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23 22:04:5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5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内伤病证。1 k% T. W2 {& \6 o* \
                   众所周知,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中医内科学正是围绕上述物质的病因、病机及其传变规律展开的,9 n5 V# C; l2 \
                   基于此,她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气、血、津、液的含义、分类、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Z$ A2 b- N* C, l
                   她以气血津液病症中的消渴病为例,具体论述气血津液的病变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的临床表现,同时,“中西医并重”是国家的政策,她参考西医对消渴(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其治疗措施进行讲解,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
+ V- o' B# z' R8 ^  J+ |- {4 f                  我们一起期待,王秀民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秀民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
$ z* z$ W9 x% W' ?                  她为大家讲述了内伤病证的概论,中医的内伤是与外感六淫邪气相对而言。: ^$ R. F% n" x1 Q1 r5 P7 [. v
                 六淫邪气,是气候过于猛烈,引起了人体发病,是从外而来的致病因素。外在的致病因素,不仅是气候,而且包含天地万物之中,不利于人体健康,可以导致疾病的一切条件,都属于外邪致病。
) L" d8 |5 _0 y; _+ C                所谓内伤,是因为由于内在的气血运行不畅(原因可以有很多),精、津、液不足(亏虚)与分布不平衡(与脏腑功能有关系),从而导致了各种疾病。6 i0 r# _" R5 I5 F% y$ G# m$ K
                中医内科学正是围绕上述物质的病因、病机及其变化规律,病理特点展开讨论,给大家诊治疾病提供思路。& z$ L! }' x+ w) \- D$ ~- [4 ]
                消渴病,是以口渴为主证的一个疾病,它的出现,以及长期存在,就是因为气血津液有变化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很多西医认为这个病不可能治好,只能终身服药,或者用外来的胰岛素替代疗法。中医能治疗这个病,也不容易被承认。胡适先生上世纪20年代,就因为消渴、浮肿,被治愈,到了晚年,在台湾,就根据“糖尿病不可治愈”的“常识”,否定中医可以治疗这个病,并且说自己没得过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治不好”。
! T  ]* j" T0 B: O5 z" S                贴肚脐,降血糖,治好了很多糖尿病的长沙陈勇先生,由于“违背医学常识”,被主持会议的人,赶下台去。这是最近这两年才发生的事情。& b! v6 g1 ~1 w+ z% n
               中医的优秀特质,落在西医目光之外。
3 f  F: M# e5 Y0 w5 g               但是,承认中医的学术原理,并不容易。
$ Y9 s6 S8 I0 K8 W# u               美国“干针事件”,就是“换马甲”抢夺中医知识产权的最好说明。) F" M; |4 D/ v* b6 e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24 17:23:05 | 阅读全部
                   今天(5月24日)上午十点,由河北省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长曹东义老师为大家讲“内外相关,内病外治”的学术原理!欢迎大家准时收听!+ Z* e! t# o& F
                                                                                         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 N9 a; R9 j9 j9 f% K/ [                                                                        ——中医的理论自信,根源于《河图洛书》
* e$ `0 N. |6 V$ t                                                                        ——内病外治,杂合以治,是其特征。: x6 y, e% N  k5 L4 R# {6 i6 Z
                                                                                               曹东义: c3 i5 R, |. w: g0 k6 x/ [
                                                                                     河北省中医院科学院
. U! w) s6 G+ n2 r, W# T              很多中医治疗方法,按照西医的道理讲不通,必须转换思路,按照新的“技术路线”,走中医自己的道路,彰显个性,才能逐步复兴中医。/ V( K. @$ L2 B; n( ^# Q  L
              这个新的技术路线,就是:
) k9 N) {8 M  O              有效,就有理;以效求理;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 G  N! o+ b$ ?$ |9 c              中医的复兴道路,应该是:
; M3 A0 r2 K: z& V              理论自信,疗效自强;# A% B& H7 ]6 {& \8 S
             传承自觉,体系自立。/ G6 N7 r' \4 F$ N
             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n4 Y& b8 p8 c; }/ Z& T5 V
             中医的理论自信,应该是“基于河图洛书的整体自然生成论”,不了解这个特点,就难以有理论自信。
) U3 G0 W3 i7 y, z2 w5 j, a& R1 n0 P             仅仅靠临床有效,是不能说服大众,也难以走向世界的。/ d0 J# a7 K6 i* w2 a4 S3 k! S
             曹东义当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的会长,推动“确有一技,立业为民;道术并重,复兴中医”,最近当选《中国民间疗法》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此前是《国医年鉴》副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负责“杏林故事”“特色医案”的采编工作,因此,希望与大家一起讨论中医的道术并重问题。
' N/ P$ @- o% o% S+ `4 y2 O             此前,学术界“重术轻道”,造成中医事业的衰退;
2 D7 A& v: h) B             与西医“求同存异”,结果丢掉了中医自己的学术特色。9 i+ a0 u0 k8 K7 R9 |3 _1 Q
             中医之道,根源于《河图》,是整体自然生成之道;它“有无相生”的世界观与方**,与西医明显不同。
/ z& P  a: G0 a  Y- q             西医擅长解剖,从结构决定功能入手,研究“明物质”,对于看不到的“暗物质”不承认,发现一点承认一点,发现不了就不承认。% a) M, P9 `. S# K. ^$ K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仍然不承认中医的指导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虽然它们非常重要,但是,都不被当做科学语言,而霸道地采取“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的做法。4 R9 a9 W9 f4 T# t; L
             复兴中医事业,必须从理论自信开始。
- ]% B4 P8 N8 }, D2 x3 p/ X             理论自信,就是要讲“道术并重”。
" |; e; c5 g' `- q; ~8 D             今天上午,我们一起讨论,曹东义语音讲座,从十点开始。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3750 z; r1 y) P) z4 J3 [8 p) K( }
             赵利民:曹老师讲的内病外显,外显外治内效的理论是很正确的他的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有很多的疑难杂症用外治疗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结肠炎,结肠溃疡,蛋白尿,和各种疼痛症状等。用药后十几个小时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内病外显,如胃病胃不好后背左侧胃的部位就会有凸起的症状。肾功能差肾的位置就会有明显得凸起,按压会出现疼痛症状,因此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中医药界是一流的,,- |# j% S  _: i8 X8 u

. ~& _8 {$ X7 l!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24 21:56:20 | 阅读全部
                    今天(2018年5月24日)是周四,晚上8:30由李源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解表剂•辛温解表部分。% n! ]; n* V0 f  _
                    主要学习内容为如何理解表证、汗法?什么是解表剂?以及解表剂的分类。然后继续学习解表剂中“辛温解表”部分的重点方剂以及这些方剂的临证鉴别使用。涉及方剂有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加味香苏散等。
& h1 j* e/ m# x1 x0 z/ H0 N$ a* _% ]9 Y) r! z0 M! w+ @! F" c
                    我们一起期待李源带给大家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fjx
0 H, P" {& [( K5 d2 X7 ~                    祝贺李源讲述《方剂学》成功!, V; x" P% u1 M: s4 ^
                    中医解表发汗的方法,大约起源于“烤火发汗”,到《内经》时代总结出“发表不远热”,《神农本草经》收录发汗的药物,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发汗方法,都是用温热药物来解表发汗,那个时代没有“辛凉解表”发汗的法则,也对辛凉解表的方药缺乏认识。2 B! e! O( |& B. z' l  N+ }; R+ |
                    辛凉解表的方药,在晋唐时期萌发,经过宋代韩祗和《伤寒微旨论》,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朱肱《南阳活人书》,金元刘完素,张子和,以及明代陶华《伤寒六书》等历代医家的探索,辛凉解表的治法和方药逐渐建立起来。5 S/ d' O" y* G3 ~! z  j
                   清代温病学家们,把辛凉解表发汗作为基本法则。
4 W( r# f. S  R4 l( l5 c( M6 l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都是为了“解表”发汗,目的都是“除热”。伤寒是热病,辛温解表也是“除热”,是把瘀滞在腠理肌表的热散出去。- V0 ?8 ~7 k+ V9 _: N& G

+ N9 B  Z5 E! w/ m4 i                  也就是,“辛散”很重要。
( t/ p8 F- [- F* P( E2 d7 C$ g. Y8 {. B: G+ G7 |4 y  ^
                  过分使用热药,容易造成误治。因为外邪传里,进入阳明少阳之后,就不能再用热药了。8 ^2 X! F0 I8 [7 B7 c9 D+ l9 u
                  解表发汗的时候,也不能用太多的凉药,凉药收引,不利于汗出,所以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不能在表证的时候使用太凉的方药。
5 {% k: `" n% {! N                 《金史刘完素传》记载张元素为刘完素看病的故事,可以说明表证过分使用凉药,就会“走太阴”,不容易取得预想的结果。1 y- o# W6 P# g# \
辛温,辛凉,都是辛散外邪,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凉。5 |, {$ y$ S2 P' n. s5 a0 @  ^
                  这里边有很多道理,历代医家有大量的著作论述。: f9 G" C( a: P2 @+ Z- O

; b5 U7 Q2 y4 @7 e3 f(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25 22:11:3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5月25日),由雷宝淳讲述“一技之长空中课堂”中《中医诊断学》。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医的“问诊”和“切诊”。4 u  k* a7 g+ ~0 e# g1 D
                    今天主要接着朱萍霞老师上周讲解的问诊内容,一起学习“十问歌"中的“ 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这部分内容。并且把脉诊的形成原理,临床意义,部位以及方法做一个阐述,力求通俗易懂,还能把握考点和重点。* r( W! d6 A; W; I
                    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5 \  D8 Q& P4 a' J: R                    祝贺雷宝淳讲述《中医诊断》课成功!( v! s) z. H9 s( M" ~' F( k* H
                    这门课的知识很零散,讲好不容易,并且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8 P2 {6 e& G' A! W# c( n                   因为中医练习四诊,练了几千年。3 j) F8 ~% Y4 \, B
                   四诊都是独立发明的,很多人只善于一种诊法,这样的现象今天仍然存在。只有高明的中医,才能“四诊合参”,扁鹊是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医学家。+ @! Q1 P/ U! F  U2 V3 ^
                  现在很多人不会摸脉,或者把摸脉做个样子,不知道真正的脉象是什么样子。
2 y8 N# Q& T/ J+ {: S% U8 X                  有些人,背离了古人对于脉象的描述,说一摸脉就摸到了椎间盘,冠状血管或者某个血管狭窄,长了多大的肿瘤,这都是古人所没有说过,与西医形态结构检查结果对应的“创新”?他们不了解中医的脉象,根本不是这样的,不知道脉有阴阳气血五脏,只有比附西医的形态在器的层面比高低,以为比仪器设备精密简单,忽悠大众而已。
! s4 ?. y' x2 V" H: `$ ]                 中医的四诊,为的是发现整体的精气神是否充足,气血是否通畅,脏腑是否和谐,不是了解内脏结构如何,也不是为了探明血管狭窄的程度,肿瘤的位置,椎间盘突出了没有。* c$ ~" q, x5 u  v3 j9 _0 m
                 中医认为,“器者,生化之宇”,“五脏者,身之强也”。阴平阳秘,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强健,才能健康,治疗上也是从这些方面着眼。+ Y6 V6 g$ {1 P" L1 O
                诊断是为治疗服务,是为了指导临床用药,形态学上的椎间盘,血管狭窄,肿瘤位置,没有对应的中药。因此,中医的诊断不重视形态,而是注重整体状态。( I5 p% k) l8 n! k4 W5 w" L
                精气神,人之三宝。
* [; H3 I6 y6 y' f8 D                肾精,心神,中气,经常交织在一起,升降出入,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一起支撑起生命的大厦,而不是某个部件有多重要。
) d7 t* Z& E2 `                 中医的诊断,格外珍惜四诊合参,也是这个原因。
/ c7 H- W8 v: ~0 r5 i" ^6 _2 p) ]( n.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26 23:11:49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杜明明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医针灸学》的上篇“经络腧穴”的第二章节“腧穴总论”。
$ ~- l2 }2 A8 x6 R                    腧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在临床上要正确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必须要掌握好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等基本知识。+ z4 V& L8 a0 d# X+ z/ W
                    她将和大家一起学习腧穴的发展与分类、腧穴的命名、腧穴的治疗作用、特定穴的意义、腧穴的定位方法等基本知识。
0 _( V9 k" L$ j                   我们一起期待,杜明明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jx' w, \/ T$ h3 _/ [9 D+ U% H0 m
                   祝贺杜明明讲述《针灸学》成功!3 h4 V- F6 P4 v! K2 h
                   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针刺腧穴的命名规律,以及它们的主治作用。, q* X' m# W9 E! z7 j
                   经络就好像是地上的河流,沟通内外表里上下,而各个腧穴都是联系体表与内在脏腑的联络机关,也像窗口一样可以反应内在脏腑气血的是否通畅与盛衰。) F0 A: J! Z7 m3 I1 F" I# {  I
                  有学者认为,经络与腧穴,是分别是发现的,后来逐渐融合在一起了。
% i- v7 Y- e0 N: D5 l/ O                  经络上有腧穴,腧穴反应经脉血气盛衰,以及是否通畅。  M- F! ]  j+ }8 m# L
                  阴阳,脏腑,表里,上下之间,虽然有分别,但是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5 w9 N' ~8 }& Y+ A. i# ~8 Q: Y                 腧穴针刺,按摩,都是“内外相关,内病外治”思想指导下的实用技术,是中医原创的医学理论与技术。
4 b5 X. n$ T3 G, Q+ o$ Q" T# d2 U. \& {' c) V. 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27 21:52:0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内容,她和大家一起讨论肺系病证的诊治要点。- y9 o) Y: g  \* M1 G$ S" ?. U
                    肺主皮毛,主一身之气。
4 [, e1 t, n/ N* G8 ~                   因此,今天晚上首先讲述感冒的诊治,于平凡之中见功夫。6 K) g- v. T+ c* a* s( j/ |; ?
                   如果能很正确地治疗感冒,就能以此类推,治疗更多内科的疾病。8 ]5 c0 ~: w. o, l, w. N* ?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0 k  N/ t# |0 a: O6 r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8 c/ f! Q' ?1 ]6 U2 H

6 m. E( R, V$ \                   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感冒”这个病的诊治要点。! T5 d6 h1 V9 Z, O" f
" N' v1 P! [4 s9 I$ G
                   通过她的讲解,大家不难看出,虽然看上去很简单的感冒,在考试的时候,仍然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大家准确把握。有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分型的要点,有代表方药。
8 q6 R8 D% g. j# Z( J: m* f" T9 Y4 z& \; @0 w. V
                  当然,应对考核不用都背过,可是关键的知识点还是需要准确把握,避免“想当然”轻视这个看上去没什么的“感冒”。
& M8 T3 a- f9 `+ U" q. p$ a, c, e' `$ c% c!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28 21:56:29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5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她和大家一起讨论“解表药”的有关内容。* S) J& z4 h" ^! k7 n- i
                     中医对于药物的分类,经历过几千年的验证筛选,从《神农本草经》的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模式,过度到了按照“功效分类”的模式。
$ h" o- U3 w9 Z0 `! p2 K                     解表药是表证常用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不仅仅是局限于表证,还有其他作用。这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是考试的“知识点”。/ J% o- [3 b, F5 z. c3 s1 V! p) @
                    我们一起期待,陈静主任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3 J9 v2 A7 t1 }6 N7 b( m4 x  M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成功!9 q1 Z( C7 P/ K) P  V# Y
                    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药解表药,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考点。
( Z( l  ~6 u; D                    在中医学术发展的过程之中,用中药的“功效”来划分药物的归类,是一个优点。
" f/ `; R. b3 b. G8 J# o                    有了表证与里证的区别,就产生了“解表药物”。
' R& e' D8 p7 m# n# C$ q                    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临床初学者掌握中药,但是,也容易误导人们,以为“表证”只需要“解表药”。4 M2 U, b% |3 R1 M  w6 J
                    其实,古往今来,著名医学家治疗表证的方剂,不一定都是“解表药”的堆积,而是充分考虑“为什么出现了表证”?这不是简单的解表药所能完全概括的。
5 g* @+ ?) \$ w- A8 G  ^) j                   也就是说,辛温解表剂的桂枝汤里,有白芍、大枣、甘草,它们不是解表药,却存在于解表剂之中;) Y4 I% e) {# ~3 q
                   另一个著名解表方剂麻黄汤的甘草、杏仁,也不是解表药。
, v  _4 `! X0 S1 t& A                   因此,学习“解表药”,是学习可以走表,辛散外邪的药物。
( X( n+ h& M/ S! m7 |" f                   临床治疗,还必须学习组合方剂的技术,要学习中医驾驭中药、组合方剂,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大智慧。
7 _) z+ E  f4 k" Y) M: M9 d
6 ?( i5 X2 C: T4 f"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29 22:35:3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5月2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第四课。
  ]2 L0 f0 R- _4 [  d" l                     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中医学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之下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那么,什么是阴阳?阴阳学说的含义是什么?阴阳学说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阴阳有哪些特征?如何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3 E, _% V3 U6 z6 ^- p% u% `
                     请大家关注今天晚上张海涛的精彩讲述,带领大家重温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http://www.ynjkcy.com/zyjc( t8 J. G( m# L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
1 f/ @; i  x+ ]# w  [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阴阳学说的有关内容。. ]% Y- f& S% h( W
                 “一气分阴阳”,有了天地,就有了阴阳。
+ J# q" |  h7 F$ P9 l7 i                  “阴阳就是一分为二”。
' \& j, @; m% D                  《易》经充分体现了阴阳的互相依存(互根),互相制约,互相对立,互相消长,互相转化,相反相成。
) K$ l  t" i% s- O, h. r( h) Q                  《黄帝内经》对阴阳有很多论述,如果用现代语言阐述,可以说阴阳是天地之间最根本的规律,是分类万物的标准,是生命生死的原因,是变化微甚的总括,是也是治病所要抓住的根本。
1 \* T, @  z0 P7 O# a" L6 {4 O, Y$ s6 N) V5 K; T) L
                  自然界离不开阴阳,人体的生理病机,诊断治疗等也离不开阴阳。7 E/ {6 }- e% P1 S
. z  h- M, y! w" q2 V
                  我们可以概括一下,阴阳是对天地万物及其属性、运动、变化的总概括。* V* K! ?, V; j7 h

+ Y3 c/ @$ i5 L! o# P3 M; @1 b                  阴阳之要,“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阴阳应象于万物之中。+ L* j, {, |; v3 p

0 F8 t+ e1 h) w8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30 21:40:09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5月30日)由刘敬章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之咳嗽的分类以及治法方药。咳嗽既是独立的病症,又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河间曰:“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素问》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对咳嗽的辨证论治十分复杂,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扩、咽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肺心病等等都和咳嗽有关系。敬请期待刘敬章的精彩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 j* S% M/ _3 P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4 c+ _3 M% s: I' f4 T* |1 K
                   咳嗽是一个常见病,病因很多,病机复杂。《素问》的“咳论”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 `- g9 k  C% y1 l  Y9 C
                   肺属金,金叩则鸣。
6 g% ?  Y" A7 k! G& G( V$ a1 n                   因此,咳嗽都和肺气不利有关系。& l. Z2 m+ [' g
                   肺主气,合皮毛,因此,很多人治咳嗽,多用宣肺止咳的方法。有人因此而获得治愈。* U' Z% ?9 k' r2 E6 x" n* j
                   但是,很多不是“肺失宣发”,而是“肺失和降”,或者属于“脾虚湿痰停肺”,所以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辨证准确,才能治疗有效。
' C! ?3 _5 p) Z8 X                  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专门靠一个“专方”。! d  B# D. i* P' y8 c' {5 }/ Q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d1 B7 Q$ g5 `" G1 Y: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5-31 22:35:03 | 阅读全部
                     今天是周四(2018年5月31日),晚上8:30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解表剂•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部分。
/ [0 t& ^6 ]8 N5 {/ k0 P9 ~* V                     主要学习解表剂中“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部分的重点方剂以及这些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和临证鉴别使用。涉及方剂有桑菊饮、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败毒散、再造散等。
$ b# Y- W1 K3 _% D4 `! Z, r7 O9 j: t/ r& ?2 |' C: O6 V% I. v
                     我们一起期待李源带给大家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fjx
! M6 d; w2 ?" n  r' Y8 ^2 I                     祝贺李源讲述《中医方剂学》成功!
2 G, x- @# d  s2 E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解表剂的知识。( m+ z, p& b* q' h# k% G
                    解表剂是治疗表证的方剂,中医对于表里,表证,解表,有很多论述。+ S+ l5 f* d1 H& @/ C. {! k- B
                  《素问》热论所说用汗法治疗“未满三日”的热病,就应该属于表证,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明确的表示,也没有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互相争鸣的问题。1 G* D" ~+ S$ g1 l

  Z) O; w& ]: l0 p: `8 ?+ n3 H                 严格地说,表里,解表,这个学术问题,是由张仲景提出来的。尽管他也不知道日后会出现辛凉解表。* h! r$ z; |3 _( ?: G
7 {& h( z  @/ s& ]. L8 l8 b3 T
                从“发表不远热”法则里走出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程,有很多经验教训。
$ G% `2 R( k1 r5 a
. ^4 ~0 d% Z5 U* L& Y               辛凉解表,在北宋韩祗和,庞安常,朱肱努力之后,经过刘河间,张子和,再到王安道,陶华,吴又可,以及其他学者不断探索,到了清代温病学派成立,才成为解表第一选择。4 j2 r& m8 D# A; t* L

/ D5 J9 t+ Z3 S. b( S' k& W# \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都是为了“辛散”外邪,过热,过凉,都不能很好解决表证的治疗问题。: j( @3 V9 h; @2 [" p* Z
              这里边的学术争鸣,经验教训非常深刻。
* D6 a9 V( k3 B! j! m7 j" e5 Y+ H3 s5 }# n- s8 j( K3 r9 [% z
             大家学习“解表剂”,还是需要按照教材为基础,才能考核成功。
; u, G7 d, H2 X, Z6 g# X/ t5 ]% p, m9 h4 G+ A! U+ j9 A4 C
            但是,作为临床治病,安全有效的目的;作为学术研究,“辛温解表难用”的原因,以及为何出现辛凉解表?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F# o' s  ?2 e! X  N

+ Y& v8 J7 P. S7 m5 a1 Z/ t2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