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晚上(2025年3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医论集》一一湿病的辨治(下)。
0 _& l# S* g+ Q/ N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w) r, J( n9 ]3 {; H* R" o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医论集》一一湿病的辨治(下)的有关内容。: D6 c* u* ]# J; g; H
路老深入研究,吸收历代名家专长,才有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他说,湿病的治则,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禁湿地濡衣。”《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曰:“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湿化为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酸苦。明确地指出,治湿应以苦味燥湿为主,兼寒者治以苦温,兼热者治以苦寒,以淡味之药渗泄利窍。在上者佐以辛味发散,同时佐用酸淡、酸苦之味助木气之长,以克土湿过盛。而且在生活上还要注意饮食起居等。7 R4 r6 {# u$ P7 M8 }0 k4 c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治疗湿病的药物42种,其中薏苡仁、车前、泽泻、萆薢、茯苓、茵陈、秦艽等药,迄今仍为常用。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湿病治法有较大发展,如《金匮要略·痉! @/ z0 K$ x5 _( l8 W* H
湿喝病脉证并治》篇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法当汗出而解”;金·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云:“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可用独圣散吐之。如时月凉寒,宜于燠室不透风处,用火一盆,藉火力出汗,次以导
7 l& T' g$ X* x+ I0 ]水禹功,量病人虚实,泻十余行,湿去肿减则愈矣。”明·张景岳对祛湿法有新的认识,如《景岳全书·湿证》中说:“治湿之法,古人治宜理脾、清热、利小便为上,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此固然矣。然湿热之证,多宜清利,寒湿之证,多不宜利也,何也?”
5 H( Q( o7 N, y' a C! ~ 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湿》中,对湿病治法的论述甚为详细,“湿
7 _& O$ l+ t( f/ U7 \& N. A) N: e$ s阻上焦者,用开肺气,佐淡渗,通膀胱,是即启上闸,开支河,导水势下行之
, i9 h" i) F1 V- \0 @理……“
: Y: k9 [4 P5 J' I* G% U! C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