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10 20:22:28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 j; D/ b& r. @7 i, d( V6 l        大家好!0 p' _  {# L/ s" b( z; y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2 r& d- E+ X5 v  g6 i+ X
        今晚(2025年3月6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 m0 ~" i. ~' B3 J* M& {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八十三讲“补阳药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杜仲、续断”,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D2 t) @: [6 r+ u0 U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L2 }& o. _$ T. O) b
        5 Y/ L( r5 _& ?6 o" w  W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V/ ^9 @$ w. X1 z% V, g7 J) H6 h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一起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八十三讲“补阳药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杜仲、续断”,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9 Q- b" C. e( a. P' p
          巴戟天,它是一种补阳药,具有增强肾脏功能、缓解腰膝酸软和改善体虚乏力等作用,常用于调理风湿关节疼痛、手脚冰凉及男性功能减退等问题。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温暖湿润地区,其中以广东德庆出产的品质最佳,其根部经炮制后入药。作用功效:巴戟天具有温补肾脏,缓解腰腿酸痛的作用。它能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缓解关节受凉后的冷痛僵硬,适合体力不足或长期受寒的人群日常调理。
& i, @3 Y. h0 `. R7 A      淫羊藿,具有提升阳气、强健筋骨等作用,常用于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四肢无力、怕冷等症状。
& q! Z1 H: M7 P5 O  ~% h        仙茅,是一种温肾助阳药材,具有改善怕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繁等问题的作用,常用于缓解肾阳不足引起的四肢冰凉及风湿关节疼痛。
6 X: J* p( s' O- o  b9 k" u      杜仲,又名木棉、思仙、思仲、思锦树, 为单科单属落叶乔木,是第四纪冰川侵袭后仅留存在中国中部的单属种孑遗树种。杜仲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里将杜仲列为上品, 并记载“杜仲色紫, 味甘而辛, 其性湿平, 甘温能补, 微辛能润, 故能入肝而补肾;主治腰膝痛, 补中益精气, 坚筋骨, 强志, 除阴下痒湿, 小便余沥;久服, 轻身耐劳”。5 o1 P2 L' u1 h+ S9 x. W# L  D" c
       续断又名和尚头,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的干燥根,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定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 c9 X1 G  u$ k9 L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10 20:23:21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 p! Q" h/ o! K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药性赋》。
8 a/ Q+ T) K4 A# K
4 J0 r, I; q- t$ q. j+ C! h  今天(2025年3月7日)分享的内容如下:
' W/ }4 O# m, l( q# S' L( E1 t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u! |& U" p" I' p: Z% b. |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 G  D5 a5 o4 z% v
* P0 J* N$ a/ Z) Z/ {: U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 [. n/ I' M! Z+ O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药性赋》: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 k* C" r) `  a9 {# X9 V7 e2 _      淡竹叶(拉丁学名:Lophatherum gracile)为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须根中部可膨大为纺缍形肉质块根,黄白色。叶披针形,圆锥花序;颖果椭圆形。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杀小虫、除热缓脾。又可作牧草。! P" q3 w1 C' |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9 V% _; y3 i1 x5 x6 @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10 20:24:19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5年3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这本书的内容。  V( k% ~5 j6 `/ J' |
       第十九章:说细菌,论霍乱,最终归于气化! S' W7 s7 g4 _. G6 j0 _. u8 |
       这章内容比较多,分为两次学习:
: o# e# Z- z4 z3 l章太炎先生善于吸收西方医学成就,认为细菌虽赖于现代科学的显微镜发明而发现,似西医所发现,但中医病因之中的风邪,“風”字之中包含了”虫”,虫是微生物。章太炎先生的有些新思想和恽铁樵、沈瓞民先生的互动交流也有一定关系。恽铁樵晚年患病期间,在苏州章太炎先生的寓所做过疗养,互相研讨学术。5 x* j& i) t) z2 V0 `/ q9 s  c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B/ |: T/ o' e! e# a! K" j% w' X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   第十九章:说细菌,论霍乱,最终归于气化- a; @) A7 f0 G
        1924年章太炎先生撰《猝病新论》,其中有“论微生菌非伤寒热病因”的文章,其中说:“微生菌者,远西近代所发明也。旧时衹言微生虫,则中土亦有之。按诸书言五尸者,尸即虫丽。道书所谓三尸,本草所谓三虫、伏尸,三虫体大易见,伏尸体微难见,故谓之伏。并指微虫尸,可证也。五症亦是虫病,注即今蛀字,正当作蛊字耳。《周礼》庶氏以嘉草攻蛊,《左氏》言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金匮要略》所谓狐惑,即《左氏》惑蛊病也。此即微生细虫,而与微生菌尚殊,此动物,彼植物也。唯说射工含沙射人,沙何物?阴毒、阳毒,毒何质?则恐菌之变名。然此土言虫病者,不经数事,言沙、言毒,又愈少,今西人之言菌者,则往往而是矣。凡诸时病,彼皆以菌发病之因,或谓由热致菌,非由菌致热, 盖菌类种子随处皆有,赖湿热以滋长,是故梅雨浸淫,气加溽暑,则菌类发育,偶有竹木,无不寄生。人之血,本濡润物也,而空气之灌输、饮食滋味之媒孽于中者,无时或絶,但热度不盛,则菌种亦无以发荣,一旦疾行生热,则菌亦因之畅遂。”& ^. o! `! Y) }: e" e! f8 h: }. B1 X) }
        细菌的发现,借助于显微镜,但是细菌不是新生物,应该“古已有之”,如何与传统对接,如何向国人介绍国外的细菌致病学说,需要下一番功夫,太炎先生以他渊博的知识,进行考证,也不乏想象,其中还夹杂着音译的外语单词。太炎先生在文章的后边,还列举很多实例试图沟通东西方文化,对于佛教轮回和上帝造物等等都进行了评论。+ j8 L) q0 ~' Q6 c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10 20:24:59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新年好!
( K/ Z% X/ d) S0 n) j$ d! x)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1 {1 z: @  K& i3 Y2025年3月9日(20:30)周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我来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 x$ \) ^+ J3 @9 C第八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八); @/ [& `- ^5 P' \  l4 ^
内容简介:
% b0 I% U2 U; G1 ?# [+ y0 u( y23.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脉微緩者,爲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陰陽俱虚,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湯。方十。8 T& z! A. E2 U* N: R8 n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芍藥 生薑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n; v/ H9 S2 w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者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湯三合,麻黄湯三合,并爲六合,頓服。將息如上法。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黄湯方,麻黄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箇。今以算法約之,二湯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生薑、甘草各一兩,大棗四枚,杏仁二十三箇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箇,合方。詳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湯。+ D! i4 F4 `" t6 [* |/ d5 ]
24.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十一。用前第一方。
0 B' ?( A6 q. `+ Y[前面讲述了《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20-22条:
6 @. A7 o! Z, o* t# t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八)
7 @* z( H, ?% B9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往来寒热),發熱惡寒,熱多寒少(里证为主,表邪未解),其人不嘔(少阳证不明显),清便欲自可(阳明证也没有表现),一日二三度發(不是疟疾每日一发,或者间日一发)。脉微緩者,爲欲愈也(此时不需要强力解表,稍微扶助正气也可以帮助尽快痊愈);脉微而恶寒者(此恶寒,也就如同畏寒,是阳气衰竭的象征),此陰陽俱虚,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说明此前经过多次误治,不可一误再误了);面色反有熱色者(内有郁热),未欲解也(阳气郁而不伸),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小汗是正汗),身必痒(阳气想出来而不畅),宜桂枝麻黄各半湯(用小量,助阳气外发,解除郁热)。
: h2 n" Y3 o7 f% R6 T, C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芍藥 生薑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2 Q: k! @1 w. z" b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者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一本云,桂枝湯三合,麻黄湯三合,并爲六合,頓服。將息如上法)。(宋代校书官员)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黄湯方,麻黄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箇。今以算法約之,二湯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生薑、甘草各一兩,大棗四枚,杏仁二十三箇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箇,合方。詳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湯(林亿算得精准,用量不可太过量)。$ }+ l0 C$ X$ W! [2 `  \& q- H" n! w
24.太陽病,初服桂枝湯(桂枝助阳气升发),反煩不解者(阳气不能外达,郁积于内,心神不安),先刺風池、風府(畅通经络气血),却與(这个时候可以再用)桂枝湯則愈。十一。用前第一方(这是用桂枝汤的一个”变法“,扫除障碍,才能汗出解表)。3 X% ^/ d% q5 y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0:12:1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5年3月1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 {* F- q; C) [( ]# v5 Q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7 r) I1 m9 u4 |% R. p  l4 ~/ X  o

$ k6 a% i5 C/ D2 U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A4 V$ T$ [( `- O1 G" G& Z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 X/ N. @* S! c, ~  O$ _      第十三章  马 莳
& R( f6 a3 I* F, X      马莳,号玄台子(一作元台),字仲化,明代著名医家之一。大约生活于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脉诀正义》《难经正义》(后二部已佚)等。马莳临证擅长针灸,对《黄帝内经》颇有钻研。康熙版《浙江通志》赞马莳为“医家之津梁”      
" Y1 x9 C! ~- g6 b0 b8 g       本周一我们一起学习马莳的生平、著作及临证注重脉诊的学术思想。
- [$ G$ o% d; ]/ V- I      敬请聆听马京雪医师分享。
/ K9 E% L( c1 y" Q+ ^$ |; j              感谢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十三章  马 莳( z! ^" o2 f* ?5 G5 y/ q6 ~! {
      马莳,号玄台子(清康熙之后“玄台子”避讳成了“元台子”,因此被称为“马元台”),字仲化,明代著名医家之一。大约生活于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对《黄帝内经》的注释,尤其独到,他重视文字训诂且音义通释,还强调考据,言必有出,更善于结合临床实证加以阐发。通过这种方法,他的注解章节清晰、文理通顺、医义详明,习医之人读来无晦涩艰难,却有豁然冰释之感,入门尤易。故为后世推崇,汪昂赞其“疏经络穴道颇为详尽”,并赞其有功于后世,康熙版《浙江通志》赞马莳为“医家之津梁”,其启蒙之功功不可没。
' I# s, R. u- ?& H. `         马莳临证以针刺、灸疗为特色,他强调“用针之要,必先诊脉”。 其谓:“经脉之虚实,当诊气口脉以知之”。又“持寸口、人迎之脉,可以别平人与病人”。当根据脉诊所得指下感觉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刺法。针灸治病,与汤药不同,其关键在于“调气”。“调气”必先了解脏腑经脉气血的活动变化,即脉之虚实。然而“经脉者常不可见也”,五脏六腑深藏于体腔之内,如何得知经气的虚实多少?
* A& M3 l6 i4 t; V9 b4 w7 i         马莳行医治病施术以刺灸疗法为主要措施,临证施术原则以脉诊定其寒热邪气和气血之多少,从而确定针刺之疾、缓、深、浅。如其云:“诸部急者必多寒,凡刺急脉者,必深纳其针而久留之,则寒自热也。诸部脉缓者必多热,凡刺缓脉者,必浅纳其针而疾发之,则热可去也。盖寒必人内,故其针深;热必达外,故其针浅也。诸部脉大者,多气少血,凡刺大脉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可也。“4 T, I% ~0 S+ ?" g$ E. {3 @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15:0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5年3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医论集》一一湿病的辨治(下)。
0 _& l# S* g+ Q/ N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w) r, J( n9 ]3 {; H* R" o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医论集》一一湿病的辨治(下)的有关内容。: D6 c* u* ]# J; g; H
      路老深入研究,吸收历代名家专长,才有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他说,湿病的治则,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禁湿地濡衣。”《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曰:“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湿化为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酸苦。明确地指出,治湿应以苦味燥湿为主,兼寒者治以苦温,兼热者治以苦寒,以淡味之药渗泄利窍。在上者佐以辛味发散,同时佐用酸淡、酸苦之味助木气之长,以克土湿过盛。而且在生活上还要注意饮食起居等。7 R4 r6 {# u$ P7 M8 }0 k4 c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治疗湿病的药物42种,其中薏苡仁、车前、泽泻、萆薢、茯苓、茵陈、秦艽等药,迄今仍为常用。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湿病治法有较大发展,如《金匮要略·痉! @/ z0 K$ x5 _( l8 W* H
湿喝病脉证并治》篇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法当汗出而解”;金·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云:“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可用独圣散吐之。如时月凉寒,宜于燠室不透风处,用火一盆,藉火力出汗,次以导
7 l& T' g$ X* x+ I0 ]水禹功,量病人虚实,泻十余行,湿去肿减则愈矣。”明·张景岳对祛湿法有新的认识,如《景岳全书·湿证》中说:“治湿之法,古人治宜理脾、清热、利小便为上,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此固然矣。然湿热之证,多宜清利,寒湿之证,多不宜利也,何也?”
5 H( Q( o7 N, y' a  C! ~       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湿》中,对湿病治法的论述甚为详细,“湿
7 _& O$ l+ t( f/ U7 \& N. A) N: e$ s阻上焦者,用开肺气,佐淡渗,通膀胱,是即启上闸,开支河,导水势下行之
, i9 h" i) F1 V- \0 @理……“
: Y: k9 [4 P5 J' I* G% U! C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16:02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5年3月1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30讲主要学习《经络腧穴学》十二正经之足少阴肾经经络循行及主治。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 足心 ,出于 然骨 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 舌本 。! o, d) _/ ?( o& V$ f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7 ], {( H1 p; u$ j* @5 T
              祝贺河北中医高春花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经络腧穴学》。第30讲足少阴肾经经络循行及主治。/ S5 S; b7 U; z% a/ ^2 z& m; H
         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少阴肾经所属穴计有: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9 c; L- g) s2 Y7 k) ^) d8 E0 _1 o" X  u/ G" f* V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7 ?5 G3 S3 F. H% v7 _* D       感谢高春花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16:59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8 W' q" R2 |+ v8 R6 T  ^
        大家好!. M  y5 \- X0 U0 ~6 K2 d; W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2 M" B( Z, M0 I+ O        今晚(2025年3月13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H& O- d1 q- T, m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八十四讲“补阳药补骨脂、益智、菟丝子、沙苑子、冬虫夏草、蛤蚧、紫河车”,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 L; c/ y2 u' D% d, l& r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j5 [6 w/ E, K* n  ?( J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的第八十四讲“补阳药补骨脂、益智、菟丝子、沙苑子、冬虫夏草、蛤蚧、紫河车”,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s/ o2 X, m9 `' ]
        补骨脂又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果实入药,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能,并可治牛皮癣等皮肤病。! u$ e3 |) |9 c4 x
       益智仁,别名益智子、摘艼子,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近成熟的干燥蒴果。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常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遗尿、尿频等症。具有摄尿固精、温脾止泻、提高心脏功能的功效。 3 ^8 M. o4 r3 p% u
        菟丝子,又名吐丝子、无娘藤、无根藤、萝丝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下的一个种,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 X& ]+ S- p! O+ q# ~# V: U
       沙苑子,又名潼蒺藜、蔓黄芪、夏黄草、沙苑蒺藜。功能主治 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 Q9 }8 ^- o' }7 ~# H
      冬虫夏草,性平,味甘。归肺经、肾经。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9 n5 \/ J- w" r6 j7 f
       蛤蚧,咸,平,有小毒。《日华》曰∶无毒,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主治久咳嗽,肺劳传尸,杀鬼物邪气,下淋沥,通水道(《开 下石淋,通月经,治肺气,疗咳血(《日华》)。肺痿咯血,咳嗽上气,治折伤(《海药》)。8 A7 ^. M( R1 K8 A5 D+ |- I
     紫河车,指人类的胎盘,中医认为,胎盘性味甘、咸、温,入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6 N5 P# e( v0 B
       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18:18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2025年3月14日)讲课组刘黄小平和大家一起分享:名老中医之路 ,本次分享的是 上海中医学院教授钱伯文。
% f$ T7 W7 E6 \' `3 y钱伯文,江苏无锡人。有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曾任上海中医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对于肿瘤的治疗,主张从调整整体着手,充分发挥正气的抗癌作用。通过长期的实践 初步总结了肿瘤的辨证施治规律,用于临床行之有效。主要论著有《研究祖国医学,探索治癌规律》、《肿瘤的辨证施治》、/ j, V; q/ e9 J' B* J
《扶正祛邪相结合治疗癌症》、《钱伯文医案》等,其中《肿瘤的辨证施治》一书尤受欢迎," P9 U+ v2 W$ x/ j8 ?/ k% J5 n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 上海中医学院教授钱伯文先生的事迹。
. d3 h: C8 j5 e       钱伯文先生用益气养血法,治疗肿瘤,以助于营养全身和提高人体生理功能。尤其是肿瘤患者到了中晚期或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后,正气虚弱、气血不足,更需益气养血。常用方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药物有党参、孩儿参、人参、黄芪、炙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黄精、制首乌等。
1 L, G! W& R7 Z1 |         肿瘤中晚期患者,由于病理变化,过度消耗,营养摄入不足,放射治疗灼伤、化疗损害,津液亏损更为突出、阴液亏损导致体液内环境动态平衡的失常,癌性的病理变化更趋恶化,除了相应的全身症象外,还有阴虚内热,舌红少苔或舌绛无苔等表现。治疗当以养阴生。常用方有增液汤、地黄饮子、沙参麦冬汤、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常用药有北沙参、天冬、麦冬、玄参、百合、石斛、玉竹、生地、龟版、鳖甲、天花粉、孩儿参、皮尾参、西洋参等。
$ R' [! ~8 T  M9 X( C, F6 q9 S       晚期癌肿,出现阳虚和阴不足的病态时,在温肾助阳的同时,佐以补阴之药,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附,并可藉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的温燥,有助癌变机体内环境的平衡,通过扶助正气,而间接抑制癌性的病理变化。据报道,淫羊藿、补骨脂、杜仲、山英肉有抗癌、抑癌作用,如菟丝子、淫羊藿等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9 _0 G* _# D: G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5-3-24 21:19:12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5年3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这本书的内容。
8 J' K# F' c% h8 [5 X$ h       第十九章:说细菌,论霍乱,最终归于气化
! D8 f* }- J+ u5 ?: n  a; Q% K       这章内容比较多,分为两次学习:
% @/ K$ G' l8 F/ P章太炎先生对于学术传承,首先重视临床案例教学,从注重实证解剖反对五行,到重视易经九宫阴阳五行关系气化的转变,都是历经多年磨难的思想转变有关系。
, ]- r9 F5 A+ m/ u章次公先生与鲁迅先生相反,没有看到章太炎先生对于阴阳五行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自己是为了效法章太炎而发表的《从太炎先生论五行谈起》,竟然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
( i: b$ p5 L" ^# p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0 P) I2 c' q" G- Z! I3 j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  第十九章:说细菌,论霍乱,最终归于气化# {# W# C" E$ W7 _8 d) X2 c
          沈延发1986年刊载于《余杭文史资料》的文章《忆先父与太炎先生》,我们可以看到晚年居住在苏州研究国学,与恽铁樵、沈瓞民等很多人一起讨论,有了很多新的观念。8 f8 x9 R7 o, ]: n4 Q
沈延发的文章说,章太炎先生晚年还努力探索着《周易》与医学的关系。他在跟沈瓞民先生“讨论《周易》理论时,曾经提出下列点子,嘱我们下一辈思考。点子内容是:一、《周易》八卦和《尚书·洪范》的九宫是有联系的,将前人的经验推算出来,就能得出中国农历气节二十四节气的演变,这是科学的,望能用系统排列,由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两个方面, 可以帮助很多问题。二、《周易》八卦与九宫五行为基础,演变出若干平衡关系,掌握其输传关系,可促进人体健康,这就是九宫平衡学理应用于医学。同时广泛应用,得出生克关系的平衡学理,可应用于其他科学中去。三、阴阳平衡学理也就是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与阳,互相依附,互相依赖,互相吸引,互相斗争,有矛盾,而且是不断生长而长大起来的。”
( f. E, W# D# Z8 x0 `         章太炎先生这些新思想,从原来对于西方实体结构的学术原理跳了出来,走向了关系实体的研究,而且一改反对五行学说的早年观点,提到周易九宫、五行生克、阴阳平衡,这是一个战略目标的转移。这与恽铁樵、沈瓞民先生互动交流也有一定关系。
  G5 C: E6 P) U& G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