述。
6 @) z2 Z6 p& e& H. n4 n                  当然,这些理论推导,只是一般规律,临床的实际情况,要看具体病症的表现,进行辨证林志。
2 A. D" p; {0 d                  概括常见的脏腑互相影响的病证,可以有一下几种情况:7 Z/ U1 C* [- X# u8 E! d) P' A
                  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肝血虚、心肾阳虚、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肝火犯肺。8 n, ]4 j6 s7 s+ m
                  它们之间,既有共性的规律,也有不同的个体变化,其疾病表现与人的正气、脏腑功能有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4 21:58:4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8月4日,周六),“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中任脉的有关内容。! j4 O+ H; k* \) T) G

6 z; D- m# @. |4 v( ^8 u                    主要包括循行部位、主要病侯、主治概要、腧穴名称、操作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十五络穴的具体内容。
# ?+ o! u0 d3 G  h1 s& T% }0 m
$ |+ @- J/ H, D- B0 Y                    我们一起期待,王群才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jx
1 z& D0 b- ^+ I  {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任脉的有关内容,以及十五络穴的具体内容。
8 ]9 c5 u5 V* J% H! Q                  《黄帝内经》说:
( ^0 |* A8 |  s, ?3 Z, s8 T  q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M9 i5 D: N* b# H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生毫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 D3 k2 x% O% T9 }! B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下阴别一。目下各一。下唇一。断交一。
. c. l9 f5 X, T' h( G* M8 L) J+ e8 J+ C: `0 A5 @4 k1 O. Q6 m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V% K4 ^: W9 v7 k' ~! L8 m$ `

2 t" U% @( d; l. u                 可见任脉与女子的生理特征,以及气血的生成与盛衰有密切关系。0 M) p3 W  C( l/ R1 E' C& J
+ e- K/ ~3 z* F  G" e% k- k

' |- O  }7 J2 ?0 O          《内经》还说: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5 i2 p; [3 x8 B( }% ^

! a' j1 d7 Q; d. o,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5 22:29:0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8月5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囯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李中梓(1588-1655)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属于今上海南汇人,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传世著作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伤寒括要》《诊家正眼》《病机沙篆》《本草通玄》《雷公炮制药性解》《删补颐生微论》《里中医案》。李中梓出生于宦官之家,早年攻儒求仕,后因屡科举而不第,加之个人体弱多病,其母罹患疾病而苦于没有良医救治,其幼小两子也因庸医误治而夭折;从而让他弃儒从医,最终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岐黄之路。李中梓非常重视脾胃,提出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宏论,临证上善用脾肾同治之法,并又重视“乙癸同源”,对肝肾两脏的关系及治疗方面的论述极其精辟;主张“补气在补血之先,养阳在滋明之上”,突出体现了“重阳”的思想。在辨症、病机、治法、用药等方面也都新的论述,并总结出了治泻九法、治癃闭八法,还创制了七首新方。在养生方面,李中梓的思想观点是重保精、重脾胃、重虚静,顺应自然。总之,李中梓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都值得今天为医者去学习借鉴;而他由儒转医的经历也可给今人以深思:中医只有深深地扎根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儒学)这片沃土中,才有复兴的希望!儒者医的观点永远是中医繁荣发展的主流。http://www.ynjkcy.com/ddgy
; x( _1 W) _( Q  E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明末清初医学家李中梓的学术成就。
, ~, K; S) I3 @' I) G                李中梓由专攻儒学,改为研究中医,著作很多,成就巨大,尤其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先后天之本论”,结束了一个长期的学术争鸣:
. P% A" f2 v- {, X& k$ Y9 [% |              “补脾不如补肾”?
) k) ^1 ~* T6 t# X7 a  q9 b              “补肾不如补脾”?2 R1 V  o$ D2 `4 s, F5 U3 P
             “先天”与“后天”概念的提出,一个是见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一处是见于《周易·系辞》之中。
; e$ E7 Q+ M) }, U% G- O  N                前者是从宇宙起源,说天地没出现之前,就是“先天”(先天地而生);后者是从季节与人体的关系,看待养生问题(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j% |8 v" b. }$ y3 [
               宋代理学兴起之后,赵献可《医贯》重视补肾,他认为弥补了李东垣《脾胃论》单独重视补脾的缺憾。
, x4 C8 x* i8 A# V               薛立斋《内科摘要》在临床上,既重视补肾,也重视补脾;张景岳《景岳全书》重视补肾。
1 q8 i* y9 ?; E               李中梓提出“先后天之本论”,解决了“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学术难题,体现了“集成创新”的大智慧。
% ^. H1 ?! T2 p+ k,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6 16:30:21 | 阅读全部
                  今天(2018年8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因故临时改为上午进行,由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6 X' a! q9 }1 s8 O. c' U/ v
3 O8 J6 x# ^. I0 ^. w; ]- \
                  她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第十六章开窍药;和第十七章补虚药中的补气药和补阳药。
7 U! ^2 a% Y, v: }$ v4 Y9 C/ }. g& |1 O$ f" Z; k+ ]+ S/ x1 U; q- Y7 w
                  请大家注意收听和支持。http://www.ynjkcy.com/zyx/ H, }6 f, Z; r) @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开窍药、补气药和补阳药的有关内容。
0 D, s8 D' [2 s1 H/ n, l7 F# i                “开窍”是中医特有的学术名词。
  T9 T7 V& {* z+ g  b                  内在的脏腑,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与外在的眼耳鼻口等器官相互联系,中医叫“开窍于某感觉器官”。
/ V# G$ f4 A0 W( k3 D5 |( ~  M2 h) N                  当然,中药的“开窍”,不是五官科用药,而是开心窍。
$ \0 v. K3 [, `# E  C- y0 u9 a                  心主神明,心神在外感热病的过程之中,被邪热、痰浊蒙蔽,出现了神昏谵语的情况,叫做“邪陷心包”,也就是清窍被蒙蔽。治疗需要“开窍”。
, W' u& f& Z  p) J4 i                  内伤杂病的过程,也可以出现邪气蒙蔽清窍的情况,也需要“开窍药”组成方剂,进行治疗。2 h; Q7 D: Q# v2 t% p4 F0 s5 J

. I1 _! Z: `0 W! V2 |                  补气药、补阳药,都是治疗虚证的常用药物。
8 L; l0 K/ I3 d2 x; d4 T0 ?9 h' s! |* n5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