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2018年8月5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囯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李中梓(1588-1655)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属于今上海南汇人,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传世著作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伤寒括要》《诊家正眼》《病机沙篆》《本草通玄》《雷公炮制药性解》《删补颐生微论》《里中医案》。李中梓出生于宦官之家,早年攻儒求仕,后因屡科举而不第,加之个人体弱多病,其母罹患疾病而苦于没有良医救治,其幼小两子也因庸医误治而夭折;从而让他弃儒从医,最终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岐黄之路。李中梓非常重视脾胃,提出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宏论,临证上善用脾肾同治之法,并又重视“乙癸同源”,对肝肾两脏的关系及治疗方面的论述极其精辟;主张“补气在补血之先,养阳在滋明之上”,突出体现了“重阳”的思想。在辨症、病机、治法、用药等方面也都新的论述,并总结出了治泻九法、治癃闭八法,还创制了七首新方。在养生方面,李中梓的思想观点是重保精、重脾胃、重虚静,顺应自然。总之,李中梓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都值得今天为医者去学习借鉴;而他由儒转医的经历也可给今人以深思:中医只有深深地扎根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儒学)这片沃土中,才有复兴的希望!儒者医的观点永远是中医繁荣发展的主流。http://www.ynjkcy.com/ddgy
; x( _1 W) _( Q E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明末清初医学家李中梓的学术成就。
, ~, K; S) I3 @' I) G 李中梓由专攻儒学,改为研究中医,著作很多,成就巨大,尤其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先后天之本论”,结束了一个长期的学术争鸣:
. P% A" f2 v- {, X& k$ Y9 [% | “补脾不如补肾”?
) k) ^1 ~* T6 t# X7 a q9 b “补肾不如补脾”?2 R1 V o$ D2 `4 s, F5 U3 P
“先天”与“后天”概念的提出,一个是见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一处是见于《周易·系辞》之中。
; e$ E7 Q+ M) }, U% G- O N 前者是从宇宙起源,说天地没出现之前,就是“先天”(先天地而生);后者是从季节与人体的关系,看待养生问题(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j% |8 v" b. }$ y3 [
宋代理学兴起之后,赵献可《医贯》重视补肾,他认为弥补了李东垣《脾胃论》单独重视补脾的缺憾。
, x4 C8 x* i8 A# V 薛立斋《内科摘要》在临床上,既重视补肾,也重视补脾;张景岳《景岳全书》重视补肾。
1 q8 i* y9 ?; E 李中梓提出“先后天之本论”,解决了“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学术难题,体现了“集成创新”的大智慧。
% ^. H1 ?! T2 p+ k,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